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9篇_第1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9篇_第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9篇_第3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9篇_第4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悄悄奉献的教育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这里整理的9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一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裹上、泻下、红润、优良、一截、燃烧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生字字形易错:裹、截、溢、燃、宛 2理解文中重点句含义,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范读课文,解题释意 当我们还沉醉在日出的宏伟

2、奇观的时候,如诗如画的夕照又显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来看看是如何把它描绘出来! 2板书课题 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课文?这篇课文呢?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 (海上日出是写景课文,这篇也是。从题目可以知道是描写夕阳的景象。) 3范读课文(配乐) (二)按预习要求预习 (三)检查预习状况 1检查生字把握状况 请学生先讲学会了哪些生字,哪些字易错,应注意,哪些字音应注意。 字形:裹、橘、截、宛、溢、黎 字音:溜li溢y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杰作: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强壮:强壮而有力。 绝纱:美好的。 宛然:仿佛,逼真地。 3想一想写了夕阳的哪些风景,引导学生再次读书。 第一部

3、分(12)写观测夕照的时间和地点 其次部分(37)具体描写夕照的漂亮风景 第三部分(8)写夕照消失。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夕阳的句子,提问:为什么说是“迷人的夕照“如诗的夕照呢? 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指名读前2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两自然段写了什么?与下文有什么样关系?(写了观测夕照的时间和地点,引出下文“如诗的风景) (2)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看看夕照“迷人在哪里“如诗在哪里。 (五)听写词语。 欣赏、杰作、红润、晶莹、绝妙、宛然、波光粼粼、强壮 其次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含义 3学习依照事物发展顺序观测的方法。 二、教学

4、重点,难点 理解句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绮丽的金黄;房顶即刻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并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画出不懂的句子。 2再次渗透读书方法的学习 想想,平日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 (1)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 (2)查阅资料理解难句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 (4)通过多读书展开想像理解难句 (5)我们上课书学的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方法来理解句子 指名读课后练习2(课文中把夕阳都比作了什么,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小

5、组探讨合作学习,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共同解决。 3重点理解 (1)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绮丽的金黄;房顶即刻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腾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了。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房顶是砖瓦时,阳光射在上面是什么景象,这样不难理解这句话。(每一片瓦都是呈凹陷的拱形整齐地铺在房顶上,阳光起起伏伏,就像光在腾跃。这句话描述的画面是静态的,但瓦上的光波起伏就有动感了。画面生动活泼) (2)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 读出自己的体会(“轻轻的和“如纱一般都是写太阳泛出的红色很淡和“微红中的“微相对)读出轻、柔语气。 (3)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

6、出来,映着钻天杨强壮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你能不能想像一下这幅工笔画什么样的,然后画出来。 (收获的喜悦是对“熟透的石榴来说的,又圆又红的太阳挂在杨树杈上,温和的光照在钻天杨笔直的树干和枝杈上,显得清楚。色调明暗搭配就像一幅“绝妙的工笔画。在天终点形成画面,引起人无限的遐想,)引导学生想像,并试着画出来。 (4)指名读第7,8自然段,画出给你印象很深的句子 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冲动。 我知道此时它已经到地球的那一面,又为那里的人们带来一个漂亮的黎明。 提问:为什么给你印象深 引导学生:太阳即将落山,从“逐渐“漫了过来“几乎可以看出黑暗即将降临,而从

7、“宛然一团燃烧的烈火又看出太阳不屈不挠的抗争,从而冲动和感慨。第句写出明白太阳此刻落山又为地球另一面的人们送去温温和黎明。因此尽管留恋,但还是称赞它给人们带来光明、温暖。指导朗读:读出冲动的心情。 四、指导背诵 1读背交错 2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 3先部分后整体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 五、探讨课后题3 读了海上日出和夕阳,你有哪些不同感受(要学生领悟两篇课文,对比课文) 附:板书设计 夕照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二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 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这两首诗,能背诵更好。 2、通过读解释,能大体了解诗意。 3、教

8、师准备春景电子图片。 二、教学课题 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天的美景,有“诗画交融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在脑中想象出诗中描绘的风景。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收录咏柳春日两首描写称赞春光的古诗,咏柳贺知章,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二月初春的嫩柳,充分利用了比喻修辞。春日朱熹,这是一首春游诗,描绘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2、理解并能运用比喻修辞,体会比喻修辞的

9、生动。 教学难点:以诗句中绚丽的色调为媒介,在脑中想象出每句诗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讨法、讲授法相结合,以诵读法为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春天是漂亮的,大量诗人都在称赞春天,你们知道哪些描绘春天的诗?找学生回复,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背诵中追问:春天是什么颜色?春天是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红的花、绿的叶、蓝的天、白的云,浅黄、嫩绿,鹅黄?? 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描写春天的新诗,大家已经预习了,已经背下来的学生来背诵。感知诗人贺知章、朱熹笔下的春天浮现出的色调。 (二)、初读感知 1、

10、背诵的同学注意停顿,改正字音。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多找学生反复读,读至抑扬顿挫。在诵读中识字,自己画出生字,在诵读中识字。 就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准的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师、同学请教。讲解:分析字形重点识记:“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称赞的意思。 “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 “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对比“载、“栽;

11、“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 “妆,梳妆,女人爱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指导写字时,注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结构,再动笔写。教师重点提醒:“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终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精读分析咏柳 1、自由读,指名一个一个读,将诗的韵律读到位。 2、请你再看看解释,边读边想象。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想象碧玉一

12、般的树叶。参照百度图片:“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在头脑中想象千万条垂柳的情景。百度探寻图片地址: “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裁剪原本指向衣服,诗中指的是:裁剪细叶。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把春风比作擅长裁剪的剪刀,更加生动。 学生读,心里想象着每一幅图画,有感情的自读、同桌互读、点名读。至能有感情有节奏的背诵。 (四)、精读分析春日 我们学习的咏柳颜色是

13、是春天柳树的碧绿,下面我们再读一下另一手描绘春天的诗。 1、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因四源并发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经曲阜,也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和死后安葬处的近旁。“滨,水边。 全句的意思是: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 泗水流域去欣赏风景。 “无边光景一时新:“光景,风光风景。“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一时之间。全句的意思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大量新鲜瑰丽的风景映入眼帘。 (2)、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诗人,在风清日朗的日子里,

14、到河边去看春景,想一想,“无边光景一时新都会有哪些景物? 根据学生回复点评,如说花草,可问什么样的花草,让学生想诸如“姹紫嫣红之类的形容词。再齐读诗,心中想象着你看到的春天。 参考百度探寻图片: (3)、“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平常、随意。识得,认识到。“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 “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风景。“总是,都是。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 意思是: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说,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

15、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诗人看到的姹紫嫣红都有什么呢? (4)、咏柳中我们知道是谁把柳树裁剪成碧玉一般?(生回复:春风)那春日这首诗中又是谁带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答:东风,即春风) (五)、同样是春风送来的春天,探讨一下这两首诗描绘的春天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一致之处呢? 小组探讨,教师总结。 不同之处:景物不同,颜色不同?? 一致之处:都是春景,都很清爽,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爱好之情,都像一幅画?? (六)、小结:春天是五彩缤纷的,你们也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学着诗人,描绘一下你们眼中的春天吧!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电脑,用电脑的兴趣;培养学

16、生细心观测、积极动脑的习惯。 2、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养成默读的良好习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和感悟,弄明了“我与电脑下棋反败为胜的原因。 难点: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书写。 2、积累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透露课文题目 1、大家一定都很喜欢电脑吧,你们平日都用电脑干什么呢?你们和电脑下过棋吗? 2、今天学习一篇向我们介绍怎样和电脑下棋的文章,同学们一定会兴趣浓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3、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电脑的用途,交流有

17、关电脑下棋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学习提醒: 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自学生字词。 2、检查学生的自学状况 出示生字卡片,集体认读。 师生共同理解词语的意思。 望尘莫及、规矩、风度等词。 扩展词语。 认读多音字。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技、“矛、“规、“虚。 4、积累词语。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语,抄在本子上。 学生自学生字,小组内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练习组词;认读多音字,并练习组词;观测生字的间架结构,练习书写,抄写词语。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指导学生读课后“指南针,认识什么是默读。 2、根据默读课文的要求

18、,指导学生练习默读课文。思考: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与电脑棋手下棋的过程。 3、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把自己用电脑的乐趣跟同学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同桌评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想想:“我与电脑下棋,感觉怎样?划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2、根据下棋前和下棋中给课文分段。 学生汇报句子:与电脑下棋,别有一番情趣。18自然段为一部分,10、11、12自然段为一部分。 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围绕“

19、为什么说与电脑下棋别有一番情趣展开学习。 1、自由读下棋前的18自然段。思考:下棋前,“我和电脑棋手进行了什么? 2、指名回复思考题。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并评议。 4、分别指名读10、11、12自然段。 下棋中,“我违规了,它怎样?“我失败了,它怎样?“我下“怪棋及胜利时,它又怎样? 5、指导感情朗读10、11、12自然段,生练习。 四、朗读全文,交流体会 1、默读全文。 2、组织探讨。 (1)“我与电脑下棋为什么能反败为胜? (2)从“我反败为胜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3、指名小组代表回报,师适时点拨引导。 4、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外廷伸 1、交流用电脑的乐趣。 2、

20、提出在使用电脑中的疑问,师生共同探讨。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并质疑。 六、作业 1、抄写课文中喜欢的词语。 2、把用电脑的乐趣写下来。 板书设计: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电脑,用电脑的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测、积极动脑的习惯。 2、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养成默读的良好习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和感悟,弄明了“我与电脑下棋反败为胜的原因。 难点: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书写。 2、积累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21、。 教学过程: 一、 透露课文题目 1、大家一定都很喜欢电脑吧,你们平日都用电脑干什么呢?你们和电脑下过棋吗? 2、今天学习一篇向我们介绍怎样和电脑下棋的文章,同学们一定会兴趣浓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3、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电脑的用途,交流有关电脑下棋的知识。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学习提醒: 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自学生字词。 2、检查学生的自学状况 出示生字卡片,集体认读。 师生共同理解词语的意思。 望尘莫及、规矩、风度等词。 扩展词语。 认读多音字。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技、“矛、“规、“虚。 4、积累词语。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语,

22、抄在本子上。 学生自学生字,小组内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练习组词;认读多音字,并练习组词;观测生字的间架结构,练习书写,抄写词语。 三、 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指导学生读课后“指南针,认识什么是默读。 2、根据默读课文的要求,指导学生练习默读课文。思考: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 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说明人类和太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其次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大部分,

23、在内容上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课文在介绍太阳有关知识时,运用数字说明、举例说明、对比说明、比喻说明等方法,把有关知识说得很具体、很通俗、很明白,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对象分析: 本次上课的学生不是本班的学生,而是四(3)班的学生。太阳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学生差不多每天都能看到它,陌生的是对于太阳的日出东方,从西边落下这种现象、太阳是怎样的、它离我们有多远等在脑袋里有一连串的问题。而对于有关太阳的一些对比简单的谜语、文章都接触得对比多。但对于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就不太了解。 设计思路: 将“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给学生一个开放

24、的课堂。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自己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我认为太阳这篇课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对某一事物进行说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时,我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自然地迁移到“写中去,学生在阅读的基

25、础上得到写的训练和提高。 教学目标: 1、会读13个生字,正确对比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讲解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初步了解课文的结构,大约意思,了解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几个特点,体会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引入(齐读谜面) 2、指名猜(师板书:太阳)齐读课题 3、(幻灯出示图片)师: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在晴天我们都能与太阳见面,从古到今人们对太阳都有不同的描述,你还知道哪些?(指名学生说)学生说不出时师简介。 4、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挺多。那现在面对着太

26、阳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指名学生质疑题目) 5、师小结:同学们真会提问,那方才的问题有些答案已经在这篇文章里,有些还得让同学们课后从课外书中寻觅答案,有些问题可能到现在还没有答案,正等着你去解开其中的奥秘呢? 过渡:那现在就让我们读读这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打上小问号。 2、检查字音 座位读指名读全班读开火车读指名读(去掉拼音的生词)全班读 3、指名说出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醒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理解,当真正理解后再擦去问号)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把课文读通了,下面请同学们用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再读课文。(师幻灯出示方法)边读边画出或写出

27、课文的每一段写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 4、座位探讨写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 5、指名汇报 师板书: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 与天气的关系 与人类的关系 6、根据课文表达的内容,你能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主要讲什么? (指名回复)板书:特点、与人类关系密切 7、通过读第四段开头一句和最终一段,理清课文整个的脉络。其次大部分采用的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过渡:那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三、理解课文 1、请四人小组学习13自然段,想想课文运用了什么方法说明太阳“远、大、热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汇报: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对比、比喻、引用 3、读句子,再次体会这些方法的具体、通俗、明白、有

28、较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渡:既然这些方法有这样的作用,那我们也学着把它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上吧! 四、拓展练习 1、(出示月亮图)这是什么?那月亮的特点是什么?(远、小) 2、(出示月亮的有关资料)请同学看着这些资料,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运用方才的方法把它写具体,通俗好吗? 3、生小练笔 4、师点评 五、总结 看到同学们这节课能学以致用,老师十分欣赏你们,希望我们以后能再有机遇坐在一起探讨大自然的奥秘!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 与天气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与人类的关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认识几种常见的戏剧脸谱及代表意义,讲讲有关人物的故事; 读背8个词语; 朗读、背诵

29、古今贤文劝学篇(下)的片断; 认真写好钢笔字; 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 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词语、篇章。 难点:说话训练,把话说完整、合理,注意礼貌。 教、学具:投影、小黑板、各种图书玩具。 预习要求: 查阅有关戏剧脸谱资料及人物故事; 查阅成语词典; 把自己的图书玩具整理一下并标好价格;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自己的图书玩具。 教学过程: 一、透露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练习7。 板书:练习7 二、学习第一项 激趣导入 投影出示四张戏剧脸谱。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细心观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师述:我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仅脸谱艺术就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不同的胜

30、谱表示的人物质形象也各不一致,今天我们就去作一个小小的摸索。 审题 指名读题 齐读 指导 读一读人物的名称,并和相关的脸谱相连。 你能说说什么颜色的脸谱代表什么样的人物质性格吗? 交流 关羽应和红色脸谱相连,代表忠勇。 包公应和黑色脸谱相连,代表正直。 秦桧应和白色脸谱相连,代表奸诈。 孙悟空应和猴脸相连。 反馈 你连对了吗? 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讲讲有关这个人物的故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露珠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透露课时

31、,设疑激趣。 1、透露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幽美的童话故事。 2、设疑激趣:你见过小露珠吗?是什么样的?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又在什么时候消失?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略) (2)指名逐个读,指示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方面区分,读准字音。 (3)齐读生字词。 (3)指导书写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理清脉络。 三、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读读写写 2、比一比,再组词。 湖()股()蝶() 蝴()投()碟()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八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看书听朗读录音。 三、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