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教案 - 南京师范_第1页
第七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教案 - 南京师范_第2页
第七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教案 - 南京师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背景知识、作者的讲解以及不同社会背景环境下的作品相对比,让学生了解影响美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作品的举例讲解,让学生了解艺术家如何体现自己的创作意图。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多媒体演示艺术作品,对艺术家不同创作意图的作品进行展示与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欣赏美术作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学习,培养对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自身修养。教学重难点:艺术家创作意图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如何体现的课程类型与教学模式、方法:讲授课教法分析: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欣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问答式教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思维学法分析:观察思考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用具与媒体:教科书,幻灯机,电脑,PPT教学过程与时间分配:导入新课:欣赏作品康定斯基的《哥萨克人》,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幅作品的作者是谁?这幅作品是属于意象艺术、具象艺术还是抽象艺术?属于冷抽象还是热抽象?为什么康定斯基能够画出这样一幅令人很难看懂的作品呢?下面说一个康定斯基的小故事:有一天黄昏,康定斯基从外面疲惫地回到画室,可是他突然眼睛一亮,发现在墙角处立着一幅“难以形容的、炽热美妙的图画”,它不表现任何东西,而只是由纯粹的形式点、线、面和色彩组成。可是当他走进一看,原来是他自己的作品放倒现”抽象艺术其实是出于偶然。其实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艺术创作并不神秘,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多自来源于对现实和艺术的触动,有感而发。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下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首先请大家欣赏美术作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美术作品如此千姿百态?美术作品是艺术家所创作的,所以呈现的面貌与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千姿百态的美术作品必然和千姿百态的创作意图有关,那么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有哪些因素呢?小组讨论两分钟,请同学说下。下面看一幅作品,波提切利很有名的一幅作品《维纳斯的诞生》,了解一幅作品之前必须了他是在美第奇家族文化圈中成长起来的。大家看这幅作品,中间的女神是维纳斯,是宙斯的女儿,她站在贝壳中央,左边的风之神将她吹向岸边,森林女神为她披上用鲜花编织成的衣裳。这幅画是以希腊罗马神话为题材创作的,从罗马时代到文艺复兴,古典神话成为很多作品的创作题材。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希腊罗马的神话不仅仅是有趣的故事,他们信服古人的智慧,相信神话传说中深邃神秘的真理。不知道有没有同学看过圣经故事,里面的每个小故事都包含着一个道理。而维纳斯的诞生是神圣的象征,是神对美的启示,体现了永恒绝对美的理念,展示“人类再生”文艺复兴的观念。整幅作品内容均体现了当时的社会观念以及当时社会所推崇的东西。文艺复兴时期的此类作品还有很多,丢勒的《亚当和夏娃》、有名的米开朗基罗画的《西斯故事。除此之外,由于当时宗教的盛行,还有许多作品题材为宗教故事。下面来看几幅关于奇,拉斐尔还有刚刚说的米开朗基罗都是文艺复兴三杰。下面请大家看下这幅作品,法国画家达维特画的《马拉之死》,大家觉得这幅作品和之前看到的作品给你的感觉一样吗?是不是觉得这幅作品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真实,而不像神话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那样给人感觉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文艺复兴之后,十六、十七世纪,逐渐开始宗教改革,新教产生,开始反对教堂内图像,绘画作品在欧洲失去了最常见的用途,艺术家被迫使寻找新市场来维持生计,当时艺术家突然感觉到选什么做题材都没有了限制。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促进了英雄题材的绘画。达维特被称为革命政府的“官方艺术家”,是新古典主义的重要画家。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们觉得他们生活在英雄时代中,觉得当代事件和希腊罗马历史事件同样值得画家的注目。画面中记录的是法国革命领袖马拉在浴室中被一名狂热的青年妇女杀害。由于艺术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以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内容也有所区别。那么,这说明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总结:美术作品是特定的社会文化的产物,而生活在社会和文化中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必然受到艺术家们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的约束。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境下,艺术家们创作所针对的问题不同,创作意图和作品必然大相径庭。然而,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就一定相同吗?下面欣赏两幅作品,这两幅作品分别给你怎么样的感受?你来猜想一下作者的创作意图。这两幅作品虽然相差甚远,但竟是出自同一位画家——毕加索。左边这幅《熨烫衣服的人》,画中的背景、人物、头发、眼睛都是蓝色的,人物形象也消瘦孤独、忧郁。这幅作品是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作品,1900年到1903年是毕加索的蓝色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都像这幅作品一样全部呈现为蓝色,当时,蓝色是贫穷和世纪末的象征。而此时期的作品多表现下层人物,因为当时毕加索刚刚来到巴黎,生活条件贫困,接触下层人物较多。而右边这幅画则是全然不同的色调,自1904年开始毕加索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生活愉快,在他的艺术生涯中遇到了知音马蒂斯,并且也遇到了自己的爱情。所以这个时期主要以橙色和粉红色为主色调,暖洋洋的玫瑰代替了空洞抽象、沉重抑郁的蓝色,这个时期被称作“粉这说明,艺术家的个人成长过程、环境和家庭也造成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除此之外,还受到知识水平和对艺术的观点主张的影响,不同流派的艺术主张是不同的。列举出其中两个流派的艺术家观点来进行对比,例如写实主义的艺术家们追求的是对客观现他们仅仅对平凡现实生活和朴素的自然景物感兴趣,认为越是平凡的事物越能为多数人理解欣赏。他们主张面向自然,对景写生,在大自然中直接进行风景画创作。写实主义是一种朴素自然的画风。他们的创作意图由他们对艺术的观点来决定的。而印象主义画派的艺术家观点则不同,他们不是对自然本身的景物感兴趣,而是热衷于表现自然的光色变幻,任何物象在光色下都可以充满无限魅力。在他们的画中,光源色环境色代替了固有色,物体因受到不同光线照射和周围物体的反光,其色彩也相应有所改变,暗部和以创造鲜艳明亮的色彩效果。由于对光与色的追求,形的因素被牺牲了,形体仿佛融化在光色的雾气之中。下面来看一下写实主义和印象派的两幅作品,同样是描写景物的作品,差别为什么如此巨大呢?大家能够分辨哪一幅是属于写实主义作品,哪一幅是属于印象派的作品么?大家是如何区分的呢?卢梭是法国巴比松画派的领袖,19世纪一大批风景画家生活工作在巴黎东南方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专心描绘平凡的法国乡村风景,这批风景画家被称为巴比松派。卢梭认真研究分析自然的真正形态,用阔大的笔触和厚涂色彩描绘自然的真实面貌。而下面这幅莫奈的《睡莲》是属于印象派的作品,画面中的景色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有一定的差距,颜色更加丰富。莫奈对再现自然每一瞬间真实的光色变幻抱着强烈的热情,他经常耐心地反复描绘同一处景物在不同时间下的细微差别,由于对光色的极度关注,事物的形体逐渐消解。《睡莲》是莫奈晚年画的一组油画作品,在最后的大作中,他自由挥洒写意的笔触,当时他的视力减退,画面显示出他更多回到了自己的内心,更加关注画面本身的经营。不仅是写实主义和印象派,其他创作流派例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等,其中的艺术家对于艺术主张不同,因此他们的创作意图也不同。下面回顾一下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大家还记得有哪些吗?首先是艺术家所处的社会对艺术的观点和主张,这些都属于艺术家的个性原因。最后简单了解一下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如何体现的。不同的艺术家通过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所呈现的意图或方式是不同的。首先请大家回顾一下有哪些艺术形式?也就是前几节课我们所学的美术作品的分类。有具象、意象和抽象三种艺术形式。《开国大典》这幅是属于哪种艺术形式?董希文通过具象再现开国大典的场景表达新时代开始的创作意图。莫奈的《卢昂大教堂》是属于意象的艺术形式。意象表现性艺术侧重于作者情感的表达。莫奈是印象派画家,刚刚才学过印象派画家侧重于什么啊?莫奈意图表达太阳照射在教堂上的光斑和色彩的闪动感,所以教堂是什么样子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光色氛围。下面看下波洛克的绘画,看左边的他是如何进行绘画的,有没有同学了解破洛克的?请同学读一下破洛克“滴画”的创作方法。波洛克认为绘画有自身的生命,所以他通过滴画法试图让他自然呈现。随着艺术的逐渐发展,出现了更多手段表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下面看一组作品。大家能看到中间藏着的人吗?有没有同学知道是谁画的?猜猜他想表达怎样的意图?这组图是刘勃麟的“隐形艺术”。他把自己当做是一块空白的画布,加上别人的帮助把自己画的和身后环境几乎一模一样。他将自己伪装成隐形人,隐藏于任何环境背景之下。他做出这一系列的作品也是有缘由的。当时的他在北京索家村隋建国老师的工作室工作,后来索家村艺术家们的工作室被强制拆除,刘勃麟说他想通过作品表达一种消失的想法,是作为艺术家个体的主动消失,他说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与其被消解还不如主动消失。他想传达的信息是中国艺术家的处境艰难,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在沉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