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关于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关于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关于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4页
关于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言为满足政府在大数据分析环境下的审计要求,我国也提出了相关的规范与要求,主动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逐步建立审计大数据系统和互联网数字化完成审计工作的网络平台。将工作业务数据、财务数据以及相关的关联业务数据等密切联系信息加以分析比较,由此来提高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问题进行检查评估、分析评价并进行合理判断的能力。当前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手段来提高和改善政府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已成为必然趋势。一、大数据的特性一是数据体积很大(Volume),包括对数据的收集、保存和统计的工作量等,审计流程中,所接触到的部分财务数据,通常都以TB计算。二是处理速度快(Velocity)。这是因为大数据处理工作速度区别于传统的数据挖掘的最显著特征。三是类型较多(Variety),包含了相比于以往便于保存的以文字为首的结构化数据,这种更多形式的数据对信息处理的复杂性更加大。四是价值密度较低(Value),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信息内容海量,且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因此怎样发现有价值的数据是目前进行数据分析中必须处理的问题,信息审计就需要在海量数据中分析出有效信息。二、大数据在审计中的价值及作用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加快,基层政府审计工作所接触的信息量和类型也呈现了飞速上升趋势,如被审计单位所使用的sqlserver2008数据库系统、orealellg数据库系统等,因此今后的审计模式将不会再仅限于一个单位、一个业务领域,不仅仅停滞在审计财务层面,而要拓展到积极探索大数据分析政府审计思维的方式上。将各个部门之间的海量文件数据以及表格数据等充分利用起来,构建审计模型,抓取能产生关联的信息,深入对财务数据的挖掘,从而提升大数据分析的使用价值。三、大数据环境给审计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审计线索从纸面资料向电子数据的转化目前审计信息化水平程度愈来愈高,所储备的信息量也愈来愈多,极大便利了行业的管理与核算。而针对电子财务数据,统一的审查手法已经不再奏效,审计人员既要看得懂电子财务数据,又要懂得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手段开展审计核实。首先,要了解大数据分析的审查方式,在电子审查流程中,应该运用互联网审查系统、ORCALE数据库等比对分析结果,发现疑点、实现审计目标。其次,被审计部门使用的一些数据库系统如ORCALE数据库系统,运行难度很大,结果的还原分析相当困难,这要求基层的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充电学习,了解最新的技术。(二)审计思想从以财政审财政向综合评估审计过渡,开辟了审计的创新模式大数据挖掘大容量、个性化,以及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突出优点为财务审计方式转变提供了基础、也创造了机遇。传统的审计模式下,采取抽样来推断整体是最常用的审计方法,但这其中隐藏着大量业务数据被忽视、有价值的数据未获取等方面的问题,采取大数据审计技术,能有效地克服这一短板。不管财务数据还是业务数据,都能从总体上进行采集、分析,从而发现一些通过抽样难以发现的问题。这种点面结合的审计模式,更能系统地、全面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总体情况,避免一定的审计风险。(三)审计全覆盖要求审计机关创新审计方法中国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在第十三届全省人民一次委员会“厅长通道”上接待访问时表示,我国将积极推动大数据分析审计,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努力提高政府审计部门监管的品质与效率。她还强调,中国审计部门要紧密注视各地在财政债务和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隐患,并推动预防化解严重风险问题,要对贫困村实行审计的全覆盖,发现弄虚作假等严重社会问题,并推动政府追责问责。通过审计的全覆盖,更加有效地推动清廉政府、廉洁社区的建立,由于传统的审计方法都是按一个项目、一个单位逐项审核,已逐渐无法满足“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需要,因此审计部门需要革新审计方式,利用大数据挖掘方式,以落实好对审计工作全覆盖的需求。(四)审计时效的变化,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传统审计方法主要是事后监管,而物联网审计则是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以非现场审计、非传统时点的审计方法,对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和重要领域、重大事件等进行分析,从而逐步建立并健全覆盖整个国家财政性投资管理和政府财务工作全过程的监管系统,从而更好地做到了政府审计监管的全覆盖。这就需要审计部门建立物联网审计平台,进一步增强计算机运用能力,并建立健全数据收集利用制度,保障数据的安全有效性。四、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问题(一)数据采集数据收集是大数据分析审计工作的第一步。因为收集数据开展审计工作涉及多领域、多业务、深层次的大数据收集方法,这一环节中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如何定义审计的大数据采集范围,审计大数据采集范围来自于被审计单位与履职工作有关的财政、经营和业务管理等数据,这也是审计大数据的主要数据源泉。二是随着非结构化文档、网络数据分析等内容的磅礴复杂,国家实施《推动互联网信息化健康蓬勃发展行为纲领》。是不是应该研究运用云计算技术在政府部门云端定期增加到审计大数据中心,是不是对非数据应该研究利用互联网的API接口、遥感方法等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收集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二)数据安全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也会直接威胁到审计数据的安全性,站在我国政府审计视角上,审计单位往往都会涉及大量和被审计单位利益相关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如果发生数据泄漏的状况,不仅会给有关部门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危害到基层政府部门的整体形象,损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使广大民众丧失对政府的信任。在这样的情形下,国家审计机关就必须设立政府审计机关的信息安全保障制度,把某些重要审计数据保存出来,并保障审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不能将审计数据泄漏出去,以避免影响政府审计机关的形象。(三)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与业务素养问题审计信息技术化在大数据分析背景下逐渐提升了对人才的从业需求,审计人员在大数据分析背景下必然要获得和以往相比更多的资源,为此就需要他们具备更加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工作技能方面,需要审计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财务、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知识,能适应完成当前审计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例如:采集数据、保存数据、清理整合数据、利用业务知识与计算机技术分析问题、挖掘数据资源,并能利用疑点数据核实审计成果,继而从核实疑点数据过程中发现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相关部门和领域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因此需要重视和培养复合型人才。(四)数据处理与标准化多样化的数据对大数据处理和标准化而言都非常困难,要实现对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就必须解决数据处理不标准、不精确、不全面、低密度等数据处理质量问题,这一环节中又有两个关键问题亟待研究。一是研究如何构建符合审计全覆盖特点的行业统计标准,审计署第五号令〔2007〕实务通知中曾提出“审计业务数据信息规划是审计业务规范化、国家标准、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并先后制定了金融、税务、海关等十几个业务的数字规范。为了适应审计信息的全覆盖需求,这些审计规范也亟须进一步修改完善,怎样按重要领域、重大业务设计合理的审计数据处理准则,使该准则不但适用于本行业内所有审计项目的实施,更要为各业务数据关联分析奠定好的数据基石。另外,包括非结构化文档、互联网数据中的重要文字解析问题,以及结构化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文字的规范问题,其中对非结构化数据的结构化处理问题也有待进一步研究。二是研究政府审计数据信息规范转化激励机制,多业务审计数据分析的规范统计整合、转移与整合流程是非常繁琐的,在当前受限的审计核算资料条件下,单靠地方审计机构力量实现政府审计数据分析规范转变是不实际的。在各个阶段会有不同的政府审计数据分析规范转化方法,在政府数据规范还不完备的初期,怎样组织发动全国全市审计机构力量合力进行数据分析规范化,怎样形成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统一、真实和完整,怎样从上而下地实行审计系统的数据共享,扩大审计成果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完善。五、大数据环境下改进审计方式的措施(一)完善法律法规,为大数据审计提供理论支撑存储使用风险,主要是信息安全和大数据有效利用之间的关系问题,大数据存储管理需要为散落于我国各处的审计机构、广大审计工作人员等提供公共服务,因此怎样能够形成规范的大数据管理权限机制特别关键。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还是应当把安全置于首位。由于目前中国现行立法对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审计中的有效运用范围尚未作出具体明文规定,因此大数据分析审计取证也缺少一定法律依据。中国现有的立法也并未规范对“电子数据”所实施的信息收集、分类等所谓面向数据内容的审查。同时,在大数据分析审计实践中的具体规范、业务流程、审计办法等均未定,所以需要突破法律法规的壁垒,逐步明晰如何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过程,制作好审计报告文书。以及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报告标准的选择、质量特征、重要性因素的确定等。(二)树立大数据思维,创新审计模式大数据分析思维方式已形成于大数据分析审计工作中,也是中国创新计算机审计方式的基石。尽管广大审计工作人员已经对运用大数据分析开展审计工作有了较基本的了解,但大数据分析在审计中的具体运用仍处在探索阶段。审计部门要把大数据分析理念贯穿于审计实践的全过程,并指导审计工作人员根据“互联网+”、智能审计等新思维,拓展审计视野。进一步充实大数据审计资源,积极地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于大数据审计工作的支持,定期地对包括工商、房产、税收、社保、户籍等使用较为频繁的数据资源进行采集,积极地推动整个数据采集规范化建设,规避进行大数据审计代理的信息、技术和认知的风险,及时地推动大数据审计方法库的构建,使计算机审计方法的应用更为便利、快捷。另外,信息化审核与大数据分析运用结合,采用“总体统计分析、出现疑点、分散审核、系统研发”的方法进行审查。例如在基层政府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对国家财政局一体化管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单位财务审计核算管理、政府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系统等多种信息系统数据分析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审计分析,形成了审计模式、剖析出疑点,这就扩大了政府审计的广度与深度。与此同时,将信息化审计与成效提高紧密结合,采取“研究专题、深入提取、效果明显”的方法,实现审计成效二次飞跃。审计部门要针对地方党委政府的职责要点,调研出相应的审计热点领域,并对其出现的重大问题加以深入探讨,提出有助于完善地方国家管理、调控水平的审计意见、还可以设置预警审计等。(三)以“金审工程”建设为契机,提高信息化水平建设“金审工程”是我们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名称,由审计署统一策划,实施中心和各地审计机构分层建立。“金审工程”的应用体系按照要求,策划了审计业务管理与审计执行两大体系。审计单位要始终充分地注重审计信息化构建工作,并充分认识加强审计信息化构建工作对新时期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加强审计信息化构建工作是审计人员在长期实践中摸索的经验,是符合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审计事业全覆盖的必然需要。所以,各审计单位都要充分地注重审计信息化构建工作,在当地党委政府积极的支持和各主管部门之间的充分交流配合下,以此为契机着力建设高效率安全可靠的审计专网和大数据分析网络平台。一是建立纵横交织的全国审计网,完成各审计部门的纵贯互通,及审计机关与财政部门、税务、社会保险、公积金、工商、公安等重点单位的横向互通,共同进行相关数据信息采集工作。二是建设审计数据云管理中心,存储从审计机关处获取的各种关键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三是建设审计数据备灾管理中心,即时存放人员的零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