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河北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刘根生①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②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③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④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⑤“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给人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⑥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专业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士意见,防止“政绩冲动”和“商业驱使”误导决策.一切技术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⑦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科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度”,内蕴着“技术为体、文化为魂”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这说明审美价值重于实用价值。B。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这种“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的出现,体现了对传统观念的突破.C。美具有巨大的竞争力,技术讲究美感,说到底就是为了增强科技产品的竞争力。D。追求技术的诗意,要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即考虑到人对科技产品的尺寸的要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围绕着技术的诗意,通过大量的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技术诗意的重要性、可行性等问题.B.文章第④段以大树为喻,形象地阐明了效率、性能与人文要素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C。文章第⑤段在上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技术诗意的特征,为自己的立论提供了理论依据。D。认为技术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这是文章论述技术应是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相融合的前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某些技术成果之所以缺少良好的用户体验,根本原因在于设计者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B.一切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在于提升生活品质,但某些决策者在规划设计中往往偏向于追求政绩和商业价值。C。技术的诗意固然重要,但不能随意地铺陈、夸张、搞怪,而应遵循规律,自然而为之。D。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公共广场一味讲求宽大,显得浪费又没有美感,其中原因可能是决策者事先没有向专业人士咨询意见。【答案】1。B2。B3。A【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理解.仔细阅读文本,找到相应的答题区间,认真理解备选答案的表述与文章的表述的差异,方能知道对错。A项错在“这说明审美价值重于实用价值”。原文句子“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C项错在“说到底就是为了增强科技产品的竞争力”。原文说“凝聚着美……给人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D项错在“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偷换概念。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B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方式和论证思路。仔细阅读文本,找到相应的答题区间,认真理解备选答案的表述与文章的表述的差异,方能知道对错.B项错在“效率、性能与人文要素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之间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是相得益彰,互不缺少的关系。缺少“效率、性能”的科技,没有使用价值。而缺少“人文要素”的科技创新美感。【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A项错在此句表述本身就是错误。“某些技术成果缺少良好的用户体验的根本原因在于设计者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点睛: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然后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或者选项的内容与文章的信息是否一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石头李娟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在河边捡石头。由于我的“喜欢”,石头们被分成了好看和不好看的两种。由于我的喜欢,世界微微失衡.好在我的这种“喜欢”力量微薄,不足以影响真正的现实世界.顶多影响一下我对两块石头的取舍,顶多影响两块石头的命运吧。我反复对比,放弃了一块石头,占有了另一块。但被我占有的石头从此之后真的就属于我了吗?不是的,从此之后,它只是和我并列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而已。贪婪与“喜爱”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每当我独自走在大风中的高高河岸上,看向对岸缠绵起伏的金色沙丘,再看向秋天深蓝无底的天空,长久注目悬于夕阳一侧的半透明的圆月……,便暗暗否定了自己曾深深坚信的很多东西。当我生活在更加荒凉遥远的南面冬牧场上时,闲暇时间也喜欢在沙漠中长时间散步,寻找脚下的美丽碎片。牧羊人居麻看着我入迷地把玩那些彩色小石子,便问我:“它们值多少钱?"我说:“不值钱.但我觉得很好看.”他表示怀疑。他感慨地说:“这种事只有你们汉族人才知道。你们一看就知道哪块石头值钱。你们专门开几百公里的车来到我们的戈壁滩上捡石头.我们呢,世世代代在这里放羊,天天踩过那么多石头,却什么也不知道.没办法,我们什么也不懂,我们捡的石头都卖不了钱。"他坚信有一个关于石头的秘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捏起我的一块石头看了又看.再次感慨自己的命运。我说:“我只是喜欢它的颜色而已,看,红红的!"他仍然不相信。在北疆,无论是216国道线还是217国道线,沿着荒凉空旷的公路上下,几乎每过一百公里就可看到几顶帐篷,三五个卖石头的摊位。那些石头从表面看上去灰头土脸、普通至极。但剖开后,却有着透明而梦幻的内瓤。我觉得很多时候,它所谓的“价值"并非在于它的美丽,而在于它的这种反差吧?是的,大家为这种石头冠名为“戈壁玉”。戈壁玉真多啊。虽然名字被冠以“玉”,但毕竟不是玉。玉应该是更细腻绵密的质地,有着更柔和的光泽.作为荒野中的存在,戈壁玉的确是美丽的,甚至令人眩目。可一旦离开荒野,离开纯粹的蓝天和粗砾的大地,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在海南三亚,在全国离阿勒泰最遥远的地方,我也曾见过我们的戈壁玉.满满的,一板车又一板车,堆在街头叫卖。各种形状的吊坠、配饰,十元三件。如塑料制品一样面无表情,如塑料制品一样廉价,同时,如塑料制品一样千篇一律。可是,一边是戈壁玉成山成海的盛况,另一边,却是大地的千疮百孔.开始,人们只是在节假日里当作野游一样去郊外捡拾着玩耍。他们把车停在公路边,沿着公路上下行走,碰运气一般翻找大地表层的石头。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专职干这个。他们越走越远,越来越深入.搜罗遍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开始,他们开着小四轮拖拉机进入荒野。后来,开着挖掘机进入.疯狂开采的后果也许就是“十元三个”吧。可是,我却知道这块平凡的小小玉石有着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凡人都壮阔崎岖的经历。我几乎亲眼看到它碎裂于洪荒时代的大地震时期。看着它被海水冲击亿万年。海枯石烂之后,又被泥石流埋没亿万年。接下来,日复一日的风吹日晒,终于有一天它重见天日,躺在球上一条平凡的河流边,天衣无缝地镶嵌在一个平凡的泥土凹窝里。我还看到了它的最后一幕记忆。看到它被暴力挖开,露出身下和自己同样形状的洞窟.看到虫子四散奔逃,植物白嫩的根系坦曝在日光暴晒之中。更多的石头在挖掘机的操作下源源不断翻出大地。失陷绝地的蚂蚁们不知所措.一个个保护着蚁后,衔着蚁卵,面对眼下没完没了天翻地覆的世界,不知逃往何处.一窝蚂蚁的毁灭,其惨烈不亚于一个王国的覆灭吧?亿万万蚁窝和虫穴的毁灭,亿万万微小的惊骇与怨恨游荡天地之间,无处可去,便依附于戈壁玉。附着在它的色泽上,附着在它所有细微的裂缝里。所以戈壁玉的颜色黯淡压抑,所以戈壁玉的饰物一碰即碎。还有人不明白城市午夜的街头为什么如此哀凉无望。他经过成堆批发戈壁玉的地摊,还是不能明白。去年那场大旱,不止令农业受灾,牧业也遭到极大重创。一位年长的牧人痛心地说:“捡石头!都是捡石头的人害的!”他的意思大约是,捡石头改变了大地的面貌,而这与天气变化息息相关。我仍然喜欢石头。我喜欢长时间蹲在河边的空地上,一块一块地翻捡,摸索,不停地惊异于每一块石头的独一无二。当我埋首大地,沉迷于眼下这石头的世界,在地球的另一端,漫漫迁徙道路上的海鸟再也看不到去年露出水面的礁石。我又拾起一块石头。看到石头下的空穴里有弯弯曲曲的细小道路,被突然曝光的虫子惊慌不已。我改变了这只虫子的命运。也许还改变了更多-—季节、气候、降雪量。甚至是冰川融化、雪线后退。甚至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了,海平面上升了。我目睹那只海鸟在无望的寻找中筋疲力尽,最终跌落大海.而在此地,在我的脚下,在全世界离海洋最远的地方,在大陆的最深处,我又看到另一块美丽的石头,却迟迟不敢触碰.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牧羊人居麻对“我”仅是因为“喜爱”而捡石头表示怀疑和不相信,表现了牧羊人居麻对石头起了贪念。B。戈壁玉在荒野中才是美丽的,可一旦离开荒野,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可见作者懂得戈壁玉的真正价值所在,并表现了作者对戈壁玉被疯狂采伐的痛心.C.作者描写了人们从节假日碰运气一般来捡石头,到后来专职干这个,并开着挖掘机进入来疯狂开采的过程,影射人类的贪得无厌和对自然的无度侵掠,并以此予人们以启示。D。本文文字素净、灵动,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以及对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5。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6.本文最后当“我”又看到另一块美丽的石头时,为何迟迟不敢去触碰?请结合全文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4.A5。①人类疯狂开采石头,对戈壁滩的地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所开采的石头制作成商品后在城市售卖,价格却十分廉价。②人类因贪婪对大自然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这种伤害让人感到“哀凉无望”.③现代文明对游牧文明的价值观带来了冲击。6.因为“我”深深认识到:①“我”虽然喜爱石头,但不能把“喜爱”变成“贪婪”而去占有不属于自己的石头;②触碰石头不仅会改变一只虫子的命运,甚至可能会改变更多——季节、气候、降雪量等,从而造成各种自然灾害。(3)戈壁玉的确美丽,但一旦离开荒野,离开纯粹的蓝天和粗砾的大地,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文考查对文本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项错在“表现了牧羊人居麻对石头起了贪念”这一句。原文是“他坚信有一个关于石头的秘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再次感慨自己的命运.”原文表述的是牧羊人居麻不相信我的说法,认为石头的秘密“我”知道而且不告诉他,感慨自己的命运,并不是对石头起贪念。【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要句子的含义。本题考查“还有人不明白城市午夜的街头为什么如此哀凉无望。他经过成堆批发戈壁玉的地摊,还是不能明白。”的含义。抓住该句的关键词“哀凉无望”、“批发戈壁玉的地摊"、“不能明白”。把含义题转化为原因概括题。认真读文本,找出原因。文章写了人类疯狂开采石头,极大的伤害戈壁滩地貌,但开采的石头城市售卖时,价格极其廉价。人性的贪婪伤害大自然,这种伤害让人感到“哀凉无望”。点睛:重要句子指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影响的句子;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的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的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义,通常可以采用下面的几种方法.理清文句枝干对较为复杂的句子,可通过理清文句的主干和枝叶,来达到理解文句句意的目的。比如本题考的就是文章的主旨句。【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文考查对文本内容相关信息筛选并整合。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先审题。题干是“最后当我又看到另一块美丽的石头时,为何迟迟不敢去触碰”。该题其实是要求回答“不敢碰触”的原因。属于原因概括题。此举出现在文章最后一句,起到总结作用,所以答案分散在原文。应逐一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概括为“我”虽然喜爱石头,但“喜爱"和“贪婪”不同,“贪婪”是有占有欲和不满足感的。倒数第三说“触碰石头不仅会改变一只虫子的命运,甚至可能会改变更多——季节、气候、降雪量等,从而造成各种自然灾害。”文章第十节中说“作为荒野中的存在,戈壁玉的确是美丽的,甚至令人眩目。可一旦离开荒野,离开纯粹的蓝天和粗砾的大地,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这些都是作者不敢碰触的原因。最后分条概括答题。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规范回答:分两步走,第一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二步分点整合答案。(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停不下的艺术追溯林风眠:中西巧调和今天的梅州,是广东东北部一个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然而,在距离梅州市区20公里外的西阳镇阁公岭村,却依稀能看到100多年前留下的痕迹。这栋略显破旧的宅院,就是林风眠出生的地方。在林风眠5岁时,家里把他送到了本族开设的立本学堂,读书认字,既是石匠又能画几笔的父亲还教他临摹《芥子园画谱》。在这种临摹中,林风眠接受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启蒙教育。1915年,15岁的林风眠踏进了梅州中学的大门,在这里,林风眠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美术老师梁伯聪,正是这位梅州历史上最后一个能书善画的秀才,将林风眠引向了艺术的新天地.求学期间,亲朋从南洋带回的一些外文书籍,也让林风眠好奇不已.书中那些色彩丰富、形象逼真的西洋画插图,使得从小临摹惯了《芥子园画谱》的他,看到了另一个不同的艺术世界并心迷向往.4年后,作为第六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他和林文铮一起登上了开往法国的邮轮。在国立高等艺术学院院长杨西斯的工作室,林风眠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与思想的双重启蒙。对艺术的理解和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艺术不再是儿时临摹或少时喜爱的西洋画片,而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思考。林风眠独特的绘画天赋使杨西斯惊叹不已,于是就推荐他到巴黎美院。1924年5月21日,第一次中国美术展览会在德国斯特拉斯堡共和国广场的莱茵宫开幕,他的作品引起轰动。此时的林风眠,在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和中国古典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中西调和的基本艺术面貌。约两年后,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回国担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校长.不久,林风眠发表了《谈东西艺术之前途》一文.他以论述艺术是如何构成的、东西艺术根本之异同等问题为基础,正式提出了“调和东西艺术”的主张,力图在复兴东方艺术和调和东西艺术之间寻求新路。为了实现中西融合的艺术理想,林风眠可谓殚精竭虑。他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艺术名家李可染、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王朝闻、苏天赐等都是林风眠的学生。他锐意革新艺术教育,请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登上讲台,聘请法国教授克罗多讲授西画,并提出了“提倡全民族的各阶级共享的艺术”等口号。他提倡兼收并蓄,调和中西艺术,并身体力行,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1927年5月11日,林风眠组织本校师生召开了一场在当时国内规模相当大的艺术展。由于部分作品抨击社会、直讽现实,激怒了奉系军阀,林风眠被迫辞去校长之职,离京南下,担任了由蔡元培亲手创建的杭州国立艺专第一任校长。执掌杭州国立艺专的十年,也是林风眠实践自己调和中西艺术理想的十年。这一期间,林风眠用象征手法创作了大型油画《人道》《悲哀》《死》《人类的痛苦》《渔村丰收》等作品,风格一如他中西调和的探索,造型简约,大笔触粗线条,色调强烈而凝重。后来林风眠移居到了上海,他就像个苦行僧一样,不问世事埋头作画,在清苦孤寂中继续着中西艺术调和的探索.很多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林风眠终于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面貌,他的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孤独、忧郁和磨难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林风眠,但是,在他的笔下,却衍化出了寂静的山川,仿佛一片超现实的梦乡。(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5月8日)相关链接:①在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法国美术教育的最高殿堂,林风眠不是个守规矩的“好学生",他为塞尚、莫奈、马蒂斯等离经叛道的画家所倾倒,又在巴黎东方美术馆和陶瓷博物馆的彩陶、汉画砖、唐三彩、瓷器花纹上,发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求实在线·中国现代绘画史一代宗师---孤鸿林风眠》)②林风眠曾对人讲:在北京和杭州当了十几年校长,住洋房,乘私人轿车,身上一点人气几乎耗光了.你必须真正生活着,能体验今天中国几万万人的生活,身上才有真正人味。首先是人,彻底人化了,作品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求实在线·中国现代绘画史一代宗师-—-孤鸿林风眠》)③林风眠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融汇了东西方的优点,能够创造一种崭新的、从未有过的艺术形式。他是一个独领风骚数百年的领袖型、旗手型的人物。—--—中国美术学院原校长肖锋④“他奠定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基础,他之后的赵无极、吴冠中等人都是追随他的道路的。没有林风眠,中国绘画就缺少一个走向现代艺术的大师。”---—-美术理论家邵大箴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林风眠成为中国百年巨匠之一并不是偶然的,原因在于他提出了“调和东西艺术”的主张,并且他身体力行,在艺术创作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B.林风眠的创作融汇了东西艺术之长,创造出了自己画作的独特的面貌,他没有忘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没有真正的人味,作品就没有生命活力。C。林风眠在中国绘画尤其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作品兼有欧洲现代艺术和中国古典工艺美术之长,造型简约,色调强烈凝重,独具一格。D.绘画是林风眠安身立命的凭借,是他毕生的终极追求,更是他表达强烈情感的媒介。他借助绘画表达他对国事的关心、对人生的思索、对身边人和事的敏感与爱.8。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林风眠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既在学校接受了系统的文化学习,又在梁伯聪、南洋回来的朋友等人的影响下关注西方的艺术世界,这为他日后进行中西调和的创新打下了基础.B.林风眠敢于打破常规,做事不按常理出牌,欣赏离经叛道的画家.当校长时他聘请木匠画家的齐白石,打破艺术的崇高地位,提倡各阶级共享的艺术.C.1919年,林风眠到法国勤工俭学,在院长杨西斯的工作室接受了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双重启蒙,从此踏上了绘画艺术中西调和的探寻之路。D。林风眠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从1919年选择出国勤工俭学,到德国第一届中国美术展览会引起轰动,再到国内艺术展上借作品抨击社会、直讽现实,都是他爱国的体现。E.大成就须经得起大寂寞。移居上海的林风眠不问世事埋头探索,孤独、忧郁和磨难围绕着他,但他终于超越自我,在创作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取得了巨大成就。9.简述林风眠在绘画方面取得成功的缘由,结合材料加以分析.【答案】7.A8.BE9.①保持好奇心,善于学习。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艺术、西洋插画,还是西方的艺术理论与思想,林风眠都兼收并蓄。②善于创新,能打破传统。林风眠不一味地做守规矩的好学生,才能在复兴东方艺术和调和东西艺术方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③贴近生活,保持人味.他的画作直接描述生活,拷问人性,富有活力.④耐住寂寞,专心创作。林风眠在上海不问世事埋头作画,最终让自己的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⑤有师友亲人的帮助。梁伯聪将林风眠引向了艺术的新天地,蔡元培的任人唯贤,父亲的影响等等,都促成了林风眠的成功。【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要求选出“不符合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林风眠成为中国百年巨匠之一……原因在于……”错误,选项错在遗漏信息,林风眠被誉为百年巨匠之一的原因很多,奠定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基础和培养了很多大师级的名家等也不可忽视。故选A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在梁伯聪、南洋回来的朋友等人的影响下”错误,从文中来看,应为梁伯聪引领他在中国传统绘画方面走向艺术的新天地.C项,“在院长杨西斯的工作室接受了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双重启蒙"错误,从文中来看,应为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和思想的双重启蒙,中国传统艺术的启蒙他幼时就接受了。D项,“……从1919年选择出国勤工俭学,到德国第一届中国美术展览会引起轰动,再到国内艺术展上借作品抨击社会、直讽现实,都是他爱国的体现”错误,选项分析属无中生有,林风眠出国留学、在国外艺术展上一举成名并未提到他的爱国情怀。故选BE两项.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简述林风眠在绘画方面取得成功的缘由,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这是要求分析传主在绘画方面成功的原因,解答这类题目,一般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入手。所谓内因,即传主的自身因素,如兴趣爱好、天赋特长、后天的努力勤奋创新等,结合文本信息及相关链接里的内容来看,传主主要有善于学习、勇于创新、贴近生活、专心创作等几个方面的特点,这些特点是林风眠绘画方面取得成功的内在原因。所谓外因,即外部环境、其他人对人物的成功的影响,就本文看,主要体现在林风眠父亲、梁伯聪以及蔡元培等人对其绘画事业所起的促进作用。考生结合这些内容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分析概括即可。【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余懋衡,字持国,婺源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永新知县。征授御史。时以殿工,矿税使四出,骄横.懋衡上疏言:“与其骚扰里巷,榷及鸡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赋,共襄殿工.今避加赋之名,而为竭泽之计,其害十倍于加赋。”忤旨,停俸一年.巡按陕西。税监梁永辇私物于畿辅,役人马甚众。懋衡奏之.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永虑军民为难,召亡命擐甲自卫。御史王基洪声言永必反,具陈永斩关及杀掠吏民状.巡抚顾其志颇为永讳,永乃藉口辨.帝疑御史言不实。而咸宁、长安二知县持永益急。永党王九功辈多私装,恐为有司所跡,托言永遣,乘马结阵驰去。县隶追及之华阴,相格斗,已皆被系,懋衡遂以反逆闻。永窘甚,爪牙尽亡,独纲在,乃教永诬劾咸宁知县满朝荐,朝荐被逮。永不久亦撒还,关中始靖。懋衡寻以忧归。起掌河南道事。擢大理右寺丞,引疾去。天启元年起历大理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与尚书张世经共理京营戎政。进右副都御史,改兵部右侍郎,俱理戎政。三年八月延推南京吏部尚书,以懋衡副李三才;推吏部左侍郎,以曹于汴副冯从吾。帝皆用副者。大学士叶向高等力言不可,弗听。懋衡、于汴亦以资后三才等,力辞新命,引疾归.明年十月再授前职。懋衡以珰势方张,坚卧不起。既而奸党张讷丑诋讲学诸臣,以懋衡、从吾及孙慎行为首,遂削夺.崇祯初,复其官。(选自《明史·卷二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B.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C.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D.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里巷"有乡邻之意。“里”是古代居民区名,一里所含居民家数,说法不一,历代也有变化。《周礼》有“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记载.B。“畿”指古代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来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京畿”“畿辅”都指京城附近地区.C。“忧归”是指因父母丧事,回乡守丧。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任官者必须离职,表达当事人对已故父母的崇敬和不舍。D。“崇祯"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此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如汉武帝、崇祯帝等都是年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懋衡在御史任上,因上奏被朝廷派往各地的矿税使骄横无礼骚扰百姓一事,而被认定违背圣旨,停发了一年俸禄。B。税监梁永役使众多人马搬运个人财产到畿辅,余懋衡和王基洪等御史官先后把这件事上奏皇帝弹劾梁永,但皇帝怀疑御史的话不真实。C。咸宁知县和梁永的对抗更为急迫,梁永的手下乐纲指使梁永诬陷咸宁知县满朝荐,朝荐随后被逮捕,不久梁永也被撤回朝廷,关中才安定下来.D.皇帝不听大学士叶向高的规劝,任命第二人选的余懋衡担任南京吏部尚书,但懋衡竭力推辞新的任命,最后不得不称病辞职回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其骚扰里巷,榷及鸡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赋,共襄殿工。(2)既而奸党张讷丑诋讲学诸臣,以懋衡、从吾及孙慎行为首,遂削夺.【答案】10。C11。D12。B13。(1)与其骚扰平民,征税征到禽畜身上,不如明确告知天下,稍微增加赋税,共同帮助完成修建宫殿的工程.(2)不久奸臣张讷肆意诋毁讲学的各位大臣,因为余懋衡、冯从吾和孙慎行是为首人物,于是余懋衡等被削除了官职。【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的意思是梁永恨得要命,唆使其帮凶乐纲贿赂厨师毒死余懋衡.其中“贿”后面跟的是兼语句“膳夫毒懋衡".“膳夫”既作了“贿”的宾语,又作了“毒”的主语,所以该句中间不能停顿.排除AD项。“言官”指的是“谏官",中间不能断开,这样就排除B项。原文标点应为: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犬,获所予贿及余遗。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故本题选C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项,“汉武帝、崇祯帝等都是年号”错。故本题选D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余懋衡和王基洪等御史官先后把这件事上奏皇帝弹劾梁永"与文中内容不符。故本题选B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榷”:“征税”;“曷若”:“不如”;“襄”:“修建".第二句关键点:“既而”:“不久”;“丑诋”:“肆意诋毁”;“遂”:“于是”;“以”:“因为”.【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余懋衡,字持国,婺源人。万历二十年中进士。授职永新知县。受征召而授官御史。当时因为修建宫殿的工程,矿税使被派往各地,行为骄横.余懋衡上奏疏说:“与其骚扰平民,征税征到禽畜身上,不如明确告知天下,稍微增加赋税,共同帮助完成修建宫殿的工程。如今避开增加赋税的名义,实际上是竭泽而渔的办法,这样的害处比增加赋税要多十倍。”这番建议触犯了皇帝的旨意,余懋衡被罚停发一年的俸禄.余懋衡任陕西巡按御史。税监梁永将个人的财物运到京都附近地区,役使很多的人马。余懋衡将这件事作了奏报。梁永恨得要命,唆使其帮凶乐纲贿赂厨师毒死余懋衡。余懋衡两次中毒,都没死。余懋衡拷问厨师,获取乐纲给予的贿赂和剩下的毒药。余懋衡于是上奏疏极力弹劾梁永的罪状,谏官也争相弹劾梁永,皇上都不审查。梁永担心军民为难他,召进一些亡命之徒穿上甲衣保护自己.御史王基洪声称梁永一定会造反,详细陈述梁永冲杀关口和杀害抢掠官吏百姓的状况。巡抚顾其志替梁永隐瞒、遮蔽,梁永于是借口进行申辩。皇帝怀疑御史说的不符合事实。而咸宁、长安两个知县与梁永的对抗更为急迫。梁永的同党王九功等人有很多私人要载运的东西,担心被有关官吏察觉,推说是梁永发送的,乘马结成阵队而急速地离去。县吏在华阴追上了他们,相互之间发生战斗,不久都被抓住,余懋衡于是以谋反的罪名进行上报。梁永非常困窘,手下的人都逃散了,只有乐纲还在,他于是叫梁永诬告咸宁知县满朝荐,朝荐被逮捕。梁永不久也被撤回京城,关中才安宁下来。余懋衡不久后因家人去世回到家乡。后被起用并掌管河南道的事务.提升为大理右寺丞,称病辞职而去。天启元年余懋衡被起用为大理左少卿,晋升为右佥都御史,与尚书张世经共同管理京城军队政事。晋升为右副都御史,改任兵部右侍郎,都是管理军队政事。三年八月朝廷推举南京吏部尚书,以李三才为第一人选,余懋衡为第二人选;推举吏部左侍郎,以冯从吾为第一人选,曹于汴为第二人选。皇上都任用第二人选。大学士叶向高等极力表示不能这样做,皇上没有听从。余懋衡、曹于汴也因为自己资历不及李三才等,竭力推辞新的任命,称病辞职回乡。第二年十月,余懋衡再度被授任以前的职位.余懋衡因为宦官势力正嚣张,坚决称病不接受任命。不久奸臣张讷肆意诋毁讲学的各位大臣,因为余懋衡、冯从吾和孙慎行是为首人物,于是余懋衡等被削除了官职。崇祯初年,恢复了他的职位。(二)古代诗欲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早蝉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诗人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B。“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秋冬夏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指还没有到秋天。C.时值复季,让诗人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蝉鸣之声。这连绵不断的蝉声引发了诗人的悲慨之情.D.“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诗人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E.“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一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此刻对云树缭绕的湓城的无限思念之情.15。“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一联感情深沉动人,其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运用什么手法表达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AD15。情感:年事渐高的感伤之情。听到蝉鸣之声,诗人就想到自己鬓色渐衰,大有岁月催人老的感伤.困居异乡的思乡之情。蝉鸣之声触动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被贬离朝的愁闷之情。往昔在东掖槐花之下听蝉,今朝却是在湓城僻处听蝉,今昔对比,失意无限。(答任意两点即可)手法:借物抒情(对比、反衬、直抒胸臆),诗人借“两三声"稀薄的蝉声与自己浓浓的情愁相对衬,把自己复杂深沉的感情展露得淋漓尽致.【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项,“将春秋冬夏四季之风”错,应该是“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C项,“连绵不断的蝉声”有误,只是薄暮时分有三两声而已。E项,“对云树缭绕的湓城的无限思念之情"有误,这里的“无限思”是有无限的愁思、哀思之意,“云树绕湓城"借景抒情,表现的是诗人被贬江州闲居湓城的失意与愁苦之情。故选AD。【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的意思是蝉这一叫让我忽觉自己鬓角已白,也回不去以前的家了。借物抒情,诗人把自己复杂深沉的感情借助“两三声”蝉声来表达。稀薄的蝉声又响起了,秋天将至,想到了自己两鬓斑白、年老体衰。所以,这“两三声”稀薄的蝉声牵动了诗人年老身衰,却还被贬离朝、困居异乡的思乡愁情。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诗人想到自己往昔在东掖槐花树下听蝉声,今朝却是在湓城僻处听蝉声,今昔处境对比,引发了诗人对自己年事渐高的感伤以及仕途的失意之情。也可以根据“故园情”分析出诗人直接抒发自己身居困境、年老漂泊异地的思乡情。【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明列子是“有所待”之后,指出了“无所待”的状态。能够表明这种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和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最后一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1)。若大乘天地之止(2).而御六气之辩(3)。以游无穷者(4)。从今若许闲乘月(5).拄杖无时夜叩门【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辩”的写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②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的代名词,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懂的作品.③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的人。A.扬汤止沸下里巴人深孚众望B。釜底抽薪阳春白雪深负众望C.釜底抽薪阳春白雪深孚众望D。扬汤止沸下里巴人深负众望【答案】C【解析】【详解】扬汤止沸: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阳春白雪: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深孚众望: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深负重望:辜负大家的期望。结合语境①“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②“美术馆”“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③“卓有成就”可以推出,应该选择“釜底抽薪"“阳春白雪”“深孚众望"。【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本题中所给成语含义相近,但意义、用法都有不同。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后三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工作,打赢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B。“一带一路"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伟大战略,中国未来数十年的改革开放都围绕这一战略为布局展开。C。“呼格吉勒图案"的平反,显示了政府部门彻底治理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冤假错案问题以及实行依法治国的决心。D。不动产登记是摸清中国全社会不动产家底的国家级行动,将从经济到法律建设的方方面面产生难以估量的扩散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B项,结构混乱,“围绕这一战略为布局展开”句式杂糅,改为“以……为布局”或者“围绕……的布局";C项,搭配不当,“治理……问题”搭配不当,可改“治理"为“解决”。D项,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应在“将”后加“对”。故选A。【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B“围绕这一战略为布局展开”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秦老师,您让我写的作文已写好放您桌面了,希望您能抽空拜读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请您帮我改正。B.作为学校的领导干部,在这次助学捐款活动中,我率先垂范,为学校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捐助了三百元.C。既然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改正,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我就高抬贵手,不再追究。D.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李老师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李老师脸上堆满了笑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A项,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敬辞。B项,率先垂范:指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敬辞,用于对方;C项,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①____,如悬挂艾草,赛龙舟,饮用雄黄酒,吃粽子等。此外,②_____,除了“纪念屈原说”,还有“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等。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句已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③____。【答案】(1).①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2)。②端午节的起源也说法甚多;(3).③“纪念屈原说"影响最广最深(或“纪念屈原说"占据主流地位)。【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挂艾草,赛龙舟,饮用雄黄酒,吃粽子等”,第②空注意后面的“曹娥说”,第③空注意前文“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句已深入人心”.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好奇心强,贪玩心重,极易迷恋于网络游戏。他们上网玩游戏,就必定会身心受损,学业荒废。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腾讯游戏推出了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但是技术不是万能的,总有其局限性,技术防线也可能会被未成年人突破.因此,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责任,只能落在作为子女健康成长第一责任人的父母身上了。只要父母对子女多些关注陪伴和适当干预,就能避免网络游戏沦为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洪水猛兽.①上网玩游戏不一定会身心受损,学业荒废。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②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责任不一定只落在父母身上.(2).③父母对子女多些关注陪伴和适当干预不一定能避免网络游戏沦为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洪水猛兽。【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三处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