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课件第7章 感觉器官_第1页
《动物生理学》课件第7章 感觉器官_第2页
《动物生理学》课件第7章 感觉器官_第3页
《动物生理学》课件第7章 感觉器官_第4页
《动物生理学》课件第7章 感觉器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感觉器官第一节:概论一:感受器的类型根据感受器所处位置分类: 表面感受器(外感受器);深感受器(本体感受器);内(脏)感受器根据感受器受到刺激类型分: 化学感受器:感受CO2,O2分压和H+浓度变化 痛觉感受器:机械拉力与热力感觉 温度觉感受器:分为热感受器与冷感受器 机械感受器:噶手压力的改变或液体流动(如肌肉肌腱,内耳细胞) 光感受器:仅限于眼二:感受器的生理特性(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每种特化的感受器对某种性质的刺激更容易起反应(二)感受器的换能和感受器电位 换能:感受器必须将其他能量形式转为电能(动作电位) 感受器电位:膜电位的局部去极化,兴奋感受器。 是一种分级电位,

2、具有总和效应(刺激越强,发放频率越高)(三)感受器适应 感受器适应:感受器具有降低它们去极化范围和程度的能力,使传入神经产生的动作电位频率下降。分两类: 紧张型感受器(慢适应/不适应):伤害性感受器,肌肉感受器 位相型感受器(快适应):(四)感受野与侧抑制限制精度 感受野(对于皮肤感受器):每个感觉神经元对刺激反应局限于皮肤某个区域 侧抑制:对刺激中心其他区域的抑制,限制精度第二节 眼和视觉 感受光的波长范围370740nm之间一:眼的折光成像系统及其调节(一)眼的结构从外到内三层膜(从外到内): 巩膜和角膜:巩膜控制眼运动;角膜不含血管,故移植没有免疫反应。 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 晶状体被

3、虹膜分为前房后房,充满房水; 房水循环障碍出现青光眼;晶状体之后为玻璃体,其浑浊导致飞蚊症;晶状体透光度下降则为白内障。 视网膜(二)眼对光强度变化的反应 虹膜:中央为瞳孔,虹膜肌受植物性神经支配控制眼球运动; 强光下,瞳孔缩小,称为瞳孔对光反射。(三)眼的折光成像系统 折射发生在不同密度的介质之间,空气角膜(85%);房水晶状体;晶状体玻璃体 通过设置简化眼模型计算眼成像原理 AB(物大小)/ab(像大小)=Ba/nb(四)晶状体调节 通过晶状体曲度的调节,原理相当于凸透镜,会聚焦点于视网膜 非正视眼类型: 正常眼:远点,近点25cm 近视:远点近点都变近,佩戴凹透镜 远视:远点,近点变远,

4、佩戴凸透镜 散光:佩戴柱面镜二:视网膜的结构和两种感光换能系统(一)视网膜的结构 眼部存在“倒转”结构,光感受器位于脉络膜一侧,入射光线须经玻璃体折射通过各层后抵达光感受器。神经信息的走向则与入射方向相反,由光感受器到双极细胞后到神经节细胞。 神经节细胞轴突组成视神经,经视盘(无光感受细胞,不引起光感觉)。 视网膜上另一个特殊部位为中央凹,此处只有视锥细胞分布,分辨力最高。 视网膜上细胞分层结构: 色素细胞层光感受细胞层(视杆视锥)-中间神经元(双极细胞等)-外网状层内网状层(神经节细胞)(二)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功能分化 视杆细胞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视锥细胞数量多,约1亿数量少,约300万膜盘只有

5、1种色素(视紫红质)膜盘含3种色素(3种不同视锥细胞)中央凹无分布多在周边主要于中央凹突触联系会聚度高突触联系会聚度低专司暗视觉专司明视觉两者均由外段(膜盘),内段和突触终末组成(三)视力和视野1.视力 视力(视敏度/视锐度):眼辨别物体膝节的能力放映了光刺激在视网膜上空间分辨力。2.视野 指单眼固定不动是看到的空间范围。相同光强下,不同颜色的视野顺序: 白色蓝色红色绿色三:视色素及光化学反应(一)视色素 视色素分子(视紫红质)包含两部分:视蛋白+视黄醛 每一个光感受细胞只含有一种视色素,一共分离到3种,吸收峰分别在564nm(红),534nm(绿),420nm(蓝)。(二)视紫红质光化学反应

6、维生素A会发生消耗,需要食物补充四:视觉的中枢机制(主要是视交叉)p155 大部分哺乳动物的视神经在视交叉处只发生了部分交叉: 鼻侧相互交叉,颞侧不交叉。第三节 耳和听觉一:听阈听阈(最小阈值,最大阈值):耳感受声波的压强范围;辨别阈:分辨两个不同声音在某种特性上最小差异的能力;二:耳的基本结构与声音的传播(一)耳的基本结构外耳:耳廓(集音),外耳道(扩音),鼓膜中耳:鼓膜,鼓室(内空气),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连卵圆窗),咽鼓管增压内耳:耳蜗,前庭器官(二)声音在耳内的传递1.气传导(正常听力):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膜-外淋巴-内淋巴(耳蜗)-基底膜;鼓膜-圆窗-鼓阶外淋巴-

7、基底膜(少见)2.骨传导(不经外耳道,中耳):可用以诊断耳聋声波-颅骨振动-耳蜗内淋巴-基底膜耳聋:1.传音性耳聋:传音途径出现问题,测试骨传导2.感音性耳聋:气传导骨传导均不能用耳蜗感受器问题;中枢神经问题增压减震作用(扩大声音传递效率)1.鼓膜面积前庭窗膜面积,收集较多能量,扩大17倍2.听骨链杠杆长臂与短臂比1.3:1,扩大1.3倍共扩大171.3=22倍三:耳蜗对声音的感受和分析(一)耳蜗的结构和传递过程耳蜗传递过程: 鼓室-圆窗膜- 外淋巴-耳蜗内淋巴-基底膜(上科尔蒂器Corti)-毛细胞弯曲- -动作电位 听骨链-卵圆窗 前庭膜-前庭阶-卵圆窗膜听骨链-耳蜗: -蜗管盲管内淋巴(

8、封闭) |-相连,中间外淋巴 基底膜-鼓阶-圆窗膜鼓室-(二)耳蜗对声音频率的分析机制行波学说:行波:从基底膜到顶部,到基底膜某一点产生最大振动后消失。1.不同频率引起的基底膜最大振动位置不同2.频率越高越靠近蜗底(最大振动处)(三)毛细胞换能及耳蜗生物电现象1.毛细胞的兴奋与换能 毛细胞顶部有机械门控离子通道动作电位由毛细胞运动控制 向动纤毛弯曲:产生动作电位(感受器电位),K+离子通道开放 向静纤毛弯曲:关闭静息时开放的K+通道,引起超极化2.微音器电位和听神经动作电位 耳蜗生物电现象包括微音器电位和听神经动作电位。 耳蜗微音器电位(魏-伯效应) 1.波形频率与刺激声波相同;2.振幅与基底

9、膜位移幅度成正比;3.基本无不应期;4.在寒冷麻醉时也能观察到,耳聋后也能观察到 听神经动作电位:复合的动作电位第四节 前庭器官和平衡器官一:前庭器官的结构前庭器官属于内耳一部分,也被称之为迷路。骨迷路:耳蜗,前庭,半规管(3个)组成膜迷路:蜗管(耳蜗内),球囊、椭圆囊(前庭内),膜性半规管前庭器官:球囊、椭圆囊和三个半规管(含内淋巴)二:前庭器官功能1.基本功能: 椭圆囊、球囊:感受头部位置与直线加速运动; 半规管:变速旋转运动2.其他有关反射(1)基尼尔综合征:姿势反射(2)恶心、呕吐、晕车(3)眼震颤第五节 嗅觉和味觉器官一:嗅觉属于快反应感受器能够区分多种基本气味:樟脑、麝香、花卉、薄荷、辛辣和腐腥味等二:味觉味觉只能感受水溶性或脂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