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 第一章 风险与保险_第1页
保险学 第一章 风险与保险_第2页
保险学 第一章 风险与保险_第3页
保险学 第一章 风险与保险_第4页
保险学 第一章 风险与保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世纪高等继续教育精品教材•财政金融系列

保险学

主编徐徐李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

第二章保险概述

第三章保险合同

第四章保险基本原则

第五章保险的分类

第六章财产保险

第七章人身保险

第八章再保险

第九章保险经营

第十章保险基金及其运用

第十一章保险市场与保险监管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

第一节风险概述

第二节2>风险管理

第三节风险与保险的关系

本章要点

风险的概念、要素及分类

风险管理的概念与基本程序

可保风险

风险与保险的关系

第一节风险概述

一、风险的概念

(一)风险的定义

风险(Risk)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可能存在损失;

二是这种损失是不确定的。其中,不确定性是实质性内容,也就是说,损失可能

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

(二)损失频率与损失程度

损失频率与损失程度是风险概念中的两个重要术语,可以用来量化风险的大

小。

1.损失频率

损失频率,又称损失机会,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数目危险单位中可能遭受

损失的次数或程度,通常以分数或百分比来表示。即:

损失频率=损失次数危险单位数

2.损失程度

损失程度是指标的物发生一次事故损失的额度与标的物完好价值的比例。

即:

损失程度=实际损失额发生事故标的物的完好价值

损失频率与损失程度一般成反比例关系。往往是损失频率很高,但损失程度

不大;损失频率很低,但损失程度大。如家庭发生火灾这类的事故很多,但极少

有把房屋全部烧毁的。

(三)风险的特性

1.客观性

2.损失性

3.不确定性

4.可测性

5.发展性

二、风险的组成要素

(-)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或者在风险事故已经发生时

使损失扩大的条件。根据性质的不同,风险因素分为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

素和心理风险因素三类。

实质风险因素属于有形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损失发生机会或严重程度的物

质性条件,是直接影响事件物理功能的风险因素。例如,天干物燥,机动车刹车

系统失灵,建筑物处于低洼地带,人先天体质孱弱,等等,都属于实质风险因素。

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均属于无形因素。道德风险因素是与人的品德

修养有关的风险因素,是个人为了个人效用最大化而故意或恶意促使风险事故发

生,造成损失发生或损失程度扩大的风险因素。例如,欺诈、盗窃、纵火、骗赔

等均属道德风险因素。

心理风险因素也是无形的,是和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风险因素,是指人们在

主观上疏忽过失或粗心大意,以致风险事故发生和增加损失程度的因素。例如,

仓库管理员乱扔烟蒂,导致火灾烧毁库存货物,乱扔烟蒂行为就是一种心理风险

因素。

(二)风险事故

风险事故又称风险事件,是指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事故或事件,是导致损

失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说,风险只有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才能产生损失,风险

事故意味着风险的可能性转化成了现实性。例如,地震、洪水、暴雨、台风、冰

雹、海啸、泥石流、雪灾、爆炸、交通事故、火灾、疾病等都是较常见的风险事

故。

(三)损失

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主要包括直接经

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损失是实质的、直接的损失,间接损失是指额外费

用损失、经济收入损失和责任损失。基本上每一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无非就属于

这两大类。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共同构成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描

述为:风险因素增加或产生风险事故,风险事故的发生可能造成损失。

三、风险的种类

(一)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按风险的性质进行分类,风险可以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1.纯粹风险

纯粹风险是指只引起损失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其只有损失和无损失两种后

果。比如,洪水、地震、飓风等的风险事故一旦发生,必然会对受其侵害的人身

或财产带来损失,受损害者不可能因此而获得任何利益。纯粹风险可以预测,因

而是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

2.投机风险

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可能性的风险,其有获利、损失、无损

失三种后果。投机风险通常与社会、经济的变动有关,而且很不规则。例如,新

商品开发上市对企业经营的风险,商品畅销甚至脱销则企业受益,商品滞销则企

业受损;又如,投资股票、基金也是一种投机风险。

(二)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

按风险损害的对象进行分类,风险可以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

和信用风险。

1.财产风险

2.人身风险

3.责任风险

4.信用风险

(三)基本风险和特定风险

按风险影响的范围进行分类,风险又可分为基本风险和特定风险。

1.基本风险

2.特定风险

(四)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

按风险损失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风险可以分为自然风险、经济风险、社会

风险和政治风险。

1.自然风险

2.经济风险

3.社会风险

4.政治风险

第二节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一)风险管理的定义

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

所谓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包括个人、家庭、企事业和政府单位等)通过对

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以及风险处理办法的执行,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安全

保障的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资源分配最佳组合的实现;

有助于消除风险给整个经济社会带来的灾害损失及其他连锁反应,从而有利于经

济的稳定发展;同时风险管理有助于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生活的良好

的社会经济环境。

(―)风险的成本

1.风险损失的实际成本

2.风险损失的无形成本

3.处理风险费用

二、风险管理的目标

(一)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目标

1.降低风险损失成本

2.减少忧虑心理,减轻和消除精神压力

3.履行有关义务

(二)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

1.维持生存

2.保持企业的服务能力与经营的连续性,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3.实现生产的持续增长

4.履行社会责任

三、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经济单位和个人对其所面临的或潜在的各

种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并对风险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

风险识别的任务就是通过有效方法识别存在的潜在风险,找出引起这些风险的风

险因素,对风险的性质予以鉴定。识别风险既可以根据感性认识,做出经验判断;

也可以利用现场调查法、财务分析法、保险调查法、保单对照法、资产损失分析

法、流程分析法等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提高对风险的客观性认识和预见性认识,

掌握主动权。

(二)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进行预测,

即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风险衡量有以下特点:第

-,不确定性大;第二,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相结合;第三,对技术要求较高。

风险衡量的核心是估测风险频率和风险损失程度,结合经济单位的风险承受力,

为正确选择风险处理方法提供依据。

(三)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根据风险发生的损失频率和损

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评估并鉴定系统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

度,根据系统的风险等级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风险评价通过定性与定量

的手段来分析风险的性质,比较处理风险的费用,来确定是否需要对风险进行处

理以及处理的程度。

(四)风险管理技术选择

1.控制法

2.财务法

(五)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风险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风险管理效果的评价,即根据风险管理计划的实

施情况,检验和评估风险识别是否全面正确、风险预测与衡量是否恰当、风险评

价和风险管理技术的选择方案是否合理,以及风险管理方案执行是否有力等,从

而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日后的风险管理提供经验借鉴。经济单位和个人面临

的客观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风险也是在变化的,因此风险管理的工作也应是…

个不断深入、周而复始、逐步完善的过程。

第三节、风险与保险的关系

一、可保风险的选择

可保风险是指保险人接受承保的风险,即符合保险人承保条件的风险,是风

险的一种形式。如前文所述,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通过保险转移方式将风险

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的。一般来说,可保风险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可保风险是纯粹风险

保险人接受承保的风险一般是纯粹风险,而不是投机风险。原因在于:(1)

投机风险的运动不规则,很难运用大数法则准确计量;(2)有些投机风险为国家

法律所禁止,不为社会道德所公允,如赌博;(3)保险人如果承保投机风险,有

可能引发道德风险,使被保险人因保险而获得额外收益,违反保险的基本原则;

(4)承保某些投机风险有可能使整个社会失去发展的动力。

(二)风险的发生必须是偶然的

风险客观存在,风险发生的偶然性是对个体具体标的而言的,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这种风险发生具有可能性;另一方面,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即发生的对

象、时间、地点、原因和损失程度等都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如果知道某一具

体标的肯定不会遭受某种风险损失,则没有必要保险;反之,对于肯定发生的损

失保险人一般不予承保,如自然损耗、折旧等一般属于不保风险。而对于建筑物

面临的火灾风险,在风险事故发生前,人们无法知道火灾是否发生、何时发生,

以及发生是否有损失及损失大小,因此属于可保风险。

(三)风险的发生是意外的

所谓意外,是指非人们的故意行为所致,超出其主观意愿的。风险的意外性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风险的发生或风险损失后果的蔓延非投保人的故意行为,故

意行为容易引发道德风险,与法律和社会道德相违背;二是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预

知的。因此,故意行为引起的风险及必然发生的风险,都不能通过保险来转移。

如赌博、自然损耗、机器磨损等均为不可保风险。非意外风险属于不保风险。

(四)风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保险是以大数法则作为保险公司建立稳固的保险基金的数理基础,只有一个

或少量标的具有的风险,是不能满足大数法则的要求的。要准确地认识风险,就

必须通过大量风险事故,才可能对风险进行准确测定,认识风险的运动规律。

(五)风险的损失必须可以用货币计量

凡是不能用货币计量其损失的风险都是不可保风险,比如风险事故导致精神

损失。但对于以人身为标的的保险来说,很难计量一个人的伤残程度或死亡所蒙

受损失的价值量,所以死亡给付的标准一般在出立保单时就加以确定。

二、风险与保险的关系

(-)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

无风险,无保险。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时时处处威胁

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风险的发生直接影响社会生

产过程的继续进行和家庭的正常生活,从而产生了人们对损失进行转嫁和补偿的

需要。保险是一种被社会普遍接受的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方式,因此,风险是保

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风险的存在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二)风险的发展是保险发展的客观依据

社会进步、生产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在给人类社会克服原有风险

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新风险对保险提出了新要求,从而必然促进保险业

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设计新险种、开发新业务,最终使保险获得持续发展。

(三)保险是传统有效的风险处理措施

人们面临的各种风险损失,一部分可以通过控制的方法消除或减少,但风险

不可能全部消除。面对各种风险造成的损失,单靠自身力量解决,就需要提留与

自身财产价值等量的后备基金,这样既造成资金浪费和机会成本,又难以解决巨

灾损失的补偿问题,因此转移就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保险作为转移方法之

一,是风险管理中传统有效的风险财务转移手段。通过保险,可以把不能自行承

担的集中风险转嫁给保险人,以小额的固定保费支出来换取对未来不确定的巨额

风险损失的经济保障,从而减轻或消化风险损失后果。保险长期以来被视为处理

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而且,保险人作为与各种风险打交道的专业部门,不仅具

有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而且还通过积极参与社会防灾防损以及督促保险客户加

强防灾防损,直接有效地化解着某些风险,从而构成社会化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

部分。

(四)保险经营效益受风险管理技术的制约

保险经营属于商业交易行为,其经营效益的好坏同样也受多种风险因素的制

约,同样需要风险管理技术来控制保险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保险人对自己所面临

风险的识别是否全面,对风险损失的频率和损失程度估测是否准确,哪些风险可

以承保,哪些风险不可以承保,保险的承保范围应有多大,程度应如何,保险的

成本与效益的比较等,都直接制约着保险的经营效益。

复习与思考

一、简答题

1.简述风险的定义。

2.风险有哪些分类?

3.简述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4.什么是可保风险?可保风险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5.什么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包括哪些基本程序?

6.试述风险与保险之间的关系。

二、讨论题

1.你在生活中面临哪些风险?在这些风险中,哪些你会自留,哪些你会转

移?

2.现代企业面临哪些风险?应该如何设计企业的风险管理?

返回目录书页

第二章保险概述

第一节保险的概念

第二节保险的职能与作用

第三节保险发展历程

本章要点

保险的概念

保险的特征

保险的职能与作用

保险发展史

第一节保险的概念

一、保险的定义

(-)经济角度的定义

保险是保险人通过收取保险费的形式建立保险基金用于补偿因自然灾害和

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在人身保险事故(包括死亡、疾病、伤残、年老、

失业等)发生时给付保险金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它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

财务安排,投保人参加保险,实质上是将不确定的大额损失变成确定的小额支出。

从性质上说,保险是i种经济补偿制度。其中,保险事故是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

责任范围内的事故,是风险事故的一部分,财产保险的保险事故是保险合同约定

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事故;人身保险的保险事故是保险

合同约定的人们遭受生、老、病、死、伤残、生育、失业等风险事故。保险人对

保险责任范围内的风险事故所致损失承担赔付责任。

(二)法律角度的定义

我国1995年6月30日通过、2002年10月28日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中的保险指的是商业保险,对其定义是:保险,

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

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

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

险行为。由此可知,我国《保险法》所指保险包括如下四层含义:一是商业保险

行为;二是合同行为,保险双方当事人通过订立保险合同建立保险关系;三是权

利义务行为,保险双方当事人都要承担相应的民事义务,投保人有向保险人缴纳

保险费的义务,保险人则负有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向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承担损失补

偿或保险金给付的义务;四是经济补偿或保险金给付要以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

故发生为条件。

二、保险的基本要素

(-)特定风险事故的存在

保险之所以产生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于其具有补偿风险事故所致损失的功

能。没有风险,也就没有保险存在的意义了。风险是保险存在的前提条件,但并

非所有风险都可以保险,只有对特定的风险事故,保险人才予以承保。

(二)多数经济单位的结合

保险以大数法则为其经营的数理基础,通过集合风险实现其补偿职能,即由

多数人参加保险,分担少数人的损失,因而保险以多数经济单位的结合为必要条

件。所谓“多数”,必须以收支平衡为原则聚集起最低保险基金,以此与支出的

保险金总额保持平衡。参加保险的经济单位越多,保险基金越雄厚,赔偿损失的

能力也就越强,分摊到每个单位的金额也相应减少。多数经济单位的结合有两种

方式:一是直接结合,即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同类风险的多数经济单位为一致的利

益组成保险结合体;二是间接结合,即由第三者充当保险经营主体,将处在同类

风险中的多数经济单位,以缴纳保险费的方式促成其结合。

(三)费率的合理计算

保险是一种商品交换行为。保险费率即保险价格的合理厘定,必须贯彻权利

与义务相对等的原则。如果费率制定过高,就会增加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负担,

从而失去保险的保障意义;如果费率制定过低,又无法保证保险人有足够的偿付

能力,同样失去了保险保障的意义。因此,保险费率必须进行合理计算。除了遵

循一般商品定价的“成本+平均利润”原则之外,还应符合保险自身的核算特点,

同时还要依据概率论、大数法则等原理进行科学计算。

(四)保险基金的建立

保险基金是通过商业保险形式建立起来的后备基金,用于补偿或给付因自然

灾害、意外事故和人生自然规律所致经济损失及人身损害的专项货币基金。保险

基金主要来源于开业资本金和保险费。财产保险的保险准备金表现为未到期责任

准备金、赔款准备金、总准备金和其他准备金等形式;人寿保险准备金主要以未

到期责任准备金形式存在。没有保险基金的建立,也就不存在保险的补偿性和给

付性,更无保险可言。

三、保险的特征

(一)保险与赌博

保险与赌博的相似之处在于二者都是基于某一偶然性事件,即保险和赌博涉

及的金钱得失都取决于偶然事件的发生。

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1)涉及的风险性质不同

(2)目的不同

(3)手段不同

(4)结果不同

(5)对标的的要求不同

(-)保险与储蓄

保险和储蓄都是用现在的资金节余为将来的经济需要做准备的•种方式,都

是为了保障未来经济生活的安定,即所谓的未雨绸缪之计,尤其是有些长期人寿

保险就带有储蓄性质。

但二者还是属于不同的经济范畴:

(1)行为性质不同

(2)功能不同

(3)计算技术不同

(4)财产准备的性质不同

(三)保险与救济、慈善

保险与救济、慈善都是为抗御补偿灾害事故损失、安定社会经济生活而实行

的补救办法,在促进经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方面发挥着有益的作用。

二者也有区别:

(1)实施方式不同

(2)体现的法律关系不同

(3)计算方法不同

(四)保险与保证

保证与保险都是对将来偶然事件所致损失的补偿。保证种类甚多,常见的保

证是对买卖及债务的保证。

二者的区别在于:

(1)当事人性质不同

(2)合同性质不同

(3)权利义务要求不同

(4)计算技术不同

第二节保险的职能与作用

一、保险的职能

(一)保险的基本职能

1.经济补偿职能

2.保险金给付职能

(二)保险的派生职能

1.防灾防损职能

2.融资职能

二、保险的作用

(-)保险的宏观作用

1.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2.有利于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4.有利于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

(二)保险的微观作用

1.有助于企业及时恢复经营和稳定收入

2.有利于企业加强经济核算

3.促进企业加强风险管理

4.有利于安定人们生活

5.提高企业和个人信用

第三节保险发展历程

保险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和逐步发

展的。社会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的出现,是保险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灾

害和意外事故的客观存在是保险产生和发展的自然基础;而商品经济则是保险产

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一、古代保险思想

(-)外国古代保险思想及保险的原始形态

(二)中国古代保险思想和救济后备制度

二、现代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海上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1.海上保险的起源

2.现代海上保险的发展

(二)火灾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三)人身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四)信用保证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五)责任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六)再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复习与思考

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保险的含义?

2.保险与储蓄、赌博、救济相比,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3.简述保险的基本要素。

4.简述保险的基本职能和派生职能。

5.简述保险的作用。

6.试述保险的起源与发展。

二、讨论题

1.保险产生与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2.现代经济如何充分发挥保险的作用?

返回目录书页

第三章保险合同

第一节保险合同概述

第二节保险合同的要素

第三节保险合同的订立和生效

第四节保险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和终止

第五节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和争议处理

本章要点

保险合同的含义、特点、分类和形式

保险合同的要素

保险合同的订立与生效

保险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和终止

保险合同的解释与争议处理

第一节保险合同概述

一、保险合同的含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条的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

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保险合同是合同双方当事人围绕着设立、变更与终止保险法律关系而达成的

协议。它是合同的一种形式,适用于合同法的一般规定。我国《保险法》第10

条中把保险合同定义为: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

议。由该定义可知,保险合同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合同性质,它属于协议;二是

当事人,包括投保人和保险人;三是合同内容,即为保险权利义务关系。

二、保险合同的特征

(一)射幸性

射幸性是保险合同履行中的特征,它是指保险人只有在出现承保范围内的保

险事故后,才对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保险合同的射幸特征,

如果在保险期间未出现保险事故,保险人就不会做出任何赔付。

(-)附和与约定并存性

1.附和性

附和性合同又称为格式合同,是指合同的条款事先由当事人的一方拟定,另

一方只有接受或不接受该条款的选择,但不能就该条款进行修改或变更。保险合

同就是此类合同。

2.约定性

保险合同虽然是附和性合同,但是随着保险理论和保险实务的发展,当投保

人和被保险人有某些特殊需求时,便采用保险人事先准备的附加条款作为对原有

条款的补充,或者另附特别约定批单。这种情况下,保险合同的附和性和约定性

并存。

(三)双务性

根据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分担方式,可把合同分为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

双务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相互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合同,如买卖、租赁、承揽、

运送等合同。单务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只享有权利,另一方只承担义务的合同,

如赠与、借用合同。

保险合同是双务合同。保险合同的保险人享有收取保险费的权利,同时承担

约定事故发生时给付保险金或补偿被保险人实际损失的义务;保险合同的投保人

承担支付保险费的义务的同时,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依据保险合同享有请

求保险人赔付保险金的权利。

(四)要式性

所谓要式是指合同的订立要依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进行。订立合同的方式多

种多样,但是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合同要以书面形式订立,其书面

形式主要表现为保险单、其他保险凭证及当事人协商同意的其他书面协议。

保险合同以书面形式订立是国际惯例。它使各方当事人明确了解自己的权利

和义务,并作为解决纠纷的重耍依据易于保存。尽管随着承保技术的进步,国外

允许电话投保和e-mail投保,但最终还要以出具保单作为保险关系成立和有效

的证明。

(五)有偿性

有偿合同是指享有权利同时必须承担义务的合同。订立保险合同是双方当事

人有偿的法律行为。一方要享有合同的权利,就必须对另一方承担一定的义务,

这种相互报偿的关系,称为对价。投保人与保险人的对价是相互的。投保人的对

价是支付保费,保险人的对价是承担某种风险,但这种对价并不意味着保险人对

投保人付出完全对等的代价,即不一定要给付保险金或赔偿损失。只有当承保的

风险发生时,才对投保人的实际损失承担补偿的义务。这也正是保险合同最特别

的地方。

(六)保障性

保障性是指保险合同是对被保险人在遭受保险事故时提供经济保障的合同。

这也是保险最终的目的,保险的本质是保障被保险人的保险利益。对被保险人而

言,保险合同保证了其正当的权益得到保障。

(七)最大诚信合同

保险业经营的是风险,保险是人类抵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共同行为,在

保险关系中,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保险人通常根据投保人的申报

和保证事项来决定是否承保。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故意隐瞒或不如实告知保险

标的的风险情况,或者采用骗保骗赔的手段,保险人的利益将会受到损害,保险

人的偿付能力也将得不到保障,被保险人的损失就可能得不到充分补偿。因此,

《保险法》特别将最大诚信原则作为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合同是以最大诚信为

基础的,任何一方违反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合同则无效。保险合同对双方的诚信

要求比其他类型的合同都要高。

三、保险合同的分类

(-)按保险合同标的的不同进行分类

依此标准保险合同可分为财产保险合同和人身保险合同。它是最普遍的并且

被法律明确界定的保险合同分类。

财产保险合同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合同。财产保险合同

所涉及的标的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故而以有形的物质财产为合同标的的是

有形财产保险合同,如企业财产保险合同等;以无形的财产为合同标的的是无形

财产保险合同,如责任保险合同、信用保险合同等。

人身保险合同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合同。由于人身保险合

同所保障的风险不同,又可以具体分为人寿保险合同、意外伤害保险合同和健康

保险合同。

(二)根据保险人支付保险金的行为性质不同进行分类

按此标准保险合同可以分为补偿性保险合同和给付性保险合同。

补偿性保险合同是指当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根据被保险人的要求并对保

险标的的实际损失进行核定后支付保险金的合同。大多数的财产保险合同都是补

偿性保险合同,尤其是不定值保险合同。保险标的的损失是保险人开始履行支付

保险金义务的前提条件。

给付性保险合同是指保险人与投保人协商一定的保险金额,待保险事故发生

时,保险人负有支付全部保险金义务的合同。该类保险合同多为人身保险所采用。

因为人身不能以金钱进行计算,故而亦不可能发生对人身的直接补偿问题。因此,

大多以自然人的生命或身体为保险标的的合同,合同双方当事人根据投保人或被

保险人的具体需要及交付保险金的能力约定一个保险金额,当保险事故发生时,

保险人承担给付事先约定的保险金的义务。为此,学界又将其称为“定额保险合

同”。

(三)按保险标的的价值是否事先在保险合同中约定进行分类

依此标准保险合同可以分为定值合同和不定值合同。

定值保险合同是指保险合同当事人将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事先约定并在合

同中给予载明作为保险金额的保险合同。

不定值保险合同是指只载明保险标的的保险金额而未载明其保险价值的合

(四)按保险合同保障标的的不同进行分类

依此标准保险合同可以分为特定式合同、总括式合同、流动式合同和预约合

同。

特定式合同,是指对于保险标的逐一列明保险金额的保险合同

总括式合同,是指在保险合同中,对保险标的不逐一列明保险金额,只列明

总的保险金额。当保险事故发生时,不论是哪i项财产受损,均可在总的保险金

额内承担赔偿责任。

流动式合同也称报告式合同,它是针对流动性比较大的保险标的而订立的合

预约合同又称开口合同,是保险人和投保人双方预先约定保险责任范围的长

期性协议

(五)按风险转嫁层次划分

依此标准保险合同可以分为原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

原保险合同是指保险人与投保人直接订立的保险合同。原保险合同保障的对

象是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被保险人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由保险人承担其可能

的风险损失。该合同是风险的一次转嫁形式。

再保险合同是指以原保险合同为基础,原保险人将其承担的风险责任部分或

全部转嫁给再保险人,由原保险人与再保险人签订的保险合同。它是保险人将其

承保的风险全部或部分分散和转嫁的合同,是风险的二次转嫁形式。

(六)按保险责任范围进行分类

依此标准保险合同可以分为特定风险保险合同和综合风险保险合同。

特定风险保险合同是指承保--种或某儿种风险责任的保险合同,该合同通常

是以列举的方式进行,如地震险或战争险。

综合风险保险合同是指保险人对“责任免除”以外的任何风险造成的损害负

承保责任的合同。该合同订立的特点是以列举“责任免除”的形式约定保险合同

适用的险情。在现实生活中,综合风险保险合同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七)按保险标的的数量及性质分类

依此标准保险合同可分为单个保险合同、集合保险合同和综合保险合同。

单个保险合同是以一个人或单一物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合同,又称为单独保

险合同。

集合保险合同是将多个性质相似的保险标的集合在一起,而对每一保险标的

分别订有各自的保险金额的保险合同。

综合保险合同是指保险人承保的是性质不一定类似的众多的保险标的,但仅

确定一个总的保险金额,而不分别规定保险金额的保险合同。

四、保险合同的形式

(一)投保单

投保单是投保人向保险人提出保险要求和订立保险合同的书面要约,亦称

“要保书”或“投保申请书”,是保险人出具保险单的依据和前提。投保单一般

由保险人事先根据险种需要印制,具有统一格式,投保人按所列项目逐一填写,

即向保险人陈述有关保险的事项,保险人再据此核实情况,决定是否承保。投保

单本身是非正式的合同文本,只是订立正式保险合同前的一份预备文件,但投保

单上所填写的内容将影响合同的效力,因此,投保人必须如实填写投保单,以供

保险人核保时判断是否接受承保。

(二)保险单

保险单即是指通常所说的书面保险合同,是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订立保险合

同的正式书面文件;是投保人与保险人履行权利义务的依据;是保险合同中最重

要的书面形式。由此可见,保险单是保险双方当事人确定权利义务和在保险事故

发生后遭受经济损失时被保险人索赔、保险人理赔的主要依据。

(三)暂保单

1.暂保单的含义和作用

2.暂保单的使用

(四)保险凭证

亦称小保单,是保险人签发给投保人的证明保险合同已经订立的书面文件。

其所列项目与保险单完全相同,并声明以某种保险单所载明的条款为准,但是不

载明保险条款,实质上是一种简化的保险单,它与保险单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如果保险凭证尚未列明其内容,则应以同类保险单载明的详细内容为准。

如果保险单与保险凭证的内容有抵触或保险凭证另有特约条款时,则应以保

险凭证为准。

(五)批单

又称背书,是保险人应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要求出立的修订或更改保险单内

容的证明文件。它是变更保险单内容的批改书。

批单通常适用于下列情况:

一是对已印制好的标准保险单所作的部分修正,这种修正并不改变保险单的

基本保险条件,仅仅是缩小保险责任范围或者扩大保险责任范围。

二是在保险合同订立后的有效期对某些保险项目进行更改和调整。保险合同

订立后在有效期内双方当事人都有权通过协议更改和修正保险合同的内容。若投

保人需要更改保险合同的内容,需向保险人提出申请,经保险人同意后出立批单。

批单可在原保险单或保险凭证上批注,也可另外出立一张变更合同内容的附

贴便条。凡经批改过的内容,以批单为准;多次批改,应以最后批改为准。批单

一经签发,就自动成为保险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保险合同的要素

保险合同的要素由合同的主体、客体和合同的内容三部分组成。

一、保险合同的主体

(-)保险合同的当事人

1.保险人

又称承保人,是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根据保险合同收取保险费,在保

险事故发生时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人。

2.投保人

又称要保人,是向保险人申请订立保险合同,并负有缴付保险费义务的保险

合同的一方当事人。

(二)保险合同的关系人

1.受益人

受益人又叫保险金受领人,即保险合同中约定的,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享有保

险赔偿与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2.被保险人

被保险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是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

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三)保险合同的辅助人

1.保险代理人

保险代理人是根据保险代理合同或授权书,向保险人收取保险代理手续费,

并以保险人的名义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人。

2.保险经纪人

保险经纪人是投保人的代理人,他受投保人的委托代向保险人办理投保手续

或代交保险费,或代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提出索赔。

3.保险公估人

又称保险公证人,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依法为保险合同当事人办理保险标的

的查勘、鉴定、估损及理赔款项清算业务,并给予证明的人。

二、保险合同的客体

民法规定,客体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保险合同的客体是保险合同

的重要组成要素。保险合同的客体不是保险标的本身,而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

保险标的的保险利益,即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可保利益。在财

产保险中保险标的是财产及其有关利益;在人身保险中是人的寿命和身体。需要

强调的一点是,保险合同的客体并不是保险标的本身,因为,如果没有对于保险

标的利益关系的存在,保险标的受损是无足轻重的。投保人购买保险,其目的在

于获得经济上的保障,而不仅仅是保险标的的安全性。因此,保险合同保障的是

附着于保险标的之上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可保利益。相应地,保险合同的客

体是可保利益。

三、保险合同的内容

(一)基本条款

保险合同的基本条款又称为法定条款,它是根据法律规定的由保险人制定的

必须具备的条款。基本条款是标准保险单的背面印就的保险合同文本的基本内

容,即保险合同的法定记载事项,也称保险合同的要素,主要明示保险人和被保

险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依据有关法规规定的保险行为成立所必须具备的各

种事项和要求。

(二)特约条款

特约条款是指在基本条款以外,由投保人与保险人根据实际需要而协商约定

的其他条款。特约条款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特约条款包括附加条款、法定

条款、保证条款、协会条款四种类型;狭义的特约条款仅指保证条款。

第三节保险合同的订立和生效

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必须遵循《保险法》、《合同法》以及《民法通则》的

规定。

-、保险合同的订立程序

(-)要约的含义和特点

1.投保人通常是保险合同的要约人

2.保险合同的要约内容更加具体和明确

3.保险合同要约一般为投保单或其他书面形式

4.要约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二)承诺

承诺,又称“接受订约提议”,是承诺人向要约人表示同意与其缔结合同的

意思表示。做出承诺的人称为承诺人或受约人。通常保险人在接到投保人的投保

单后,经核对、查勘及信用调查,确认一切符合承保条件时,签章承保,即为承

诺,保险合同即告成立。承诺的方式可以按法律规定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保险

凭证或暂保单,也可以是保险人直接在投保人递交的投保单上签章表示同意。

在实务中,保险人承诺的方式有书面方式、口头方式和其他方式。承诺作为

一种法律行为,承诺方不得随意更改承诺的内容。

二、保险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保险合同成立

保险合同的成立,指投保人与保险人就保险合同条款达成协议。《合同法》

第25条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保险法》第13条规定:投保人提出保险

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保险合同成立。保险合同

要经过双方的同意,只有投保人的保险要约,没有保险人的承诺,保险合同是不

成立的。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保险合同立即生效,即除非法律另

有规定或合同另有约定,保险合同成立时并不发生法律效力。因此,在保险合同

成立、生效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责任。

(二)保险合同生效

保险合同的生效是指保险合同对当事人双方发生约束力,即合同条款产生法

律效力。保险合同的生效意味着保险权利义务的开始。《保险法》第14条规定:

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按照约定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时间开始承担

保险责任。可见,保险合同是附条件的合同,以投保人支付保险费为合同生效的

条件。

在我国,保险合同的生效起始时间采用“零时起保”方式确定,即保险合同

生效的时间在合同生效日的次日零时。

三、保险合同的有效和无效

(一)保险合同的有效

保险合同的有效是指保险合同由当事人双方依法订立,并受国家法律保护,

具有法律效力。保险合同有效与保险合同生效略有不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

法通则》规定,合同只要满足当事人具有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

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等条件,就可以认定为有效。保险合同的生效则要求合同所附

条件成立,如缴纳保险费或其他约定条件成立。

因此,保险合同有效,只要所附条件成立,合同就生效;倘若保险合同本身

无效,即便是保险合同所附条件成立,合同也不生效。

正确认定保险合同的有效与无效在保险合同的履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效的合同才有履行的必要,对无效合同无须履行。

(二)保险合同的无效

1.保险合同无效的含义、特点和界定

2.保险合同无效的处理和法律后果

第四节

保险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和终止

一、保险合同的变更

(-)保险合同变更的含义

保险合同的变更是指在合同的有效期内,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而改变合同内

容的法律行为。即订立的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由于某些情况的变化而对其内容进

行补充或修改。

1.保险合同内容变更

2.保险合同主体变更

3.保险合同客体变更

(二)保险合同内容变更的程序

(1)投保人向保险人及时告知保险合同内容变更的情况。

(2)保险人进行审核,若需增加保险费,则投保人应按规定补交;若需减

少保险费,则投保人可向保险人提出要求。无论保险费是增或减或不变,均要求

当事人取得一致意见。

(3)保险人签发批单或附加条款。

(4)保险合同的变更完成。变更后的保险合同是确立保险当事人双方权利

和义务关系的依据。

二、保险合同的转让

保险合同的转让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将保险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转让给

他人的法律行为。

保险合同的转让通常是由保险标的所有权的转移或出售所引起。

(一)转让必须经得保险人的同意

为了维护保险人的利益,规定一般保险合同的转让必须事先征得保险人的书

面同意,保险合同方可继续有效;否则,保险合同自保险标的所有权转让之时起

失效。

(二)转让的方式

保险合同的转让,可以采取由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上背书或其他方式进行。

按习惯做法,采用空白背书方式转让的保险合同,可以自由转让;采用记名背书

方式转让的保险合同,则只有被背书人才能成为保险合同权利的受让人。

(三)转让的后果

在保险合同转让时,无论损失是否已发生,只要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仍具有

保险利益,则保险合同均可有效转让。保险合同的受让人只能享有与原被保险人

在保险合同下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因为保险合同的转让只涉及投保人或被保险

人的变更,并未变更保险合同的内容,没有变更原有的保险权利和义务关系。

三、保险合同的解除

保险合同的解除是在保险合同期限尚未届满前,合同一方当事人依照法律或

约定行使解除权,提前终止合同效力的法律行为。解除保险合同的法律后果集中

表现在它使保险合同的法律效力消失,回复到未订立合同以前的原有状态。因此,

保险合同的解除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保险人一般要退还全部或部分保险费,且

不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

保险合同解除的方式有两种:法定解除和协议解除。

(一)法定解除

法定解除是法律合同当事人的一种单方面解除权。当法律规定的事项出现

时,保险合同当事人一方可依法对保险合同行使解除权。法定解除的事项通常在

法律中被直接规定。

不同的主体有不尽相同的法定解除事项:

1.对投保人而言

2.对保险人而言

(二)协议解除

协议解除又称约定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经协商同意解除保险合同的一种法

律行为。保险合同的协议解除采取书面形式,通常的做法是,在订立保险合同同

时就约定在保险期限内注销合同的某个条件,该条件一旦满足,保险合同即在一

段时间后终止。

保险合同的解除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四、保险合同的终止

(­)自然终止

自然终止是导致保险合同终止最为普遍的原因,它是指已经生效的保险合同

发生法定或约定事由导致合同法律效力当然不复存在的情况。

在发生下列情形时,无须当事人行使终止权的意思表示,保险合同的效力当

然归于终止:

(1)保险期限届满;

(2)保险合同履行完毕;

(3)人身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死亡;

(4)财产保险中保险标的灭失等法定或约定事由发生。

(二)因履约导致终止

因保险合同得到履行而终止是指在保险合同的有效期内,约定的保险事故已

发生,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承担了给付全部保险金的责任,保险合同即告结束。

《保险法》第58条规定:保险标的发生部分损失的,在保险人赔偿之日起

30日内,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除合同约定不得终止合同的以外,保险人也可

以终止合同。合同解除的,保险人应当将保险标的未受损失部分的保险费,按合

同约定扣除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的应收部分后,退还投保

人。

(三)因解除导致终止

解除保险合同也是导致保险合同的终止的方式之o终止的时间为解除保险

合同的书面通知送达对方当事人之时。如果合同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达成解除协

议,该协议生效时,即是原合同终止之时。

第五节

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和争议处理

保险合同文本以法律语言表述,在表述严密的同时往往不易理解,合同当事

人在主张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时常常为理解的不同而发生争执。对合同的内容以及

其用词进行解释时,遵循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当保险合同双方就保险责任的归

属、赔偿保险金数额的确定、对保险条款的理解等产生不同意见,并且各执己见

时,就会产生合同争议。因此,适当的争议处理方式,有助于公平合理地解决问

题。

一、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

(一)文义解释原则

文义解释原则是指按保险条款文字的通常含义解释,即保险合同中用词应按

通用文字含义并结合上下文来解释。保险合同中的专业术语应按该行业通用的文

字含义解释,同一合同出现的同一词其含义应该一致。当合同的某些内容产生争

议而条款文字表达又很明确时,首先应按照条款文义进行解释,切不能主观臆断、

牵强附会。

(-)意图解释原则

当订立的保险合同中某些文字文义不清,引起合同当事人理解的分歧时,适

用意图解释原则。意图解释是指按保险合同当事人订立保险合同的真实意思,对

合同条款所作的解释。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在对合同条款进行解释时还必

须坚持意图解释的原则,充分考虑当事人订立合同时的真实意思,根据定约时的

背景和客观实际情况进行逻辑分析、演绎来确定定约的真实意图。

(三)解释应有利于非起草人

对保险条款作有利于非起草方的解释,也就是作有利于投保方的解释。该原

则的确立是基于保险合同是附和性合同的特点。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处于优势,

且保险人对有关法律法规和保险知识更了解,这对保险人拟定保险条款显然有

利。因此,根据各国的保险立法惯例,在处理保险合同争议时,以公平为准绳,

应做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和判定,使保险合同真正起到保险保障的

目的,维护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四)尊重保险惯例的原则

保险业务有其特殊性,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业务。在长期的业务经营活动中,

保险业产生了许多专业用语和行业习惯用语,这些用语的含义常常有别于一般的

生活用语,并为世界各国保险经营者所接受和承认,成为国际保险市场上的通行

用语。为此,在解释保险合同时,对某些条款所用词句,不仅要考虑该词句的一

般含义,而且还要考虑其在保险合同中的特殊含义。例如,在保险合同中,“暴

雨”一词不是泛指“下得很大的雨”,而是指达到一定量标准的雨,即雨量每小

时在16毫米以上,或24小时降水量大于50毫米的,方可构成保险法上的“暴

雨”。

二、保险合同的争议处理方式

(-)和解

和解是在争议发生后由当事人双方在平等、互相谅解基础上通过对争议事项

的协商,互相做出一定的让步,取得共识,形成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协议,以消除

纠纷,保证合同履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解决争议最可行、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其好处是:可以省去仲裁和诉讼的费用和麻烦,而且气氛一般比较友好,灵活性

也较大,有利于合同继续履行。

(二)调解

这是在协商无效的情况下,由双方接受的第三者出面进行,促使双方达成一

致,使合同继续履行的方法。根据第三者的身份不同,调解可分为行政调解、仲

裁调解和法院调解。除行政调解外,后二者均具有法律强制执行效力,当事人不

得就同一争议事项要求仲裁和诉讼。

(三)仲裁

这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发生争议时,由双方认可的第三方来裁决,并在裁决

后双方有义务执行的一种处理争议的方式。该方式的选择依据有关仲裁法律进

行,具有一裁终局、与法院裁决同等效力等特点。

(四)诉讼

这是指保险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按有关法律程序,通过法院对另一方提出权益

主张,并要求法院予以解决和保护的处理争议的方法。该方法实行二审终审制度。

法院有权强制执行判决。

复习与思考

一、简答题

1.保险合同有哪些特征?

2.保险合同的主体和客体分别指什么?

3.保险合同的订立过程如何?

4.保险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有什么区别?

5.保险合同的无效和失效有什么区别?

6.保险合同变更包括哪些方面?

7.保险合同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解除?保险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有什么区别?

8.保险合同解释原则有哪些?

二、讨论题

1.某年,在珠海发生了一起夫妇双双死于车祸,家属提出理赔的案件。事

故发生在他们投保之后,交纳了首期保费,但是还没有体检,没有达到合同约定

的保险责任开始时间。请问,保险合同是否成立?保险合同是否生效?保险公司

是否应该给付保险金?请说明原因。

2.某企业于2004年5月10日为全体员工投保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险,保

险公司当场签发了保单并收取了保费,保险单上列明的保险期限是2004年5月

14日零点到2005年5月13日24点。投保后两天,即5月12日,该企业一职

工周末外出旅游,不慎溺水身亡。请问,保险公司是否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为

什么?

返回目录书页

第四章保险基本原则

第一节最大诚信原则

第二节保险利益原则

第三节近因原则

第四节保险的损失补偿原则

本章要点

最大诚信原则

保险利益原则

近因原则

损失补偿原则

第一节最大诚信原则

一、最大诚信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在现代社会,所有民事活动都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最大诚信原则也是保险业

务活动最基本的原则。在保险活动中,最早以法律形式提出最大诚信原则的是英

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该法第17条规定:海上保险是建立在最大诚信原则

基础上的契约,如果任何一方不遵守最大诚信原则,他方可以宣告契约无效。我

国《保险法》第4条规定:从事保险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

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第5条又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

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一)最大诚信原则的含义

学界对最大诚信原则的表述为:保险合同当事人订立保险合同及在合同的有

效期内,应依法向对方提供影响对方做出是否缔约及缔约条件的全部实质性重要

事实;同时绝对信守合同订立的约定与承诺。否则,受到损害的一方,可以以此

为理由宣布合同无效或不履行合同的约定义务或责任,甚至对因此而受到的损害

还可以要求对方予以赔偿。

(二)最大诚信原则的意义

1.保险经营的特殊性要求最大诚信

2.保险合同的附和性要求保险人的最大诚信

3.规定最大诚信原则也是由保险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决定的

二、最大诚信原则的内容

(―)告知

告知是保险合同当事人一方在合同缔结前和缔结时以及合同有效期内就重

要事实向对方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最大诚信原则要求的告知是如实告知,

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和保险人都有如实告知的义务。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

缔结前或签订合同时以及在合同有效期内应尽量将已知和应知的与保险标的有

关的重要事实如实告知保险人。

所谓重要事实是指那些足以影响保险人确定保险费率或影响其是否承保以

及承保条件的每一项事实。

(二)保证

保证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对某种事项的作为或不作为、存在或不

存在的允诺。保证是一项从属于主要合同的承诺,违反保证使受害方有权请求赔

偿;保险合同的保证是保险合同成立的基本条件,它可以使受害方有权解除合同。

保险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就某一事项对保险人所作的担保。这是严格控制风

险的一项原则。保证是保险人接受承保或承担保险责任所需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履

行的某种义务,是合同的重要条款之一。如被保险人保证在保险期间不载运危险

货物,却载运了危险货物,这便违反了保证,增加了风险因素。因而,投保人违

反保证条款便违反了保险合同,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并在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

故导致损失时拒赔。

保证通常按形式不同分为明示保证和默示保证。

(三)弃权与禁止反言

(1)弃权是指保险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放弃其在保险合同中可以主张的权利,

通常是指保险人放弃合同解除权与抗辩权。

(2)禁止反言是指合同一方既已放弃其在合同中的某项权利,日后不得再

向另一方主张这种权利,也称为禁止抗辩。

三、违反最大诚信原则的法律后果

(一)违反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

对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违反如实告知的行为,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形。保

险人有权宣布合同无效或不承担赔偿责任。对于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的,我国《保险法》第16条规定: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

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

退还保险费。对于投保人故意或因重大过失而未如实告知,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

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

投保人进行欺诈,伪造事实时,有两种后果:当投保人、被保险人在发生保

险事故后,编造虚假证明、资料、事故原因、夸大损失,保险人对弄虚作假部分

不承担赔付义务;当未发生保险事故,却故意制造保险事故者,保险人有权解除

保险合同并不承担保险赔付责任。

(二)违反保证义务的法律后果

违反保证义务的行为包括:保证的事实是虚假的;故意违反保证;无意破坏

了保证等。由于在保险活动中,无论是明示保证还是默示保证,保证的事项均为

重要事实,是订立保险合同的条件和基础,因此各国立法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遵

守保证事项的要求极为严格。凡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违反保证,不论其是否过失,

也不论其是否对保险人造成损害,保险人均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不予承担赔偿责

任。

第二节保险利益原则

一、保险利益的含义、条件和意义

(一)保险利益的含义

保险利益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保险利

益的英语表达InsurableInterest,严格来说应译为可保利益,但在我国《保

险法》对保险利益有明确的定义和规定,故而沿用这一表述。保险利益是产生于

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物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为法律所承认的、可以投保

的一种法定权利,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可以向保险人投保的利益,是保险人可提

供保险保障的最大额度。它体现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

承认的利害关系: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因保险标的未发生风险事故而受益;因保险

标的遭受风险事故而受损。

(二)保险利益的构成条件

1.保险利益必须是合法的利益

2.保险利益必须是经济利益

3.保险利益必须是确定的利益

(三)保险利益原则的意义

1.可以划清保险和赌博的界限

2.可以限定保险赔偿的额度

3.可以防止道德风险的产生

二、保险利益的种类

(-)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

财产保险的标的是财产及有关利益。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产生于财产的不同

关系,它基于民法债权物权基本理论。投保人对其受到法律承认和保护的、拥有

所有权、占有权和债权等权利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具有保险利益。这些不同关系

产生不同利益:现有利益、预期利益.、责任利益和合同利益。

(-)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

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在于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人身保险以人

的生命或身体为保险标的,只有当投保人对被保险人的生命或身体具有某种利益

关系时,投保人才能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即被保险人的生存或身体健康能

保证其原有的经济利益,而当被保险人死亡或伤残时,将使投保人遭受经济损失。

(三)责任保险的保险利益

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民事损害经济赔偿责任作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

投保人与其所应负的损害经济赔偿责任之间的法律关系构成了责任保险的保险

利益。

凡是法律法规或行政命令所规定的,因承担民事损害经济赔偿责任而需支付

损害赔偿金和其他费用的人对责任保险具有保险利益,都可以投保责任险。根据

责任保险险种的不同,责任保险的保险利益也不同。

(四)信用和保证保险的保险利益

信用与保证保险是一种担保性质的保险,其保险标的是一种信用行为。

权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必须建立合同关系,双方存在经济上的利益关系。义

务人因种种原因不能履行应尽义务,使权利人遭受损失,权利人对义务人的信用

存在保险利益;而当权利人担心义务人的履约与否、守信与否时,义务人因为权

利人对其信誉的怀疑而存在保险利益。如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信用具有保险利益,

可投保信用保险;债务人对自身的信用也具有保险利益,可投保保证保险。其他

如雇主对雇员的信用具有保险利益;制造厂商对销售商店信用具有保险利益;业

主对承包商的合同的实现具有保险利益。

三、保险利益的存在、转移和消灭

(一)保险利益的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