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正比例的认识|冀教版_第1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正比例的认识|冀教版_第2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正比例的认识|冀教版_第3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正比例的认识|冀教版_第4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正比例的认识|冀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正比例的认识课时1课型新授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认识和判断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情感、价值观2知道正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学法培养3对现实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成正比例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课时重、难点重 点经历认识和判断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难 点知道正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师:根据昨天的预习,你想到了哪些问题呢?我们用1分钟的时间,小组内讨论出你们不懂或感兴趣的问题。生:讨论(依次类推每个小组说出本小

2、组的问题,老师把问题输入电脑)2、用课件展示教材上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并计算出汽车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启发学生解释计算的合理性。 师:课件展示汽车8点开始行驶到9点停止时里程表上数字的变化。师:从刚才的资料中,你了解到什么情况?3、提出问题(2)的要求师生共同完成。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它就是汽车的里程表。根据里程表上的数字,能计算出“汽车1小时行了多少千米吗?”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教师板书:8814-8724=90(千米)4、让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用小黑板出示空白表格。学生边答,教师边填数。 师: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二、认识成正比例1、师

3、:现在请大家写出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师生共同完成,板书结果:2、观察写出的比和求出的比值,交流发现了什么?教师说明:90既是比值,又是速度,然后得出比值都是90的结果。 师:观察写出的比和比值,你发现了什么?师:这个90,既是路程和时间的比,也是汽车的速度。师:我们以前学过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根据刚才写出的比和比值,还可以写出一个关于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式,谁来说说是什么?3、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学生说,教师板书。师:这个关系式中,什么量是变化的,什么量是不变的?师:速度永远不变,就是说速度是

4、一定的。在关系式后面写出一定。4、提出“议一议”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结合行程问题,教师参照教材上的表述介绍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成正比例。 师:谁来说说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购物问题1、师:在行程问题中,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增加,路程也就随着增长;反之时间减少,路程也就随着缩小。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我们说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成正比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正比例。板书课题:正比例。2、让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发现了什么?鼓励学生,写出总价、数量和单价的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一定) 师:在行程问题中,当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

5、间成正比例。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比如:购物问题。 小黑板出示:师:买一支自动笔1.6元,请同学们算一算买2支、3支、5支、6支、7支、8支各花多少钱?学生计算完后,指名说计算结果,教师填在表格中。师:观察表中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师:说得很好。那你能像路程问题一样写出一个式子表示总价、数量和单价之间的关系吗?试一试!学生自主尝试,然后指名交流,教师板书:3、提 出 “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判断并得出:花的钱数与买笔的数量这两种量成正比例。 师:买自动笔的总价和买自动笔的数量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谁能用一句话说出总价和数量的关系呢?4、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

6、上面的两个例子和数量关系式,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5、教师参照教材概括正比例关系:像上面两个问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这段话在数学书的第9页请大家打开书,看书。三、解决问题1、用小黑板出示空白方格图,让学生观察,并介绍横轴和竖轴。 师:你们判断得很准确,观察也很细心!其实表中的数据还可以在方格纸上表示出来。小黑板出示空白的方格图。师:观察这个方格图,你发现了什么?2、教师介绍横轴竖轴的作用并写出有关数据。师:这样图上的两条直线有一个名字叫做数轴。师:横着的这条直线叫做

7、横轴,竖着的这条直线叫做竖轴。师:首先用横轴来表示所购买的米数,用竖轴来表示所花的钱数。边说边在两条轴上标(米)和(元)。3、采取先讲解,学生再尝试的方法,师生共同完成。 师:下面在横轴标出购买彩带的米数。教师在横轴标出1、2、3、4、5、6、7。师:在竖着的直线上标出买1到7米所花的钱数。大家看,每米彩带4元第一个格写4,也就是每格表示4元。那么,第二格应该写8,第三个格呢师生共同写出竖轴上的数。4、师:有了这个表格,我们就可以把上面表格中的数据用方格上的点表示出来。如买1米彩带花4元钱,我们就在横轴的“1”和竖轴的“4”交叉处描一个点。教师边说边描出一个点。师:这个点就表示买1米彩带花4元

8、钱。谁知道买2米彩带花多少钱?在哪描点表示?学生说不完整,教师表述。依次完成买3米、4米、5米、6米7米的各点。然后在“0”处描出点。师:现在,请同学观察我们描出的这些点,你发现了什么?师:我们把描的点连起来,你发现了什么?5、讨论:买1.5米、2.5米彩带所花的钱数是不是都可以在直线找到相应的点? 师: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在方格图上画出以后,各点都在一条直线上。老师有一个问题:买1米、2米、3米这些整米的点都在这条直线上,那买1.5米、2.5米彩带所花的钱数能不能在这条直线找到相应的点?(得到肯定性答案)师:对!当每米彩带4元这个单价不变时,买任意长度的彩带所花的钱数与彩带的长度都成正比例

9、。所以,买任意长度的彩带都可以在这条直线上找到与所花钱数的对应点。下面,我们一起看图估计一下,买1.5米彩带大约要花多少钱。板书:买1.5米彩带6、教师介绍看图估计买1.5米彩带花的钱数。师:怎样估计呢?我们先在横轴上找到1.5米,应该在1米和2米的正中间,从这横轴1米到2米中间的这点向上做横轴的垂线,与画出的直线连接的点就是买1.5米彩带与所花钱数的交叉点。教师边说边在方格图画出虚线和点。7、让学生看图估计买1.5米彩带花了多少钱,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那么,买1.5米彩带到看图估计10元钱能买多少彩带?鼓励学生自主完成。 8、让学生自己看图估计买5.5米彩带花了多少钱?交流时,说一说是

10、怎样做的? 三、扩展练习1、教师提出:看图估计10元钱能买多少彩带?鼓励学生自主完成。 2、鼓励学生提问题,全班共同解答。四、课堂练习 练一练第1题。学生活动学法指导根据昨天的预习,你想到了哪些问题呢?我们用1分钟的时间,小组内讨论出你们不懂或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发现了什么?鼓励学生,写出总价、数量和单价的关系式: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式课下作业设计练一练1、2、3.板书设计正比例的认识路程时间=速度(一定)课后反思1、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引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关注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知识中寻找相关联的两个量

11、,然后通过呈现现实生活中的三个素材路程、速度,总价、数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这两个相关联的量引入新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 2、在观察中思考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两个相关联的量,思考他们之间的特征,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让所有孩子们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新知,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在合作中感悟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孩子们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解决问题。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引导孩子们初步认识了两个相关联的量后,敢于放手让孩子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做到:孩子们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的自己做,培养合作互动的精神,从而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