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c_第1页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c_第2页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c_第3页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c_第4页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只受过大学预课教育。曾师从于安娜·弗洛伊德。加入美国国籍后,在哈佛大学任人类发展学教授。建立了关于儿童发展的新学说。ErikErikson,1902-1994(一)Erikson人格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人格发展受生物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人格发展依照渐成原则(epigeneticprinciple)

自我在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二)

Erikson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大致年龄阶段/品质有意义事件婴儿前期出生~2岁信任对不信任希望学会信任别人对他们基本需要的照料婴儿后期2~4岁自主对羞耻意志学会自主:吃饭、穿衣、排便等幼儿期4~7岁主动对内疚目标试图像成人一样做事,试图承担力所不及的责任童年期7~12岁勤奋对自卑能力掌握重要的社会和学习技能(二)

Erikson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大致年龄阶段/品质有意义事件青少年期12~18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诚实反复思考“我是谁”成年早期18~35亲密对孤独爱的形成亲密的友谊关系、伴侣关系成年中期35~65繁殖对停滞关心承担工作、照顾家庭、抚养孩子成年后期65~自我整合对绝望智慧回顾生活,认为是有意义的还是失望的同一性获得与同一性混乱青少年必须在七个方面取得整合,才能使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1、时间观对时间混乱2、自我肯定对冷漠无情3、角色试验对角色固定4、训练对工作瘫痪5、性别极化对权威混乱6、领导和服从对权威混乱7、意识形态信奉对价值混乱

同一性实现同一性拒斥同一性混乱同一性延迟探索投入同一性的四种状态玛西亚的研究四种同一性状态同一性状态描述同一性实现知道在做什么同一性延缓迟滞同一性拒斥过早地接受了价值取向和目标同一性混乱个体缺乏清晰的方向

相同点:同意人的心理发展分阶段的观点;早期决定后期;

不同点:弗洛伊德埃里克森注重先天的性本能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强调后天的文化及社会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把儿童放在母亲、父亲的关系上研究把儿童放在社会关系上研究弗洛分德将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到青春期艾里克森把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到老年期人性恶人性善埃里克森人格观与弗洛伊德人格观的比较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一)环境决定论①否认遗传的作用a.认为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反应;b.生理构造上的遗传作用并不导致机能上的遗传作用;c.心理学应以控制行为为研究目的,而遗传不能控制;一、华生的心理学发展理论

JohnWatson(1878-1958)②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a.构造上的差异及幼年时期训练的差异足以说明后来个体行为上的差异b.教育万能论,“给我十个正常婴儿,我能把它们培养成医生、律师。。。。。”c.学习发生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不管多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刺激而形成(二)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

新生儿的三种非习得性情绪爱怒怕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Skinner是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坚持华生的S-R公式,研究可观察测量的外显行为,操作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创制斯金纳箱,发明著明的教学机器,设计程序教学方案,行为矫正术的开创者。B.

F.

Skinner

(1904-1990)行为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一)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强化在行为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强调及时强化

(二)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育婴箱的作用行为的矫正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AlbertBandura1925年生于加拿大,创立了现代社会学习理论,被称为温和或认知的行为主义者。曾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1980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AlbertBandura观察学习实验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相互决定论模型B行为动作行为言语行为社会交往P个体认知能力身体特征信念和态度E环境物理环境家庭和朋友其他社会因素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注意过程:孩子选择自己要学习的对象,并对行为示范者进行注意和观察。有时,孩子对学习对象的注意并非是有意识的。保持过程:孩子把观察到的行为以符号的形式保持在头脑之中。运动复现过程:类似于模仿过程。孩子用行为表现出观察到的示范动作,主要是模仿。但是,成人的很多行为孩子无法表现出来。强化引起动机过程:孩子是否能真正表现出观察学习到的行为,取决于该行为有否被强化。孩子可能因为受到表扬,也可能因为别人受到奖励,或者是孩子对自我的要求,产生了表现动机。于是他完全表现出观察学习到的动作。观察学习的六种模式行为模式:行为示范者表现出一系列的动作,孩子看了之后逐渐掌握这些动作。比如:孩子学习跳绳、摆碗筷等。言语模式:示范者用语言指导孩子如何做出各种行为。比如:孩子学习语言,听老师讲课等。象征模式:媒体象征性地向孩子传递行为表达的方式,如电视、广播、电影等。比如:孩子学习攻击行为等。观察学习的六种模式抽象模式:行为示范者通过多种行为让孩子掌握行为的规律。比如:孩子学习计算、语法等。参照模式:示范者教孩子抽象知识时,附加一些具体的参照物帮助孩子学习。比如:孩子借用手指头学习计算等。参与性模式——孩子通过参与示范行为的活动以加快行为学习或提高行为水平。比如:孩子边看边做,学习做手工、跳舞等。影响观察学习的三个因素榜样的特征:榜样的知名度、权威性观察者的特征:依赖性强、易受暗示、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者易模仿他人的行为观察者的参与程度:主动参与者比被动参与者更易产生观察学习班杜拉区分的三种强化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攻击性行为;亲社会行为;性的作用;自我强化;观察学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一)限制孩子观看不良的影视作品,尽量让孩子看适合他年龄的影视作品。对孩子观看的影视作品进行指导,对某些情节内容及演员的行为目的进行正确解释。身体力行,对孩子的要求的事自己也要做到,比如帮助他人、热爱劳动等,为孩子树立好榜样。批评孩子身边出现的不良行为,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不可以学习的。鼓励孩子通过观察学习各种本领,并对孩子的实际表现进行表扬。观察学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二)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地独自观看电视节目,尽量避免媒体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不要在孩子面前说粗话脏话或做出不文明的行为。不要让孩子和行为表现不好的人长时间相处在一起。不要在孩子表现不好时总是予以批评,可以借助批评别人错误行为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第三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苏联,1896-1934)一、生平简介1896,出生在莫斯科1917,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24,应邀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期,提出并形成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发表了《思维和语言》、《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等多部著作。二、文化——历史发展理论1两种工具观物质生产的工具精神生产的工具语言和符号相互联系改造自然、改造自身二、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两种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高级心理机能观察、随意注意、抽象思维、高级情感、意志等二、文化——历史发展理论3“发展”的实质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表现: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形成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的个性化语言在数字命名系统上的差异对个体早期数字能力的影响(Miller等,1995)英语:eleven、twelve、thirteen、fifteen汉语:11(tenone)、12(tentwo)3岁儿童没有表现出文化差异,从4岁开始,中国儿童开始显示出数数优势数到20:美国(48%)、中国(74%)二、文化——历史发展理论4语言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皮亚杰:自我中心言语只是反映了儿童正在进行着的心理活动,对认知发展作用甚微。维果斯基:儿童的自我言语会转变为认知自我指导系统,对问题解决活动进行调整,并最终内化为内部言语思维。面对困难任务时,更多依赖自我言语使用自我指导后,往往有很大改进更多依赖自我言语的学前儿童更聪明三、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现有发展水平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最佳期三、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对教育的启示关注指导者的作用假装游戏——”心理理论”鼓励合作学习3~5岁儿童,摆家具单独做:几乎没有什么进步跟妈妈一起做:在摆放能力上有很大进步更多激励、解释与表达、更高水平的认知策略四、比较与评价维果斯基的发展观强调了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社会过程的重要性。对皮亚杰的许多基本假设提出了很大挑战,但其理论仍有待于进一步的严格检验。第四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JeanPiaget(1896~1980),瑞士

生平简介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1896年,出生在瑞士1918年,获生物学博士学位1920年,在西蒙实验室工作1955年,创建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出版著作:《发生认识论原理》等主要内容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4.心理发展阶段说5.新皮亚杰主义简述发生认识论(研究人类认识的发生和结构)研究知识起源问题着重知识的结构和认识功能的分析以运算逻辑来描述认识的结构和功能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

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图式(scheme)也叫认知结构,指思维或动作的一种组织化的模式,个体通过建构这样的模式,去解释一些相关的经验。遗传性图式:吸吮图式,眨眼图式同化(assimilation)把新的体验纳入已有图式中加以理解的过程“玩具长毛狗”顺应(accommodation)调整已有图式来适应新的刺激的过程“爸爸”同化是量变;顺应是质变平衡(equilibrium)主体结构同客体结构之间的某种相对稳定的适应状态。心理发展的原因: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组织(organization)将已有图式整合成相关系统或知识体系的先天倾向。选择与下列术语最匹配的描述

(a)组织(b)同化(c)顺应(d)守恒(e)失衡琼斯认为通常往下扔掷某物时它会下落,因而对氮气球往上升感到吃惊,这反映了皮亚杰所说的(c)。如果让凯在已经分割成小块的甜饼和未分割的整块甜饼中进行选择的话,她会选择前者,因为她认为“三块小的甜饼要比一块大的好”。凯缺乏(d)。琼斯对氮气球往上升这个事实解释的建构包含了(e)的过程。选择与下列术语最匹配的描述

(a)组织(b)同化(c)顺应(d)守恒(e)失衡10个月的萨明移开枕头,够到了爸爸放在那儿的玩具,这种“移开”和“抓取”动作间的协调,说明了(a)。弗瑞德在马戏团第一次看到老虎时惊呼道:“哦,看那只大猫咪。”弗瑞德的反应表明(b)。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

4.心理发展阶段说感知运动阶段(0~2岁)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感觉和运动获得的(例如观察和抓握)“客体永久性”概念确立当物体从婴儿的视野中消失时,他能知道这并非是客体不存在了,而是被藏在了某个地方。18-24个月:已能充分理解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特征是把上一阶段中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具体表现为:(1)泛灵论,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2)自我中心,认为所有的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3)思维的不可逆性,只知道A>B,不知道B<A。(4)未掌握守恒。掌握守恒是指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能对客体进行分类以及根据数学法则进行运算,但其对象仅限于现实具体客体液体、面积和体积的守恒C

B

A

不可逆性

这个时期的儿童的思维不能既从正面去想,又从反面去想,既从原因看结果,又从结果去分析原因。

自我中心主义

儿童面对问题情境时,只会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不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能够设定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对操作的操作:“我为什么思考我为什么思考我的未来”皮亚杰&英海尔德(1958):4个化学烧杯中的液体,哪些组合可以产生黄色液体。皮亚杰&英海尔德(1958):钟摆实验(摆绳、重量、摆高、推力)理论的支持:许多研究结果支持皮亚杰的理论,从总体上看,儿童智力的发展经历皮亚杰所提出的四个阶段。在一些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群体里,虽然儿童的某些推理形式出现的略晚一些,但最终却都能表现出皮亚杰所预期的那些认知能力。理论的争论任务难度的适当性?儿童的认知发展可否被加速?发展变化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发展的和谐性?评价贡献:创立有关儿童智力起源和发展的理论体系;重视“认知”特别是思维发展的研究;把认识论问题转变为心理学研究课题,开辟了发展研究的新领域;按照思维的发展水平来划分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影响;局限:大大低估了婴儿、学前儿童、学龄儿童的智力能力方法的可靠性差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不同文化下的认知发展也不尽相同认知发展在不同文化中大多是一致的认知发展起源于社会性合作认知发展主要来源于儿童自己建构知识时的独立探索社会过程变成个体心理的过程(如社会语言变成个人语言,最终成为内部言语)个体的过程变成社会过程(如自我中心言语调整以适应更有效的交流)新皮亚杰主义简述对皮亚杰研究方法和结果的修订与信息加工理论的结合日内瓦学派的变革第五节信息加工理论一、背景1950’认知心理学兴起,将人脑比作计算机,认知心理学也被称之为信息加工心理学。儿童的认知加工与计算机类似,随着年龄发展,大脑的硬件(大脑和边缘系统)和软件(如:注意、知觉、记忆和问题解决策略等智力加工)也发生变化。二、理论观点1将个体的认知活动看成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对儿童发展的研究专注于儿童是如何表征、加工及转换信息的。发展阶段——〉水平(步骤)加工水平决定思维质量二、理论观点2强调对儿童发展内在机制的精细分析。个体认知结构中的加工系统是多重的,每种系统都有其自身的变化机制鉴别出对认知发展具有突出作用的变化机制,探索他们的发展过程存储与加工加工的容量凯斯的心理空间变化模式图操作空间储存空间操作空间储存空间年幼儿童年长儿童你的记忆容量有多大?请一边计算,一边记住答案,最后把所有的答案依次说出来。3+1=?7–2=?4+5=?答案:459再试一试!1+4=?8–5=?2+6=?9–3=?1+3=?2+7=?6–4=?9–8=?4+3=?答案:538649217二、理论观点3儿童的发展主要通过主体不断的自我调节来实现。重视“策略”重视“元认知”教育、训练(成熟)——元认知的发展——具体认知能力的提高希格勒的策略研究3+9=?策略表现提取从1开始数从大数开始数猜测策略选择的多样性、竞争性和适应性二、理论观点4了解儿童发展的关键是精细的任务分析通过对特定任务的每一个细节的分析,才能更好地了解儿童的认知活动。微观发生法相反数问题中捷径策略的发现Siegler等,1998被试:100~115个月的儿童相反数问题:a+b-b,如28+36-36策略:捷径策略/计算策略/消除策略实验时间:每周进行一次测验,共8次实验阶段:前测阶段/练习或干预阶段/后测或迁移阶段三、评价贡献:提供了许多认知能力发展的新见解填补了皮亚杰早期理论的许多空白研究方法严密而精巧与教育联系紧密局限:理论对真实日常生活思维的适用性不足低估了人类认知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第六节习性学(或进化论)观点习性学习性学(ethology)研究行为和发展的生物进化基础的科学。奠基者:洛仑兹、廷伯格印刻(imprinting)关键期(criticalperiod)敏感期(sensitiveperiod)婴儿的依恋研究聚焦:利他主义是人类的天性吗?从宏观到微观:行为遗传学

对遗传重要性的认识是过去二十年行为科学中最具戏剧性的变化之一。70年前,华生(1930)的行为主义把心理学对遗传的萌芽状态的兴趣扼杀了。直到1970年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