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视域下科普童话的教学策略转向_第1页
任务群视域下科普童话的教学策略转向_第2页
任务群视域下科普童话的教学策略转向_第3页
任务群视域下科普童话的教学策略转向_第4页
任务群视域下科普童话的教学策略转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背景】科普童话是童话的分支,以科学知识为内核,通过想象、夸张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普及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时常不能很好兼顾其科学性与文学性,有时侧重知识传授,过度强调科学性,忽视趣味性,造成科普童话教学的单调和无趣。本文针对中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及文学的独特价值,科普童话学习可以采用任务群的形式,以趣味性阅读为主,以创意表达为催化剂,推动以经典文本为核心的高质量阅读与教学。【案例再现】片段1:巧妙解读文本,领悟构思神奇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经历一次特殊的旅行。一起来读读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师:旅,是本课的生字,请大家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旅,左右结构,横折钩,横短,稍下斜,右边的竖提压在竖中线。(生临摹)师:谁能告诉我,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两只小蟋蟀),它们分别叫?(青头,红头),大家怎么一下就能分清楚它们了?原来,它们的名字与身体的颜色有关啊。(板书:红头,青头)师:一篇好的童话,从主人公的姓名设计上即包含作者的精巧构思。青头、红头是什么关系呢?这些信息都藏在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设计意图:童话故事以其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生动的人物形象与一波三折的情节,受到学生的欢迎。科普童话在童话故事的框架与特点之下,融入了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科学知识、科学道理,反映生活的同时对儿童进行了科学教育。)片段2:绘制思维导图,感受情节的神奇师:课题说的“牛肚子里”,其实说的是哪里?生:胃。师:默读课文,找一找:红头经过了哪些地方,在学习单的思维导图上标注红头“旅行”停留的顺序(学习单如图2)。学生自主学习,圈画课文关键词,标注红头旅行图。师:哪位同学愿意当解说员,说说红头的旅行经过呢?生:红头从牛的嘴里到牛肚子里,再到牛的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回到牛的嘴里。师:你能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用上“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这样的连接词说说红头的旅行经过吗?生:红头先到牛的嘴里,再到肚子里,然后到牛的第一个胃,接着到第二个胃,最后回到牛的嘴里,随着牛的喷嚏出来。师:红头的得救,源于牛、羊等动物的“反刍”。牛、羊等动物进食时会把食物吞到肚子里,食物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从第二个胃再回到嘴里咀嚼,这就叫“反刍”。(设计意图:复述是三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复述基础和科普童话的文本特点出发,设计故事梳理任务,引入各类可视化的工具,循序渐进、拾级而上,让学生的复述有根、有序、有趣,全面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可视化思维导图特指能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发展脉络与故事细节,助力实现有效复述的形象化图示。)片段3:随文识字与写字,感知汉字的神奇师:红头神奇的旅行是怎么发生的呢?请一位同学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生读师:(出示生词咱们)“咱们”一词换一个词语,意思不变,能换成什么?生:我们。师:“咱”的意思就是我,大家看,“自”表示自己“口”表示说,开口说自己,就是“咱”。师:红头来到牛的嘴里,碰到第一次危险,大家发现了吗?生:被吞到肚子里。师:“吞”字,张开嘴巴要把天空吃掉的样子,就叫“吞”。文中还有几个“口”字旁的字,嚼、咽等,都表示嘴的动作。生:老师,红头在牛的嘴里还有被牙齿咬死的危险。师:你真会思考。我们一起来看“齿”字(图3)。“齿”字上方的起伏正如牙齿的起伏,下方的部件正如柔软的牙床。牙齿方便我们咀嚼食物的同时,对红头来说可是危险重重。师:这个字书写时要注意牙齿和牙床要有一定的距离。请同学们拿出笔来写一写这个字。(设计意图:汉字是传承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根脉。对汉字书写的美化和创新,是中国人的情怀和永恒的追求,教师应该将这种情怀引进课堂,传递给每个学生。然而,识字与写字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应该根据汉字的差异,有创意地引导学生探寻、发现汉字之美,借助具体的语句情境实现音、形、义三者的融合。)【案例反思】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与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提示,综合考虑教材和学情,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讲述了小蟋蟀红头不小心被牛吃到肚子里,好朋友运用“反刍”的科学现象智救朋友的故事。科普童话语言通俗、趣味洋溢,非常适合学生阅读,遗憾的是很多学生的阅读体验一直停留在喜爱,注意力停留在科普知識上,忽视了科普童话特有的语文性。科普童话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教材文本的特点,将二者有机融合,让语言表达与情感体会在差异化的学习任务中共生共长。“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教师应该设计丰富的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情境化的体验中,借助言语的体味和意蕴的理解形成语文核心素养。1.多元解读教材,挖掘文本教学资源科普童话需要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视角解读文本内容,用儿童的思维习惯体验内涵。只有这样,科普童话的学习才会充满“童心童趣”。因此,教师应该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解读教材,挖掘文本兼具文学性与趣味性的教学价值,凸显儿童视角,发展儿童思维。《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的教学,笔者挖掘作家张之路对主人公命名的巧思——以蟋蟀的身体颜色命名,让儿童便于区分两只小蟋蟀,也为学生创编童话中主人公的命名提供了设计思路,将作者的匠心转化成儿童可知可感的表达能力。美学家王朝闻曾指出:艺术幻想,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固有的形态,而按照自己新的需要虚构形象的创作方式。优秀的童话作家都善于利用这一方式去反映生活,将幻想和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反映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课文中基于蟋蟀的生活习性——在草丛中蹦跳,牛进食中的“反刍”现象,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友谊以及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是学生学习与内化的生动素材,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转换成学生可感知的语言,巧妙地设计进学习任务或教学语言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自主复述情节,建构文本学习路径复述一头联结生活体验,一端联结语言文字,是语言文字和学生生活体验相互转化的重要枢纽。吴中豪教授一直强调:语文教学应该消弭学生言语经验和作者言语经验之间的差异,充分借助文本的语言资源,丰富学生的复述经验。红头在牛肚子里的经历,看似一目了然,不过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要将红头的历险路线完整复述,因其缺乏直观的形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引入可视化思维导图的辅助手段。思维导图的介入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将图文相结合,积极建构个性化的语言和与自己相匹配的学习路径。在案例中,教师可根据教材文本特点设计“牛”形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充分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圈画红头的旅行路线图,并有序地填写在思维导图中。基于有序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厘清故事的发展脉络,为学生的初次复述降低难度。在学生初步复述之后,提供“先……再……”等表示顺序的连接词,铺设言语表达支架,从而让学生从整体上触摸语言文字,感受科普童话的情节之趣。3.随文识字与写字,夯实学生的语文能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7~12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能够根据物体各种特性结合的复杂规则进行分类。但是,儿童这时进行的运算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对那些不存在的事物或从没发生过的事情还不能进行思考。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新课标建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在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识字、写字,梳理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课堂上,笔者以人民教育家斯霞老师倡导的随文识字为理念,把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贯穿课文学习中。如“咱”“吞”“咽”“嚼”等字,科学运用“六书”中“会意”“形声”的汉字构造,基于科学进行识记与应用。此外,教师依据汉字特点,个性化创编识记妙招,助力学生识记与应用汉字,如“齿”字的学习引入形象的图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识记。每个汉字都是故事,每个汉字都是上天派来的精灵,承载着悠久古老的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教师应该以“庖丁解牛”的技巧解构汉字,让汉字带着历史的韵味走进学生的生命中,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4.尊重编者意图,内化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童话是用童话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以达到科普的目的,是实用性的说明文与文学性的童话相互融合的交叉文体,其“主體框架是童话,即故事”,而主体内容则是科学知识,是将科学知识“镶嵌在童话故事之中”。科学童话的文体独特性,既不在于科学知识,也不在于童话,而在于二者的交叉融合,即采用什么样的童话形式介绍科学知识。小学生是生活在童话世界中的精灵,思维天真烂漫。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科普童话,启迪学生对未来的期待,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时刻以儿童视角解读文本,以儿童思维介绍文本中蕴含的科学知识。案例中,教师在梳理故事,明确红头的旅行路线后,明确“反刍”这一科学现象。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把“反刍”现象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化抽象为形象,把科学知识可视化。在学生对“反刍”现象充分了解后,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