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游山西村》教学设计(精选篇)《游山西村》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4个生字,了解“山西村、腊酒、豚、疑”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感受村民的淳朴以及蕴含的哲理。
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忱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忱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并尝试加以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轼在游历西林山寺有感而发,题诗写词,而流传至今,而在宋朝同样也有这么一位诗人,在游历一座村落时,也写下了千古绝唱!这位诗人他是谁呢?又留下了怎样“绝唱”?今日就一起来学习下《游山西村》。
(二)初读感知
1.读过标题你是否有疑问?
预设:山西村在什么地方?
过渡:山西村只是一个小山村,作者去这个山西村游玩会有什么收获呢?
2.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读音和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解决生字词。
指导:学习生字“豚”,留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写法上左窄右宽。
4.学生齐读,思索概括诗歌大意。
(三)深化研读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四句诗都是什么意思?
2.作者这次出游究竟收获了哪些呢?(小组合作)
收获一:村民的热忱
(1)从哪里看出来村民热忱好客?
明确: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话农夫挚友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非常足够。山民款待客人时的情景,他们会尽其全部、想尽方法的去款待客人,生怕自己不够客气。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忱深深的打动了,从“莫笑”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叫大家不要笑。这里的酒菜虽然简洁、淳朴,但包含了村民对诗人的深厚情意。)
(2)再次齐声朗读,读出情感。
收获二:人生哲理
(1)从哪句诗获得哲理?
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真似乎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2)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看到了什么?这里景色怎么样?
(3)这句诗看出了怎样的哲理?
明确:对自己眼下困顿遭受表示乐观豁达。提出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决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的人生哲理。
(4)诗人此时的心情确定是特别欣喜,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四)巩固提高
诗人出游获得了许多收获,那么经过今日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课所揭示的哲理,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结束课堂。
作业:1.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制作“陆游小档案”。老师激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书目,题写前言、后记,包括作者的生活年头、代表作品等,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篇2
一、谈话导入,解题
1、介绍有关陆游的状况。
2、出示课题:山西村是什么地方?
二、熟读课文,知晓大意
1、将古诗抄在黑板上,支配学生自读。
2、支配小组读诗,沟通字词。
3、指导翻译(通过此环节理解诗文大意,驾驭“莫”、“浑”、“豚”、“疑”等字的意思。
三、深化探讨、破诗明理
1、齐读古诗
2、探讨:从诗的前两句你能看出什么?
3、探讨:古诗前两句说的是农家的待客之道,后两句却突然转向写景,是不是有些突兀?
“又一村”指的是?(山西村)
4、激励学生描述村子的景象和村民们的生活。
5、启发谈话:古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喜闻乐见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你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吗?
四、指导背诵
1、激励背诵。
2、跟着音乐齐背。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目标:
1.相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沟通。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三)、教学难点: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爱好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背景图),有多少文人墨客在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时留下了千古佳句。今日,高老师就带来了两首古诗,一首是北宋闻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另一首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你知道这两首古诗是写哪儿吗?来,同学们,看着手中的书,自由读一读,留意读准字音。
1.指导学生读《题西林壁》题目,解题:题写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
2.学生读《游山西村》
正音
浑豚重
三、学习《题西林壁》一、二句:
1.让我们随着苏轼来巡游一下漂亮的庐山吧!(配乐课件)老师有感情地朗读。
2.诗人从哪几个角度来视察庐山,请大家在书上圈圈画画。
3.“横看”是怎么看?(课件,横:①使物体成横向。②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相对。③纵横杂乱。④汉字由左到右的笔形。)让学生推断选择。
4.从正面看,你望见了什么?“岭”是怎样的呢?你能画一画吗?这是怎样的山岭?(课件显示连绵起伏的山岭)指导读“横看成岭”。
5.从侧面看,你望见了什么?(课件)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峰?(陡峭)指导读第一句。
6.那么,从远处看庐山是怎样的?(课件显示远近凹凸的图片)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是危崖险岩,从高处向低处俯瞰是幽谷深涧,从山下仰视则是重峦叠障,所以说是“远近凹凸各不同”。
7.(课件显示六张庐山图片)从不同的角度看,所见的形态、姿态各不相同,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看看你能把庐山的美读出来吗?(个别读,集体读,配乐读)真是百看不厌,越看越美呀!
四、学习《题西林壁》三、四句:
1.庐山原委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美,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原委看清晰了庐山的真面目吗?他找到缘由了吗?
2.是呀,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_____,视野受到局限。咱们还可以换个说法,因为_____,所以_____。
3.是呀,作者为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而叹息,但他好像又明白了点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后两句诗。有的同学已经背出来了,谁来适一适?
4.看山如此,看事也是如此,只有全面地多方面地看,才能看清事物的真面目,正应了那句老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五、学习《游山西村》一、二句:
1.学了《题西林壁》,我们既观赏了漂亮的风景,又明白了一些生活的哲理。(板书:赏景明理)下面我们随着诗人陆游到山西村去看看、走走,想想又能悟出什么道理呢?
2.诗人陆游因为被朝廷罢官回来故里,途经山西村,他此时特别懊丧,特别郁闷,乡亲们又是怎样款待这位从远方归来的游子呢?请读读一、二句。
3、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望见了什么?又仿佛听见乡亲们说了些什么?指导朗读。
六、学习《游山西村》三、四句:
1.受到乡亲们热忱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____,突然,他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什么?(课件显示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眼前柳绿花红,又是一个漂亮的小山村。
2.眼前之景不正和陆游此时的心境相吻合吗?被罢官的陆游本以为前途渺茫,陷入了逆境,但是朴实的乡亲们却给了他走出逆境的信念。这份欣喜之情,你能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3.在学习中,生活中,你有过和诗人相同的感受吗?当你做一道应用题百思不得其解,正为此懊恼时,______。当你和小伙伴下棋,感觉无路可走,准备放弃时,______。
七、配乐朗诵,感悟情境
同样的触景生情,同样的耐人寻味,让我们随着诗文再次来赏景明理。
八、课外链接,拓展延长
其实,还有许多诗像这样于写景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爱好的同学不妨在课后把它找来,读一读,背一背。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能默写《游山西村》。
3、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心境。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首古诗,由于古今用词的差异,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有些困难,须要老师耐性引导,逐字译解,结合地方习俗,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观赏古诗,积累古诗名句。
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前打算:
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简介作者
1、上一堂课我们一起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题西林壁》,同学们会不会背诵这首诗?(齐背)
2、今日,我们来学习其次首古诗《游山西村》,这首诗是宋朝另一位闻名诗人陆游写的,你们对陆游有哪些了解?给大家介绍一下。
3、诗人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闻名诗人。他诞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峻关头。他能文能武,主见抗金,收复失地,写下很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仰慕的爱国诗人。
4、解诗题。
山西村在什么地方?山西村只是一个小山村,作者去这个山西村游玩会有什么收获呢?
二、朗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并划出诗中的生字。要求把诗读通,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读。提示在读的时候要读出诗歌节奏和诗歌韵味。
3、师示范读,生自由读、齐读。(出示古诗,标明节奏)
5、学习生字"豚",留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三、学习诗文,理解感悟
1、学习《游山西村》一、二句:
(1)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自由读读一、二句诗,然后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2)同桌相互说诗意,指名串讲诗意。(不要笑话农夫挚友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非常足够)
(3)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品读这两句诗,告知老师你读到了什么?
(4)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研读,说说你从哪那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忱。例如:“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像一下,山民款待客人时的情景,他们会尽其全部、想尽方法的去款待客人,生怕自己不够客气。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忱深深的打动了,从“莫笑”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叫大家不要笑。这里的酒菜虽然简洁、淳朴,但包含了村民对诗人的深厚情意。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
(5)采纳多种方式朗读。(自由读、个人读、齐读)
(6)同学们此刻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山西村村民款待客人的画面?这个画面是怎样的?又仿佛听见乡亲们和诗人说了些什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汇报)。
2、学习《游山西村》三、四句:
(1)、出示诗句,诗人一边游玩,一边观赏风景,他看到了那些景物?(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这里的疑是什么意思?
(2)、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同桌互说,指名说)(山重水复真似乎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3)、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看到了什么?(可以拓展)这里景色怎么样?
(4)、诗人此时的心情确定是特别欣喜,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原来以为自己是陷入绝境,无路可走的,突然发觉一片无限
的风光,这前面一句该怎么读?后面一句又该怎么读?对,要先先抑后扬。(个人读——齐读)。
(5)、在学习中,生活中,你有过和诗人相同的感受和经验吗?(绝处逢生)
四、体会心境,感悟哲理
1、同学们,诗人回来故里,内心郁闷。比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丢失信念,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就有了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
2、这首诗既有漂亮的景色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里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说明什么道理呢?(小组沟通探讨)
3、同学们,你情愿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恒久留为自己的记忆吗?请赶快把他背下来。
五、作业布置
1、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制作"陆游小档案"。老师激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书目,题写前言,后记,包括作者的生活年头、代表作品等,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了解有关陆游的学问及相关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含义;赏析诗歌中蕴含哲理的名句;体会诗歌美丽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朗读、合作探究;读说结合,想象画面,体会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育主动乐观的人生看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体会诗歌美丽的意境。
教学难点:
分析诗句,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
朗读,自主探究、合作互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各种题材、不同风格的古代诗歌异彩纷呈,芳香四溢,它们如同一座漂亮的大花园,使人沉醉,令人神往。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观赏这朵清爽而又迷人的田园之花吧!板书课题:《游山西村》
知诗人,解诗题: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闻名爱国诗人,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传世。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陆游由于支持张浚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住在山阴镜湖之三山村。“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这首诗作于次年春。
听范读,想画面:
学生活动:仔细听,自由朗读;
分组合作,结合注释,想象画面,能精确、流畅地描述各诗句的内容。
明确: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味薄,丰收之年他们款待客人菜肴丰足。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忧无路可走,柳绿花艳突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旧保存。今后假如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肯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释诗句,明诗意:
1、老师板书,总结诗句含义:
首联:热忱好客
颔联:山村美景
(对偶)颈联:淳朴民风
(对偶)尾联:抒写愿望
2、引导,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以及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风景美,民俗美,人情更美
喜悦、赞颂、酷爱、留恋(情景交融)
入意境,悟哲理: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既生动地写出了江南农村山水环绕、绚丽明媚的自然风光。又在写景中蕴含哲理:身处逆境之时,只要你坚决信念,锲而不舍,接着前行,就会迎来一个充溢光明和希望的崭新境界。(景中寓理)
小结:
《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的七言律诗。本诗紧扣“游”字,根据“叙事—写景—抒情”的依次,生动描画出一幅色调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表达了对古朴淳厚的乡村民俗的留恋和酷爱之情。
再拓展,作比较: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
注释:
1、过:探望,探访,探望。
2、故人:老挚友。
3、具:打算。
4、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
5、合:环绕。
6、郭:指村外。
7、斜:(xiá)
8、轩:窗户。
9、场圃:农家的小院。(场:打谷场。圃:菜园。)
10、话桑麻:谈论庄稼。
11、就:赴。这里指观赏的意思。
(比较阅读,学生分组探讨学习)
明确:
《过故人庄》以亲切的语言,如话家常,写诗人到农家做客的情景,描绘了安静秀美的田园风光,歌颂了淳朴真诚的友情,表达出对安静的田园生活的酷爱。
比较两首田园诗:
1、相同之处:都是律诗;都先写做客缘由,再写路途见闻,最终写重游之愿;都表达了对美丽田园风光的酷爱。
2、不同之处:《游山西村》中,“拄杖无时夜叩门”,表明诗人重游的时间不确定;而《过故人庄》中,“待到重阳日”,表明重游时间是确定的。
《游山西村》侧重表达了诗人对农村古朴民风的留恋;《过故人庄》更侧重于表达对深厚友情的赞美。
课堂练习:
1、一般来说,格律诗的()联和()联须要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找出《游山西村》一诗的韵脚,标记出来。此诗所押的韵是()。
2、既写景又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3、赞许农夫挚友热忱好客的诗句是()
4、表现村民淳朴风俗的诗句是()
5、表明留恋田园风光和古朴民俗的诗句是()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游山西村》。
2、搜集几首田园诗,摘抄下来,积累学问。
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田园四时杂兴》(其一)、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等等。
3、阅读并摘抄陆游的诗,体会他的爱国情怀和创作风格。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七言律诗)
首联:热忱好客
颔联:山村美景{对偶}
颈联:淳朴民风{对偶}
尾联:抒写愿望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忱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尝试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上一堂课学习了《题西林壁》,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会不会背诵这首诗。个人背——齐背。
二、解诗题,知作者
1.今日,我们学习其次首古诗《游山西村》。作者是陆游,你们都读过陆游的那些诗呢?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闻名诗人。他诞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峻关头。他能文能武,主见抗金,收复失地,写下很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仰慕的爱国诗人。
2.“山西村”在什么地方?“游山西村”是什么意思?
三、抓字眼,明诗意
1.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诗的方法。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索。老师巡察指导。
3.指名读诗,正音。
4.集体沟通: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不懂?老师相机进行指导。
(1)乡亲们是怎样款待这位从远方来的客人呢?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不要笑农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够足够)
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读这两句诗,告知老师你读到了什么?
能抓住重点词进行品读吗?也就是说你从那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忱。
预设:“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像一下,山民款待客人时会让客人怎样喝酒,要求客人怎样吃肉,对,这就是农家人,他们会尽其全部、想尽方法的去款待客人,生怕自己不够客气。那同学们想一想,在作者眼里,这里的“足”莫非单单指酒菜足吗?那还指什么足?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不折不扣的,足足的表达出来吗?
自由读——个人读_个人读——齐读。
山民对待诗人是那样的热忱、好客,而诗人对待山民又是怎样一份情感呢?你能接着抓住关键词来谈谈你的体会吗?莫笑是什么意思?诗人叫人不要笑什么呢?对,这里的酒菜确定没有大酒店里的精致,由此可见,在诗人的眼里,他不看重什么,他看重是什么?,信任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忱深深的打动了,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自由读——个人——齐读。
同学们此刻你眼前仿佛望见了山西村村民款待客人的怎样一个画面?又仿佛听见乡亲们和诗人说了些什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汇报。
(2)受到乡亲们热忱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出示诗句,他看到了那些景物?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重水复指的是山峦重重,山一程,水一程。水道弯弯,柳暗花明又指的是什么?漂亮的小山村。这里的疑是什么意思?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个人说——同桌说。(山重水复真似乎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终点,你也有可能观赏到别样的美景。同样的道理,即使人生陷入了逆境,你也可能会绝处逢生。
诗人此时的心情确定是特别的——那这份欣喜之情,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原来以为自己是陷入绝境,无路可走的,突然发觉一片无限的风光,这前面一句该怎么读?后面一句又该怎么读?对,要先先抑后扬。个人读——齐读。
四、多诵读,悟诗情
1.大家有没有发觉我们这首诗跟《题西林壁》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呢?那就是既有漂亮的景色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首《游山西村》里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明什么道理呢?看似简简洁单的诗句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看来,这句诗句能成为千古绝唱肯定有它自己的理由,当然,我们就没有理由不记住他了。一起读读这句千古名句。
2.同学们,你情愿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恒久留为自己的记忆吗?请赶快把它背下来。个人——集体。
3.对于古诗,我们不但要会背,还要有感情地朗诵,同学们自由试试看,个人——个人——集体。
五、课堂作业
1.背诵、默写《游山西村》。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盛情待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抒情景色迷人
景美人更美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篇7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依据须要搜集信息,扩大学问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爱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爱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
2、熟读古诗;
3、了解诗句大意;
4、感悟诗的情感。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着苏轼一起巡游了漂亮的庐山,哪位同学给我们来背诵一下?
(学生背诵。)
师:背诵的真好。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二首》这节课的另外一首古诗,是宋朝闻名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板书:游山西村)
二、初读诗,学习生字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动画,让学生听朗读,并画诞生字。
2、自由读,老师指导检查读诗状况。
3、个别读。
4、老师指导生字。
例:豚
留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5、将学生分组,组内读诗,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生字的。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晰详细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
(老师将各组问题归类,统一解答。)
三、再读诗,感语沟通
1、细致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爱的方式沟通自己的感受。
2、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
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4、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1、实行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2、检查背诵状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3、检查生字识记状况。
五、作业
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1、理解诗句意思
2、感悟诗的情感
3、能用自己的话或喜爱的方式表达对诗的独到理解。
一、背诵导入
(提名学生背诵《游山西村》。)
二、探究学习
(学生分组合作,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小组内探讨:《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提示:⑴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忱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⑵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师: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表现什么?客人是谁?
(提示: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富的饭食。
农家的热忱和朴实。
诗人;或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子请来的陪客。)
讲:起势突兀,乍看似与巡游无关,须读到最终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富。
3、师: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
提示: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觉了美妙的去处。
师: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
提示: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验,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
师:这个村子美不美?
提示: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爱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三、延长拓展
1、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相识,组内口头沟通自己收集的资料。
例:生卒年头
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闻名作品
自己的见解
2、班内沟通提升对诗的相识:
⑴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
⑵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实力。
⑶老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敬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
四、作业
1、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预习下一课。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相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积累古诗名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了解农夫淳朴、好客的品性,体会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诗,导入新诗。
1、同学们,我们一起跟随着苏轼巡游了庐山,了解到苏轼眼里的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苏轼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宋朝诗人陆游一起来《游山西村》。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请大家自由朗读《游山西村》,留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随机订正字音和诗句朗读。
(1)指名朗读古诗,留意评点字音的精确和诗句朗读的味道。
(2)(点击课件)认读生字,学生提出书写留意事项。
腊là浑hún豚tún疑yí
(3)老师指导诗句朗读的味道,学生试读,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出示课件)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借助注释,了解诗意。
1、请大家结合注释,猜猜这首诗的意思。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讲讲。
2、全班沟通古诗的也许意思。
3、思索:你读出来了陆游的心情没有?
三、品读古诗,体会感情。
品读古诗,体会农夫淳朴、好客的品性,体会陆游欢乐的心情。
1、体会农夫淳朴、好客的品性。(陆游欢乐心情的缘由之一——人好)
(1)请大家默读诗句,想想农家人款待游客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字是什么?(足)理解“足”的意思。
(2)农家仅仅是“足”鸡豚吗?还“足”什么?
(3)一个“足”字可以看出什么?
(4)想象画面,感情朗读1、2句。
“丰足”之年,农家人杀鸡宰猪,热忱款待外来游客,陆游在这里喝着酒、吃着肉,他欢乐吗?
2、体会陆游的欢乐心情。(陆游欢乐心情的缘由之二——景好)
陆游的欢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1)指名回答,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①理解“莫笑”,从农家人热忱地款待可以体会到欢乐。
②“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的游玩情景对比看出欢乐。“疑无路”和“又一村”的心理对比看出欢乐。
(2)拓展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想象画面,感情朗读3、4句。
同学们,陆游到山西村游玩,农夫热忱款待他,诗中一个“足”字可以看出当地农夫的好客、纯朴的性格。当陆游结束这次开心的旅游,他的心情是欢乐的,他由衷感谢农夫的热忱好客,他无比留恋农村的纯朴生活,其实,“足”也可以概括陆游的心情,那就是——“满意”。
四、配乐朗诵,背诵古诗。
游山西村
人好丰足
足
景好满意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篇9
一、导入。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跟《钱塘湖春行》-样,也是记游的。诵读全诗两遍后,说说它在记游上跟《钱塘湖春行》有何异同。(异:诗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踪用了概括的写法。同:也写了游中可见;也用抒情作结。)
问: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富的饭食)表现什么?(农家的热忱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或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子请来的陪客。)
讲:起势突兀,乍看似与巡游无关,须读到最终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富。
问: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觉了美妙的去处。)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验,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化一步,接着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爱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讲:诗人这样来写山西村,又是为下文“古风”一语张本的,因为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风。
问: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略)这是写村中的习俗。
问:第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今后假如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按: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若许”,意思是“假如有机会”。
再问:这歼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像吗?(相像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款待自己的主子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妙韵意境。不相像的是,《过故人庄)把重来探望说得很确定,而这一首说得不甚确定,仅是一种愿望而已。)
补充问:这个结尾跟开头是怎样呼应的?(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子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有重游之念。)
三、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憧憬之情,这是简单看出来的。但陆游是爱国诗人,虽是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的确形成了显明的比照。
诗中“山重”一联是历来喜闻乐见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在很多别的事情上也同样适用。
古人作诗有所谓“脱化”之法,即在前人诗句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有新意。陆诗“山重”一联也是脱化前人诗句的结果,例如:
“遥看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流转处,忽与前山通。”
--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王安石《江上》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篇10
教学要求:
1、学问与技能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诗中的词句
(3)背诵并会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
(1)熟读:反复诵读,疏通诗意
(2)剖析:对诗句作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终身寿险考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考点分析试题及答案
- 理解重点2025年初级会计师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内容深化练习试题及答案
- 数字前端笔试题及答案
- 母猪个体差异护理知识试题及答案
- 学员经验分享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精通2025年育婴师考试考点试题及答案
- 专利法期末试题及答案
- 科学复习方法促进知识掌握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6050人际关系心理学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福建省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费用参考指标
- 信创虚拟化及云平台解决方案
- ICD-10疾病编码完整版
- 人教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第3课时《除法竖式》示范教学课件
-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国软件水平考试之中级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经典测试题(详细参考解析)
- 集团企业运行与国资监管数据平台解决方案
- 中考字音字形练习题(含答案)-字音字形专项训练
- JTT 1501-2024 潜水作业现场安全监管要求(正式版)
- 盗窃刑事案件案例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