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之“形象”类题型及方法指津一、【考纲解读】考点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形象”类题型及方法指津二、什么是诗歌形象诗歌形象是指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它包括:①抒情诗中诗人自己(或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②诗人之外特定的人物形象;③咏物诗中情感借托的事物即事物形象;④写景诗中借以抒发情感的景物即景物形象。四、那么,高考诗歌有哪些与“形象”有关的题型呢?三、请同学们分析下面的题目,你可以得出与“形象”有关的题型有哪几种?1、问题:《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问题: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4分)3、问题: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4、问题: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5、问题: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6、问题: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7、问题: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8、问题: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1、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峡口送友人
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问题:《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参考答案】暮春
飞花2、14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的题。(8分)镜湖女
【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问题: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4分)2【参考答案】按如下三个方面评分。一、镜湖女的身份(农家采莲女子)和形象特点:如年轻美丽(外貌)、活泼可爱(性格)、热爱生活(态度)等;二、作品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用描写和叙述的手法塑造形象、浅显直白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生活气息、以清新的景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三、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3、13年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问题: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3【参考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接舆(jiēyú):春秋时代楚国著名隐士。今湖南省桃江县人。姓陆,名通,字接舆。平时“躬耕以食”,因不满时政,剪发佯狂不仕,故称楚狂接舆。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这就是“接舆歌凤”典故的由来。东晋诗人陶渊明有“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之句,就是借用的“接舆歌凤”的典故。在《庄子·人间世》亦有类似记载。唐李白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之句。辛弃疾在这里运用典故,目的是为了抒发他虽有满腔“长恨”而又无人理解的悲愤,一个“狂”字,更突出了他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论语·微子》【原文】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挽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楚辞•渔父》中说,屈原被放逐,“游于江潭”,“形容枯槁”,渔父问他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讨其苦。屈原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也不肯“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渔父听后,一边摇船而去,一边唱道:“沧浪之水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意思是劝屈原要善于审时度势,采取从时随俗的处世态度。词人化用此典,意在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志节情操。4、11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问题: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4【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5、11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①,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②,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③,敞裘犹带帝京尘④。交游落落俱星散⑤,吟对沙鸥一怆神。问题: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5【参考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6、14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漸】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问题: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6【参考答案】拟人,用典,虚实结合。7、12年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bìtí泉:泉水名
问题: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7【参考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战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向,通过喜悦、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8、11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问题: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8【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形象类题型归类1、“什么形象”类2、“赏析形象”类(或“形象的特点”类)(1)人物形象(2)事物形象3、“形象的内涵或品格”类4、“形象的作用”类5、“描写形象的手法”类6、“意境”类
一、2010年—2014年全国高考诗歌
形象类题型归类如下:1、“什么形象”类
2010年设题的省份:全国新课标卷、天津。
2011年设题的省份:湖北。
2014年设题的省份:浙江。2、“赏析形象”类(或“形象的特点”类)
2010年设题的省份:福建。
2011年设题的省份:四川
2012年设题的省份:湖北、天津(物象)、安徽、江苏。
2013年设题的省份:重庆、辽宁、山东(物像)。
2014年设题的省份:上海、山东。3、“形象的内涵或品格”类内涵:
2010年设题的省份:江西。
2012年设题的省份:江西。
2013年设题的省份:江西。品格:
2010年设题的省份:山东。
2011年设题的省份:山东。4、“形象的作用”类
2011年设题的省份:重庆
2012年设题的省份:山东、全国大纲卷。
2014年设题的省份:福建。5、“描写形象的手法”类
2010年设题的省份:全国大纲卷一。
2013年设题的省份:重庆、山东、全国大纲卷(海南、宁夏等)。
2014年设题的省份:重庆、天津。6、“意境”类2011年设题的省份:安徽。2012年设题的省份:山东、湖南。2013年设题的省份:全国大纲卷。一、人物形象的赏析
二、回忆旧知记叙文(含微型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
(1)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2)从环境入手(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3)从情节入手;(4)从作者和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三、学习新知
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1)知人论世,从相关背景入手;(2)正面描写:
①从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入手;(重点注意细节描写)
②从叙事入手;(3)侧面描写:①从环境描写入手;②从意象或典故入手;
③从他人的描述或评价入手;(4)从修辞入手。赏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1、定位(确定身份、地位):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3、解说人物形象的意义。例一:请结合全诗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寻陆鸿渐不遇【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近。郭:外城,泛指城墙。
参考译文: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例一:请结合全诗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寻陆鸿渐不遇【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近。郭:外城,泛指城墙。例一【参考答案】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例二、13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竹轩诗兴【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译文: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清景。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冬天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使竹轩更有幽致,为此切不可移走墙角的梅花树。例二、13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竹轩诗兴【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例二【参考答案】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6分。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环境描写+动作描写+景物描写+意象分析)四、学以致用1、12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问题: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参考答案】(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叙事+景物)
2、12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问题: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参考答案】(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的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叙事+景物)3、12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问题: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3【参考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忘我的诗人形象。
(动作+心理+景物)
4、13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问题: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参考译文:此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俨然正怒目睁睁地睥睨环宇;一副面带“病”容又颧骨凸起的奇特形状,比那光头垂眉、闭目参禅的和尚还怪模怪样。而他的心态却仿佛终南山石罅里一根蔓延的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他时或轻拄手杖闲适地慢步远瞻,时或戏把鱼网以临水捕鱼而消遣光阴。请他出任官职,他以自己无能为由辞谢了。阵阵炎热的东南风呵,未能驱除池亭的溽暑;而他新作的词曲竟字字如冰,一派冷气。4、13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问题: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4【参考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肖像+比喻)5、10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问题: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5【参考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叙事+环境)
6、11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天经,姓叶,名德
;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问题: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参考译文:今年二月早春时节,冰雪都开始融化了,寒冬时节沉睡了已久的苕溪,夹带着几丝绿色,潺潺涓涓,向东流去。我寓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杏花时节,伴随着窗外稀稀落落的雨声,我时常探听远方好友的音讯。西庵所居住的智老精于禅学,但病魔缠身;北栅所居住的天经精于儒学,又安于穷困。我忽然想念他们,于是就荡舟寻访这二位老友。在春风的吹拂下,我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是何等的风流俊逸!6、11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天经,姓叶,名德
;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问题: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6【参考答案】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3分)(景物+动作+肖像)小结:
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1)知人论世,从相关背景入手;(2)从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入手;(重点注意细节描写)(3)从叙事入手;(4)从意象或典故入手;(5)从环境描写入手;(侧面描写)(6)从他人的描述或评价入手;(侧面描写)(7)从修辞入手。二、事物形象的分析
(一)、鉴赏事物形象的分析思路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二)、鉴赏事物形象的鉴赏方法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三)、鉴赏事物形象的答题步骤(1)指出形象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四)、题型示例
【例题1】13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山寺夜起【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问题: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例题1】【参考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白色,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早
梅张
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案】(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例题3】12年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
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参考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野
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译文】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指不追求被文人赏识),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减掉自己的幽香。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野菊应该嘲笑东篱下被人赏识的家菊。因为它还媚求陶渊明的赏识。课堂演练一、结合全诗,分析下面诗歌中的形象。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答案】刻画了一个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的石头形象。诗歌通过对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的石头的描写,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1)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补充解释:著:放进,置入。)三、形象的内涵或品格1、什么是意象?先看一首诗: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分析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风雨:昨晚风雨交加……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啼鸟:欢快的气氛风雨:无情的风雨落花:实让人惋惜先想到再想到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总结一下这就是意象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两点:有些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形象是意象的根。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的。
要由“落花”产生“让人惋惜”的联想,首先,读者要有一定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明显的语言暗示(“知多少”)。最后,给意象下个定义: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意象的共性与个性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如“折柳”寓“惜别怀远”之意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约定,即其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语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当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常见意象<意象的共性>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情感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常见意象。熟记这些意象,应从其特性入手,揣摩这一特性与寓意之间的关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梅花翠竹松柏幽兰菊花美人神女灵修杜鹃磁针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青鸟鸿雁雁足尺素白雪玉壶冰心离别、游子凄凉悲愁高洁隐逸国君坚贞思乡音信、书信高洁柳柳:以折柳表惜别。柳因其缠绵柔长的特点而成为多情之物。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_____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客舍青青柳色新。杨柳岸晓风残月。芳草芳草:喻离恨。芳草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恰似离别的愁绪。试问闲愁都几许,__________,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___________。一川烟草萋萋满别情落花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落花,又恰在春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华老去、青春不再,兼有伤春、悲春之意。______________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________________,天上人间。夜来风雨声,_________________。花自飘零水自流流水落花春去也花落知多少梧桐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不耐寒冷,秋至而叶黄,秋深而叶落,且叶大如掌,易形成强烈的观感,令人易生悲秋之意。再者,雨滴梧桐(与雨打芭蕉类似),如泪滴纷坠,令人肠断。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_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梧桐更兼细雨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菊5、菊:喻隐逸,高洁,脱俗。菊花笑傲风霜,且不愿其它花种同开,所以,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______________,此花开尽更无花。雨尽已无擎雨盖,_____________。采菊东蓠下不是花中偏爱菊菊残犹有傲霜枝梅6、梅:坚强,不屈不挠,在逆境中抗争。不改变自己的气节。遥知不是雪,______________。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为有暗香来只有香如故猿猴猿猴:叫声哀伤,凄厉,引人伤怀。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里是反其意而行之)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风急天高猿啸哀两岸猿声啼不往渌水荡漾清猿啼鸟鸟:飞鸟可任意飞翔,象征自由。鸟声清脆明亮,又是春天的写照,或是幽静的反衬。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春眠不觉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鸣深涧中。羁鸟恋旧林飞鸟相与还处处闻啼鸟月出惊山鸟雁雁: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同时雁是传说中的信使,又有怀念故人之意。________,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云中谁寄锦书来,__________,月满西楼。雁过也雁字回时流水流水:流水一去不返。引申出流年似水。再加上流水悠悠不断,也喻愁怀别绪。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不尽长江滚滚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柔情似水雨雨:绵长细密,如愁绪;点点滴滴,如眼泪。雨是言情造势之首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___________。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______。梅子黄时雨巴山夜雨涨秋池无边丝雨细如愁月月:月圆总易让人想起团圆的话题,所以月便成了思乡的代名词。月皎洁无瑕,高悬空中,常为诗人自喻,或喻君子、志向。_____________,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片云天共远,___________。举头望明月月是故乡明明明如月永夜月同孤云云:一是来去自由,喻游子、飘泊、自由。二是遮蔽光华,喻小人。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__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最高层。________________,长安不见使人愁。浮云游子意不畏浮云遮望眼总为浮云能蔽日坐看云起时其他要了解物象的寓意,关键是了解物象自身的特性,结合语境来大胆推测。露:____________(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草木:___________(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松
:___________(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长亭
:___________(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夕阳:____________(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杜鹃(子规)_______(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白发:_____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的短促荒凉,兴衰之感清幽、隐逸送别,依恋暮年,衰老哀伤衰老题型示例【例题一】、(10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参考答案】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例题二】、(12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参考答案】
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例题三】、(13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⑴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参考答案】
⑴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2分)典故一:接舆(jiēyú):春秋时代楚国著名隐士。今湖南省桃江县人。姓陆,名通,字接舆。平时“躬耕以食”,因不满时政,剪发佯狂不仕,故称楚狂接舆。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这就是“接舆歌凤”典故的由来。东晋诗人陶渊明有“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之句,就是借用的“接舆歌凤”的典故。在《庄子·人间世》亦有类似记载。唐李白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之句。辛弃疾在这里运用典故,目的是为了抒发他虽有满腔“长恨”而又无人理解的悲愤,一个“狂”字,更突出了他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论语·微子》【原文】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挽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典故二:《楚辞•渔父》中说,屈原被放逐,“游于江潭”,“形容枯槁”,渔父问他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讨其苦。屈原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也不肯“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渔父听后,一边摇船而去,一边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意思是劝屈原要善于审时度势,采取从时随俗的处世态度。词人化用此典,意在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志节情操。【例题四】、(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参考答案】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2分。答“远离尘世”给1分);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1分)
(补充注释:摧藏:cuīcáng,收敛,隐藏。)【例题五】、(11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四、意境的分析意境的概念
概念: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象——境——情
常见意境特点举隅
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
意境分析要点一、绘景: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展现的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二、析境:准确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三、悟情:分析、体悟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方法点拨】
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2、概括形象特点;3、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景),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例一】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香,泥融土湿,燕子筑巢,日丽沙暖,鸳鸯静睡。(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补充注释: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一般表达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表达了……的感情。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例二】双调·清江引(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图。作者选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浓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例三】(05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答案:(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氛围”“心绪”各2分。)[例四][12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bìtí泉:泉水名
问题: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7【参考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战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悦、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例五】【12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潇潇,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参考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的氛围。
五、意象的作用意象的作用:1、要考虑意象在环境方面的作用。比如烘托渲染环境气氛或用来设置背景。2、要考虑意象对人物的作用。比如烘托人物什么样的心理或什么样的思想。3、要考虑意象在文中的地位以及意象与其它意象的关系。4、要考虑意象与诗歌结构(或构思)和主题思想方面的作用。比如意象作为诗歌的线索作用或诗人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用。5、奠定感情基调。【例一】【11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参考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例二】【11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登
城
望湖楼晚景刘敞
苏轼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2)两诗第一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参考答案】刘诗用“雨映寒江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例三】【12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潇潇,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参考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例四】【12年全国卷(广西、贵州、甘肃、青海、西藏)】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叶
【修
睦
】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以“松”立与“叶落”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能答出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例五】【1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双调·蟾宫曲
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
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参考答案】(3分)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意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7 Days and Months Lesson 2 Winter in Harbin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2023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章 直角三角形1.3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 2024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七年级语文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 Module 2 My New Teachers Cultural Corner教学设计 外研版必修1
- 7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物业管理客服礼仪培训
-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4.2《碳》教学设计 沪教版
- 9生活离不开规则(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 2025内蒙古能源集团智慧运维公司社会招聘(10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9物一模】安徽合肥瑶海区2025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10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全国中医医师定期考核中医专业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六套)
- 双休日超车好时机!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下学期学习哲思主题班会
- 餐厅点菜技巧培训
- 2025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设计综合与实践2:白昼时长的规律探究(有反思)
- 综合实践项目4 饲养家蚕了解我国的养蚕历史(教学设计)
- 2025陕西西安亮丽电力集团限责任公司招聘55人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 2024外研社英语七年级(下)词汇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