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_第1页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_第2页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_第3页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_第4页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家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课程介绍整个提升工程共有四门课程重点课程教师道德与职业素养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一般课程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开设这门课程旨在让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充分认识到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环境下教育改革的迫切性,从而转变学习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设施进行终身学习和实施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共分二部分理论与操作学科研修理论与操作的编写框架讲义的标题是《网络学习——教师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站在怎样的位置看网络学习贯穿“新教育技术”教师如何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教师要树立利用新技术和新环境实施教学学习本课程的几个假定教师已完成了计算机的初级培训教师有上网的经验和条件学校积极创造网络学习环境教师有利用教育技术改进课堂教学的实践第一章全球化与信息化

我们研究探讨的问题是教师的网络学习,然而只有将网络学习放置在更为宏大的社会背景之中,我们才能更为深刻得理解它。教育的全球化和信息化,使教师专业发展更加具有紧迫感,教师如何适应当今世界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是当前教师教育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从全球化与信息化出发,通过对全球化信息概念的介绍,分析全球化和信息化在不同领域的表现方式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引发大家对教育发展的思考。第一节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没有明确的界定要从各种不同角度理解全球化从传播学角度:将人类利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克服自然的地理因素的限制而进行信息的自由传送,

从经济学角度:将全球视为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

从体制角度:把全球化看成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或全球资本主义扩张

从文化和文明的角度:把全球化视为人类各种文化、文明发展要达到的目标,是未来的文明存在状态,各派学者更强调全球化是一个动态的、矛盾变化的过程,它没有一个单一的选择,也不会出现其他学者所说的某种统一,一致的局面。.

全球化的概念一、全球化体现为一种变化过程二、全球化体现为一种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三、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四、全球化是一个不断出现冲突的进程五、全球化是时空压缩的有效体现六、全球化表明人们更加依赖其生存的环境对全球化的各种反应1.三种基本态度.(1)乐观派:全球化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是一个不可抗拒和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也是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2.应有的态度.面对全球化,应该在全面分析其利弊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有所作为。(3)保持冷静清醒,警惕各种风险.(1)必须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参与.(2)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有所作为.全球化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或者更准确地说,全球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从而,面对全球化,我们是应该热情欢呼和大胆迎接呢?还是应该愤怒谴责和坚决拒绝?拟或应该审时度势、冷静观察、趋利避害?诸如此类的问题,反映了人们对待全球化的不同态度和价值判断。.

(2)悲观派:全球化是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推行“西化”和“分化”战略的新手段,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其霸权主义的新工具。.

(3)观望派:乐观派和悲观派各有道理,但又都失之于片面。

在他们看来,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既有喜又有忧,机遇和风险并存。同时,他们认为,全球化的利弊大小一时是很难作出判断的,因此与其匆忙出击,不如观望等待。第二节全球化的影响要从不同角度分析全球化的影响经济文化教育环境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跨国界的信息,人员和资本流动日趋加快2、民族国家主权意识减弱3、贫富差距拉大4、跨文化的活动和文化产业二、教育全球化教育全球化可以说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衍生的概念是针对经济全球化趋势而采取的教育应对行动教育全球化还指各国教育政策的制定越来越受全球共同认可的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关注人类共同未来的发展与命运,各国教育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倾向于使学生获得理解国际复杂系统的能力,形成全球观念,社会共同生活。

三、教育全球化的表现方式1、教育资源的跨国流动

2、全球性的教育现象

3、全球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教育活动

1、教育资源的跨国界流动第一种方式: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办学从最有利于中国教育发展和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来看,以第一种方式,即吸引外国资本来华办学最为可取,不但可以增加国内的教育资源供给,以及在投资意义上的乘数效应和增加就业等促进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发挥“鲶鱼效应”,有助于改善中国教育系统的整体素质,与经济领域吸引外资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种方式:在国外接受正规教育和职业培训留学生是它的主要途径。无论中外,留学的历史都可以追溯到相当久远。只是以往大都将其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现象来看待,现在则还注意到它所具有的经济功能:1994年,世界大学生6100万,其中留学生占2%,达130万人。二战以后,在美国就读的留学生历来为世界之最,1994年,在美国就读的留学生达50万人,为美国经济提供了近100亿美圆的市场容量;1992年,澳大利亚教育创汇7.5亿美圆,成为该国第一大出口商品,而在1986年仅3400万美圆,五年增长20多倍。目前,澳大利亚在北京、香港、新加坡、汉城、台北、曼谷、雅加达、吉隆坡等地开设了连锁教育中心,今年教育出口收入可望超过20亿美圆。[39所高校走出国门招生《经济日报》2000]就在国外高校纷纷来中国招生之际,中国高校也将走出国门,瞄准国际留学市场。10月28日、29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39所国内高校将聚集韩国,举办“中国留学说明会”。据介绍,接受外国留学生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同时也是高校加强国际合作和提高国际知名度的有效手段,还可补充高校教育经费的不足。去年我国共接受了来自142个国家的近4万名自费留学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支持1999年高校大扩招的诸多理由中,“减少因高中生出国留学导致的教育资源流失(向国外学校交纳的学杂费估计达100亿人民币)”,也是一个重要的理由。.除了以上五种方式之外,利用全球教育资源的一种值得特别关注的方式是对其他国家教育成果——优秀学生的利用,这方面美国的表现最为优异。.

第三种方式:接受国外教育机构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以第三种方式(远程教育)利用全球教育资源才刚刚开始,但却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互联网的出现为全球范围内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基于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无限制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方式,它突破了传统教育对受教育者的时间、地点和身份等方面的种种限制,也克服了由此产生的对教育资源的竞争性利用和排他性利用的限制,在理论上全世界的学习者可以同时看同一本书、听同一首歌、做同一道题、参加同一个主题讨论,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通过互联网可以参与全球前100名大学的实时教学,同时可以共享全球前1000名大学的优秀教师资源,那将会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产生多大的影响?尽管目前对此作出准确判断还为时过早,但可以肯定的是,基于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在21世纪的中国教育发展中将会扮演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第四种方式:在全球聘请优秀教师以第四种方式(聘请优秀教师)利用全球教育资源在发达国家是一种常例,但这种利用全球教育资源的方式在中国目前还主要限于语言教育,在其他专业教育领域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今后在这一块将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大学、温岭中学、双语学校、温中实验初中)第五种方式:利用国外知识产权以第五种方式(利用国外知识产权)利用全球教育资源有两个重要领域。其中之一是利用国外教材,这一点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另一个重要领域是开展国际和校际间的课程认证与学位认证,可以有助于我国学校特色的形成和有效提高我国学校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是教育观念。世界各国虽然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发展水平、意识形态各不相同,但关于教育的基本观念却越来越趋于一致。比如教育宗旨,正在形成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核心的“人本主义”共识;在其他方面,由生理科学、心理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分支以及自然科学各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正在构筑起关于教育活动的核心观念;.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义务教育制度,.其它如学校制度、学位制度等都有非常相似的制度架构;再看教育内容。尽管世界各国的课程和教材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异,但由于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统一性,使得世界各国的教育内容在学科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常见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课程框架以及“工具、知识和教化”课程框架等等。在教育手段方面,综合运用电视技术、卫星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正在世界各国得到推广和普及,并且正在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更具有全球性特色的教育活动形式。

2、全球性的教育现象教育一向被认为是需要保持本国特色也必须保持本国特色的国内活动,但从“教育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来看,这些所谓的特色正在逐渐减少,而在各国教育活动中相似和相同的方面却越来越多。

3、全球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教育活动另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一些国际知名大学纷纷到世界各地开设分校,这与国内大学在远程教育的旗帜下到异地开设网络教育或远程教育分院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一种类型:美国的教育实践第二种类型: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育

师生关系、教学互动机制、教学激励机制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表现出等与传统教育完全不一样的特点。“开放性和学习者选择权”代替了“稳定的师生关系、面对面的交流、在一个确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教学活动”,成为传统教育的强劲对手。.跨国教育的影响将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教育发展史上,无论是一国政府还是教育研究人员,都还没有自觉地在全球化的视野中分析、研究和规划一国的教育体系,教育也一向被认为是国家主权垄断的领域。但是,这种认识目前已经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而我们的政府和研究人员却都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挑战之一来自美国的教育实践。我们注意到,对美国教育的评价常常表现出令人困惑的矛盾:她的基础教育经常受到美国国内和国外各方面的批评和指责,从五十年代的课程改革到九十年代制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都是建立在对美国基础教育的否定评价之上的。尽管如此,美国却有全球最优秀的大学和最强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她的经济发展也未受到那个“低劣的”基础教育的困扰,这是传统教育理论难以解释的。但是,如果我们摆脱传统教育理论把一国教育体系限制在该国疆界内的思维定势,同时注意到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入国这样一个显见的事实,则我们就不得不承认美国教育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教育资源配置的开放式的高效率的全球化教育体系,以此分析上面所说的矛盾也就不难得到合理的解释。

为什么在我们自己教育资源十分紧缺的同时还要发展“外向型教育产业”,向外国人提供教育服务呢?

现在我们来算一笔帐。一个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就是增加了中国市场的消费力量,设若一个外国留学生在中国一年的消费总计为一万美圆,如果我们能吸引一百万留学生,就是一百亿美圆的外汇收入!如果实现这一百亿美圆的教育产业产值并不以抑制或减少国内本国公民的教育消费为代价,那又何乐而不为了?事实上,近几年愈演愈烈的国外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来华招生活动表明发达国家已经在这样做了,而美国则是通过这种途径获益最大的国家,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入国。据报道,北京市在2000年留学生的进出已经平衡,因接受外国留学生而增加的学杂费收入已达9亿元人民币,我们把这看成是中国发展“外向型教育产业”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世界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随着中国在世界的重新崛起,中国作为留学目标国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发展“外向型教育产业”取之不尽的特种教育资源。中国发展外向型教育产业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优势:第二:遍及中国各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既是旅游资源,也是教育资源,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教育旅游或旅游教育”把教育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实现教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比如,我们可以面向世界各国开发形式多样的现代“游学”项目,留学生可以边游边学,昼游夜学,游学相间等等,使中国古老的游学传统成为发展现代教育产业的利器。与进入全球招生市场相比,进入全球就业市场是一个难度更大,同时价值也更大的教育产业领域,但只要我们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积极进行市场开拓,突破传统思维的约束不断开拓创新,前途依然无限广阔,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可以看成是这方面的一个典范。跳出中国看中国教育发展是全球化时代必须具备的战略思维能力。一种不设上限的教育发展新观念正在成为全球化时代确定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新基点。谁提供教师教育以发展机会?

行政学校专职机构学习共同体家庭其他第三节信息化信息化就是指在国家宏观信息政策指导下,通过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人才的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以满足全社会的信息需求,从而加速社会各个领域的共同发展以推进到信息社会的过程。一、信息化概念信息化是一个相对的动态概念,是相对于一定历史阶段社会整体及其各个领域的信息生产、获取、处理、传递、存储和利用的能力和水平而言的。信息化又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它是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逐渐演进的动态过程,每一个新的进展都是前一阶段的结果,同时又是下一发展阶段的新起点。社会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信息化中的信息资源本身就是科学技术,所以信息化也是一种最具有活力和高渗透性的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重要的意义。二、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教育信息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而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使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能够培养出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材。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

2006年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什么应用系统的建设是教育用户最关注的?什么领域的建设将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宠?一、2005年教育信息化现状及未来需求分析今年国家将投入40多亿元用于建设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使五分之三的农村县级以上的中小学基础教育实现信息化。从2003年开始的“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投入20多亿元,预计总投入将达到100亿元,争取用5年或更短的时间,使农村中小学初步实现教育信息化,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从2005年5月到2005年6月,通过烽火行动2005,中国计算机报社和福建、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省的一线用户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交流,回收了800多份调查问卷,从而获取了这些典型省份教育用户的第一手需求信息。根据这些数据材料,我们将以点及面,对教育信息化进行现状及需求的深入分析。山东、江苏同处东部地区,其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比较接近,因此我们将这两个省份作为一类,称为东部地区。河南、安徽同处中部,都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这两个省份作为一类,称为中部地区。福建的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但地方重视,因此作为第三类予以考察。1.被调查用户的构成:

被调查的用户主要分为中小学信息化主管教师、大专院校信息中心主管教师、省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职能处领导等三类。其中,中小学信息化主管教师占到54%,大专院校信息中心主管教师占到36%,省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职能处领导占到10%。

2.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建设状况

特点:东部地区的总体建设水平相对较高。福建的教育信息化起步不久。

在东部地区,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有51%的学校处于起步阶段,有37%的学校信息化建设比较成熟,开始进入应用阶段。在中部地区,有63%的学校认为自己的单位处于起步阶段,另有25%的学校,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转向应用。还有7%的学校,正打算开始信息化建设。在福建地区,有68%的学校认为自己的单位正处于起步阶段,另有20%的学校认为自己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比较成熟,还有10%的学校,正打算开始信息化建设。3.信息管理专职部门设立状况

特点:从专职部门的设立状况,一样能看出信息化建设的地区差距来。在东部地区,已经有一些学校既有专职的信息管理专职部门,又请了专门的信息服务公司。在东部地区,有61%的学校设有5人以下的信息管理专职部门,27%的学校有5人以上的信息管理专职部门,还有4%的学校既有专职的信息管理专职部门又有专门的信息服务公司。在中部地区,有61%的学校设有5人以下的信息管理专职部门,19%的学校有5人以上的信息管理专职部门,19%的学校还没有设置这样的专职部门。在福建地区,有67%的学校设有5人以下的信息管理专职部门,17%的学校有5人以上的信息管理专职部门,15%的学校还没有设置这样的专职部门。(山东、江苏同处东部地区

,河南、安徽同处中部,福建作为第三类予以考察)目前现状地区有差异

硬件是重点4.教育信息化整体投入状况

特点:各地学校的投入规模均以100~500万元为多。在东部地区,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5月,被调查的学校信息化总投入100~500万元的占33%,投入500万元以上的占19%。在中部地区,截至2005年5月,被调查的学校信息化总投入100~500万元的占36%,投入500万元以上的占7%。在福建地区,截至2005年5月,被调查的学校信息化总投入100~500万元的占40%,投入500万元以上的占12%。

5.教育信息化目前应用状况

特点:网络教学系统、教务管理、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门户网站的应用较为普遍。在东部地区,截至2005年5月,网络教学系统的普及率是最高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门户网站、数字图书馆、教务管理系统其次,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等再次之。在中部地区,截至2005年5月,办公自动化的普及率是最高的,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门户网站、财务管理系统其次,政务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一卡通等再次之。在福建地区,截至2005年5月,网络教学系统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普及率是最高的,财务管理和教务管理系统其次,教育资源管理系统、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再次之。6.教育用户关注的产品信息

特点:教育用户目前最关注的首先是网络产品,其次是服务器、软件和数码产品。在东部地区,截至2005年5月,用户最关注的是网络产品,其次是教育软件、服务器和笔记本,再次是数码产品、外设和PC。

在中部地区,截至2005年5月,用户最关注的是网络产品,其次是服务器,再次是教育软件、数码产品和笔记本。在福建地区,截至2005年5月,网络产品依然是用户最为关注的,其次是服务器和教育软件产品,再次是数码产品、笔记本、外设、存储和PC。

未来诉求深挖应用走向成熟

2.2006年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

特点:其他地区仍以基础建设为重点,但资源建设备受关注。而在东部地区,资源建设成为第一位的要素。

在中部和福建地区,2006年,硬件和网络建设还是占了最大的份额,其次是资源建设与软件平台,而视频等建设的关注度并不算高。

在东部地区,资源建设是最核心的,加上软件平台建设,其软件建设大大超过硬件的建设1.教育信息化预计资金投入特点:华东地区的资金相对充裕,但资金问题还是教育信息化的瓶颈。

在东部地区,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预计投入在10~100万元之间的单位占绝大多数,为56%;预计100~500万元中等投入的单位所占份额为29%,预计投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单位占10%。

在中部地区,2006年,预计投入在10~100万元之间的单位占绝大多数,为73%;预计100~500万元中等投入的单位所占份额为17%;预计投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单位占10%。

在福建地区,2006年,预计投入在10~100万元之间的单位占绝大多数,为60%;预计100~500万元中等投入的单位所占份额为28%,预计投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单位占12%。

4.选择信息化建设伙伴的考虑因素

特点:用户在选择信息化建设伙伴时,已经越来越成熟,厂商的服务能力备受重视。

在东部地区,厂商服务能力列第一位,性价比和品牌也是考虑的主要因素。

在中部地区,性价比和厂商服务能力最为关键,差距在伯仲之间,厂商的稳定性紧随其后,再次是品牌。

在福建地区,性价比是第一位的因素,其次是稳定性,再次是厂商的服务能力。5.限制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决定因素

特点:各地学校用户的选择极其相似,都不约而同把第一大阻力放在资金问题上。第二大因素,便是领导的意识与注重程度。3.2006年教育信息化应用需求

特点:网络教学系统、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学科资源网站群系统、信息课程自动测评系统应该是2006年的四大主要需求。

在东部地区,2006年,对网络教学系统的需求最高的,对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学科资源网站群系统门户网站、信息技术课程测评系统的需求其次。

在中部地区,2006年,对网络教学系统的需求独占鳌头,其次是信息技术课程测评系统、学科资源网站群系统,研究性学习系统和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需求再次之。

在福建地区,2006年,对网络教学系统的需求同样是最高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信息课程自动测评系统的需求其次,学科资源网站群系统、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系统、研究性学习系统的需求再次之。调查结论创新为主

应用为主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如下特点:总体建设水平领先,资金相对充裕;资源建设是下一步的重点;信息化意识相对成熟,更看重厂商的服务能力。中部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如下特点:政府支持力度大,资金比较稳定;基础建设仍然是重点,和东部相比,总体差距不小;在意识上,更关注产品及服务的性价比。福建地区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后来者,有自己独特之处:教育信息化起步不久,和东部差距较大;由于地方重视,投入资金较大;基础建设的份额占得更大一些;价格问题将是信息化建设中首选考虑的。.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以及教育资源都从重视教,重视管理到重视学生学转变。二是从信息技术向教育回归。三是以硬件建设为主转到以应用建设为主。四是逐步提升教育信息系统、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五是教育信息化标准将进一步普及。总而言之,2006年的教育信息化更注重应用方面的创新和建设,而学校用户无论是在投资结构还是采购需求上,都更加务实。将成为2006年主要应用的网络教学、教育资源管理、学科资源网站群、信息课程自动测评四大系统,透视出教育信息化应用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深入。

阅读材料教育信息化文艺二校实现开放网络集中管理

阅读材料教育信息化文艺二校实现开放网络集中管理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沈阳文艺二校已经摸索出自己的道路,集中式无盘站管理这样的局域网络模式,在教育行业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也为更多学校在行业采购方面提供了借鉴。随着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直接地对教育的改革产生影响。从学校的办公管理、教学手段,到校园网络的建设,都高度依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同时,教育信息化采购方面也具有强烈的行业特征。沈阳市沈河区文艺二校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依托一流的现代化设备,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构建校园网络平台,在打造数字化校园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是行业采购和应用较为成功的一个范例。“八室七系统”搭建校园网络平台沈阳文艺二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坚持整体规划、超前发展的原则,通过不断投入、分步装备,逐步地完善学校配套的电教设施。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600多平米的信息中心和覆盖全校的千兆主干网络。其中,硬件设施主要由“八室七系统”组成。“八室”包括校园信息中心总控室、由150台ThinkCentreS50主机及液晶显示器组成的多媒体网络微机室、2个多功能英语视听实验室、190多平方米的多媒体报告厅及多功能微机演播室、教师电子备课室。“七系统”包括由400多台计算机组成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卫星接收系统、校园报警监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由120门电话组成的校园集团电话系统、光纤城域网系统。全部教室都达到“四机e网”(计算机、大屏幕投影、视频展台、电话机、互联网),所有计算机都可以上互联网,学校教师一人一机,初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先进的硬件设施为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集中式管理,形成高效安全管理体系对大量的先进设备,需要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文艺二校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形成高效而实用的管理体系。集中式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媒体机房采用集中式无盘管理,二是校园网内的资料采用集中式存储。学校四个多媒体机房使用了四台高端服务器,其中三个机房采用150台ThinkCentreS50计算机作为网络终端,一个机房采用神州数码NC网络终端,通过高性能的堆叠交换网络,采用先进稳定的无盘技术,实现了集中式的管理,不但运行速度快,而且大量节省了成本。这种无盘式集中管理比单机环境能更好地发挥设备性能,如需安装更新软件,直接在服务器上即可进行,极大地降低了系统维护工作量,并能有效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而在资料存储方式上,学校采用的是集中式存储,所有的资料都集中存储于大容量的NAS网络存储器当中,自2001年新教学楼落成并建设新校园网以来,就采用了这种管理方式。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方式能使资料更加集中,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教师可以在学校中任意一台机器,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及密码,即可找到自己的资料,不受机器使用地点的限制。更重要的是,这种集中式存储使网络管理员的维护量大大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更利于对大量资料进行分类汇总,使校园网内达到资源的共享,形成一个高效而安全的管理体系。在校园网络的实际使用中,这种集中式无盘站管理模式也得到师生们的认可。因为在网络终端不需要设置硬盘、软驱、光驱等本地存储设备,既保证了本地的数据处理能力,又避免了外部存储器和端口过多带来的信息安全隐患,同时大量节约了硬件成本和系统运行维护成本,在系统升级、维护、管理、监控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网上办公、教学让家校互通因为采用了网络开放、管理集中的方式,因此让教师远程调用校园网内的资料成为可能。文艺二校于2005年实行了VPN(虚拟远程局域网)远程网络办公,彻底解决了内网外网互通的问题,使教师在家通过宽带建立虚拟拨号连接,就能直接接入学校的局域网,查找校园网内的信息资源,延伸了校园网的使用,真正实现了远程网络办公。为了使VPN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学校还为办理ADSL宽带的教师每月补助40元的上网费,以此鼓励教师上网备课和充分利用学校的内部资源。现在学校教师家庭计算机拥有率已达80%,能用宽带上网的达到73%,学生家庭计算机拥有率达到72%,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让家庭和学校实现了无障碍的联通。在软件方面,学校还增加了联想资源库、科利华在线备课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视频资源库等多套软件系统,很多教师也独立制作了课件及电子教案,进一步充实了共享资源。学校还建成了自己的门户网站,申请了国际域名:,并申请了四个固定IP,为校园信息的管理、发布、查询和共享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利用数字图书馆、课件资源库、网络备课系统、网上校园论坛、多媒体等资源,实现了网上办公和教学。利用网站平台,实现了“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零距离”。

优越的网络环境,给学校的教研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2003年,学校对全体教师做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也围绕英特尔未来教育展开。根据学生接受能力上的差别,让学生自己做学习计划,自主搜集资料,然后总结得出结论并做出网页。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强化了计算机知识的应用。据统计,文艺二校在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率高达85%、普及率达100%,将现代教育手段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真正让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的第一线。

随着信息化在教育行业的深入展开,像文艺二校这样的典型范例将会越来越多地涌现。教育信息化,已经真正影响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高校“数字校园”的前期建设以“九五”期间的211工程中校园网建设为先导,到目前为止,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十五”期间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地、科学规范的管理,并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的“数字校园”将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校校通”不是简单的一个局域网,而是一个具备了教育功能的信息系统。因此,它对IT的需求呈多样化,包括电子备课系统、校园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图书馆或校园一卡通中的一系列软硬件产品。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目前,现代远程教育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等领域都有不同的应用方式,由于我国的远程教育还处在发展阶段,最集中的应用体现在大学的学历教育。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应用于远程教育扶贫工程和各个网校。教育信息化是顺应信息化潮流的必然趋势,对传统教学、教务、管理的一场革命。教育部9亿元启动“十五”信息化,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天地网”已经初具规模。“地网”指的是基于“中国教育科研网”的骨干网体系。目前已经有160多个城市,895个单位接入该网,网民高达600万,是仅次于中国电信的国内第二大骨干网;“天网”是指利用卫星传输教育信息的广播电视网。随着接收信号由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天网传输的电视频道的数量和质量也提高了几十倍。同时,利用卫星传播技术,通过电视接收互联网信息,为没有能力铺设光缆的偏远地区提供了便利。(三)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概况

从总体来看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表现为基础网络环境正在不断完善,设备闲置现象有所改观,但网上信息内容陈旧、信息无法共享、信息有效管理水平很低,教育信息化距离成熟应用还有相当大差距。

从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上看,则表现为信息化应用水平发展极不平衡,在大中城市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各高校和中小学信息化发展得很快,基本建起了校园网、局域网和城域网;而在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由于教育经费的短缺,信息化的投入明显不足,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和资源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不仅严重制约该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普及,而且成为制约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提高的“重灾区”

从用户校园网应用水平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城域网投资重点,而城域网业务重组的用户所占比例最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全面把握,同时需要重点出击:一是政府重视,政策引导。出台有利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和计划,并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些政策和计划,在宏观上调控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并未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二是重视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建设。除了拨款和设置专项经费用于学校添置电脑设备,上互联网和建立校园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一流的高质量的信息高速公路,同时要投入重金用于同教学配套的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和研制,设立专门的教育门户网站和教育信息中心,为教师提供服务。三是重视教师培训。教师培训将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一大关键,为了避免教师的技术应用状况滞后于技术的发展,教师培训也滞后于教育发展,要加强教师信息技能与信息素养的培训。四是资金投入。除了保障政府对教育信息化的绝对支持外,要积极吸纳社会各界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参与和支持。三、对教育信息化概念的理解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

NII),

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技术层面

由于教育信息化的出现是与信息通讯技术,尤其是国际互联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许多人对于教育信息化的理解集中于技术层面。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这样教育信息化重点即如何在教育过程中使用各种信息通讯技术。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教育信息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而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使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适应信息时代对新一代公民教育的基本要求。

我们可以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加以考察。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四、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是什么?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

多媒化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

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

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我们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一个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教材多媒化:教材多媒化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象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例如儿童多媒体学习软件.

(2)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特别是Internet,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网上的教育资源有许多类型,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

(3)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为了做到这一点,学生个性的测定,特别是认知方式的检测,将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研究课题。

(4)学习自主化: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事实上,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5)活动合作化: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合作(如小组作业);与计算机合作(计算机扮演学生同伴角色)。

(6)管理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叫做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最近的发展趋向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Learning

Portfolio),其中包含学生身份信息、活动记录、评价信息、电子作品等。利用电子学档可以支持教学评价的改革,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7)环境虚拟化:教育环境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这是电子网络化教育的重要特征。现在已经涌现出一系列虚拟化的教育环境,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由此带来的必然是虚拟教育。虚拟教育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校内模式是利用局域网开展网上教育,校外模式是指利用广域网进行远程教育。在许多建设了校园网的学校,如果能够充分开发网络的虚拟教育功能,就可以做到虚拟教育与实在教育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贯通,这是未来信息化学校的发展方向。教育信息化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能促进教育革新,也可能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我们的观点是,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因此,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面临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五、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误区:教育信息化必将涉及许多具体的技术和机器在教育中的应用,它使得一些人往往以技术论、机器论的观点来认识教育信息化的目的,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以机器代替教师讲课,代替教育写板书,就是以电子教材代替印刷教材,就是实现网上学习,实现CAI学习……,并以代替性、省力性、顺利性、效率性作为评价教育信息化的尺度。

教育信息化可以达到以上的效果,但仅以技术论、机器论的观点来认识教育信息化,来理解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必将使教育信息化走向歧途。以技术论、机器论开发的教育软件、教育系统受到了广大教师、广大学生的批评和抵制。这些软件、系统教师不用,学生也反对。以这样的软件上课,学生批评是除了老师灌以外,还用机器灌、电灌,机器灌、电灌比老师灌更利害。这样的教育信息化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这样的教育信息化不可能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这样的教育信息化是穿信息化的新鞋,走应试教育的老路。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应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教育系统进行分析的认识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指导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化。在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英语教学可算得上是信息化最“彻底”的学科之一了。放眼教辅工具市场,从各类电子词典,到复读机、教学软件,总让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们慷慨掏出大把血汗钱。现在,在这潜力似乎永远挖掘不尽的市场中,又出现了一个新成员——“e百分学生英语掌上电脑”,号称“掌上课堂”。“新兵”的加入,不禁令人反思起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两个问题。问题一:权威部门如何把好质量关在“掌上课堂”的整个推广过程中,始终活跃着国家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全国特级教师等“教育权威”的身影。在教学上的权威,正是它的最大卖点。“掌上课堂”和其他英语教辅工具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请30多位全国一流中小学英语教师,编写了一套紧扣教学大纲的教案,再将其录入软件,放在PDA中。相对于“牛津”、“剑桥”的英语“正宗牌”而言,它击中了中国考试“指挥棒”。实际上,到底是教育考试,还是原版词典更权威,已不重要。这完全可由学生来决定:想加强课堂学习,还是拓展知识面。关键在于这些软件的质量是否过关,会不会因错误百出而误人子弟。教育部的这个“精品工程”,无疑开了个好头,但更重要的是,此类涉及英语学习的软件,是否都经过严格校对了?在推介“有益学习”产品的同时,别忘了应该先堵“误人子弟”的漏洞。问题二:优秀课件如何低成本共享目前,“掌上课堂”的市场售价几近千元,比一般电子词典价格翻了几个跟头。其生产商坦言,其实硬件的价格非常低廉,而昂贵的市场售价主要因为软件成本高昂。这套软件不仅可以当电子词典、复读机用,还能提供知识点解释、情景对话、习题错解分析等功能,配合动画演示,形象教学。据国家教育部官员介绍,这套软件精心编排、校对,软件开发历时6年。为获得这套优秀课件的独家使用权,该厂商向国家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支付了几乎全部软件研发费用。获利,是企业的天性,但这无疑也把更多需要这套软件的贫困学子,拒之门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将许多教材放在网站上,供全世界学子免费共享。本市一名高中生就因此而得益。他通过这些网上免费的优秀教材,自学了许多大学课程,去年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我们的教育部门是否也能考虑一下类似的义举呢?

阅读材料:教育信息化:给“英语掌上课堂”提个醒第二章知识网络社会社会的发展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全球化和信息化只是社会的一种表象。透过社会的这种表象,把握社会的本质,是我们适应社会环境,认识自我的前提。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已经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如何认识各种社会形态,并加以比较,能使人们更为透彻地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背景,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向。第一节网络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概念网络社会学家卡斯特尔指出:社会的个体间、个体与组织间、组织间,透过网络沟通而更加频繁的互动起来,从而形成已初具雏形的网络化社会(NetworkSociety)。他指出,在网络社会中“信息”和“知识”首次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互联网的崛起网络社会中“信息”和“知识”首次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流动空间(spaceofflows)“网络社会”(Networksociety)的界定

“网络社会”(Networksociety)是在人类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中,一种作为人类交往实践活动的新生社会关系网络与信息技术网络的社会共同体是现实的社会形态,属于一种世界普遍交往的社会结构是充分将信息网络(当前是以Internet为代表)作为人类交往实践活动的技术网络。理解网络社会1、网络社会的要素是“信息”和“知识”。2、网络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们的交往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时间和空间不再是交往的主要障碍。3、全球化、信息化促进网络社会的形成,网络社会又推动全球化、信息化的进程。第二节工业社会与网络社会比较正确理解表格中的一些概念手工生产、标准化生产、个性化生产家庭式管理、科层管理、扁平管理经验、学历、学习型组织经典教材、科学知识、多元读写科举考试、标准化评价、多元评价

第三章教育技术与网络教育

技术发展是社会发展动力之一。人们利用技术改造着我们的社会,同样人们也在利用技术改造着我们的教育。在分析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探讨社会发展规律与网络社会的特征之后,本章从教育技术的概念与研究领域的剖析入手,进一步分析网络社会中教育的新手段、学习的新方式。第一节教育技术一、教育技术的定义二、教育技术定义的内涵一、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有形技术(物化形态)无形技术(智能形态)二、教育技术定义的内涵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4对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作出了新的界定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应当包括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5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的图示第二节教育技术应用一、课堂教学领域二、远程教学领域三、企业员工培训领域第三节网络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指“不在同一教室的教师和学生通过音频、视频和计算机技术等进行授课和交流的过程,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集中在远方的同一教室进行学习,也可以在家里通过基于网络的虚拟环境进行学习和交流。一、网络教育的定义广义的网络教育指网上教育(e-learning),也称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它是指通过Internet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的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狭义的网络教育一般是指网络知识的培训(e-training)网络教育的特点: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系统开放便于协作网络课件二、基于卫星及有线电视的教学1、有线电视教学传统应用多媒体应用:视频卡2、卫星电视教学三、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教学1、传授教学2、研究式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协作式教学(五个基本要素)依靠性、互动性、责任性、协调性、研讨性第四章网络学习网络学习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节省时间、节省经费,达到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外公司选择通过网络对职员进行培训和学习。公司员工为了处理好工学矛盾也更多地选择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学习。网络学习作为当前成人在职培训的一个有效途径,已为人们所接受。教师对网络学习概念及其特点的了解有助于更好的掌握网络技术,促进自身通过网络查询、整合有效信息,并积极进行信息交流第一节网络学习的基本概念一、网络学习定义理解网络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网络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网络化学习环境、网络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学习方式:讲授式、个别指导式、讨论学习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网络学习决不仅仅是指在线学习,而是一种需要将思想与技术整合在一起,建立全新的学习观。在网络学习面前,人们需要形成一种普遍的学习行为,包括利用网络参加正规课程学习,包括线上线下的非正式交流学习等多种学习行为表现。二、网络学习的特点1、网络学习是借助于互联网的一种多维学习形式2、网络学习是一种学生自律的学习3、网络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三、网络学习、远程教育、电子化学习概念的比较1.网络学习与远程教育当前我们所说的网络学习主要是指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它有利用Internet网的资源的相关网站的学习,也有利用建设在公司内部的局域网。而远程教育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培训和学习,也包括函授、刊授、电视广播大学、卫星电视网络系统教育等等。2.网络学习与电子化学习电子化学习是从学习媒体的角度提出的,它强调的是学习的手段和学习工具。随着电子化教育媒体的普及,人们的学习也越来越依赖于各种视频、音频所传递的信息。另一方面,电子媒体所提供的信息有文本信息无法实现的效果。电子媒体还能起到节缩时空,释放大量信息的功能。现在也有不少学者认为网络学习、电子化学习或数字化学习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

第二节网络学习的特征一、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质量二、自我决定学习时间和地点网络学习不是让学生,而是让课堂从一个地方转向另一个地方。这种学习方式下是适应了成人的特点,它为学员节省了很多时间三、按需进修网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成人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在网络社会中,人的学历已不显得多么重要,替代的是人的学术水平和真实本领。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地了解新技术,掌握新技术,网络社会需要的是有多个学位、多张资质证书的人才。四、每个成员能与优秀教师开展互动。传统教育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面对面讲课,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依赖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能动性。然而,好的教师是极少的,如果教师缺乏能动性或素质不高,传统教育的优势将消失。远程式学习中,每门课程一般由优秀教师主持(现在多数采用课程主编与主讲教师合一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能把握好课程的精髓。学员在选择课程的同时也选择了教师。第三节网络学习的技术信息查询:基于目录,基于搜索引擎信息整合:office软件包协作交流:电子邮件BBS即时通迅博客教师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所应掌握的信息与传播工具包含:硬件——黑板的变化一、信息查询技术信息查询技术主要指教师能够利用各种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与存储技术。一般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检索工具和专业图书资料数据库搜索引擎两种方式进行信息、资源的搜索与查询:网络检索工具:基于目录的信息查询基于搜索引擎的信息查询专业图书资料库:(一)网络检索工具1.基于目录的信息查询

目录型检索工具是由信息管理专业人员在广泛搜集网络资源,并进行加工整理的基础上,按照某种主题分类体系编制的一种可供检索的等级结构式目录。在每个目录类下提供相应的网络资源站点地址,使用户能通过该目录体系的引导,查找到有关的信息。如:和

目录型检索工具的主要优点是所收录的网络资源经过专业人员的选择和组织,可以保证质量,减少了检索中的“噪声”,从而提高了检索的准确性。但是由于人工收集整理信息,因此得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难以跟上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所涉及信息的范围有限,其数据库的规模也相对较小。搜索引擎(Searchengine)使用自动索引软件(就是一种代理软件:AgentRobort)来发现、收集并标引网页、建立数据库。以网页形式提供给用户一个检索界面,供用户输入检索关键词、词组或短语等检索项。代替用户在数据库中查找出与其提问匹配的记录并返回结果,且按其相关度排序输出。如:和等使用搜索引擎检索时,而无需判断类目、归属,使用比较方便。另一方面,搜索引擎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由于人工干预过少,使其准确性较差,检索结果中可能会有很多冗余信息。(二)基于搜索引擎的信息查询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网络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目录型检索工具和搜索引擎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近年来,大多数流行的网络检索工具同时提供有上述两种方式的检索功能,这是网络检索工具的发展趋势。因而人们往往将上述两种工具不加区分地都称其为“搜索引擎”。如:二、信息整合技术对于教师而言,信息整合是指教师根据自己查询到的信息与素材,按照教学设计的需要,使用相应的软件将各种信息整合起来,以应用于自己的教学或研究。一般情况下,利用微软的Office软件包即可完成资源的整合。

(我们要摒弃那种只重视复杂技术而忽略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的培训。)因特未来教育:举例知识类别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媒体,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需要用合理的方式应用媒体,因此对于掌握信息整合技术的教师还应更多地学习了解教学设计,特别是媒体选择方面的知识。三、协作交流技术电子邮件、论坛、即时通讯博客自主与组织个性与协作例:苏州教育博客()

我的博客/

中国教育人博客/index.html电子邮件:如网易的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BBS):人教论坛:.cn/lb5000/即时通讯工具:如QQ、MSN等博客:博客思想有别于其他资源库或教育网站,他的内容是来源于大众。而不是少数的几个作者或编辑。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记录下来保存,与其他人分享。与此同时,每个人也都在分享着成千上万的有共同爱好的“同行”的思想和资源。这其实就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博客这种开放式的网络资源提供形式将为教育、为教学,为师生的交流和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一种崭新的平台。正如博客网(博客中国)的口号“Showyou,Shareme”。第五章常见的网络学习形式网络课程视频案例虚拟学习社区一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概念网络课程的平台网络课程的设计网络课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网络课程概念网络课程是远程教育中产生的新的课程形式,它是指以网络为主要媒体,呈现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课程。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支撑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课程的平台Blackboard:/article/20040115/3097577.shtmlWebCT:.tw/4A:/diannaoketang/xinshiji/rjgc/doc/answer.htm访问信息、上课、笔记、测试、讨论电大在线:/Html/NetCourse.aspxWebCTBlackboard国外的一门初中物理网络课程术语表公告板笔记国内的一门网络课程英国开放大学网络课程附:网络课程的实施多用案例说话结合教师的具体实际基于任务与问题解决完善的质量保证与学习支持体系网络课程结构设计介绍1界面设计界面设计的内容界面设计的规则2学习资源异步讨论、同步讨论、课程答疑、测试题网络课程的现状呈现单一:教材搬家,电子书缺乏标准:SCORM标准教学设计不足网络课程的发展趋势突出课程属性未来的健康的网络课程的关键在于“教学活动及其实施过程”体现“网络”属性

网络课程是以互联网作为传播的媒介,通过计算机呈现。因此,应用于互联网的各类技术,特别是网络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要体现出来体现人文特征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人为本,注重教学过程的人性化与个性化。二视频案例视频案例示例视频案例的结构视频案例示例网络条件下的视频案例网络条件中的视频案例视频案例的结构还有其他框架吗?三虚拟学习社区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虚拟学习社区的特征虚拟学习社区的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管理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虚拟学习社区是网络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学习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同时它也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资源分布不均、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等问题的新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虚拟学习社区作为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具有众多优点和鲜明特色,使人们看到了解决困扰自己多年的这些教育难题的曙光,因而从一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虚拟社区的特征社区成员虚拟性社区成员和资源的交互性社区成员间的协作性虚拟学习社区的组建目标聚集兴趣聚集组织聚集附:支持校本研修的虚拟社区专业引领的示例()校内研修的示例()提高教师研究能力的示例(华师大)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原则虚拟学习社区提供的服务虚拟学习社区的管理第六章在线研修研修平台的构架个人研修协作研修研修社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个体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研修平台构架教师个体服务同伴互助服务社区交流服务资源服务为教师个体服务个体研修——工作室事务管理资源管理网络日志浙江教师研修网WWW.ZJSXZX.COM工作室协作组社区面向全国协作研修——协作组小组管理小组活动小组协作研修梯队专家首师大宁虹教授——教师专业发展校黎家厚——研究型教师课题研究虚拟研修社区基于兴趣与目标基于完善的组织校本研修共同体区域性校本研修共同体的建立今天的学习明天的学习教师呈现,学生听教师促进,学生做,呈现思考、构建合作学习是骗人的合作学习促进学习和问题解决科目是单独呈现给学生的不同学科被整合为一个整体学习是以事实为中心的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师是所有知识的来源学习是有很丰富的资源打印产品是交流的最基本的手段概念的探究是通过多种媒体进行的评价是基于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评价基于协商在解决问题,了、交流思想、呈现信息学会如何学习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学校和社会分离技术是把外界和教师联系起来开发印刷技术音像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信息管理评价问题分析参照评价标准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利用媒体的利用革新技术利用实施并制度化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AECT)何为博客教育博客教育博客

一、博客的定义:博客即Blog,简单来说是WebLog的缩写,中文把Blog译为“网志”,一个博客(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文章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二、博客的由来和发展:博客的历史与万维网(WWW)的历史一样‘悠长’…

三、博客存在的方式:分为三种类型

1、托管博客

2、自建独立网站的博客

3、附属博客

教育博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