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 1.1.2工程建设必要性 1.1.3方案编制过程 1.2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1.2.1项目区地理位置 1.2.2项目区自然条件 1.2.3水土流失情况 1.2.4水土流失分区 1.2.5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2.6社会经济情况 1.3项目建设的任务、目标及规模 11.3.3项目区综合治理规模 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211.4.3总体布置 1.5.2施工方法 1.5.3施工布置 1.5.4施工总工期和进度安排 1.6水土保持监测 1.6.1监测点布置 1.6.2监测内容 21.8项目管理 1.7.2运行管理 1.8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1.8.1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1.8.2分年度投资实施计划 1.9经济评价结论 1.10项目可行性的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设计依据 2.1项目背景 2.1.1项目区地理位置 3 2.3设计依据 2.3.1相关批复文件审批意见 2.3.3相关数据来源 第三章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3.3.1项目区选择的原则 3.1.2项目区的选择 3.1.3项目区位置、范围 3.2.1项目区自然条件 3.2.2项目区社会经济 3.2.3土地利用现状 3.3.4项目区水地流失 43.3.5项目区水土保持情况 45 3.3.3经济社会情况 3.3.4土地利用 3.3.5水土流失及防治 3.3.4.1水土保持现状和效果 3.3.4.2主要治理经验和存在问题 3.4附图附表 3.5.1附图 4.1建设任务 5 4.3.1治理措施总体布局和配置 4.3.2建设任务和规模 4.4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4.4.2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5.2总体布置 5.2.1工程布置原则 5.2.2工程措施总体布置 5.2.2.2典型小流域选择 5.2.3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 5.2.4项目区总体布局及措施体系 5.3工程措施设计 5.3.1平田整地典型设计 5.3.2水利工程设计 65.3.3水土保持林典型设计 5.3.4经果林典型设计 5.3.5封育治理典型设计 5.3.6作业道路典型设计 5.3.7排灌沟渠典型设计 6.1工程量估算 6.2施工条件 6.2.2建筑材料的来源状况 6.2.3当地劳动力的技能状况及施工力量 6.3施工组织形式与方法 6.3.1施工组织形式 6.4施工进度安排 6.4.1分年度实施计划 7 6.5附表 第八章技术支持 8.2专题调研 8.2.1调研内容 8.3技术推广 88.3.1推广内容 8.3.2推广的措施及计划 8.4技术培训 8.4.1培训的内容 8.4.2培训方式 8.4.3培训计划 8.5技术引进 第九章项目建设管理 9.1.1设立项目管理机构 9.1.2组织管理措施 9.2工程运行管理 第十章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9 第十一章效益分析 11.1生态效益 10.1.1经济效益分析的范围和方法 10.1.3经济效益 10.2生态效益 10.2.1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 10.2.2林草覆盖率显著提高,项目区及其附近小气候明显改变.11010.3社会效益 10.3.1减轻了项目区及其附近的自然灾害 10.3.2促进了当地社会的进步和 10.4.2主要指标 10.4.3费用估算 10.4.4效益分析成果 10.4.5敏感性分析 10.4.6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11.1综合评价 1.2编制目的 1.4编制依据 1.5编制过程及结论 2项目区基本情况 2.1自然条件 2.2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评价 2.3社会经济状况 2.4水土流失与治理现状 3.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3.2项目建设的原则 4.1建设目标 4.3建设年限 5生态修复措施技术设计 5.1封禁方式 5.2生态修复措施技术设计 5.3监测方案 6年度实施计划 7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7.1投资概算 7.2投资筹措方案 7.3分年度投资 8组织管理 8.1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8.2组织管理措施 8.3政策保障 8.4资金管理 8.5质量管理 8.6施工组织与管理 9效益分析 9.1基础效益分析 9.2生态效益分析 9.3社会效益分析 1.1项目背景(2011年1号)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新形势新阶段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央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新的《水土保持法》为新时期水土保持发展与改革的目标任务指明了(1)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要求(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然力量,遵循自然规律,加大保护力度,减少人对自然的过度干扰,1.1.3方案编制过程 (2011年1号)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按照自治区引黄灌区大力实施城乡水生态环境整治工程的要求,XX县在XX地区选定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作为本次规划的重点项目区。项目区土地及光热资源丰富,水源有保障,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使该区域土地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提升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政府支持,群众积极性高。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改变环境条件迫切,提出开展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群众对治沙造林,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要求迫切,因此,该项目区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群众的积极性高。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工作,逐步使我县的水土走上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正规化道路。根据《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设计人员的共同能力,于2012年2月中旬由XX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有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9′51”,北纬38°58′17”~39°00′13”。项目区北至五堆子移民区公路,南接陶鄂公路,东临鄂尔多斯台西到203省道,隔山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毗邻。东西宽11.0km,南北长14.5km,项目区总面积160.0km²,规划治理面积43.5km²,项目范围涉及XX镇、红崖子乡2个乡镇,9个行政村,总人口17945人,农业人口13514人,规划治理人口9399人,人口密度109人/km²。1.2.2项目区自然条件项目区地形有冲积平原、丘陵、沙漠三种类型组成,属大陆性气风,温差大。年降雨量变幅较大,灾害频繁,土壤侵蚀模数2000-5000t/km²。项目区内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据第二次宁夏土壤侵蚀遥感普查结果显示,该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45%,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危害,是全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之一。近几年通过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补植林草,造林治沙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治理措施,植被覆盖率已达35%,沙丘及浮沙基本固定;项目区人口密度较小,紧靠扬黄灌溉基本农田,是较为适宜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1.2.3水土流失情况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60.0km²,水土流失面积72.5km²,占总面积45.0%,水土流失类型以风蚀、水蚀为主。项目区为半干旱荒漠区,对单一,草质低劣,可利用率低,牧业生产发展呈下滑局面。由于土地沙漠化的影响,造成地域性小气候,季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保护程度低,在风力的作用下,农田表层土壤细粒和营养物质被吹走,降低土壤肥力。同时沙化形成沙丘,压埋草场,农田沟渠路缩小了土地利用面积,直接影响着威胁着生态环境及人们的生活环境,严重阻碍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年来,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非常重视,带领广大群众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治理工作,积极争取各种资金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进行水土保持治理,但因资金、技术方面的原因,恶劣的自1.2.4水土流失分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9′51”,北纬38°58′17”~39°00′13”。项目区北至五堆子移民区公路,南接陶鄂公路,东临鄂尔多斯台地,水土流失面积72.5km²,占总面积的45.0%;203省道向东5km处为界,东西宽2km,南北长14.5km,面积29.0km²,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区,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0.0%;预防监督区边界向东宽3km,南北长14.5km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60km²,其中:耕地29km²,占总面积8.5%;林地13.6km²,占总面积8.5%;荒漠面积77.12km²,占总面积48.2%;草地20.0km²,占总面积12.5%;湖泊湿地1.6km²,占1.0%,难利用地4.8km²,占总面积3.0%;非生产用地(居民点、道路等)14.88km²,占乡镇,9个行政村,总人口17945人,农业人口13514人,规划治理人口9399人,4479户,人口密度109人/km²。2010年项目区人均纯收入4100元,劳动力8958人,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农业种植作物以(2)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入河泥沙;(3)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1.3.2项目区建设目标到43.5km²,综合治理程度达到60.0%,效益周期年内拦泥49.5万t,拦蓄径流14.5万m³。项目实施后,新增林草植被1200hm²,其中:营造乔木林150hm²,灌木林350hm²,封育700hm²,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74.1%,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林草覆盖率的大幅度增加,将使其成为XX地区的使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项目效益充分发挥后增加到4500元,增加400元。1.3.3项目区综合治理规模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1.4.1设计原则制人为水土流失西部地区,加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封为主,封禁结合;以改促封、以建促封、以调促封;1.4.2工程措施规划典型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20hm²,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确定各项治理措施配置为:水土保持林515hm²,封禁治理375hm²;保土耕作430hm²;蓄水池1座,放水口44个,沟道治理48.4km,道路硬化4.4km。决。区内用电率达95%,通讯率达70%,90%的农户喝上了自来水,施由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负责检查落实,并造册登记认可后准许使用,否则一律不准进场和使用。3.当地劳动力的技能状况及施工力量项目区所在的乡镇都设置有农业服务中心,并配有1-2名专职水利水保人员,从事水利水保工程施工与管理多年,技术过硬,经验丰富。项目区群众也承诺积极投工投劳,区内有劳动力35652个,投劳1.5.2施工方法各项措施的施工方法依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4-2008)执行。1.5.3施工布置1.5.4施工总工期和进度安排建设期内项目总投资233.53万元,形成固定资产218万元,项目维护每年需运行费7万元。当各项治理措施发挥效益后,每年可拦蓄径流15.16万m³,拦蓄泥沙4.43万t,年经济效益可达51.97万元。当i=7%时,经济评价结果为:经济净现值为97收益率为11.36%;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36。按各种立地条件,布设3个监测点。监测点样方大小:乔木林20×20m,灌木林5×5m,草地2×2m。(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监测1.6.3监测时段封禁第一年开始监测,每年一次,每年9月30日前完成年度监测。1.6.4监测方法(1)建立基础档案(2)植被度监测(3)植被类型及生长量监测(4)雨量观测(5)动物监测1.7技术支持在治理水土流失上的两个转变:一是从单一措施的分散治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标准为原则,做到六个结合六个注重:(1)治注重面上推广的规模效益;(3)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结合,注重植物措施的经济效益;(4)小流域治理与发展水利经济结合,注重加强水利产业建设;(5)政府扶持与农民投入结合,注重农民和集体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建立;(6)开发治理与应用现代科技结合,注1.8项目管理1.8.1工程建设管理3.施工管理(3)严格把握工程进度,做好建设信息管理,按要求及时准确上1.7.2运行管理为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按期完成,县水务局设立专帐,加强资金管理,实行报帐制度,严禁挪用建设资金,确保工程建设资金足1.8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1.8.1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总概算投资1275.8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76.56万元,县、乡配1.8.2分年度投资实施计划根据工程建设任务及安排,2012年需投资470.78万元;2013年需投资444.33万元;2014年需投资360.73万元。计算详见分年度概1.9经济评价结论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16.0%大于社会折现率12.0%,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1.23大于1,经济净现值ENPV=130.0万元大于0,该1.10项目可行性的结论与建议1.10.1项目结论建设期内项目总投资233.53万元,形成固定资产218万元,项目维护每年需运行费7万元。当各项治理措施发挥效益后,每年可拦蓄径流15.16万m³,拦蓄泥沙4.43万t,年经济效益可达51.97万元。当i=7%时,经济评价结果为:经济净现值为97.22万元;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1.36%;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36。从以上结果看,各项指标在国民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如果考虑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带来的间接效益,其效益更加可观。而且该项目在技术、社会、环境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1.10.2建议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改变当地环境条件愿望迫切,开展基本农田建2.1项目背景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9′51”,北纬38°58′17”~39°00′13”。项目区北至五堆子移民区公路,南接陶鄂公路,东临鄂尔多斯台西到203省道,隔山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毗邻。东西宽11.0km,南北长14.5km。2.1.2自然条件项目区地形有冲积平原、丘陵、沙漠三种类型组成,属大陆性气风,温差大。年降雨量变幅较大,灾害频繁,土壤侵蚀模数夏土壤侵蚀遥感普查结果显示,该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45.0%,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危害,是全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之一。近几年通过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补植林草,造林治沙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治理措施,植被覆盖率已达35%,沙丘及浮沙基本固定;项目区人口密度较小,紧靠扬黄灌溉基本农田,是2.1.3地形地貌项目区海拔高程为1090~1100m,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自然坡降由东向西倾斜。地貌由两部分组成,西部为黄河新冲积平原,东2.1.4水文气象项目区地处内陆,属于温带干旱荒漠地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热量丰富、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夏热短、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8.1℃,极端最低气温达-30℃,极端最高气温37.7℃,日温差12.2~14℃,无霜期年均162d.大于等于10℃积温3303.0℃,年均日照时数为3075.5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45.6千卡/cm²,年均风速为2.6m/s,年均沙暴日数达16.9d,4~5月间风速最大,大于或等于17m/s的大风天数平均为9.1d,主要以北风和西北风为主,约占相同风速次数的64%。项目区干燥度为4.8°,属半干旱荒漠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9.9mm,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6.6%,年均蒸发量为1400~1800mm,表2-1。表2-1项目区气象特征表多年平气温℃≥年日照无霜均降年最年最年平时数期(d)日速(m/s)2.1.5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60.0km²,水土流失面积72.5km²,占总面积45.0%,水土流失类型以风蚀、水蚀为主。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制约。同时,由于大量水土流失和径流冲刷,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当地生产条件,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2.3设计依据2.3.1相关批复文件审批意见根据XX县人民政府批复的《宁夏回族自治区XX县水土保持总体规划》(2008-2020年),全县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耕地,促进粮食增产;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2020年,全县完成90%以上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km²,完成总投资约2.2亿元。2.3.2相关技术标准《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及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2010年XX县统计打年鉴》3.1项目区概况3.3.1项目区选择的原则重复治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央投资效益。(3)做到突出重点,相对集中。主要面向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需要迫切,交通相对方便,老少边穷地区以及对国计民生影响重大的区域。(4)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性高。项目区当地乡镇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高度重视,工作基础好。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积极性高、参与意识强、投劳有保障。3.1.2项目区的选择根据项目区选择的原则,结合XX县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XX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技术人员深入初选项目区实地调研,认为XX红崖子项目区内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条件较好,而且本项目区与2010年三棵柳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区相连接,结合三棵柳移民项目区和宝五堆子移民项目区的治理成果将促进XX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全县水土保持工作。群众也对水土流失治理有迫切需求,各级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表示重视。经综合考虑,项目区选定在3.1.3项目区位置、范围XX县XX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工程,位于XX县红崖子乡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9′51”,北纬38°58′17”~39°00′13”。项目区北至五堆子移民区公路,南接陶鄂公路,东临鄂尔多斯台地1100m等高线,西到203省道向东5km处的南北向的农路为界,隔山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毗邻,东西宽11.0km,南北长14.5km,项目区总面积160.0km²(16000hm²),项目区范围涉及XX镇、红崖子乡2个乡镇,9个行政村,总人口17945人,农业人口13514人,规划治理人口9399人,人口密度109人/km²。3.2项目区概况3.2.1项目区自然条件1.地质地貌坡降由东向西倾斜。地貌由两部分组成,西部为黄河新冲积平原,东2.土壤植被3.水文气象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8.1℃,极端最低气温达-30℃,极端最高气温37.7℃,日温差12.2~14℃,无霜期年均162d.大于等于10℃积温3303.0℃,年均日照时数为3075.5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45.6千卡/cm²,年均风速为2.6m/s,年均沙暴日数达16.9d,4~5月间风速为主,约占相同风速次数的64%。项目区干燥度为4.8°,属半干旱荒降水量的66.6%,年均蒸发量为1400~1800mm,3.2.2项目区社会经济项目区总面积160.0km²,规划治理面积43.5km²,范围涉及XX镇、红崖子乡2个乡镇,7个行政村,总人口9399人,农业人口9399人,规划治理人口4615人,2350户,人口密度109人/km²。2010年项目区人均纯收入4100元,劳动力4700人,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农业种植作物以种植小麦、兼套玉米为主。根据近年来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预计在项目实施期间,外出务工人员占30%左右。3.2.3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60km²,其中:耕地28km²,占总面积17.5%;林地13.6km²,占总面积8.5%;荒漠面积77.12km²,占总面积48.2%;草地20.0km²,占总面积12.5%;湖泊湿地1.6km²,占1.0%,难利用地4.8km²,占总面积3.0%;非生产用地(居民点、道路等)14.88km²,占表2—6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类型面积难利用非生产面积(km²)2(1)土地利用存在主要问题(2)农业生产状况食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兼套玉米等,兼有瓜果、蔬菜等经济据2010年底统计资料,项目区内农业人均耕地0.3hm²,人均基本农田4.5亩,农村各业生产总值4315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占51.4%,林业产值占6.6%,牧业产值占22.4%;副业产值占16.9%;渔业产值占2.7%。农业人均年纯收入4100元,粮食总产3.71万t,农业人均产粮(3)农业生产存在主要问题二是农业基础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三是政府财力有限,对农业发展的投入较少,加之分散经营和土地承包的现实,土地利用机制制约了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四是农业效益低下,农业资金、农村劳干线相连,形成便捷的通乡、通村交通网络;电力、通讯等方便,项目区大部分村社已经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覆盖率达85%,农村供电保证率达到99%。3.3.4项目区水地流失(1)水土流失现状总面积的45%。其中:轻度17.73km²,占流失面积的24.0%;中度22.85km²,占流失面积的35%;强烈31.92km²,占流失面积的43%。年侵蚀总量64万t。流失强度主要以中度、强度为主,分布于大面积的(2)水土流失成因大,且突发性强,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二是植被稀疏,覆盖不均,项目区植被覆盖率低;三是地面沙化面积大,岩性松软破碎,抗风化能力弱,物理风化作用强烈,为地面侵蚀提供了有利条件;四(3)水土流失危害一是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壤肥力;致使作物绝收或少收,降低了农业收入。二是水土流失导致森林植被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各种(1)水土保持现状(2)水土保持经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项目区所在乡(镇)成立水土保(3)水土保持存在主要问题治理投入较低,与当地水土流失治理的需要不相适应;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对减轻水土流失灾害和改善生态环境考虑不足;治理措施科技含量不高,治理标准偏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能得以正常发挥;农村劳动力减少对水土保持治理显得不利,由于治理任务重、时3.3项目区小流域概况3.3.1基本情况东临鄂尔多斯台地1100m等高线,西到203省道向东5km处的南北向的农路为界,东西宽11.0km,南北长4.4km,项目区总面积48.9km² (4890hm²),项目区范围涉及XX镇王家庄、马太沟、东园3个行政村,总人口3704人,926户,规划治理人口3704人。3.3.2自然概况2.土壤植被3.水文气象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8.1℃,极端最低气温达-30℃,极端最高气温37.7℃,日温差12.2~14℃,无霜期年均162d.大于等于10℃积温3303.0℃,年均日照时数为3075.5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45.6千卡/cm²,年均风速为2.6m/s,年均沙暴日数达16.9d,4~5月间风速为主,约占相同风速次数的64%。项目区干燥度为4.8°,属半干旱荒降水量的66.6%,年均蒸发量为1400~1800mm,3.3.3经济社会情况项目区总面积48.4km²,规划治理面积13.2km²,范围涉及XX镇王家庄、马太沟、东园3个行政村,总人口3704人,农业人口3704人,规划治理人口3704人,926户,人口密度76人/km²。2010年项目区人均纯收入4100元,劳动力1852人,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农业种达85%,农村供电保证率达到99%。3.3.4土地利用东来点小流域项目区土地总面积48.9km²,其中:耕地面积9.87占总面积39.2%;草地6.05km²,占总面积12.5%;难利用地2.42km²,占总面积5.0%;非生产用地(居民点、道路等)5.8km²,占12.0%。土地利用现状表见表3-1。表3-1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小流域名称总面积耕地面积林地面积荒漠面积难利用地面积非生产用地面积东来点小流域3.3.5水土流失及防治3.3.5.1水土流失类型面积的45.5%。其中:轻度4.4km²,占流失面积的20.0%;中度7.7km²,占流失面积的35%;强烈9.9km²,占流失面积的45%。年侵蚀总量19.4表3—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侵蚀强度I(微度侵(轻度侵(中度侵(强度侵面积(km²)2.水土流失成因①气候条件:项目区气候条件较差,大风日数每年可达9.1d,且主要出现在3~6月,而此时该地区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土壤墒情较差,这些都为风蚀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到了6~9月份,(2)人为因素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日益重视,当地的农、林、牧、副等各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农民经济收入逐年提高,但同时农民对当地林草资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当地资源压力逐年加剧。而农民在获得经济利益之后,并没有对林草植被进行必要的保护、改另外,当地的修路、建房、办厂、开矿、采砂等开发建设项目日益增多,使原有地貌及大片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而与项目相配套的水土保持方案并没有编制,也未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从而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3.3.5.2水土流失危害1.对当地的危害(1)水土资源遭到破坏,当地群众失去生存基础(3)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3.3.4防治现状(2)坚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1)国家治理资金投入不足(2)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3)牧业用地矛盾突出,过渡滥牧现象严重(4)当地群众水土保持意识淡薄,破坏现象较严重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采矿、建房、修路等人为活动加剧,地3.4附图附表3.5.1附图2.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图3.5.2附表1.项目区分布(概况)表2.典型小流域气象特征表3.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表4.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5.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6.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现状表第四章建设任务与规模4.1建设任务(2)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入河泥沙;(3)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4.2建设目标到43.5km²,综合治理程度达到60.0%,效益周期年内拦泥49.5万t,拦蓄径流14.5万m³。项目实施后,新增林草植被1200hm²,其中:营造乔木林150hm²,灌木林350hm²,封育700hm²,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74.1%,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林草覆盖率的大幅度增加,将使其成为XX地区的使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项目效益充分发挥后增加到4500元,增加400元。4.3建设规模XX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新增综合治理面积4350hm²,其 (沙棘150hm²,柠条200hm²),封育700hm²;修建网围栏51.0km;修筑蓄水池3座,泵站3座,作业路14.5km;设置宣传碑1座,标志牌3个。(具体详见表4—1)表3扬水泵站(座)3作业路(km)134.4土地利用结构调整4.4.1生产发展方向在项目区内以植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大力种植水土保持乔灌木林,扩大林草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4.4.2土地利用结构调整针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经济发展方向,为使土地利用结构更趋于合理,现对土地进行重新调整。由于项目区地差坡陡且基本无农民居住,因此本次土地结构调整不考虑农业用地。土地结构进行调整后,将耕地、林地、草地、荒地、未利用地、其他用地的用地比例由现状的17.5%、8.5%、12.5%、48.2%、3%、9.3%,调整到26.5%、19.9%、26.0%、14.3%、3%、10.3%,调整后,耕地面积42.4km²,林业用地31.85km²,草地面积41.6km²,荒地面积22.87km²,未利用地面积4.8km²,其他用地面积16.48km²。(具体详见表4—2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表耕地草地荒地未利用其他用合计天然人工小计现状规划该类型区土地总面积160km²,涉及2个乡镇,总人口17945人,耕地28.0km²,林地13.6km²,荒山荒坡77.12km²,林草覆盖率8.5%,5.2总体布置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在沟道内配置各项治沟措施,做到治沟、工东来点小流域项目区土地总面积48.9km²,其中:耕地面积9.87占总面积39.0%;草地6.05km²,占总面积12.5%;难利用地2.42km²,占总面积5.0%;非生产用地(居民点、道路等)5.6km²,占11.5%。调整到26.5%、19.5%、26.0%、14.3%、1.5%、12%,调整后,耕地面积12.96km²,林业用地31.85km²,草地面积41.6km²,荒地面积土地利用类型调整前调整后增减(+,一)土地总面积耕地小计水浇地旱平地梯地坡耕地林地有林荒山荒坡水域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东来点典型小流域辖1个乡镇(XX镇),6个行政村,总人口1.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2万人,农业人口密度109人/km2。土地总面积48.9km²,其中耕地29.87hm²,林地1747.7hm²,荒山荒坡144.1hm²,非生产用地271hm2。水土流失面积72.5km²,林草覆盖率35%。(2)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土坎18.93hm²);水土保持林226.1hm²,经果林181.97hm²;封禁治理714.7hm²;保土耕作1134.43hm²;蓄水池10口,沉沙凼70个,排灌沟渠5.31km,作业道路4.66km。新建蓄水池3座,扬水泵站3座,砌护灌溉渠15km,作业道路14.5km。5.3工程措施设计设计。在东来点典型小流域选择地块(小班),对基本农田、水保林、(1)主要原则(2)设计标准规格33.2×(200~700)m,格田规格为33.2×43.2m,畦田规格为(运距4.5km),全部采用机械平整(运距30~40m),田面平整度(1)防风固沙林田埂规格,地势低洼地段需拉运客土(运距0.5km)回填,推土机整(2)农田防护林5.3.2水利工程设计灌溉流量小于5m³/s,工程级别为五级,建筑物级别为5级。5.3.2.3工程总体布置沟,在东支沟处建50万m³蓄水池1座,在灌溉期,用东支沟沟水进行在新开农田范围内新开斗沟9条,长9km,新开农沟90条,长40.5km,斗沟尾水9座,农沟尾水90座。沟道流沙治理4.4km,其中:支沟采用生物草毯治坡4.4km;斗建扬水站1座,50万m³蓄水池1座,埋设干管1条,长0.2km;支管1条,长4.4km;斗管9条,长9km;农管为移动式软管,共配置90条农管,长40.5km,闸阀井15座,给水栓井90座,新开排水沟道99条,长49.5km,配套建筑物99座。5.3.2.5蓄水池设计(1)设计流量的确定(2)技术要求(1)建设条件(2)技术要求(1)建设条件(2)技术要求5.3.6作业道路典型设计(1)设计原则(2)设计标准按1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设计。(3)断面设计宽60-100cm,梯踏步宽30cm,踏步高15cm。U型槽采用C20混凝土预制,安装时,每一节预制槽间距2-3cm,连结处用M7.5砂浆铺砂浆抹面。矩形沟底采用C20砼现浇,两侧采用M7.5砂浆砌砖,最后5.3.7排灌沟渠典型设计(1)工程选型根据其主要功能合理布设沿山沟、排洪沟和截水沟,截水沟、排水沟可兼作引水渠。截水沟一般应与排水沟相接,并在连接处前后作好沉(2)设计标准(GB/T16453.1-16453.6—2008)中有关蓄水工程的规定,防御暴雨标准按10年一遇24h最大暴雨量设计。(3)断面设计采用矩形断面,详细见图5-7所示。5.4附图附表5.4.1附图5.4.2附表2.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表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943.67t,砌石3.77万m³,砼0.51万m³,钢筋0.18t;需土石方开挖250.22万m³,土石方填筑0.03万m³;需投劳18.23万工日,需动用机械作业8397台班;需栽植苗木187.77万株。详见表5-1。表5-1工程量估算表区域土石方开挖(万土石填筑(万(木(万((施工机械台时劳投劳(万工子山点合计6.2施工条件决。区内用电率达95%,通讯率达70%,90%的农户喝上了自来水,施项目区群众也承诺积极投工投劳,区内有劳动力35652个,投劳有保6.3施工组织形式与方法6.3.1施工组织形式6.3.2施工方法(1)坡改梯(2)水土保持林(3)经果林施工步骤按定点、整地、施肥、起运苗、栽植、浇水顺序进行。保所栽苗木发育良好,根系完整,基茎粗壮,顶芽饱满,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栽植时先填表土、湿土,后填生土、干土,分层压实,(4)封育治理(5)排灌沟渠每层厚30cm,上下层错逢,每层横逢保持一致;对新砌好未凝固的砌体,应避免震动,砌好的砌体应洒水养护7天以上。(6)施工道路设计项目区为沙漠地带,交通不便,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需修筑度4m,路基高度0.3m,下铺土垫层0.2m,上铺沙石0.1m,路基边坡比1:1。作业路断面设计如图5-15。图5-15作业路设计断面图(单位:cm)5.2.9标志牌设计(1)标志牌的作用在封禁区域沿线醒目的地方,设置2个标志牌,告诫人畜不得擅(2)标志牌设计5.2.10宣传碑设计(2)宣传碑的设计6.4施工进度安排XX项目区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期为3年(2012年—2014年),根据年期限3年,2012年治理东来点小流域,治理面积13.2km²;2013年治理黄土梁小流域,治理16.2km²;2014年治理五堆子小流域,治理的9-12月至次年的1-4月施工,工程施工不与农事活动冲突,农村剩表6-2分年度实施进度计划表项目开1措施项目单位第1第2第3东来点项座口座座个6.5附表2.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第七章水土保持监测7.1监测内容7.1.1监测任务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保持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地面监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多种信息获取和处理手段,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是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治理工作的基础。7.1.2监测内容(1)林草植被监测(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监测7.2监测点布设按各种立地条件,布设3个监测点。监测点样方大小:乔木林20×20m,灌木林5×5m,草地2×2m。7.3监测时段与方法7.3.1建立基础档案7.3.2植被度监测封禁第一年开始监测,每年一次,每年9月30日前完成年度监测。2.监测方法①林地郁闭度监测用树冠投影法。实测样方内立木投影,求算面积,用投影面积与②灌木盖度的监测线段法:用测绳在植被上方水平拉过,垂直考察株丛在测绳垂直投影的长度,并用尺测量,计算植物总投影长度和测绳长度之比即覆盖度。用此方法应在不同方向取3条线段求其平投影长度针刺法。在样方内选取1m²的小样方,在钢卷尺或样方绳上每隔垂直插入,针与草接触即算1次“有”,否则算“无”,接触总次数与覆盖度=(“有”数/总数)×100%(1)乔木林(2)灌木林(3)草地测量样方(2×20m)内草的高度,对样方内的草进行收割称重,4.雨量观测5.动物监测对封育区内禽类、鼠类、昆虫类动物种群进行监测,采取随时调8.2专题调研8.2.1调研内容8.2.2进度及承担单位8.3技术推广8.3.1推广内容3、林草及农副产品转化与畜牧业合理发展技术推广。4、生物草毯试验示范;5、节水灌溉技术示范;6、草业加工和舍饲养殖技术示范和推广;7、特色品种经济林果栽培示范;8.3.2推广的措施及计划1、建立行政领导、科研人员、农民群众相结合,科研、推广、示范相结合,信息、物资、资金相配套的科技推广技术服务体系和开发2、制定有关物资使用、资金管理及实体承包等各种措施的实施办3、科研成果推广要与培训农民群众相结合,使农业开发与农民科技素质同步发展,从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4、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造物草毯技术进行推广,计划将14.5km的干沟全部采用生物草毯进行治理,根据项目区各村的特色优势,建立相应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8.4技术培训8.4.1培训的内容主要开展管理技术、治理开发技术两方面的培训。主要内容有:8.4.2培训方式8.4.3培训计划见表8-1。表8-1科技培训项目内容表容培训措施培训人员培训内容技术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到外地参加组织管理培训及新技术培训;在项目区培训农编写各种技术资料50人1350人每人次培训20天;每人次培训10天;科技推广培训种养技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推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推广;印发培训资料5000发展示范户20户;治理技术示范点8.5技术引进第九章项目建设管理9.1工程建设管理9.1.1设立项目管理机构该项目主管部门为自治区水利厅水土保持局,为加强工程建设的立以主管农业县长任组长,水务、财政、沿线各乡镇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协调建设中筹资、筹劳、占行,并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工程招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四项制度”及项目公示制,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下设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水务、财政、农业、林业、畜牧和项目乡为成员单位,具体由县水务局水土保站直接负责项目实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与林业局林业派出所、草原站共同组成执法队伍现场监督、检查,加强管护力度。在实施过程中,实行目标责任制。上下配合,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做到一级促一级,措施得力。9.1.2组织管理措施9.1.3工程质量管理9.1.4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合同制管理。施工单位确定后,应(1)明确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建立质量自控、检验体系,(2)合理安排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施工场地的布设、施工放(3)严格把握工程进度,做好建设信息管理,按要求及时准确上9.1.5资金管理建设单位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配套资金的落实。项目办公室干工程后报账)的财务管理制度,即在项目总监签发支付的凭证后,9.2工程运行管理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地积极推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运行管理原则上由县或乡(镇)人民政府负水利水保部门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运行管护的监督检查工作。通过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落实责任。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淤地坝防汛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督促运行管护责任主体搞好淤地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管护要明确划定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第十章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高线,西到203省道向东5km处的南北向的农路为界,隔山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毗邻,东西宽11.0km,南北长14.5km,项目区总面积整方案,确定各项治理措施配置为:水土保持林226.1hm²,经果林181.97hm²;封禁治理714.7hm²;沉沙凼70个,沟道治理14.5km,道路硬化14.5km。砌石3.77万m,砼0.51万m³,钢筋0.18t;需土石方开挖250.22万m³,土石方填筑0.03万m³;需投劳18,23万工日,需动用机械作业—2014年。按照西部地区中央补助80%、中部地区60%、东部地区1/3,对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中部6省243个县和福建省原中央苏区县,项目工程总投资万元,其中:中央补助万元,自治区政、乡(镇)、受益村群众自筹解决。10.1.2.1编制原则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的通知。(1)《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2003)67号文件。(3)宁夏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经济定额站宁水定额发【2008】1号(关于转发《宁夏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站关于发布宁夏公路汽车普通(4)其它地方或专业定额。10.1.2.3项目划分10.1.2.4计算方法本项目计算按照《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编制规定(2003)67号文件规定计算。10.1.2.5取费标准10.1.3投资概算(1)人工工资预算单价按照《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编制规定(2003)林草措施:人工工资按1.2~1.5元/工时(地区类别高、工程复封育措施:人工工资按1.2~1.5元/工时(地区类别高、工程复(2)材料估算价格施工用电预算价格按0.6元/kw.h计算,施工用水按1.0元/m³,施工用风按0.12元/m³计取。(3)材料估算价格包括运输保险费)的2%计取。进入工程单价的主要材料采用限价补差(4)运输及装卸等杂项费用,根据自治区建设经济定额站宁水定(5)林草(籽)估算价格项目总投资519.4万元,其中:XX市财政局投资219万元,地方配套300.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由XX县财政、乡(镇)、受益村群众10.2资金筹措按照西部地区中央补助80%、中部地区60%、东部地区1/3,对比照策的中部6省243个县和福建省原中央苏区县,中央补助投资比例按计算,每年需要中央投资65亿元,约占总投资的70%,地方配套投资28亿元,约占总投资的30%。项目总投资519.4万元,其中:XX市财政局投资219万元,地方配套300.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由XX县财政、乡(镇)、受益村群众10.3附表10.3.1附表6.主要材料、林草(种子)预算价格汇总表11.1生态效益10.1.1经济效益分析的范围和方法1、经济效益分析的范围项目经济效益分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两类。直接经济效益主要包括基本农田增加的粮食产量,种草和水保林增产的饲草料,水保林增产的枝条和木材蓄积量等。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为秸秆加工、2、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封禁治理1500kg/hm²,基本农田6000kg/hm²,再根据当地市场价格,即粮食1.4元/kg,枝条0.2元/kg,牧草0.2元/kg,将各个单项措施间接经济效益:按直接经济效益的30%进行计算。10.1.3经济效益生效后,每年直接经济效益为39.98万元,间接经济效益11.99万元。 (具体详见表10-1)10.2生态效益增产定增产总量(万kg)枝条牧草粮食水保林侧柏山杏水保林沙棘柠条封育治理基本农田每年可拦蓄径流15.16万m³,拦蓄泥沙4.43万t。这将使项目区内地面积或数量(hm²或km或座)保水定额(m³/hm²或km或保土定额或km或年保水能力年保土能力(万t)水保乔木林水保灌木林封育沟头防护2谷坊小型淤地坝2合计说明:沟头防护、谷坊和小型淤地坝保水及保土定额按保土保水总量除以20年计算。10.3社会效益胁,同时减少入黄河泥沙4.43万t。1、经济计算期:依据规范定为20年,其中建设期1年,正常运行期19年。因此采用7%折现率。10.4.3费用估算资233.53万元,形成固定资产218万元。部分人工费,按总投资的3%计,年运行费为7万元。10.4.5敏感性分析减少10%和投资增加10%。2、效益减少10%时3、投资增加10%时经济净现值(ENPV)=70.09万元>0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9.96%>7%(具体详见表10-3)表11—3敏感性分析经济评价结果表序号基本方案效益(一投资(十12经济净现值(万元)3经济效益费用比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11.1综合评价程度达到80.0%,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项目施工期为一年,总投资233.53万元;当社会折现率为7%时,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1.36%,经济净现值为97.22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36。该工程在经济效益分析中充分考虑了现状、实施后达到的水平、通过分析计算,工程投资内部收益率为11.36%,经济净现值为97.2211.2结论4、项目建设工程中,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健全,项目实施完成1.4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2)技术规范③《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⑤水利部《关于申报第二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的通委托,XX市水利勘测设计院于2006年3月9~12日,对项目区进行了项目区经过3年封育治理,封禁面积231.4km²,刺丝围栏长9km,防风治沙造林面积122.38km²,种草138.84km²,其中人工种草20km²,施前的25%提高到85%以上,土壤侵蚀模数降低到轻度以下,植被覆盖度由平均20%提高到80%,群众水土保持生态意识普遍增强,生态系2项目区基本情况2.1自然条件2.1.1地理位置、范围上八顷村,东临鄂尔多斯台地边缘毛乌素沙漠,西与203省道以东灌区农田相接,涉及5个行政村,面积231.4km²,占水土流失治理总面积的72%,为XX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区。2.1.2地形地貌25%,分为低、中覆盖度草地;土壤侵蚀模数2000—5000T/km²,为(1)低覆盖度草地(2)中覆盖度草地高308.2mm,最低77.6mm。年内降雨集中在7~9月,8月份降雨最多,约占全年降雨量的30.8%。(2)温度与光热资源:项目区年均气温8.1℃,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为-10.1℃,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为23.7℃,气温日较差12.5~16.1℃,大于等于10℃积温3303.0℃,年均日照时数为3186.5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45.6千卡/cm²,无霜期为139天。年均风速为3.2~3.3m/s,年均沙暴日数达19天,4~5月间风速最大,平均风速大于干燥度为4.8,属半干旱荒漠气候区。(3)水资源:项目区年降水总量为69万m³,地下水资源丰富。2.1.4土壤壤为次生盐渍土,矿化度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在50%~90%之间,20-40cm的土壤酸碱度在8~9之间,最高达10.11以上。2.1.5植物资源柳树。项目区植被为15~25%,构成较好的植物群落。植被逢雨生长2.2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评价2.2.1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土地总面积231.4km²,其中林地19.2km²,占总面积8.3%;荒漠面积152.03km²,占总面积65.7%;草地29.35km²,占总面积12.7%;湖泊湿地2.5km²,占1%,难利用地6.94km²,占总面积3%;非生产用地(居民点、道路等)21.38km²,占9.3%。密度34人/km²,人口稀少,人的活动程度低,植被覆盖率仅为15~人,人均土地面积2.9公顷,人均耕地5亩。有宜林荒地7万余亩,项目区2005年社会经济总产值588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064万元,林业产值2003万元,牧业产值550万元,工副业产值272万元。人均纯收入2656元。贯穿于项目区的203省道长56km,乡通村、村通村道路畅通。项目区农户自来水供给率为70%。110kva供电线路、农网线路完备。2.4水土流失与治理现状2.4.1水土流失现状项目区面积231.4km²,占总面积72%。土壤侵蚀模数为2000—表土层被风吹走0.5~1cm,则每亩地将损失表土9324公斤,有机质160斤,氮9斤,相当于尿素19斤磷素12.38斤。同时沙化形成沙丘,2.4.2水土保持现状项目区内现有林地面积19.2km²,草地面积29.35km²,荒漠面积152.03km²,林草覆盖率15~25%。建有水源机井3眼,扬水站1座。3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3.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3.2项目建设的原则4.1建设目标(1)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内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8%,土壤被覆盖度由平均20%增加到80%;引导农民建造标准养殖棚80座,使养4.2建设任务(1)管护任务(2)抚育管理措施任务(3)封禁任务在横穿生态修复区的203省道首端建1座大型公告牌。(4)水土保持造林种草任务完成水土保持治沙造林面积122.38km²,栽植乔木7.3万株,栽植灌木3084万株;飞播植草118.84km²,人工种植优质牧草20km²,其中(7)监测措施任务4.3建设年限项目实施期限为3年,即2006—2008年。5.2生态修复措施技术设计(1)封禁法规与政策②项目区水土保持封禁治理保护条例(县水务局制定);③项目区水土保持封禁治理乡规民约(乡政府制定);④项目区水土保持封禁治理管理办法(县水务局制定);⑥项目区水土保持封禁治理监督检查奖罚制度(县水务局制定)。5.2.2监督管护(1)落实责任(2)建立制度5.2.3抚育管护(1)管护队伍的建立员5名,有固定办公室及办公设备。今后在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方在封禁区内设立封禁管理点3个,封禁区内的每个管理点设立管护人员2名,共计6名管理人员。项目乡也要组成管护领导小组,组(2)管护内容(3)后期管护5.2.4宣传教育法》、《乡规民约》等内容的法律法规宣传册8100册(份)。5.2.5.1牧草补植、补播5.2.5.2造林治沙灌木2240万株。项目实施后,林地面积由现在的19.2km²增加到表5~1防风治沙防护林规格表(补植)目栽植方式苗木规格(株cm)植树规格(m.株备注苗龄苗高地径株行距苗木量主林带行间混交新疆杨2杆插苗柳树22杆插苗沙枣2杆插苗副林带行间混交柠条杆插苗沙柳杆插苗沙棘2杆插苗(2)、灌木林设计①灌木林密度:1334株/亩,株距0.5m,行距0.5m,采用带状造5.2.5.3工程围栏设计(2)规格:砼桩柱长2m,截面积10×10cm,埋入土下高1.5m,桩间隔6m,铁丝4行,间距30cm。在封禁区内设立封禁管理点3个,封禁区内的每个管理点设立管护人员2名,共计6名封禁管理人员。5.3监测方案5.3.1监测内容(1)林草植被监测(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监测5.3.2监测方法5.3.2.1建立基础档案5.3.2.2植被度监测①按各种立地条件,布设3个监测点。监测点样方大小:乔木林②封禁第一年开始监测,每年一次,每年9月30日前完成年度监覆盖度=————×100%针刺法。在样方内选取1m²的小样方,在钢卷尺或样方绳上每隔垂直插入,针与草接触即算1次“有”,否则算“无”,接触总次数与覆盖度=(“有”数/总数)×100%5.3.3植被类型及生长量监测(3)木林(4)灌木林(3)草地测量样方(2×20m)内草的高度,对样方内的草进行收割称重,5.3.4雨量观测5.3.5动物监测5.4监测表格表5-1XX县生态修复工程封禁地块基础登记卡权属海拔高度(m)面积(hm²)地形:坡向坡位坡度地面植林林树种郁闭度%林树种%草草种动物种管护人调查人调查日期小班号小流域乡村小地名面积(km)监测内容样方位置样方面积监测时间监测方法监测结果(%)年月日123平均林地郁闭度草地盖度灌木林盖度乔灌系覆盖度监测人填表人校表5-3XX县生态修复工程植被生长情况监测记录表编小班号小流域乡村小地名面积(km²)监测内容样方位置树种株数(株)监测时间监测结果(%)年月日树高胸径乔木监测内容样方位置树种株数(株)监测时间监测结果(%)年月日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