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3劳动安全基础管理知识问答(2013.06.01)目录1.安全和本质安全是如何定义的?2.什么是安全生产事故?3.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4.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有哪些?5.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和原则是什么?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法制6.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是什么?7.安全生产法规分哪几大类?8.我国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总体形式是什么样的?9.《安全生产法》基本内容有哪些?10.《职业病防治法》基本内容有哪些?1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有哪些?1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有哪些?13.法律、法规确定有哪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内容?14.安全生产监察的方式有哪些?15.安全风险是如何定义的?16.危险是如何定义的??17.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察的体制是什么?18.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主要职责有哪些?1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主要有哪些职责?20.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21.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和原则有哪些?22.综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3.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包括哪些内容?24.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5.《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是如何要求的?26.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有哪些法定要求?27.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如何管理?28.什么是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29.风险抵押金按照法律规定该如何使用?30.什么是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计划?31.如何编制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计划?32.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培训有哪些基本要求?33.安全生产培训的对象有哪些?34.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有哪些基本要求?35.什么是建设项目“三同时”?36.建设项目“三同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7.安全生产检查的基本内容有哪些?38.有哪些常用的安全检查方法?39.劳动防护用品如何分类?40.法律规定劳动防护用品如何配备?4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是什么样的?42.什么是重大危险源?43.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内容是什么?44.我国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有哪些要求?45.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类型有哪些?46.什么是事故预警机制?47.构建事故预警需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48.事故预警指标是如何确定的?49.安全评价有哪几类?50.安全评价的程序是什么?51.危险(风险)、有害因素是如何分类的?52.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有哪些?53.安全预评价报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54.法规对安全评价机构是如何管理的?55.法规对安全评价人员是如何管理的?56.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是什么?57.关于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要求有哪些?58.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有哪几个方面?59.事故应急现场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如何?60.什么是事故应急预案?61.应急预案一般包括哪几级文件体系?62.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是什么?63.应急响应的功能和任务有哪些?64.应急预案演练形式有哪几种?65.应急演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66.对应急演练的结果如何处理?67.职业危害因素如何分类?68.什么是职业病?69.我国目前已颁布的与职业卫生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与规章、标准有哪些?70.从业人员依法享有哪些职业卫生权利?7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是如何分类的?7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主要有哪些?73.职业病危害项目如何申报?74.职业病报告的内容有哪些?75.什么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76.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有哪些基本要素?7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有哪几个主要步骤?7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有哪几种?79.什么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80.什么是企业安全文化?81.企业安全文化有哪些具体体现?82.安全文化建设中的教育活动主要有哪几种方式?83.如何建设企业安全文化?84.企业安全文化活动的具体内容有哪些?85.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是如何划分的?8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基本程序是什么?8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时限是如何规定的?8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该包括哪些内容?89.事故调查的基本原则是什么?90.在事故调查中如何划分职责?91.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和权利有哪些?92.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93.有关事故责任追究在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94.职业卫生常用的统计指标有哪些?95.如何设计职业卫生调查?96.常用的职业卫生统计分析方法有哪些?97.事故统计分哪几个主要步骤?98.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分哪几大类?99.如何做好伤亡事故统计工作?100.伤亡事故经济损失如何计算?一、概述1.安全和本质安全是如何定义的?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即安全生产,是指“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者财产损失”。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反面体现,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也就是说安全是将危险控制到人们接受的程度。无论是安全还是危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危险,也没有绝对的安全。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整个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被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本质安全功能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失误——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者伤亡,设备、设施和生产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者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者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避免使用者受到伤害。上面说的两种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生产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要被充分考虑,而不是事后补偿再给予的。[相关链接]本质安全是生产中“预防为主”的具体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实际上,这应该属于一种理想状态,会因为社会和环境因素等的制约,无法实现。但是,科技进步和人们不断地追求,使得本质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研究并结合实际开展,如我国开展的“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课题在一些条件较好的矿区进行试运行,虽然没有解决绝对的安全问题,但是也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并为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作出了贡献。2.什么是安全生产事故?一般是这样定义事故的:事故是指生产系统或者生产工作中的人遭受阻碍或中止现状,可能导致人员受到伤害或财产受到损失的非预先知晓的意外事件。通常人们认为,事故是指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事故,是从业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职业中毒事故。事故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普遍性;(2)随机性;(3)必然性;(4)因果相关性;(5)紧急性;(6)危害性。事故都具有破坏性,是人们不想看见的结果。但是,人们长期同事故做斗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应当认识事故,预防和控制事故,研究控制事故的方法和措施。正因为如此,催了安全生产管理这样一门学问,使人们不是消极地应对事故,是积极主动地去预测和控制事故,将事故的危害降低到最低水平。[法律提示]国务院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等。[相关链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3.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那么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呢?安全生产管理是指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发展,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与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以及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等。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从业人员,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相关链接]《辞海》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旨在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一项方针,也是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在企业管理之中并贯穿始终。[法律提示]《宪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劳动法》第一章总则的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和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安全生产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法。”4.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有哪些?(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是最早提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五种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上述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可以用五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加以描述,如果第一块骨牌倒下(即第一个原因出现),则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相继被碰倒(相继发生)。这就是著名的海因里希多米诺骨牌理论。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图(2)能量意外转移理论●1961年吉布森(Gibson)、1966年哈登(Haddon)等人提出了能量意外释放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希望或不正常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事故的直接原因。●该理论阐明了伤害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指明了防止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意外释放,防止能量接触人体。根据这种理论,人们应经常注意生产过程中能量的流动、转换,以及不同形式的能量的相互作用,防止发生能量的意外释放或逸出。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采用较安全的能释放速度,防止能量蓄积,开辟能量异常释放渠道,设置屏障,从时间和空间上将人与能量隔离,设置警告信息。(3)轨迹交叉论轨迹交叉论的基本思想是: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概括起来不外乎人和物(包括环境)两大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交叉),能量转移至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又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物的原因人的原因基础原吲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经过轨迹交叉论事故模型图[相关链接]现代安全管理中比较倾向于系统安全管理理论,它包括很多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要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也可以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5.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和原则是什么?《安全生产法》在总结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党和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不断深化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安全发展的原则,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安全发展”重点包含三层含义:(1)必须要以人的生命为本,认识到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3)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证。[相关链接]“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处理生产和安全这两个方面问题时,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坚持最优先考虑人的生命安全。“预防为主”就是按照系统工程理论,按照事故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综合治理”就是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采取各种管理手段预防事故发生。实现治标的同时,研究治本的方法,综合运用科技手段、法律规定、经济手段和行政干预,从各个方面着手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做到思想上、制度上、技术上、监督检查上、事故处理上和应急救援上的综合管理。【法律提示】《安全生产法》第一章总则第三条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法制6.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是什么?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体制是: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具体表现在:(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监督管理;(2)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管理;(3)监察机关的监督;(4)安全生产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5)基层群众性组织的监督;(6)新闻媒体的监督;(7)社会公众的监督。[相关链接]安全生产监督监察的基本特征是:(1)权威性;(2)强制性;(3)普遍约束性。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1)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2)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4)坚持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的原则;(5)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6)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7.安全生产法规分哪几大类?安全生产法规,从内容上划分主要有以下三类:(1)安全生产管理法规。安全生产管理法规是指国家为搞好安全生产,加强劳动保护,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所制定的管理规范。这里主要是指规定领导和管理原则、管理制度的规范。从广义上讲,国家立法、监察、监督检查和教育也属管理范畴。(2)安全技术法规。国家为了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防止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所制定的技术性与组织性法规,统称为安全技术法规。它以“规定”“规则”“标准”的形式出现,大多是单项规定。(3)职业卫生法规。职业卫生法规,是指国家为了改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预防和消除职业性中毒等职业病而制定的种种法律规范。这里既包括劳动卫生工程技术措施,也包括预防医学保健措施方面的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工矿企业设计、建设的劳动卫生规定,防止粉尘危害,防止有毒物质的危害,防止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危害,劳动卫生及个体防护和劳动卫生辅助设施相关规定等。[相关链接]安全技术法规规定的主要内容大体可分为如下方面企业设计、建设的安全技术;机器设备的安全装置;特的安全措施;防火、防爆安全规则;锅炉压力容器安全工作环境的安全条件;劳动者的个体防护等。某些行业些特殊的安全技术问题,如矿山,特别是煤矿,突出的问题是预防井下开采中水、火、瓦斯、煤尘和冒顶片帮五大灾害的安全技术措施;化工企业主要是解决防火、防爆、防毒、防腐蚀的安全技术问题;建筑安装工程则主要是解决立体高空作业中的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以及土石方工程和拆除工程等方面的安全技术问题。对这些,国家有关部门都制定了专门的安全技术法规。8.我国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总体形式是什么样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制定并颁布了近20部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如《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公路法》和《消防法》等。这些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安全生产法制建设。2002年,为全面、完整地反映国家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确定对各行业、各部门和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安全生产基本管理制度,并对安全生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共性的、基本的法律问题做出统一规范,全国人大颁布实施了《安全生产法》。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和规章的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并完善。200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这是党和政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又一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的安全生产工作。[相关链接]2010年7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通知第二条明确要求必须严格企业安全生产管理:(1)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2)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责任;9.《安全生产法》基本内容有哪些?(1)从业人员应该获得的合法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该法明确规定了从业人员应当享受的权利及义务。(2)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的法定义务。《安全生产法》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3)政府的职责。《安全生产法》在监督管理权限划分上,作了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予以协调、解决。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及时制定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及时修订。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法律提示】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安全生产法》,即日起公布,自2002年1110.《职业病防治法》基本内容有哪些?(1)关于劳动者应当享受的权利。《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劳动者应当享受的权利有:接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的权利;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权利;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防止职业病的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的权利;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害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没有防护措施进行作业的权利;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2)用人单位的义务。劳动者应当享受的合法权利,也是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职业病防治法》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健康保障义务,职业卫生管理义务,参加工伤保险的义务,职业危害报告义务,卫生防护义务,减少危害义务,职业危害监测义务,不转移危害的义务,职业危害告知义务,培训教育义务,健康监护义务,事故处理义务,对特殊劳动者的接受监督管理的义务,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保障劳动者健康权利的义务。(3)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责任。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如下:监督管理职责,制定规划的职责,宣传教育职责,制定标准的职责,监督检查职责,采取临时控制事故措施的职责,严格遵守执法规范的职责,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并监督执行的职责,建立建设单位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制度的职责,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证的职责,对从事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的职责,建立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的报告和处理制度的职责,组织职业病诊断鉴定的职责。[法律提示]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了《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公布,自2002安全生产监督与监察1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有哪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2)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情况:(3)严格履行有关行政许可的审查工作;(4)依法处理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5)正确处理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6)依法处理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设施、设备、器材;(7)接受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8)及时报告事故;(9)参加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调查处理;(10)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1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有哪些?(1)事前的监督管理。有关安全生产许可事项的审批,包括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等。(2)事中的监督管理。事中的监督管理分行为监察和技术监察两个方面。(3)事后的监督管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以及调查处理,查明事故原因,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提出防范措施。[相关链接]安全监察是为了督促用人单位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生产监察程序是指监督检查活动的步骤和顺序,一般包括:(1)监察准备;(2)调查用人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情况;(3)调查作业现场:(4)提出意见或建议;(5)发出《安全生产监察指令书》或《安全生产处罚决定书》。13.法律、法规确定有哪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内容?我国法律、法规确定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管理和技术的监督管理;(2)机构和安全教育培训的监督管理;(3)隐患排查与治理方面的监督管理;(4)伤亡事故和事故应急救援方面的监督管理;(5)职业危害的监督管理;(6)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方面的监督管理;(7)行政许可方面的监督管理。[相关链接]行政许可方面的监督管理包括:对涉及有关安全生声的事项需要审查批准的,是否严格依照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并加强监督检查。14.安全生产监察的方式有哪些?安全生产监察的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行为监察。行为监察的内容主要有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职工教育培训、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等工作。其目的和作用在于提高用人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工的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对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不安全行为,严肃纠正和处理。(2)技术监察。技术监察是对物质条件的监督检查,包括对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三同时”监察;对用人单位现有防护措施与设施完好率、使用率的监察;对个人防护用品的质量、配备与作用的监察;对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危害性较严重的作业场所和特殊工种作业的监察等。其特点是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技术监察多从设备的本质安全入手。[相关链接]安全生产监察的方式有一般监察和专门监察,每种监察中都包括行为监察和技术监察。17.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察的体制是什么?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行的是综合监督管理与专项安全监察相结合的工作体制,国家对特种设备就是实行专项安全监察体制。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以及经济发达县的质检部门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所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各级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内设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内设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各地市设安全监察科,工业发达的县或县级市设安全股。各地建立压力容器检验所和特种设备检验所。【相关链接】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事关社会稳定的大局。我国对特种设备实行安全监察制度,它具有强制性、体系性及责任追究性的特点,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体制、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等内容。18.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主要职责有哪些?(1)积极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特种设备安全法规,督促有关单位贯彻执行;(2)制定或参与审定有关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规程、标准;(3)对特种设备制造、安装单位进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时,有权通知该单位予以纠正;(4)检查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有权制止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行为;(5)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要求使用单位解决,逾期不解决,或有发生事故的危险时,有权通知停止该设备的运行;(6)监督有关单位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试,核发合格证;(7)有权制止无证操作特种设备;(8)有权参加或进行特种设备的事故调查,提出处理意见。【法律提示】2003年2月19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颁布。它是一部全面规范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1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主要有哪些职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在其获批准的专业监察范围和法定的区域或场所内,履行下列职责:(1)积极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特种设备安全法规,督促有关单位贯彻执行;(2)对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充装、检验、修理、改造、使用、维修保养、化学清洗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违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行为时,有权通知违规单位予以纠正;(3)对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充装、检验、修理、改造、使用、维修保养、化学清洗活动进行检查,有权制止无资质或违章作业行为,发现安全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可以报告监察机构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要求相关单位限期解决,逾期不解决,有权通知停止设备的制造和使用;(4)监督有关单位对司炉工、焊工、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医用氧舱维护人员、水处理人员、电梯操作人员、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客运索道管理人员、充装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有权制止非持证人员上岗作业;(5)制定或参与审定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程、标准;(6)参加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提出处理意见。[相关链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是指代表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执行安全监察任务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工作人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20.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目的是防范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事故风险,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和健康,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其意义是:(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法定责任;(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标志。[相关链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了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制定的一系列安全生产行动指南或章程。【法律提示】《安全生产法》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劳动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21.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和原则有哪些?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有:(1)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和标准为依据;(2)以生产、经营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事故教训为依据;(3)以国际、国内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为依据。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2)安全第一的原则;(3)系统性原则。[相关链接]随着安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理论、方法不断完善,尤其是安全系统工程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如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风险评估、安全性评价体系等,都为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法律提示】《安全生产法》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职责。”22.综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3)安全生产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4)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安全生产措施和费用管理制度;(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7)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8)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9)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10)消防安全管理制度;(11)应急救援管理制度;(12)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相关链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一般由综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环境安全管理四类组成。其中,环境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安全生产标志管理制度;(2)作业环境管理制度;(3)工业卫生管理制度。23.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包括哪些内容?(1)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2)个体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3)安全生产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4)特种作业及特殊作业管理制度;(5)岗位安全生产规范;(6)职业健康检查制度。[相关链接]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三同时”制度;(2)定期巡视检查制度;(3)定期维护检修制度;(4)定期检测、检验制度;(5)安全操作规程。24.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职责;(2)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的职责;(3)生产经营单位各个职能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4)班组长的安全生产职责;(5)岗位工人(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相关链接]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职责主要包括:(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法律提示]《安全生产法》第四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25.《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是如何要求的?危险性较大的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设置机构或者配备多少专职管理人员,根据危险性和规模的大小等因素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必须设置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是设置机构,还是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根据危险性和规模的大小等因素确定);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可不设置机构,但必须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但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法律提示]《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生产经营单位依照前款规定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26.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有哪些法定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改善安全生产设施,更新安全技术装备、器材、仪器、仪表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以保证生产经营单位达到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具体由谁来保证,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而定。一般说来,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予以保证;一般国有企业由厂长或者经理予以保证;个体工商户等个体经济组织由投资人予以保证。上述保证人承担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事故后果的法律责任。[相关链接]安全生产投入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建设安全生产和卫生技术措施工程,如防火防爆工程、通风除尘工程等;(2)增设和更新安全生产设备、器材、装备、仪器、仪表等以及这些安全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3)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4)按照国家标准为职工配备劳动保护用品和设施;(5)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6)其他有关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费用,如用于制定及落实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27.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如何管理?(1)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原则:专户核算,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使用,不足部分直接列支。(2)安全生产费用的监督管理:高危行业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费用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的管理程序、职责及权限;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使用要接受财政、审计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的监督,煤矿企业还要接受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年度终了,企业要在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中,报告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的具体情况。各级财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管理、使用实施监督检查。【法律提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2007]第15号)对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的行政处罚做出了如下规定:未按规定足额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的,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并可以对生产经营单位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5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未按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28.什么是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由于一些企业业主经济能力有限或者有意逃避责任,常常在发生重特大事故后,面临行政和经济处罚时,躲避或者逃逸,把抢险救灾和事故善后全部推给地方人民政府,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严重影响了事故抢险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为了扭转这种恶劣现象,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必须依法建立风险抵押机制。依法对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收取一定数额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作为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法律提示]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的有关规定,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369号),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5]918号)。29.风险抵押金按照法律规定该如何使用?法律规定,下列情况可使用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1)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2)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善后事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产生的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费用,全部由企业负担,原则上应当由企业先行支付,确需动用风险抵押金专户资金的,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由代理银行具体办理有关手续。费用支出超过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其超出部分仍由企业负担。若发生下列之一情形的,省、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可以根据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工作的需要,将风险抵押金部分或者全部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1)企业负责人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逃逸的;(2)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未在规定时间内主动承担责任,支付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费用的。[相关链接](1)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或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风险抵押金存储标准:小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30万元;中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大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150万元;特大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200万元。考虑到不影响特大型、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周转,每个企业风险抵押金累计达到500万元时不再存储。(2)按照煤矿企业核定(设计)或者采矿许可证确定的生产能力,其风险抵押金标准为:3万吨以下(含3万吨)存储60万N100万元;3万吨以上至9万吨(含9万吨)存储150万—200万元:9万吨以上至15万吨(含15万吨)存储250万—300万元;15万吨以上,以300万元为基数,每增加10万吨增加50万元。为了不影响特大型、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周转,每企业风险抵押金累计达到600万元时不再存储。30.什么是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计划?生产经营单位为了保证安全生产资金的有效投入,应编制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计划,其核心是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按照行业可分为: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措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石油化工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冶金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建筑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水利水电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旅游安全技术措施等。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可分为: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等。(l)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常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有: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故障——安全生产设计,减少故障和失误。(2)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常用的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有:隔离,查找薄弱环节,个体防护,避难与救援。[相关链接]编制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是:(1)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2)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3)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的原则;(4)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31.如何编制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计划?(1)确定措施计划编制时间。年度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计划一般应与同年度的生产、技术、财务、供销等计划同时编制。(2)布置措施计划编制工作。企业领导应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向下属单位或职能部门提出编制措施计划具体要求,并就有关工作进行布置。(3)确定措施计划项目和内容。下属单位在认真调查和分析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并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计划项目和主体内容,报上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联合技术、计划部门对上报的措施计划进行审查、平衡、汇总后,确定措施计划项目,并报有关领导审批。(4)编制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计划项目经审批后,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下属单位组织相关人员,编制具体的措施计划和方案,经讨论后,送上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5)审批措施计划。上级安全生产、技术、计划部门对上报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计划进行联合会审后,报单位有关领导审批。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计划一般由总工程师审批。(6)下达措施计划。单位主要负责人根据总工程师的审批意见,召集有关部门和下属单位负责人审查、核定措施计划。审查、核定通过后,与生产计划同时下达到有关部门贯彻执行。[相关链接]每一项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措施应用的单位或工作场所;(2)措施名称:(3)措施目的和内容;(4)经费预算及来源;(5)负责施工的单位或负责人:(6)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7)措施预期效果及检查验收。32.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培训有哪些基本要求?《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三十六条、第五十条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出了要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过若干文件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做出一些具体规定。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培训总的要求是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感,普及安全生产有关法规知识和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操作技能和避险能力,为安全生产提供人员方面的保障。[法律提示]《安全生产法》规定: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第二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第五十条:“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33.安全生产培训的对象有哪些?法律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以下人员必须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3)特种作业人员;(4)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培训的基本要求是:(1)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进行安全生产资格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2)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经培训单位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任职:(3)所有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应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法律提示]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培训的主要内容是:(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2)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3)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4)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34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有哪些基本要求?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的基本要求有:(1)煤旷、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安全生产资格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2)其他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经培训单位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任职;(3)所有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应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相关链接]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时间应该满足: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其他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35.什么是建设项目“三同时”?建设项目“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确保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后,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建设项目“三同时”的要求是针对我国境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包括在我国境内建设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的建设项目。[法律提示]《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原劳动部令第3号)、《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原劳动部令第10号)和《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资格认可与管理规则》(原劳动部令第11号)对建设项目“三同时”都有明确的规定。36.建设项目“三同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的实施,要求从项目的论证到设计、施工、竣工验收都应按“三同时”的规定进行审查验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的内容:(1)可行性研究阶段;(2)初步设计阶段:(3)施工阶段;(4)试生产阶段;(5)劳动安全卫生竣工验收阶段;(6)投产使用阶段。[相关链接]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实施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对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并委托本建设项目设计单位以外的、有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资格的单位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1)大中型或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2)火灾危险性生产类别为甲类的建设项目;(3)爆炸危险场所等级为特别危险场所和高度危险场所的建设项目;(4)大量生产或使用I级、Ⅱ级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建设项目;(5)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粉料或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料的建设项目;(6)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确认的其他危险、危害因素大的建设项目。37.安全生产检查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软件系统: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2)硬件系统: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生产设施、查作业环境。对于危险性大、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一般应重点检查的内容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剧毒品、承压设备、起重设备、运输设备、冶炼设备、电气设备、冲压机械,本企业易发生工伤、火灾、爆炸等事故的设备、工种、场所及其作业人员;易造成职业中毒或职业病的尘毒产生点及其作业人员;直接管理重要危险点和有害点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对非矿山企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特种设备、升降机、防爆电器、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等;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温或低温、有毒物质的浓度等。对矿山企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矿井风量、风质、风速及井下温度、湿度、噪声、瓦斯、粉尘,提升、运输、装载、通风、排水、瓦斯抽放、压缩空气和起重设备,各种防爆电器、电器安全保护装置,矿灯和钢丝绳,瓦斯、粉尘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仪器、仪表,自救器、救护设备、安全帽、防尘口罩或面罩、防护服、防护鞋、防噪声耳塞、耳罩。【相关链接】安全生产检查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1)定期安全检查:(2)经常性安全检查;(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安全检查:(4)专业‘项’安全检查;(5)综合性安全检查;(6)不定期的职工代表巡视安全检查。38.有哪些常用的安全检查方式?(1)常规检查。由安全管理人员作为检查工作的主体,到作业场所的现场,通过感官或辅以一定的简单工具、仪表等,对作业人员的行为、作业场所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设施等进行的定性检查。(2)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应列举需查明的所有可能会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每个检查表均需注明检查时间、检查者、直接负责人等,以便分清责任。安全检查表的设计应做到系统、全面,检查项目应明确。(3)仪器检查法。机器、设备内部的缺陷及作业环境条件的真实信息或定量数据,只能通过仪器检查法来进行定量化的检验与测量。[相关链接]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如下:(1)安全检查准备;(2)实施安全检查;(3)通过分析做出判断;(4)及时做出决定进行处理;(5)整改落实。39.劳动防护用品如何分类?(l)按劳动防护用品防护性能分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和一般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可分为6大类:头部护具类、呼吸护具类、眼(面)护具类、防护服类、防护鞋类、防坠落护具类。未列入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的劳动防护用品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如一般的工作服、手套等。(2)按劳动防护用品防护部位分类:头部防护用品、呼吸器官防护用品、眼面部防护用品、听觉器官防护用品、手部防护用品、足部防护用品、躯干防护用品、护肤用品。(3)按劳动防护用品用途分类:按防止伤亡事故的用途可分为防坠落用品、防冲击用品、防触电用品、防机械外伤用品、耐酸碱用品、耐油用品、防水用品、防寒用品;按预防职业病的用途可分为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噪声用品、防振动用品、防辐射用品、防高低温用品等。[相关链接]劳动防护用品应当遵循以下的选用原则:(1)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选用;(2)根据生产作业环境、劳动强度以及生产岗位接触有害因素的存在形式、性质、浓度(或强度)和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进行选用:(3)穿戴要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40.法律规定劳动防护用品如何配备?(1)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按照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为从业人员免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护品。不得以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护品。(2)用人单位应到定点经营单位或生产企业购买通知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三证”和“一标志”,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3)用人单位应教育从业人员,按照护品的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护品,使职工做到“三会”: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用人单位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4)用人单位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的护品。(5)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护品的购买、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和使用档案,并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相关链接]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1)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前应首先做一次外观检查。(2)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必须在其性能范围内,不得超过极限使用;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指定、未经监测部门认可(国家标准)和检测还达不到标准的产品;不得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不能随便代替,更不能以次充好。(3)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4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是什么样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包括:(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证书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制,加盖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印章。(2)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由盾牌图形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编号组成。不同尺寸的图形用于不同类型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说明:(1)本标志采用古代盾牌之形状,取“防护”之意;(2)盾牌中间采用字母“LA”表示“劳动安全”之意;(3)“××一××.××××××”是标志的编号;(4)参照《安全色》(GB2893-2001)的规定,标志边框、盾牌及“安全防护”为绿色,“LA”及背景为白色,标志编号为黑色。[相关链接]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按国家有关规定不为从业人员配发劳动防护用品的、不按有关规定或者标准配发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发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发不合格或者超过使用期限的劳动防护用品的,或者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混乱,由此对从业人员造成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重大危险源监控与事故预警机制42.什么是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法律提示]《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43.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内容是什么?(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由政府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在物质毒性、燃烧、爆炸特性基础上,制定出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通过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源。(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根据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确认后,就应对其进行风险分析评价。(3)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企业应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针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4)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要求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安全报告。如属新建的有重大危害性的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报告。安全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技术进展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由政府主管部门经常进行检查和评审。(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企业应负责制定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场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报告和有关资料制定。(6)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土地使用政策,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和其他工作场所、机场、水库、其他危险源和公共设施安全隔离。(7)重大危险源的监察。政府主管部门必须派出经过培训的、合格的技术人员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察、调查、评估和咨询。[相关链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下发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陆续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和监控工作。为了加强管理,统一标准,规范运行,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布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各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也都据此制定了适合本地区或企业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规定》。44.我国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有哪些要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除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外,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下列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1)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2)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3)饮用水源、水厂及水源保护区;(4)车站、码头(依法经许可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外)、机场以及通信干线、通信枢纽。铁路线路、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以及地铁站出入口;(5)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渔业水域和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生产基地;(6)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7)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予以保护的其他区域。已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监督其所属单位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顿;需要转产、停产、搬迁、关闭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剧毒化学品以及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所在地县级公安部门和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法律提示]《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45.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类型有哪些?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规定,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范围如下:(1)储罐区(储罐);(2)库区(库);(3)生产场所;(4)压力管道;(5)锅炉;(6)压力容器;(7)煤矿(井工开采);(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9)尾矿库。[相关链接]储罐区(储罐)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重大危险源辨识》表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储罐区或单个储罐。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储罐区(储罐)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2)储罐区内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46.什么是事故预警机制?事故预警机制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完善的事故预警机制是建立在预警系统基础上,而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相关链接]预警是指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机制,根据《古今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特征和相互关系等;二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方式。”现常用来指有机体或其他自然和人造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条件,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所产生的双向作用。47.构建事故预警需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构建事故预警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和引导的原则:(1)及时性原则。实行事故预警的出发点是“居安思危”,即事故还在孕育和萌芽的时期,就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防微杜渐,提早做好各种防范的准备。(2)全面性原则。预警就是要对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各个领域的异常情况,尽最大努力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是建立预警机制的宗旨。(3)高效性原则。鉴于事故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预警机制必须以高效率为重要原则。(4)引导性原则。预警正是在某种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降临之前,提醒或引导人们应该怎么做或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去应付和处理,这样既减少了因盲从、跟风带来的被动以及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又是尊重公民基本权利的体现。[相关链接]事故预警的任务是: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事故预警的特点:快速性、准确性、公开性、完备性和连贯性。48.事故预警指标是如何确定的?预警评价的指标包括:(1)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技术因素。(2)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包括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包括作业环境和内部社会环境,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标,包括安全组织、安全法制、安全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资金。(4)机(物)安全可靠性指标,包括设备运行不良、材料缺陷、危险物质、能量、安全装置、保护用品、储存与运输、各种物理参数指标。该类指标选择时,应根据具体行业确定。[相关链接]预警阈值确定原则上既要防止误报又要避免漏报。若采用指标预警,一般可根据具体规程设定报警阈值,或者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报警闽值。指标预警是指根据预警指标数值大小的变动来发出不同程度的报警。安全评价49.安全评价有哪几类?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不同分为三类:(1)安全预评价。安全预评价是指在项目建设前,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用以指导建设项目初步设计。(2)安全验收评价。安全验收评价是指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3)安全现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相关链接]2007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发了《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安全验收评价导则》(AQ8003-2007)。根据上述标准,安全评价是指以实现安全生产为目标,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的活动。安全评价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定区域范围。50.安全评价的程序是什么?(1)前期准备。明确被评价对象,备齐有关安全评价所需的设备、工具,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根据被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3)划分评价单元。在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的划分应科学、合理,便于实施评价、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4)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单元的特征,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5)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建议。(6)安全评价结论。根据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严谨、明确地做出评价结论。(7)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相关链接]我国对于安全评价单元的最早定义出自原劳动部部颁标准《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导则》:评价单元是指根据评价的要求而划定的在工艺和设备布置上相对独立的作业区域。《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对评价单元的定义是:评价单元是为了安全评价需要,按照建设项目生产工艺或场所的特点,将生产工艺或场所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51.危险、有害因素是如何分类的?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设备与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振动危害、电磁辐射、电离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高温物质、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6)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相关链接]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参照《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骨创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 犊牛肺炎并发症及护理
-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 通信实验室安全教育
- 2.3.1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 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2.1.1+共价键++课件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 智慧酒店规划设计方案
- 美术老师述职报告
- 物联网工程知识点
- 水源污染应急处置
- 女生生理卫生课 课件
- 小学六年级数学计算题100道(含答案)
- 企业介绍PPT模板
- 电力系统分析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东北电力大学
-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乙酸乙酯)
-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
- GB/T 37194.2-2018塑料聚苯硫醚(PPS)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 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笔试试题(附答案)
- 化粪池危险防护应急预案
- GB/T 20572-2019天然肠衣生产HACCP应用规范
- GB/T 19425-2003防伪技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