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发生与防治
结肠是引起断奶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hai等人(1976年)报告了欧洲和美国31001名断奶仔猪在瑞士死亡后的首次尸检,发现57%的仔猪出现断奶后的肠腹泻(pwrc)和22%的水肿病(ed)。jahn等(1987)报道,在前东德750000头母猪的仔猪中,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后仔猪死亡率为1.8%,每年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万东德马克。Svensmark等(1989)在近49000头断奶仔猪调查,总体死亡率为2.4%,其中因大肠杆菌死亡约占75%。我国黄昌仁(1995)报告,四川40~50日龄断奶仔猪,大肠杆菌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为10%~35%之间。谈荷弟(1995)报道,江苏省某县1992年发病死亡近万头,相当于全县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喘气病、弓形体等病的死亡总头数。近几年来,每天都要遇到数个病例。目前,该病仍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主要疾病。断奶后大肠杆菌性腹泻是由大肠杆菌肠毒素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腹泻,主要发生于断奶后,又称为断奶后肠道大肠杆菌病。水肿病是由定植在肠道内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毒血病。因能引起胃黏膜下、结肠系膜及眼脸水肿,故又称“水肿病”和“肠水肿”。这两种病之间没有明显区别,因为某些大肠杆菌可同时引起这两种疾病。它们常发生在同一猪群。在同一病猪可同时出现这两种病,或出现在同一患猪的不同病程。病原毒力大致相同,两种病的预防和治疗基本一致(Soika,1965)。大肠杆菌是仔猪肠道内的常在菌和条件性病原菌,目前我国农村条件下,没有带菌的仔猪可能不多,大部分均感染带菌,但不一定都能发病。病的发生除肠道必须存在大肠杆菌外,还要具备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固着、增殖、毒素产生与吸收一系列环境条件,涉及的问题很多,诸如仔猪机体状态、胃肠功能、胃肠pH值、营养条件、日粮结构、饲养管理及仔猪所处环境等。了解促使发病的因素比研究病原性大肠杆菌更复杂、更重要。自1990年以来,诊疗该病上千例,剖检100余例,并作了部分发病和防治试验,现结合相关资料,就病因和防治措施作如下报告。1病因分析1.1肠杆菌等病原菌异常增殖原因与成年猪相比较,仔猪消化生理具有以下特点:消化酶不健全:仔猪胃底腺不发达,不分泌淀粉酶,在35日龄之内,小肠黏膜和胰脏分泌也少。因此,仔猪不能有效地消化淀粉。断奶后的7d内,胰脏的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显著下降。除胰脂肪酶外,其他酶类在12d后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些变化使断奶仔猪对植物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率低,如日粮配制不当,必然导致消化不良、腹泻,为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异常增殖创造了条件。仔猪缺乏胃酸:仔猪胃底腺不发达,分泌盐酸能力很低,20日龄仔猪胃pH值为3.42,30日龄为4.29(成年猪保持在2~3.5之间),哺乳仔猪通过乳中的乳糖在乳酸杆菌的作用下产生乳酸,保持胃内的酸性环境。当仔猪断奶后,乳糖来源终止,没有乳糖产生乳酸,胃内pH值上升。胃蛋白酶原不能激活成为具有消化活力的胃蛋白酶,影响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在肠内腐败发酵,为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增殖提供有利环境。仔猪免疫功能缺乏:仔猪出生后从初乳中获得大量母源抗体,与肠内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发生中和反应。仔猪30~35日龄前自身抗体产生量少。断奶后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健全,随时间推移,母源抗体逐步降低,抗病能力减弱。当采食固体饲料后,饲料抗原又引起肠黏膜损伤,消化吸收不良,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大量增殖。综上所述,由于仔猪消化功能不健全,消化酶活性低,胃内缺乏游离盐酸,断奶后乳酸生成减少,饲料酸结合值又高,采食后胃pH值上升,饲料不能被有效地消化吸收,在肠内腐败发酵,产生有毒有害中间产物,伤害肠黏膜,导致消化不良性腹泻,肠内菌群结构失调,为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增殖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如不按仔猪消化生理特点配制日粮和饲养管理,可能导致仔猪消化紊乱,消化生理失调,促使发病。1.2消化不良性腹泻仔猪消化不良、腹泻与断奶后大肠杆菌的关系国内外已有不少文献资料(Timoney,1950;Camont等,1950;Mille等,1984;Newb等,1984;Miller等,1984;全炳昭,1996)。仔猪断奶后,常因断奶和环境应激、饲料配制不当、饲养管理技术错误等,使仔猪消化适应性遭到破坏,胃液酸度与酶的活性低,饲料进入胃肠后不能进行正常消化,异常分解发酵,产生大量低级脂肪酸积聚于肠道内,刺激肠运动和分泌机能增强,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造成菌群结构失调,乳酸杆菌等有益菌数量大幅度下降,肠道微生物以糖蛋白水解菌为主,这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质,释放出尸胺、腐胺、酷胺和组胺等有毒有害产物,刺激肠壁,引起肠黏膜绒毛损伤和消化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和吸收不全的肠内容物作为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营养基,充足的营养和适宜pH值为大肠杆菌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而大量增殖,大肠杆菌作为继发感染而加重消化不良和腹泻的严重程度。大肠杆菌也可作为原发病,腹泻仅是大肠菌病的临床表现。因此,二者在发病上和病的进程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提示我们在预防和治疗中应注意二者的因果关系。1.3肠道微生物的生长仔猪消化道及酶系统的发育有一过程,蛋白酶的发育要6~8周,胃的游离盐酸很少,仔猪消化生理特点决定仔猪对植物蛋白质的消化力差,未被消化的蛋白质进入大肠后发生腐败,腐败产物对肠黏膜产生伤害。使消化吸收率降低,导致消化不良性腹泻,并改变肠道微生物生态平衡。未被消化的饲料蛋白质和未被吸收的氯基酸,是肠道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大肠杆菌利用大肠内容物中的蛋白质大量增殖。据报道,一株大肠杆菌在适宜的环境中24h即可增殖成一个具有43亿菌体的群体。这种增殖力,可以说明水肿病为什么能在仔猪中如此突然和如此厉害的发病死亡。1.4肝营养不良,肝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硒和维生素E参与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能使体内有毒的代谢产物过氧化物(如H2O2、ROOH等)还原为无毒的羟基化合物,在缺硒时,体内过氧化物增多,引起各种生物膜的损伤,扰乱各种酶的正常生化功能和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能力下降,非特异性免疫力也降低,机体抗病力下降,致病性大肠杆菌即能大量增殖。仔猪缺硒时,肝脏损伤特别严重,出现肝营养不良,肝表面与切面出现灰黄色或灰白色坏死灶,肝硬化。肝脏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脏的伤害必然导致消化障碍。仔猪缺硒时,胃、肠、胰等消化器官也发生病理性损伤,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正常消化生理功能,消化过程生理失调,改变肠道微生物正常菌群结构,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大量增殖。我国从黑龙江到四川省大面积为低硒地带,低硒环境通过饲料(植物)作用于动物机体而发病,据我国黑龙江省50个县抽样调查,玉米含硒量为0.0086×10-6。豆饼为0.01×10-6。四川德阳、威远、巴中、平昌、达县等地抽样调查,玉米、豆饼含硒量分别为0.1×10-6和0.06×10-6,而日粮含硒量不能低于0.3×10-6。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相当一部分仔猪配合饲料中未添加硒制剂,断奶仔猪因肝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消化不良继发大肠杆菌的病例较多,1990年—1996年,剖检由养猪户、饲料生产厂和乡镇兽防站送检的96例所谓仔猪水肿病死尸,经剖检初步确定水肿病63例,占65.6%;仔猪肝营养不良8例,占8.3%;肝营养不良继发水病15例,占15.6%;其他疾病14例,占14.6%。1.5不同ph值的保肝饲料对大鼠肠道正常菌群区系的影响补饲不充分:豆饼蛋白是一种抗原物质,能激活肠道免疫系统,如断奶前仔猪补食量少,未能刺激肠粘膜产生免疫耐受性,免疫系统处于敏感待发状态(Primed),当断奶后再次接触抗原时,会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使肠绒毛受到伤害,消化酶活性下降,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发生消化不良和腹泻,肠道正常菌群区系改变,为大肠杆菌在肠内定植、增殖和毒素产生与吸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过食:常用的仔猪料pH值为5.8~6.5,酸结合值高。仔猪断奶后,乳糖来源终止,乳酸生成减少,胃内pH值上升,不管采食何种固体饲料,胃pH值均会立即升高,如在短时间内大量采食,胃内pH值会立即高于阀值4.0,就是10周龄的仔猪也难补偿饲料对酸的缓冲效应。在高pH值环境中胃蛋白酶活性降低,必然导致消化不良,改变肠道正常菌群结构,大肠杆菌得以大量增殖。因此,在临床上常见断奶后饲喂次数少(2次),饥饿后暴食的仔猪易发病。在一窝仔猪中,长得最快,个体大的仔猪最先发病就不难理解了,因为这些仔猪吃得最快,采食量最多,抢食,特别是日喂次数少的更是如此。2日粮氨基酸的用量控制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空气、饮水、地面、猪栏、畜体、饲料中均存在有大肠杆菌,同时也是畜禽肠道内的常在菌和条件性病原菌,任何能引起仔猪消化不良、腹泻、胃肠功能生理失调、消化道pH值改变、肠道菌群生态失调等因素均可导致大肠杆菌异常增殖,病因十复杂,单靠抗菌药对一些病例很难奏效。因此,本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特别是维护正常消化生理功能,保持消化道低pH值和正常群菌体结构,增强肠道抗病力和免疫耐受性,是防治本病的基础。2.1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日料蛋白质水平能有效地缓解仔猪消化不良性腹泻,不给大肠杆菌提供定植、增殖的环境条件。据张心如等(1994)试验,用两种不同蛋白质水平的玉米—豆饼型日粮饲喂断奶仔猪,结果,18%蛋白质日粮组腹泻发生频率较23%蛋白质组低48.5%,水肿病发生率低44.88%。因低蛋白质日粮能影响仔猪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求量而影响生长发育,所以,在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同时,必须平衡多种必需氨基酸。2.2提高仔猪免疫耐受性和降低日粮的抗原性。据试验,在断奶前补饲量超过600g,仔猪即能获得对饲料蛋白抗原的耐受性,断奶后发病较少。在玉米—豆饼型日粮中,豆饼的球蛋白和β—聚球蛋白可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导致肠黏膜组织结构改变,出现消化不良和腹泻,易受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袭。用膨化法加工大豆,可降低大豆蛋白质的抗原性。用热乙醇处理豆饼,可缓解仔猪过敏和腹泻过程。据陈代文(1995)试验,当豆饼蛋白质在日粮蛋白质中的比例高于25%时,腹泻程度随日粮蛋白水平增加而提高。张心如等(1998)认为,目前在农村条件下,35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以CP18%~20%,豆饼蛋白为日粮总蛋白质50%~60%,豆饼用量占日粮总量的25%左右为宜。2.3饲料酸化仔猪日粮中添加有机酸,使胃pH值保持一定酸度,增强胃蛋白酶的活性,促进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能防止大肠杆菌的入侵,抑制大肠杆菌的增殖。据张心如等(1995)试验,用含1%柠檬酸的玉米—豆饼型日粮饲喂35日龄的断奶仔猪,试验结果,试验组腹泻率较对照组低41.8%,水肿病发生率低48.7%。在四川新津县农户中普遍采用断奶后饲喂食醋有明显的效果。2.4添加剂乳清粉含乳糖60%~70%,在日粮中添加10%~30%,不但能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同时经乳酸杆菌发酵后产生大量乳酸,对降低胃肠pH值,增强消化酶的活性,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保持肠道正常菌群结构,抑制大肠杆菌增殖有明显效果。硒和维生素E:因维生素E不易通过胎盘,仔猪出生后血浆中α-生育酚水平低。断奶后进一步下降。在生长期的仔猪对维生素E的需求量增大,断奶仔猪维生素E缺乏,抗应激能力弱,免疫系统遭到伤害,降低对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因此,哺乳母猪日粮和断奶仔猪日粮维生素E应保持较高水平。母猪日粮维生素E补加水平在50~100mg/kg,仔猪日料中维生素E为150~250mg/kg,维生素E与硒之间有复杂的补偿和协同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维生素E能部分代替硒,日粮硒浓度应不低于0.3mg/kg。饲用微生物添加剂:微生态制剂能维持动物肠道菌群平衡,抑制病原微生物,产生消化酶和降低消化道pH值。胂制剂:对氨基苯胂酸等有机胂制剂能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同时能使仔猪皮肤红润,但要注意环境污染。此外,氧化锌能代替抗菌素使用,可降低仔猪腹泻和死亡率,并促进生长。日粮锌含量应在0.24%~0.3%之间。2.5在饲料管理上,仔猪要早期补饲,从7~10日龄即开始,让仔猪胃肠道尽快适应固体饲料,产生对植物蛋白质抗原的免疫耐受性。断奶应采用移母留仔方式,即将母猪离开原猪栏,仔猪保持在原地饲养,能降低断奶应激。少量多餐,每次吃八分饱,严禁暴食。3药物、药物和pwicd抗菌药物治疗:采用抗菌药物可以抑制细菌的增殖。但当水肿病出现临床症状时,肠道毒素已产生并吸收入血液,发生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前需要注意的问题
- 2025北京市民用建筑工程给排水计量装置专项合同BC
- 2025年上海土地流转合同模板
- 特种设备使用协议
- 山羊合作养殖合同范本
- 钢琴出租协议书范本
- 2025甲乙双方银行国内保理业务合同(应收账款池融资版)
- 2025企业单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书模板
- 2025简化版企业合同范本
- 2025税务师《涉税服务相关法律》知识点:合同法律效力的认定与合同的解除
- 商住小区施工组织设计
-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1版
- 工程爆破实用手册
- 《犯罪学》教学大纲
- 诗歌艺术手法:《扬州慢》【知识精讲+备课精研】 高二语文课内知识点拓展延伸(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 GA/T 1509-2018法庭科学现场制图规范
- 临床医学概要课件
- 模板及支撑计算书
- 电信智慧家庭工程师3级认证考试题库-下(判断题大全)
- 海绵钛生产工艺
- 整数与小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