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_第1页
第二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_第2页
第二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_第3页
第二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_第4页
第二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

中国的确立(53-56)

主要内容: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二、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四、我国外交政策的伟大胜利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的论争

参考资料:师哲著: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费正清、罗·麦克法夸尔: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董边等编: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传(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刘勇、高化民主编,大论争——建国以来重要论争实录,珠海出版社,2000年。关于三大改造问题等方面文章,《毛泽东文集》第6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出版社,1999关于宪法、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等方面的文章,见《关于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薄一波著《关于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第212~465页。4、高化民,《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柳随年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黑龙江出版社,1985《中国现代史(人大复印资料)》、《中共党史》杂志中关于三大改造问题的文章。

思考题: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如何评价过渡时期总路线?2、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3、如何评价农业社会主义改造?4、如何评价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如何看待20世纪50年代消灭私营经济与今天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的关系问题?6、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哪些成功经验?7、中国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积累了那些经验?一五计划时期形成的中国经济体制有哪些特点?1.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设想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七届二中全会精神:革命胜利后,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阶段,使国家实现工业化,国营经济壮大,待条件成熟后,再采取严重的社会主义步骤,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转变时间:

20、30年—15至20年转变过程:第一步:实现由农业国-工业国的转变;第二步: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转变。2.战略思想转轨的原因(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1)当时国内的环境条件也比较有利。(2)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与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4)土地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在全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变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5)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工业化依赖农业发展改造:促进农业发展;避免两极分化(6)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选择社会主义。严峻的国际环境苏联的影响3.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1)物质基础:我国已有相当规模的社会主义生产力。(2)经济条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3)政治保证: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4)有利的国际因素: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

4.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毛泽东:10年到15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10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内容之间的关系:

既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

主体——工业化两翼——社会主义改造理解: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1.一五”计划的编制过程(1951-1954)历时4年,五易其稿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3.“一五”计划制定的指导方针为什么要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一五计划4、“一五”期间的建设成就(1)基本建设成效显著。

(2)工业生产迅速发展。(3)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增长。(4)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比较迅速。(5)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有较大发展。(6)人民生活有明显改善。5、成功经验

第一,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建设方针。第二,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建设,并把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结合起来。第三,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把发展生产与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54.9制定宪法和其他重要法律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本内容(P67-71)3.《五四宪法》的意义这我国制定的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一部在中国宪政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宪法,它是中国宪政制度现代化的一个新的时代,创设了中国宪法文化理念和制度的一种全新的模式范型,成为现行宪法的母本,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形成(1)形成原因①战争做法的惯性②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③向苏联学习的结果(2)评价第一,权力过分集中,统得过死,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第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党政不分的问题。第三,机构臃肿,层次繁多,人浮于事,滋长了比较严重的官僚主义倾向。二、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

造的基本完成(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1)我国农民确有互助合作的要求。(2)合作化是工业发展的客观要求。(3)合作化可以避免农村的两极分化。(4)农业合作化能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道路)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合作化,由低级到高级(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逐步过渡:

①(1949年—1953年底)合作社的初级阶段,以发展互助组为中心,试办初级社。互助组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农业生产协作组织,也分两种形式:一是临时互助组,二是常年互助组。

②(1954年—1955年春)以发展初级社为中心,试办高级社(图片)。③(1955年下半内—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阶段。主要办高级社

由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这就是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党指导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主要领导方法遵循“自愿互利”原则,采取“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的方法第一步:互助组,一般由五六户、七八户组成。第二步: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是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第三步,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社员的土地完全归公合作社运动的主要形式步骤3、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经验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运用趁热打铁的方法,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第二,充分利用农民的两种积极性,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第三,采取逐步过渡的形式。第四,遵循自愿互利原则,先典型示范,后逐步推广。第五,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根本标准。经验(2)

农业合作化后期的偏差及教训偏差对农业合作化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工作过粗、形式过于简单划一,工作上出现了强迫命令、违犯自愿互利原则,以及经营管理跟不上等缺点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个体手工业是指独立经营的雇工不超过四人的个体经营者,包括以经营商品为主的兼业户。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方法是从供销入手,实行生产改造。步骤是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农业改造图片1初级社以土地入股多少和参加劳动的数量质量多少,进行粮食分配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入社农户比例图入社农户96.3%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第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是解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

1、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2、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客观依据首先,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能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基本保证和基本依据。第二,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是使资本家接受和平改造的另一个基本条件。

第三,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也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可以和平改造的重要依据。

所谓国家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一种过渡性质的经济形态,它既有资本主义的成份,又有社会主义的因素,是社会主义国家和私人资本家共同经营的经济,也是无产阶级国家直接领导和监督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它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好形式和途径。3、我党对资本主义改造的政策

国家资本主义政策我们无产阶级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特点是:

第一,它是一种特殊的、新式的资本主义,是在工人阶级领导下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联系着的资本主义。第二,它是不独立的,受限制的,没有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

第三,它虽然仍为资本家生产一些利润,但主要的是为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而生产,因而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

工业方面

委托加工计划订货(主要形式)统购包销商业方面

经销代销我国国家资本主义的两种形式初级形式(1953年前)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图片)

①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54--1955年夏)企业性质是半社会主义性质

②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955---1956年)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高级形式(54年--56年)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成功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这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上,都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政权在取得后,通过和平改造的方式,有代价的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家所有的政策。随着国家资本主义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我党对资产阶级的赎买也经历了多种不同的形式,也就是在利润分配上各阶段有不同的比例和形式。

和平赎买的政策是在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中,工人阶级为国家和人民需要生产的同时,也为资本家生产一定的利润,作为向资产阶级赎买的代价在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在利润分配上我们是把资本家所得限制在企业盈余的10—30%左右,一般是20%。

在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赎买是采取“四马分肥”的形式,即把企业盈余分成四份,其中国家所得税、公积金、工人福利费约占75%,资本家所得的红利约占25%左右。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四马分肥”改变为定息制度,即不论企业盈亏,在一定期间内按照资本家的股额每年发给5%的利息,同时给资方人员以较高的工资和适当的工作赎买的办法从1949—1953年底,是国家资本主义开始实行阶段,主要是发展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到1952年,加工订货的产值已占资本主义工业总产值的56%。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

我们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大体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5年冬开始,国家资本主义进入高潮阶段。到1956年3月底,全国五十多个大中城市全部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第二阶段从1954年初—1955年冬(2年),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除继续推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以外,重点转入发展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同时在天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展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试点。到1955年底,全国公私合营的工业户增加到3千多户,产值已占全部私营工业总产值的50%(一半)。

第三阶段1.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中,把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当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在政治上仍然保持了同他们的联盟,在经济上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这在社会主义革命史上是个创举。2.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逐步地有步骤地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又分两步走,第一步,先把它变成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再由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3.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不但赎买了这个阶级的生产资料,而且也把原来的剥削者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5、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历史经验

①后期步伐过快,也是1955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1956年的全行业合营更快,

②改造面过宽,把一些“三小”(小商、小贩、小手工业等)也拉进了公私合营,把这些个体劳动者当成了资本家对待,这个错误在三中全会后也进行了改正。③形式上过于简单化一,也是搞一刀切。

④轻易地否定了资本主义的一些好的经营方法和管理经验,只要是带资字的东西一概抛弃,这种做法过于简单化、片面化。

⑤再有,一些单位,对原来工商业者使用不当,没有注意充分发挥他们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专长,私方人员感到自己是有职无权。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不足与教训

工商业改造图片1工商业改造图片2工商业改造图片3工商业改造图片4毛泽东接受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呈献的报喜信。工商业改造图片5

工商界人士和广大群众一同欢呼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四)、三大改造胜利的伟大意义(P87)1、三大改造胜利完成,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占统治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确立。2、三大改造胜利完成表明,中国社会顺利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由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三大改造胜利完成,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不仅避免了社会的激烈震荡和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加强人民的团结,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4、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五)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P86)1、形成的原因⑴照办苏联模式的必然结果⑵当时的实际情况①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财政经济不统一,为稳定物价,控制市场,中央为了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②国家经济正处于恢复阶段,经济力量有限,实行高度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有利于集中有限的资金,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发挥其更大的作用。③“一五”计划期间,156项重点工程,投资庞大,技术复杂,关系全国经济命脉,必须由中央和有关部门集中统一管理。④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2、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和表现(P97)①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而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计划管理体制。对国营企业和公私合营企业实行指令性计划,对合作社和私营企业实行指导性计划,对个体经济则由市场调节。②以中央集权为主的国家财政体制。③以中央各部门为主直接管理的企业管理体制和统一调配物资体制。④以计划流通为主的多条渠道的商业流通体制。⑤统包统配的劳动体制和等级工资体制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后期也出现了基本建设规模过大,职工增加过多,信贷增长过快,财政收支、物资供需和银行信贷失去平衡,出现赤字,造成市场紧张、物资短缺,引起人们不满。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展后面临的新问题:科技人才在数量上、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建设的要求。科研事业还处在初创阶段。

苏共十二大召开,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帝国主义掀起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苏联的建设实际也暴露出弊端:产业结构重工业过重,轻工业、农业过轻;把农民压的太苦;实行统一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统得过死;俄罗斯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紧张;国内形势国际形势1.发表背景

2.主要内容(1)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政治方面五个关系经济方面五个关系(1)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2)党和非党的关系。(3)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4)是非关系。(5)中国和外国的关系。3.意义

《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激发了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的积极性,为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战略方针提出了思想和理论基础,这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二)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1.中共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1)国家和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2)党的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3)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2、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1)根据对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分析,确定了党在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2)在总结实施一五计划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3)大会提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和设想。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毛泽东:新经济政策

(4)提出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扬人民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问题。(5)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防止和反对个人崇拜的任务。3.意义首先,对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判断,指出了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即集中力量解决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第二,提出了反对个人崇拜、反对官僚主义、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任务,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第三,作出了初步改进政治、经济体制的正确决策,保证企业在国家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下有适当的自主权力。第四,提出在根据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开展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并且进一步健全国家的法制,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第五,大会在充分酝酿选举的基础上经民主选举产生新的中央领导机构,(1)中共八大路线是在几乎瞬间到来的历史巨变中形成的,这使路线的制定者本身对这一路线的正确性缺乏深刻的认识,缺乏将其贯彻到底的坚定信念。(2)中共领导核心对八大存有异议,并首先对八大路线提出批评,这是中共偏离八大路线不可逆转的推动因素。(3)客观形势的变化以及对客观形势变化的错误估计。中共八大路线为什么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去?(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

1.外交政策(1)“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决了如何处理与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2)“另起炉灶”,解决了如何在新的基础上同外国建立外交关系。

(3)“一边倒”,解决了如何对待帝国主义国家的问题。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政策?四、我国外交政策的伟大胜利和

思想文化建设的发展

2、对外关系(1)中苏结盟①祝贺斯大林70寿辰;②签订新的中苏条约《中苏友好同盟条约》;③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情况。

(2)同社会主义国家及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3)中美关系冷冻斯大林70寿辰庆祝会

新中国的外交(二)外交政策的伟大胜利

1.为日内瓦协议的达成作出的贡献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会议主要讨论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