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教育学复习总结名词解释一、历史知识:二、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所采用的方式、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因而具有双边性和互动性。两者是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讲解法:讲解法是对史实运用分析、综合、对比和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论证,形成历史概念和揭示历史规律的讲授方法。这种方法多用于讲授政治经济制度、法令条文、某些文化成就等等。讲解的方式主要有解释与比喻、分析与综合、类比与对比。讲述法:这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教师较多地占用课堂教学时间,系统地讲述历史知识。讲述法又分为叙述、描述、概述三种不同的方式。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交谈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其最大的特征是:不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线索,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知识;变教师单方面的活动为师生的共同活动,重视和调动学生本身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谈话法可以分为检查性谈话、启发性谈话、巩固性谈话三种方式。板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黑板书写传递新教学信息。在实际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时掌握要领、明确重点、把握结构、分清层次,也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板书分正副板书。叙述法是按照时间顺序,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具体的、完整的讲述。运用叙述法应注意几点:要按教材内容进行叙述;要有一定的条理性;要突出重大情节;要有充沛丰富的感情,主要通过语言、语调表现感情。描述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某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过程中的重大场面、主要情节进行具体细致、绘声绘色的描述。其特点是形象性。其作用主要在于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形成具体而鲜明的历史表象。运用描述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围绕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要有所选择和侧重;要语言生动、细腻、准确、形象,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但不能违背历史的真实性;要运用教材中的各类图象进行描述。概述法是对教材中的次要部分,进行扼要地概括讲述,用以勾画出历史的全貌和发展线索。概述的特点是语言简练、条理清晰。图文示意教学法:简称“图示法”。它是用各种传递历史知识信息的媒体(包括各种符号、数字、图形、词组等)组成图示,来表达历史史实或历史概念的一种方法。学习发现法。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而找出规律,形成概念,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讨论法。它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互相讨论,交换意见,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方法。其优点在于: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深思熟虑的概念;可使学生交流思想,开阔思路。三、历史学习:四、历史教学语言:内部特征:语义(准确清楚、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外部特征:语音(语气、语调、语节、语速、语量、感情色彩)历史教学语言基本要求:第一、要有历史特色。第二、语言要生动。第三、教学语言要适合学生的心理节奏。五、学法指导: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历史学科学法指导的主要内容是获取、掌握、运用历史信息的方法指导,主要方式是传授、示范、讲评、辅导与交流。六、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七、备课:备课是指中学历史教师为了进行课堂教学而进行的一切准备活动,它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其次,备课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再次,备课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备课方式主要有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备课种类可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三种八、单一课:单一课分为导言课、讲授新课、复习课、检查知识课四种类型。导言课具有三个内容:说明学历史的目的和意义;介绍本学期或本单元的历史时期断限和教材内容的编章;提出具体要求和介绍学习方法等。导言课的作用在于为学生认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讲授新课的主要任务是讲授新知识。这种类型一般在以下两种情况下采用。一是在一个单元的开始,教材内容和前一节课内容没有多大的联系;二是教材分量较重或较难,如不在一节课内授完,势必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讲授新课包括四个环节: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中心环节)——概括总结新内容——布置作业。复习课的任务是使所讲授过的内容得到概括和系统化,帮助学生明确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提高分析能力,加深理解和记忆。复习课有单元复习、期末复习、毕业复习三种。复习课的一般结构是:组织教学——提出复习课的范围、做法和要求——复习、练习——综合练习——布置作业。检查知识课的任务是检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完成这种类型的课之后,必须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九、综合课:这是一种常用的课堂教学类型。其任务是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和课堂练习等几项。综合课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较适宜。综合课的一般结构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新课导入——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课外作业。第一章一、历史教育目标:1、实质:通过中学历史课程力图促进学生在其主动发展中最终达到国家所期望的要求和标准。具体包括:时限、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在每一个学段的发展状态与最终的发展水平、国家的期望。2、三维目标及基本内涵:(1)、知识与能力: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第三章编写教科书的原则: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必须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问题,诸如政治思想、法律规范、社会观念等以及历史学科的体系结构、学术观点,更要考虑到教学实际中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学习的特点等相关因素(1)、科学性原则历史教科书中的基本知识,应该是学术界已经有定论的或倾向趋于一致的认识,是基本符合历史客观事实的知识;书中所表述的重要的、基本的历史概念要正确、准确、明确,论述不能含混不清;历史教科书知识的科学性是建立在开放性的模式中,要能够及时吸纳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以保持教科书的科学性.(2)、思想性原则任何历史知识的选择和组织都有一定的思想性,体现出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基础性原则要求教科书要体现出本学科知识结构中的基本框架,是与高深的、专业化的知识相对而言的。(4)系统性原则要尽可能地以学科的逻辑系统来组合教科书的知识,同时也要力求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需要。历史发展的纵横关系要编排得当,既要有横向的联系,又要有纵向的联系。还要考虑到教学的系统,课文内容的分布,书中的导言、课文、辅助阅读材料、作业等方面的编排,都要具有系统性。(5)精选性原则历史知识是包罗万象的,这就必须要挑选最基础的和最有价值的知识,选编具有典型意义的内容,以使得历史学习的重点突出。(6)可读性原则教科书的文字要简明、通俗、生动,内容要形象感人,形式要活泼多样,特别是图文并茂,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适用性原则要适于教学实际的需要,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提供条件,从而有助于教学的开展。教科书的内容是要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但其深度和难度的确定,应以师生经过努力能够解决和掌握为标准。历史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到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自学,章节的分布和分量要匀称,适于课时安排。教科书中的辅助材料要恰当组织,习题的设计要有实效性。(8)稳定性原则任何学科课程的教科书,在编写时都要考虑到使用上的稳定性,以后的改动或重编尽可能不要过于频繁。由于时代的发展,历史学科研究的深入以及历史教科书编写的改进,使得历史教科书内容上的调整往往是经常性的,其稳定性只是相对而言的。历史教科书的体例、结构应保持相对的稳定。第四章一、历史学习的主体: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学习活动虽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但这一过程不是仅仅被动地接受指导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的与教师进行互动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最终决定的学习的效果。二、历史学习的方法:1、听课的方法:“听”、“思”、“记”2、阅读教材的方法3、观察的方法4、搜集材料的方法5、运用证据的方法6、探究问题的方法7、评价历史的方法8、记忆的方法9、练习的方法10、复习的方法三、历史学习的过程:1、前认知阶段2、信息接受阶段3、思维阶段4、结构重建阶段5、迁移阶段四、历史学习的基本策略:1、认识历史学科功能的策略2、了解历史知识特点的策略3、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策略4、提高历史认识水平的策略5、沟通相关社会知识的策略五、学习效率1、影响学习效率的内部因素:心理特征学习倾向学习态度学习方法2、影响学习效率的外部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班级因素教师因素教材因素六、学法指导: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历史学科学法指导的主要内容是获取、掌握、运用历史信息的方法指导,主要方式是:传授、示范、讲评、辅导与交流。(一)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指导:1、听课指导: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如何发现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学会听课;指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2、阅读指导:指导阅读教科书;指导阅读史料;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指导学生使用历史工具书;指导学生阅读网络资源(二)掌握历史信息的方法指导:1、指导学生梳理历史发展的线索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重点3、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分析的方法(三)运用历史信息的方法指导:整理笔记;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辨析;如何完成历史练习;各种类型的历史试题的解答方法;探讨历史、探究历史的方法。第五章历史教学过程概述:1、历史教学过程是历史教师和学生双向性的共同活动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教师借助历史教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组织和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同时还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的过程。2、历史教学过程由准备阶段和展开阶段构成。3、所谓准备阶段,主要是指教学的准备活动,尤其是教师的备课活动。4、所谓展开阶段,是指教学过程的实施阶段。一、备课的种类及内容:(一)学期备课:这是指历史教师在新学期开学之前的备课活动,它对保证整个学期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有:
(1)认真阅读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2)明确本学期历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3)调查了解任课班级学生的情况。(4)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制订学期历史教学计划时,一是要切实可行,二是要留有余地。(二)单元备课:这是指按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一个教学单元而展开的备课活动。它不同于有若干单元组成的学期备课,也不同于某一课时的备课,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有:(1)认真钻研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科书。(2)明确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基本线索、重点和难点。(3)确定单元教学目的,具体划分课时数。(4)确定各课时的主要内容及其所需要的教具(5)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备课一是比学期备课详细一些,深入一些;二是各课时之间有分工又有配合;三是单元历史教学完成之后,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小结。(三)课时备课:是指历史教师在上每一节课前,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对其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课时备课是历史教师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它深入到每一个教学的环节中因此,是保证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课时备课的主要工作内容有:(1)钻研历史课程标准和教材。(2)阅读必要的历史教学参考书。(3)弄清历史基础知识和教材内容的内部联系。(4)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疑点。(5)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增补、删除。(6)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具。(7)编写课时教案,并熟悉教案,做好上课的准备。二、备课的意义备课是指中学历史教师为了进行课堂教学而进行的一切准备活动,它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其次,备课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再次,备课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三、备课的基本要求
(1)要充分全面地备课。教师备课不光要备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还要注意教具的制作、演示,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的安排布置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在课前全面周密计划每个教学环节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2)要有计划性。历史教学的任务不可能在一堂课内就能完成和实现,而要贯穿于整个中学历史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加强计划性。(3)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个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风格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上课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照搬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而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4)要有针对性。教师要了解学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四、备课的方式◎备课的方式主要有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个人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基础。备课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是精神生产。备课工作首先应个人钻研,独立思考。这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个人备课不充分,就会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不能起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作用。集体备课一般是指教研组展开的一种集体活动。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学习。集体备课要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然后再进行个人备课,吸收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五、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1、史论结合的原则
这是历史教学的一条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则。
首先,必须详细地把握和讲清基本史实,使学生获得大量的具体的感性认识材料,为正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其次,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对基本史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此,史论结合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方法是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史论结合的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史论结合必须做到史实讲述中寓有观点,观点分析中不离史实。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只讲理论观点,而不注意讲授基本史实。二是只讲基本史实,而不注意讲观点。2、突出重点的原则
所谓“重点”,是指客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构成历史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历史教学中,突出重点就是要突出教材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但突出重点并不意味着丢弃非重点,否则,就割裂了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突出重点,首先要确定重点。一般而言,在教材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作用的史实,构成了历史发展基本内容的史实,对联系当前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均应确定为教学重点。在历史教学中,贯彻突出重点的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分清主次,详略得当。(2)点面结合,互为联系。(3)围绕重点,补充材料。
此外,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突出教学重点,如:调整结构、板书提纲、归纳小结、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单元复习等3、直观性原则
这是中学各科教学都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和具体知识,使学生以事实、实物和形象为基础,形成历史表象。主要是语言直观和教具直观。语言直观就是运用语言艺术“再现”过去的历史。教具直观是通过使用教具来实现的。二者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4、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历史学科本身的知识系统和逻辑顺序有条不紊地讲授历史。贯彻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四点:严格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和历史教科书编写的顺序具体讲述历史。(2)要注意揭示历史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3)重视复习,加强联系。(4)语言要有条不紊和前后连贯。第六章一、学生历史学习的评价方法:1.学习档案
通过建立历史学习档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高中阶段每个学生都应建立完整的学习档案。历史学习档案一般由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建设。档案内容主要包括:考试成绩、历史习作、调查报告、历史制作、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师生和家长的评语等。建立历史学习档案,有利于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长期、稳定的综合考察和较为全面的评价。
2.历史习作
撰写历史习作是体现探究性学习成果的内容之一,也是历史学习评价的方式。通过撰写历史习作,重点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等。
3.历史制作
历史制作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评价方式。通过制作历史模型、编绘历史图表和制作历史课件等活动,可以考查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
4.历史调查历史调查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评价方式。通过丰富多样的历史调查活动,可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5.考试历史考试是学习的一种评价方式,主要形式包括笔试和口试,运用这些考试形式时,要注意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二、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发展趋势:1、评价的目的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2、评价主体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由“重他评”转向“重自评”。3、评价的要求从仅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转向同时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4、评价的方法从定性与定量的分离转向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档案袋评定法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笔试和口试三、教师历史教学质量评价:(一)、教学质量评价的类型: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评价的途径有多种,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评、领导评价(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教师教学涉及的对象包括学生、同行、领导及社会相关人士,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表现形式,传统教学评价将其视为唯一标准,这是不合理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评价的途径有多种,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评、领导评价。1、教师行为(1)教学态度:按时上下课,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教学准备(教具、教案、设计)充分,板书合理工整,教学有激情,对学生课堂作业进行指导。(2)教学目标明确,层次清晰,适合学生认知发展,学习目标明确,体现史学以史为鉴、借史启智、学以致用的功能。(3)教学内容讲授知识准确,重点难点突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体验历史教学内容,突破教科书束缚,注意历史学科与其它领域的适当联系,体现传授知识、能力培养与塑造人格的和谐统一。(4)教学过程整体设计合理,环节紧凑,层次清晰,教学形式、方法、手段符合内容要求,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效果好双边活动安排合理,体现教学艺术,气氛活跃。启发式探究性教学:善于提出问题,科学、合理引导学生,促进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角度灵活,从多种方向引导,效果好。教学语言生动,通俗易懂,体态语恰当,普通话好,科学性、准确性高,口误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操作熟练、规范、效果好,紧密配合教学目标的实现。(5)学习方法指导:注重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因材施教,指导得法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自己解惑,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和谐。2、学生行为(1)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彼此交流。(2)能独立思考、主动探索问题。(3)能善于合作、合作有实效。(4)敢于质疑、灵活解决问题。(5)彼此间能够倾听、接受不同见解,能各尽所能、学有所得。(6)师生、生生之间配合默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第七章一、历史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1、政治思想素质: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信念、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心2、学科专业素质:建立知识库和合理的知识结构3、教育教学素质: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和教育心理的理论
;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
;管理调控教学的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4、心理素质:情感方面: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历史专业意志性格方面:开朗、毅力、耐心、自控力兴趣爱好方面:广泛而浓厚的兴趣健康的心态:情绪稳定、积极向上、宽宏大度、知足常乐、心中有他人二、历史教师的专长:1、教学语言:内部特征:语义(准确清楚、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外部特征:语音(语气、语调、语节、语速、语量、感情色彩)2、教育机智3、审美情趣4、人格魅力:以历史人物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鼓舞学生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三、历史教师的基本技能:1、语言表达的能力;2、板书设计与书写的能力;3、选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四、提高历史教师素质的途径:(一)、继续教育
1、适应,为刚踏上历史教学岗位的新教师提供培训,使教师都能承担教学任务。2、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场店铺年终促销活动方案
- 基于人工智能的物流调度优化方案
- 网络总编辑负责制度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及试题
- 宠物店连锁合作协议书范文范本
- 档案室火灾应急预案
- 高压注浆法施工方案
- 福建师范大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上》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教学工作会议发言稿
- 成都锦城学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容积升校准记录表1份
- 清洗原理及CIP
- 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研究1
- 医院法律顾问方案
- 急诊科主任竞岗优秀发言稿
- 学校饭堂陪餐记录表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第六课(课堂PPT)
- 医院给排水设计及施工要点分享
- QJ44型直流双臂电桥使用说明书
- iShow中级班文本
- 炼钢系统冷态联动试车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