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历史试题的命题指导思想与解题技巧_第1页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历史试题的命题指导思想与解题技巧_第2页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历史试题的命题指导思想与解题技巧_第3页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历史试题的命题指导思想与解题技巧_第4页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历史试题的命题指导思想与解题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历史试题的命题指导思想与解题技巧TOC\o"1-3"\u第一节解题的基本口诀 1第二节命题的指导思想 1第三节选择题解题方法 2一、定时空,即优先关注“阿拉伯”(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 2二、明主干,答案一般是主流,细枝末节的选项要慎重 3三、看表达,正确选项表述用语专业,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错误 5四、找逻辑,关注选项与题干和设问在逻辑上的关联程度 6五、察意外,关注特殊符号和“多余”词句 8六、关注定法词、定位词,不离题 9第四节非选择题解题技巧 10一、开放探究型试题 10二、原因、意义型试题 12三、归纳、概括型试题 14四、分析、比较型试题 16五、启示、认识型试题 18六、图片、表格型试题 21第五节历史大事年表 24第一节解题的基本口诀读懂材料,规范分析,揣摩题意,联系所学,把握主干,严谨作答,要点清晰,富于逻辑,用语专业。第二节命题的指导思想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解题是命题的道工程,了解命题的指导思想是非常必要的。历史学科以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和重大事件为主要考查载体,侧重考查阶段特征时代背景、重大历史问题的影响与评价,知识点明确,内容具有广泛性。按照官方《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历史》指出: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俗理解,高考试题命题会体现几个基本要求,一是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有明确的时空特性,重视论从史出;二是考虑高校选拔的实际,高于一般的毕业考试;三是考虑中学教学的实际,试题的内容都是历史新课程中的主干知识、基本知识。用高考命题人的话说:“高中历史知识对我们而言太浅显,我们不会用我们大学的专业知识来考查,不会为难祖国的下一代。”可见,要做好高考历史题,先要相信题目不会太难,题干中有许多提示,一定要把它找出来。第三节选择题解题方法一、定时空,即优先关注“阿拉伯”(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历史事件必然发生在特定的时空中,相应的时空发生的众多事件,往往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所以说,历史选择题中的时空(多以“阿拉伯”数字的方式体现出来)就是解题的关键,就是解题的钥匙。因为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不是年代,就是与答案有关的数据。[例1](2017年全国I卷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解析]本题解题时要“优先关注阿拉伯”1990年,确立19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示的“十四大”召开于1992年,材料肯定了计划与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结合1990年和1992年两个时间,就能确定本题考查的是“十四大”的背景,答案就是C选项了。A、D两项与这个时间无关也与主旨不符,基本不考虑。B项与题干时间对应错误,与材料主旨无关,也应排除。[例2](2017年全国ll卷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国之人日旺,思想日新,含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解析]本题以民初补脑汁广告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定位时间:1913年。首先可以排除A项,因为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从时间来看,该广告折射的社会风尚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是背景,故B项从时间上就可优先考虑。从逻辑上推理可知,不可能从一个产品的畅销就得出社会共识,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也应排除。二、明主干,答案一般是主流,细枝末节的选项要慎重近几年历史考试的趋势是以教材为知识背景的试题趋多,直接依据教材表述的试题较少。这是因为教材内容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符合国家意志,也突出历史发展的主干,但由于教材版本的多样,试题不可能直接依据某一本教材,而会以新材料、新情景的方式对试题进行包装。这就要求我们在做题时,不要被新颖的材料或情景干扰了,一定要考虑所学主干知识,这样就能冲破命题人设置的层层迷雾,直指正确答案。[例3](2017年全国卷I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人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人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人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解析]按第一种方法,选定时空:1976年和1999年,结合所学,这一时期我们学习的主干知识是两极格局的解体。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于是A项得到很好的印证。而B项“深入贸易金融领城”与主旨无关,且时间不对,不在考虑之列,亚非拉国家一直是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只不过多处于从属地位。故C项错误。D项提到的经济组织都不是区域经济集团,概念错误。[例4](2015年全国l卷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裏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解析]按第一种方法,选定时空:1852年中国与英国,结合所学,这一时期学习的主干知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英国商品在中国受到自然经济的强烈抵制。故选D项;其他3个选项和材料关系不大,特别是A项与历史主干知识无关。三、看表达,正确选项表述用语专业,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错误历史试题往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高考题又是由大学的专家命制,经过多次审订,正确选项的表述用语十分专业、严谨。反之,当选项表述随意往往有问题。另外,当选项中出现“必然”“一定”“都”等程度绝对的词语时要注意原文中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一般是作为干扰项存在。这种错误方式一般多会存在于细节理解题中,当文段中有绝对词出现的时候,应当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一般而言绝对的选项大部分是不符合生活实际和现实情况的,尤其在细节题里面,有些选项可直接“秒杀”。[例5](2017年全国II卷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解析]根据所学主干知识,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材料反映的正是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商品(茶)和文化(饮茶习俗)对北方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指出南茶北运的开始时间,A项表述过于绝对。饮茶习俗只是饮食习惯的一个方面,B项表述也过于绝对,故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时期,D项表述既不符合史实也过于绝对,故错误。四、找逻辑,关注选项与题干和设问在逻辑上的关联程度历史选择题多提供大量材料,做题时要兼顾选项与题干材料语境的关联程度。所谓“语境”,就是要仔细研究题干的内容,这是我们做选择的重要依据。实际上语境中隐含众多的提示性信息,,找到了这些提示性的信息,对于我们,但我到正确选项,排除错误选项大有神益。语境中的提示信息根据信息量的大小可以分为题示性词语和解释性语句这两类。[例6](2015年全国I卷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了、外祖父按例封候;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解析]题干中“皇帝的舅舅、外祖父”“外戚”等均为提示性信息,C项母族亲属关系与之逻辑上对应严密,且题干指出的是汉代外戚辅政的制度安排,正是外戚辅政是“汉家之制”,这项重视母族亲属关系的制度设计成为汉代时常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故为正确选项。而A项既无所学主干知识支撑,也与题干无逻辑关系,故不选,其他两项也是逻辑不通。[例7](2017年全国I卷26)表2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来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史料和逻辑推理能力。题干中的四则材料都反映了唐军在泾州与薛举作战失败的信息,故C项符合题意。根据题干,可知有的材料叙述此时李世民为秦王,还没有登基称帝,故A项不能被认定为历史事实。根据题干,有材料叙述此时李世民为“元帅”,故B项不能被认定为史实。题干中的四则材料只有一则材料提到李世民患病与战役失败有关联,但在这里只能是孤证,故D项也不能认定为史实。五、察意外,关注特殊符号和“多余”词句高考试题字数是有限制的,可谓惜字如金。但如果题干材料中出现了省略号或双引号等特殊符号,应引起重视。一般而言,省略号前后对解题有提示作用,双引号所引内容有提示作用。还有一种情况是特别的词句,表面上看可以去掉,而题干却保留,加以关注对解题很有帮助。[例8](2015年全国1卷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力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治阳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解析]定时空:18世纪中叶英国,明主干:所学相关主干知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度逐渐确立起来。关注省略号,省略号之前告诉学生当时国王掌握媾和与开战的权力,省略号后告诉考生国王行使相关权力时必须让议会参与,否则为冒险行为,说明国王的权力只是名义上的,故D项最符合题意。[例9](2016年全国I卷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A.议会无权制裁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解析]定时空:1702年的英国。明主干: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初期。找“多余”词句:“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行政”。表面上看这句话和词不要,题干也是完整的,命题人却没省掉,仔细分析它的价值,可推断出当时国王对行政仍拥有人事任免权,“统而不治”的状况尚未形成,故B项为最佳解释。六、关注定法词、定位词,不离题当前全国卷历史选择题的定法词教有“反映了”后映出”“说明"”表明”等,定位词一般有,“原因““背景”“目的”“实质”等。定位词好说,设问很明确。定法词就值得斟酌了,根据王宗琦老师说法可以分成考察的是历史现象和考察历史本质、规律、特点两大类,考历史现象的定法词一般为“反映的是”,这种题解法是看见什么选什么,考历史本质、规律、特点的定法词一般为“反映出”“说明”“表明”,解法是看见什么不选什么。这一类选择题难点出在题干给出的条件往往不充分,所以做题时要仔细推敲。[例10](2017年全国I卷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历史逻辑考题。定法词“反映了”一词译成英文是“discovery”,是探索发现的意思,用政治老师的话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A项与题干趋势无关,C项表述不严谨、用词不准确,D项是属表面现象且表远随意、武断。而B项从题干表面是看不见的,这便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只能选B。所以,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是有规律、有方法的。一般分为三步,一、快速提取信息,找到关键词、句二看选项揣摩考查意图联系主干定答案;三把正确答案代人原题完整通读,进行和命题人智慧的交流与对话以检验自己答案的正确性。遇到困惑时,综合运用上述六种思维方法,再次验证选好正确答案。最大的忌讳是对题目一通瞎想,越想越复杂,离题越来越远,最终落人命题人设置的陷阱。当然,要注意的是,做题方法都是为做题服务的,要根据题目灵活运用,不可拘泥。只有充分利用高考真题,经过严格的历史逻辑训练,形成自已独特而完整的思维模式,历史选择题的成绩才会得到有效提高。第四节非选择题解题技巧一、开放探究型试题[解题技巧]第一步:认真分析题设要求,明主旨:通过认真分析题设,找出答题的主旨和切入口。这是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答题的方向错误,后期答案的组织都将是无效的。第二步:仔细观察提信息,粗列提纲:根据答题方向,观察题目背景,列出提纲,这是答案雏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量使所列提纲精炼、科学、紧密扣合材料信息。第三步:调用相关知识,进一步丰富答案素材;仅仅围绕答题方向和角度,调用所学知识,条目化列举,这是答案雏形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包含很多得分点,应该重视。这个提纲列举时,尽量不和第二步的提纲重复,而是使二者形成最终的互补关系。第四步:综合第三步和第四步答案,规范化列出答案要点。这是答案最终落实到答题卷上的一步,一定要综合第三步和第四步的答案。答案组织条目化、精炼化、科学化、清晰化。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宁多勿少”,因为高考评分的一个原则是“多了不扣分,少了不得分”。[典型考题](2016·全国I卷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成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示例一:美国的三权分立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他们都要对人民负责。示例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世袭,但他没有实际权力,只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内阁由首相组建,对议会负责,首相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充任英国议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所以英国的首相和内阁也要对人民负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地图并最大限度地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准确解读。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能够选择好角度,说明问题即可。利用三定位审题法:依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依据定法词确定答题方法,依据定位词确定答案表述。具体分析如下:定法词定向词定位词简要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主题世界史、制度构想与实践所以,答案要有对比性,信息优先提取自材料,解读说明的历史规律性认识一般来自所学。二、原因、意义型试题[解题技巧]解答原因、意义型非选择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解读试题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试题背景材料规定了回答问题的情境,离开这一情境回答问题,往往会答非所问。所以一定要先做到准确解读试题材料。(2)运用发散思维,确定答题方向。如分析原因的设问一般从历史事件发生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分析,或可以分成国内原因、国际原因的角度来分析;再如分析历史意义和影响时,要注意历史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而意义一定是积极的。当然,如何进行发散思维要看试题具体设问而定。(3)调动运用知识,组织概括答案。根据审题后确定的答题思路,把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有效信息、教材中的知识加以重组,构成答案。[典型考题](2015●全国II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感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参考答案]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解析]回答社会背景时需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分析。应指出与其不同观点相关的时空背景。对于历史价值的评判,从对当时和对后世两个角度来谈。利用三定位审题法分析如下:定法词定向词定位词说明材料和所学知识社会背景、共同的历史价值所以,答案重在说明背景,指出共同价值。材料一孟子强调了法律的权威地位和宗法伦理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相关背景知识有:政治上各国变法运动,文化上宗法观念和儒家伦理的影响等。材料二强调了法律不容践踏,审判过程合法,结合所学相关背景知识有:政治上民主政治发达,经济上工商业相对繁荣,文化上思想活跃。共同作用可以结合所学孟子与苏格拉底的章节标题,对各国和人类进行表述。三、归纳、概括型试题[解题技巧]要答好归纳、概括型非选择题,首要问题是审清题目要求,明确要归纳概括的内容。其次,根据设问提示的范围,或根据材料、或从教材、或两者结合来组织答案要点。再次,要根据设问的分值设置,来确定答案的要点。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题目的设问要求是“根据材料...归内(概括)”,这样的题目一般不要去联系教材知识,而是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材料来归纳、概括,利用历史知识和史学理论,进行分析提炼材料的有效信息。阅读材料时,可以采取“分句法”(看有几个句号)、“分段法”(看分成了几个小自然段),然后逐句或逐段分类概括答案要点;而对于要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的设问,则要对教材中的知识认真进行再认再现,然后根据材料的有效信息和论点进行分析比较,组织答案要点。[典型考题](2016·全国I卷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起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唐太宗决心从族谱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一一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参考答案]重修《氏族志》,不限地域和民族渊源;重修的氏族只排等级,但不作为任命官员的依据;氏族等级以官爵高下作为氏族等级高低的新标准。[解析]本题考查了唐太宗谱牒改革的内容。由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洲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可知唐太宗重修《氏族志》,不限地域和民族渊源;重修的氏族只排等级,但不作为任命官员的依据;氏族等级以官爵高下作为高低的新标准。利用三定位审题法分析如下:定法词定向词定位词概括材料和所学知识改革内容特别强调,对材料分句,分段,然后分类概括,再结合所学进行补充,然后联系所学整理语言,是概括类试题答题一般程序。概括类试题分类作答或起好小标题引领作答也是较符合应试实际的方法。四、分析、比较型试题[解题技巧]第一步,明确比较对象。首先明确要比较的是哪几项历史事物,然后明确要比较的是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者是异同点。第二步,确立比较角度,即找准比较点。题目已设置了比较点的按要求比较即可;题目没有设置比较点的,要根据题意确定比较点。比较点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第三步,组织答案。解答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首先要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等,然后行文上为“都….”。对于共同点的回答要注意从宏观上把握所有要比较的历史事物。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时,也要首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然后行文上为“xx...;xx...;xx”,对所有要比较的历史事物逐项作答。[典型考题](2017·全国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参考答案]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信息归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三定位审题法分析如下:定法词定向词定位词分析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差异及原因政策的差异其实是比较,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等信息归纳出雍正年间的严禁地方开矿,政府严加控制矿产的措施;根据材料中的“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归纳出19世纪70年代的政府允许以官督商办的方式开采矿产的措施。而原因,则需要结合所学,即明清的经济政策的一般原因和洋务运动的开办民用工业的一般原因展开分析。五、启示、认识型试题[解题技巧](1)启示类:般从经验、教训方面思考,侧重从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两方面回答。(2)认识类:侧重从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回答。解答这类题目,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紧扣题目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认识,切忌脱离题目泛泛而谈。[典型考题](2010·全国新课标卷I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11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反杜林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一]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主要是指欧美国家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条件。理由有四:(1)在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最先确立、完善并得到发展。在英国、法国、德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过程与反封建求民主的进程结合在一起。而在明清时代的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在经济方面,欧美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等,使这些国家获得原始积累和劳动力。17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18世纪日不落帝国英国等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并得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足够资金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使农民与土地分离,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而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的发展。(3)在思想文化方面,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这些思想文化运动反过来仍然加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而中国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及文化专制不可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4)在外交政策方面,欧美早期发达国家形成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他们积极开辟新航路,拓展殖民地,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而中国在明朝的海禁政策及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文化科技等方面全面落后于世界,因此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小,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综上所述,欧美国家具备了这些前提条件,因此就从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没有具备这些前提条件,因此在中国不可能建立成熟的资本主义。[参考答案二]观点:市场的发展是“历史前提”市场的需求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前提。论证:英国正是海外市场的需求极大刺激了纺织业的发展,原有手工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从而催生工业店命,机械化大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重要特征。话中国明清时期,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农民贫困导致的购买力极低、重农抑商政策等限制了国内市场,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导致海外市场菱缩,从而使中国失去推进工业化的契机。结论:所以,恩格斯的观点是正确的。[解析]材料一介绍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情况,材料二介绍了手工工场时期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情况,然后要求学生就此围绕恩格斯“历史前提”作答,题目开放,难度较大。利用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