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幻灯片_第1页
胶质瘤幻灯片_第2页
胶质瘤幻灯片_第3页
胶质瘤幻灯片_第4页
胶质瘤幻灯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理查房胶质瘤_1

患者,男,23岁,学生。因“头痛1月”入院,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表现为全头部胀痛,或额颞部搏动性疼痛,起初自认为受凉等情况,后症状加重,当地输液治疗不见好转,并出现呕吐,呕吐物为为内容物,外院行头颅CT、MRI检查发现“左额占位性病变”,转入我院我科,病程中主诉头痛想吐,食欲下降,记忆力下降,无意识丧失,无癫痫发作,无明显肢体活动障碍,大小便正常。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差,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cm,光敏,鼻唇沟对称,颈软,四肢肌力正常。辅助检查:2012.1.27头颅CT:左额稍低密度占位灶,前部右高密度钙化,边界欠清,中线右偏,同侧脑室受压。诊断:左额占位:少突胶质细胞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病理摘要胶质瘤_1胶质瘤

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神经外胚层发生的肿瘤有两类,一类由间质细胞形成,称为胶质瘤;另一类由实质细胞形成,称神经元肿瘤。由于从病原学与形态学上还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起源于间质细胞的胶质瘤又比起源于实质细胞的神经元肿瘤常见得多,所以将神经元肿瘤包括在胶质瘤中,统称为胶质瘤。胶质瘤_1脑胶质瘤死亡率高

据介绍,脑胶质瘤是起源于脑部神经胶质细胞,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5%左右。在儿童恶性肿瘤中排第二位,近30年来,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生率逐年递增,年增长率约为1.2%,中老年人群尤为明显。据文献报道,中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3-6人/10万人,年死亡人数达3万人。

胶质瘤_1一、颅内压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二、脑组织受肿瘤的压迫、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症状(神经功能缺失)临床表现

胶质瘤_1头痛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大多为跳痛、胀痛,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胶质瘤_1呕吐

由于延髓呕吐中枢或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可先无恶心,是喷射性。胶质瘤_1颅内压增高可产生视乳头水肿,且久致视神经继发萎缩,视力下降。肿瘤压迫视神经者产生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亦致视力下降。外展神经易受压挤牵扯,常致麻痹,产生复视。

视力减退胶质瘤_1癫痫症状

一部分肿瘤病人有癫痫症状,并可为早期症状。癫痫始于成年后者一般为症状性,大多为脑瘤所致。药物不易控制或发作性质有改变者,都应考虑有脑瘤存在。肿瘤邻近皮层者易发生癫痫,深在者则少见。局限性癫痫有定位意义。胶质瘤_1由于肿瘤逐渐增大,形成颅内占位病变,并常伴有周围脑水肿,当超过代偿限度时,即产生颅内压增高。肿瘤阻塞脑脊液循环或压迫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发生障碍时,更加重颅内压增高。如进行颅内压监测,压力达到6.67~13.3kPa汞柱时,则出现高原波,高原波反复出现,持续时间长,即为临床征象。当颅内压等于动脉压时,脑血管麻痹,脑血流停止,血压下降,病人不久将死亡。病理变化胶质瘤_11、脑脊液检查:查脑脊液蛋白量有无最高(危险性大,应根据病人的病情来决定)2、脑电图检查:测该部位有无异常脑电波(不怎么准确,只可定侧)3、放射学检查:头颅平片,脑室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等(需结合临床综合考虑,以便明确诊断)4、核磁共振:对脑瘤的诊断较CT更为准确,影像更为清楚,可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微小肿瘤。(最方便快捷的方法)诊断依据胶质瘤_1治疗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于胶质瘤的治疗普遍为免疫治疗、手术、放疗、化疗、X刀、γ刀等。胶质瘤_1护理问题一、疼痛:头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呕吐所致食欲下降有关三、恐惧与不了解病情及医院环境有关四、焦虑与知识缺乏和担心愈后病情有关五、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或血肿胶质瘤_1护理措施(一).加强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让其更加深入的了解病情及疾病相关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以便有效的解释病情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运用专业的沟通技巧,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胶质瘤_1(二).病情观察

1.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可以使病人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应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及肌力情况。开颅术后24h~72h为脑水肿高峰期,如果病人出现血压进行性增高,脉搏慢而有力则提示颅压升高,是脑水肿的表现,应采用足量的激素,并快速静脉输注20%甘露醇减轻脑水肿。胶质瘤_12.脑手术后病人体温可出现间歇高热,术后病人体温恢复正常后又突然上升,应考虑伤口、颅内、肺部、泌尿系感染的可能性。3.手术前有癫痫病史或手术部位在中央回及颞叶附近者,术后应观察有无癫痫发作,注意病人安全,定时给予抗癫痫药物。胶质瘤_1(三).体位

术后意识清醒者摇高床头15°~30°,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病人肿瘤体积较大、术后颅腔有较大空隙者应取健侧卧位。后颅窝手术特别注意头颈部不能扭曲,给予定时轴线翻身,不能用力压迫骨窗,防止脑干受压或移位。胶质瘤_1(四).饮食护理术后禁食6h~12h,意识清醒、无吞咽障碍及呕吐者可开始进流食,逐渐过渡为半流食、软食、普食。在胃肠功能未完全恢复时尽量少进食牛奶、糖类食物,以免引起肠胀气,术后24h持续昏迷或吞咽障碍的病人应鼻饲流质,不可进食人参以免引起术区出血。胶质瘤_1(五).伤口及伤口引流管护理1.术后应严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过多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更换敷料,防止逆行感染。病人手术后瘤腔一般留置引流管,以引流出血性液体,减轻术后反应及颅底粘连,并通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判断是否并发颅内血肿。胶质瘤_12.引流袋的高度要适宜,一般术后放置在与头部一致的位置(放置在头旁枕上或枕边,引流袋挂床边)以保持瘤腔内一定的压力。不可随意放低引流袋,避免脑组织移位引起颅内血肿。引流过多时在排除创腔出血后可适当将引流袋挂高。胶质瘤_13.每日倾倒引流液并计量,放引流液时要先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造成气颅。引流管要妥善固定,留有足够的长度给病人翻身,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受压、扭曲、脱出等。一般术后48h~72h拔除引流管,拔管后要观察伤口有无渗液胶质瘤_1(六).康复训练

肢体瘫痪的病人早期应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与姿势,按时转换体位,防止肢体的强直、挛缩、变形。加强肌肉的被动或主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失语的病人教会用手势、动作来表达需要及不适并指导语言康复训练。意识清醒的病人应鼓励早期坐起,自己进食,自我管理生活,练习语言,同时做好病人家属的工作,防止替代过多而阻碍病人残存能力的发挥。胶质瘤_1出院指导脑胶质瘤容易复发,保证足够的睡眠、休息及营养,不可进食人参等活血、旺血的食物,可多食菌类食物,增强免疫力。适当地进行户外活动,保持乐观的情绪,不能急躁,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清楚继续治疗的方法和定期回院复查,如出现头痛、呕吐、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