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268-1987 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康氏法)》与《GB 268-1977》相比,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首先,新版标准对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做出了更明确的规定,指出了该方法适用于测定润滑油、燃料油及其他石油产品的残炭值,并且明确了不适用于含有较多灰分或易挥发成分的产品。

其次,在仪器设备方面,《GB/T 268-1987》对使用的坩埚、加热炉等具体规格提出了更为详细的要求,确保了测试过程中条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例如,对于坩埚材质的选择以及加热炉温度控制精度都有了更加严格的标准。

此外,《GB/T 268-1987》还增加了关于样品处理的具体指导,包括如何正确取样、称重以及在实验前进行预热处理等内容,这些都旨在减少操作过程中的误差,提高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新版本中还特别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实验人员在操作时应注意防火防爆,并采取适当防护措施以避免伤害发生。同时,对于实验废弃物的处理也给出了建议,体现了环境保护的理念。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1987-07-03 颁布
  • 1988-05-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268-1987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康氏法)_第1页
GB/T 268-1987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康氏法)_第2页
GB/T 268-1987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康氏法)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268-1987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康氏法)-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UDC665.7:543.8E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68-87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康氏法)Petroleumproducts-Determinationofcarbonresidue--Conradsonmethod1987-07-03发布1988-05-01实施国家标准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国家标准石油产品残发测定法(康氏法)GB268-87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政编码:100045hitp://电话:63787337、637874471988年6月第一版20%4年11月电子版制作书号:155066·1-5680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665.7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543.8(康氏法)GB268-87GB263-77Petroleumproducts-代苦Determinationofcarbonresidue-GB268一77Conradsonmethod本方法用于测定石油产品经蒸发和热解后留下的残炭量,以提供石油产品相对生焦倾向的指标。本方法一般用于在常压蒸馅时易部分分解、相对地不易挥发的石油产品。对含有能生灰组分的石油产品(用GB508《石油产品灰分测定法》测定)则会得到残炭值偏高的结果,误差的大小取决于所生成灰分的量。住:○本方法中所用的“残炭”一词,是指石油产品经蒸发和热解后所形成的碳质残余物。它不全部是碳,而是~种会进一步热解变化的焦炭。本方法采用“残炭”这个词,只是顺从习惯的称法。)本法广泛应用于多种石油产品。木方法和ZBE30001《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兰氏法)》这两种方法所测得的残炭值,不但在数值上不相同,而且它们之间也找不到满意的相互关系。对于一些不容易装人兰氏焦化球的重质残渣燃料油、焦化原料等油料,宜用本方法测定残炭。燃烧器燃料的残炭值,可用来粗略地估计燃料在蒸发式的签型和套管型燃烧器中形成沉积物的倾向。同样,不含硝酸戊酯(或如果含有硝酸戊酯,则只要事先测定未加此添加剂基础燃料)的柴油,残炭值大体上与燃烧室的沉积物有对应关系。定粗柴油的残炭值,对指导粗柴油造气的生产是有用的,,而原油残渣、汽缸油料和重质润滑油料的残炭值,对指导润滑油生产也是有用的。下述情况应予注意:“,发动机油:发动机油的残炭值,曾一度被认为能表示发动机油在发动机的燃烧室中生成碳质沉积物量的指标,但由于许多石油产品中都存在深加剂,所以现在看来这一点是值得怀疑的。例如,有灰分生成的清净漆加剂,会增加石油产品的残炭值,但它通常可以减少石油产品生成沉积物的做向。b,柴油:含有硝酸戊酯的柴油的残炭值偏高。但是,如果对不含硝酸戊酯的柴油,或对准备要调入硝酸戊酯的基础燃料进行试验,则其残炭值与燃烧室沉积物有近似的关系。(。含有有灰分生成的添加剂的石油产品:残炭值可能与形成沉积物的倾向无关,而且可能比形成沉积物的相应倾向要高些。本方法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66615-1983《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康氏法)》。方法概要把已称重的试样置于柑蜗内进行分解蒸馆。残余物经强烈加热-一定时间即进行裂化和焦化反应。在规定的加热时间结束后,将盛有碳质残余物的柑蜗置于干燥器内冷却并称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