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试题(含解析答案)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试题(含解析答案)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试题(含解析答案)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试题(含解析答案)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试题(含解析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试题(含解析答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下列诗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____)

A.沙暖/睡/鸳鸯。B.蒌蒿/满地/芦芽/短。

C.正是/河豚/欲上时。

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表达了诗人内心对远离喧闹、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之情。

A.悲伤B.厌恶C.向往

3、下列诗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河豚/欲上时泥融/飞/燕子

B.正是/河豚/欲/上/时泥融/飞燕子

C.正是河豚/欲上时泥融飞/燕子

D.正是/河豚/欲上/时泥融/飞/燕子

二、多选题

4、(多选)故事的选择要做到()

A.所选的故事要新颖,这样才能吸引人。

B.故事的主题不能太复杂,要简单,积极向上。

C.故事只要有趣,可以是胡编乱造的。

三、判断题

5、“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了一群儿童在春天里放风筝的情景。______________(判断对错)

A.正确B.错误

四、客观填空题

6、读拼音,写词语。

yìjuǎn()

jiāohuò()

qǔzǒu()

jiāqǐ()

kuājiǎng()

fúwù()

7、写同音字组词。

lì严()日()

bào()住()纸

jià打()暑()

mò()非()生

jiāo()布()外

8、根据给出的汉语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主观填空题

9、枣核

古时候,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有一户人家。家里只有夫妻两个人,他们成天盼着要个小孩,常常叹着气说:“咱哪怕有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也哇!”没想到说了这个话不久,果然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夫妻俩欢喜得很,给孩子起了个名叫“枣核”。

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爹说:“枣核呀,你真叫我白欢喜了一场!”娘说:“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慌!”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lí),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有一年大旱,庄稼没收成,县衙门还派衙(yá)役(yì)向庄稼人要官粮。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

牵走了牛、驴,大伙儿愁得很。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我有办法!”有的人不相信,说:“我才不信咧,你别小人说大话啦!”枣核也不争辩,只是说:“不信,你们就等着看。”

到了晚上,枣核跑到县衙门拴牛、驴的院子外面,一蹦蹦进院子里。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衙役们从梦里跳了起来,惊慌地喊着:“有人进来牵驴啦!有人进来牵驴啦!”他们拿着大刀长枪到处搜人。

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哦喝!哦喝!”于是衙役们又都跳了起来,还是没搜到人。可刚躺下,又听到吆喝声。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有一个衙役头子说:“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打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牲口没了,官府岂能善罢甘休。天一亮,县官就带着衙役去捉人。枣核蹦出来说:“牲口是我牵的,你们要怎么样?”

县官叫着说:“快给我绑起来!快给我绑起来!”

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衙役们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县官说:“把他塞进钱褡里,背到大堂去!”

县官坐了大堂,把惊堂木一拍,说:“给我打!”

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县官鼻子都气歪了,脸涨得通红,嚷道:“多加几个人,多拿几条棍,给我狠狠地打!”

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县官直喊:“快打!快打!”衙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满堂的人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枣核一蹦就能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他柴比别人打得______;当牛、驴被官府牵走了,他蹦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当衙役打他时,他__________,衙役怎么也打不着他;最后枣核蹦到____________________,让县官吃尽苦头,然后平安地走了。

10、1、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个事物。

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

______

11、漏

从前,有一户人家:一个老公公,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

山上住着一只老虎,山下住着一个贼。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

一天晚上,下着蒙蒙小雨。老虎来了,贼也来了。老虎用爪在墙壁上抓,贼用手在屋顶上挖,不一会儿,墙被老虎抓了个窟窿,屋顶被贼挖了个窟窿。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忽然,老公公和老婆婆在里屋说起话来,老虎和贼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

老公公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

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贼栽得晕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胶一样,粘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雨越下越大。

老虎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吃驴,就转身往回走。

贼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偷驴,就下树准备往回走。

老虎走着走着,走到了歪脖老树跟前。贼又冷又饿,正在下树,看见走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他赶忙往树梢上爬,总嫌离地太近,紧爬慢爬,咔嚓一声,树枝断了,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顺着山坡往下滚。

老虎正走着,见天上掉下个黑乎乎的东西,响声又这么大,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赶紧逃跑。下过雨的山坡又湿又滑,老虎腿一软,顺着山坡往下滚。

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浑身沾满泥水,撞在了一块儿。他俩对看了一眼,同时惊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天快亮了,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

老公公和老婆婆从炕头上坐了起来。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一唉,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

本文以“______”为线索,讲述了______、______和“______”之间的故事。作者先写在一个下雨天,老公公和老婆婆在交谈,老虎想吃驴,贼想偷驴,结果都被“______”吓跑了;再写老虎和贼路上逃跑,自以为在歪脖树下甩掉了“______”;然后写雨越下越大,虎和贼因为怕“______”,一起滚下山坡;最后继续写“滴答,滴答……偏就又漏雨了”。文章内容完整,饶有趣味。

12、方帽子店

这家帽子店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

他们的橱窗里都是方帽子。第一顶是方的,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方的……

问他们为什么只做方帽子,他们总是这样回答:“我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

做帽子的人做方帽子,买帽子的人买方帽子。我们常常可以看见戴着方帽子的人在马路上走着。他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舒服吗?真不舒服!

小孩子们觉得方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他们想,圆圆的头为什么戴方帽子呢?圆的不行吗?

大人们总是这样回答:“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

“假如我们用布做成真的帽……”一个小孩子说。

“那戴在头上就更舒服了。”另一个小孩子接着说。

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

街上人山人海。在密密麻麻的方帽子中,忽然出现了几顶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一惊。最让他吃惊的是,自己的儿子也戴了一顶圆帽子!

“快快把它丢掉!”方帽子店的主人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

“我要!我要!”儿子嚷嚷着。

“不懂事的孩子!好好的方帽子不戴,要戴圆帽子!”

儿子不理他,拾起圆帽子戴在头上,一溜烟似的跑了。

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碗形的、香蕉形的、圆筒形……夏天戴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圆筒形的呢绒帽,春天和秋天戴碗形的布帽。

后来,方帽子店对面,又开了一家帽子店,橱窗里放着各式各样的帽子,却没有一顶是方的。方帽子店里摆放着方方正正的帽子,却没有一顶是圆的,玻璃橱窗里还贴了一张广告:“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对面的新帽子店里也贴了一张广告:“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

顾客们在方帽子店门前站一会儿,又到新帽子店门前站一会儿,不知道买哪一种好。他们在两家的橱窗前看了好久,最后还是进了新帽子店。

路上的行人已经变了样子,夏天戴着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着圆筒形的呢绒帽……

方帽子店的主人气得几乎昏过去!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

默读文章,把下面的思路图补充完整,并按照思路图复述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写法训练】读读精彩的开头,习作时可以模仿哟!

欢乐的森林里总是洋溢着无穷无尽的笑声,可是,在每天的早上六点和晚上六点,总是会传来“唉——”的声音,透着悲伤,透着荒凉,透着忧郁。这声音总是能够穿透所有动物的耳膜。在欢笑的声堆里,这声音显得那么刺耳。森林里的所有动物都知道,这是那两个可怜人儿——大个子老鼠和小个子猫发出的声音。它们为什么会如此悲伤呢?(设置悬念,自然引出下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排序题

14、根据课文内容为下列故事情节排序。

老公公老婆婆再说“漏”。

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老公公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贼和虎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七、连线题

15、读一读,连一连。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荷叶罗裙一色裁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篱笆三个桩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好景君须记芙蓉向脸两边开

八、选择填空题

16、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承认(chénchéng)__________袖子(xiùxìu)__________泄气(xiēxiè)__________

(2)顾客夹(jiājiá)__________起准备做夹(jiājiá)__________袄的布料,扭头就走。

(3)我的衣服被门缝(féngfèng)__________上的钉子划破了,妈妈给我缝(féngfèng)__________好了。

A.chénB.chéngC.xiùD.xìu

E.xiēF.xièG.jiāH.jiá

I.féngJ.fèng

17、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奶奶()折纸()妹妹()

莲叶(____________)音乐()两只(____________)

A.nǎiB.naiC.zhǐD.zǐ

E.mèiF.mièG.liánH.nián

I.lèJ.yuèK.liǎnɡL.liǎ

九、作文题

18、习作。

一天早晨,乌龟木木从梦中醒来,发现背上的壳不见了,却长出了两只大大的翅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展开想象,续编童话故事。别忘了给故事取个有趣的题目!注意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书写要规范整洁。

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第1题

参考答案:C

【思路分析】

考查了朗读。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是有技巧的,朗读时要根据语境的情感去表达,或低沉,或高亢,或悲痛,或欢快。古诗的朗读还要注意节奏和韵律。

【解题过程】

A.正确,五言诗的诵读节奏多为上二下三,但“沙暖睡鸳鸯”一句中,“睡”作为动词,这样朗读才更能体现诗歌的韵律美,如:沙暖/睡/鸳鸯。B.正确,七言律诗的节奏多为“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故“蒌蒿/满地/芦芽/短”是正确的。C.有误,七言律诗的节奏多为“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正确的朗读节奏是:正是/河豚/欲上/时。故选:C。

---------------------------------------------------------------------

第2题

参考答案:C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分析古诗词曲的情感,要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多角度、多层面答题。

【解题过程】

此题考查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译文: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牧童晚归休憩图,表达了诗人内心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之情。故此题选C。

---------------------------------------------------------------------

第3题

参考答案:B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古诗词的停顿。应联系句意,根据主、谓、宾成分进行划分。

【解题过程】

“正是河豚欲上时”出自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意思是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由此可知断句为:正是/河豚/欲/上/时;“泥融飞燕子”出自杜甫《绝句二首》,意思是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由此可知断句为:泥融/飞燕子。

二、多选题

---------------------------------------------------------------------

第1题

参考答案:AB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选材。选材是在文章写作中,按照一定的写作意图对所占有的材料进行鉴别、剪裁的过程。选材一定要新颖,简洁,严谨。

【解题过程】

在文章写作中,要注意所选择的故事要新颖有趣,能吸引人,A项正确;故事的主题不必太复杂,简单一些,积极向上即可,B项正确;C中故事不可胡编乱造,要具有一定的严谨性。

故答案为:A;B。

三、判断题

---------------------------------------------------------------------

第1题

参考答案:A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了对古典诗词的翻译,分析时要结合诗词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把握所翻译句子的大概意思。

【解题过程】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意思: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诗句写了一群儿童在春天里放风筝的情景。故答案为:√

四、客观填空题

---------------------------------------------------------------------

第1题

参考答案:一卷;交货;取走;夹起;夸奖;服务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

【解题过程】

yìjuǎn(一卷)的意思为:一排。

jiāohuò(交货)的意思为:货物从发货人交到收货人那里。

qǔzǒu(取走)的意思为:拿走。

jiāqǐ(夹起)的意思为:将东西拿起来。

kuājiǎng(夸奖)的意思为:称赞。

fúwù(服务)的意思为:为社会或他人利益办事。

故答案为:一卷;交货;取走;夹起;夸奖;服务。

---------------------------------------------------------------------

第2题

参考答案:厉;历;抱;报;架;假;莫;陌;胶;郊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同音字的辨别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及积累,通过比较字义来进行正确组词。

【解题过程】

lì严(厉):严肃而厉害。日(历):记有年、月、日、星期、节气、纪念日等的本子。

bào(抱)住:用手臂围住。(报)纸:以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散页的定期出版物。

jià打(架):互相争执殴打。暑(假):学校中夏季的假期。

mò(莫)非:表示揣测或反问。(陌)生:生疏;不熟悉。

jiāo(胶)布:涂上黏性橡胶的布。(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注意:区分同音字,一般要看它跟什么字搭配组成词语。如“jiāo布”指涂上有黏性橡胶的布,因此用表示某些具有黏性的物质的“胶”;“jiāo外”指城市外面的地方,因此用表示城市周围的地区的“郊”。

故本题答案为厉;历;抱;报;架;假;莫;陌;胶;郊。

---------------------------------------------------------------------

第3题

参考答案: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古诗文的正确默写。此题属于理解型默写,要求在理解诗文大意的基础上,按提示要求写出诗文相关的内容。

【解题过程】

出自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三衢道中》,全诗为: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意思是: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故此题的答案是: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五、主观填空题

---------------------------------------------------------------------

第1题

参考答案:蹦到屋脊那么高;多;县衙门拴牛、驴的院子里和驴耳朵里;蹦来蹦去;县官的胡子上

;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解题过程】

结合文章“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可知,枣核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因此他打柴比别人打得多;从“到了晚上,枣核跑到县衙门拴牛、驴的院子外面,一蹦蹦进院子里”“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打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可知,当牛、驴被牵走了,他蹦到县衙门拴牛、驴的院子里和驴耳朵里,然后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从“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可知,当衙役打他时,他蹦来蹦去,衙役怎么也打不着;从“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可知,最后枣核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让县官吃尽了苦头,然后平安地走了。

答案为:蹦到屋脊那么高;多;县衙门拴牛、驴的院子里和驴耳朵里;蹦来蹦去;县官的胡子上

---------------------------------------------------------------------

第2题

参考答案: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的句子要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即可。

【解题过程】

“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这句话运用的是对比手法。将“碳纳米管”和“钢铁”两种材料做对比,更加突出“碳纳米管”的结实。

示例: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

第3题

参考答案:漏;老虎;贼;漏;漏;漏;漏

;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认真解析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解题过程】

本文以“漏”为线索,讲述了老虎、贼和“漏”之间的故事。作者先写在一个下雨天,老公公和老婆婆在交谈,老虎想吃驴,贼想偷驴,结果都被“漏”吓跑了;再写老虎和贼路上逃跑,自以为在歪脖树下甩掉了“漏”;然后写雨越下越大,虎和贼因为怕“漏”,一起滚下山坡;最后继续写“滴答,滴答……偏就又漏雨了”。文章内容完整,饶有趣味。

故本题答案为:漏;老虎;贼;漏;漏;漏;漏

---------------------------------------------------------------------

第4题

参考答案:试着做了圆帽子,戴着很舒服。

要儿子丢掉圆帽子。

人们戴各种各样的帽子,方帽子成为古董。

;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结合示意图进行概括。

【解题过程】

文章第1~6自然段讲的是方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买帽子的人只买方帽子;第7~15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做出圆帽子戴在头上,方帽子店主人的儿子也戴圆帽子,方帽子店主人让儿子丢掉圆帽子,儿子不听他的话;第16~21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渐渐长大,想出了许多式样的帽子,方帽子店对面又开了一家帽子店,人们都去新开的帽子店买各种各样的帽子,方帽子店主人气得几乎昏过去,方帽子慢慢地成了古董。理清了这些,填空就比较容易了。

答案为:

试着做了圆帽子,戴着很舒服。

要儿子丢掉圆帽子。

人们戴各种各样的帽子,方帽子成为古董。

---------------------------------------------------------------------

第5题

参考答案:略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写作能力。

【解题过程】

六、排序题

---------------------------------------------------------------------

第1题

参考答案:贼和虎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老公公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老公公老婆婆再说“漏”。

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关键在于对课文的理解与熟悉。

【解题过程】

根据《漏》课文内容排序。

1、贼和虎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2、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3、老公公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4、老公公老婆婆再说“漏”。

5、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七、连线题

---------------------------------------------------------------------

第1题

参考答案:略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和谚语俗语。需要对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以及俗语谚语有一定的积累。

【解题过程】

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意思:只要你有道理,在哪里都是行得通的。但是你要是没有道理,那无论在哪里都会十分艰难。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意思:比喻本事大的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一个篱笆要有三个桩子才能立起来,一个好汉要有三个人帮助才能做成事情。

八、选择填空题

---------------------------------------------------------------------

第1题

参考答案:chéng;xiù;xiè;jiā;jiá;fèng;féng

【思路分析】

第(1)题考查的是易错音,在学习这些生字的时候要准确认读,并牢记字音。第(2)题和第(3)题考查的是多音字。

【解题过程】

第(1)题考查的是易错音,在学习这些生字的时候要准确认读,并牢记字音。故答案为:chén;chéng;xiù。

第(2)题中“夹”在表示“从东西的两旁钳住”“胳膊向胁部用力,使腋下放着的东西不掉下”等意思时读“jiā”,可组词为“夹住,夹起”等;在表示“两层的(衣被等)”时读“jiá”,可组词为“夹袄”等。因此,“夹起”的“夹”读“jiā”,“夹袄”的“夹”读“jiá”。

第(3)题中“缝”在表示“用针线连缀”的意思时读“féng”,可组词为“缝补,缝衣”等;在表示“缝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