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调查及分析_第1页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调查及分析_第2页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调查及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调查及分析一、选题背景及概述:大学生“村官”工作于2008年3月在全国部署开展,由中组部牵头,省市区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大学生“村官”要求是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学历以上毕业生,重点是本科以上学历和中共党员、学生干部,程序是个人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察、体检公示等。大学生到农村去,不仅是实现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进步、与农村共发展的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时代的呼唤、农民群众的期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长远和战略方面的考虑,根本目的是培养熟悉农村情况,经过艰苦环境磨炼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和能够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共同创业致富的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着眼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优化党政干部队伍来源结构,夯实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大学生“村官”是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从事村务管理工作,其工作地点在农村。着眼于国家关于这一项政策的一系列规定的下达,再结合目前,就大学生担任村官褒贬不等的社会评论,我们有必要综合分析这一社会现象的相关背景及其现状。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锻炼高校毕业生自身能力,实现人才的合理利用,同时对完善基层组织形式,储备年轻干部,带领农民致富,推动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但通过相关报道,我们却发现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大学生村官地位比较尴尬、角色定位模糊、保障体制不健全,定不下心来工作,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不足,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及农业政策不了解等。目前许多地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经验表明,作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计划,要想真正把它落实好和实践好,实现其应有的预期价值,必须要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必须有充分的前瞻性准备工作。事实上,很多“大学生村官”很难进入村级领导层的核心,对农村拥有绝对权力的村支书和村主任对“大学生村官”的介入也抱有天然的警惕。因此,很多“大学生村官”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原先的政策预期作用和价值。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2、国内研究现状:四、选题主要内容:1、发展状况:大学生村官最早发轫于1995年江苏省丰县县委实施的“雏鹰工程”。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后,全国开始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在2007年选聘到村任职的1011名大学生中已有533名大学生村官通过领办、合伙、入股等形式创办各类实368个,吸纳创业资金3547.3万元,提供就业岗位7000多个。在已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的大学生村官中不少人就是通过带头创业,带领群众致富,赢得了大家的认大学生村官认可。2008年初,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一决定将连续十几年试验的大学生村官工作推向了新的建设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规模已经超过13万人,分布在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381个县(市、旗),其中有247个县(区、市)已经实现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2、研究问题:1)、思想上的“扎根”问题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较多,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就业的考虑。许多大学生认为担任“村官”是在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是由于上级党委政府在招聘前的一些优惠承诺,这些大学生表示在担任一段时间“村官”后,会通过考公务员、考研、提拔等途径,尽管脱离农村基层。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2)、工作上的“深入”问题调查发现,进村第一年的大学生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问题,如感到专业不对口、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工作无从下手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农村人际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多,农村工作琐碎繁杂,新来者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所接纳。二是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大多数“村官”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因此,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3)、能力上的“提高”问题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急需人才,其能力上的欠缺也阻碍着他们知识优势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三是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社会工作经验不足或缺乏。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工作加以解决。3、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根据选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相关系列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定性分析法: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从各种渠道所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揭露出大学生村官的本质问题所在。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大学生村官现状进行综合研究。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从多学科多角度分析,得到更加全面详细的信息和结论。4、可行性分析:五、参考文献:[1]唐士其.国家与社会关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顾保国.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村民自治[J].兰州学刊,1999(1).[3]安勇.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误区及其对策[J].科技与教育,2007(6).[4]王天敏.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历史审视[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208-11209.[5]吕书良:《新农村视角下大学生村官及其政策考量》,《中国农村观察》2008年第3期.[6]李俊,潘杰义,李梦超,邵麒.大学生村官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社会科学版),1674-098X(2009)10(b)-0187-02.[7]岳华,李建芳,马倩影,宋晓慧.“大学生”村官项目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4):171:172.[8]谭剑桥.促进大学生村官计划持续发展的建议[J].管理与观察,2008,(10):146-147.[9]侯金超.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