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英文名称:AnIntroductiontothe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课程代码:050107T1924学分与学时:2学分3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程授课对象:秘书学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主要讲授先秦诸子(儒、道、墨、法)学说的概况。因诸子著作及后人注疏很繁琐,为了让学生能基本建立起对诸子学说的整体认知,本课程采用浅显通俗的方式,选取几个视角,在对比中阐述诸子的异同。帮助学生了解先秦诸子的主要观点和用意,辨析诸子学说的分野和影响,以增强学生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摆脱那种非崇拜即虚无的两极判断,通过独立思考,建立起自己的认知。这种讲授方法难免挂一漏万,但对那些有兴趣的同学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入门途径。若想通晓诸子的真谛,还需个人今后的自觉深造,这一目标远非三十几节课所能实现。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章节内容学时绪论诸子出现的历史文化背景4第一章儒家:孔子的真诚与浑厚4第二章儒家:孟子的向善与独立人格4第三章道家:老子自处与应世的智慧4第四章道家:庄子的逍遥与另类4第五章墨家:墨子的兼爱与尚同4第六章法家:管仲的大网与商鞅的耕战4第七章法家:韩非的理论与李斯的实践4第八章诸子的比较2考查(机动)2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绪论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背景。基本要求:诸子的家数与影响。重点与难点:诸子学说的源头。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举例说明。主要内容:1.春秋后期诸国争霸的历史背景。2.诸子的家数。3.诸子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一章孔子的真诚与浑厚教学目的:了解孔子学说的核心——发自内心的善意。基本要求:了解《论语》的用意,理解孔子的用心。重点与难点:“仁”是由内而外的。教学方法:讲解与举例相结合,并采取讨论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主要内容:《论语》选讲。第二章孟子的向善与独立人格教学目的:了解孟子对孔子的继承与发扬。基本要求:掌握孟子的核心概念“四端”,了解孟子在人性上对孔子的继承和发扬,在塑造人格上对儒学的发展,在心学上的开拓。重点与难点:士大夫人格、心学。教学方法:讲解与举例相结合,并采取讨论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主要内容:《孟子》章节选讲第三章老子自处与应世的智慧教学目的:了解老子的自处与应世之道,理解老子“道”的含义。基本要求:体会老子“道”的内涵。重点与难点:“道”“无”“有”等概念。教学方法:讲解与举例相结合,并采取讨论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主要内容:《老子》章节选讲第四章庄子的逍遥与另类教学目的:了解庄子修身的途径和目的——自由与解脱基本要求:体会庄子的用心。重点与难点:庄子对文化的解构。教学方法:讲解与举例相结合,并采取讨论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主要内容:《庄子》内篇选讲第五章墨子的兼爱与尚同教学目的:理解墨子的思路与主要主张——兼爱基本要求:理解墨子救世的用意。重点与难点:墨子主张“爱”,但又重群体而轻个体。教学方法:讲解与举例相结合,并采取讨论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主要内容:《墨子》章节选讲第六章管仲的大网与商鞅的耕战教学目的:理解早起法家的“治道”,已经法家为帝王谋的立场。基本要求:管仲、商鞅的军政一体制,就是把一切资源与人,捆绑到国家战车上。重点与难点:管仲、商鞅对人的轻视,对个体的忽略。教学方法:讲解与举例相结合,并采取讨论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主要内容:《管子》《商君书》选讲第七章韩非的理论与李斯的实践基本要求:了解韩非构建起的法家理论框架,理解韩非理论的用意。重点与难点:人性、“一孔”、“赏罚”教学方法:讲解与举例相结合,并采取讨论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主要内容:《韩非子》《李斯列传》选讲第八章考察与机动说明:或用于机动,或用于考查。五、课程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1.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加入学术考辨,把知识学习与探究学问相结合;以实践教学为辅,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补充学习资源。另外,本课程所涉及到的古代文史资料相当庞杂,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要求,布置阅读书目,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同时布置几次课后作业或小论文。2.考核方式:考查。方式灵活,可采用开卷测试、小论文、专题讨论发言等。六、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参考教材:[1]易中天《中华史》系列,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2]梁启超《论诸子百家》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3]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4]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5]朱熹《四书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