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级生物化学复习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A/29/wKhkGWbRKHCAeYVkAAJZKWKeeMc306.jpg)
![2024高级生物化学复习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A/29/wKhkGWbRKHCAeYVkAAJZKWKeeMc3062.jpg)
![2024高级生物化学复习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A/29/wKhkGWbRKHCAeYVkAAJZKWKeeMc3063.jpg)
![2024高级生物化学复习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A/29/wKhkGWbRKHCAeYVkAAJZKWKeeMc3064.jpg)
![2024高级生物化学复习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A/29/wKhkGWbRKHCAeYVkAAJZKWKeeMc30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级生化复习题五组汇总
2024年高级生化蛋白质复习题
蛋白质的定义:
一种由DNA编码的L型氨基酸通过a碳原子上的氨基和竣基间形成酰胺键,连接而成肽链,经翻译后加工形成具有特
定空间构象和生物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L蛋白质有哪些主要功能?
>催化作用:酶
>结构、机械支持:纤维蛋白原、微管蛋白等细胞骨架组成蛋白
>运输(及跨膜运输):血红蛋白,离子通道蛋白
>免疫爱护:抗体、凝血酶、毒蛋白(蛇、蜂毒)
>生长和分化的限制:胰岛素、正/负调控因子、阻遏蛋白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递:突触后膜受体蛋白
>信号转导
>电子传递:铁氧还蛋白、电子传递蛋白
>贮存功能:铁蛋白、肌红蛋白
>其他:甜蛋白,节肢弹性蛋白
2.蛋白质的分类
(一)按组成分类
>简洁蛋白质:仅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依据其溶解性又可分为7类
清蛋白albumin精蛋白protamine
球蛋白globulin组蛋白histone
醇溶(谷)蛋白prolamine硬蛋白scleroprotein
谷蛋白glutelin
>结合蛋白质:由氨基酸和非蛋白质组分,以共价结合或非共价形式结合的蛋白质
依据其结合的非蛋白质组分又可分为8类
糖蛋白(glycoprotein):含糖量4%
粘蛋白(mucoprotein):结合氨基多糖
核蛋白(nucleoprotein)金属蛋白(metalloprotein)
脂蛋白(lipoprotein):血红素蛋白(hemoprotein)
磷蛋白(phosphprotein)黄素蛋白(flavoprotein)
(二)按分子形态和溶解性分类
•球状蛋白质globularproteins
分子接近球状或椭球状,多肽链折叠紧密,溶解度较好,能结晶。
•纤维状蛋白质fibrousproteins
分子很不对称,通常为规则线性或片层结构。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角蛋白、丝心蛋白通常不溶于水或稀盐溶液
•膜蛋白质membraneproteins
与细胞的各种膜系统结合而存在,以其疏水残基与膜的烽链相互作用
(三)按功能分类
•活性蛋白质activeprotein
在生命运动过程中一切有活性的蛋白质以及他们的前体。酶激素蛋白运输与贮存蛋白质
•非活性蛋白质passiveprotein
主要包括一大类担当生物的爱护或持作用的蛋白质。胶原蛋白弹性蛋白丝心蛋白
(四)按二级结构单元排列方式分类
-全a域
-全B域
-交替的a/B
-非交替a+B
-不规则小蛋白(富含二硫键或配体)
3.按二级结构单元排列方式对球形蛋白(或结构域戊U分的五种类型:
-全a域:例如珠蛋白型a螺旋
-全S域:
1,反平行8型结构:木瓜蛋白酶
2.“希腊钥匙”反平行B桶:刀豆素
3.平行B螺旋:抗冻蛋白
-交替的a/0:a/B相间型蛋白:细胞色素C
-非交替a+a/6分别型蛋白:绿色荧光蛋白
-不规则小蛋白(富含二硫键或配体)
1.富含二硫键的蛋白:胰岛素等
2.富含金属离子的蛋白:铁氧化还原蛋白
4.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比较
通常所指的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这些成熟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序列。
1)不同种属来源的同一蛋白质比较
♦揭示生物进化的信息
亲缘关系相近的种属中,同源蛋白的一级结构有更大的相同性。
例如:
•细胞色素C(cytc)存在于全部具有线粒体呼吸链的生物体中
•细胞色素C的三维结构在进化过程中守恒
•一级结构与高级结构的辨证关系
一级结构确定高级结构,高级结构选择一级结构。
•同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揭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有着一个共同的进化祖先一珠蛋白。
2)功能相像的蛋白质比较
♦确定蛋白质一级结构上的同源性和保守区
功能越相近的蛋白质,结构上的同源性越高。(与功能相关联的氨基酸残基序列也常称为motif),依据“近亲”
蛋白质的motif类型,可划分蛋白质家族。
例如:丝氨酸蛋白酶:
本家族成员与底物的结合部位各不相同,但共有水解蛋白质的催化活性。均含有与催化活性相关的由Ser-Asp-His组
成的电荷中继系统。
3)功能相差较远的蛋白质一级结构比较
♦建立蛋白质超家族(superfamily)
♦发觉蛋白质含有的新motif或结构域,并揭示可能的新功能。
例如: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A的脱辅基蛋白(PSA):
1985年,测定了PSA的氨基酸依次
1986年,测定了肝细胞表面半乳糖结合蛋白的一级结构,发觉二者有很大一段肽段高度同源(半乳糖结合蛋白的糖识别
域,CRD),证明白PSA是糖结合蛋白。
2.建立了C类动物凝集素超家族
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类型有哪些?
蛋白质的额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主链骨架(不含R侧链)中的各个肽断所形成的规则或者无规则的空间构象;更
是完整肽链结构(三级结构)的结构单元(即构象单元)
二级结构类型主要有:螺旋结构(a-螺旋和五-螺旋)、B-折叠、回折、B-发夹和Q环、无规卷曲。
螺旋结构:
a.a-螺旋(3.613-螺旋,非整数螺旋)
第n个氨基酸的C=0与n+4个氨基酸的N-H(NH基团)形成H键。3.6个氨基酸残基/圈,上升0.54nm/圈螺。C
原子相邻的两个二面角都是恒定值,全部肽键都呈反式。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R侧链分布在螺旋的外侧。a-螺旋是一
个偶极矩;末端是极性的,并且总是处于蛋白质表面。自然蛋白质的a-螺旋几乎都以右手螺旋为主。
非典型的a-螺旋aH:N-H…。不在一条直线上,不能形成其次圈螺旋往往在a-螺旋末端形成aII。
影响a-螺旋形成的因素:
在多肽链中连续出现带同种电荷的极性氨基酸,使螺旋不稳定;
在多肽链中只要出现Pr。,a-螺旋就被中断,产生一个弯曲或结节;
Gly的R基团太小,难形成a-螺旋所需的两面角,故也能破坏a-螺旋;
b.31。-螺旋
第n个残基的段基C=O与第n+3个残基-NH形成氢键。
c.螺旋(4.416-螺旋,非整数螺旋)
第n个残基的锻基C=O与第n+5个残基-NH形成氢键,氢键闭环16个
原子。
B■•折叠:
a.B-折叠股
每股B-sheetstrand的平均长度约20A(2nm),相当于6.5个氨基酸残基,通常3-10个氨基酸残基。单股B-sheetstrand
是不稳定的。多股(2or2以上)的B-sheetstrand之间通过氢键联接可形成稳定的片层结构一B-折叠片。
人8-折叠片或6-片层结构
肽链按层排列,由相邻肽链形成有规则的氢键维持结构的稳定性;相邻肽链走向可以是平行或反平行的;肽链中
氨基酸残基的R分布于片层的上下;大多数蛋白质的折叠片都是非平面的。它们向右手方向扭曲,变成右手扭曲片
层。
c.8-突起:
折叠股中额外插入的一个残基或有一折叠股中的一个残基没有参与和相邻B-折叠股间的氢键形成。
回折:
多肽链中,常常出现的180转弯的结构。转角是最短的连接,也是最短的紧密环。
a.B-转角
由4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环状结构,第n个氨基酸的C=0与n+3个氨基酸的N-H形成H键。多存在蛋白质分子表
面,多由亲水氨基酸残基组成。
b.Y-转角
由3个氨基酸组成,含有2个H键,180°转角。
8-发夹和Q环
a.B-发夹
由一条伸展的多肽链弯曲形而成的两条等长、彼此相邻、反向平行的肽段
构成;两条肽段靠氢键联系,氢键有1-6个;此构象包含10-11个氨基酸残基
b.Q环
可以看成是转角的延长,最常见的是由6~8或6~16个残基组成的肽段。
无规卷曲
有一些局部结构的肽段(约10%),相对于规则或部分规则的二级结构是无规则的,其结构具有更大的随意性。大多
构成蛋白质和酶的活性中心。
6.什么是拉氏构象图?
蛋白质主链中有3类不同的二面角,分别为:巾、巾、3。侧链的二面角称为Xj、X2等,确定非键合原子间的
最小接触距离,以6作横坐标,巾作纵坐标作图,将允许区、部分允许区、不允许区标注在图中即可得到拉氏构象图。
允许区:
区域内成对的二面角所确定的主链构象是允许的。非键合原子之间的距离,最小接触距离。
部分允许区(临界限制区):
成对的二面角所确定的主链骨架构象是不完全允许的。此构象中非键合原子间的距离小于最小接触距离,但大于
极限值(比最小接触距离小0.01-0.02nm)„
完全不允许区:
成对二面角所确定的主链骨架的构象是完全不允许的,非键合原子间的距离小于极限值。
拉氏构象图的应用:
对主链构象探讨起到的作用;
可用于推断检查所得到的蛋白质结构模型的正误。
7.a角蛋白的结构特点
>仅有a螺旋(二级结构)的简洁重复;
>原纤丝内含多个二聚体结构,二聚体结构的中心是由两个右手螺旋的多肽链复绕成左手超螺旋棒状结构;
>含大量疏水残基;
>链间由二硫键连接,一般认为每4个螺圈就有一个交联键,Cys含量较高(Cys>18%),依据含硫量可分为:硬角蛋
白和软角蛋白。
>性质:有很好的伸缩性能。
8.丝心蛋白的结构特点【选择性回答】
>自然的B角蛋白除丝心蛋白外(丝心蛋白属于8角蛋白),大多数鸟类和爬行动物的羽毛、皮肤、爪、啄和鳞片
中均含B角蛋白。a角蛋白充分伸展后可逆地转变为8角蛋白。
>丝心蛋白由反平行B折叠片以平行的方式积累成多层结构;
>B折叠构象中含约50个重复单位:(Gly-Ala)2-Gly-Ser-Gly-Ala-Ala-Gly-(Ser-Gly-Ala-GlyAla-Gly)8-Tyr-
>Gly位于折叠片平面的一侧,Ser和Ala等都在平面的另一侧;
>链间主要以氢键连接,层间主要靠范德华作用维系;
>•具有很高的抗张强度•具有松软的特性♦不能拉伸的性质
9.胶原蛋白的原胶原分子的结构特点
①原胶原分子是胶原蛋白的基本结构单位
②每个原胶原分子由三条a链(a-肽链)组成的三股螺旋结构(右手超螺旋),每条a链为左手螺旋;
③每条a链约含1000个氨基酸残基,a链一级结构96%遵守(Gly-X-Y)n,X多为Pro;Y多为Hyp或Hly
④三股螺旋链间靠H-键和范得华作用维系,胶原纤维可以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交联得到进一步增加和稳定。分子内
交联N-末端区(非螺旋区)内赖氨酸残基之间进行的。
⑤原胶原分子间形成的空穴区作为糖结合部位,可能在骨骼形成中起作用。
10.什么是两可肽?
蛋白质多肽链中的某一肽段在不同条件下存在可能形成a-螺旋和B-折叠两种不同形式二级结构,这样的肽段被称为
两可肽。
另附【可不答】:举例:
五肽段:VAHAL(Val_Ala_His_Ala_Leu)
丙糖磷酸异构酶:a螺旋;
灰色链霉菌蛋白水解酶A:B折叠
五肽段:VNTFV(Val-Asn-Thr-Phe-Val)
无脊椎血红蛋白:a螺旋;
核糖核酸酶:B折叠
可能的影响因素:邻近残基的二级结构倾向;肽链中远程肽段的影响;肽段是处于分子表面还是被包埋在分子内部。
11.影响蛋白质二级结构变更的因素
>蛋白质二级结构是通过骨架上的瑛基和酰胺基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氢键是稳定二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假
如对氢键进行破坏,就可以影响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其中,酸碱度,温度,溶剂还有极端变形条件都有可能变更
蛋白质二级结构。
>pH能影响氨基酸的带电荷性,如多聚赖氨酸在pH7不形成a螺旋,因为在此pH下Lys的R基带正电荷,静电排
斥,不能形成内氢键,而在pHU时自发形成a螺旋。
>非极端的温度变更也可以变更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比如多聚赖氨酸在PH=11.8时,4℃构象为a螺旋,而在52。。时,
变为B折叠。
>特殊的溶剂可以变更蛋白溶液中的二级结构,比如水溶液中的伴刀豆球蛋白A的a螺旋量为2%,但是在70%的氯
乙醇溶液中,a螺旋含量可以上升到55%。再比如水溶液中的弹性蛋白酶的a螺旋量为7%,但是在十二烷基硫酸
钠溶液中,a螺旋含量可以上升到35%。
>强酸、强碱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是因为强酸、强碱可以使蛋白质中的氢键断裂。也可以和游离的氨基或竣基形成
盐,在变更过程中也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因此,可以看作是一个化学变更。同时极端的高温也可以断裂氢键,
甚至影响三级结构。
12.多肽链主链的空间限制是哪两个方面
>一、肽键的部分双键性质:肽键C、0、N原子间共振相互作用,使得肽键虽是单键却有部分双键性质,不能够自
由旋转。同时,六个原子被束缚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了刚性的肽平面(两个a碳在对角位置,肽键呈反式构型)。
>二、肽平面与a碳原子的二面角力和巾:两相邻肽平面之间,能以共同的a碳为定点旋转,绕a碳-N键旋转角度
是小角,a碳与C旋转角为中角。小和力称为二面角,也是构象角。二面角所确定的构象是否存在,主要取决于
两个相邻肽单位中,非键合原子之间的接近有无阻碍。由拉氏构想图得知,同时等于00时的构象事实上并不能存
在,因为两个相邻平面上的酰胺基H原子和跋基O原子的接触距离比其范德华半径之和小,因此将发生空间重叠。
这样的构象是立体化学所不允许的。①180和巾0不允许,因为两个嫌基氧原子接触距离最小,斥力最大。中0和
中180不允许,因为两个亚氨基氢原子接触距离最小,斥力最大。
>综上,上诉两个因素使得能够存在于蛋白质中的主链构象大大削减,从而对空间构想进行限制。
13.形成蛋白质结构域的意义
(1)各个结构域分别折叠,其动力学上更有利;
(2)结构域自身紧密装配,结构域之间的柔性连接使每个结构域间可以较大幅度的相对运动;
(3)多个结构域形成的间隙部位往往是蛋白质的功能部位,结构域的相互作用有利于蛋白质分子产生别构效应。
14.蛋白质三级结构折叠的规律主要有哪些?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而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的就是其氨基酸序列,蛋白质会由所含氨基酸残基的亲水性、疏
水性、带正电、带负电等特性通过残基间的相互作用而折叠成一立体的三级结构。
(1)蛋白质三级结构折叠信息来自一级结构;
(2)在体外,折叠可以是自发的;
(3)在给定环境条件下,总是实行低自由能的构像状态;
(4)多肽键的折叠具有手性效应;
(5)折叠倾向于疏水侧键在分子内部,亲水侧键分布于分子表面。
15.什么是二硫键异构酶PDI和肽基脯氨酰异构酶PPI?
PDI:proteindisulfideisomerase,是内质网中一种重要的折叠催化剂,催化蛋白质形成正确配对的二硫
键(氧化活性),在加速新生肽链折叠中间体二硫键的改组中起重要作用(或催化错误配对二硫键的重排),
并具有分子伴侣活性。(课件答案在l-2p38)
PPI:peptidylprolylcis-transisomerse,也叫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不含Pro残基的蛋白质,反式的氨
基酸亚氨基的肽键是更稳定的,顺式构象所占比例极少,新合成的多肽链中,脯氨酸氨基酸端形成的肽
键(Xaa-Pro)基本都是反式的;而在球形蛋白质(含pro残基的蛋白质)中大约10%Xaa-Pro肽基是顺
式的,催化Xaa-Pro肽键顺反式构象变更的酶就是肽基脯氨酰异构酶。(课件答案在1-2p40)
16.蛋白质溶液的浓缩方法及原理
(课件答案在2-2p32网上更为具体答案链接://wenku.baidu
/link?url=wCfGq23-H25Vu6UL-CB4w7j7B12pOz7755M3Qf7fsIGSZbNJiZ3xFo6CfRrnKx30mx5oc54tXpyLe46bZMRhHIls-
0UygMoFnbbmF7zQrde)
超滤法:基本原理是在常温下以肯定压力和流量,利用不对称微孔结构和半透膜介质,依靠膜两侧的压力差作为推动
力,以错流方式进行过滤,使溶剂及小分子物质通过,大分子物质和微粒子如蛋白质等被滤膜阻流。将蛋白质样品装
入适当的超滤管中,经肯定时间离心,溶剂穿过超滤管滤膜流出而使蛋白质溶液得以浓缩。
盐析法:硫酸锈盐析法最为常用。高浓度的盐粒子在蛋白质溶液中可与蛋白质竞争水分子,使溶液中自由水分子数减
小,从而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膜,降低其溶解浓度,使之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即使蛋白质在高浓度中性盐中析出而
浓缩的过程。
透析袋浓缩法:是在透析技术的基础上改良而来,即将透析液换成可以吸水的溶液或固体吸附剂,从而达到浓缩蛋白
质的效果。将蛋白质样品封闭在透析袋中,再将透析袋包埋于甘油、聚乙二醇8000等试剂之中,放置于4℃,透析袋
中溶剂将被吸出而达到浓缩的效果。
有机试剂沉淀法(如丙酮、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加入水中可使溶剂的介电常数降低,增加了相反电荷的吸引力,
从而破坏蛋白质的水化层及表面电荷而使蛋白质沉淀。
非离子多聚物沉淀法:最常用的多聚物是聚乙二醇,有两种方法,1)选用两种水溶性非离子多聚物组成液液两相体系,
不等量安排,而造成分别。此方法基于不同生物分子表面结构不同,有不同安排系数。并外加离子强度、PH值和温度
等影响,从而扩大分别效果。2)选用一种水溶性非离子多聚物,使生物大分子在同一液相中,由于被排斥相互凝合而
沉淀析出。该方法操作时先离心除去大悬浮颗粒,调整溶液PH值和温度至适度,然后加入中性盐和多聚物至肯定浓度,
冷贮一段时间,即形成沉淀。
冷冻干燥法:将待干燥物在低温下快速冻结后,在高真空条件下将其中的冰升华为水蒸气,除去冰晶,待升华结束后
再进行解析干燥,除去部分结合水的的干燥方法,最终达到浓缩蛋白质的目的。
17.凝胶过滤柱层析的原理及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原理
凝胶过滤柱层析的原理:凝胶过滤层析也称分子筛层析、排阻层析。是利用具有网状结构的凝胶的分子筛作用,依据
被分别物质的分子大小不同来进行分别。层析柱中的填料是某些惰性的多孔网状结构物质,大部分为一些交联的聚糖
(如葡聚糖或琼脂糖)类物质,小分子物质能进入其内部,流下时路程较长,而大分子物质却被解除在外部,下来的路程
短,当一混合溶液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柱时,溶液中的物质就按不同分子量筛分开了
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原理:用一系列已知分子量的标准品放入同一凝胶柱内,在同一条件下层析,记录每一分钟成分
的洗脱体积V,该体积V与相应蛋白质分子量的自然对数成反比,以此做曲线,在肯定分子量范围内可得始终线,即分
子量的标准曲线。测定未知物质的分子量时,可将此样品加在测定了标准曲线的凝胶柱内洗脱后,依据物质的洗脱体
积,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它的的分子量。
18.离子交换柱层析的原理
离子交换柱层析的原理:该方法是通过带电的溶质分子与离子交换层析介质中可交换离子进行交换而达到分别纯化的
目的;填料在肯定PH、盐浓度的下带电荷,低盐上样的蛋白质溶液,与填料带相反电荷的蛋白质可以结合到中柱上,
杂蛋白随流淌相穿柱而过,使蛋白质得到肯定的分别。提高洗脱液的盐浓度或变更pH值,由于蛋白质所带的相反电荷
不同,与填料有不同的结合实力,则在不同的盐浓度或不同的pH值下被洗脱下来,达到进一步分别的目的。
离子交换层析分为阳离子离子交换柱和阴离子离子交换柱。
当蛋白质溶液的pH高于pl时,蛋白质带负电荷,可结合到阴离子离子交换柱上(填料带正电荷)。
19.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His-tagged蛋白质的原理
>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是建立在蛋白质表面暴露一些氨基酸残基与固定化金属离子的亲和力的不同来进行蛋白
质分别的一项技术,它以配基简洁、吸附量大、分别条件温柔、通用性强等特点,渐渐成为分别纯化蛋白质等生
物工程产品最有效的技术之一。
>(作用原理: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是建立在蛋白质表面的氨基酸与固定化金属离子的亲和力的不同来进行蛋
白质分别的一项技术。过渡态金属离子能够与电子供体,如氮、硫、氧等原子以配位键结合,金属离子上剩余的
空轨道是电子供体的配位点,当它在溶液中会被水分子或阴离子占据。然而,当蛋白质表面氨基酸残基与金属离
子的结合力较强时,氨基酸残基的供电原子就会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复合物,取代原先结合的水分子或阴离子,
这样就能使蛋白质分子结合在固体表面。能与螯合反应的基团很多,例如氨基酸中的氨基和竣基,以及某些氨基
酸侧链基团含有孤对电子的活性原子,但是,由于蛋白质表面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位置和空间构象不同,因
而具体运用时依据金属配基的亲和力大小不同,选择不同的金属配基加以分别纯化)
>特殊适合分别纯化变性蛋白,尤其是带6个组氨酸标签的重组蛋白,这种蛋白质对金属离子有很高的结合力,在
分别纯化后再用化学法或酶法将标签切掉,从而得到目标蛋白。过程大致为:(1)His-tagged蛋白质通常在N端
或者C端带有6个His蛋白标签,这些His蛋白能专一性地结合在螯合有Ni2+(或Zn2+或Co2+)亲和柱上,杂合
蛋白则通过亲和柱而与His-tagged蛋白质分别;(2)增大洗脱液中的咪陛浓度。高浓度咪嗖与His-tagged蛋白质
竞争结合柱中的Ni2+,从而将His-tagged蛋白质洗脱下来。
20.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的原理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o门mmunoblotting):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在蛋白质混合液中定性及半定量检
测某种蛋白质的方法。一般由凝胶电泳、样品的印迹和免疫学检测三个部分组成。
蛋白质混合液先经SDS凝胶电泳,使待测样品中的蛋白质按分子量大小在凝胶中分成带;把凝胶中已分成条带的
蛋白质转移到一种固相支持物(如硝酸纤维素膜即NC膜、PVDF膜)即为印迹过程;再用蛋白溶液(如10%的BSA)
处理以封闭膜上剩余的疏水结合位点,最终在膜上进行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用所要探讨的蛋白质的一抗处理,印迹
中只有待探讨的蛋白质的位置上结合着一抗;处理过的印迹进一步用适当标记的二抗处理,处理后,带有标记的二抗
与一抗结合,可以指示一抗的位置,即是待探讨的蛋白质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利用二抗上所带的标记来鉴定、检测目
的蛋白。
21.SDS(双向电泳分别蛋白质)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蛋白质的双向电泳的第一向为等电聚焦(Isoelectrofocusing,IEF),依据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进行分别;其次向为SDS-聚
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按亚基分子量大小进行分别。经过电荷和分子量两次分别后,可以得到蛋白质分子
的等电点和分子量信息。
蛋白质双向电泳是将蛋白质等电点和分子量两种特性结合起来进行蛋白质分别并用考马斯亮蓝染色获得蛋白质的
电泳分别图谱的技术,具有较高的辨别率和灵敏度,己成为蛋白质特殊是困难体系中的蛋白质检测和分析的一种强有
力的生化手段。
SDS-PAGE因易于操作,而具有广泛的用途,是很多探讨领域的重要的分析技术。其主要应用有:
①蛋白质纯度分析
②蛋白质分析量的测定,依据迁移率大小测定蛋白质亚基的分子量
③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④蛋白质水解的分析
⑤免疫沉淀蛋白的鉴定
⑥免疫印迹的第一步
⑦蛋白质修饰的鉴定
⑧分别和浓缩用于产生抗体的抗原
⑨分别放射性标记的蛋白质
⑩显示小分子多肽
22.测定蛋白质三维结构时,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与NMR技术各有哪些优点和
局限?
1)NMR优势:
可测定溶液中的蛋白质构象,无需蛋白质结晶
不破坏蛋白质分子构象
能测定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变更过程
能探讨蛋白质分子间的以及蛋白质与其他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NMR不足:
很多时候达不到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的精度
能测定的蛋白质的分子量相对较小
2)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优势:
方法成熟,适用于能长出较好单晶的蛋白质
辨别率高,可高通量化
X-射线蛋白质晶体衍射技术不足:
须要培育对称性好的、适于衍射的蛋白质单晶,该步骤是蛋白质晶体衍射技术的瓶颈须要解决相位问题
23.气象扩散法培育蛋白质晶体的原理:(比较具体,选择性回答)
♦首先: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的分析就是须要进行晶体培育,晶体培育:获得适用的单晶(关键步骤)结构测定的精度
依靠于晶体所能达到的衍射辨别率。
♦其次:晶体必需满意的两个条件:
1.单晶,足够大(大于0.1mm3);
2.结晶过程,形成晶核晶核长大
♦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
样品纯度:包括匀称性,样品最好是新制备的;
浓度:限制相宜的过饱和度,形成少量晶核;
pH:长出不同晶型的晶体;
温度:一般温度上升,蛋白质溶解度增大;
离子强度:盐析与盐溶;
有机添加剂:可降低蛋白质溶解度。
♦原理1(老师课件):在一个封闭体系中,液池内缓冲液中的各种试剂浓度均略高于蛋白质液滴中的浓度(液池内
不含蛋白质),通过体系内蒸汽扩散,溶剂分子从液滴向液池迁移,使液滴内盐浓度增高,蛋白质溶解性降低,达
到过饱和而结晶。用气相扩散法进行试验的优点是沉淀剂的浓度梯度可以很便利地进行调整,从而使蛋白质溶液
缓慢地形成过饱和溶液,晶体生长的速度得到了很好的限制。
♦原理2(网上找寻易于理解):也就是将含有高浓度的蛋白质(10-50mg/ml)溶液加入适当的溶剂,渐渐降低蛋白质
的溶解度,使其接近自发性的沈淀状态时,蛋白质分子将在整齐的堆栈下形成晶体。举例来说,我们将蛋白质溶
于低浓度(~1QM)的硫酸镂溶液中,将它放置于一密闭含有高浓度(~2QM)硫酸镂溶液的容器中,由气相平衡,可
以缓慢提高蛋白质溶液中硫酸镂的浓度,进而达成结晶的目的。
♦留意事项:
1.硅化处理:
载样盖玻片必需硅化,以防止蛋白质样品的扩散延长。
2.悬滴法:样品用量少,1-53,液滴体积不能过大。坐滴法:样品用量大,液滴体积50Pl,可长出大的晶体,重
复性好。
24.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有哪些方式?
细胞中几乎全部的蛋白质在从核糖体合成后都有化学上的变更,这些变更可能变更蛋白质的活性、寿命(lifespan)或
细胞定位。
❖化学修饰
①乙酰化:最普遍的化学修饰(80%的蛋白),多肽链N-端乙酰化
②磷酸化:Ser、Thr和Tyr侧链
a.通过蛋白质磷酸化激酶将ATP的磷酸基转移到蛋白的特定位点上的过程。
b.大部分细胞过程事实上是被可逆的蛋白磷酸化所调控的。
c.至少有30%的蛋白被磷酸化修饰。
d.磷酸化的作用位点为蛋白上的Ser,Thr,Tyr残基。
f.在磷酸化调整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都发生变更。
g.可逆的磷酸化过程几乎涉及全部的生理及病理过程,如细胞信号转导、肿瘤发生、新陈代谢、神经活动、肌肉收缩以
及细胞的增殖、发育和分化等。
③糖基化:Asn、Ser和Thr侧链
a.蛋白质的糖基化是低聚糖以糖昔的形式与蛋白上特定的氨基酸残基共价结合的过程。
b.蛋白质糖基化可以依据氨基酸和糖的连接方式分为四类:0位糖基化、N位糖基化、C位甘露糖化以及
GPI(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锚定连接。
c.蛋白质的糖基化影响蛋白的功能,在很多生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免疫爱护、病毒的复制、细胞
生长、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附、炎症的产生等。
d.很多蛋白,如转录因子、核小孔蛋白、热休克蛋白、RNA聚合酶H、致癌基因翻译产物、酶等,都发觉
了糖基化的翻译后修饰方式。
④泛素化:在目的蛋白质链内的Lys侧链上加上泛素分子链,接着由蛋白酶体水解
a.泛素由76个氨基酸组成,高度保守,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
b.共价结合泛素的蛋白质能被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这是细胞内短寿命蛋白和一些异样蛋白降解的普遍
途径。
c.与消化道内进行的蛋白质水解不同,整个水解过程须要能量参与。
d.泛素标签具有多功能性。比如:
导致细胞的紊乱和细胞凋亡
细胞器的生物合成
新蛋白生成
蛋白质输运
泛素化还可以影响蛋白质细胞内定位、影响DNA修复及转录调控。
⑤膜蛋白末端或其旁边加上长的脂链基团
a.脂肪酰锚定蛋白
b.异戊二烯基锚定膜蛋白
25.什么是分子伴侣蛋白?P11
定义:一组从细菌到人广泛存在的蛋白质,非共价地与新生肽链和解折叠的蛋白质肽链结合,并帮助它们折叠和转运,
通常不参与靶蛋白的生理功能,大都具备ATPase活性,与目的蛋白的结合依靠ATP的水解。
分子伴侣是细胞中一大类蛋白质,是由不相关的蛋白质组成的一个家系,它们介导其它蛋白质的正确装配,但自己不成
为最终功能结构中的组分。分子伴侣的概念有三个特点:
①凡具有这种功能的蛋白,都称为分子伴侣,尽管是完全不同的蛋白质;
②作用机理是不清晰的,故用了“介导”二字,以模糊其辞,“帮助”二字可理解为:通过催化的或非催化的方式,加速或减
缓组装的过程,传递组装所须要的空间信息,也可能抑制组装过程中不正确的副反应。
③分子伴侣肯定不是最终组装完成的结构的组成部分,但不肯定是一个分别的实体。如一些蛋白水解酶的前序列,以及一
些核糖核蛋白体的加工前的部分,若具分子伴侣的作用,也称为分子伴侣。组装的涵意比较广,主要指:帮助新生肽的折叠、
帮助新生肽成熟为活性蛋白、帮助蛋白质跨膜定位、亚基组装等。
26.什么是固有无结构蛋白?P59
是指生理条件下缺乏刚性折叠结构,结构松散,肽链呈无规卷曲构象,但却具有明确功能的蛋白质。但这类蛋白不能
行使酶等具有刚性结构蛋白质所具有的功能。固有无序化不仅指一种具体的蛋白,也指一种蛋白质中的无序化区域
(nativelyunfoldeddomain,NUD),其结构是多种动态互变构象的集合。总体而言,此类蛋白质或区域的氨基酸残基组成
中亲水氨基酸比例含量上升,疏水氨基酸含量降低。又称为自然无折叠蛋白质(nativelyunfoldedprotein,NUP)或固有无
序化蛋白(intrinsicallydisorderedprotein,IDP)o
固有无序化蛋白质结构、功能特点:
>是结构松散,肽链以伸展的状态存在
>氨基酸组成上总体而言:此类蛋白质中的亲水氨基酸比例含量上升,疏水氨基酸含量降低
固有无序化蛋白质/区域的功能
>固有无序化蛋白质/区域的功能可能归属于2个方面,但是它们不能行使酶等具有刚性结构蛋白质具有的功能。
>固有无序化蛋白质多数是非管家蛋白质,起调控作用,因此:可称为“管家”的“助手”。
>固有无序化在分子识别方面重要功能
>具有通过调控结构倾向而兼备高特异性与低亲和力的特征,通过变更合适结合位置的结构可与多个分子结合,引
导:“一”对“多”的信号传导通路多个不同序列可预知结合,具有结合共同性。
2024年高级生化酶学复习题
(感谢酶组同学:李正鹏、李小曼、刘晴、张凤、邵莉萍、赵峰、丁庆倩、肖艳青、董荣荣、孙先花、屈亚芳、邱海
阳的共同努力,感谢大家!)
一、名词说明:
1.酶的活性中心(activecenter):是酶分子上干脆与底物结合,并进行催化作用的部位。
2.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专一性是区分底物分子与底物类似物分子的实力。反应的专一性保证了产物的纯度。
3.别构酶:是与代谢调整有关的酶,大多数处于代谢的关键位置。本身的活性也受到严格的调整。是以构想变更影响催
化活性的酶。别构酶都是寡聚酶。
4.酶的化学本质:①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②核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5.核酶酶活力:核酶(ribozyme)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可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核酶又称核
酸类酶、酶RNA、核酶类酶RNA。核酶酶活力指核酶催化肯定化学反应的实力。
6.酶活力单位: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在Imin内转化1Nmol底物的酶量,或是转化1口mol底物的有
关基团的酶量。1IU=1umol,min-l
7.酶的比活力:酶的比活力Specificactivity是指单位重量的蛋白质中所具有酶的活力单位数,反映了酶的纯度。
单位:U/mg
8.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activecenter是酶分子上干脆与底物结合,并进行催化作用的部位。包括结合部位
和催化部位。结合部位:酶与底物结合的部位,确定酶的专一性;催化部位:参与催化的部位,确定酶的催化实力。
9.活化能:反应物从基态达到过渡态所需的能量
10.酶原激活:从酶无活性的前体转变为有活性的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行逆的。
11.共价催化:酶与底物形成短暂的共价键,稳定了过渡态复合物,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称为酶的共
价催化。包括亲核催化和亲电催化。
12邻近效应:由于酶与底物的结合,使分子间的反应成为分子内的反应,有效浓度相对提高的效应。
13.定向效应:应物与反应物,酶与反应物间正确取位的效应。
14.诱导酶:在细胞中加入特定的诱导物后,诱导产生的酶。
15.共价调整酶:能在两种不同的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共价修饰,使其在有活性形式和无活性形式之间相互转变,从而
调整酶活性。磷酸化是可逆共价修饰中最常见的类型。
16.核酶(ribozyme)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其化学本质是核糖核酸(RNA),却具有酶的催化功能。
17.米氏常数:(KM),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是探讨酶促反应动力学最重要的常数
18.同工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酶蛋白本身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不同,亚基组成不同,氨基酸组成不同,理化性质
和免疫性能不同。
19.别构效应:调整物与酶的别构中心结合后,引起酶蛋白构象的变更,影响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结合,从而调整酶促
反应的速度及代谢过程。
二、简答题:
1.酶的结构组成: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1)具有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2)具有一、二、三、四级结构;
(3)具有蛋白质的各种性质;
(4)具有活性中心。
依据结构特点可分为:单体酶:只含一条多肽链。
寡聚酶:含有2条或2条以上的多肽链。
多酶体系:几种酶比此嵌合形成的体系
依据酶的化学组成又可分为单成分酶和双成分酶
2.诱导契合学说:
1)酶与底物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底物诱导酶活性中心发生构象变更,
2)底物分子中的敏感键产生张力并“变形”。
"诱导契合”学说指出,酶并不是事先就以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形态存在,而是在受到诱导之后才形成互补的形态。底物一
旦结合上去,就能诱导酶蛋白的构像发生相应的变更,从而使酶和底物契合而形成酶-底物络合物,并引起底物发生反
应。
3.酶催化作用的机理:
酶能短暂地与反应物结合形成过渡态,从而降低了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但
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关键缘由是过渡态稳定作用。
4.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缘由
(一)酶与底物的结合
1)、酶与底物的结合有邻近效应与定向效应邻近效应是由于酶与底物的结合,使分子间的反应成为分子内的反应,
有效浓度相对提高的效应。定向反应是反应物与反应物,酶与反应物间正确取位的效应。
2)、酶与底物间的弱相互作用是降低反应分子的自由度,帮助底物摆脱水的束缚,诱导酶分子的构象发生变更,补偿
底物变形所需的能量。在底物与酶结合的过程中,释放了部分有序的水分子,增加了燧。有利于底物分子与酶分子形
成氢键和离子键。
3)、酶活性中心的疏水微环境酶在活性部位内形成一个疏水的微环境,有利于中间产物的生成和稳定。少数极性的
或可离子化的氨基酸残基在疏水环境中催化反应。
(二)酶对底物的催化
1)酸碱催化:质子供体和质子受体间的催化反应。功能基团的解离常数和供应或接受质子的速度是影响酸碱催化的因
素。
2)共价催化:酶与底物形成短暂的共价键,稳定了过渡态复合物,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称为酶的共
价催化,包括亲核催化和亲电催化。亲核催化是酶分子中具有非共用电子对的亲核基团攻击缺少电子的,具有部分正
电性的原子,形成短暂的共价键,稳定了过渡态中间产物。亲电催化是酶蛋白分子中的亲电基团攻击底物分子中富含
电子的原子或带部分负电荷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稳定了过渡态中间产物。
3)金属离子催化金属激活酶:金属离子与酶结合不紧,金属离子与酶的催化效率有关。
金属酶:金属离子与酶结合很紧,金属离子与酶的催化活性有关。
(三)酶通常运用几种催化机制综合作用
5.酶的分类与命名
(一)酶的分类命名包括习惯命名法和国际系统命名法。
(1)习惯命名法:
1.一般采纳底物而命名:如蛋白水解酶等;对水解酶类,只要底物名称即可,如蔗糖酶、蛋白酶等。
2.依据其催化反应的性质来命名:如水解酶、转氨酶等。
3.结合1、2的命名:如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磷酸己糖异构酶等
(2)国际系统命名法,每种酶都有一个系统名称和习惯名称,分类编号方案如下:
1.氧化还原酶类: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2.转移酶类:催化功能基团的转移反应
3.水解酶类:催化水解反应
4.裂合酶类:催化从底物上移去一个基团从而形成双键的反应及逆反应
5.异构酶类:催化各种同分异构体间的相互转变
6.连接酶类:催化一切必需与ATP分解相偶联,并由两种物质合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二)国际分类编号方案
第一个数字:酶的类别
其次个数字:酶的亚类
第三个数字:酶的亚-亚类
第四个数字:酶在亚-亚类中的排序
编号前冠以EC,是国际酶学会缩写
6.酶的化学本质以及与一般催化剂的共性和特性
答:化学本质:酶是活细胞合成的生物催化剂,绝大多数的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有些RNA也具有催化活性。
酶与其它催化剂的共性:
(1)催化效率高
(2)只改变更学反应的速度,不改变更学反应的平衡
(3)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酶作为催化剂的特性
(1)比非酶催化剂效率高
(2)作用条件温柔
(3)具有高度专一性
7.酶作用的专一性的类型有哪些
专一性是酶区分底物分子与底物类似物分子的实力。反应的专一性保证了产物的纯度(几乎可以达到100册。
类型有如下:
1、结构专一性(非立体化学专一性):
键专一性:外切核酸酶
基团专一性:a-D-葡萄糖甘酶
肯定专一性:06-甲基鸟喋吟转甲基酶
2、立体异构专一性:
旋光异构专一性
几何异构专一性
光学异构专一性
8.酶作用的专一性假说一一诱导契合学说
酶与底物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底物诱导酶活性中心发生构象变更,底物分子中的敏感键产生张力并“变形”。
诱导契合学说认为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形态,而是在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底物诱导酶活性中
心发生构象变更,从而使酶和底物契合而形成酶-底物络合物,并引起底物发生反应。
9.酶活性中心的定义、组成/结构、共同特征
酶的活性中心定义:是指酶分子上干脆与底物结合,并进行催化作用的部位。
包括:结合部位:酶与底物结合的部位,确定酶的专一性。
催化部位:参与催化的部位,确定酶的催化实力。
酶活性中心的组成:
(1)单成分酶的活性中心由酶蛋白上的少数几个氨基酸组成。
双成分酶中,除了酶蛋白上的几个氨基酸,辅基或辅酶分子上的某一部分往往也参与活性中心的组成。
活性中心的基团都是必需基团。
酶活性中心的共同特征:
(1)活性中心只占酶分子中很小的一部分
(2)活性中心具有三维结构,多肽链的盘绕折叠使得这些氨基酸残基得以在空间上接近,并形成适当的三维结构。
(3)活性中心由疏水氨基酸形成口袋,极性氨基酸参与反应。
(4)底物靠弱键与酶结合
(5)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甚至不在一条多肽链上。
10.过渡态学说是什么?
答:“过渡态”是底物分子被激活的不稳定态,不同于反应中间物,它具有最高能量,又处在一个短暂的分子瞬间。
过渡态出现在反应物的化学键处于即将生成或断裂的过程中,能生成产物或再返回生成反应物。酶能短暂地与反应物
结合形成过渡态,从而降低了活化能,但不变更反应的AG。
过渡态学说是指反应中,酶E与底物S形成不稳定的过渡态ES*复合物,ES*再分解成产物P和酶E,即E+S=ES*一
E+P
IL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缘由:
一.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关键缘由是过渡态稳定作用
(1)一个酶的活性中心应当在形态和化学性质上与底物的过渡态互补。
(2)酶与底物之间的最多、最强的反应只能发生在ESX中。
(3)全部能够稳定ES:[的因素都能够加速反应。
⑷削减的活化能(X)实质是额外能量的补充。其中:
大部分来自于酶与底物的特异结合、定向所产生的能量;少部分来自于各种催化作用。
二.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缘由
(1)酶与底物的结合:邻近效应与定向效应;酶与底物间的弱相互作用
(2)酶活性中心的疏水微环境
(3)酶对底物的催化
酸碱催化
共价催化
金属离子催化
(4)酶通常运用几种催化机制
12.米氏方程的应用及意义(应用题)
意义:
(1)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
(2)推断酶活性中心的性质:近似表现酶与底物的亲和力;酶的专一性、最适底物。
可以利用米氏方程计算出KM(米氏常数);Vmax(最大反应速度);kcat(酶的转换数)kcat/KM(酶催化效
率的度量),为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供应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三种题型
(1)假如要求反应速度v达到Vmax的99%,其底物浓度应为:
v=Vmax[S]/(KM+[S])
99%Vmax=Vmax[S]/(KM+[S])
99%X(KM+[S])=[S]
[S]=99KM
(2)已知某个酶的[S]=3KM,求反应速度v相当于Vmax的百分率。
v=Vmax[S]/(KM+[S])
v=Vmax•3KM/(KM+3KM)
v=%Vmax
v=75%Vmax
(3)一个酶促反应中,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值如下:
[S](mmol•L-1):2.03.35.010.0
v(mmol•L_1min-1):2.53.13.64.2
(1)请用双倒数作图法计算KM和Vmax并画图。
(2)假如酶的浓度为4X10-5mmol•LT,请计算kcat(提示:kcat是每秒每个活性中心的反应速度,单位是sT)。
1/[S]:0.500.300.200.10
1/v:0.400.320.280.24
KM=2.0mmol
Vmax=5.0mmol-lmin_1
kcat=Vmax4-[E]
=5.0mmol-lmin-14-4X10-5mmol,L-1
=2X103s-1
13.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及缘由
1)最适温度酶的活性最高;将酶促反应速度最大的某一温度范围,称为酶的最适温度。
2)化学反应的速度随温度增高而加快,但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可随温度的上升而变性。在温度较低时,酶活性较低,
反应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加快。但温度超过肯定范围后,酶受热变性的因素占优势,反应速度反而随温度上升而减慢。
到上限温度时将变性失活,不具有催化活性。即温度上升使酶促反应速度加快。但是:温度上升也可使酶逐步变性。
以温度对反应速度v作图,曲线呈“钟型”。
14.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及缘由
影响:某一pH值时,反应具有最大速度,此pH称为酶的最适pH
缘由:
1)pH影响酶蛋白氨基酸侧链的解离。
2)过酸、过碱影响酶蛋白的构象。
3)pH影响底物的解离。但是这种状况比较少见。
以pH对反应速度v作图,曲线呈“钟型
246810
pH
15.试比较酶的活性中心中抑制作用类型(可作图表说明)
三种抑制作用的比较
抑制作用类型VmaxKM
无抑制剂VmaxKM
竞争性抑制作用不变增加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降低不变
反竞争性抑制作用降低降低
抑制作用是指使酶活性下降,但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作用。抑制作用分为可逆抑制作用和不行逆抑制作用两种类型。
依据引起抑制作用的物质即抑制剂的特征将可逆抑制作用分为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和反竞争性抑制作
用。
(1)可逆抑制作用指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是非共价结合,是可逆的,可用透析法除去来复原酶的活性。
①竞争性抑制作用
抑制剂与底物的结构类似,二者都可以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但不能同时结合,即二者竞争酶的活性中心。抑制原理
是抑制剂与酶可逆地结合形成EI复合物,但不能分解为E和P。
②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抑制剂和底物在不同的部位与酶结合,二者并不相互影响。抑制原理是形成的ESI复合物不能分解为产物
③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这类抑制剂不能与游离的酶结合,只能与ES复合物结合。抑制原理是形成的ESI复合物不能分解为产物。
(2)不行逆抑制作用指抑制剂常以共价键与酶蛋白中的某些基团结合,使酶失活,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
以复原酶的活性。常用不行逆抑制剂有有机磷化合物、有机汞、有机碎化合物、氟化物以及烷化剂等。
16.别构酶的特点及作用机理
特点:(1)别构酶都寡聚酶,分子中包括活性中心和别构中心。二者可位于同一亚基,也可位于不同亚基
(2)具有R、T两种构象;R型对底物亲和力高;T型对底物亲和力低。
(3)别构酶具有别构效应,通过酶分子本身的构象变更来变更酶的活性。
(4)别构酶动力学曲线呈“S”形。
(5)是与代谢调整有关的酶,大多处于代谢的关键位置。
(6)本身的活性也受到严格的调整。
作用机理:调整物与酶的别构中心结合后,引起酶蛋白构象的变更,影响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结合,从而调整酶促反
应的速度及代谢过程。
(1)序变模型:别构酶的构象是以序变方式进行的,当配体不存在时,别构酶只存在“T”构像,当配体与一个亚基
结合,可引起该亚基构象发生变更。这个亚基一配体复合体又能使邻近亚基易于发生同样的构象变更,即够影响相邻
亚基对下一个配体的亲和力。当其次个配体结合后,又可导致第三个亚基发生类似变更,如此依次传递,直至最终全
部的亚基都处于相同的构象。
(2)齐变模型:主见别构酶全部的亚基或者全部是坚实紧密的,不利于结合底物的“T”状态,或者全部是松散的,
利于结合底物的“R”状态。这两种状态间的转变对每个亚基都是同步的,齐步发生的,“T”状态中的亚基的排列是
对称的,变为R状态后,蛋白亚基的排列仍旧是对称的。
2024年高级生化糖学复习题
(感谢糖组同学:张宇薇、王帅、张琳、季超、张宇、刘靖、白金瑞的共同努力,感谢大家!)
(注:有工划线的内容为老师上课解答内容,其他内容为小组成员补充)
1.糖缀合物:糖与蛋白质或脂类共价结合形成的一类化合物,包括:糖蛋白、糖脂、GPI融合蛋白。
2.寡糖素:寡糖素通常是指植物或微生物细胞壁结构多糖水解产生的,有生理活性的寡聚糖或其混合物。可以诱导植
物产生防卫反应的活性物质。
3.凝集素:是指一种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
质),故名凝集素。是一类识别于糖的蛋白质。
4.糖蛋白:糖与蛋白质共价结合形成的一类化合物,几乎全部的真核生物分泌蛋白和膜蛋白都是糖基化修饰的蛋白。
5.GPI蛋白:糖基磷脂酰肌醇蛋白,糖和脂形成的化合物,作用是把蛋白质固定在细胞膜上。
6.蛋白聚糖:由蛋白质与糖通过共价或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一类大分子。基本单元是糖氨聚糖(glycosaminoglycan,
GAG)。
7.Tunicamycin(衣霉素):特异抑制剂,阻抑N-糖链合成的第一步,也就是说N-乙酰基葡萄糖加上多菇醇的那一步。
可抑制具有被膜(envelope,含糖蛋白)的病毒的繁殖。作用机理是抑制合成糖蛋白糖链必需的拟脂(多菇醇,dolichol)
中间产物的生成。
8.糖昔酶:是一类水解糖昔键的水解酶,作用于各种糖昔或寡糖上。
9.糖基转移酶:是一类将核昔糖(eg:UDP-葡萄糖GDP-半乳糖)或是脂连接糖上的单糖转移到蛋白质(eg:丝氨酸天
冬氨酸等形成0糖链或N-糖链)或其他糖链等受体上的一类转移酶。
10.糖脂:是糖与脂类共价结合形成的物质的总称。
复习题:
1、酵母细胞中蛋白质的GPI修饰如何介导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转运?
①GPI的上的供体是一个脂载体上合成的前体,当一个蛋白翻译完成以后,假如C端有GPI信号的蛋白,会在转氨
酶作用下被识别,将GPI信号切除以后,剩下的C端与GPI锚相连接;
②蛋白连接到GPI锚上以后,进行脂肪链的重构,重构以后脂肪链发生变更,脂的重构导致GP(蛋白在内质网肯定
区域聚集;
③其次位甘露糖上的磷酸乙醇胺基团被水解,去乙醇胺修饰的甘露糖被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司年会老板致辞范文(17篇)
- 涉外购货合同(3篇)
- 设计车辆出入口流量与停车位布局方案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九校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 2025年协作资金合同解析
- 2025年中小型企业品牌共建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专利权许可与技术转移合同分析
- 2025年住宅装饰施工合同
- 2025年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偿还协议合同
- 2025年城市规划策划合作发展协议
- 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 单词默写表 汉译英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优质教案
-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考核试题及答案(共140题)
- 英国文学8.2讲解Sonnet18
- 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护论文
- 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课件
- 最新卷宗的整理、装订(全)课件
-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 信访事项受理、办理、复查、复核、听证程序课件
- 【北京】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图集
-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