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经济WorldEconomics第三章:贸易自由化目录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演变第三节GATT、WTO与战后的贸易自由化第四节后危机时期国际贸易发展的特征与趋势Page3Herecomesyourfooter
本章要点了解国际贸易相关概念的含义及发展历程;掌握不同时期的国际贸易理论;了解贸易自由化的相关知识;认识国际贸易政策类型、决定因素及主要趋向;了解当前全球贸易发展的新特征及趋势;对新形势下中国外贸发展战略有较明确的认识。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现汇贸易和易货贸易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进口和出口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对外贸易额和国际贸易额
对外贸易依存度
贸易条件
世界市场
贸易引力模型一、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基本概念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一般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其公式为Z=(x十M)/GNP×100%出口依存度:出口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公式为
Z=x/GNP×100%。进口依存度:进口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公式为
Z=M/GNP×l00%。外贸依存度高,国内经济发展易受到国外经济影响或冲击;外贸依存度过低,说明没有很好利用国际分工的利益,应探讨最佳外贸依存度。年份进出口%出口%进口%200039.620.818.8200138.520.118.4200242.722.420.3200351.926.725.2200459.830.729.1200563.934.229.7200667.036.930.1200766.237.129.1200860.235.225.0200944.923.721.2201051.026.524.5201150.126.323.82000—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条件贸易条件TradeTerms:又称进出口比价或交换比价,指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常用贸易条件有三种形式:
(1)净贸易条件指数T(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2)收入贸易条件指数I=T×出口数量Qx
(3)单要素贸易条件指数S=T×一国出口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双要素贸易条件指数D=T×出口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口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马歇尔-勒纳条件(Dx+Dm)>1(Dx,D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弹性)世界市场■含义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场所或领域,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关系的总和。■特点统一性竞争性扩展性不平衡性市场规律作用的局限性世界市场■基本运行机制
国际价格机制(1)一价定律:把国别价值统一为世界价值;(2)等价交换原则;(3)是世界各国经济利益分配的重要渠道:按世界价值进行等价交换,就会出现价值的国际转移;(4)价值规律:价格围绕均衡价格上下波动。
关税率机制财政关税与保护关税。资本收益率机制资本收益率差异引起资本跨国流动,调节资本供求关系。
汇率机制
影响世界商品流动和资本流动的重要机制。世界市场■基本运行机制
资源配置机制(1)国际商品和资本流动促使一国国内资源向利润率较高部门移动;(2)每个国家用自己相对丰裕资源进行生产并出口,进口自己相对稀缺、对方相对充裕资源的产品,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
传导机制某些经济现象通过国际贸易或国际金融渠道从一个国家传导到另一个国家■内容国际商品流通领域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交换活动国际资本流通领域国际金融和国际信贷(包括长期信贷和短期信贷)国际货币流通领域指各国货币的兑换关系,主要是指外汇市场,即各国货币由于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所需要的货币兑换。贸易引力模型最早由丁伯根和波伊豪宁在20世纪60年代初同时提出。基本思想来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两物体间的相互引力与两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成反比。该模型指出,两国或地区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与这两国或地区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者间的空间距离成反比。模型:贸易引力模型(TradeGravityModel)二、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1.国际贸易的产生国际贸易产生具备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国家或政治实体的形成。国际贸易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国际贸易是资源重新配置的需要;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关联的反映。
原因: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2.战前的国际贸易(1)奴隶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
(2)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
(3)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1)奴隶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奴隶社会国际贸易的规模和范围以及商品的种类都很有限。从事国际贸易的国家有腓尼基(现黎巴嫩境内)、希腊、罗马。
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是奴隶和奢侈品。如宝石、装饰品、各种纺织品和香料。古希腊雅典卫城古罗马竞技场古罗马圣彼得大教堂(2)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早期的国际贸易中心在地中海东部,11世纪后意大利北部和波罗的海沿岸城市兴起。此后,中国、埃及、印度、伊朗等亚非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突出。威尼斯、佛罗伦萨、君士坦丁堡、里斯本、鹿特丹成为西方贸易中心。大马士革(叙利亚)、长安、扬州、泉州成为东方贸易中心。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从香料和奢侈品扩展到呢绒、葡萄酒、羊毛和金属制品。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交通条件的限制,国际贸易的范围、规模有限,未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中心几度转移;西欧殖民者进行海外贸易与暴力掠夺,征服殖民地和贩卖黑奴相结合;发动一系列商业战争,扩大了市场
;加速了劳动力与生产工具的分离过程,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劳动力;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货币交换的发展,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劳动力。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较前一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贸易方式和组织形式也有较大改进。商品交易所、大贸易公司(在法律上负有限责任的股份公司)取代了对外贸易特权公司,运输业、保险业、银行业等在国际贸易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出现了专门的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
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上升。其中,纺织品的增长最为迅速。英国完成产业革命以后,成为棉布的主要出口国,其出口商品中有1/3~1/2是纺织品。此外,煤炭、钢铁、机器、运输材料、粮食等商品的贸易亦有较大增长。(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第一阶段是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时期(1870-1914年)第二阶段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1914-1945年)为了确保原料的供应和对市场的控制,少数富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殖民地输出资本。国际贸易量的增长速度已落后于世界生产。1929年大危机后,各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采用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并组织相互对立的经济集团。国际贸易的增长更为明显地落后于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1)国际货物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3.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货物贸易中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国际货物贸易的贸易格局日益多元化;国际货物贸易地区发展非均衡化;1948-2008世界货物贸易增长世界生产增长45倍14.2倍1948—2008年间世界货物贸易增长与世界生产增长1992-2008年世界出口、进口及贸易总额单位:百亿美元1950—2010世界商品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图:年份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初级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百分比5945373930.526.218.7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的百分比4155636169.573.881.32008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前15名单位:10忆美元排名出口国家出口额占比排名进口国家进口额占比%1德国1465.214.5%1美国216620.6%2中国1428.514.2%2德国1206.211.5%3美国1300.512.9%3中国113310.8%4日本782.37.8%4日本7627.3%5荷兰6346.3%5法国707.76.7%6法国608.76.0%6英国631.96.0%7意大利539.75.4%7荷兰573.95.5%8比利时4774.7%8意大利556.35.3%9俄罗斯471.84.7%9比利时469.94.5%10英国4584.5%10韩国435.34.1%11加拿大456.44.5%11加拿大418.34.0%12韩国4224.2%12西班牙402.33.8%13中国香港370.23.7%13中国香港3933.7%14新加坡338.23.4%14墨西哥323.23.1%15沙特328.93.3%15新加坡319.83.0%部分年份分地区国际货物贸易出口额单位:10忆美元地区/年份20002005200720082009北美洲和欧洲
NAFTA1224.91475.81840.72035.21602.4EU2452.64065.35346.85920.94587.6中南美洲
安第斯共同体26.251.476.7894.178.4南方共同市场84.6164223.7278.3217.2非洲
东部和南部共同市场30.866.199128.691南部发展共同体50.597.5143.6176.8130.9亚洲
中、日、韩1654.32012.623952632.82045.3东南亚国家联盟432656865.4989.8813.5(2)国际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3.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增长迅猛;国际服务贸易格局未改变,行业结构优化;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单位:10亿美元(4)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增强;(5)贸易自由化成为贸易政策的主流。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主要力量;跨国公司日益增强在未来国际贸易中的垄断地位;世界市场竞争向综合化、集团化和有序化发展;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倾向长期并存;贸易自由化成为对外贸易政策的主流。(3)国际贸易方式正经历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改变着国际贸易;网络贸易加速国际贸易进程;电子商务是种新型贸易方式;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的伟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李嘉图、里昂惕夫、萨缪尔森、斯托尔帕、雷布金斯基、琼斯、巴格瓦蒂等国际贸易理论和思潮多种多样: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古典自由主义、新古典自由主义、新贸易理论、现实主义、经济民族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等。种种称谓和划分可归纳为两大类:自由主义贸易理论和保护主义贸易理论。一、国际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早期的交换分工思想利巴涅斯、托马斯·阿奎那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托马斯·孟弗朗斯瓦·魁奈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新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相互需求理论里昂惕夫之迷幼稚工业保护理论保护关税理论超保护贸易理论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埃利·赫克歇尔、伯尔蒂尔·俄林保罗·萨缪尔森里昂惕夫约翰·穆勒、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战后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要素贸易理论偏好相似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中心—外围理论战略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异质企业贸易理论企业内生边界理论林德凡涅克、基辛、凯南、格鲁伯等M.V.波斯纳雷蒙德·弗农保罗·克鲁格曼迈克尔·波特保罗·克鲁格曼、兰卡斯特、弗尔维、费莱姆等劳拉·普雷维什布朗德、斯潘塞梅里兹保罗·安查斯1.保护主义贸易理论■重商主义(以托马斯·孟等人为代表)重商主义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早期的重商主义(15世纪-16世纪中叶)早期的重商主义学说叫货币差额论。早期重商主义者把增加国内货币积累,防止货币外流视为对外贸易政策的指导原则,认为国家应该采取行政或立法手段,直接控制货币流动,禁止金银输出。在对外贸易方面,注重“少买”和“限入”,最好是只卖不买,使每笔交易和对每个国家都保持顺差,以使金银流入国内。(2)晚期的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叶-18世纪)晚期重商主义学说又叫贸易差额。晚期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应该允许金银(货币)流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鼓励和扩大出口,即更注重“多卖”和“奖出”,以保持和增加贸易顺差。他们信奉“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但他们认为,必须遵守一条原则,即保持总贸易差额是顺差。■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AlexanderHamilton1757-1804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政治家和金融家、美国独立后的首任财政部长。他于1791年12月向美国国会递交了一份《关于制造业的报告》。在该报告中,他阐述了保护和发展制造业的必要性,极力主张美国应该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他的政策主张对美国政府的内外经济政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1)征收方法:一般说来,其税率较高,因税率越高,越能起到保护作用:
在进口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可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保护本国同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在出口方面,为了鼓励商品出口,一般免征出口税,但对本国生产所需的重要原料等,则征收关税以限制输出。(2)关税名义保护率与实际保护率:
关税名义保护率:由于实行保护而引起的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与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这种百分比也叫做“内涵税率”。
关税实际保护率:实际保护是指整个关税制度对某类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净增值的影响。实际保护率(Z)=(国内加工增值(W)-国外加工增值(V))/国外加工增值(V)×100%■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FriedrichList1789-1846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德国政治家、理论家、经济学家。1841年,他出版了主要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在该书中,他抨击了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发展了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提出了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经济发展阶段论为依据、以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为经济落后国家服务的保护幼稚工业论。(1)基本内容:某个国家的一个新兴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就应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主要运用关税保护之类手段来实现。
(2)幼稚工业的划分:
◆
国内尚未发展成熟的新兴产业
◆一国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的产业
◆
现阶段缺乏推动其发展的资金实力的产业(3)主要思想:国家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国家干预/关税保护制度(4)争议:
◆
幼稚产业选择问题;
◆
被保护产业无效率问题■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凯恩斯主义的超保护贸易学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和他的追随者马克卢普、哈罗德等人的有关国际贸易的观点对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推崇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对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严厉批评,主张国家干预,强调应推行超保护贸易政策,扩大出口,减少进口,实现贸易顺差。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
■凯恩斯主义的超保护贸易学说(1)提出背景:(2)主要论点:(3)与保护关税与幼稚工业保护理论的区别:
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国际经济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鼓吹贸易顺差以扩大有效需求鼓吹贸易顺差有益,贸易逆差有害
保护的对象扩大。不但保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保护国内高度发展或出现衰落垄断工业;
保护的目的改变。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从保护转入进攻;
保护的阶级利益从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转向保护大垄断资产阶段;
保护的措施多样化;
组成货币集团,划分世界市场。阿根廷经济学家劳拉·普雷维什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他把国际经济体系分为中心和外围两大部分。他认为,在战后建立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中心国家处于主宰地位,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外围国家处于依附地位。传统的国际贸易、国际分工理论只能适用于中心国家之间,不能适用于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之间。他认为,外围国家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外围国家应通过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改善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RaulPrebisch1901-1985
(1)理论概述:
世界经济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大的工业中心”,另一个则是“为大的工业中心生产粮食和原材料”的“外围”。前者主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构成,后者则包括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二者之间的分工并不是互利的,恰恰相反,由于技术进步及其传播机制在“中心”和“外围”之间的不同表现和不同影响,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
(2)理论特征:(3)体系存在的问题:■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中心—外围”体系是一个统一的、动态的体系,具有整体性;“中心—外围”之间在生产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中心—外围”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
从起源上说,“中心”和“外围”分别处在发展进程的不同起点上,“外围”地区从开始就落后了;
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长期恶化趋势加深了“中心”与“外围”之间的不平等;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动力中心”从英国向美国的转移,进一步加深了“中心”与“外围”之间的不平等。■战略性贸易政策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詹姆斯·布朗德、巴巴拉·斯潘塞等人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夺取他国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JamesBranderBarbaraSpencer■战略性贸易政策论(1)理论内容:(2)具体做法:(3)相关政策模型:利益转移理论外部经济理论利用关税抽取外国垄断厂商的垄断利润;以进口竞争产业的保护来促进出口;以出口补贴为本国寡头厂商夺取市场份额。
布朗德——斯潘塞“以补贴促进出口”模型克鲁格曼-鲍尔温博弈模型战略性关税政策及其运用克鲁格曼“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模型对高技术产业的战略支持:外部经济模型
■重农学派及休谟的自由贸易理论FrançoisQuesnay1694-1774最早提出自由贸易主张的是法国的重农学派,其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魁奈。重农学派主张以农产品为中心开展自由贸易,反对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反对课征高额关税。主要观点:自然秩序、纯产品学说、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2.自由贸易理论■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方面,他提出了绝对成本论,亦称绝对利益论或绝对优势论。斯密认为,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可以使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别国,因而在该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上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各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利。AdamSmith1723-1790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以自由贸易为前提的“比较成本论”。李嘉图提出的比较成本学说,先后为英国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以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为核心的自由贸易思想的影响下,英国在1820年以后的近一个世纪内,推行了一整套自由贸易政策,为其向海外扩张和最终取得世界霸主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DavidRicardo1772-1823
李嘉图认为,国家间应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不同,前者应专门生产相对来说更为有利的产品,后者应专门生产不利程度最小的产品。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从中获益,并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穆勒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约翰·穆勒,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他在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一书中提出了相互需求论,对比较成本论做了重要的补充和说明。JohnStuartMill1806-1873
穆勒认为,贸易条件及其变动主要由两国对贸易对象国商品的相互需求强度决定的。在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范围内,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强,而另一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弱,则贸易条件对该国越不利,该国通过对外贸易获取的利益就越少;反之,则对该国有利,该国的获利就越多。国际间交换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本国获取的贸易利益就越少,因为越接近本国国内交换比例,说明本国在国际上换回的商品量越接近于分工和交换前的国内的生产量;反之,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对方国家的国内交换比例,对本国越有利,贸易利益越大。AlfredMarshall1842-1924
马歇尔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1879年出版的《国际贸易纯理论》和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等。马歇尔运用提供曲线(又称相互需求和供给曲线)来说明商品供给和需求如何共同决定贸易条件及其变动情况。他运用几何图解的方法使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更加前进一步,表达也更加清晰明确。■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瑞典著名经济学家厄里·赫克歇尔(EliHeckscher,1879-1952)于1919年发表了题为《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重要论文,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论点。他的学生伯蒂尔·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对要素禀赋理论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并因此于1977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BertilOhlin1899-1979
要素禀赋理论(也称H-O理论)认为,一国应出口那些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换句话说,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反之,资本充裕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钻石模型)观点:一国的贸易优势并不象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宣称的那样简单地决定于一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汇率,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国的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当代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日益超出单个企业或行业的范围,成为一个经济体内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国竞争优势的构建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度,以及机遇和政府作用。■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钻石模型)异质企业贸易理论——解释企业国际进入决策背景:产业内所有企业同质型假设出现局限性:一个产业内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出口,而且出口企业比不出口企业规模更大、生产率更高。内容:所有产业都是有生产率不同所带来的异质性企业组成。由于生产率不同,企业运营形式不同:生产率高的企业将出口、生产率中等的企业仅在国内生产销售、生产率低的企业将在国内市场淘汰;贸易的参与导致企业间利润的再分配,利润流向高生产率企业;同时,低生产率企业的退出和利润向高生产率企业集中将提高整个产业的总生产率。延伸结论:生产率最高的企业选择FDI,中等企业选择出口,低等企业选择国内市场,最低等企业选择退出市场。企业内生边界理论——解释企业国际化决策企业边界:
企业以其核心能力为基础,在与市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其决定因素是经营效率。企业的经营范围,即企业的纵向边界;企业的经营规模,即企业的横向边界。内容:企业要选择国际化,有四种形式:本土市场一体化、本土外包、国外市场一体化、国外外包。是否进行外包或一体化,是否在国内或国外进行等决策都是企业的内生组织选择。
投入品生产的地区国内国外企业外部外包离岸外包企业内部国内供给FDI针对生产中间投入品企业的一体化与外包决策企业内生边界理论——解释企业国际化决策■结论:异质企业选择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选择不同的所有权结构和中间投入品的生产地点。相比较目前FDI和离岸外包大量出现的状况:
选择外包的企业:FDI固定成本更高;最终企业产品生产率差别(中等生产率选择外包,高等生产率选择FDI);中间产品的资本密集度低;地理距离较远。
选择FDI的企业:生产存在范围经济;最终企业产品生产率差别(中等生产率选择外包,高等生产率选择FDI);中间产品的资本密集度高;外包摩擦较大,市场薄弱。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二、国际贸易政策1.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
国际贸易政策是世界各国在一定时间内对进出口贸易所倡导
和实行的政策措施的总称。2.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1)对外贸易总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管理贸易政策(2)进出口商品政策(3)国别贸易政策3.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市场目标:保护本国市场,扩大本国产品出口市场;产业目标: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促进本国产业的结构的改善,增加就业;资金目标:外贸活动应有助于为本国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增加国际收入;整体目标:维护本国对外政治经济关系和利益。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或商品的竞争力本国国内经济状况、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4.决定贸易政策的因素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其最基本的特征是“限入奖出”。5.贸易政策的演进国际贸易政策的演进——自由贸易政策从历史上看,自由贸易政策盛行的时期主要有两个阶段:(1)19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初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英国带头实行自由贸易政策;(2)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出现了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
(1)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以英国为例)实施原因:到19世纪初,“世界工厂”的地位已经确立,其产品成本低,质量好,不怕外国产品的竞争。英国的工业发展迫切需要国外市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廉价的原料和粮食。主要表现:(1)废除了谷物法;(2)废除了航海法;(3)取消了特权公司;(4)逐渐降低关税税率,减少纳税商品数目,简化税法;(5)与外国签定体现自由贸易精神的条约。实施原因:美国的积极倡导和推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出现;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和迅速发展;国际分工的广泛和深入发展;西欧和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的贸易自由化主要表现:关税大幅度降低非关税壁垒逐渐减少特点: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远高于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程度。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程度。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远高于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程度。国际贸易政策的演进——保护贸易政策传统贸易保护阶段新贸易保护阶段16~18世纪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
19世纪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保护贸易政策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的保护贸易政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传统贸易保护阶段
(1)16~18世纪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
16~18世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也是西欧各国开始开辟世界市场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为了促进资本原始积累,西欧各国在重商主义的影响下,纷纷推行强制性的贸易保护政策。关税、补贴方式为主的限制进口、鼓励出口措施以及实施《谷物法》、《航海法》、吸引技工流入、鼓励人口繁殖。
(2)19世纪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保护贸易政策
19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国家纷纷从自由贸易转向保护贸易,逐步实施了一系列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的保护性措施。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与英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经济实力和商品竞争力都难以与英国抗衡,需要采取强有力的贸易保护政策来保护本国的新兴工业即幼稚产业,使之免受英国商品的竞争。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目的:垄断国内市场和争夺世界市场主要特点:贸易保护的对象不仅是幼稚工业,而且更多地保护已高度发展的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贸易保护的目的不再是培养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保护措施不只限于关税,还推行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其他奖出限入措施;不再是防御性的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贸易保护的受益者从一般工业资产阶级转向大垄断资产阶级。
(4)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的保护贸易政策
主要特点:被保护的商品范围不断扩大保护的措施日益多样化从贸易保护制度转向更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各国“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管理贸易:对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它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贸易制度。其基本特点就是通过贸易立法使贸易保护主义合法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起源、动机和目的
起源: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中双边主义与区域主义兴起;发展中大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动机和目的: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2)新贸易保护主义关注的焦点、实施的手段关注的焦点:由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由产业发展转向人本身。实施的手段:以保护公平交易为由,滥用WTO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条款,通过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或者激励企业实行反倾销的方式,达到限制对方国家出口的目的。以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为由,通过建立新的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环境技术标准等削弱对方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将发达国家比较优势产业WTO的框架,迫使其他国家开放市场,以扩大出口。以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为由,通过建立新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证,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国际竞争力。(3)新贸易保护主义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区别利用WTO规则,实行贸易保护;依据国内法履行国际条约;利用区域贸易组织保护成员国利益;保护手段更趋多样化;制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战略上的进攻性
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较量
一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不意味着完全的自由;一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也不意味着完全封闭,不与别国展开贸易。
自由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保护贸易的做法就可能抬头。保护贸易一旦壁垒森严,自由贸易的呼声就会高涨。世界贸易就是在这种两极碰撞和摩擦中讨价还价,在相互妥协中曲折发展。
第三节GATT、WTO与战后的贸易自由化一、贸易自由化含义:一国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所采取的限制逐步减少,为进口商品和服务提供贸易优惠待遇的过程或结果。理论基础:自由贸易可以形成有利的国际分工自由贸易可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自由贸易有利于加强竞争,打破垄断,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率,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二、GATT与贸易自由化1.GATT的启动
1947年10月30日,23个国家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并于1948
年1月1日起生效。它始终作为一个临时性条约而存在,是关于减少贸易壁垒、商定国际贸易政策的共同准则,是调整各国贸易关系的国际多边协定,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多边贸易协定。在WTO正式成立之前,GATT支撑了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一整套调整国际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并对缔约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做了具体规定,经过近50年的发展,演变成一个事实上的国际经济贸易组织,为后来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三节GATT、WTO与战后的贸易自由化2.GATT的宗旨与基本原则
(1)GATT的宗旨各缔约方本着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稳定增长、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来处理它们在贸易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相互关系,彼此减让关税,取消各种贸易壁垒和歧视性待遇,实现贸易自由化。
(2)GATT的基本原则无歧视性待遇原则(非歧视原则、无差别待遇原则)关税减让原则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反倾销与限制出口补贴原则透明度原则
这是GATT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也是GATT公平贸易原则的体现。这一原则规定:缔约国在与贸易相关的事项中不得有任何歧视。如果缔约一方根据某种理由而实施某种限制或禁止措施时,这种限制或禁止措施必须适用于其他缔约方。无歧视性待遇原则(非歧视原则、无差别待遇原则)
关税减让原则这是GATT的主要宗旨,是关贸总协定自始倡导的基本原则,也是多边贸易谈判的核心活动之一,并作为非歧视待遇原则、互惠原则和透明度原则的实际载体。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关税谈判的方法和关税减让表的制定做出了原则规定。
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这是针对非关税壁垒设定的。任何缔约国除征收关税或其他费用外,不得设立其他措施以限制或禁止其他缔约方的产品的输入、或向其他缔约方领土输出产品,例如,配额、进出口许可证等。
反倾销与限制出口补贴原则
反倾销、限制出口补贴和使用保障措施是GATT维护公平贸易的手段。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禁止缔约国在出口中实行倾销,并允许缔约国在其某项工业由于倾销造成重大损害、或产生重大威胁、或对某一国内工业的新建产生严重阻碍时,征收反倾销税加以抵制。补贴分为生产补贴和出口补贴,GATT对生产补贴没有一概加以限制,但反对对制成品实行出口补贴。
透明度原则透明度原则是关贸总协定的三个主要目标之一。GATT的三大目标是:
贸易自由化贸易稳定性贸易透明度其中,透明度原则要求缔约国实施的有关贸易的法律、规章、政策必须公布于众,使各贸易伙伴了解其内容,防止缔约国之间进行不公开和不公正的贸易。如果不透明,难免有损于非歧视性原则。
作用: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大幅度降低关税;消除一些非关税壁垒;为各缔约方制定一套处理国际贸易关系的原则和方法,有利于解决缔约方之间的贸易纠纷;增加贸易透明度,促进各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为各国在经济贸易上的谈判和对话提供场所;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投资的发展.3.关贸总协定的作用和局限性局限性:从机构性质来看,GATT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从管辖范围来看,GATT的管辖范围过于狭窄;从贸易规则来看,GATT的规则很不严格,存在许多漏洞;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利益在GATT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三、WTO与贸易自由化
1.WTO的宗旨
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第三节GATT、WTO与战后的贸易自由化2.WTO的目标建立一个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在内的完整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变贸易体制,以落实GATT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所达成的所有成果。3.WTO的运行机制法律框架和组织结构加入和退出机制:允许任何国家加入决策机制:协商一致——投票解决争端解决机制贸易政策审议机制4.与GATT相比,WTO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发展
进一步明确、规范和量化了总协定文本中的一系列模糊不清的贸易与法律概念;拓宽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协调领域与范畴;强化了现有的贸易政策与保障条款;完善了争端解决机制,建立了贸易政策审议机制;较充分地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5.WTO面临的挑战
(1)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2)区域主义对多边贸易体制构成严峻挑战;(3)西方贸易大国操纵多边贸易体制决策进程的现象仍然存在并很严重,最不发达国家被“边缘化”的倾向;(4)世界贸易组织自身面临的困难—多哈回合谈判的前景。滥用反倾销。过度实行技术贸易壁垒。过度采用保障措施。(4)世界贸易组织自身面临的困难——多哈回合谈判的前景
第一次部长级会议:1996年12月9—13日在新加坡召开,通过了《新加坡部长宣言》。这次会议提出的投资、竞争政策、贸易便利化与政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0 我能坚持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心理健康二年级苏科版
- 年度工作汇报:总结与展望
- 《第一单元 装扮美好生活 2 小小挂件展创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泰山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
- ICU常用管道的用途和管理课件
- Unit 4 Plants around us Review(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7操场上(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 2023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科研项目质量管理
- 2013-2014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教学设计(2013版)(东湖中学)
- 财务安全主题班会
- 2025届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试题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参考试题库100题(含答案)
- 2023医院全员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详细版)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含隔油池)图集
- 企业标准编写模板
- 《新媒体运营》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学校食堂餐厨具操作规程
- DB32T 3916-2020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
-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课件
- 工程经济学武献华第5版答案
- 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及答案定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