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小和山中学校园景观环境设计_第1页
杭州市小和山中学校园景观环境设计_第2页
杭州市小和山中学校园景观环境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市小和山中学校园景观环境设计

0浙江省小和山省级高等教育园区新校区杭州的外语学校成立于1968年。它是中国首批八所外语学校之一。浙江省教育厅直接管辖的唯一一所中学。其新校址位于杭州市小和山省级高教园区内,规划用地26.74ha,新建校舍面积约118000m2。校区南侧为小和山麓,周围植被茂盛,自然景观优美,文化气息浓厚。1规划和设计理念1.1地形空间变化小和山省属教育基地,位于杭州市西部,距市中心武林广场约13km。基地原为小和山森林公园,地形起伏变化明显,自然生态环境优美,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基地现状南北落差高达22m,如何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现状标高成为规划设计的重点。设计着力将校园环境地形的起伏变化融入小和山原始生态的自然环境中。设计标高与场地原始标高基本吻合,既减少了土石方工程量,又保持了水土。除了基地北侧根据城市防洪标准统一垫高以外,南侧至小和山脚下,基地现状有多条自然形成的南北向的溪流,用以排除南侧小和山山体的雨水。设计将它们整饬、引流、汇流,形成环境优美、视野开阔的校园中心湖景,既是景观水体,又能发挥蓄水截洪的功能。水体设计有开有合、忽明忽暗——南侧沿小和山麓做明渠式截洪沟(便于清理山水中的枯枝落叶),通过暗渠汇集到校园中心湖,湖面因地形而适当迭落,兼具了截洪蓄洪的功能,从南面开阔的湖面,一路渐行渐窄,直至北侧的涓涓细流,最后通过暗渠,溢入北侧留泗路的市政排水箱涵。实践证明,正是这一池充满了生命力的活水,保持了小和山麓的自然水土,也使之成为杭外校园中不可复制的亮点。1.2中央景观步行道新建后的杭州外国语学校为公立寄宿制中学,规划在校生3000人。作息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极具规律,具有公共资源的瞬时使用量大的特点,因此,在配置道路资源、后勤服务资源、运动场所资源等的时候,都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同时,因为校园用地范围大,设计布局时应尽可能减少学生往返距离。总体规划中以环形机动车道在外围环绕各大功能区块,从北侧入口的校前区广场开始,人车分流,车子进入东西两侧的环形车道,人流则步入贯穿南北的中央景观步行道,通过林荫步道进入教学区,到达校园核心。中央景观步行道非常宽敞,与广场、绿化、小品等景观元素有机结合,利于瞬时疏散大量人流。在教学区综合楼群区域,自北侧的行政楼伊始,一路往南,经过初中部教学楼、实验综合楼、高中部教学楼,楼间均有连廊联系,提供了人性化的交通空间。东侧连廊面向中央景观步道,安排主入口,西侧连廊以单外廊为主,结合布置朝东的教师办公室,方便教师管理班级。实验综合楼位于初中部和高中部教学院落之间,既方便两部分学生利用楼内设施,又避免了初、高中不同教学模式的相互干扰。总体布局中,将食堂、后勤服务中心布置在教学区去往生活区的必经之路上,有效地减少了行走距离。生活区则组团式布置,学生公寓与教师公寓分列于基地南侧小和山脚下的东西两侧,错落布局,形态变化,男、女生公寓分别成组,充分考虑了女生公寓私密性的要求。公寓围绕学生食堂和后勤服务中心,形成生活气息浓厚的生活广场,力求给学生营造一种“家园”的感觉,同时也方便校方的管理。1.3校区内人车分离新校区在总体上分为3个区,即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并共同围合成一个中心休闲绿化区。学校面向北侧的留泗路设主要出入口,并在校区东西两侧的次干道上分设次要出入口。主入口以图书馆为对景,沿着中央景观步道,通至行政楼、初中部教学楼、实验综合楼、高中部教学楼,并在图书馆前的文化信息广场形成高潮。西侧的次入口通至生活区,主要用作后勤出入;东侧的次入口通至运动区,便于一些体育健身设施单独对外开放。运动区位于校区的东侧,与教学区隔湖相望,部分运动场与学生生活区相邻,便于学生利用体育设施。为保证校园安静和安全,外来车辆集中停放在校前区广场两侧的停车场,内部教职员工的车位则集中于主入口东侧体艺活动中心的半地下车库。校区内人车分离,机动车道成环状布置,车行道宽7m,单侧人行道3m,主干道畅而不透,处处有景可观,时而湖滨,时而环绿,贯穿整个校园的各大功能区。教学楼前的人行步道与广场、林荫道相结合,有收有放,适于集散、交流和休闲;宿舍区和绿化区的步行道则临水穿林,曲径通幽,尺度宜人,营造课余休闲空间。前者的规整和后者的自由形成对比,空间变化,收放自如,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1.4职高生的点面杭外的校园环境以大气、开放为主,从校前区广场到文化信息广场、后勤生活广场,均以开放的格局面向全体师生。教学区建筑成组团式布局,结合组团内外、廊道开合的变化,形成多个空间格局,或内敛、或外向的院落为学生课余交往提供了丰富的平台。每个院落都结合不同的主题进行绿化配置,适于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在增加归属感的同时,也使得院落内的一草一木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校整体色调以淡雅的浅灰色为主,教学楼群为三至四层的坡屋顶建筑,隐藏在绿化丛中,既低调内敛又稳重大气。精心推敲的建筑体量、恰到好处的细部处理、淡雅的色彩配置、高低错落的玻璃楼梯间以及通透的连廊均营造出轻松愉快、宁静致远的学习氛围。造型新颖、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图书信息中心是校园的点睛之笔。图书信息中心位于学校主教学广场的底端——校园主轴线上,从大门一路行来,通过校前区广场,直至中央景观步道,一直以它为对景。图书信息中心背山(小和山)面水(中心湖景),一片弧形的斜面,既是屋面,又是立面,与地面成28°角,因基地坐南朝北,从学校大门一路行来,所见全是建筑的阴面,唯有这片斜屋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对所有崇尚知识的人笑脸相迎。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