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重点中学中考猜题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届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重点中学中考猜题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届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重点中学中考猜题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届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重点中学中考猜题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届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重点中学中考猜题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t℃时,在5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物质A,溶液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80g/100g水B.溶液2、3都属于饱和溶液C.溶液1、2、3溶质的质量分数依次增大D.无法判断A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小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属于合成材料B.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C.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D.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CO2等物质3.如图中所示的示意图与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水稀释B.向足量的不同金属中分别滴加等量的相同稀盐酸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两份等体积的5%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4.火星探测器“好奇号”发现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tang)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OS。已知硫化羰中氧元素和硫元素均为-2价,则碳元素的化合价是()A.+1B.+2C.+3D.+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元素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B.海绵能吸水,说明分子间有间隔C.符号“Cu”既能表示该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种物质D.Na和Na+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6.下列属于合成材料的是A.铝合金B.玻璃钢C.涤纶D.陶瓷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入固体药品 B.读取液体体积C.倾倒液休药品 D.稀释浓硫酸8.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是A.10克碳酸钾和碳酸钠B.5.6克氧化钙和氧化锌C.10克碳酸镁和碳酸氢钠D.10克镁粉和铜粉9.新型材料纳米级Fe粉在空气中易自燃,它能用作高效催化剂。实验室采用还原法制备纳米级Fe粉,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FeCl2﹒nH2O加热脱水干燥的原因可能是生成的纳米级铁粉会与水反应。B.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FeCl2Fe+2HClC.纳米级Fe粉比普通Fe粉更易与氧气反应D.实验中通入的N2只起到防止纳米级铁粉自燃的作用10.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达到目的的保证。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粉末状药品B.给试管加入高锰酸钾C.称量氢氧化钠D.收集氧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1)用化学用语填空: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_________;②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2)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控制煤在空气燃烧产生的某种酸性氧化物X,在煤燃烧时加入石灰石,生成一种盐和另一种初中常见的酸性氧化物Y,能减少这种酸性氧化物的排放。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②某化学兴趣小组想通过实验说明X易溶于水,其收集了一瓶X,按如下左图装置组装仪器,打开活塞K,向长颈漏斗加水至如下左图位置,关闭活塞K,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3)在托盘天平(灵敏度极高)两边各放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足量稀盐酸的烧杯,天平平衡。向左烧杯中缓慢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同时向右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测量加入的金属质量m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M,画出△M一m曲线,并在坐标轴内画出曲线oac和obc,回答下列问题:①从向左右烧杯加入金属开始观察,当左右烧杯加入的金属粉末质量相同且观察到反应不再进行后停止观察,则指针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②m1:m2=___________,曲线oac表示的是________(选填“左边”或“右边”)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工业上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杂质。现称取只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22g,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当加入稀盐酸128.8g时,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42g。试求:(1)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_____。(2)该纯碱样品的纯度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所示:步骤1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_______溶液,若观察到试管内______,则分解不完全。CO2是宝贵的碳氧资源。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化合成甲酸(HCOOH),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14.下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⑴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⑵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⑶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________(写物质名称)。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___。(写一种猜想)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实验内容预计现象预计结论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________的猜想正确。②________。________的猜想正确。③________。________的猜想正确。16.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性。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色酚酞试液变______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溶液呈______(分析与思考)若溶液呈碱性,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方案一:取样,加入金属锌,若观察到______,则所取溶液星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方案二: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来中和废水中的盐酸,现取废液50g,逐滴滴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当溶液pH为7时,用去氢氧化钠溶液8g。请计算废水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

A、向溶液2中加入2gA,溶液3有剩余A未溶解,但是未溶解的A的质量无法确定,故物质A的溶解度无法确定,错误;B、向溶液2中加入2gA,溶液3有剩余A未溶解,但是未溶解的A的质量无法确定,故无法确定溶液2是否还溶解了物质A,故无法确定溶液2是不是饱和溶液,错误;C、如果溶液2刚好饱和,向溶液2中加入2gA未溶解,则溶液2和溶液3的溶质质量分数是一样的,错误;D、溶解过程中未改变温度,故无法判断A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小,正确。故选D。2、A【解析】

A、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说法错误;B、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极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说法正确;C、农药施用后,在农作物中残留,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说法正确;D、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CO2等物质,说法正确。故选A。3、C【解析】

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因此初始时的pH应大于7,选项A错误;B、足量的镁铝铁与等量的相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量由盐酸的用量决定,因此,三种金属最终产生的氢气质量应相同,选项B错误;C、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时,消耗原溶液中的硫酸,无沉淀,故开始沉淀质量为0,当硫酸被消耗完后,氢氧化钠开始和硫酸铜反应,产生蓝色沉淀,故沉淀质量在某一时刻增加,当硫酸铜被消耗完以后,沉淀质量便不再改变,选项C正确;D、过氧化氢溶液用量相同,无论是否加入催化剂,最终能产生的氧气质量应相同,图中所示最终产生的氧气质量不相同,选项D错误。故选C。4、D【解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详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硫化羰中氧元素和硫元素均为−2价,所以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选D。5、C【解析】A、不同种元素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故错误B、海绵能吸水,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故错误C、Cu是元素符号,既能表示铜这种物质,又能表示铜元素,还能表示1个铜原子.故正确D、因为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而Na和Na+的化学性质不同,说明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错误故选C6、C【解析】

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详解】A、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不正确;B、玻璃钢是由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和合成纤维制成的复合材料,故B不正确;C、聚酯纤维,俗称“涤纶”,属于合成材料,故C正确;D、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不正确。故选C。7、C【解析】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A不正确;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示操作错误,故B不正确;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C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D不正确。故选C。8、B【解析】

天平左侧的烧杯中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解得x=4.4g此时左侧烧杯增加的质量为:10g-4.4g=5.6g。所以为了保持平衡,右侧烧杯也需要增重5.6g。由于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所以若想在加入10g碳酸盐的混合物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也是4.4g,必须是两种碳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大于100,一个小于100。【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碳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8,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6,两者都大于100。A错误;B、氧化钙和氧化锌会和盐酸反应,但是不会生成任何气体。其反应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ZnO+2HCl=ZnCl2+H2O,所以加入的固体的质量就是天平右盘增加的质量,即5.6g。B正确;C、通过分析可知,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碳酸氢钠84,两者都小于100,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大于4.4g,天平无法保持平衡。C错误;D、由于镁和盐酸能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假设该金属全部都是镁,设生成氢气的质量是x。解得x=0.83g。则不管镁、铜以何种比例混合,右盘增加的质量一定大于5.6g,天平不能保持平衡。D错误。故选B。9、D【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将FeCl2﹒nH2O加热脱水干燥的原因可能是生成的纳米级铁粉会与水反应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B.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FeCl2Fe+2HCl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纳米级Fe粉比普通Fe粉更易与氧气反应,有题的叙述可知是正确;D选项实验中通入的N2只起到防止纳米级铁粉自燃的作用是错误的叙述,还可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考点:物质的性质10、B【解析】

A、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不能用手,选项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给试管加入高锰酸钾,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量时,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选项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选项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Fe3O4H2O漏斗下口有气泡冒出始终向右偏转3:7左边【解析】

(1)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②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故填H2O;(2)①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可推出X为二氧化硫,在煤燃烧时加入碳酸钙,生成一种盐和另一种初中常见的酸性化合物Y,可推出Y为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推出盐为硫酸钙,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且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外界空气从长颈漏斗进入,使长颈漏斗下口有气泡冒出;(3)①在托盘天平(灵敏度极高)两边各放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足量稀盐酸的烧杯,天平平衡。向左烧杯中缓慢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同时向右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左烧杯中,,右边烧杯中,,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镁位于铁之前,镁比铁活泼,镁反应较快,放出氢气的速度快,右边烧杯中物质质量增加较多,等质量的镁、铁与稀盐酸反应,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铁小,镁产生的氢气质量大,右边烧杯中物质质量增加较多,故当左右烧杯加入的金属粉末质量相同且观察到反应不再进行后停止观察,指针变化情况为始终向右偏转;由图可知,m1、m2时,金属与稀盐酸完全反应,烧杯中盐酸的质量相同,设烧杯中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a,完全反应时,消耗镁的质量为x,消耗铁的质量为yx=24a/73y=56a/73完全反应时,消耗镁的质量小,故m1为镁,m2为铁故m1:m2=3:7完全反应时,消耗的镁的质量小,故曲线oac表示的是左边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点睛】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8.8g96.4%10%【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22g+100g+128.8g-242g=8.8g;(2)设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x=21.2gy=23.4g该纯碱样品的纯度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点睛】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CO2+CaOCaCO3盐酸有气泡产生CO2+H2HCOOH【解析】

本题在“捕捉CO2”“释放CO2”的情境下考查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题文中提供的反应条件。(1)根据图示步骤1中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在光照和400℃条件下生成了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CO2+CaOCaCO3;(2)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盐酸溶液,若观察到试管内气泡,则分解不完全。(3)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化合成甲酸(HCOOH),该反应方程式是CO2+H2HCOOH。14、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等,合理即可)温室效应植树造林(种草等均可)【解析】

(1)根据图片信息中箭头的方向确定二氧化碳的来源途径回答。(2)根据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回答。(3)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最主要的是光合作用,我们能做的是植树造林。【详解】(1)根据图片信息,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化石(或矿物)燃料燃烧和动植物呼吸等。(2)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对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3)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且植树造林、种草是我们容易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气球胀大氯化钠氢氧化钠小林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小云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小红【解析】

(1)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空气进入气球,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胀大;(2)①甲中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一定生成氯化钠,并且氯化钠显中性不与其它物质反应,即一定含有氯化钠;②由于丙实验中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