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启明星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青岛市启明星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青岛市启明星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青岛市启明星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青岛市启明星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青岛市启明星中学高三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示意图,MN差值为20°。读图10回答23-24题。23.该地纬度为(

)A.10°N

B.20°N

C.40°N

D.60°N24.图中日期和我国文化现象大致对应正确的是(

)A.①——吃鸡蛋,踏青插柳

B.②——吃月饼,共庆团圆C.③——放鞭炮,守岁迎春

D.④——望双星,鹊桥相会参考答案:23.A

34.A2.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很长一段时期内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读图,完成1—2题。(1)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B.城市的人口死亡率低于农村C.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D.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2)为缓解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现象,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在农村地区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B.鼓励城市人口大量移至农村C.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D.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以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参考答案:(1)A(2)D考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答案:试题解析:(1)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迁进城,使农村留守老人居多,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2)发展农村非农业产业促进农村青壮年就地转移,能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3.红绿灯的时间分配主要根据路口交通流量的大小、各种车辆车道行车的比例、车行的路面状况等决定的。人流量很大的地方,红绿灯时间设置还要充分考虑到车让人。读某城区四个路口,甲、乙、丙、丁的红绿灯时间长度统计表。据此回答3—4。3.甲、乙、丙、丁四个路口距市中心最近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4.丙地最有可能位于A.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

C.居住区 D.行政区参考答案:3.D

4.A4.

我国古代道家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回答14-15题。14.“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A.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相关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15.下列做法符合上述思想的是

A.跨流域调水

B.毁林开荒

C.大规模抽取地下水

D.在草原地区大量捕杀鸟类参考答案:14-15DA5.咸蛋超人住在24oS59oW,有一天他想要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请回答20-21题:20.当他钻出地球另一端时,最可能看到下列何种景观?(

)21.咸蛋超人共花费3小时才穿透到地球的另一端,到达的时间为当地12月2日13时。咸蛋超人由家中出发的当地时间为何?(

)A.

12月2日7时

B.

12月1日19时

C.

12月2日1时

D.

12月1日22时参考答案:A

D6.下表为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地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主要灾害种类干旱、洪水、沙漠化、水土流失、台风、龙卷风酸雨、雪灾干旱、洪水、沙漠化、蝗灾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水土流失、酸雨干旱、洪水、水土流失干旱、土壤盐碱化、生物灾害1.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A.草场面积广阔,牧畜多

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C.冬季气候寒冷,1月均温低于0℃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2.欧洲和北美洲存在同一项农业灾害,显示出下列何种地理特征A.自然资源过度开发

B.工业化程度高C.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过多

D.纬度跨度大,农业灾害类型多3.近年来,被称为“生态杀手”的北美一只黄花先后在沪、苏、浙、赣等地迅速蔓延,严重影响原有植被。其根本原因是A.该地区气候暖湿,适宜其生存

B.该地区土壤呈酸性,适宜其生长C.一只黄花在该地区没有天敌制约

D.一只黄花在新环境发生了变异参考答案:1B

2B

3A7.读“某地理现象移动路径和盛行期频数等值线图”(下图),回答下列省区中,受该地理现象影响最大的是A.豫

B.琼

C.藏

D.黑参考答案:B8.下图中a为南半球中高纬度的纬线,P点是晨线与该纬线的交点。P点可能的时间是A.12月7时40分

B.6月8时20分C.6月5时30分

D.9月16时20分参考答案:B9.下图为乌拉尔河水系示意图,①②③为三个水文观测站。读图回答47~48题。47.下列关于乌拉尔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参与海陆间水循环B.补给水源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C.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D.全流域航运价值大4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至③河段径流量不断增大B.蒸发旺盛导致①处径流量小C.①至②河段的结冰期最长D.②至③河段支流汇入少,下渗量大参考答案:B

D10.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北京时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下图为“嫦娥四号探测器飞行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探测器成功着落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路易港(20°S,57°E)旭日正从东北方升起B.新奥尔良港(29°N,90°W)夕阳正从西南落下C.莫尔兹比港(10°S,东经147°E)的太阳高度约为81°D.科伦坡港(6°N,79°E)的旗杆影子正变长4.探测器从发射到着落,将先后经历(

)①近月制动

②环月飞行

③地月转移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①③参考答案:3.C

4.C【3题详解】探测器成功着落时,为北京时间1月3日10时26分,太阳直射南半球,路易港旭日从东南方升起,A错误。新奥尔良港(29°N,90°W)西六区,为20时26分,为夜晚,B错误。1月3日直射纬度比冬至日北移4度左右,即直射19°S左右,莫尔兹比港(10°S,东经147°E)此里接近正午,90-(19-10)=81°,故太阳高度为的太阳高度约为81°,C正确。科伦坡港(6°N,79°E)东5区,为7点26分左右,正午旗杆影子最短,故旗杆影子正变短,D错误。故选C。【4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12月9日,进入地月移动轨道,然后进行减速制动,进入环月轨道。故探测器从发射到着落,将先后经历③①②,选C。11.鄱阳湖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湖泊之一,长江与之的相互作用一直备受关注,2003年之后三峡工程开始调度运行,又增加了人为因素的影响。长江与鄱阳湖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长江对鄱阳湖的作用(简称长江作用),包括顶托和倒灌作用,较强的长江作用可使鄱阳湖水位升高;另一方面是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简称鄱阳湖作用),当鄱阳湖向长江大流量地持续汇流,鄱阳湖作用增强,造成长江下游流量增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从长江作用和鄱阳湖作用累计次数的季节特征来看,分析正确的是①鄱阳湖水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长江对其的调蓄作用②长江与鄱阳湖作用的累计频次对比主要取决于两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③长江作用主要发生在4-6月,鄱阳湖作用主要发生在7-9月④9月长江作用大于鄱阳湖作用,4月鄱阳湖作用大于长江作用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25.2003年之后三峡水库开始调度运行,三峡工程一般是4-6月放水为主,7-9月少量蓄水,进入10月大量蓄水,其中10月是最大蓄水月,根据材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三峡水库运行前后长江中游降水量、汉口站径流量对比

月份平水年(1957-2002平均)2004-2008年变化率%长江中游降水量(mm)4-6月492452-8.1汉口站流量(m3/s)4-6月2359521861-7.3长江中游降水量(mm)7-9月4094100.2汉口站流量(m3/s)7-9月3824234112-10.8长江中游降水量(mm)10月7754-29.9汉口站流量(m3/s)10月2578620364-21A.长江与鄱阳湖作用基本特征都主要受气候影响B.三峡水库在4-6月放水一定程度上会增强长江作用,可能增加初夏鄱阳湖流域发生洪涝的概率C.10月份三峡水库的大量蓄水可能增加鄱阳湖流域的干旱发生几率。D.2003年后三峡工程在10月份对汉口站径流的影响超过了气候对径流的影响参考答案:24.C

25.D24.从题干信息提示,鄱阳湖作用和长江作用主要取决于两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②对;4-6月份,锋面雨带主要集中在鄱阳湖流域,鄱阳湖水位高,鄱阳湖向长江大流量地持续汇流,鄱阳湖作用增强;7-9月份,锋面雨带移动至长江流域,长江水位上升,长江作用显著,对鄱阳湖的顶托和倒灌作用加强,④对,③错误;鄱阳湖水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鄱阳湖流域的大气降水和汇水,①错误;故答案选C。25.鄱阳湖作用和长江作用主要取决于两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受气候影响,A说法正确;三峡水库4-6月份放水一定程度上会使长江水位上涨,此时鄱阳湖向长江的汇水受阻,增加了洪涝发生概率,B说法正确;三峡水库在10月份大量蓄水,长江下游径流量略降,长江作用中向鄱阳湖的顶托和倒灌作用减弱,可能增加鄱阳湖干旱的概率,C说法正确;从表中数据来看,三峡水库运行对长江径流量的影响较小,长江径流量主要受气候影响,D说法错误。故选D。12.读(下图),分析判断下列有关土地正确的利用方式是及通视状况A.Q地不能通视B地

B.M点以上进行封山育林C.PM之间可实行经济林种植

D.种植业只适于N点以下地区才可发展参考答案:C13.读“某河流的部分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水流向,实线、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1月、7月的平均宽度,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0.下列关于该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1月输沙量少于7月B.水循环7月不如1月活跃C.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D.流域植被以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为主21.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流水侵蚀作用最显著的是A.甲

B.乙C.丙

D.丁参考答案:20.B

21.B试题分析:【20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1月河面宽度大于7月,说明1月流量较7月大,则河流1月输沙量多于7月;该河在北半球,1月流量大,说明径流量不与气温呈正相关;因7月流量较小,所以水循环7月不如1月活跃;该河最有可能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流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21题详解】河流曲流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四地都位于河流弯曲处,乙和丙位于凹岸,侵蚀为主;甲和丁位于凸岸,所以流水侵蚀作用显著的要在乙和丙处选择,但丙处比乙处在7月枯水季节水量要大,所以侵蚀作用更显著。考点:河流;流水作用。14.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回答3-4题。3.图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4.图示季节

A.乙地气温日较差最大

B.巴西热带草原正值湿季

C.太阳直射点正向北移动

D.墨累达令盆地播种小麦参考答案:DB15.读澳大利亚西部某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导致澳大利亚西部海域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为A.地形 B.太阳辐射 C.洋流 D.海陆分布2.乙地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较为丰富,与其成因相似的渔场是A.北海道渔场 B.北海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秘鲁渔场3.甲地陆地自然带应该是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参考答案:1.C

2.D

3.B【1题详解】澳大利亚西部海域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说明西部海域水温低于同纬度地区的水温。澳大利亚西部海域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使得流经海域水温低于同纬度地区,等温线凸向低纬。【2题详解】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均位于寒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位于上升补偿流的海域。乙地周边海域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海底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繁殖,鱼饵丰富,形成渔场,故与秘鲁渔场的成因相似。【3题详解】自然带是气候的一面镜子,与气候的分布息息相关。甲乙丙三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故对应的植被类型分别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6.下表表示某省某年人口数及构成状况(单位:万人)。指标年末人口数常住人口5120其中:城镇2949乡村2171其中:0-14岁74415-64岁380065岁及以上576

27.该省该年城市化水平约为

A.57.5%

B.42.4%

C.74.3%

D.25.7%28.在右图中,能正确表示该省该年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参考答案:27.A

28.C17.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完成16~18题。

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220089521824533578900每万元GDP耗水量(m3)5045514387288134416.由表分析可以看出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17.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18.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参考答案:16.B

17.B

18.C18.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两大新亮点,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重要、最现实的选择。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与传统经济相比较,循环经济的生产特点是A.高消耗、高排放、低增长

B.低消耗、高排放、高增长C.低消耗、低排放、高增长

D.高消耗、低排放、低增长参考答案:C19.读“三大岩石关系示意图”,图中数码①—⑥所代表的内容依次是A.①喷出岩②岩浆③侵入岩④变质岩⑤岩浆岩⑥沉积岩B.①岩浆②侵入岩③变质岩④沉积岩⑤沉积物⑥喷出岩C.①喷出岩②沉积物③变质岩④沉积岩⑤岩浆⑥侵入岩D.①喷出岩②侵入岩③变质岩④岩浆⑤沉积岩⑥沉积物

参考答案:B20.科西嘉岛自然风光优美,布满了柠檬树、橘树和油橄榄树,盛产葡萄酒和橄榄油,被称为“美丽岛”。读科西嘉岛位置图,完成3—4题。3.该岛所处的自然带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热带草原带4.每年的12月到次年4月,岛上山区积雪较厚,吸引了众多滑雪爱好者前来游玩。冬季岛上积雪较厚的原因是(

)A.受东北风影响

B.受西北风影响C.受东南风影响

D.受西南风影响参考答案:3.C

4.D3.【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区域图,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判读。由图可知,科西嘉为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之一。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4.【命题立意】本题通过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该地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控制,且为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北半球的盛行西风的具体风向为西南风。21.下图是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面积与平均海拔示意图,据此回答图中所示的六大洲中,缺失亚寒带针叶林的是A.①③

B.②④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⑤参考答案:B22.某人随队友于12月进行极地考察,他发现考察站某物体的影子达到一天中最短,随即拍下了照片,(如图所示),休息了12个小时,正好是19点(中时区),他观察到物体的影子变长了很多。据此回答10~11题。10.图示的照片他是从哪个方向拍摄的

(

)A.东

B.西C.南

D.北11.据此推测他们所在的考察站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

)A.70°W

75°N

B.75°E

80°SC.75°E

68°S

D.105°W

80°S参考答案:AB23.绿色消费成为时尚,“绿色产品”的概念是指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都不造成污染。阅读产品在社会中的一般流程图(下图),回答以下做法与绿色消费相悖的是

A.使用无汞电池

B.产品多层包装

C.废品回收利用

D.完善质检体系参考答案:B24.读世界某区域及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完成关于图中A、B两个海区温差的比较及原因,正确的是A.A处温差小于B处温差纬度较B处低B.A处温差大于B处温差有河川径流汇入C.A处温差大于B处温差寒暖流交汇处D.A处温差小于B处温差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参考答案:C25.中国的玉米种植主要是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其中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下图为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16.下列玉米优势区域中,主要种植夏播玉米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7.下列关于中国优势区域玉米种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A.①地区纬度较高,热量充足

B.③地区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大C.④地区秋季晴朗,利于收摘

D.⑥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参考答案:16、D

17、C

第16题,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夏播玉米的主要分布区,符合的是④。第17题,①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③地区位于西北内陆,气温年较差大;④地区秋季晴朗,利于收摘;⑥地区位于我国贵州地区,土层比较薄,肥力不高。正确答案选C。26.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维持着对高端产品的垄断地位,其中包括(

)A.法国的高档化妆品

B.瑞士的信息技术产品

C.德国的数码电子产品D.日本的高级轿车参考答案:A考查工业地域的形成,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一些发达国家维持着对高端产品的垄断地位,瑞士的手表;德国的高级轿车;日本的数码电子产品。二、填空题(共10分)27.我国某中学地理小组进行了如下测定当地经纬度的活动。(8分)测量工具:自制支架一个、学习用量角器一个、重锤一只(系有细绳)、手表一块(已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校准时间)。安装方式:如图11,A为量角器直线边投射的日影,AB⊥PA。测量日期:2010年12月22日。测量地点:校园内P点。测量结果:在手表显示12时58分时角β最小,为52°56′。

图11(1)当地的经度为__________,纬度为__________。(2分)(2)当地该日的日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太阳直射地的日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3)该地最接近于长沙、重庆、武汉、西安四城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1)105°30′E(1分)29°30′N(1分)(2)东南(1分)东南(1分)(3)重庆(2分)(4)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分)28.[海洋地理】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海峡成为世界著名航运通道的有利条件是 。该海峡南侧海岸类型以

为主。(2)①海域和②海域相比,海水盐度更低的是

,其主要原因是

。(3)海域②的海底地形是

,形成的原因是

,附近海域可能发生破坏性巨大的海洋自然灾害是

。(4)图示海域海一气相互作用的特点是

。参考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

航道条件好(风浪小)

淤泥质海岸(2)①

①处海域淡水注入多(3)海沟

大洋板块俯冲(挤压)至大陆板

块之下

海啸(4)海洋水温高,向大气输送热量多;蒸发量大,海洋向大气输送水汽多;上升气流强烈,大气降水丰富;海一气间水分交换活跃。解析:(1)海峡要从地理位置方面分析,从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此海峡为马六甲海峡,从地理位置看联系两大洲,勾通两大洋,处于十字路口,地理位置方面优越,且位于赤道无风带,风力小,航道条件好。图中的沼泽说明该海峡南侧海岸类型为淤泥质海岸。(2)盐度的大小要和河流联系回答。有大量陆地上河流的淡水注入①海域,所以①海域盐度较②海域低。(3)从海底等深线分析得出海沟,图中海域②的等线密集,而且数值小,可以判断海底地形,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地处于板块交界处,大洋板块俯冲(挤压)至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附近海域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巨大的海洋自然灾害是海啸。(4)此地处于赤道附近,海洋水温高,向大气输送热量多,海洋水蒸发大,上升气流强烈,大气降水多,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名师点睛】马六甲海峡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有一条细长的水道,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海。这就是马六甲海峡。海峡全长约l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公里。马六甲海峡因沿岸的马六甲古城而得名。马六甲城原是个小渔村,位于马来半岛南岸,从15世纪中期开始兴旺起来,建立了满剌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到16世纪初,马六甲城已十分繁华。·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是亚、非、澳、欧沿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许多发达国家进口的石油和战略物资,都要经过这里运输。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有利于航行。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开辟了大西洋至印度洋航线。1869年,苏伊士运河贯通,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到东方的航路。马六甲海峡的通航船只急剧增多。近年来,过往海峡的船只每年达8万多艘,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沿岸的新加坡港,是世界著名大港,吞吐量为世界第四。马六甲海峡地处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航道的"十字路口",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特别是太平洋西岸的国家,如中国、日本、朝鲜等要到南亚、西亚、非洲去,马六甲海峡是必经之地。所以它又有"远东十字路口"之称。马六甲海峡东端有世界大港新加坡,海运繁忙。每年约有10万艘船只(大多数为油轮)通过海峡。日本从中东购买的石油,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这里运往国内的。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黑鹳善于利用气流飞行,下图为“黑鹳分布与迁徙路径示意图”。材料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非洲萨赫勒地区降水持续偏少。随着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及周边地区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传统游牧业不断向商品性定居牧业转化,且大量土地被开垦,原本是候鸟理想越冬地的萨赫勒现在鸟类觅食困难。(1)黑鹳迁徙路径①、②沿线自然带更替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该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2)黑鹳沿迁徙路径④、⑤飞行需借助冬季风,该季风常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_______等气象灾害。黑鹳沿迁徙路径③到达的越冬地,冬季较温暖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3)萨赫勒地区鸟类觅食困难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4)我国鄱阳湖地区是黑鹳重要越冬地,该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为促进鄱阳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需采取的生态措施有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2)寒潮、沙尘暴、暴雪、低温冻害

纬度低,远离冬季风源地;北部山地高原对寒冷气流的阻挡(3)降水变少,气候变干;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生态恶化(4)雨热同期,水热丰富

退耕还湖,恢复退化的湿地;防治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盖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合理使用化肥农药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黑鹳迁徙路径①、②沿线在低纬度的非洲萨赫勒地区与中纬度的欧洲北部之间,两者纬度差异显著,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同纬度之间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显著,因而该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热量。(2)注意题目要求是“气象灾害”,冬季风带来的主要有寒潮、沙尘暴、暴雪、低温冻害等。图中黑鹳的越冬地③,位于印度半岛,所处纬度低,气温较高,而且远离冬季风源地;北部山地高原对寒冷气流的阻挡,所以冬季较温暖。(3)图中显示非洲萨赫勒地区位于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的高度地带,降水较少;结合材料二可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降水变少,气候变干;同时由于人口增多等,导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生态恶化,所以鸟类觅食困难。(4)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思考;我国鄱阳湖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该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最主要自然条件应该是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丰富资源丰富。注意题目要求是“生态措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措施”主要是保护有退耕还湖,恢复退化的湿地;防治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盖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合理使用化肥农药。30.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和干湿地区分布图,回答问题(1)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2)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左图中温度带③和④的分界线大体是________(山脉)和______(河流)一线;(4)左图中⑥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气候。(5)右图中的干湿地区B和D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_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参考答案:(1)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2)年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3)秦岭

淮河

(4)高原山地(5)400解析:(1)我国跨纬度广,气温差异大,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把全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3)读图可知,左图中温度带③暖温带和④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4)左图中⑥所在地区是青藏高原,由于该地区海拔高,形成了特殊的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5)读图可知,B是半干旱地区,D是半湿润地区,这两个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点睛:该题考查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读图分析即可。

三、综合题(共38分)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方针叶林分布于北纬45°~70°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意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1)分析北方针叶林区土壤不适宜大面积作为农耕用地的原因。(2)描述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3)分析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4)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因。参考答案:(1)纬度高,气候冷湿,土壤冻结时间长;土层浅薄,酸性强,植物养分缺乏,肥力低,不适宜大面积农用(2)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25年达到顶点;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3)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4)优势物种为灌木;原因:与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相比,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解析:(1)分析土壤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可从土壤的酸碱性质、透气透水性能、土层厚度、有机物含量、肥力高低等角度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