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情境教学下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探究_第1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下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探究_第2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下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探究_第3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下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探究_第4页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下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高级道德情感,包括社会成员自觉为社会尽责任的意识和行为动机。作为公民教育的主渠道,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必须指向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教育,也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适宜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深挖课程资源,紧跟教育改革的新动态,有效利用历史资源,尤其是中国近代史史料;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社会责任感一、情境教学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关系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认为,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情境教学强调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尽可能多的感官使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让学生在真实、有层次的环境与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核心素养。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有一定的价值倾向,但社会责任感尚未完全形成。合适的情境能增强学生的直观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高级道德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随着学习的推进,学生在历史课堂上逐步形成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也是学生在一次次的学习中不断深化情境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情境教学应用得当,有利于形成情境教学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良性循环,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加强。二、在高中历史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其中,家国情怀凸显了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高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教师要注重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然而,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育存在“唯成绩论”“唯考试论”等问题,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缺失;社会上又存在“拜金主义”“学习无用论”等不正之风,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难免会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家国意识淡薄。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高中历史课堂是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平台。从我国古代顾炎武所言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中国近代梁启超提出的“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中历史课程蕴含着许多优秀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师应在高中历史课程中设计合理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三、在高中历史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历史育人1.深入研究学情,科学设置问题问题探究情境指的是教师合理安排问题,通过向学生提问,将复杂的历史问题拆分为便于学生理解的几个问题,以层层深入、不断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材内容为起点,把握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同时,教师要深挖学情,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科学地设置问题,将学生引入历史学习情境。例如,在“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章中的《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中,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学情。在学习高中历史知识之前,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初步具备了历史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并对本课将要学习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北洋军阀”“宋教仁案”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可以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设问。首先,教师可以提问:“中国近代共和立宪的道路自哪部法律开始?”学生根据初中历史知识,很容易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研读“临时约法”的内容后,教师可以继续设问:“这部法律设置‘责任内阁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分析材料后可得出:“责任内阁的设置是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此时,教师继续设问:“这一目的实现了吗?”学生立即回答:“并未实现,袁世凯复辟了。”然后,通过对“宋教仁案”“二次革命”等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继续设问:“国民党人政党(宪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分析材料后认为:“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不考虑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是国民党所谓‘宪政失败的原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理解,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责任感。2.历史联系实际,升华问题情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学情和认知规律,做到层层递进,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探究能力。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应营造问题情境,使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育人价值。例如,在教授“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时,教师可以“步步为营”地设置问题,帮助学生梳理学校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国古代的官学、私学—西方近代的大学—中国近代的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建立。在讲到中国近代教育时,教师可以将本课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高中生都怀揣着一个梦想——考上理想的大学,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最想去哪所大学?你心中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在综合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材料,了解中国近代大学生为救亡图存所做出努力,并进一步升华问题:“我们读大学到底是为了什么?”学生在了解了革命前辈的事迹后,就会对自己之前的回答进行反思,产生“为国家之崛起而读书”的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二)有效利用精选素材,创设直观教学情境1.利用图片史料,创设直观情境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图片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教学中,图片史料浩如烟海,教师应精心备课,对图片史料进行搜索和编排,以科学、准确为前提,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检索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感性认知。例如,在教授《水路交通的变迁》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中国京张铁路与詹天佑的图片,以及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的路线图,并对图片进行解释:“日本新干线铁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运营,至今仍是日本铁路的运输主力。当时的中国交通状况比较落后,乡村中的土路、泥路随处可见,高速铁路则是遥远的梦想。”之后,教师展示高铁“和谐号”的摄影图片,并配文解释:“2008年,中国京津城际铁路通车,拉开了高铁时代的序幕。”通过对比这两幅图片,学生很容易感受到中国陆路交通的巨大变化。教师还展示了中国在土耳其承建的高铁项目——伊安高铁二期的图片,通过与前面两幅图的对比,学生可以知道中国高铁已经走向世界,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此时,教师对四幅图进行缩放处理,同屏展示,让学生再次感受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并告知学生:“中国高铁发展的重任已经落在新一代人的肩上。”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不是靠教师说教就能实现的。图片史料较为形象,有助于教师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氛围中形成社会责任感。2.借助影视作品,激发学生兴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和学习过程体验。众所周知,教师只有利用生动、形象、有趣的素材创设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生活中,学生对大段文字史料往往不感兴趣,而视频资料、影视作品则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只有产生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而非教师唱“独角戏”。如今,中国历史影视剧的质量不断提高,尤其是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些影视作品备受观众好评。教师可以选取其中符合教学需要的部分,将其运用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乐于学的情境。例如,在教授《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教师可以播放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片段,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心目中的陈独秀、李大钊是什么形象,从他们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认真倾听他人的表达,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了深刻认识。这样,历史人物就不再是课本上的图片,而是学生心中有血有肉的英雄;历史事件也不再是课文中简单的几句话、几行字,而是触动学生内心情感的篇章。学生被英烈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所感染,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开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了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三)鼓励学生实践学习,强化社会责任体验1.设计角色扮演,感悟家国情怀情境表演是一种直接增强学生理解力和感悟力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科学利用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方法,让学生直接感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教授《中外历史纲要》(上)《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为了拉近学生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短的历史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进步学生、上海工人、陈独秀、以曹汝霖为代表的政府官员等。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然地进入教师所创设的历史情境,体会五四青年的爱国热情,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不仅能感悟到革命先烈的救国情怀,还能增强其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另外,在教授《中外历史纲要》(上)“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当时清政府的腐败和中华民族面临的危险,教师可以创设“慈禧太后庆祝大寿”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李鸿章、慈禧太后、日本外交使者等人物。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很容易理解北洋海军和洋务派当时面临的窘境,感受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增强了建设祖国的社会责任感。2.开展专题研究,课堂内外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历史学科学习不能只靠书本和背诵,实践活动必不可少。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将知识和情怀深植内心。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如历史辩论赛、知识竞赛等。尤其是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教学、实战教学比“灌输式”讲述的效果要好。例如,在教授《中外历史纲要》(上)“西安事变”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直观理解当时中国共产党是“杀蒋”还是“放蒋”的问题,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两组,让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对两种政治观点及其内在原因有了正确认知,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伟大情怀也有了深刻理解。同时学生对一些课程和知识中所涉及的事件、人物不够熟悉,难以与这些历史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应利用好当地的图书馆、资料馆、博物馆和英烈纪念馆等,为学生提供具有乡土特色的教学资源。近年来,各地的红色旅游资源也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素材。总之,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家国情怀的体现,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历史教学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