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五代至元:中华古文明的成熟时期_第1页
第五讲、五代至元:中华古文明的成熟时期_第2页
第五讲、五代至元:中华古文明的成熟时期_第3页
第五讲、五代至元:中华古文明的成熟时期_第4页
第五讲、五代至元:中华古文明的成熟时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一轮复习第五讲五代至元中华古文明的成熟时期(907年—1368年)北宋(960)北宋南宋(979)(1127--1276)唐五代十国

西夏(1038--1227)辽(916--1125)

金(1115--1234)金(1125)元(907--960)(907--979)元(1271--1368)(1276)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本讲所涉及的内容有: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一、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与加强

(一)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形成重文轻武局面1、背景:

北宋建立后,为了防止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势力过大(地方有较大的军事、行政、财政权)导致地方分裂割据的问题2、措施:

中央机构变革:制约相权

中央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两府三司制)

第二、将地方的军权、行政权、财政权收归中央(北宋地方分为路、州、县三级体制)

(1)集地方军权于中央,守内虚外

①将朝中大将与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编练中央禁军,并收回禁军的统率权

②实行更戌法,形成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

③军事部署上“守内虚外”,禁军一半以上驻防京师及其附近的地方

(2)集地方行政权于中央实行一官多职;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3)集地方财政权于中央:地方设转运使管理财政

3、评价

将地方军权、行政权、财政权收归中央,使地方失去了分裂割掉的基础,保证了政权相对稳定,避免了地方割据现象的出现(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中央集权加强)

但是,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成为北宋中期出现统治危机的生要原因之一

(特别注意:北宋始终没有完成大统一,只是实现了局部的统一。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国家积贫积弱;②采取重文轻武、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等政策;③少数民族政权刚建立且快速完成封建化,因此处于上升阶段,力量强大;④民族矛盾激化)

4、王安石变法

变法的背景:

(1)、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机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财政困难北宋采取“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尖锐

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严重威胁北宋自身的安全

(2)、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许多的经验教训北宋与西夏战争失败后,以范仲淹为首一些大臣上书宋仁宗,以《答手诏条陈十事》为方案,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掀起了一场改革运动:庆历新政

新政因官僚贵族的反对和宋仁宗动摇很快失败,但揭开了变法改革的序幕

(3)、宋神宗的改革意识及其对王安石的支持

(4)、王安石杰出的政治才能和“三不足”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王安石“变法精神)的大无畏革新精神,推动了改革大规模的进行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与指导思想

(1)、目的:富国强兵,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

(2)指导思想:积极开源非消极节流(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富国之法(经济上的措施)

富国之法的主要内容

(1)、均输法

①内容:政府设发运使就近采购国家所需物资

②作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满足了政府的物资需求;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

③问题:均输法是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以此手段来积累国家财富,违背了经济规律

(2)、市易法

①内容:国家设“市易务”调控市场

②作用: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操控;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发挥了政府的对市场宏观调控功能

(3)、青苗法

①内容:政府在青黄不接时以20%利息借款或粮给农户

②作用: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收入

③问题: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强制农民借贷问题;利息过高

(4)、募(免)役法

①内容:废除差役法,改国家征收募役钱,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

②作用:打击了特权贵族利益;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扩大了生产;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5)、农田水利法

①内容:兴修水利,工料由居民分派,财力不足可贷款。超过州、县的可联合修建

②作用:灌溉、防洪抗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6)、方田均税法

①内容:清丈土地,按土地面积、等级收税

②作用:打击了地主隐田漏税,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

富国之法的特点

运用税收、金融、货币等政策杠杆,重视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这表明北宋商品经济发达

富国之法的总体效果:取得一定成效

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兴修了众多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的局面。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形象地称王安石办了“三项国营企业”:把均输法叫做“国营贸易局”,把市易法叫做“国营零售管理局”,而青苗法则叫“国营农业银行”。

强兵之法的主要内容

(1)、将兵法

①内容:整编禁军;由有才能的固定将领训练

②作用:改变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局面,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保甲法

①内容:保丁平时生产、练兵、维持农村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

②作用:兵农合一,维护农村封建统治秩序;减少国家养兵负担;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3)、保马法强兵之法(军事方面的改革)

①内容:废除牧马监,由民间代养官马

②作用:节约开支;提高了马的数量与质量

(4)、设军器监,专门监管兵器制造。使兵器的数量质量都大为提高

强兵之法的总体效果:

使北宋军事实力有所增强,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1072年王韶拓地千里)

育才之法(学校科举方面的改革)

育才之法的主要内容

(1)、改革科举制度

①内容:废除明经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

②、作用:选拔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人才

(2)、改革学校制度:整顿太学

①目的:统一思想,推动改革

②内容

a、重编教材,重新撰注《诗义》《书义》《周礼义》(合称《三经合义》作为必读教材和考试依据b、成绩优异直接为官C、设武、医、律学等专科学校

③作用

传播了改革的思想;培养了改革所需要的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王安石变法的结局

变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整个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王安石变法的成就

(1)、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2)、社会经济发展向前发展,北宋呈现出了百年来没有过的繁荣景象

(3)、北宋的军事力量有所增强。甚至出现了对外作战的胜利(1072年王韶拓地千里)

所以: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变法的失败

(1)、为什么说变法是失败的?

变法没能从根本上挽救北宋王朝的统治危机;王安石最后下台,新法被全面废除

(2)失败的标志:司马光任宰相新法相继被废除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①最根本原因是:变法本身没有触及当时社会的根本问题——土地高度集中的问题,也就不可能有效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②变法在经济指导思想上过于偏重开辟财源,并利用国家行政权力通过多种手段来积累国家财富,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③变法过程中出现用人不当,实行过于急进的问题,出现加重农民负担,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引起民间不满④主要原因是因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和破坏⑤宋神宗动摇及其去世以及改革派内部分裂,也中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二)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加强

1、行省制实施的背景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疆域非常辽阔.为了有效地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控制,元实行行省制度2、行省制度的主要内容

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关,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的监察机关,枢密院为全国是高的军事机关

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全国设立十个行省,另设两个中央直辖的地方行政区(中书省、宣政院)3、元代中央控制地方行省的方法

地方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呈报枢密院),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察的同时还采取省官互迁等多种方式加以控制。此外,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

4、行省制度建立的意义

元朝建立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对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影响深远

(特别注意:元代地方行省的划分的特点与目的:

特点:不以自然地理环境为界限,而是任意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格局

目的:便于中央军事控制地方,使地方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一方的地理条件;削弱人们对地方经济、文化的认同,从而加强对中央的认同

因此,从元开始的地方行政区划的这一特点使中央更加容易控制地方)二、经济上:封建经济持续发展

1、农业的发展①、土地政策:北宋采用的是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原因:从唐朝后期(两税法)开始,中央政府的收税变成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为主要依据

影响:土地兼并严重,是北宋中期阶级矛盾激化以及王安石变法中出现方田均税法及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②水利灌溉:

宋代出现了水转翻车,利用水力将水提升到高田

王安石变法期间实行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料由居民分派,财力不足可贷款。超过州、县的可联合修建,兴修水利工程用于灌溉、防洪、抗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手工业的进步①手工业者的地位宋代,匠户被官方强制役使;元代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管理,没有人身自由且世代相袭②手工业发展概况

A、冶铁业

北宋:有了用煤冶铁的明确记载。(汉代冶铁开始以煤作燃料)

B、纺织业

宋代,棉纺业出现在福建、广东等地区

元代,黄道婆创造了新式纺车,发明了“捍、弹、纺、织”的工具。推动了棉纺业的发展C、制瓷业

唐宋五大名窑;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瓷路”;元代,中国青花瓷技术成熟D、商业的繁荣:第一、市的变化:

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限制:打破市和坊的界限;夜市、晓市昼夜相连;

城郊和乡村不准设市的地方也出现了市;

市已经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督;

北宋《清明上河图》形象在反映了当时东京商业的发达

第二、北宋时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第三、宋元时期,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第四、宋元时期,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中国商品行销东亚、南亚、西亚、东欧、北非等地。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源之一

第五、市民文化的迅速兴起(娱乐场所、世俗文化、戏曲艺术等)

三、封建文化持续发展:1、科技发展出现高峰①、印刷术的进步: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并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印刷术传到西方,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②、火药的广泛运用

宋代广泛用在军事:火箭等先进的火药武器使用;1044年的《武经总要》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和三种火药配方;元朝火药和火器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火药的出现使人类由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③指南针运用技术成熟

(战国时期出现司南);北宋《武经总要》中提到了指南鱼,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指南针制作技术,《萍洲可谈》中记载了指南针在应用于航海;南宋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指南针用于航海为郑和下西洋以及西方的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

(有关中国古代科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第一:中国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