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选择题)(第24页共24页)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哲学基本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C)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 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 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D)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D)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D)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C)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D)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C)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D)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D)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B)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B)A、宿命论 B、主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D)A、是否坚持唯心论 B、是否坚持辩证法C、是否坚持唯物论 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D)A、世界是物质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D)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利特19、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D)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 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 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2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D)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DE)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观念的复合 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E、吾心即宇宙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BCDE)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B、“理在事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 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ADE)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E、辩证唯物主义10、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BC)A、人的主观意识 B、人的主观感觉 C、人的心D、宇宙精神 E、绝对观念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C)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D)A、机械力学 B、地质学和胚胎学C、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A)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律 D、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律5.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B)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基本原理作了否证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B、向社会实践学习的方法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D、逻辑推理的方法7.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A、对立统一规律 B、实事求是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为人民服务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C)A、坚决批判、彻底否认 B、避而远之,不闻不问C、弃其槽粕、取其精华 D、有用则取之,无用则舍之9.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B)A、黑格尔 B、尼采、叔本华 C、萨特 D、费尔巴哈10.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B)A、运动的、发展的 B、批判的、革命的C、科学的、真理的 D、实践的、客观的1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代表人物是(A)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周恩来二、多项选择题1.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CD)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人本主义D、科学主义 E、非理性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ABE)A、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时代 B、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建立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 D、使哲学发展到顶峰E、建立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6.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DE)A、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B、中国共产党建党学说 C、李大钊的唯物史观D、毛泽东思想 E、邓小平理论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DE)A、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C、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 D、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E、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A、运动变化性 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 D、可感知性3.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A)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C)A、唯心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5.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C、否认静止的存在 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6.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A)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否认运动的存在C、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D、否认静止的存在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C)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8.时间和空间(C)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D、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9.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D)A、手脚分工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1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自生的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11.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种观点是(A)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物主义观点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念是(D)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唯意志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3.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B)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 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14.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A)A、精神 B、某种实物 C、原初的物质 D、原子1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C)A、存在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16.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A)A、社会实践 B、主观努力C、客观规律 D、先进的物质手段1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D)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B、集体智慧的调动C、解放思想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22.运动是物质的(A)A、根本属性 B、唯一特性 C、外部现象 D、内部本质23.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会导致(C)A、形而上学 B、机械唯物论 C、唯心主义 D、二元论24.在世界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A)A、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B、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25.时间具有一维性,这是指它的(C)A、可变性 B、无限性 C、不可逆性 D、连续性26.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意识能(B)A、创造物质 B、改造客观世界C、自由地创造和运用规律 D、决定物质的状态28.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这种观点属于(C)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历史唯心主义29.意识的本质(B)A、在外界刺激下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人脑纯粹的主观想象 D、在内外刺激作用下人脑发生的生理变化过程30.“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B)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32.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B)A、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B、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C、对人脑机能的认识已经完成 D、及其四位最终会超过人类思维33.物质运动最终高级的形式是(D)A、化学运动 B、物理运动 C、生物运动 D、社会运动3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B)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35.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C)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37.能够证明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是(D)A、电磁场理论 B、原子结构学说 C、牛顿力学理论 D、相对论3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D)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B、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C、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 D、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39.古诗说“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D)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 D、是相对的4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B)A、时间的连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顺序性 D、时间的重复性41.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C)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42.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是(C)A、历史范畴 B、经济范畴 C、物质范畴 D、阶级范畴4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B)A、主张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44.事物的规律是(D)A、事物之间的特殊联系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C、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D、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45.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D)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46.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地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是说:(D)A、时间和空间是人脑中自生的概念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47、因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所以(C)A、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 B、没有物质就没有运动C、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D、运动是无限的,静止是有限的48、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D)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 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 D、人类能生产自己必须得生活资料,动物不能4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D)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C、物质运动的永恒性 D、物质运动的持续性53、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A)A、合乎逻辑的 B、唯心论 C、形而上学 D、诡辩论二、多项选择题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ACD)A、反映客观世界 B、创造物质世界 C、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7.下列活动属于人所独具的意识活动的有(ACE)A、三思而后行 B、饥不择食 C、眉头一皱计上心头D、趋利避害的本能 E、预见未来12.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的有(ABC)A、山脉河流B、社会生产关系 C、引力场D、城市建设规划 E、党的方针政策1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ABC)A、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B、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C、时间空间具有相对性 D、时间空间具有无限性E、时间空间具有有限性21.下列成语和常用语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ACE)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23.规律的特点有(ABCE)A、客观性 B、稳定性 C、重复性 D、无条件性 E、普遍性一、单项选择题1.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B)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C、世界是否可知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B)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2、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D)A、相互作用构成运动 B、运动和发展引起质变C、发展引起运动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D、联系构成运动5.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B)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D、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D)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唯心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7.“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B)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9.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A)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1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1.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B)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14.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B)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1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B)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16.质和事物的存在是(C)A、相互对立的 B、相互包含的 C、直接同一的 D、相互转化的17.事物的质是指(C)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C、一切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19.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C)A、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B、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C、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与事物的存在是不直接同一的D、事物的质是不变的,事物的量是不断变化的20.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因为(A)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B、原因必然引起结果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D)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22.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23.事物的质变是指(D)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 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C、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D、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24.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D)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25.量变的复杂性是指(B)A、量变的程度发展不同 B、量变形式的多样性和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D、量变有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和突破度的范围的变化28.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C)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规律29.“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B)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30.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D)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31.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D)A、事物的积极方面 B、事物的消极方面尽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32.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C)A、既保留又继承 B、彻底抛弃C、既克服又保留 D、矛盾的调和38.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D)A、视为精华全部继承 B、视为糟粕全部抛弃C、应保留一半,抛弃一半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3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4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法的规律4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D)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斗争性和同一性43.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B)A、相互排斥和相互斗争的关系 B、相互对立和相互统一的关系C、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关系46.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它的理论依据是(D)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47.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问题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问题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问题48.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D)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49.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C)A、普遍矛盾 B、内部矛盾 C、主要矛盾 D、次要矛盾50.对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的人只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看不到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的人只看到取得的巨大成就,看不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两种看问题的方法都是(C)A、重点论 B、均衡论 C、一点论 D、两点论51.“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D)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5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关系是(A)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53.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B)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5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D)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55.“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是一种(A)A、形而上学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56.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D)A、高于唯物辩证法 B、抛弃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