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材料
易错类型10化学能与热能
易错点1不清楚能量高低与物质稳定性的关系
易错点2化学反应过程吸放热的判断
易错点3不理解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易错点4不清楚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要求
易错点5不清楚反应热、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区别和联系
易错点6不会根据化学键键能计算NH
易错点7不会进行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易错点8不会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易错点9不会分析反应历程、机理图
易错点1不清楚能量高低与物质稳定性的关系
【分析】
能量越低越稳定。同一物质能量由高到低:气体(g)>液体(1)>固体(s);稳定性:气体(g)〈液体(1)〈固体⑸
易错点2化学反应过程吸放热的判断
【分析】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化学反应放热和吸热的原因
①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
能量能量
反应物生成物
、放出1吸收/\
\热量也“为"-”能量»2”为“+”
/|或A">0
图示\|或AHvO
生成物反应物
0反应过程0反应过重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
结论
放热反应,即:K(反应物)〉E(生成物)吸热反应,即:E(反应物)(生成物)
高考材料
②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一键能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新键生成的反应,两者吸收和释放能
量的差异表现为反应能量的变化。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时吸收和放出的能量差别是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
的本质原因
吸收能量纥吸热反应
生
反E,>£,,A//>0
成
化学反应的过程应旧化学键断裂
物
物新化学键形成
v&,AHv°
放出能量E?放热反应
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大于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则反应放热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小于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则反应吸热
【点拨】①注意过程(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过程)与化学反应的区别,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放热反应或
吸热反应,如:水结成冰放热但不属于放热反应。
②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发生的条件没有必然联系。如吸热反应NH4cl与Ba(OH)2-8比0在常
温常压下即可进行。
③焰变与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进行是否彻底无关。
④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如
发光、发电等。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并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过程,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易错点3不理解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分析】
正确理解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但不影响焰变的大小
b.在无催化剂的情况下,田为正反应的活化能,及为逆反应的活化能,即:\H=E~E2.
易错点4不清楚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要求
【分析】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要求
高考材料
(1)遵循一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一般不写反应条件,不标气体和沉淀符号。
(2)标注的正负。化学方程式后面空一格标注A8,若为放热反应,AH为“一”;若为吸热反应,A〃为
“+”。
(3)计算AH的数值和单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计算写出M的数值。单位是kJmolT。
(4)标注各物质的聚集状态。在物质后面用括号标注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用“g”,液体用“1”,固体用“s”,
溶液用“aq”。
(5)标注反应的温度和压强。没有特殊说明是指25。(3、101kPa,该条件可以不标注,但其他条件必须标注。
(6)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其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7)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A/7相对应,若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的数值也要加倍。
如:H2(g)+HD2(g)=H2O(l)△〃=—285.8kJmoL
2H2(g)+O2(g)=2H2O(l)AH=-571.6kJmol-1
(8)逆反应的AH数值与正反应的相等、符号相反。
【点拨】①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标明反应条件(如“加热”“高温”“催化剂”等)。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不再用寸”、“广来标记气体生成物和难溶生成物。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一般用“="、可逆反应中用“一^”,即便是有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也不用“一”。
④由于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不同,所以烙不同,故化学式相同的不同单质与相同的物质发生反应,反应的焰
变M也不相同。对于化学式相同的同素异形体,还必须在化学式后面注明其名称。如C(s,金刚石)、C(s,
石墨)或C(金刚石,s)、C(石墨,s)o
易错点5不清楚反应热、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
反应热、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比较
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
25℃>101kPa时,1mol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
化学反应过程中放
概念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
出或吸收的热量
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所放出的热量
能量的变化放热或吸热放热放热
放热时,A〃<0;
的大小A//<0
吸热时,A^>0
反应条件一定压强下25℃>101kPa稀溶液
反应物的量不限1mol纯物质不一定是1mol
高考材料
生成物的量不限不限1mol液态水
\H=~akJmoL燃烧热为akJ-mo「i或M中和热为57.3kJ-moL或
表示方法
或A/f=+qkJ-mol1=~akJmol-1A//=-57.3kJmol-1
【微点拨】
①用“焰变(AH)”表示反应热时,AH>0表示吸热,AH<0表示放热,AH后所跟数值需要带“+”、“一”符号
②描述反应热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焰变”表示还是用AH表示,其后所跟数值需要带“+”、“一”符号
③用文字描述中和热和燃烧热时,不带“一”号,但用AH表示时必须带“一”符号
如:CH的燃烧热为890.3KJ/mol、甲烷的燃烧热AH=-890.3KJ/mol
易错点6不会根据化学键键能计算
【分析】
根据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计算:△〃=反应物的键能总和一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易错点7不会进行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分析】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1)与“符号”相关的反应热比较:对于放热反应来说,△〃=—0kJ-mori,虽然“一”仅表示放热的意思,但
在比较大小时要将其看成真正意义上的“负号”,即:放热越多,△〃反而越小
(2)与“化学计量数”相关的反应热比较
如:H2(g)+HD2(g)=H2O(l)△"=—akJ-moL,
-1
2H2(g)+O2(g)^=2H2O(l)AH2——bkJmol,a<b,
⑶与“物质聚集状态”相关的反应热比较
①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
A(g)+B(g)=C(g)A//i<0,
E
A(g)+B(g)=C(l)AH2<0,A(g)+B(g)
因为C(g)=C(l)A^3<O,
C(g)
则C(l)
NH^\H2-NHX<Q,
反应程
所以A//2<AH]
②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
高考材料
S(g)+O2(g)=SO2(g)烟<0
S(s)+O2(g)=SO2(g)A/Z2<0
AH,
S®+0磁
AH,AH,1
S(g)—>S(s)—>so2(g)
反应过耙
\H2+A/=A//1,则A773=AE1—,又,所以A/f1<AH2
(4)与“同素异形体”相关的反应热比较
E
C(石墨,s)+O2(g)=CO2(g)NHXC(金刚石,S)+C)2
—V--
C(金刚石,s)+O2(g)=CO2(g)A^2
C(石墨,§)+()2、、
因为C(石墨,s)^=C(金刚石,s)AH>0
_eg©
所以AZ/I>A//
2反应过短
易错点8不会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
根据盖斯定律将热化学方程式进行适当的“加”、“减”等计算反应热。
(1)分析目标反应和已知反应的差异,明确①目标反应物和生成物;②需要约掉的物质。
(2)将每个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两边同乘以某个合适的数,使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
学计量数与目标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该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一致,同时约掉目标反应中没有的物质,热化学方
程式的反应热也进行相应的换算。
(3)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叠加,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也进行叠加。
以上步骤可以概括为找目标,看来源,变方向,调系数,相叠加,得答案。
易错点9不会分析反应历程、机理图
【分析】
反应机理题的解题思路
(1)通览全图,找准一“剂”三“物”。
①催化剂:催化剂在机理图中多数是以完整的循环出现的,以催化剂粒子为主题的多个物种一定在机理图
中的主线上。
②反应物:通过一个箭头进入整个历程的物质一般是反应物。
③生成物:通过一个箭头最终脱离整个历程的物质多是产物。
④中间体:通过一个箭头脱离整个历程,但又生成的是中间体,通过两个箭头进入整个历程的中间物质也
是中间体,中间体有时在反应历程中用“[『标出。
高考材料
(2)逐项分析得答案:根据第一步由题给情境信息,找出催化剂、反应物、生成物、中间体,再结合每一选
项设计的问题逐项分析判断,选出正确答案。
突破1化学反应过程吸放热的判断
【例1】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加入催化剂会改变A—C反应的反应热
C.三种物质中C最稳定
D.A—B反应的反应热为E1-E2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中信息得到第一步反应为吸热反应,第二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加入催化剂会改变A-C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反应热,故B错误;
C.三种物质中C物质的能量最低,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因此物质中C最稳定,故C正确;
D.反应热AH=反应物的活化能减去生成物的活化能,因此A—B反应的反应热为(E「E2)kJ-molT,故D错
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突破2不理解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例2】(2021•山东卷)18。标记的乙酸甲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部分反应历程可表示为:
高考材料
J«0
1«OI>«o
+。田±#H;C——C—OCH;±坐||+陋0-能量变化如
H3C—C—OCHjIHjC-C—OH
OH
u0-u0H
图所示。己知H;CC——OCHHC——C——OCH-为快速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II
OH0~
过渡如
cr\
/I\
/W-C-OCH,
OH
Q
I_
HjC——C-OCH)O
♦Oil
HjC—C—OH
♦CHjO-
反应进程
A.反应n、in为决速步
B.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
C.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CH3I8OH
D.反应I与反应IV活化能的差值等于图示总反应的焰变
【答案】B
【解析】A.一般来说,反应的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越慢,由图可知,反应I和反应IV的活化能较高,
因此反应的决速步为反应I、IV,故A错误;
u0-,s0H
B.反应I为加成反应,而H;c—l—OCHj与OCH、为快速平衡,反应n的成键和断
II
0H6-
高考材料
键方式为H;C-----,后者能生成180H-,因此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
在18OH-,故B正确;
C.反应ni的成键和断键方式为H,C,因此反应结束后溶液中
不会存在CH3I8H,故C错误;
>«o
D.该总反应对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和CH3O-
HJC—C-OH
««O
的总能量与||和0H的总能量之差等于图示总反应的焰变,故D错误;
HjC—C—OCHS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B项,故答案为B。
突破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例3】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我国长征二号F火箭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火箭发射
时用朋:(N2Hh液态)作燃料,NO?作氧化剂,二者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已知在此条件下1mol液态肌完
全反应放出567.2kJ的热量,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2H4+NO2=N2+H2OAH=+567.2kJ
B.2N2H4(1)+2NO2(g)=3N2(g)+4H2O(g)AH=-567.2kJ/mol
C.2N2H4(1)+2NO2(g)=3N2(g)+4H2O(l)AH=+1134.4kJ/mol
D.2N2H4(1)+2NO2(g)=3N2(g)+4H2O(g)AH=-1134.4kJ/mol
【答案】D
【解析】A.方程式未配平,且未注明物质的存在状态,放热反应的反应热△〃<(),A错误;
B.发生反应的反应物越多,反应放出的热量也越多,反应热要与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对应,B错误;
C.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产生的是水蒸气,不是液体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反应过程的能量变
化不同,C错误;
D.朋与NO?反应产生N2和水蒸气,反应方程式为:2N2H4(l)+2NC)2(g)=3N2(g)+4H2O(g),物质燃烧放出热
高考材料
量的多少不仅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也与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已知:每有1mol液态脱完全反应放出
567.2kJ的热量,则2mol朋发生上述反应放出热量是Q=567.2kJx2=l134.4kJ,故其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式为:2N2H4(l)+2NC)2=3N2(g)+4H2O(g)2\"=-1134.4kJ/mol,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突破4根据化学键键能计算AH
【例4】(2022•浙江卷)标准状态下,下列物质气态时的相对能量如下表:
物质HOHO
(g)0HHOHOOH2O2222
能量/kJ•mol」249218391000-136-242
可根据HO(g)+HO(g户HQ/g)计算出H2O2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214kJ.m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凡
的键能为436kJ-mo『
B.的键能大于HzO?中氧氧单键的键能的两倍
C,解离氧氧单键所需能量:HOO<H2O2
!
D.H2O(g)+O(g)=H2O2(g)AH=-143kJ-mol'
【答案】C
【解析】A.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凡的键能为218*2=436kJ-moF,A正确;
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的键能为:249x2=498kJ-mo『,由题中信息可知H/5?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
1
214kJmor,则。2的键能大于HQ?中氧氧单键的键能的两倍,B正确;
C.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HOO=HO+O,解离其中氧氧单键需要的能量为249+39-10=278kJ-mol」,凡。?中
氧氧单键的键能为214kJ.mo『,C错误;
D.由表中的数据可知H2(Xg)+O(g尸应02包)的AH=-136-249-(-242尸-143kJ-mol」,D正确;
故选C
突破5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例5](2020•浙江卷)关于下列的判断正确的是()
CO:(aq)+H+(aq)=HCO(aq)
CO3(aq)+H2O(l)ptHCO;(aq)+OH-(aq)AH2
-+
OH(aq)+H(aq)=H2O(1)
高考材料
-
OH(aq)+CH3COOH(aq)=CH3COO-(aq)+H2O(1)AH4
A.AHj<0AH2<0B,AH,<AH2c.AH3<OAH4>OD.AH3>AH4
【答案】B
【解析】碳酸氢根的电离属于吸热过程,则CO32-(aq)+H+(aq)=HCC)32-(aq)为放热反应,所以
2
CO3(aq)+H2O(l)fHCO式aq)+OH-(aq)为碳酸根的水解离子方程式,CCV-的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
OH-(aq)+H+(aq)=H2。⑴表示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O;醋酸与强碱的中和
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四<0;但由于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中会吸收部分热量,所以醋酸与强碱反应过
程放出的热量小于强酸和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则综上所述,只有正确,故答案为
B»
突破6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例6】(2022•重庆卷)“千畦细浪舞晴空",氮肥保障了现代农业的丰收。为探究(NH4)2SO4的离子键强
弱,设计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可得△HNkJ-moP)为
A.+533B.+686C.+838D.+1143
【答案】C
【解析】①NH,Cl(s尸NH;(g)+Cr(g)VH|=+698%o];
②NH4C1(S)=NH:(aq)+Cr(aq)VH2=+15%。];
③Cng)=Cr(aq)VH3=-378%o];
④1(NH4)2SO4(S)=NH:(g)+1sOt(g)VH4;
⑤1(NH4)2SO4(S)=NH:(aq)+1SO:(aq)VH$=+3%。];
@|SO;-(g)=|SOt(aq)VH6=-530%q1;则⑤+①-⑥-②+③得④,得到VHa=+838kJ-mol',所以ABD错
误,C正确,
高考材料
故选C。
突破7反应历程、机理图的分析
【例7】(2023•新课标卷)“朋合成酶”以其中的Fe?+配合物为催化中心,可将NH20H与NH,转化为肌
(NH2NH2),其反应历程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H2OH.NH3和HQ均为极性分子
B.反应涉及N-H、N-0键断裂和N-N键生成
C.催化中心的Fe?+被氧化为Fe3+,后又被还原为Fe>
D.将NH20H替换为ND2OD,反应可得NDeND?
【答案】D
【解析】A.NH2OH,NH3,的电荷分布都不均匀,不对称,为极性分子,A正确;
B.由反应历程可知,有N—H,N—O键断裂,还有N—H键的生成,B正确;
C.由反应历程可知,反应过程中,Fe2+先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3+,后面又得到电子生成Fe2+,C
正确;
D.由反应历程可知,反应过程中,生成的NH2NH2有两个氢来源于NE,所以将NH20H替换为ND2OD,
不可能得到ND2ND2,得至UND2NH2和HDO,D错误;
故选D。
1.(2022•天津卷)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能量。下列关于石墨和金刚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两物质的碳碳0键的键角相同
C.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中,碳碳。键数目之比为4:3
高考材料
D.可以用X射线衍射仪鉴别金刚石和石墨
【答案】D
【解析】A.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能量,则石墨能量低,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因此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故A错误;
B.金刚石是空间网状正四面体形,键角为109。28,,石墨是层内正六边形,键角为120。,因此碳碳键的
键角不相同,故B错误;
C.金刚石是空间网状正四面体形,石墨是层内正六边形,层与层之间通过范德华力连接,Imol金刚石有
2moi碳碳0键,Imol石墨有1.5mol碳碳0键,因此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中,碳碳。键数目之比为3:4,
故C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是两种不同的晶体类型,因此可用X射线衍射仪鉴别,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一定条件下:2so2(g)+C)2(g)f2SO3(g)AH=-196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产物的总能量
B.2SO2(g)+O2(g)f2SO3(S)AH=-QQ>196kJ/mol
C.反应中若使用催化剂,放出热量小于196kJ
D.若投入2moiSC)2(g)和lmolC)2(g),使之反应,放出热量196kJ
【答案】B
【解析】A.该反应AH=-196kJ/moL是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A错误;
B.SC)3(g)-SC)3(s)放出热量,则2so2(g)+C>2(g)f2SO3(S)AH=-Q,Q>196kJ/mol,B正确;
C.催化剂只改变反应历程,不影响始末过程,则放出热量等于196kJ,C错误;
D.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投入2moiSC>2(g)和lmolC)2(g),使之反应,放出热量小于196kJ,D
错误;
故选:Bo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NaOH溶液分多次缓慢注入盐酸中,或一次性快速注入盐酸中,都不影响中和热的测定
B.己知中和热为AH=-57.3kJ-molL则稀H2so4与稀Ba(0H)2溶液反应的反应热AH=-2x57.3kJ-moH
3
C.燃烧热是指在lOlkPa时Imol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故S。)}C)2(g尸SO3®AH
=-315kJ-moH即为硫的燃烧热
D.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0k/moH,假设Imol冰中有2moi氢键,且熔化热
高考材料
完全用于破坏冰中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Imol冰中15%的氢键
【答案】D
【解析】A.分多次缓慢注入,造成热量散失,则测定的中和热偏小,应一次性快速注入盐酸中,A错误;
B.生成硫酸领放热,则稀H2so4与稀Ba(OH)2溶液反应的反应热AH<-2x57.3kJ-mol“,B错误;
C.燃烧热定义中,硫燃烧生成的稳定氧化物应为二氧化硫,C错误;
D.冰的熔化热为6.0kJ-moH,Imol冰变成0。(2的液态水所需吸收的热量为6.0kJ-molT,冰中氢键键能为
20.0kJ-moB,Imol冰中有2moi氢键,破坏时需吸收40kJ的热量,则占xl00%=15%,即最多只能破坏Imol
冰中15%的氢键,D正确;
答案选D。
4.环氧乙烷(「0)可用作生产一次性口罩的灭菌剂。工业上常用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其原理是:
2CH2=CH2(g)+O2(g)f2co(g)AHO己知下列两个反应,贝必H为
l
①CH2=CH2(g)+3C>2(g)壬号2CO2(g)+2H2O(g)AH1=-1323kJmOr
②式2co2(g)+2H?O(g)AH2=-1218kJmor'
A.+210kJ-mor'B.-210kJmor'C.-175kJ-mo「D.-105kJ-mor'
【答案】B
【解析】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x2-②x2得到反应:2CH2=CH2(g)+O2(g)f2以3(g)>则其焰变为G1323kJ
/mol)x2-(-1218kJ/mol)><2=-210kJ-mor1:
故选Bo
5.已知:
1
反应I.CH3cH2cH2cH3(g)-CH2=CH-CH=CH2(g)+2H(g)AH=236.6kJ.moP
1
反应II.CH3cH2cH2cH3(g)-CH,-C三C一CH3(g)+2H2(g)AH=272.7kJ-mor
根据上述数据,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A.无法比较反应I和反应II的反应速率的快慢
B.可比较等物质的量的1,3-丁二烯和2-丁快总键能大小
C.可计算1,3-丁二烯和2-丁焕相互转化的热效应
D.可判断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
【答案】D
高考材料
【解析】A.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影响,单纯从焰变无法比较反应I和反应II的反应速率
的快慢,A正确;
B.两者反应物相同,且均生成2分子氢气,反应焰变大于零为吸热反应,且反应II焰变更大,则2-丁焕能
量更高,焰变等于反应物总键能减去生成物总键能,故2-丁烘总键能更小,B正确;
C.由盖斯定律,通过反应II-I,可计算1,3-丁二烯和2-丁焕相互转化的热效应,C正确;
D.1,3-丁二烯和2-丁焕中所含碳碳单键的数目不同,故不可判断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
键能之和的大小,D错误;
故选D。
6.某科研人员提出HCHO与。2在羟基磷灰石(HAP)表面催化氧化生成CO2、丛0的历程,该历程示意图
如下(图中只画出了HAP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历程中HCHO中所有的C-H键均断裂
B.该过程的总反应为HCHO+O2-^>CO2+H2。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生成物CO?中的氧原子由HCHO和。2共同提供
【答案】c
【解析】A.反应HCHO—CCh,HCHO中所有的C-H键均断裂,A项正确;
B.根据题干所示,反应物为HCHO和。2,生成物为CO2和H20,HAP做催化剂,反应方程式为:HCHO+O2
w
>CO2+H2O,B项正确;
C.该反应与甲醛和氧气燃烧:HCHO+O2£ECO2+H2。能量变化大致相同,甲醛燃烧为放热反应,故题中
反应也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项错误;
D.根据图示反应时HCHO中C-H键均断裂,连接。2提供的一个O原子形成CO2,则生成物CO2中的氧
原子由HCHO和。2共同提供,D项正确;
答案选C。
7.土壤中微生物将大气中的H2s氧化为SO:的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考材料
A.1molH2s(g)和l/2molC)2(g)的总能量高于1molS(g)和1mol丛0值)的总能量
B.H2s(g)+2C>2(g尸SO:(aq)+2H+(aq)AH=-806.39kJ/mol
C.H2s和SO:中S原子采用的杂化方式不同
D.1molH2S完全氧化为SOt转移8mol电子
【答案】C
【解析】A.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H2S(g)+^-O2(g)=S(g)+H2O(g)△H[=-221.19kJ/mol,反应放热,则1mol
H2s(g)和l/2molO2(g)的总能量高于1molS(g)和1molHO®的总能量,A正确;
B.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反应I:H2S(g)+102(g)=S(g)+H2O(g)AH^^Zl.^kJ/mol,反应II:S(g)+H2O(g)
+
+-O2(g)=SOj-(aq)+2H+(aq)AH2=-585.20kJ/mol,则反应I+H可得反应H2s(g)+2O2(g)=SO(aq)+2H(aq),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H=AH|+4112=(-221.19kJ/mol)+(-585.20kJ/mol)=-806.39kJ/mol,B正确;
C.H2s和SO:中S原子原子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分别为:2+-(6-2xl)=4,4+-(6+2-4X2)=4,则均采用的
Sp3杂化,杂化方式相同,C错误;
D.已知H2s中S为-2价,SO:中S为+6价,则1molH2S完全氧化为SO:转移8mol电子,D正确;
故答案为:C»
8.铁的配合物离子(用[L-Fe-H『表示)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反应机理和相对能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高考材料
HCOOH
45.343.5
-:一\过渡态1
H+/一\过渡态2
■L0?0.-0
E1
+-2-2
3山
H\3一1.8.
)-+4
OU42-.6
O+Z16I?
/UO+
HHU1VZ
O++
n+OHOO
—0
OOOU+
OHO+X
UU—+
HHO
OO—
DO
HU
H
反应进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催化剂
A.该过程的总反应为Hg^=oqt+FV且为放热反应
B.增大H,浓度一定加快反应速率
C.反应ni—IV的活化能为20.0KJ/mol
D.该过程的总反应速率由II—ni步骤决定
【答案】A
【解析】A.由反应机理可知,HCOOH电离出氢离子后,HCOO与催化剂I结合生成II,II生成二氧化碳与
催化剂
ni,ni然后又结合氢离子转化为iv,iv生成氢气与催化剂I,所以化学方程式为HCOOH^=CC»2T+H2T,
故A正确;
B.若氢离子浓度过低,则反应ni—iv的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若氢离子浓度过高,则会抑制甲
酸的电离,使甲酸根浓度降低,反应i-ii速率减慢,所以氢离子浓度过高或过低,均导致反应速率减慢,
故B错误;
C.由反应进程图可知,反应IH—IV的AH=-20.0KJ/mol,故C错误;
D.活化能越高,反应越慢。由反应进程可知,反应IV-I能垒最大,反应速率最慢,对该过程的总反应起
决定作用,故D错误;
故选Ao
9.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分别生成Imol相关有机物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秋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 5 Let's eat课时4 Let's talk Let's play教学设计 人教PEP
- 三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School Subjects Lesson 2 教学设计1 人教新起点
- 14《有趣的冰箱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美版(北京)(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
- 物资采购双方协议书7篇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 第四单元 化学与技术的发展 4.2 表面活性剂 精细化工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2
- 进修医生规范操作
- 9《这些是大家的》(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10章 热力学定律 2 热和内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3
- 2024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在集体中 第一课 大家之家教学设计 教科版
- 17 《松鼠》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与规范课件
- 勇敢面对挫折和困难课件
- 徐士良《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房屋建造过程课件
- 坯布检验标准及检验规范
- 带压堵漏、带压开孔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 (新教材)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 1.2 土壤 动植物的乐园 教学课件
- 采用冷却塔变流量的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能效分解
-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
- 篮球比赛记录表(上下半场)
- 毕业设计-太平哨水利枢纽引水式水电站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