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教师版_第1页
2023年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教师版_第2页
2023年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教师版_第3页
2023年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教师版_第4页
2023年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版【形式创新】可以采用小标题或者分镜头的方式,写几件事,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选择自己擅长写的事件和角度即可。《小石潭记》三年中考真题(教师版)【2020·辽宁朝阳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日光下澈________(2)俶尔远逝__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与“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B.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作者的情感由快乐变为凄苦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1.穿透忽然2.D3.向小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前行,时隐时现。4.柳宗元遭贬,寄情山水,看到小石潭的美景,心情愉悦,但这种快乐是短哲的,一经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2020·山东泰安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曾不若孀妻弱子。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B.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北斗星排列曲曲折折,蛇在蜿蜒前行,时隐时现。C.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D.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蜿蜒排列,像蛇那样在曲折前行,时隐时现。7.下列对选文写景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描述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移步换景,逐一显现。B.描写小石潭以及周围的景物——由远及近,定点观察。C.描写露出小石潭水面的石头——抓住特征,细致描绘。D.描述小石潭环境的清冷幽寂——景中传情,情景交融。8.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明写了游鱼活泼,暗写潭水清澈,这些都给作者带来了暂时的快乐。B.“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既状写了青树翠蔓的奇特之美,也突出其生机盎然。C.“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写出了作者被贬谪后内心的落寞也随之而去。D.选文句式灵活多样,有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富有韵味。【答案】5.C6.A7.B8.C【2020·黑龙江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斜靠。13.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1)悄怆幽邃邃(2)而犹不忍去去14.翻译下列句子。(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15.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游人坐欹岩下望16.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______,乙文突出了水的______(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______。17.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答案】13.(1)邃:深(2)去:离开14.(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15.游人/坐欹岩/下望16.清伟(或“奇”)借景抒情(或移步换景)17.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2019·重庆中考真题】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2)佁然不动(_____)(3)俶尔远逝(______)(4)以其境过清(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B.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面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4.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链接材料]仆⑴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⑵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⑶一遇和景⑷,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注](1)仆:对自己的谦称。(2)已:过一会儿。(2)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因禁在圆形围墙之中。(2)和景:温暖的日光。【答案】1.可:大约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俶尔:忽然清:凄清2.(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2)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交错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3.D4.(1)被贬谪的境遇,让柳宗元时时感到如同被囚禁在“圆土”中无法解脱;(2)面对小石潭的美景,作者也只能有片刻的欢愉,最终还是会泛起“凄神寒骨”的伤感。《桃花源记》三年中考真题(教师版)【2021·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屋舍俨然B.寻向所志便扶向路C.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坻,为屿,为堪,为岩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B.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C.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D.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4.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链接材料)滁①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②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③。而孰知上④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⑤于百年之深也。(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③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上:皇上。⑤涵煦:滋润化育。【答案】1.B2.(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2)他们(桃源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3.C4.桃源人的生活是因为躲避了战乱,与世隔绝;滁人是因为朝廷实行了体养生息的政策。【2020·西藏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5.下列对文中句子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 B.复行数/十步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D.寻/病终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3)便要还家(4)便扶向路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根据课文内容,请概括桃花源的美好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5.B6.(1)对……感到惊异(2)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3)同“邀”,邀请(4)先前的7.(1)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2)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8.(1)自然环境:美丽富饶;(2)社会环境:安定平和;(3)生活状况:安居乐业;(4)精神状态:自由快乐。【2020·广西百色市·中考真题】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②,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③乎?衔觞④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注]①造:往,到。②穿结:打补丁。③俦:同类,类别。④觞:盛满酒的酒杯。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既出,得其船既克,公问其故C.因以为号焉未若柳絮因风起D.期在必醉君与家君期日中10.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选自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饮酒》(其五)。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C.甲文中“黄发”指老年人,“垂髫”指小孩;乙文中的“号”是别号,作者把“五柳”作为自己的别号。D.甲文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与乙文的“或置酒而招之”均为判断句。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渔人”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B.乙文主要写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C.甲、乙两文的内容都是虚构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D.甲、乙两文以“记”和“传”的形式行文,语言简洁凝练,朴素自然,意蕴丰富。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答案】9.B10.D11.C12.①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②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2020·贵州遵义市·中考真题】古文阅读甲:《桃花源记》节选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南阳刘驎之南阳刘骤之①,善史传,隐于阳岐②。于时待坚临江③,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訏谟④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⑤甚厚。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⑥亦尽。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⑦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间所安。(注)①刘驎之:字子骥,南阳(今属河南)人。②阳歧:村名。③临江:指兵临长江。④读(xūmò):宏图大计。⑤赠贶(kuàng):赠送礼物。⑥上明:东晋时曾是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松滋南。⑦翛(xiāo)然:超脱自在的样子。1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①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②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_____③缘道以乞穷乏_____________④甚厚,为乡闾所安_____________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②南阳刘驎之,善史传,隐于阳岐。1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的理想。B.甲文中“欣然规往”,可见刘子骥热衷游历山水,向往归隐山林。C.乙文中刘驎之超然退隐,是因为桓冲说他没有用处才愤然离开的。D.乙文中的刘驎之隐于阳岐,性格高洁率真,不慕名利,超凡脱俗。【答案】13.做记号渡口沿着非常;很14.(1)(渔人)到来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2)南阳仁刘子骥,擅长史传学术,在阳歧村隐居。15.C【2020·四川广安市·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16.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标两处)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1)黄发垂髫(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尝采药至衡山(4)深入忘反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不知有汉乃相谓曰 B.忘路之远近水陆草木之花C.一人便以笠自障先帝不以臣卑鄙 D.其真无马邪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20.(乙)文中的“开明朗然”与(甲)文中的_______一词相仿。21.(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6.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17.(1)小孩(2)子和儿女(3)曾经(4)通“返”,返回18.B19.(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他们两个人)对此感到很奇怪。20.豁然开朗21.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语言简洁,意思相近即可)【2019·重庆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