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全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全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全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全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全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第 一 课时课标要求: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与范畴,说出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内容和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按照“从生活走进化学”的思路,展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活环境的变迁、现代科技成果等,让学生体验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志向和兴趣。通过对学生熟悉的蜡烛燃烧的过程探究,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和程序,让学生体验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仪器,了解实验规则和操作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技能。对一门学科的好奇心是化学启蒙教学有利的心理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并将好奇心提升为对

2、化学学习的情感,迁移到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从而转化为以后化学学习的驱动力。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思考、观察比较等活动,感受化学在时代变革、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建立化学科学的价值观,树立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2.通过生活禁言的分析和动手实验,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3.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等一些基本观念。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过程与方法: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

3、方式。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1.化学改变了世界; 2.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如何判断变化的类型。3.化学变化能改造物质世界并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兴趣。实验准备:化学教育的多媒体素材、试管、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镊子、镁条、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板书设计: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情景创设:表演奇妙的化学小魔术【学生】观看魔术导入新课:

4、这些有趣的魔术都是老师通过化学上的知识实现的,那么什么是化学呢?化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投影展示】 【教师】以彩图为素材,介绍化学是生活中真正的魔术师。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化学改变了世界自学探究:多媒体播放视频“走进化学世界”。【学生】 观看视频资料合作展示:组织学习小组交流观看视频资料后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理解和看法【学生】结合视频资料 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投影展示】介绍化学在人类衣食住行的各方面的作用,同时补充现代科技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新成就,比如:宇航服、新型建筑材料、水立方、高铁、神州十号飞船等。【学生】观看图片,聆听老师的新科技成果介绍。活动天地1-1: 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

5、,完成下列问题的讨论【投影导学】 1.讨论什么是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 2.举例说明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3.完成活动天地1-1。【学生】观察、记录、讨论统计。【投影练习】下列各物质材料均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棉花、木材、大理石 B. 木材、橡胶、塑料C.羊毛、玻璃、不锈钢 D.塑料、陶瓷、合成纤维【投影展示】1.图片1图片2 介绍化学在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环境保护、信息科学发展、生命过程探索等方面的应用。【学生】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化学在时代变革中主角的地位活动二:探究神奇的化学变化自学探究:多媒体展示三个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变化的实例,要求学生合作讨论它们的共同点,然后再列举出生活中与以上三

6、种变化相同的实例。2.比较归纳得出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列举生活中物理变化的实例)?3.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水的三态变化矿石粉碎食物腐烂木炭燃烧【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合作展示: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自学探究的收获活动天地1-2: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完成下列问题的发现和讨论。【投影导学】 1.实验 = 1 * GB3 、 = 2 * GB3 、 = 3 * GB3 、 = 4 * GB3 各发生了什么现象?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哪些现象?5.根据变化

7、的现象是否可以判断变化是化学变化?同样,我们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物质就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吗?6.化学变化中是否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在实验 = 1 * GB3 中表现出的能量变化是什么?【教师演示】实验1点燃镁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巡视指导】指导学生完成化学实验 = 2 * GB3 、 = 3 * GB3 、 = 4 * GB3 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要求实验现象2.氢氧化钠中滴入酚酞先在点滴板的空穴中先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2滴酚酞试液 3.锌粒上滴稀盐酸先用镊子夹取一枚锌粒放入点滴板空穴中,再滴入少量稀盐酸 4.硫酸铜中滴氢氧化钠在点滴板空穴中先滴入少量硫酸铜,再滴入几滴氢氧化钠 【学生】

8、分组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交流展示】组织学生就实验前提出的导学问题进行展示交流共享。【学生】阅读问题、熟悉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回答并总结相关规律【投影展示】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图【教师】结合上图和蜡烛燃烧、煤炉做饭取暖、手机电池等生活实际,认识化学变化中伴随的能量变化。【学生】观察图片和生活实例,分析物质进行化学变化中能量的转化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体验化学的奇妙通过观看视频、图片以及聆听老师的新科技成果介绍让学生感受化学科学改变了世界通过活动天地1-1交流讨论让学生能区分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并感悟化学改变世界决定于材料改变世界通过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时代变

9、革中主角的地位,以及化学正在成为一门中心科学。让学生自主领悟,小组讨论通过比较和归纳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然后训练学生初步利用两种变化的含义进行具体变化实例的判断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试验调动学生兴奋、激动,跃跃欲试的情绪并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化学变化和学会记录实验现象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实验探究获取新知,为学生提供化学学习方法。通过展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图和相关的生活实例让学认识到化学变化中伴随的能量变化。课中检测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 )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 C.火药爆炸 D.湿衣服晾干2.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取之不尽

10、的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煤 D.太阳能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棒融化 B.木材燃烧 C.湿衣服晾干 D.灯泡发光4.下列食品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5.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烟花燃放 B.百炼成钢 C.米酿成醋 D.美酒飘香 6. 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火箭发射 B.水车汲水 C.太阳能热水器 D.风力发电参考答案:1.A 2.D 3.B 4.D 5.D 6.A 课堂总结:请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概括化,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并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布置作业:1.课本“挑战自我”第1题

11、;2.以“我心中的化学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感悟化学。教学反思:得意之笔:将学生的信心得到很好的提升,能够顺利步入化学殿堂。缺憾之处:学生还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没有主动、兴趣盎然的去探究这门学科所涉及的问题。像小鸟一样,等待食物。使用建议:配合课件使用, 能将课堂最大程度放给学生,设置学生们集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查阅,进一步解决。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重点)2.了解所有的宏观物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而成的。3.初步知道原子有类别之分,物质有不同元素组成。(难点)4.简单了解水、氢气、氧气、铁等物质的

12、化学符号及内涵(最小构成、原子的排列等)。过程与方法: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来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知识点: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难点: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实验准备:分子球棍模型板书设计:三、物质构成的奥秘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2.物质的组成:元素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活动意图一、复习提问:我们上一节课研究了物质的变化规律,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庖丁解牛 菜刀生锈 恶狗分食 擀

13、面条 雾霾 学生:回答 补充归纳板书二、神奇的化学变化1.物质的变化2.学习化学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导入新课:上帝死了,哲学家疯了!十九世纪末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尼采踏着柏拉图的足迹完全陷入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你知道什么原因吗?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人去思考人类和身边事物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他们是社会发展的引领者。那你是否有过同样的思考?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大千世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们的构成一样吗?两千多年以前,在我国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开始思考万物的构成,后人更是前仆后继,到现在,我们也只是领略皮毛而已。 思考这一带有哲学意境的问题,可以使同学们的思想得以提升探究问题一:以下三种物质构成一

14、样吗?金刚石 铅笔芯 石墨引导:上网查阅物质的构成?(课前)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小组讨论、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发表见解初步认识物质的构成之原子归纳:物质的构成之一原子初步形成物质的微粒观探究问题二 以下几种物质还是有原子直接构成吗?水 氧气氢气 二氧化碳引导:上网查阅物质的构成?(课前)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小组讨论、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发表见解小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展示球棍模型。讲解:如果我们把一个水分子放大来看,它的组成和结构一目了然。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我们可以用H2O来表示水分子而水又是由千千万万个水分子构成的,所以H2O既可以表示一个水分

15、子,又可以表示水这种物质氢、氧原子还可以构成氧分子和氢分子 氧分子(O2) 氢分子(H2) 大量聚集 氧气 氢气所以说物质种类虽然多,但是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却很少,目前共有一百多种。初步认识物质的构成之分子培养学生用科学的化学语言进行描述、表达与交流加强化学语言的应用,学会交流与共享描述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力提升:尝试组装课桌上的球棍模型,找到我们周围常见物质的构成。学生提问:为什么各个球的连接方式不同?(有的球一个孔,有的好几个)化学兴趣培养,为以后化学学习做准备讲解:在H2O、H2等物质中都含有“H”,它们的集合,总称之为氢元素;在H2O、O2、CO2等物质中都含有“O”,它们的

16、集合,总称之为氧元素。任何物质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小结:如今科学家已能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原子、分子,并且实现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复制、改造和创造分子。这也是我们化学的贡献之一,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化学学科产生观念性的认识达标练习:1.用元素、分子、原子填空:从微观上说,水是由大量的水 聚集而成的。每个水 是由两个氢 和一个氧 构成的,它们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从宏观上讲,水是由氢 和氧 组成的。2.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型中,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右图所示的分子模型表示的分子是( )A.HCHO

17、B.CO2 C.NH3 D.CH4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A.研发氢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 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4.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西瓜榨成西瓜汁 B.铝块压制成铝箔 C.石蜡熔化成蜡油 D.玉米酿制成酒精答案:1.分子 分子 原子 元素 元素;2.D 3.C 4.D作业布置:查资料写一篇50字左右的我眼中物质的构成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课题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与评价;2.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3.培养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分析

18、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与评价;难点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教学过程(含互动方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分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多种方法)收集证据(分析、比较、概括)得出结论交流评价讨论总结科学探究的环节二、观察蜡烛燃烧现象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小组代表汇报三、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什么,提出你的猜想 思考,并回答猜想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指导学生进行实

19、验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交流共享实验结果 四、盐酸中哪种粒子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提出你的猜想 思考,并回答猜想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盐酸中哪种粒子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交流共享实验结果 谈收获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各抒已见个案调整教学反思应该鼓励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多预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或者共同讨论提出来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后要提醒自己精炼课堂语言。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布局,认识相关器材及

20、其作用。2.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并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重点:实验仪器的特点及用途。难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并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准备:主要仪器:试管、烧杯、镊子、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等实验室常用仪器和投影仪。板书设计: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一、化学试验室安全规则1.化学药品使用三不原则:未经允许不触摸、不近闻、不品尝药品。2.剩余药品处理三不原则: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能带出实验室。一定要放入指定容器内。二、常见的化学仪器 学习过程师生互动活动意图情景创设展示图片:或观看视频:对化学实验室和一些仪器及药品有一个初步印象。

21、导入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而化学实验室是我们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场所。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化学实验室,认识我们的实验场所和一些常用仪器。板书课题: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投影学习目标见上学生默读、识记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为自学做准备。过渡语为了达成上述目标,请同学们团结合作,认真自学。活动1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参观。问题1请同学们走进实验室之后,认真找一找:1.实验室中的电源、灭火器在哪儿?安全通道在哪儿?2.排气扇、废液缸、通风厨在哪儿?各有什么作用?3.化学实验仪器、药品在哪儿?6分钟后,比一比,看哪位同学找的又对又快!学生观察自己的实验室,了解实验室的布局讨论各装置的作用。

22、分组展示分别找几名学生说一说对化学实验室的认识并指出特殊装置的作用。学生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积极发言。让学生明确实验室的布局并对某些特殊装置的用途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养成乐于自我展示的习惯。过渡语以上我们熟悉了实验室的布局,在实验室完成你精心设计的实验时,还需注意到哪些安全事项呢?活动2投影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引导学生阅读并回答以下问题。问题2:1.对待药品应做到哪三不原则?2.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是什么?学生阅读“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总结:1.“三不原则_。2.“剩余药品处理原则” 。说明取用药品原则:1.按规定用量取用;2.若无规定用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或12

23、g)。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针对训练展示图片(课本P15)图中哪些做法是不安全的?学生观看图片,根据“实验室安全规则”找出不安全做法。学生总结:1.化学药品使用“三不原则”: 不触摸、不近闻、不品尝 ;2.“剩余药品处理“三不原则”: 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一定要放入指定的废物桶 。展示:违规实验造成的实验事故的图片。 师:看到这些违规操作造成的后果,你认为我们在实验中应该怎样做?生:讨论热烈,积极回答:我们应该严格按照规则,规范操作,听老师的安排【引导认识】 共同认识一部分重要标识师:在生活中我们要能认识一些安全提示图标:请同学们认真地识记下列图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24、力、语言表达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巩固实验室安全规则。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周密观察、善于记录的习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认识安全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熟悉常见的图标过渡语:以上学习我们了解了实验室的基本布局,知道实验室的安全规则,下面和同学们一起认识实验时常用的仪器。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结合提供的常见仪器,认真阅读课本附录的内容,了解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边读边记,6分钟后,合上课本,独立完成自学检测题,比一比,看哪位同学的展示更精彩!下面开展自学竞赛。(检测题见附录)一生读自学指导,其他同学认真看、听。学生结合提供的常见仪器,阅读课本附录上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时的注意事

25、项。然后合上课本,独立完成自学检测题。 分组展示请各组的三号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巡视监考学生各组三号同学将自学检测题答案板书在黑板上,其余学生在试卷上完成。精讲点拨学生出现的错误。投影巧记口诀试管坩埚蒸发皿,直接加热不用问;烧杯烧瓶锥形瓶,石棉网下酒精灯;量筒水槽集气瓶,不可受热记心中。请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快速识记展示的内容(可以大声朗读)。比一比,看谁掌握的又对又快。抢答教师取出一种仪器展示给大家,由学生回答出它的名称、特点及用途。让学生明确自学任务、时间要求、考试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自学的质量。方便学生记忆知识点巩固常见仪器的用途及使用

26、时的注意事项。进一步巩固上述知识点并检查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情况。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足或存在的问题?当堂检测1.下列实验室里的行为中,哪些存在不安全因素( )A.小森将剩余的药品倒进废液缸。B.小芳在实验结束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C.小山为了节省时间,做实验结束后才回家吃饭。D.小楠做实验太忘我,洗过手未擦干就去插电源插头。2.下列四组仪器中,都能加热的一组是( )A.水槽、烧杯、试管 B.量筒、蒸发皿、集气瓶C.烧杯、试管、燃烧匙 D.表面皿、集气瓶、烧瓶3.对化学实验中剩余的药品,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4.从下列仪器中选出相应的序号填在空格内a.胶头滴管 b.试管

27、c.漏斗 d.量筒 e.滴瓶 f.酒精灯 g.药匙 h.坩埚钳(1)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用 (2)过滤液体用到的是 (3)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 (4)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 (5)量取5毫升液体用 (6)加热时用 (7)取少量的液体药品用 (8)一般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 布置作业1.登陆互联网查询了解有关危险化学品的更多信息,认识一些危险化学品标识。教学反思1.在实验室中实地学习,学生热情很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每部分知识学习后都有展示,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自学的质量。缺憾:学生初去实验室上课,热情很高,不容易掌控。课堂教学容易前松后紧。建议:课前用23分钟的时间简单介绍化学实

28、验中的一些安全性问题,让学生有所约束,易于掌控课堂。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练习试管、胶头滴管、药匙、镊子等仪器的使用;2.初步学会取用液体和固体药品的基本操作;3.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4.初步学会给试管内的液体和固体加热的基本操作;5.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药品的取用与加热;难点:胶头滴管的使用。实验准备:试管、胶头滴管、药匙(或纸槽)、镊子、酒精灯、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蒸馏水、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食盐 粉末、块状石灰石、氧化铜、硫酸铜晶体。板书设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实验一 药品的取用1.粉末状固体:药匙

29、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2.块状固体: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3.液体倾倒法:一倒(放置)、二向(手心)、三靠(瓶口)滴加法:悬空垂直在容器的正上方4.取用药品的节约原则实验二 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 点、加、灭2.给液体加热3.给固体加热(试管口稍向下倾斜)4.组装仪器的顺序从下到上,从左到右学习过程:师生互动活动意图【复习回顾】以“我的自述”介绍:试管、胶头滴管、广口瓶、细口瓶、滴瓶等仪器请小组代表手拿仪器为它们做自我介绍(从仪器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方面)。小组代表介绍并补充:如我是试管,可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可以直接受热但不能骤冷,否则我容易炸裂;用于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

30、但不能超过我容积的1/3,用试管夹从底部往上套,固定在我的中上部【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问题:1.这是老师从家中带来的食盐、食醋,请问应该用我们介绍的什么仪器盛放呢?学生回答:食盐是固体药品应该放在广口瓶里,食醋是液体应该放在细口瓶里。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把食盐和食醋分别放进广口瓶和细口瓶中,并指出为了区分瓶内的试剂需要贴上标签(写好贴上食盐和食醋)2.实验室的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应该怎样盛放?根据学生的回答,拿出广口瓶和细口瓶让学生观察瓶颈有什么特点,并讨论磨砂的作用(提高密封性,防止药品的挥发或空气的进入而变质)。3.用什么仪器、如何操作能够正确的取出食盐、食醋呢?学生各抒己见,找两个学生上讲台演

31、示,老师和学生共同指出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过渡】如果取用的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药品等,我们就需要规范的操作来减小药品的洒落而造成的危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新授】实验一、药品的取用1.固体的取用展示:食盐粉末、块状石灰石问题:(1)使用什么仪器取出食盐?如何将食盐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呢?(2)用什么仪器取出石灰石?要将块状石灰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视频展示:粉末状固体以及块状固体的取用。根据观看的视频总结取用粉末状和块状药品的操作要领:粉末状:药匙(或纸槽) “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竖”;模仿练习:要求

32、:两人一组,一同学做,另一同学从旁监督指导并交流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强调:没有说明固体用量时,一般取最少量,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使用过的镊子或药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2.液体的取用展示:蒸馏水问题:(1)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2)如何将蒸馏水倒入试管内?(3)取用少量液体时,应使用什么仪器?如何操作?视频展示:向试管内倾倒液体以及使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的方法,学生观看视频,总结操作要领:(1)较多量(倾倒法):一倒(放置)、二向(手心)、三靠(瓶口);(2)较少量(滴加法):用胶头滴管吸取,将吸有药液的滴管悬空垂直在容器的正上方。学生阅读教

33、材p16,画出操作的相关知识点。模仿练习:让学生根据视频结合总结的操作要领进行倾倒液体和滴加液体的操作。强调:没说明液体的用量时,要本着节约的原则,一般取用12mL;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交流讨论:1.细口瓶的瓶塞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2.拿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3.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4.倾倒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5.使用胶头滴管时,胶头滴管为什么不能倒放、平放? 6.胶头滴管为什么不能伸进试管内或碰壁?实战演练:分组合作实验,注意相互监督,实验操作要规范并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记录。明

34、确观察方法: = 1 * GB3 反应前物质的颜色、状态; = 2 * GB3 反应过程中伴随的现象; = 3 * GB3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等。强调实验现象的描述要精确:1.现象: A+B:产生蓝色沉淀;A+C:溶液变蓝色;B+C:无现象;2.现象:石灰石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燃着木条熄灭。【练习反馈】1.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液,你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拿出实验室 B.放回原试剂瓶C.倒入废液缸 D.留在实验台上,为下次用2.实验室里,盛放配制好的食盐水的仪器是( )A.烧杯 B.广口瓶 C.试管 D.细口瓶3.要把试剂瓶里的食盐放进试管,正确的方法是( )A.用镊子夹取送入试

35、管B.直接向试管中倾倒 C.先倒在手上,然后再塞进试管D.用药匙或纸槽将食盐放进试管4.指出下面实验操作的错误之处并改正:实验二: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问题(1)怎样点燃和熄灭酒精灯?(2)酒精灯的火焰各部分颜色为什么不同?(3)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实验探究: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分层,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放入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发生的变化,总结:酒精灯的火焰分三部分: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用外焰。阅读教材总结使用酒精灯的方法及三个“严禁”要用火柴等点燃,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严禁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灯

36、壶中的酒精应为灯壶容积的1/42/3。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问题:怎样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视频展示: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1)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2)如果试管外壁有水,能否直接加热,为什么?(3)将液体加热到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为什么?(4)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强调: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3.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问题:怎样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视频展示: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观看视频,回答问题:(1)组装仪器的一般顺序是什么?(2)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总结:组装仪器的顺序一般为

37、:自下而上,从左到右。将装有固体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夹上,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实战演练:分组合作完成实验的操作并准确的记录实验现象点拨现象的描述:1.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变蓝色。2.蓝色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粉末,试管口有大量的水珠。知识大讨论: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讨论,分析原因,得出结论:试管外壁有水珠,没擦干就加热;加热过程中,试管底触及到灯芯;没有均匀加热,直接集中加热固体的底部;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加热过程中或刚加热完后没有冷却时,试管外壁沾到了水等。以实物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自述”把相关的仪器串联起来,加强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利用家

38、中常见的调味品的存放、取用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任务,使学生明确目标,并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容易提高学习的兴趣。大胆的操作也为新授课的基本实验技能做下了铺垫。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的意识。根据技能形成的规律,首先使学生阅读课本,明确实验操作的任务和要求,形成动作定向,根据视频中正确的操作示范,建立正确的表象。注意指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学生互教互学,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验,学会分析实验成与败的原因。从生活走进课堂,有利于学生的接受。注意加强指导学生,特别是胶头滴管的握持及正确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根据操作结合生活常识,思考操作的注意事项及原因,注意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39、 在操作练习中,不断纠错、反馈矫正,形成规范、熟练的操作技能并准确的描述实验的现象。通过练习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及时的巩固运用。明确酒精灯的火焰分层及使用外焰的原因。通过自学总结使学生明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问题讨论树立安全意识,形成规范操作的技能。通过观看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问题分析总结能力。将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综合进行联练习,强化技能的形成。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课中检测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 )A用镊子 B.用玻璃棒 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直接倒入3用酒精灯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

40、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是: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B. C. D.4.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方法是( ) A.用水冲熄 B.用湿抹布盖灭 C.用沙土盖灭 D.用泡沫灭器扑灭5.下列实验操作: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试管中;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实验室里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

41、道。其中( )A.只有正确 B.只有正确 C.只有正确 D.全部错误6.把一根火柴梗平插在酒精灯的灯焰内,待约1 s后取出来,可以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炭化的部分是在灯焰的(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D.中上部答案:1.A 2.C 3.C 4.B 5.A 6.A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有什么收获?(从实验技能、实验注意事项、与生活的联系、对生活习惯的启示等方面总结)布置作业:P11实验探究。教学反思:1.本节课能通过认知图片、阅读操作方法、视频演示,练习操作的方式,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引导学生掌握取用药品、给物质加热的实验基本技能;2.由于在实验室学生控制力较差,不能很好的遵守

42、实验室要求,使得有的小组实验没有完成;3.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加强理解。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学习目标:宏观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物理现象;微观认识水的三态分子内部结构的不同;微观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分子内部结构的变与不变;解释自然界的变化中水分子是怎样发生变化的。教学重点1.水的三态变化中分子的变与不变;2.解释常见的生活现象中的分子变化情况。教学难点水分子的三态中分子的结构的区别;三态变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具: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 出示目标 导入新课出示物理教学中水的三态变化的实验视屏,思考:我们从表面看到了水的三态变化的现象,那这些现象从分子

43、的角度如何解释,今天我们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走入新的课堂 水分子的运动 快速阅读学习目标1.宏观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物理现象;2.微观认识水的三态分子内部结构的不同;3.微观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分子内部结构的变与不变;4.解释自然界的变化中水分子是怎样发生变化的。(教师:物质的三态变化中分子是怎样变得,首先分析物质的三态中分子的结构)自主尝试 合作交流出示几组常见物质固液气三态时的分子结构图,小组合作总结分子在三态下的结构特点:(提示:固态时分子排列像坐在教室上课; 液态时分子排列像在操场做操; 气态时分子排列像在操场自由活动;)提问:固态时:分子排列 ,分子运动 ,分子作用力 。液态

44、时:分子排列 ,分子运动 ,分子作用力 。气态时:分子排列 ,分子运动 ,分子作用力 。难点突破,课堂活动(选六个同学课堂演示水分子的三态的变化结构图)学生思考:以水分子为例,分子的三态变化中的变与不变?强调板书:分子的三态变化中:变: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不变:分子的大小和数目精讲点拨 难点突破提问:水能实现三态变化的前提是什么?温度在温度的变化下,水分子还有哪些变化发生?出示:水在液化中分子的运动视频,回答问题: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热量,温度 ,分子运动 ,分子能量 , 作用力,分子间距 。小组讨论回答: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时的分子变化?水由液态变为固态: 热量,温度 ,分子运动 ,分子能量 ,

45、 _作用力,分子间距 。(教师强调答案)当堂检测 达标训练请解释炎热的夏天水分蒸发时分子的运动情况?夏天自行车胎晒爆,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气球吹爆,是因为什么?小结:说说通过学习你对分子的变化有哪些新的认识?作业:配套练习册板书设计运动的水分子水的三态变化:变间隔,排列方式;不变分子的数目和大小;自行车胎晒爆,变的是间隔,排列方式;不变的是分子的数目和大小。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

46、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 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 活动天地 探究

47、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 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_ 与

48、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_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 。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 。 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 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 和 ,二者的体积比为 。 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 (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 和 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 重新组合成新的。知识应用: 1.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

49、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2.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水受热蒸发和电解水这两个变化板书一、电解水 1.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分析 讨论分析图片获得的信息 2.化学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 说明水、氢气、氧气由分子构成,也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 3.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 教学反思: 利用图示可较清楚地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看图说话”方法。第

50、二课时创设问题情境氢气和氧气反应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实验探究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友情提示本实验导管点火的一端不要用普通玻璃管,最好用铁管、铝管或瓷管、石英管,这样才能看到氢气燃烧时的淡兰色火焰。板书 氢气 + 氧气 水 H2 O2 H2O讨论该反应是否是分解反应?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描述氢气作为新型燃料的优点,教会学生辨证地看问题。交流共享从分子变化的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应。 化学反应的本质:分子分割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板书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在

51、线测试1.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 ) A.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C.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2.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水在通常状况下很稳定,4时密度最大 C.蒸馏水是最纯的水 D.0时会形成冰、水的混合物3.电解水的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 ) A.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出气多 B.正极出氧气,负极出氢气 C.可以看到体积比VH2 :VO2 2:1 D.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的玻璃管内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然4.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把糖和水混合后形成糖水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C

52、.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D.3体积水和7体积酒精混合成70%的消毒酒精 5.在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 _ 重新组合成新的。 小结 P35 长话短说 反馈练习 P35挑战自我 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以后要注意巩固。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一、教学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本课题是在前面已经学过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基础上展开的,继续探索构成原子的更小微粒以及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是前面相关的内容的深化和扩展,因而难度也会相应加大。重点:原子的构成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难点: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性质。2.学情分析:本课题是关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内容比较抽象,虽然有了前

53、面微粒相关内容的铺垫,但仍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由于没有了宏观实验的辅助,学生们只能靠想象来学习,学习方法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因而需要老师借助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和形象的语言描述来帮助。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子的概念、原子的可分性。 (2)了解原子的构成。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直观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像力,增加学生对微观粒子的感性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原子结构及粒子间关系的学习,进行世界

54、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了解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张青莲教授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三、设计思路:本课题内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又无法通过宏观实验加以展示,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学生想像,因此,这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运用图片、动画创设情景,通过形象的描绘、科学的推理、史料的佐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将原子的结构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样,既能诱发学生想像,加强对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增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55、 四、教学资源:电教资源:水分子分解的动画,金刚石的结构的flash动画;图片: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的图片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钟)复习提问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你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用其他方法能不能再分呢?(动画演示)水分子的分解动画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学生发言)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带着问题思考并继续听讲5创设情景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一个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原子弹何

56、以得名?原子弹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威力呢?(图片展示)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的图片。认真观察、思考并发表各自的见解3导入新课原子弹爆炸过程中原子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子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构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原子的构成。(讲解)根据刚才的动画演示,我们可以看到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想像一下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动画演示)金刚石的构成的动画。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57引导和讲解虽然原子核很小,但是科学家经过研究证明原子核还可以再分,继续观看动画,大家仔细观察原子核的构成引导学生动手用大括号的形式将原子的结构表示出来投影展示原子核的构成的动画重放整个动画仔细观看动画并

57、积极讨论,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设计。知识巩固以碳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提出问题思考并回答。3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8的表格;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比较和讨论。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就是核电荷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但很接近。(注意氢原子内无中子)。指导阅读认真阅读表格并进行比较和讨论,得出结论。 5引入新内容请大家看几种原子的质量数值:一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 kg,即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167 kg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 kg即 0.000 000 00

58、0 000 000 000 000 000 01993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5710-26 kg即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657 kg屏显几种原子的质量学生感知得出:原子的质量很小,书写、记忆、使用很不方便。2总结讲解师生一起得出:科学上一般不直接使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使用相对质量介绍概念。相对原子质量 = 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它是一个比,是一个相对质量)(展示图片)介绍院士张青莲学生学习化学及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的热情高涨5深入探讨原子中的几个数量关系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近似整数值)氢101

59、1碳66612氧88816钾19201939(屏幕显示)表格如左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10巩固练习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氮77镁1224磷1615铁3056(屏幕显示)表格如左巩固原子中的几个数量关系的知识。板书设计 一、原子的构成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二、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原子进行讨论,教材中首先安排了对“分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然后又对“原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最后讨论

60、原子的质量及相对原子质量。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原子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只能是带来或多或少的机械记忆的成分,较深入的理解和较熟悉的运用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复习、巩固、加深、提高才能达到。第四节 元素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2.通过对纯净物和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3.学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从学生在前几章教材中所见到的分子模型入手,把原子归类,建立元素的概念,并在次基础上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顺势给出了表示元素的一些符号,这样把宏观物质、微观构成和抽象符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