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实施义务教育德育课程中的劳动教育_第1页
创造性实施义务教育德育课程中的劳动教育_第2页
创造性实施义务教育德育课程中的劳动教育_第3页
创造性实施义务教育德育课程中的劳动教育_第4页
创造性实施义务教育德育课程中的劳动教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创造性实施义务教育德育课程中的劳动教育作者:秦红来源:中小学班主任2019年第04期全国教育大会确认了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进一步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劳动教育从过去被看成作为实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的一种手段,到今天获得了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一举措可谓意义非凡。一、当前义务教育德育课程中劳动教育实施的优势义务教育德育课程是国家意志的直接体现,是中小学德

2、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它有着区别于其他途径的独特的育人价值。因此,创造性实施义务教育德育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责无旁贷。从上海义务教育德育课程情况看,1981年以来,义务教育德育课程的建设不断发展。从开设小学思想品德课到思想品德、社会、生活与劳动三课并列,到三门课程整合重组为品德与社会课,再到如今的道德与法治。初中德育课程从原有的思想品德到如今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尽管课程名称发生变化,但劳动教育始终是中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优势:(一)课程标准规定劳动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行稿,2004年)全国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2011年)对劳动教

3、育的内容与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提出了“使学生有爱心、负责任、守规范、善思考,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逐步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其中“有爱心”,就包含爱劳动,而负责任也与劳动教育密切相关。全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目标中提出了“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在分阶段目标与内容要求中,课标更明确提出了:第一阶段(一至二年级):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第二阶段(三至五年级): 能进行一定的服务与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公益活动中。第三阶段(六至七年级):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学会生活自理。关心家庭生活,学会承担部分家务劳动。第四阶段(八

4、至九年级):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这些目标与内容要求中体现了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要求,并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之中。(二)课程教材形成劳动教育比较丰富而有序的系列基于课程标准编写的义务教育德育课程教材对劳动教育的内容做了更具体充分的发挥,并形成了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教学序列。以上教版教材为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创造幸福的教育、尊重劳动者的教育、珍惜劳动成果及勤俭节约的教育、以工匠精神进行劳动教育创造的教育、劳动技能与习惯的培养等内容。初中思想品德也呈现了同样的态

5、势,如六年级发扬俭朴精神,实现国家振兴。七年级学会生活自理,发挥家庭中小主人的作用。八年级懂得爱护公共设施是尊重劳动成果的表现,九年级了解在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具有的内涵。综上所述,义务教育德育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呈现了一个由感性到知性的过程。 (三)优秀教师创新教法形成劳动教育有效经验有了课程标准的精神引领,有了教材相关内容为依据,关键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落实。许多优秀教师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创新了榜样激励法、情境感染法、故事反思法、行为辨析法、操作指导法、生活模拟法、活动体验法、以评促学法等八种比较成功的教法,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观念的形成、劳动能力的培养、劳动情感的建立、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价值观

6、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行为辨析法,这是一种针对学生在劳动及节约等方面的表现设计辨析题和生活情境让学生辨析人物的行为、解决学生的困惑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家长不让学生自己参与家务怎么办,作业太多没时间参加公益劳动怎么办,小岗位服务得不到支持、吃力不讨好怎么办等,让学生从中分清是非,解除障碍,明确努力方向。又如操作指导法,这是一种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说理还对具体操作进行指导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知、懂,而且会、能,如指导学生整理书包、美化小天地、做清洁值日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如何用废弃物制作生活用品的技能等,让学生掌握方法,增强对劳动的热情和信心。二、义务教育德育课程中劳动

7、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人要问了:为什么德育课程、教材、教法那么好,但劳动教育却依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勞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各自为阵,不成教育体系单靠课程教学,没有其他教育协同,劳动习惯的养成难以奏效。多年来,虽然教育部门明文规定劳动教育要保证一定的课时量,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但是由于过去德育课程不纳入升学考试课程,因而往往得不到充分的重视。现实中多数学校并未如实履行。劳动教育在德育课程、劳技课、少先队、班主任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学农、社会实践中都有涉及,但都各自为阵,不成体系,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二)大多数学生缺少劳动教育的时空和机会,缺少实践体验单靠

8、学校教育,没有家庭社会的实践平台,劳动习惯的养成难以实现。劳动的知识技能可以靠教学,精神品质的培育必须靠日常。目前,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的缺失,家长只注重分数,对孩子劳动教育重视不够,忽视劳动习惯培养已成为普遍现象。加上社会上劳动实践的平台缺乏,学生的作业负担比较重,有限的休息时间还会被家长拉去上补习班,使学生很少有参加劳动实践的机会,客观上也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效果。(三)许多教师不能很好理解和落实劳动教育,缺乏专业素养单靠骨干教师,没有全体教师的专业自觉,劳动教育的实效难以发挥。劳动教育往往被许多教师看成带有“观摩”“娱乐”性质的教学作秀活动,这不仅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愉悦,还让学生潜意识里把

9、劳动看成一件带有任务性质或表演性质的活动,加上许多教师自身缺乏劳动素养,促使学科育人价值包括劳动教育的价值未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四)劳动教育处在多元劳动价值观冲突境遇,缺乏有效支持单靠学校教育,没有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劳动教育的实效也难以发挥。当前社会上流行一种轻视劳动及劳动者的文化,具体表现为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梦想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等观念成了社会年轻群体的主流劳动价值观。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群体和部分教师,也会导致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不能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三、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关于劳动教育的改进建议分析义务教育德育课程中劳动教育的优势与不足,需要我们科学、

10、全面、扎实地做好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劳动教育。(一)进行顶层设计,长远规划劳动教育,建立一体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现代劳动教育要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制订教育内容,加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衔接,体现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有序化、层次化。教育大会提出了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就需要我们把劳动教育视为学生生活和步入社会的重要准备和基础,视为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进行顶层设计、长远规划,设置培养梯度目标和可操作性的具体要求,把劳动教育贯穿于基础教育全过程,实现劳动教育课程的一体化。以美国的劳动教育为例,美国6岁的孩子65%在家做些杂活,平均每天花在

11、家务活上的时间是30分钟。到11岁,90%的孩子平均每天50分钟做完家务活。6岁至11岁的孩子中,做3至4种以上固定的家务活。承担3种或3种以上家务活动的孩子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增加。又如,德国法律条文中有一项规定:孩子在6岁之前可以玩耍,不必做家务;610岁,偶尔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及给全家人擦鞋;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18岁,如果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对于不愿意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向法院申诉,以求法院督促孩子履行义务。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强调和重视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贯穿于基础教育的全过程,这些

12、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二)搭建多种多样的劳动实践平台,提高手脑结合的综合能力勞动教育的实施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育,除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之外,课外也需要安排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供学生来选择,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建构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真正促进劳动教育的落地落实。其一,在学校层面,除了要建立有效规范的劳动教育运行机制和保障制度之外,还要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发挥学校教育对于中小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影响,与社会通力协作,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社区环境。例如,积极创设 “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定期组织学生定期参

13、加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建立素质教育基地,开设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校本课程,如家政课等;依托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提高学生手脑结合的综合能力。其二,在家庭层面,父母应改变片面的教育目的观、成才观和劳动观,让“劳动光荣”从家庭开始根植于孩子幼小的心田,并配合学校和社会做好孩子劳动教育的保障和支持工作。其三,在社会层面,树立新时代的劳动模范、典范,弘扬劳动光荣,建立合理的社会用人机制,增加劳动教育内容,确立良好的社会用人考核机制,发挥其导向作用。总之,现代劳动教育应注重积极构建家校活动的新机制,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懂得劳动

14、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此外,现代劳动教育应注重拓展校外劳动形式,鼓励学生到社区、企业、农村等地开展社会调查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劳动之美,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三)聚焦核心素养中劳动意识要求,培养实践创新的劳动素养劳动素养,从其功能结构分析,它涉及劳动态度、劳动能力(技能)和劳动习惯等要素。其中,劳动态度是指人们对劳动的心理倾向,具体表现为愿意劳动还是拒绝劳动、尊重劳动还是鄙视劳动、喜欢劳动还是厌恶劳动、热爱劳动还是逃避劳动;劳动能力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为一定的劳动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智力;劳动习惯是指个体由于经常性的劳动而使之巩固下来并成为需要的一

15、种行为方式,是建立在劳动态度基础之上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心理行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将“实践创新”作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劳动意识”,劳动素养也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其中之一。我们要根据教育大会提出的“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要求,把它作为劳动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科学设计培养路径,并将之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实现从知识传授到素质培育的转变。(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植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