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版_课时检测(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精编版)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版_课时检测(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精编版)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版_课时检测(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精编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检测十三一、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 共 45 分>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1东汉崔寔的政论记载:" 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 教民耕植 , 其法三犁共一犁人将之 , 下种挽耧 , 皆取备焉。日种一顷, 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材料中描述的农具是<, 一>解析:选a从" 教民耕植 , 其法三犁共一犁, 一人将之 , 下种挽耧 , 皆取备焉 ", 可知描述的农具是兼具开沟和播种功能的耧车, 故 a 项正确; b 项曲辕犁发明于隋唐时期, 与材料时间不符 , 故 b 项错误; c 项是隋唐水利灌溉工具筒车, 故 c 项错误; d 项

2、是东汉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故 d 项错误。2. <2018·xx 月考>晚唐诗人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 " 耒耜 , 农书之言也 , 民之习 , 通谓之犁。冶金而为之者曰犁镵 , 曰犁壁;斫木而为之者曰犁底 , 曰压镵 , 曰策额 , 曰犁箭 , 曰犁辕 , 曰犁梢 , 曰犁评 , 曰犁建 , 曰犁槃。 " 文中记载的生产工具 < >a属于二牛三人耦犁农具b 可以自由调节犁耕深浅c魏晋时推广到江东地区d 将开沟与播种紧密结合解析:选 b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此工具是曲辕犁 , 此工具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深浅 , 故选 b 项; 曲辕

3、犁只需一人一牛 , 隋唐时期 , 出现在江东地区 , 故 a、c两项错误; d项描述的是耧车。3. 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 , 有" 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 >、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 各地都发现有许多的骨针, 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 。据此可知当时 <>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b 生产工具来源多样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d 手工行业分工细致解析:选 b 材料中体现的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 ," 陶石纺轮、纺砖、刀杼 <骨匕 >、骨梭" 等纺织工具说明来源比较丰富 , 故 b 项正确。4. 我国古时以 &

4、quot; 春为岁首 ", 立春是开年元日。这一天 , 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城文武百官举行 " 皇帝亲耕、皇后亲蚕" 的仪式。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 传达朝廷旨谕,传播农桑新法。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古代社会以农为本b 政府注重精耕细作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 各地民俗趋向一致解析:选 a 材料中" 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 " 是用至高无上的皇权来 " 传播农桑", 故 a 项正确。5 / 55. <2018·苏锡常镇四市二模 >旧唐书记载 , 唐朝初年 , 中原地区 "

5、苍茫千里 , 人烟断绝, 鸡犬不闻 , 道路萧条 , 进退艰阻 " 。这说明当时 < >a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江南b北方地区仍没有得到有效开发c北方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d北方农业落后是由于人烟稀少解析:选c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时期, 故 a 项错误;北方地区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得到有效开发, 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 苍茫千里 , 人烟断绝 , 鸡犬不闻 , 道路萧条 , 进退艰阻 " 可以看出由于战乱, 北民南迁导致北方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故 c 项 正确,d 项错误。6. <2018·xx 调研 >甲骨

6、文卜辞:"< 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诗经: " 千耦其耘。 "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反映了 <>a.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 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解析:选c" 协田 "" 千耦其耘 " 反映的是集体耕作的一种耕作形式, 而" 男耕女织 " 反映的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方式,

7、故选 c 项。7. <2018·苏北四市期中>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 >与支出情况表 。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家庭人口项目数量<单位:钱 >收入粮食8 5005 人赋役2 989支出日常开支7 950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b 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d 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解析:选 d表格中的支出总额超过了收入, 说明了小农经济之下, 农民的生活比较困顿,从根本上说明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故 d项正确。8. <2018·如东检测>古代冶炼时 , 在地面上挖出缶

8、状炉缸, 内层涂以耐火泥, 上置顶盖 ,将生铁料烧成熔融或半熔融状态, 鼓风吹炼并加搅拌, 使成为熟铁 , 这一技术始于<> a西周b 两汉c南北朝d 明朝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体现的是炒钢技术, 始于两汉时期,b 项正确。9. <2018·南师大附中月考>隋唐时期 , 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 并有公推的长老 , 对内掌管行务, 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 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a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b 突破了政府管理c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d 部门间联系减弱解析:选c由题干可知 , 手工业

9、中的行会的作用是对外协调与其他行业之间以及官府之间的关系 , 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 说明行会注重加强与市场的联系, 故 c 项正确。10.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 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人员众多, 效率低下b生产成本较低, 官府出资c生产技术先进, 面向市场d生产专业细化, 官府掌控解析:选d汉代的官营手工业调集最优秀的工匠, 采用大作坊生产, 产品质量最好, 效率很高 , 故 a 项错误;官营手工业官府出资, 成本高 <不计成本 >, 故 b 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供皇室和贵族使用, 产品不投放市场

10、, 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汉代漆杯," 六位不同工种工匠" 说明生产专业细化," 七位监督人员" 说明官府掌控 , 故 d 项正确。11. <2018·xx 调研 >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中载:" 安世尊为公侯, 食邑万户, 然身衣弋绨, 夫人自纺绩 , 家童七百人, 皆有手技作事, 内治产业 , 累织纤微 , 是以能殖其货, 富于大将军光。" 材料反映了当时<>a. 贵族官僚开始经营工商业b已经出现雇佣关系 c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d私营作坊颇具规模解析:选 d材料没有体现经营工商业、也没有涉及工商

11、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 排除 a、c 两项。雇佣关系出现在明中叶之后, 与材料时间不符, 排除b 项。材料信息" 家童七百人 , 皆有手技作事" 体现出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d 项正确。12.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成就辉煌。下列图片反映的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b cd 解析:选c水排出现在东汉 , 后母戊鼎出现在商朝 , 粉彩瓷器出现在明清时期, 素纱衣出现在西汉, 因此这些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选择c 项符合题意。13. <2018·xx 中学月考 >先秦典籍 周礼考工记 中载: " 百工之事 , 皆圣人之作 <发明 &

12、gt;也。烁金以为刃 , 凝土以为器 , 作车以行陆 , 作舟以行水 , 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天有时 , 地有气 ,材有美 , 工有巧 , 合此四者 , 然后可以为良。"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手工业<>a有独特的工艺造物文化c工匠有崇高的社会地位b 推崇行业间的分工协作d 注重对生产工具的改进解析:选a材料体现了各主要手工业行业生产的专业性, 故 a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行业间的协作 , 故 b 项错误;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 由官府垄断 , 工匠地位低 , 故 c 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生产工具的改进, 故 d 项错误。14. <2018·xx 期中 >

13、;明清时期 ,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 尽逐绫绸之利", 渐成风尚 ,城镇中 " 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 a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b. 家庭手工业注重面向市场c世俗拜金主义之风盛行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解析:选b材料涉及的是农村和城镇纺织业的发展," 尽逐绫绸之利" 说明其目的在于追求利润 , 即产品面向市场, 故 b 项正确 ,a 、c、d 三项材料未体现。15. <2018·启东中学月考 >据明朝万历嘉定县志记载: " 邑之民业 , 首藉棉布 , 纺织之

14、勤奋 , 比户相属 , 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 , 胥<都>从此出。 " 这说明 嘉 定 < >棉纺织业发达 家庭开支依赖于织布收入 小农经济瓦解 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显著ab cd 解析:选b根据题干中 " 邑之民业 , 首藉棉布 " 可知嘉定地区的棉纺织业发达, 故正确;根据题干中" 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 胥从此出 " 可知其家庭开支依赖于织布收入, 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显著, 故正确;明代时期中国的小农经济在整个社会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故错误 , 故 b 项符合题意。二、非

15、选择题<15 分>16. <2018·江都中学月考>阅读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 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国史概要注:曲辕犁 <又称江东犁 >, 操作较为灵便, 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使用。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 牛耕大量退出, 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 , 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 , 而江东犁用牛。 天工开物记载: " 吴郡力田者 , 以锄代耜 , 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 , 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 , 窃盗死病之变 , 不若人力之便。 "< 注:铁搭:农具名。有 4 至 6 个略向里弯的铁齿 , 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 并将两者联系起来, 说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5 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10 分>解析:第 <1>问根据从东汉" 二牛抬杠 "< 耦犁 >到唐代曲辕犁回答农业的发展概况, 可以联想到犁耕区域的不断扩大和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第 <2>问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