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汇总六篇-5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六篇-5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六篇-5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六篇-5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六篇-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数学教案汇总六篇【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总六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百分率的应用题。复习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是根本一致的,能纯熟解答百分数三种应用题。复习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纯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复习过程:一、根本训练1.下面的每句话中,哪个量为单位“1”,另一量相当于单位“1”的百分之几?(1)上半月完成了月方案产量的58%。(2)今年耕地面积比去年大20%。(3)经检验,这批产品的合格率是99.8%。2画出线段图。一本书已看了80页,还剩全书的40%没有看。3.下面的句子中,哪些数能用百分数表示的化成百分数,哪些不能用百数表示,为什么?(1)一块花布长米。(2)另一块红布长0.6米。(3)花布长度是红布长度的倍。(4)红布长度是花布的。二、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百分率的应用题。1、把下面的应用题补充完好后再列出算式。一本书,已看了25页,还有20页没有看。求______百分之几?可以做以下补充:(1)已看的页数是未看的百分之几?(2)未看的页数是已看的百分之几?(3)已看的页数比未看的多百分之几?(4)未看的页数比已看的少百分之几?(5)已看的面数是全书的百分之几?(6)未看的页数是全书的百分之几?2、提问:这几道题都是哪一种应用题?它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哪一种应用题是一样的?解题的思路、方法是什么?它与这种应用题又有什么不同?3、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是一样的。解题时都要抓住问题局部,弄清谁是标准量,谁是比拟量,用比拟量÷标准量。但是,这两种应用题结果的表示形式不一样,求几分之几的用分数表示,求百分之几的用百分数表示。4、用3020千克的油菜籽可以榨油1208千克,油菜籽的出油率是多少?(学生解答后提问: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是哪一种应用题。)5、小结:求百分率应用题实际上也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但是求百分率应用题在书写格式上有它的特点即在列式的后面添上“×100%”。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比例的根本性质〔教材第41页内容〕。【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根本性质。2.进步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才能。3.在总结比例的根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重点难点】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教学准备】投影仪。【复习导入】1.老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3和8∶50.2∶2.5和4∶50老师: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局部的名称是什么?【新课讲授】1.教学比例各局部的名称。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第1行、第2行的内容。老师板书:2.4∶1.6=60∶40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的比例的外项、内项。随着学生的答复老师接着板书: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2.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老师: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局部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如今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老师板书:比例的根本性质。组织学生观察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学生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检验发现。如:∶0.5=1.2∶,两个外项的积是×=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假如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3×15=5×9。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穿插相乘,所得的积相等。老师: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根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老师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学生齐读两遍。3.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3和8∶50.2∶2.5和4∶50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4.老师:到如今为止,我们学习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名答复。老师小结:两种方法: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两个外项之积是否等于两个比的内项之积。【课堂作业】教材第41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考虑,指名说一说,全班集体订正。【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作业】1.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5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答案:〔1〕不可以组成比例;〔2〕可以组成比例;〔3〕可以组成比例;〔4〕不可以组成比例第2课时比例的根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究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计算训练,进步计算的准确性。3、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4、浸透环保和保护动物的教育。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并交流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进步计算的准确性。教具学具:课件、小棒、计数器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醒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听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打一动物〕师:青蛙经常在上面地方?他们在田里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板书课题〕师:青蛙对我们很有用途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不能随意捕杀。[设计理念: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泼了课堂气氛。在学生生活经历得根底上对学生浸透环保和保护动物的教育。]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p画面,并提出问题。生1:我发现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在田野里吃虫子。生2:我知道青蛙妈妈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2、根据故事情境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生2:青蛙妈____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生3: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了几只害虫?3、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今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生:56+30=?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生:求把两局部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设计理念:在加强学生计算才能的同时,更侧重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内容】绿色出行。【教学目的】通过计算,设计调查表,分析^p调查结果联络交通现状,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进一步应用代数及统计等知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复习讲授】老师:同学们今天都是怎么来到学校的呀?是坐汽车的多呢还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多呢?翻开课本105页,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绿色出行。1.组织学生阅读绿色出行相关材料,互相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对材料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2.讲授第1题。老师:根据题中要求的数据,我们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量?组织学生独立考虑,举手答复。学生:①xxxx年末汽车数量;②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路程;③xxxx年末私人轿车数量。老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用上述数据求出第1题的结果。汽车:49620000×0.16kg=7939200千克=7939.2吨7932.2×15000=119088000吨私人轿车:43220000×0.16kg=6915200千克=6915.2吨,6915.2×15000=103728000吨3.讲授第2题。老师:刚刚我们求出了全国的排放量,下面我们帮小明算一下,他们家的.排放量。学生独立考虑,交流检查,老师评讲。板书: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间隔:20÷60×45=15千米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2×245=7350千米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4.反思。老师:根据前面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学生:①妈妈的单位和爸爸的单位一样远;②妈妈坐地铁比爸爸开车快;③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5.组织学生设计调查表,调查本班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6.讲解第106页阅读材料“你知道吗?”。组织学生就“绿色出行”展开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老师讲解统计材料中的同比和环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1课时绿色出行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间隔:20÷60×45=15千米小明爸爸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2×245=7350千米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目的:1、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2、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直观的、文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抽象思维的才能。3、创设情景,在乐学中感知数学,在用数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难点:是文字信息的处理。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题小朋友们,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用数学二、情景导入正题1、出示停车场情景图,一个小朋友说:又开来了6辆。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同桌讨论汇报。3、老师指导。要求如今有几辆车?,就是把停着的汽车和开来的汽车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进一步开放教学活动,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问题可答复,激发学习兴趣,并为逐步形成抽象思维搭桥铺路。]三、操作演示新题1、元旦那天,幼儿园的小明分到了又香又甜的巧克力饼干,后来老师又分给他,小明一共有几块饼干?问:这道题能算吗?为什么?老师把9个圆片贴在黑板上,圆片右边贴上又分给他块和小明一共有几块饼干?的卡片,谁来把条件补上去?[通过操作演示、补条件等学习活动,加深了对文字信息的理解,培养语言表达才能,逐步形成应用题雏形意识。]四、稳固练习新题1、出示堆雪人图〔第121页第11题〕〔1〕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谁来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2〕请把你的解答填在书上。〔指名反应〕2、出示对话图〔第121页第12题〕〔1〕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2〕根据对话,提一个问题。〔3〕反应。五、回忆总结课题从你们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根据9+5的算式,提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来。想一想,怎么编?可以与同伴讨论,可以与老师、与爸爸妈妈讨论,看谁编的问题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应用数学的才能,通过编题练习,深化所学知识。]小学数学教案篇6详细介绍:课题二:千克的初步认识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2.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3.认识案秤,理解案秤称物品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并体验到教学知识来于生活效劳于生活.教学重点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教具、学具准备一台案秤、一些苹果、2袋精盐〔每袋500克〕、一些鸡蛋、一些沙土、2捆挂面〔每捆500克〕;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米,分别装在塑料袋中〔每组10袋〕,10袋大米〔每袋1千克〕、天平.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老师:前面我们学了重量单位克,你们都会用了吗?可有一位小朋友因为上课没听讲,不会做下面的题目,正在打求助呢,你们能帮帮他吗?〔演示课件千克的初步认识下载〕一只乒乓球约重3〔〕一杯牛奶重300〔〕一个西红柿重250〔〕一个鸭蛋约重60〔〕二、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1.老师:那位小朋友在大家的帮助下已经学会了怎么用克这个单位,可他又遇到了一些问题〔出示下面的题目〕一袋大米重25〔〕一个大冬瓜重10〔〕一头牛重420〔〕小明体重28〔〕2.老师:称一些比拟轻的物品时,常用克做单位.可是称一些像牛、人这样比拟重的东西,用克做单位就太小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克大的重量单位千克〔板书: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把课题板书完好:千克的初步认识〕〔二〕千克的初步认识:1.感知1千克有多重.讲述: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每组有一袋大米,每袋都是1千克,同学们亲自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2.使学生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老师出示1克重的大米,每组中的1号同学拿出1克重的大米给本组同学看一看,掂一掂.〔1〕提问:10个1克是多少克?100个1克是多少克?1000个1克是多少克?引导学生明白:10个1克是10克,100个1克是100克,1000个1克是1000克〔2〕老师重述:1000个1克也就是1000克,可以称为1千克.〔板书:1千克、1000克〕〔3〕指板书,提问:1千克和1000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用天平称一称〔左边托盘中放1千克,右边托盘中放1000克〕引导学生明白:1000克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老师板书:1千克=1000克〔4〕体会1千克的实际重量引导学生左手拿1克的大米,右手拿1千克的大米掂一掂,两只手的感觉有何不同?进一步认识1千克=1000克.同学们拿出1袋精盐〔每袋标有500克〕、两袋精盐,亲自掂一掂,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看看每袋标明重量,两袋重量是多少?老师说明: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也是我国法定的计量单位〔出示图片法定计量单位〕.3.进一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1〕认识案秤,理解案秤称物体的方法①出示图片台秤,师简单介绍构造.②老师介绍使用方法:案秤也叫做台秤,使用时先把案秤刻度盘上的指针〔或游标〕定在0位,然后将所称物品放到托盘上,观察秤指针所指的数字,指几就是几千克,老师称1千克的苹果演示给同学们看.〔2〕实际操作,详细感知1千克有多重.①称出1千克的沙子,装在塑料袋里,用手掂一掂有多重.②将1大袋洗衣粉放在托盘里让学生称一称有多重〔正好1千克〕,顺次传递让学生掂一掂.③把称过的和课前准备好的物品拿出来,再次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说明它们的重量相等都是1千克.4.完成43页的做一做〔1〕引导学生分别称出1千克的苹果,同学们一起数一数有多少个?考虑为什么都是1千克,而苹果的数量却不一样?假如苹果的数量一样,重量一定相等吗?引导学生明白:重量一样物体的个数不一定一样多;数量一样,物体的重量不一定相等.〔2〕学生举例说明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3〕在下面表里填上适宜的数目.老师重点指导______个鸡蛋重1千克.提问:9个鸡蛋一定重1千克吗?为什么?〔因为鸡蛋的大小不一样,所以同样个数的鸡蛋重量不一定相等,同样重量的鸡蛋个数不一定一样〕.〔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个重量单位千克.1千克也叫做什么?千克和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