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1章导论第2章社会调查的选题第3章社会调查方案的设计第4章社会调查的抽样第5章社会现象的测量第6章资料收集-问卷法第7章资料收集-访谈法第8章资料收集——观察法和文献法第9章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第10章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全套可编辑PPT课件2第1章导论1.1.1社会研究的概念及特征

社会研究:

以经验的方式,对人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1.1社会研究概述社会研究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指研究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1.实验研究2.实地研究3.文献研究4.调查研究1.1.2.社会研究的方式

表1-1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简介研究方式子类型资料收集方法分析方法研究的性质调查研究普遍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自填式问卷结构式访问统计分析定量实验研究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自填式问卷结构式访问结构式观察量表测量统计分析定量实地研究参与观察个案研究无结构观察无结构访问定性分析定性文献研究统计资料分析二次分析内容分析官方统计资料他人原始数据文字声像文献统计分析定量所谓社会调查,是指人们为了了解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式,系统、直接地收集信息资料,并通过综合和分析这些资料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式。1.2.1.社会调查的定义1.2社会调查概述

1.社会调查的优点(1)能够迅速了解总体情况(2))结论的准确性较高2.社会调查的缺点(1)真实性缺陷(2)

解释力有限1.2.2社会调查的特征

1.国外社会调查发展简介(1)第一阶段从19世纪开始至20世纪初,是社会调查的初步发展阶段,突出表现在社会调查的范围和领域的拓展方面.(2)第二阶段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至今,社会调查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这种发展一方面体现在社会调查所涉及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体现为新的调查方法和技术的出现及运用。1.2.3社会调查发展简介

2.中国社会调查发展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和学者开始在中国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社会调查走向本土化——学术界进行的社会调查活动——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所做的社会调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社会调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2.3社会调查发展简介1.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分类:普遍调查、抽样调查2.按调查双方的接触情况分类:直接调查、间接调查3.按调查的目的分类:探索性调查、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4.按调查的内容领域分类:行政统计调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

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等5.按研究的侧重点分类:研究性调查和应用性调查6.按调查的来源分类: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1.3.1社会调查的类型1.3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第一类:

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即有关人们各种社会特征和部分自然特征的资料。第二类:

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即有关人们“做了些什么”以及他们“怎样做”等方面的资料。第三类:

某一人群的态度和意见,即有关人们“想些什么”“怎么想的”或“有什么看法”“持什么态度”等方面的资料。1.3.2.社会调查的题材1.描述状况。了解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是人们深入认识这一现象的基础,社会调查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方式。2.解释原因。解释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即解答社会现象“为什么如此”这类问题。3.预测趋势。对未来的社会现象(即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预测。4.评估政策。了解和检验社会政策或社会干预方案实施的实际效果,考查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1.4社会调查的作用一、选题阶段:确定研究课题二、准备阶段:设计研究方案三、实施阶段:收集资料阶段四、分析阶段:整理分析资料五、总结阶段:得出结论、撰写报告1.5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1.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有哪些?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2.当前我国社会调查受哪两个信息来源的影响?这两者之间体现的方法论背景主要有什么差别?3.找几篇发表在学术刊物上的社会调查报告进行阅读,并分析它们分别属

于哪类社会调查。4.什么是抽样调查?为什么当前抽样调查比普遍调查运用得更为广泛?5.现代社会调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与传统社会调查有哪些区别?6.举例说明社会调查的主要作用。7.简述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复习思考题:一、判断并改错调查研究、理论研究、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和实地研究是社会研究的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二、简答题比较社会研究的四种主要方式之间的异同。三、论述题举例说明社会研究的过程。拓展练习题:第2章社会调查的选题2.1选题的来源与意义2.1.1选题的来源

1.社会生活是调查选题最主要、最丰富、最常见的来源。2.现实需要3.个人经历4.现有文献2.1.2选题的意义1.决定调查的目标和方向2.体现调查的水平3.制约调查的过程4.影响调查的质量2.2选题的类型和标准

2.2.1选题的类型1.理论性课题与应用性课题2.自选性课题、委派性课题和招标性课题2.2.2选题的标准选题的四大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1、重要性

重要性即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通俗地说,就是指一项研究问题所具有的用途或用处。2、创造性

创造性也可以称做创新性或独特性,它指的是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3、可行性

可行性指的是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研究课题的主、客观条件。换句话说,就是指研究者在现有的主、客观条件下去从事这项研究行不行得通。4、合适性

合适性则指的是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2.3选题的途径和方法1.借鉴专业理论2.强化问题意识3.进行广泛联想2.4基础资料的收集分析与课题的明确化文献回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查找相关文献2.对文献进行选择3.实际阅读和分析文献2.4.1基础资料的收集分析2.4.2课题的明确化所谓调查课题的明确化,是指通过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从而使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某一领域的调查主题,然后将这种比较笼统、宽泛的调查主题,变成特定领域、特定现象中的特定问题。从操作的角度而言,调查课题明确化的具体方法实际上就是清楚地界定调查范围、确定调查对象、明确调查内容。复习思考题:有人说:“选择调查课题是社会调查工作中最重要的决策”,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说明理由。2.从期刊中寻找一些社会调查类的文章,依据本章介绍的一些选

题标准来对这些文章题目进行评价。3.选题的标准有哪些?这些标准之间的关系如何?4.举例说明如何根据选题的来源、途径和方法,来寻找和确定一

个适当的社会调查题目。5.什么是调查课题的明确化?举例说明调查课题明确化的过程。6.综合运用本章介绍的知识,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作为社会调查

课程实践的题目。拓展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研究问题的明确化2、文献回顾二、简答题1、试述社会调查研究选题的来源,并各举一例说明之。2、选择研究问题依据哪些标准衡量?3、在选择研究课题中,举例说明如何将研究问题明确化?4、文献回顾的意义有哪些?如何进行文献回顾?三、论述题1、举例说明如何保证选题的重要性?2、提高选题创造性的途径是什么?举例说明。第3章社会调查方案的设计3.1

调查目的、性质与调查方式的选择3.1.1调查目的与调查方式的选择调查目的:1.探索

2.描述3.解释1、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research)

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2、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research)

系统的了解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状况及其发展过程,通过对现状准确、全面的描述,反映总体的特征及其分布,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3、解释性研究(explanatoryresearch)

解释性研究是要说明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探索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揭示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因果关系,解答社会现象“为什么”的问题。表3-1三种不同目的的研究类型的特征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对象规模小样本大样本中样本抽样方法非随机选取简单随机、按比例分层不按比例分层研究方式观察、无结构访问问卷调查、结构式访问调查、实验等分析方法主观的、定性的定量的、描述统计相关与因果分析主要目的形成概念和初步印象描述总体状况和分布特征变量关系和理论检验基本特征设计简单、形式自由内容广泛、规模很大设计复杂、理论性强3.1.2调查性质与调查方式的选择

1.定量调查定量调查就是针对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封闭式(结构式)问卷访问,然后将调查数据录入计算机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撰写报告的调查方法。2.定性调查定性调查是指从事物属性的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抽象、理论分析、概念认识等,而不对研究对象进行量的测定。3.2分析单位及调查内容的确定

3.2.1分析单位分析单位是一项社会调查中的研究对象,是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1.分析单位的类型1)个体2)群体3)组织4)社区5)社会产品2.确定分析单位时常见的错误1)区群谬误区群谬误(EcologicalFallacy),又称为层次谬误、区位谬误或体系错误,它指的是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高层次的分析单位收集资料而用低层次的分析单位下结论的现象。2)简化论指的是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3.3抽样方案设计(1)明确调查总体,即对调查对象取自的总体进行界定。

(2)明确抽样方法和程序,即确定是单独采用某种抽样方法,还是综合采用多种方法,抽样的具体步骤又是如何,抽样过程中的抽样单位和抽样框是什么,等等。

(3)明确样本规模及样本准确程度的要求等。3.4资料收集工具和方法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装备和工具一般应该包括以下6类:(1)相关的书籍、文具.

(2)仪器设备。

(3)生活用品。

(4)地图。

(5)调研设备。

(6)调查表。3.5调查方案的制定与完善1.调查方案设计原则1)可行性原则2)时效性原则3)经济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2.具体方案的制定与完善说明调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说明调查内容说明调查对象和分析单位说明抽样方案说明资科的收集方式与分析方式说明调查人员的组成、管理及培训安排说明调查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复习思考题1.在学术刊物上找几篇社会调查的论文或报告,指出它的调查目的。2.试说明定量调查与定性调查的联系和区别。3.有人说“探索性调查不是科学的调查”,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试说明理由。4.指出下列例题中的分析单位。

例1女人在家中承担的家务劳动比男人多,是因为女人在家庭之外工作的时间比男人短。

例2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子女的平均教育投入较高;相比较之下,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子女的平均教育投入较低。049例31960年,在人口高于10万人的130个城市中,有126个城市至少有两家短期非私有的、得到美国医院协会认可的综合性医院。5.“调查100名来自甲市的游客和100名来自乙市的游客,发现甲市游客的平均收入明显高于乙市游客,于是认为甲市比乙市更发达”。这段论述有无错误?如果有,请具体说明。6.抽样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7.根据你在前一章确定的社会调查课题,运用本章的知识点为它设计一套具体的调查方案。拓展练习题一、名词解释

1、研究设计2、探索性研究3、描述性研究4、解释性研究5、区群谬误6、简化论7、分析单位拓展练习题二、判断并改错1、1968年,某城市职工在1000人以上的企业有13家,其产值占工业增加值的60%。到1988年,该城市此类企业降至11家,其产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也降到了48%。这句话中的分析单位是城市。2、描述性研究指的是那些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3、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其所犯的错误称之为“层次谬误”。拓展练习题三、简答题1、简述解释性研究的目的。2、结合个人的经验或实例,简述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三者的特点及关系。3、简述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4、什么是“分析单位”和“抽样单位”?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何在?5、什么是简化论?引起简化论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这种错误?拓展练习题四、论述题1、试述社会研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差别,并举例说明两种研究方式之间如何进行互补。2、试论研究方式的选择,并结合实例展开说明。五、设计题1、试就“城市青年的生活方式”这一课题拟一研究方案。2、假设某政府部门委托你做一个有关农村困境儿童的调查,需要你提供一份研究方案,你该如何完成这一任务?第4章社会调查的抽样4.1抽样的概念和意义4.1.1抽样的概念1.总体(population)2.样本(sample)3.抽样(sampling)4.抽样单位(samplingunit)5.抽样框(samplingframe)6.总体值(parameter)7.样本值(statistic)1.总体总体通常与构成它的元素共同定义:总体是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元素则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

2.样本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部分元素的集合。或者说一个样本就是总体的一个子集。

3.抽样所谓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即抽取总体的一个子集)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成抽取样本的过程。

4.抽样单位抽样单位就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5.抽样框抽样框又称做抽样范围,它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6.总体值参数值也称为总体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7.样本值统计值也称为样本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抽样的类型4.1.2抽样的意义抽样作为人们通过部分认识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解决了对象的选取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的代表的问题。4.2概率抽样的原理与方法4.2.1概率抽样的原理抽样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样本的统计值的描述来相对准确地勾画出总体的面貌。概率抽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并且可以对这种勾画的准确程度作出估计。随机抽取是这一过程的关键。所谓随机抽取,就是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或者说,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也即被抽中的机会相等)。而且,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关,互不影响。或者说,每一个个体的抽取都是相互独立的,是一种随机事件。概率抽样之所以能够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其原理就在于它能够很好地按总体内在结构中所蕴涵的各种随机事件的概率来构成样本,使样本成为总体的缩影。4.2.2概率抽样的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随机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N>n)。1)抽签法当总体数目较少时,可以使用抽签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2)随机数法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通常采用随机数法,即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等进行抽样。

使用随机数表抽取数码的具体步骤先取得一份总体所有元素的名单(即抽样框);将总体中所有元素一一按顺序编号;根据总体规模是几位数来确定从随机数表中选几位数码;以总体的规模为标准,对随机数表中的数码逐一进行衡量并决定取舍;根据样本规模的要求选择出足够的数码个数;依据从随机数表中选出的数码,到抽样框中去找出它所对应的元素。2.系统抽样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它是把总体中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来抽取个体号码组成样本的方法。它和简单抽样一样,需要有完整的抽样框,是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个体,无其他中间环节。系统抽样的具体步骤

给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按顺序编号,制定出抽样框。计算出抽样间距。计算方法是用总体的规模除以样本的规模。假设总体规模为N,样本规模为n,那么抽样间距K就由下列公式求得:

K(抽样间距)=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在最前面的K个个体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个体,记下这个个体的编号(假设所抽取的个体编号为A),它称做随机的起点。在抽样框中,自A开始,每隔K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即所抽取个体的编号分别为A,A十K,A十2K,…,A十(n-1)K。将这n个个体合起来,就构成了该总体的一个样本。系统抽样的注意事项(1)总体名单中,个体的排列具有某种次序上的先后、等级上的高低的情况。(2)总体名单中,个体的排列上有与抽样间隔相对应的周期性分布的情况。3.分层抽样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它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分层抽样的优点在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的精度。

非常便于了解总体内不同层次的情况,以便对总体内不同的层次进行单独研究,或者进行比较研究。分层抽样应考虑的问题(1)分层的标准问题

通常的分层原则有:第一,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第二,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第三,以那些已有明显层次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分层抽样应考虑的问题(1)分层的比例问题

分层抽样中有按比例和不按比例分层两种方法。

按比例分层抽样是指按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同总体单位数目间的比例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采取按比例分层抽样的方法,可以确保得到一个与总体结构完全一样的样本。不按比例抽样的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专门研究或进行相互比较,但若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需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即通过调整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资料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4.整群抽样整群抽样与前几种抽样的最大差别在于,它的抽样单位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它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的样本。整群抽样中对小群体的抽取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或分层抽样的方法。整群抽样的优缺点优点:

1、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不仅可以简化抽样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降低收集资料的费用,同时还能相对地扩大抽样的应用范围;

2、节省经费、人力;

3、研究的可行性高。

缺点:

1、样本的分布面不广

2、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相对较差5.多阶段抽样多段抽样又称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它是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在社会研究中,当总体规模特别大,或者总体分布范围特别广时,一般采取多段抽样的方法来抽取样本。多段抽样的具体做法是: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大群(组),然后再从这几个大群(组)内抽取几个小群(组),这样一层层抽下来,直至抽到最基本的抽样元素为止。多阶段抽样的注意事项就是要在类别和个体之间保持平衡,即保持合适的比例。选择多阶段抽样方案的考虑因素(1)各个抽样阶段中的子总体同质性程度同质性程度越高的子总体,所抽的规模就应相对小一点;反之,则应大一点。(2)要考虑研究者所拥有的人力和经费

多段抽样的方法适用于总体范围特别大、对象的层次特别多的社会研究。由于它不需要总体的全部名单,各阶段的抽样单位数一般较少,因而抽样比较容易进行。但由于每级抽样时都会产生误差,故这种抽样方法的误差较大,这是它的主要不足。在同等条件下减少多段抽样误差的方法是:相对增加开头阶段的样本数而适当减少最后阶段的样本数。所以,当研究者的人力和经费允许时,应尽量扩大开头阶段的抽样规模。6.户内抽样与PPS抽样

(1)户内抽样的方法

当研究者以家庭作为分析单位,以入户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试图研究城乡家庭的结构、关系、生活方式或其他内容时,常常不仅需要抽出家庭户的样本,同时还要进行户内抽样——从所抽中的每户家庭中抽取一个成年人,以构成访谈对象的样本。在抽取家庭中的成年人之前的每个抽样阶段中,我们可以采用前面所介绍的某种方法来抽。而这最后一个阶段的抽样则可以采取一种被称做“Kish选择法”的方式进行。根据这种方法,每户家庭中所有的成年人(比如说18岁以上者)都具有同等的被选中的概率(机会)。Kish的具体做法

研究者先将调查表分为(编号为)A、B1、B2、C、D、E1、E2、F八种,每种表的数目分别占调查表总数的1/6、1/12、1/12、1/6、1/6、1/12、1/12、1/6。同时,印制若干套(一套八种)“选择卡”发给调查员,每人一套。“选择卡”的形式如下表。Kish选择表Kish选择表Kish选择表Kish选择表

调查员首先要对每户家庭中的成年人进行排序和编号,排序的方法是男性在前,女性在后;年纪大的在前,年纪小的在后,如下表。

然后,调查员按照调查表上的编号找出编号相同的那种“选择表”,根据家庭人口数目从“选择表”中查出该选个体的序号,最后对这一序号所对应的那个家庭成员进行访谈。优点:不仅可以使研究者收集到样本家庭的资料,同时也可以收集到由这些被访者所构成的个人样本的资料,这种资料可以用来描述这一地区所有成年人所构成的总体。

(2)PPS抽样

以上所介绍的抽样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总体(或子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具有同等的被抽中的概率。如果总体中每个元素的“大小”基本相同,或者每一个元素在总体中的地位或重要性相差不多,则这种基于同等概率的抽样是合适的。但当元素的大小不同,或者元素在总体中的地位不同时,则需要采用不等概率抽样的方法。社会研究中重要、也最常用的一种不等概率抽样叫做“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简称PPS抽样。

PPS抽样方法

先将各个元素排列起来,然后写出它们的规模、计算它们的规模在总体规模中所占的比例,将它们的比例累计起来,并根据比例的累计数依次写出每一元素所对应的选择号码范围(该范围的大小等于元素规模所占的比例),然后用随机数表的方法或系统抽样的方法选择号码,号码所对应的元素入选第一阶段样本。最后再从所选样本中进行第二阶段抽样。

4.3非概率抽样的方法和应用

非概率抽样不是按照概率均等的原则,而是根据人们的主观经验或其他条件来抽取样本。常用的非概率抽样有以下几种。

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雪球抽样

1、偶遇抽样定义:

偶遇抽样又称方便抽样或自然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对象。

注意:

偶遇抽样没有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同等的被抽中的概率。那些最先被碰到的、最容易见到的、最方便找到的对象具有比其他对象大得多的机会被抽中。正是这一点使我们不能依赖偶遇抽样得到的样本来推论总体。

2、判断抽样定义:判断抽样又称立意抽样,它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

优缺点:主要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特别是当研究者对研究总体的情况比较熟悉、研究者的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研究方法与技术十分熟练、研究的经验比较丰富时,采用这种方法往往十分方便。但是它仍属于一种非概率抽样,所以,其所得样本的代表性往往难以判断。

3、定额抽样定额抽样又称做配额抽样,它是一种比偶遇抽样复杂一些的非概率抽样方法。进行定额抽样时,研究者要尽可能地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因素来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成员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然后依据这种划分以及各类成员的比例去选择对象,使样本中的成员在上述各种因素、各种特征方面的构成及其在样本中的比例都尽量接近总体。

3、定额抽样定额抽样又称做配额抽样,它是一种比偶遇抽样复杂一些的非概率抽样方法。进行定额抽样时,研究者要尽可能地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因素来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成员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然后依据这种划分以及各类成员的比例去选择对象,使样本中的成员在上述各种因素、各种特征方面的构成及其在样本中的比例都尽量接近总体。

4、雪球抽样

雪球抽样是一种极特殊的抽样方法。当我们无法了解总体情况时,可以从总体中少数成员入手,对他们进行调查,向他们询问还知道哪些符合条件的人;再去找那些人并再询问他们知道的人。

4.4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4.4.1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概述样本规模又称为样本容量,它指的是样本中所含个案的多少。统计学中通常以30为界,把样本分为大样本(30个个案及以上)和小样本(30个个案以下)。需要注意的是,30个个案的样本对于社会研究来说却常常是不够的。

95%置信水平下不同抽样误差所要求的样本规模

4.4.2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1.抽样的精度一般来说,对抽样精度要求越高,那么所需的样本规模就越大。应该注意到,在样本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存在增加样本规模的“投入”和降低抽样误差的“产出”效益的问题。考虑抽样误差与样本规模的关系,还应该考虑抽样方案的设计问题。

4.4.2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2.总体的规模一般来说,总体越大时,则样本也要越大,这样才能保证一定的精确度。但当总体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时,样本规模的增加与它并不保持同等的增长速度。在其他有关因素一定时,样本规模的增加速度大大低于总体规模的增加速度。换句话说,当总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样本规模的改变量是很小的。

4.4.2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一般来说,要达到同样的精确性,在同质程度高的总体中抽样时,所需要的样本规模就小一些;而在异质程度高的总体中抽样时,所需要的样本规模就大一些。与总体异质性程度有关的另一个因素是,当总体中的大部分成员对某个问题的问答或选择与小部分成员的回答或选择不同时,则所需要的样本规模要小一些;而当选择两种不同回答的成员比例相差无几时,则所需要的样本规模为最大。

4.4.2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4.研究者所拥有的时间、经费与人力

从样本的代表性、抽样的精确性考虑,则样本规模当然是越大越好;但抽样所得到的样本是要用来进行调查的。样本规模超大,同时也意味着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越多;意味着所可能受到的限制和障碍也越多。因此,究竟选择多大规模的样本,往往需要作出选择。而这种选择的一个重要砝码,就是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

复习思考题:1.何谓随机抽取?其内涵是什么?2.举例说明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的适用情况。3.在一个由900人构成的总体中,按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30人的样本,请列出具体步骤。4.在某大学30000名学生中,使用系统抽样的方法直接抽取一个容

量为1000的大学生样本,请列出具体步骤。5.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是怎样保证其随机性的?6.有人说使用分层抽样法抽取的样本最具有代表性,你是否同意这

个说法?请说明理由。复习思考题:7.通过户内抽样的方法,在一个由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儿子(>18岁)的五口之家中选择访谈对象(假设给定的Kish表为B1式或E1式),并说明理由。8.如果条件允许,多段抽样应该尽可能扩大哪一级的样本规模?为

什么?9.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0.从社会科学期刊中选择几篇调查报告,分析并评价这些调查研

究中所采用的抽样方法。11.为什么说“街头拦人”不是随机抽样?复习思考题:12.判断抽样在哪些场合下比较适用?13.分层抽样和配额抽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14.在PPS抽样中,如何保证规模不等的群中的元素有同等概率入选

样本?15.系统抽样能否自动保证可测性?为什么?拓展练习题:一、名词解释总体和个体2.抽样3.参数值与统计值4.抽样框

5.置信区间6.置信度7.非概率抽样8.分层抽样9.整群抽样10.判断抽样11.配额抽样12.系统抽样13.抽样分布14.样本规模拓展练习题:二、判断并改错1.

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研究者所要求的置信度越高,则置信区间越窄。2.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置信度越低,则所要求的样本规模越大。3.非概率抽样能够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4.抽样调查中,存在抽样误差与样本规模误差,因此,社会研究应尽量用整体调查的方法。拓展练习题:三、简答题1.简述抽样法的科学基础。2.什么是随机抽取?请简述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3.什么是抽样框?它为什么重要?4.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利用随机数表抽样的步骤有哪些?5.什么是系统抽样(等距离抽样)?请简要分析这种抽样方法的优势与风险并举例说明之。6.什么是分层抽样?分层抽样有什么作用?7.如何选择分层抽样的分层变量?拓展练习题:三、简答题8.在抽样调查中,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分别是如何操作的,试比较二者的异同及其适用范围。9.什么是“配额抽样”和“分层抽样”,二者之间的异同之处何在?10.简述多段抽样的操作方法及优劣之处。11.一般来说,社会研究中样本规模的确定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拓展练习题:四、论述题1.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的关系,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五、设计题1.某公司要对公司2000名员工(包括200名管理干部在内)的员工态度展开研究,以改进公司的管理模式。请你设计一个样本为500人的抽样方案,必须确保样本具备足够的代表性。2.某城市有20个区(县),共1000万人口。这些区(县)有8个是城区,12个是郊区。现要从全市抽取2000名居民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居民的消费状况。请设计一种多阶段抽样方案,要说明每阶段的抽样框、抽样单位、抽样方法和样本规模。拓展练习题:六、计算和分析题

假如某研究团队想从全市7个区,100个街道,500个社区,共1000万人口中抽取1200户居民进行调查。在此项研究中,研究者要运用到分阶段抽样。请问:(1)什么叫分阶段抽样?分阶段抽样的一般抽样过程是什么?(2)在分段抽样过程中,若要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您将如何操作?(请简述分层随机抽样的含义,并对其具体抽样过程进行描述和分解)(3)在分段随机抽样过程中,若要使用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您又将如何操作?(请简述系统抽样的含义,并对其具体抽样过程进行描述和分解)第5章社会现象的测量5.1测量概述5.1.1测量的概念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手表示出来的过程。

5.1.2测量的要素测量的客体:即测量的对象,是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测量的内容:

即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测量的法则:即用数字和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规则。也可以说,它是某种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区分不同特征或属性的标准。数字或符号:即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测量的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5.1.3社会现象测量的特征(1)社会现象测量中的主客观矛盾。(2)社会现象测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3)在社会科学中,由于测量的对象十分复杂,因而测量的量化的程度比较低,可重复性也比较差。5.2测量层次

史蒂文斯1951年创立了被广泛采用的测量层次分类法,将测量层次分为四种:

1、定类测量

2、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

4、定比测量

1.定类测量

定类测量也称为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定类测量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

例: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2.定序测量

定序测量也称为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或者说,定序测量可以控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例:测量城市的规模,可以将它们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等。3.定距测量

定距测量也称为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确定它们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例:测量人的智商4.定比测量

定比测量也称为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有实际意义的零点)。例:测得张三的收入为4800元.李四为2400元。那么,4800/2400=2,由此可以说,张三的收入是李四收入的两倍.表5一l四种测量层次的数学特性总结5.3概念的操作化5.3.1概念与变量

1.概念

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2.变量

所谓变量,就是指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或者说就是包括一个以上范畴的概念。5.3.2维度与指标1.维度所谓维度,是指概念或变量可以指明的方面。2.指标把表示一个概念或变量含义的一组可观察到的事物,称做这一概念或变量的一组指标。

特点:(1)可感知性或具体性

(2)可量性或计量性

(3)代表性或重要性5.3.3操作化1.操作化的含义与方法所谓操作化,就是要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或者说,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操作化的主要步骤1.概念澄清与界定

(1)要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2)其次,决定一个定义

2.发展测量指标

(1)列出概念的维度(2)建立测量指标2.操作化的结果——指标体系的确立社会指标体系,是指根据一定目的和理论设计的,综合反映社会现象的,具有科学性、代表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的一组指标。社会指标体系的特点:

目的性理论性科学性代表性系统性可行性操作化的案例:“人的现代性”英克尔斯对“人的现代性”这—概念进行测量,操作化为具有24个维度的个人现代性综合量表。这24个维度是:(1)积极参与公共事务(2)年老者的角色(3)教育期望与职业期望

(4)可依赖性(5)对变革的认识与评价(6)公民权(7)消费态度

(8)对尊严的评价(9)效能(10)家庭大小(11)意见的增多

(12)与国家的认同(13)信息(14)大众传播媒介(15)亲属义务

(16)社会阶级分层(17)新经验(18)妇女权力(19)宗教(20)专门技能(21)对时间的评价(22)计划(23)工作信念

(24)了解生产

每一个维度下面,又分解成若干个更为具体的指标。比如,第一个纬度“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下面,就又分解成下述六个指标:(1)“是否属于某一个组织”;(2)“所参加的组织的数目”;(3)“哪一个组织在政治上持有自己的观点”;(4)“是否用谈话或书信方式向政府官员表明自己的观点”;(5)“参加投票的次数”;(6)“是否曾高度关心某件公共事务”。5.4指数与量表5.4.1指数和量表的含义

1、指数一个指数就是由多个不同的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由多个指标构成的指标群)。它是由一组有关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构成,回答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然后按某种标准将回答者在全部陈述上的得分加起来,就得到了该回答者对这一事物态度的量化结果。

2、量表量表则是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即全部陈述或项目都是按一定的结构顺序来安排,以反映出所测量的概念或态度具有的各种不同的程度。表5-4政治参与程度量表5.4.2常见类型1.总加量表(指数)在有的文献中,指数也被称为总加量表。在形式上,它由一组与事物相关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组成,被调查者分别对这组陈述表示肯定或否定(同意或不同意、赞成或不赞成、是或否等)的意见,然后按某种标准为回答者的答案打分,将全部分值加总,就得到了被调查者对这一事物的整体态度或看法的量化结果。指数中的分数是通过单个属性的分值累积建立起来的,分值大小所反映的不是结构关系,而是总量差异(选择项目的多少)。表5-3贝利生育意愿指数2.李克特量表李克特量表可以说是前述指数的一种特定形式,它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指数形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李克特量表也由一组对某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组成,与前述指数所不同的是,回答者对这些陈述的回答不是被简单地分成“同意”和“不同意”两类,而是被分成“非常同意、同意、不知道、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类,或者“赞成、比较赞成、无所谓、比较反对、反对”五类。李克特还提出了一种帮助研究者从量表中消除陈述的方法,这种方法成为确定量表项目的主要依据。其基本程序如下:(1)围绕要测量的态度或主题,以赞成或反对的方式写出与之相关的看法或陈述若干条(一般为20条-30条)。对每一陈述都给予五个答案:非常同意、同意、无所谓、不同意、很不同意,并根据赞成或反对的方向分别赋以1、2、3、4、5分。(2)在所要测量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对象(一般不能少于20人)进行试测。(3)统计每位受测者在每条陈述上的得分以及每人在全部陈述上的总分。(4)计算每一条陈述的分辨力,删除分辨力不高的陈述,保留分辨力高的陈述,形成正式的量表。分辨力的计算方法先根据受测对象全体的总分排序;然后取出总分最高的25%的人和总分最低的25%的人,并计算这两部分人在每一条陈述上的平均分;将这两个平均分相减,所得出的就是这一条陈述的分辨力系数。该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说明这—陈述的分辨力越高。表4—7是计算分辨力的一个例子。3.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

如果研究者希望定量地测量人们相互间交往的程度、相互关系的程度或者某一群体所持的态度及所保持的距离,可采用博加德斯(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这种量表是由内在内容上具有某种趋强的逻辑结构的一系列陈述所构成,不同的陈述代表了人们在态度上的不同程度。表5-8博加德斯社会距离量表

(人们对黑人的态度)

4.语义差异量表

语义差异量表也称为语义分化量表,主要用来研究概念对于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含义。这种量表最初是美国心理学家C·奥斯古德等人在他们的研究中使用的。语义差异量表的形式由处于两端的两组意义相反的形容词构成,每—对反义形容词中间分为七个等级。每一等级的分数从左至右分别为7、6、5、4、3、2、1,也可以计为代+3、+2、+1、0、—1、—2、—3。被测量的概念或事物放在量表的顶端,调查时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感觉在每一对反义形容词构成的量表中的适当位置画记号,比如画×号。研究者通过对这些记号所代表的分数的统计和计算,来研究人对某一概念或事物的看法或态度,或者进行个人或团体间的比较分析。表5-9语义差异量表例5.哥特曼量表哥特曼量表(GuttmanScale)是单维的量表,即在量表自身结构中存在某种由强变弱或由弱变强的逻辑,它的每一个量表总分,都只有一种特定的答案组合与之相对应。哥特曼量表的答案由两部分构成,即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它的陈述即事实基础比照上述几种类型更为极端,同时存在某种由强变弱或由弱变强的逻辑,而不像李克特量表那样每条陈述都是平等的。5.4.3缺失值的处理(1)如果缺失资料的样本量很少,可以在分析资料的时候考虑删去那些含有缺失值的样本。(2)在总体规模较小、删除含有缺失值的样本对资料数据和样本代表性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根据现有资料来处理缺失值的方法,具体做法有两种:其一,如果量表是用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两类答案来进行测量的,被调查者只回答了肯定形式,而空下了否定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没有回答的缺失资料,可以将其视为否定答案;其二,如果指数或量表中有多条陈述,可以考虑用已有数据的平均值来代替缺失值。(3)如果样本规模比较大,同时陈述也比较多,可以使用随机方法来处理缺失值。5.5测量的信度与效度5.5.1信度(reliability)

信度即可靠性,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换句话说,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1.影响信度的因素(1)被调查者(2)调查时间(3)调研人员(4)测量工具(5)一些偶然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2.评估信度的类型(1)再测信度:对同以群对象采用同—种测量,在不同的时间点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再测信度。(2)复本信度:复本信度采取的是另一种思路;如果一套测量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复本,则可以根据同一群研究对象同时接受这两个复本测量所得的分数来计算其相关系数。

(3)折半信度:即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折半信度。5.5.2效度(validity)测量的效度也称做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即指的是测量标准或所用的指标能够如实反映某一概念真正含义的程度。效度的类型

1、表面效度:也称为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指的是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也可以说是指测量所选择的项目是否“看起来”符合测量目的和要求。

2、

准则效度:也称为实证效度或统计效度,指的是当用多种不同的测量方式或不同的测量指标对同一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其中的一种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将其他的方式或指标与这个准则进行比较,如果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程度比较高,那么其他的测量方式或指标也有效,可被认为具有准则效度。3、构造效度:也称为结构效度,它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来考察当前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构造效度涉及到一个理论的关系结构中其他概念(或变量)的测量。5.5.3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之间存在着某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般来说,缺乏信度的测量肯定也是无效度的测量;而只有很高信度的测量并不意味着同时也是高效度的测量,即它也许是有效度的,也许仍然是无效度的。

另一方面,研究者在追求测量的信度时,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或降低测量的效度;反之,当研究者努力提高测量中的效度时,其测量的信度则同样会受到影响。复习思考题1.与对自然现象的测量相比较,社会现象的测量具有哪些特点?2.假如你想创建一个指数,用来分析“社会歧视”现象,写出该指数中可能存在的三条陈述。3.用自己的话描述指标和量表的区别。4.试对“越轨行为”进行操作化。5.概念、变量、维度、指标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6.找几篇社会调查的报告或文章,分析其中的基本变量和操作化方法,并进行评述。复习思考题7.试比较李克特量表和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的异同。8.哥特曼量表的要求和指数有什么异同?9.举例说明语义差异量表的适用情况。10.举例说明再测信度是如何被测算出来的。11.“张三120斤,但是测量的秤显示他的重量是123斤”,这个现象反映的是信度还是效度问题?请指出两者之间的异同。拓展练习题一、名词解释

1、因变量2、变量3、社会测量4、定比测量5、操作化6、总加量表7、李克特量表

8、语义差异量表9、折半信度10、效度11、内容效度12、表面效度

13、准则效度14、构造效度拓展练习题二、判断并改错

概念的操作化是在社会研究中,使研究问题由实际到理论、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过程。三、简答题1、简述变量的分类并分别举例加以说明。2、测量的要素有哪些?请分别说明每个要素的含义。3、什么是测量?有哪些层次?每个层次的数学特征是什么?4、简述社会现象测量的特点。5、什么是(概念的)操作化?其方法有哪些?拓展练习题三、简答题6、简述操作化在社会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7、如果你要研究当代中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请设计出测量生育意愿的操作化方案,并列举出你认为最应考虑的四个影响居民生育意愿的因素。8、从下列概念中选择1个进行操作化(包括操作定义、研究维度、测量指标或量表、测量尺度):A.全国各大学社会学系学生的综合形象C.妇女的社会地位

B.国内市场上各种手机的品牌形象D.村民对村干部的评论拓展练习题三、简答题9、什么是李克特量表?设计一个李克特量表。10、简述李克特量表的形式与特征。11、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的关系。12、社会测量的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的主要区别何在?并请举例说明。13、什么是效度,检验效度有哪三种主要标准。其中,构造效度(constructvalidity也称结构效度)的含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之。拓展练习题四、论述题1.社会研究中的信度与效度是什么?各自的分类是怎样的?2.某问卷通过以下问题测量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即“您觉得您目前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很不健康;比较不健康;一般;比较健康;很健康”。请对该测量方法进行评述。3、如何对一项社会研究课题进行操作化?举例说明。五、设计题1.如何对一项社会调查课题进行操作化?举例说明。2.假设你想研究中国城市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情况,请设计出测量社区公共事务参与的操作化方案。第6章资料收集——问卷法6.1问卷法及其特点6.1.1问卷及问卷法问卷是调查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则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问卷法就是使用问卷进行调查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调查者以事先设计好的问卷为工具,通过被调查者对问卷的回答来了解情况、征询意见的一种调查方法。6.1.2问卷法的特点1.问卷法的优点(1)信息量大,成本较低(2)较好的匿名性(3)客观性较强(4)调查结果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5)适用范围较广(6)具有较强的经济性2.问卷法的缺点(1)对研究者的要求高(2)对调查对象的要求高(3)问题的回答率常常难以保证(4)不能避免某些环境因素带来的误差(5)不适用于研究某些敏感问题6.2问卷的类型与结构6.2.1问卷的类型1.按问题与答案的结构关系划分分为结构式问卷、开放式问卷和半结构式问卷三种类型。2.按资料收集方式划分分为自填式问卷和访问式问卷两种基本类型。

6.2.2问卷的结构一份完整的问卷,主要包括标题、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及其他资料等内容。1.标题是对调查主题的概括说明,以使被调查者能够一目了然地获悉可能要回答哪方面的问题。

清楚陈述主题,有助于增加调查对象的兴趣和责任感,避免由于主题含糊不清而带来的一些误解和不信任感。2.封面信(1)含义封面信,即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它的作用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的目的、调查单位或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大概内容、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结果保密的措施等。(2)封面信的内容说明调查者的身份,即说明“我是谁”;

说明调查的大致内容,即“调查什么”;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即“为什么调查”;说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及意义说明调查的保密措施及致谢。封面信例

3.指导语

指导语即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例如:4.问题及答案

这是问卷的主体,也是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1)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所谓开放式问题,就是那种只提出问题,但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由回答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填答的问题;——封闭式问题则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个答案,要求回答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2)特征性问题、事实性问题和主观性问题特征性问题,即用来测量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问题。事实性问题,也称为行为性问题,是用来测量被调查者过去发生的或现在进行的某些实际行为和有关事件的问题。主观性问题,也称为态度性问题,是用来测量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意见、看法、态度、情感等主观因素的问题。5.编码及其他资料

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问卷中,为了将被调查者的回答转换成数字,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定量分析,需要对回答结果进行编码,即赋予每一个问题及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6.3问卷设计的流程6.3.1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标准1.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1)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为被调查者着想。2)明确问卷调查的主、客观障碍3)明确问卷设计的综合因素综合考虑调查目的、调查内容、样本性质、资料的处理与分析方式以及时间、经费和人力等因素。2.评价问卷的标准(1)具有合适的信度和效度(2)适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3)适合调查对象(4)问题集中精炼6.3.2问卷设计的步骤1.准备性工作2.设计问卷初稿3.评估问卷4.编排问卷5.定稿与印刷

6.4问题及答案的设计

6.4.1问题设计的原则1.内容合适2.措辞清楚3.一次问一件事情4.客观公正6.4.2主要题型1.填空式即在问题后设置一条短横线,让回答者直接在空白处填写的问题形式。填空式一般用于那些对被调查者来说既容易回答又容易填写,通常只需填写数字的调查问题,例如家庭人口数、子女数、收入、年龄等。6.4.2主要题型2.列举式即在问题后面不提供具体答案,而只提供回答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列举若干答案的问题形式。6.4.2主要题型3.二项选择式即给出的答案只有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两种的问题形式,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一。6.4.2主要题型4.多项选择式即给出的答案多于两个,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填答的问题形式。6.4.2主要题型5.矩阵式即将同一类型的若干问题集中在一起,构成一个问题的表达方式。6.4.2主要题型6.表格式是矩阵式问题的一种变体,其特点和形式都与矩阵式十分相似。6.4.2主要题型7.标尺式即利用类似尺子上的刻度来测量、标明被调查者对某些问题在态度、感受上的程度差异的问题形式。例14:有人说,现在社会上的助人为乐的风气越来越淡了,您同意这种说法吗?(请根据实际感觉在合适的数字上画圈)

很同意1-2-3-4-5-6-7-8-9很不同意6.4.2主要题型8.相倚问题

也称为后续性问题,是指在前后两个或多个相联系的问题中,被调查者是否应当回答后一个或后几个问题,要由他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决定。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前一个问题称为“过滤性问题”,把后一个问题称为“相倚问题”。6.4.3答案的设计

答案设计要遵循协调性、合适性、穷尽性、互斥性、无偏性这5项原则。协调性:即答案要与问题协调一致,不能答非所问。合适性:是指答案的设计要符合实际情况,所列的选项比较恰当,能够反映不同被调查者之间的差异。穷尽性:指的是答案包括了所有可能的情况。互斥性:指的是答案互相之间不能交叉重叠或相互包含。无偏性:指的是答案设计要注意避免偏向性。

6.4.4常见错误1.概念抽象在问卷设计中出现的概念抽象错误,多由研究者在操作化层面对其关注度不够,或者操作化不合适引起。2.问题含糊是指问题的含义不清楚、不明确,或者有歧义。3.问题或答案带倾向性问卷中问题和答案的设计应该遵循客观中立的原则,不能带有诱导性或偏袒性。6.4.4常见错误4.问题提法不妥问卷设计者没有很好地为被调查者着想,或者忽视了其可能遇到的主客观障碍。5.问题有多重含义研究者应遵循一个问题只能询问一件事情的原则,不能同时询问两件甚至多件事。6.问题与答案不协调封闭式问题中的题目和答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必须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性。6.5问卷的发放与回收6.5.1资料收集方法自填问卷法指的是调查者将调查问卷发送给(或者邮寄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自己阅读和填答,然后再由调查者收回的方法。自填问卷法的优缺点优点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具有很好的匿名性可避免人为误差缺点问卷的回收率有时难以保证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要求调查资料的质量有时难以保证1.个别发送法

个别发送法是自填问卷法这一大类中最常用的一种,它的具体做法是:研究者将问卷印制好以后,派调查员依据所抽取的样本,将问卷逐个发送到被调查者手中。同时讲明调查的意义和要求,请他们合作填答,并约定收取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个别发送法的优缺点优点较好地处理了调查的质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调查员可以向被调查者进行解释和说明;可以保证比较高的回收率;调查具有一定的匿名性;可以减少调查员所带来的某些偏差。被调查者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对问卷进行阅读和思考,还可以在方便的时候进行填答缺点:调查的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如邮寄填答法那么广泛;

问卷的填答质量依然不能完全得到保证。2.邮寄填答法

邮寄填答法是调查研究中一种比较特殊的资料收集方法。它的一般做法是:研究者把印制好的问卷装入信封,通过邮局寄给被调查者,被调查者填答后再将问卷寄回调查机构或调查者。在寄给被调查者问卷时,一般应该同时附上已写好回邮地址和收信人(或收传单位)、且贴好足够邮资的信封,以便于被调查者将填答好的问卷顺利寄回。邮寄填答法的优缺点优点不受空间距离的限制。特别地省时、省力、省钱。缺点可行性以及实际效果相对很差。问卷的回收率难以保证。提高回收率和资料质量的方法

第一,关于调查主办者身份的说明要比较慎重的考虑,尽可能采用比较正式的、非营利性的、给人以信任感和责任感的身份。第二,问卷的封面信最好单独打印,并用—个小信封单独装封,再和问卷以及寄回用的空信封一并装入邮寄结被调查者的大信封内。

第三,寄问卷的时间也应该有所考虑。不要在大节日之前给被调查者寄问卷,也不要在学校复习考试阶段寄给被调查的学生一份调查问卷。第四,以用跟踪信或提醒电话帮助提高回答率。3.集中填答法集中填答法的具体做法是:

先通过某种形式将被调查者集中起来,每人发一份问卷;接着由研究者统—讲解调查的主要目的、要求、问卷的填答方法等事项;然后请被调查者当场填问卷;填答完毕后再统一将问卷收回。集中填答法的优缺点优点比个别发送法更为节省调查时间、人力和费用。比邮寄填答法更能保证问卷填答的质量和回收率。缺点许多调查研究的样本根本不可能集中会形成某种不利于个人表达特定看法的“团体压力”或“相互作用”。4.网络调查法网络调查法也叫网上调查法或在线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互联网、计算机通信和数字交网上调查法互式媒介,向通过一定方式抽取的被调查者发放问卷,由被调查者自行阅读和填答并收回问卷的一种资料收集方式。优点:第一,特别省时、省力、省钱;第二,它通常不需要进行资料编码和录入,在简化资料分析过程的同时还减少了人为误差。缺点:调查对象范围受到限制,适用范围不广。6.5.2组织与实施

1.调查员的挑选和培训调查员的一般条件

(1)诚实与认真(2)兴趣与能力

(3)勤奋负责(4)谦虚耐心调查员的特殊条件特殊条件主要是指调查员的挑选要依据研究的主题、社区的性质、被访对象的特点来考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