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石油化工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完整版)_第1页
高职石油化工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完整版)_第2页
高职石油化工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完整版)_第3页
高职石油化工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完整版)_第4页
高职石油化工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职石油化工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

高职石油化工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高职石油化工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教学改革成果总结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12月高职石油化工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以我院“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为试点进行的。该专业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后,始终坚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其教改成果得到了上级与同行的肯定,2005年获得辽宁省示范专业;2007年获辽宁省品牌专业;2021年获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等光荣称号。有3门化工专业的核心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致使招生分数名列全院之首。2006年11月申报辽宁省教育研究立项,2007年经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课题《高职石油化工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辽教函〔2007〕140号文件)。历经二年多的研究与实践,于2021年12月结题。在课题研究和实施全过程中,成果主要完成人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9篇,出版了6部规划教材,4部“工学结合”校本讲义。工作程序:1.组建课题组从课题研究的需要出发组建了课题组。课题组成员组成如下:组长:周波: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系主任组员:张立新: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系教学主任王壮坤: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系教师(工学结合项目负责人)赵若冬: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系教师(辽宁省骨干教师)刘小隽: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系石油化工教研室主任2.确定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通过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促进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提升高职教师“双师型”职业能力的水平。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水平。满足用人单位需求。3.确定课题研究的步骤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步,调研论证,确定总体设计方案。第二步,培训参与研究的老师,查阅学习相关理论资料。第三步,确定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2005、2006、2007级中的实验班级与对比班级。第四步,完成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采取整体规划,单项突破,重点攻关,边实践边整改,边试点边推广的原则,分两个阶段完成实验成果,期间不断总结经验,发表论文。第五步,以实验法为主,附之文献法、比较法、历史法、问卷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和实证研究等方法,以保证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实验结果的客观准确性。第六步,《高职石油化工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如下:一、制定出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改方案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设置是从我省的石油化工的现状出发,从整个行业的发展、人才需求、学生的生源以及毕业生就业形势等诸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制订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下发聘书,坚持每年召开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广泛听取企业技术人员和现场一线操作人员的意见,做好会议纪要,制订出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教学方案与计划。坚持毕业生反馈调查制度,每年到用人单位征求企业对毕业生评价分析表和毕业生工作情况调查表,汇总后,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变化,不断优化专业建设,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教改方案的制订进行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开展课程整合,把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四大化学整合为化学理论基础,突出实用性。把化工原理、分离工程等整合为化工理论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整合为高聚物生产技术。四大化学实验整合为化学实验技术等。第二阶段:随着教学改革力度逐年加大,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为了解决一般情况下专业教学计划与国家职业标准具有较大差别的现实问题,2005年,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作为省教育厅课题研究试点专业之一,为使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有效对接,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制订“双证融通”教学方案,使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相衔接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接轨。专业课程的质量标准明确具体、内容的深广度适合培养目标的实现。并设置适当的文化素质教育类的选修课程。第三阶段: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之路,满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要。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进一步实施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由四门核心课程作为支撑(《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反应过程与技术》、《石油加工生产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实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二、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环境建设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体制是省教育厅与中油锦州石化公司共建的一种产学结合的新形式,省教育厅与中油锦州石化公司签订了校企联合办学协议,因此具有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完整的校内石油化工实训基地,校内具有包含了虚拟职业技能环境和真实职业技能环境两部分在内的油品分析、真实精馏装置流程、乙酸乙酯小型生产装置、化工单元操作、化工设备拆装、DCS仿真操作系统等实训室及辽宁省油品检测站等,承担了专业技能实训和综合实训。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了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室和化工装置仿真实训室。在虚拟职业环境中可以实现12个化工单元操作及炼油、有机化工、高分子聚合等8套装置的开停车及正常操作。具有虚拟工艺、虚拟实验、虚拟生产车间,可以进行开放式实践教学,实训条件利用率达99%以上。学生毕业前一学期到校企合作的锦州石化公司各生产车间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指导与考核全部由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及班组长承担。实习管理由具有企业经历或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任教师承担。将职业岗位证书的技能要求纳入到实践教学的内容中来,学生毕业可取得:毕业证书、全国英语、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已进行6届近500多名学生参加石油化工工种的中(高)级工考证,通过率达98%以上,较好地实现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的一体化。三、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项目围绕典型化工产品或化工单元操作任务,依托虚拟职业环境和真实职业环境,以“工学结合”方式实现。由四门核心课程作为支撑实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做到:1.按照生产一线工作岗位将专业核心课程按工作任务分解模块化。2.按工作需要课程训练单元化:核心课程按照工作岗位进行任务分解,在每个单元中都包含实习、仿真操作、设备拆装等训练。对工作过程的实施以工学结合方式实现。在教学安排上,按周数进行。各工作任务以4学时为单位,便于原理讲授与操作训练相结合;现场授课或下厂参观及顶岗操作相结合。3.按工作目标评价效果: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都做好质量评价。以生产岗位的操作规程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评价标准,重点考核学生完成岗位操作的能力。成绩评定由指导教师和车间工人师傅共同完成。将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单位进行组织,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会工作。教学模式以实现生产化工产品的过程为目的。知识的传授按照“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组织,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学与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采用先进技术,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平台上。运用专业教室、仿真实训室或生产现场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完成讲、演、练、操作“工学结合”的教学。如:将理论教学、现场参观、演示实验、仿真操作、单元操作融为一体,穿插进行。使学生边学边练,提高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运用案例教学、仿真模拟、情景教学、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专业教室的先进设备,使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学院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组建了多媒体专业教室、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室、化工装置仿真实训室、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专业课教师全部采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数为30.1%。专业课考核以行业需求为本,考核的内容偏重知识与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将几门关系较密切的专业课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能力考核;专业基础课到仿真室考核;工艺课到现场考核等多种方式。四、教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成果。课题主要参与人员公开发表教改论文9篇;获奖论文2篇;前期教学改革立项结题报告1份;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主审、参编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和高职高专规划教材8部。合理聘用企业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指导实践教学,大部分教师获取了职业资格证书和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高级考评员资格。五、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用人单位满意由于学生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学生获取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达100%。毕业生就业率位居辽宁省大专院校首位,而且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神华煤质油等大型国营企业到学院招聘学生数逐年增加。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情况⒀比赛名称主办单位获奖等级获奖时间全国“中控杯”职业技能大赛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三等奖2007年全国“中控杯”职业技能大赛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优秀奖2021年第八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辽宁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团委、省学联优秀奖2007年6月第八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辽宁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团委、省学联优秀奖2007年6月第八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辽宁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团委、省学联优秀奖2007年6月第八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辽宁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团委、省学联优秀奖2007年7月第九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辽宁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团委、省学联三等奖2021年9月第九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焦化柴油非加氢精制的研究”辽宁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团委、省学联三等奖2021年9月第九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PVC涂层工艺对膜材性能的影响”辽宁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团委、省学联三等奖2021年9月学生素质与就业质量2005年2006年2007年2021年毕业生数7871153187毕业生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95%98%99%100%对口就业率(%)80%85%93%95%平均起薪(元)850.001000.001200.001200.00工作稳定率(%)⑿90%95%9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2005年2006年2007年综合评价满意率(%)91%95%97%评价称职率(%)90%91%93%从用人单位的反馈角度看,我们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几年来,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为辽宁华锦化工(集团)的建厂、沈阳石蜡化工的开车、辽阳石油化纤的投产、大庆石化总厂的发展、秦皇岛中油石化沥青新项目改造、鞍山华油化工厂的奠基创业等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大庆石化总厂党委书记关绍明、辽宁华锦化工(集团)副总经理李玉德、于国洪、锦州九泰药业董事长李志清、鞍山华油化工厂副厂长赵伟、秦皇岛中油石化沥青分馏车间主任侯洪伟等一大批毕业生已成长为公司级领导、总工程师、车间主任、技术骨干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估称职率大于90%。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岗位稳定率非常高。学院2021年获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先进单位。就业的形式好,牵动了招生高潮。招生与录取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21年计划招生数(人)80120110110120最终招生数(人)15312872105130第一志愿报考数(人)161131139127220第一志愿录取率(%)⑾95%98%100%100%100%录取分数线(分)320345375375375经过“双证融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施,彻底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建立新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基本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六、科研成果公开发表教改论文:1.高职《反应过程与技术》“双证融通”课程构建与实践,《辽宁高职学报》,2006.5,周波2.创示范专业,育技能人才,《辽宁高职学报》,2007.1,周波3.高职专业课《反应过程与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北京教育》,2006.10,周波4.高职化工仿真教学的创新与优化,《辽宁教育行政学院》,2007.2,周波5.求新、激趣、创设化工环保教学情趣,《北京教育》2007.2,周波6.化工专业课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国素质教育研究》2021.5,王壮坤7.高职专业课考试改革的实践,《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1期,刘小隽8.高职教育中石化专业专业课的教学思考,《广东化工》2006年2月,刘小隽9.化工单元技术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辽宁教育行政学院》2006.4,王壮坤编写规划教材1.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反应过程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主编周波2.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化工单元操作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副主编王壮坤3.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石油加工生产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主审周波4.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聚物生产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参编张立新5.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化工清洁生产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参编刘小隽6.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表面活性剂,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主编周波7.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传质与分离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主编周波8.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参编王壮坤教学研究课题:1.高等职业教育石油化工类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课题结题证书2006.2,(周波)2.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双证融通教学方案,2005.33.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方案,2007年44.《高分子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方案,2007.95.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申报辽宁省示范专业自评报告,2005.106.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申报辽宁省品牌专业自评报告20077.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申报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申报书,20218.创建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和石油化工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论证方案,20049.石油化工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0410.石油化工中、高级工技能鉴定组织与培训方案,2003~202111.DCS化工装置仿真实训室建设方案,2007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2007年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获辽宁省品牌专业2.2021年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获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3.2007年省级精品课《反应过程与技术》课程负责人:周波4.2021年省级精品课《高聚物合成技术》,课程负责人:张立新5.2021年省级精品课《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负责人:李洪林科研项目1.大豆油脚制备松香改性醇酸树脂的配方研究,《涂料工业》2007.6,周波2.重烷基苯磺酸合成超高碱值磺酸钙的研究,《应用化工》2007.3,周波3.绿色实验合成硫化异丁烯工艺研究,《应用化工》2007.5,周波4.尿素缓释膜材料高取代醋酸酯淀粉的研制,《应用化工》2005.4,赵若冬5.高性能NG/PF复合双极板制备,《应用化工》2006.3,赵若冬6.聚合物膜燃料电池NG/PF复合双极板研究,《电源技术》2006.12,赵若冬7.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烷基酚的研究,《化工中间体》2007.1,周波8.有机废渣生物降解的研究与应用,《化工时刊》2006.12周波9.利用大豆油脚制备酚醛树脂的研究,《化工时刊》2006.11,周波10.Bunte盐法制备巯基乙酸试验合成新方法,《兰化职业技术学院》2006.1,赵若冬11.气相色谱在乙苯脱氢实验中的应用,《辽宁化工》2006.5,赵若冬12.聚合物膜燃料电池NG/PP复合双极板研究,《辽宁化工》2006.6,赵若冬13.利用烯烃混合废气制取1,1,2-三氯乙烷,《辽宁化工》2005.3,赵若冬14极压抗磨添加剂硼酸酯的合成,《辽宁化工》2005.4,赵若冬15.钛酸酯偶联剂的应用,《辽宁化工》2005年第6期,张立新16.提高燃料型减压塔拔出率的措施,《辽宁化工》2006年第3期,刘小隽17.加氢精制装置的腐蚀与防护,《山西化工》2006年1期,刘小隽18.济南分公司碳四资源利用途径探讨,《齐鲁石油化工》2005年第1期,刘小隽19.“苯乙烯的生产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