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法基因工程_第1页
第五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法基因工程_第2页
第五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法基因工程_第3页
第五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法基因工程_第4页
第五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法基因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八.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主要内容:从生物有机体基因组中,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 载体的选择, 将带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连接到能够自我复制的并具有选 择记号的载体分子上,形成重组DNA分子。将重组DNA分子转移到适当的受体细胞(亦称寄主细胞)并与之一起增殖。从大量的细胞繁殖群体中,筛选出获得了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在寄主细胞中表达外源蛋白。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八.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过程: 目的基因的获取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目的基因的获取 生物材料mRN

2、A限制性内切酶一定大小范围DNA片段cDNA反转录酶 基因组文库 cDNA文库 基因文库 p. 183人工合成获得目的基因DNAPCR1. 目的基因的获取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目的基因的获取 目的基因的获取:(RT)- PCR扩增基因文库化学合成法 DNA片段 cDNA片段基因组文库cDNA基因文库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载体构建 2.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 基因表达载体的选择 2)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载体的构建 图: EcoR I 和Pvu II 双酶切质粒载体 和目的基因及目 的基因与载体的 连接。* 这种连接方式称为 取向退火形成重组 DNA分子。

3、Pvu II载体末端载体末端目的基因插入的目的基因Pvu II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3.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 原核生物的人工转化(细菌转化) 感受态 (competence) 细菌容易吸收外源DNA时的生理状态。 在自然界中不是所有细菌都能够吸收DNA 也不是任何生长阶段都具有吸收DNA的能力 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研究发现: 细菌的感受态是可以诱导的,而且此时细菌摄取DNA 是非选择性。 可通过电击法或CaCl2、RbCl/KCl等化学试剂处理细 胞, 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暂时性的改变,容易接受外界 DNA, 这类细胞被称为感受态细胞

4、 (competent cells)。 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原核生物的人工转化(细菌转化) 是指细菌的感受态细胞接收外源DNA而获得了新的遗传 性状的过程。 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方法 CaCl2转化法 用CaCl2处理受体大肠杆菌细胞得到感受态细胞。 操作方法: 感受态细胞 +带有目的基因的质粒载体在 42C, 处理1-2 min;然后冰浴中 2 min。 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优点: 简单、稳定、可重复性高。 缺点: 转化效率稍低,每微克DNA产生106-107转化子, 不能转化大质粒载体(15Kb)

5、。 转化率: 吸收了外源DNA的细胞在群体中所占的百分率。 在日常实验中,是用每微克质粒DNA所产生的 重组子菌落数来表示。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电击法 (electroporation) 用高压脉冲电流击破细胞膜或击成小孔,使其处于感 受态, DNA分子可通过细胞膜上的小孔进入细胞。 优点: 操作方便、转化效率高, 每微克DNA可得到 109-1010 重组子 缺点: 需要特殊设备 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2) 真核生物的人工转化 (1)植物细胞转化 Ti转化法 利用Ti或Ri载体 直接转移法 - 电穿孔 - 微弹轰击法(基因枪法) - 激光

6、微束穿孔法 - 多聚物介导法 - 花粉管通道法 - 微注射法 - 脂质体介导法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2) 动物细胞转化 病毒颗粒转导法 磷酸钙转染法 DEAE-葡聚糖转染法 DMSO(二甲基亚砜)转染法 脂质体介导法 显微注射 基因打靶 电穿孔 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4.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 原核生物转化子的培养与筛选 利用抗菌素抗性 基因或X-gal和 IPTG蓝白斑进行 选择。 转化子: 带有外源DNA的受 体细胞。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 原核生物重组子的鉴定 质粒DNA分离和纯化 双酶切片段重组法

7、 主要检查DNA片段的定向等。 DNA序列分析重组子: 带有重组DNA的受 体细胞。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实验室一般使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备质粒DNA: 氯化铯-EtBr密度梯度离心法 碱裂解法 质粒DNA分离纯化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氯化铯-EtBr密度梯度离心法 氯化铯的作用:离心的介质, 密度为 1.78g/cm2 离心平衡后,形成离心梯度1-1.9052g/cm3 EtBr的作用: 可插入DNA分子。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在细胞裂解和DNA分离过程中: - 细菌的染色体DNA分子质量比较大, 很容易断裂成线性片

8、段,插入的EtBr多,密度降低; - 质粒DNA分子质量小, 结构紧密, 在分离过程中不易断裂,吸 附的EtBr少,密度大。 利用这种差异来分离和纯化质粒DNA。 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石蜡油 蛋白质 松驰形或线形DNA (染色体DNA) 封闭环形的质粒DNA RNA 图: 氯化铯-EtBr密度梯度 离心法分离质粒DNA 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程 序大肠杆菌裂解液形成DNA-EtBr复合物形成密度差异离心染色体DNA片段质粒DNA在紫外灯下吸取ccc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碱变性

9、法 (碱裂解法) 是目前质粒DNA分离纯化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原理: 基于染色体DNA和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差异 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 碱性使DNA变性 - 变性后再将pH值调至中性使其复性,复性的为质粒 DNA - 染色体DNA不会复性,常常聚集形成网状结构,与变性 的蛋白质及RNA一道被离心沉淀下去 - 用酒精沉淀法收集上清液中的质粒DNA。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双酶切片段重组法 主要检查DNA片段的大小和方向等。 DNA序列分析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 真核生物重组子的培养与筛选(添加抗菌素)图: 叶圆盘转化法转化植株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真核生物重组子的鉴定 DNA分子检测:Southern杂交、 PCR扩增 转录产物检测: Northern杂交、反转录-PCR 翻译产物检测: 检测酶活性、Western杂交 如果表达载体中插入报告基因, 可根据报告基因的表达特 性进行检测。 常用的报告基因有 Lac、Gus等基因 作业二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