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静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静女》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第一篇,属于古老的爱情诗。该诗借助彤管、荑草意象赞美静女,也折射出礼教制度下民间淳朴、热烈的爱情。诗中的象征、重章叠唱等表现手法对男子追求女子起到了重要作用,构成了该诗的篇性。高一学生对诗歌的类性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篇性特征的审美开掘仍存在一定难度。基于此,对本诗篇性的审美开掘成了教学的核心。结合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诗意,能清楚讲述故事;

2.通过品读《静女》,了解《诗经》中的风,赏析风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

3.通过联读,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静女》,了解《诗经》中的风,赏析风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通过联读,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

有句话老师特别喜欢“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今天与大家的相遇,让老师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是的“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故人们,在“0--9”这些数字中,你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为什么?(生交流,师适时推动)老师最喜欢数字六(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代教育的六种科目,《诗经》“六义"),《诗经》“六义”中的风——取“风土"之意,是当时各地民俗歌谣之义,我们今天借助《静女》来了解《诗经》中的风,并且赏析风所具备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品静女

《静女》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觉得静女“静”吗?

1.结合注释诵读全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诗意,能清楚讲述这个故事并理清脉络。

【点拨】《静女》讲述的是一位青年赶去赴约,而静女却偷藏起来,青年不见静女,心中急切,等待之余不断回忆与静女相处的画面,回忆起静女所赠的“彤管"和“荑”草,心中甚是喜爱。这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本诗截取了约会中的三个精彩画面,展开了细腻的描绘。

脉络:第一章:男子赴约;第二章:赠送彤管;第三章:采荑赠别。

2.你觉得静女“静"吗?(辩静女娴静与否,品准确传神笔触)

【预设】观点一:不静。

理由:“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在与男子相约以后,先到的并不是男子,而是本应娇憨的女子,足见静女不静而是大胆热烈。“爱”通“薆”,遮蔽、隐藏,好不容易心心念念的恋人来了,可她却偷偷把自己藏起来了,这种对男子的捉弄展现出静女不静,她是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

在我们的传统的爱情观里,男方应该主动大胆,女方应该含蓄被动一点,但在这首诗中,相比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女方对爱情大胆的追求。“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主动送“我"礼物,足见静女不静,是一个勇敢表达自己爱意的姑娘。

无论是约会比男子先到,爱而不现,还是主动给男子送定情信物,都可以体现静女不静,她是一位天真活泼、调皮可爱、大胆热烈、勇于表达自己爱意的姑娘。

【预设】观点二:静女静。

【点拨】文本以静女描绘女主人公,说明静女可能本身是比较娴静的,而她约男子的地点在城隅,说明她还是比较内敛的,不希望太多人关注。

【资料备答】城隅一词,在《静女》一文不同的注释版本中,两种释义认可度最高,一种是“城角隐蔽处”,一种是“城上角楼"。哪一种更合适呢?我们且看看文中的语境:“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在等我,如果是想让心爱之人早些发现自己,那自然是“城上的角楼"更合适,因为角楼在高处,既可以站得高望得远,又可以让心爱之人早些发现自己。但当与下文的语句联系在一起看时,貌似不太合适,“爱而不见”是隐藏起来不出现,男子才会“搔首踟蹰"尽显心急之态,这样的语境之下自然是“城角隐蔽处”更合适,爱人之间约会的活泼、调皮的意境也因此变得更加回味无穷。

“俟我于城隅"匪女之为美”这两处的句式为何有变化?袁行霈老师就曾特意强调:顿不一定是声音停顿的地方,顿的划分既要考虑音节的整齐,又要兼顾意义的完整。但《静女》中有两个字很特别,就是“俟我于城隅"中的“于”,“匪女之为美"中的“之”,“于"是状语后置的介词,“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我们把这两个字去掉,变成“俟我城隅"匪女为美”,会发现在语句意思上并不影响原句的表意,而且还可以形成全诗句式整齐的效果,那么为何要放弃整齐的形式而非要加上这两个字呢?(此处要联系这首诗的主题来思考,爱情本就是充满柔情,静女和“我"又是相恋的美好阶段,在四言为主的形式中有两句五言,正是音节与情感的契合。)

《礼记·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性之欲"是指人与生俱来的“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情”,所以静女本静,是因为七情中的“爱情”而动,爱情使她大胆热烈,活泼灵动,在男子面前,她展现了可爱真诚的一面。

小结:大家讨论都有理有据的,不管是“爱而不现,搔首踟蹰"的细节描写,还是“俟我于城隅”句式的变换、地点选择都特别准确传神,一方面把千年之前的恋爱场景,变得如在目前,也赋予我们极大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也准确传神地刻画了静女和男子的形象。

三、知国风

1.静女的爱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的,有什么含义?(品静女所送信物,观风土人情剪影)

【资料备答】赠送“彤管"荑”。什么是彤管?董作宾先生认为这里的“管"同“菅”,《说文解字》中“菅"和“茅”互训,即这两个字是一个意思,刘大白先生认为,第二章的“彤管"和第三章的“荑”是同一种植物,闻一多先生在这两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证,认为“彤管"荑”都是带有香味的茅草。上古的青年男女恋爱时,有互赠香草的民俗。

我们来看《诗经》中的另外两首诗《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陈风·东门之粉》“榖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中式情感表达是极美的,人们往往赠物给所思之人,以表爱恋,牵挂,珍惜等情感,含蓄蕴藉,物微而情浓。比如在《诗经》中记载青年男女恋爱所送之物,在郑地送的是兰草、芍药“方秉蕑兮"赠之以勺药”;在陈地送是锦葵、花椒“视尔如荍,贻我握椒";邶地送的就是带有香味的茅草了“贻我彤管”“自牧归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寄情于草,从诗经中来,延续至《古诗19首》“攀条折其荣,将以为所思”,痴痴情深,传承至南唐·宋陆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一直延续至今,我们现代人恋爱也会送带有香味的植物?----玫瑰。

所以我们读国风还能读出什么、风土人情啊。孔子在《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乌兽草木之名。”中说《诗经》可以兴、观、群、怨。其中,观就有观各地风俗之意,这也是国风一个很重要的艺术魅力。

2.析静女信物(茅草)之异,体跨越古今情愫

男子赞静女所送的信物(茅草)“洵美且异”,那这根茅草异在哪里?

不是茅草本身有多奇异,而是因为是静女送的,是爱屋及乌的表现,是因为喜欢静女,所以觉得她送的茅草更加与众不同,正所谓“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啊!

诗中男子的这种心理体验,只是他所独有的吗?

虽说古今风俗不同,各地的风俗不同,但是这种在恋爱中的心理体验是跨越古今的。比如《红楼梦》中的片段:

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手帕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她去了。"晴雯道:“这又奇了。她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作什么呢她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宝玉笑道:“你放心,她自然知道。"......

黛玉听了心中发闷:“做什么送手帕子来给我”因问:“这帕子是谁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林黛玉听了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了半日,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片段中,贾宝玉托晴雯送给林黛玉两条手绢,晴雯不理解,林妹妹脾气比较大,你送她两条半新不旧的手帕,她肯定要生气,贾宝玉说:“你放心,她自然知道。”黛玉一开始以为这个手绢是别人送给宝玉,宝玉转赠给她的,所以黛玉不太想要。晴雯说:“不是新的,是家常旧的。"黛玉就收下了。为什么黛玉会收下这两条手绢?“匪汝之为美,宝玉之贻。”

四、明是非

结合《早开花的苹果树》,谈谈你是如何看待爱情的。

《早开花的苹果树》

一颗苹果树正在冬天里做梦,

一阵暖风把梦儿吹醒。

它误认为春天已经来临,

急匆匆把枝头点红。

是你根部积蓄了过多的养分,

还是失去理智过于冲动

也许是你羡慕春的美好,

竟忘记遵循时令……

冻僵的花瓣伴着残梦,

瑟索的在寒风中飘零。

多么得不偿失啊--减了春的光彩,毁了秋的收成。

【点拨】我们从《静女》中感受到,真正的爱情不是用物利能够衡量的,而应该是心心相印的,需要我们诚心诚意、重情重义。但是现在,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对“恋爱"还处于懵懂阶段,或许我们自认为懂得,或许我们处于好奇,过早地触碰那颗青涩的果实,那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高中是我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岁月,为了以后的人生不留下遗憾,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方能赢得无悔的青春!

结语:今天我们通过读《静女》,走近了《诗经》,走近了风,了解了《诗经》的艺术特色,品准确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