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格律诗五首黄鹤楼教学设计长春版_第1页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格律诗五首黄鹤楼教学设计长春版_第2页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格律诗五首黄鹤楼教学设计长春版_第3页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格律诗五首黄鹤楼教学设计长春版_第4页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格律诗五首黄鹤楼教学设计长春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素材和资料局部来自网络,如有侵害您的权益,请联系文库作删除处理!素材和资料局部来自网络,如有侵害您的权益,请联系文库作删除处理!2023-20232023-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格律诗五首黄鹤楼教学设计长春版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目标】了解这首诗的的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默写这首诗,积存表达思乡之情的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学习诗歌赏析的根本方法,把握“意象【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反复朗读全诗,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树立宠爱祖国、建设家乡的观念;学习作者为实现抱负而困难奋斗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这首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这首诗,积存思乡思亲的名句。【教学难点】描述诗中意境;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课前预备课前预备◆1/5搜集崔颢生平与创作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布置学生预习作业。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表达故事,导入课:〔出示李白的图片〕这是谁?〔李白〕谁来说说对李白的印象?〔此寄》《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古朗月行》《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的诗布满想象与夸大,给人一种飘飘假设仙,超凡脱俗之感。傲视权贵。〕师:后人都称他为“诗仙”,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狂放不羁的李白,却有一个人让他鄙视不已。想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听教师给大家讲个故事。话说李白离开京城,预备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有一天,他来到武昌,登上黄鹤楼。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从天际奔来,又向天际流去,江上白帆点点,空中沙鸥成群,远山林木葱郁,岸边繁花似锦……此情此景,不由诗兴大发,于是拿起毛笔预备在墙上题诗一首。〔来再说。〕遍。李白念完这一遍后,赶忙,满腔诗情仿佛被兜头一盆冷水给浇灭了。他扔下笔,大喊一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郁郁地转身而去……听了故事,同学们知道是谁让他佩服不已吗?〔崔颢〕对了,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让李白自叹不如的诗——《黄鹤楼》。〔学生读题。指导写好“鹤”字〕有知道黄鹤楼的吗?〔学生畅谈,课件出示黄鹤楼的资料及图片。“黄鹤楼,雄伟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直立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巡游胜地。历代名士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留意读准字音,把古诗读熟。指名学生读,留意“二二三”的节奏。师:超群的朗读者不仅能够读出诗歌的节奏?〔并相机评点学生的朗读,如这是浅薄的崔颢、这是忧愁的崔颢……〕学生结合注释,默读弄懂诗歌大意,与同桌相互说说。三、读悟结合,感受忧愁:师:〔课件出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学生读。师:出示关于黄鹤楼来历的传奇其酒钱。道士为了感谢辛老板的盛情,临别时,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仙鹤,谁知这仙鹤歌笛一曲,只见白云朵朵空中来,仙鹤随之起舞,道士也骑鹤而去。辛老板为纪念此事,就在蛇山上兴工动土,建高楼一幢,取名黄鹤楼。学生读后,指名说说这几句的意思。师:认真看看,这几句有什么特点?生:有三个“黄鹤”和两个“空”师:说说这三个“黄鹤”各指的是什么?“空”是什么意思?生答。师生对读。生读一三句,师读二、四句的前半截“此地”“白云千载”,生读后半截。感受那种空茫的感觉。师:是啊,从前的黄鹤和仙人都已飞升而去,这里只余下了——〔生接“黄鹤楼、白云悠悠、动人的传奇……”其实,千百年来,飞逝的何止是仙人和黄鹤呢?朝代更迭,王侯将相,功名利禄、恩怨是非又何尝不是“一去不复返”呢?师:古人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切都终将一去不复返,带着这种感慨,这种空茫,再读这四句诗。师:诗人感慨之余,登上了这“天下绝景”的黄鹤楼,极目远望,他又看到了什么呢?〔出示“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学生闭目吟哦,想象自己就是崔颢,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诗中的情景。再指名学生读好这两句。师:如此美景,诗人站在楼上,不觉痴了,醉了……静静地,夕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出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生读,答复〔看到了“烟波江上”,想到了“乡关”〕。理解“乡关”和“烟波江上”。师: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了家乡吗?〔没有〕家乡汴梁,遥遥无踪,难草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难怪诗人才会朝着西斜的红日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课件出示,生读〕诗人这忧愁又仅仅只是乡愁吗?〔出示崔颢的资料〕崔颢〔约公元704——754年〕唐朝汴梁人,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灵敏,擅长写诗。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极为失意。样一句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而崔颢呢,还不崔颢,他还有什么愁?生:人生失意之愁。再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四、配乐诵读,拓展升华:〔播放配乐朗读版《黄鹤楼》,学生跟着吟诵〕之后会搁笔而去呢!与《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纵目,长洲孤月向谁明。《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楼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学生读,试与《黄鹤楼》比较,说说觉察了什么?生谈:有点相像,是仿照着写的。师:由此可见,《黄鹤楼》这首诗对李白的影响有多深啊!五、总结谈话,布置作业:师:〔出示黄鹤楼的图片。〕雄伟的黄鹤楼成就了崔颢的这首千古绝唱,崔颢的这首诗的文人墨客来到了黄鹤楼,他们也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布置作业:1.诗中的“鹦鹉洲”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