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十一五”生态建设及林业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1页
贵州省“十一五”生态建设及林业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2页
贵州省“十一五”生态建设及林业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3页
贵州省“十一五”生态建设及林业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4页
贵州省“十一五”生态建设及林业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十一五”生态建设及林业发展专项规划前 言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打造绿色贵州,建设“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稳定提高林分质量,确保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是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生态立省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贵州林业抢抓机遇,谋求新发展,再创新业绩的一项战略措施。这对建设以森林植被恢复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优化人居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协调、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决定精神,对我省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十分重视,确定了生态立省战略,相继制定出台了加快我省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完成生态功能区划,相继实施了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建设, “两江”生态屏障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林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努力实现林业又快又好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省委九届五次会议提出的生态立省战略部署,国家林业局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相关林业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本规划重点明确了规划期内生态建设及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发展目标、总体布局、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一、“十五”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情况(一)主要成绩和做法“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和国家林业局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各族人民群众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任务,生态建设、林业改革、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突出体现在:1、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全省上下抢抓机遇,把林业六大工程作为加快贵州生态体系建设,推动贵州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确保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的主战场,举全局之力认真实施。五年来,累计完成营造林3753万亩,其中林业工程完成营造林2965万亩(人工造林1980万亩、封山育林985万亩),森林面积从“九五”末的8100万亩增加到92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从30.83%提高到34.9%,“两江”生态屏障框架初步形成。水土保持建设稳步推进,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845平方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24200平方公里,使我省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林草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平均土地侵蚀模数大幅度下降,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退耕还林监测数据显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由退耕还林前的3324.9吨/平方公里年减少到739吨/平方公里年。2、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十五”期间,我省在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始终把林业结构调整与地方经济发展、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林草、林果、林药、林竹、林茶结合的多种造林模式。“十五”期间共完成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215万亩,特色经济林62万亩,苗木花卉9.3万亩,新建自然保护区46个,累计达到102个。新建森林公园43个,累计达到50个。2005年全省人造板生产能力达到72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到98亿多元,比2000年增长3倍。3、改革开放力度明显增强。“十五”期间,我省把坚持改革开放作为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大国有森工企业、场圃的改革、改制力度,按照专业化协作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大力发展股份制林业企业;配合天保工程实施,做好国有森工企业、场圃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工作,解决林业债务和社会保障问题。积极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积极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取消对林农和其他林业生产经营者不合法、不合理收费项目。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林业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十五”期间,累计引进国际合作项目10个,总投资3.23亿元,其中国外投资1.8亿元,有力推进了我省林业发展。4、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增加林农收入。在实施林业六大工程、生态建设项目、水土水保等工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从林业跨越式发展中得到实惠。在解决长期困扰林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根据退耕还林10个监测县100个退耕还林农户的3年追踪调查,平均每人每年增加纯收入952元,走上了一条生态改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三赢”的路子。免除52个国有森工企业金融机构贷款18075万元和世行贷款3977万元;珠江流域18个县累计得到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6100万元,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职工收入从2000年的5810元提高到2005年的10115元。新建沼气池64万口。5、大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十五”期间,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林科院签定林业科技全面合作协议,聘请省外4位院士和资深专家任顾问,围绕适合我省的速生优良用材树种和名、特、优、新经济林树种的筛选、育苗、栽培、利用技术,石漠化地区和干热河谷困难立地的植被恢复技术,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重点、难点问题,组织省内外林业科研、院校技术力量进行科技攻关。林业科学研究、林业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林业标准化、林业重点工程效益监测网络建设步伐加快,林业科技体制改革有新的突破,科技咨询服务、技术培训、技术推广活动不断深入。林业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扩大,科学技术对林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6、林业建设组织管理力度显著增强。省委、省政府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生态立省”的战略目标。省、地、县三级政府层层落实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质量和森林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制,全省把1485个乡镇林业站理顺为县林业主管部门管理。县级以上领导办示范点743个,面积75.8万亩,发挥了样板的辐射带动效益,为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引导示范作用。(二)存在的问题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林分质量不高。我省的生态区位重要,但生态环境脆弱,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为2.4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1。从森林资源的区域分布上看,省内森林覆盖率呈东高西低的特点,东部地区森林覆盖率在40以上,最高的榕江县达到68。西部的毕节地区、安顺市、黔西南州大部分县市森林覆盖率不足30,且林种结构,树种结构不合理。2、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问题较为突出。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已达7.3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1.5。南北盘江和乌江流域石漠化严重地段的水土流失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据监测,全省岩溶地貌面积12.5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1%.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3.2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8.4。石漠化的危害正威胁着我省相当大部分地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条件。3、有的地方和单位生态意识淡薄落后,小型矿山乱开乱挖时有发生,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率低,地方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4、农村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生态保护与农村薪材需求矛盾突出。我省虽然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分布不均,交通不便、林区群众贫困面大,缺乏购买煤、电能源的支付能力等原因,全省60以上的农户仍然以薪柴、秸秆为生活能源。5、林业产业发展水平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突出表现在:林地经营利用效率不高,后备用材资源匮乏,特色林产品原料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供给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林产工业规模小,产品单一,附加值低。6、林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尚未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林木林地产权管理制度不顺,产权流转不畅,商品林采伐管理政策不合理,林业科技支撑能力弱,林业投资渠道单一,融资渠道不畅。二、发展环境条件分析(一)有利条件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生态和“三农”问题。尤其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我省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及政策环境。2、经过“十五”期间大规模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部门积累了实施生态建设和发展林业产业的宝贵经验,锻炼和造就了一批具有一定工程管理能力和技术指导能力的林业干部队伍。林业种苗生产能力和森林保护等林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具备了加快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物质技术条件。3、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广阔的林地资源,丰富的原生植被是我省林业发展的良好基础。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是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二)不利因素1、生态治理难度加大。目前需要造林绿化的地段多位于高山区、远山区、深山区,土层瘠薄,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群众贫困面大,贫困度深的地方,人口、生态、经济矛盾突出。加之贵州地方财力困难,因此,生态治理的难度远比“十五”期间大。2、基层林业科技力量不足,群众林业科技文化知识缺乏,林业科技人员培训和林业适用技术推广任务繁重。3、林业改革任务艰巨。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加上地方经济财力薄弱,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国有森工企业、林场苗圃改革改制都将面临思想观念转变、职工生活基本保障、结构调整项目投入等矛盾和困难。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省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继续认真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努力构建生态功能完备的省内“两江”生态体系;以特色林产品基地建设,速生丰产后备用材林基地建设和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为重点,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林业资源优化配置;以建立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为核心,配套推进林地林权管理制度改革、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和林业费金制度改革,创新林业发展模式,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建立林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林业发展质量,努力把我省林业推向又快又好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生态立省”战略目标而奋斗。(二)基本原则1、坚持全省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2、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3、坚持生态建设和保护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4、坚持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5、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和管理。6、坚持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乔灌草合理配置,城乡林业协调发展。7、坚持依法治林、科教兴林和人才强林,积极推进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发展目标我省“十一五”生态建设及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1、通过大力实施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珠江防护林、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区建设、城镇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等工程,到2010年,初步建成因害设防、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省内“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以上,县城以上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4%以上,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率达到40%以上,初步遏制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扩大趋势,重点区域和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通过生态功能区划分和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合理区划界定公益林,加快公益林建设,使全省公益林面积达到4000万亩(约全省人均1亩)。对大型重化工企业聚集区,中心城市和城镇周边地区,人均公益林达到1.5亩;3、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特色经济林、后备用材速丰林、薪炭林等商品林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发展人造板和特色林产品加工业,努力带动林区群众增收;积极发展以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森林旅游服务业,使我省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四、总体布局根据我省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中心城市人口密集、生态需求压力突出、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生态功能和效益亟待提高等问题,“十一五”期间,我省生态建设及林业发展总体布局将采取“西治”、“中保”、“东用”的格局,促进全省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西治”:范围包括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安顺市、黔西南州等区域。该区域人口密度大,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是我省主要江河发源地区,山高坡陡、河谷深切,现有森林覆盖率偏低,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急需要加快生态建设和综合治理,是我省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重点。本规划将该区域的生态建设置于全省林业发展的优先位置,加大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尽快改善该区域生态恶化状况,确保我省两江生态体系功能有效发挥。该区域通过大力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水保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重点生态林保护等,建设长江、珠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同时,进一步加强两江流域的环境污染监测,强化污染防治措施,建成我省“两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中保”:范围包括贵阳市、安顺市、遵义市和黔南州所辖的大部分县(市、区)。该区域地形地貌相对平缓,喀斯特地貌面积比较大。但该区域是我省工农业生产的中心区域,城镇人口多,生态压力和环境负荷大。为此,该区域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要向城市、向小城镇延伸。加大城镇周围荒山荒地绿化力度,形成净化大气、降低热岛效应的城市森林生态圈;加快城区园林景点和绿地建设,构建功能完善的城市休闲活动系统;加快旅游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网络;加强城市及周边工矿企业三废排放监测,严禁超标排放,鼓励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的循环利用;发展城市林业,努力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即城市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村庭院化。为该区域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生态保障。“东用”:范围包括省内东部、东南部、东北部及立地条件较好的县市。该区域生态状况总体良好,但与我国南方其他省区比较,森林经营总体水平不高,林业产业化水平低。因此该区域今后一段时期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培育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纸浆林、坑木林和油茶、林药、生物能源林等特色林产品。有效提高森林资源质量,调整森林资源结构,加大林产品深加工,扩大林业产业链,提高森林综合利用效益。“西治”、“中保”、“东用”,这是从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出发,从宏观上体现分区指导,突出重点的思路。就一个区域而言,应该是治中有保,保中有用,用中有治。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五、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一)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继续实施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为主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十一五”期间,我省各项林业生态重点工程规划完成营造林1500万亩,各工程营造林任务见附表。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范围:涉及贵州省长江流域的70个县(市、区)。其中包括8个地(州、市)直属单位、3个省属国有林场、4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直属企业,共计88个县级单位。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全面停止禁伐区、限伐区的商品性采伐,对天保工程区内现有7884万亩森林资源进行全面有效管护。规划2006-2010年新营造林370万亩,其中封山育林370万亩。2、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范围:全省9个地(州、市),85个县(市、区、特区)(贵阳市的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三个城区除外)。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规划新营造林40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00万亩;荒山荒地营造林300万亩。3、珠江防护林二期工程实施范围:涉及贵州省珠江流域18个县(市、特区)。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对项目区内2008万亩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管护。规划新营造林15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5万亩,封山育林80万亩。4、水土保持工程重点实施“长治七期”、“珠治”工程和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涉及毕节地区、黔西南州、六盘水市、铜仁地区和遵义市。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综合治理,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00平方公里。5、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天然林区是我省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聚居区。天保工程区天然林面积2963.6万亩,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50个重点贫困县和非重点县的贫困乡村。保护好这些天然林资源对保护好长江上游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在这些区域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改变无偿使用贫困地区群众提供的森林生态效益的不合理现状,逐步解决林区“三农”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十一五”区划界定国家重点公益林3000万亩,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6、城镇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以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为目标,按照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城镇的总体要求,建设以林木为主体,总量适宜、植物多样、景观优美和以城区为重点,近远郊协调配置,融城区公园及绿地、河流及道路林网等相结合的城市森林。到2010年,力争使全省县城以上城镇建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4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以上。扎实抓好绿色通道建设,重点抓好贵阳到各市(州、地)所在地的高等级公路绿化建设,到2010年,绿化里程达到1180公里,造林绿化面积15万亩。(二)石漠化治理工程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对快速增加我省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恢复土地生产能力,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生态立省”战略部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对于保护水资源、保障三峡水库及各级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保证长江、珠江下游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工程实施范围:省内石漠化严重的78个县(市、区)。遵循“先急后缓、分期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规划乌江(长江中上游主要支流、江水及其携带的泥沙直接流入三峡水库)、南北盘江(珠江上游)沿岸地区,铁路及主要公路沿线,地处偏僻生态环境特别恶劣,经济特别困难的贫困地区的40个县确定为重点治理县。“十一五”期间建设任务:规划营造林575万亩,其中:封山育林335万亩,人工造林240万亩。规划在毕节、安顺、六盘水、黔西南等市(州、地)配套实施小型水利水保、基本农田建设和农村能源建设等工程,实行综合治理,并辅之以必要的生态移民,促进石漠化地区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1、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项目规划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300万亩,其中:新建100万亩(在退耕或荒山造林中实施),改培200万亩。造林树种为马尾松、湿地松、桉树等速生树种和厚朴、鹅掌楸等珍贵树种。主要布局在省内40个县(市、区)。2、竹林基地建设项目营建竹类商品林100万亩,其中:新建50万亩(退耕还竹),改培50万亩。主要布局在遵义市、黔东南州、黔西南州、黔南州。3、林药基地建设项目营造杜种、厚朴、金银花、喜树、黄柏、茣萸等木本药材,建设总规模20万亩(退耕还药)。主要布局在遵义市、黔西南、黔东南州、黔南州、毕节地区。4、林木生物质能源代替燃料基地建设项目以营造麻疯树为主的林木生物质能源基地100万亩(在退耕地或荒山造林中实施),主要布局在南北盘江、红水河干热河谷地带。5、油茶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总规模80万亩,其中:培育、改造现有油茶林50万亩,新造油茶林30万亩(荒山造林中实施)。(四)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规划到“十一五”期末,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20个左右,其中:国家级8-10个、省级510个、地县级100个。保护区面积达到1500万亩,使全省自然保护区占全省国土面积比重提高到6。主要项目有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基础建设一期工程、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宽阔水自然保护区一期工程、大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茂兰国家级保护区二期工程、雷公山国家级保护区二期工程。(五)生态旅游(森林公园)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大全省现有的15个国家森林公园和部分省级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包括,公园干道300公里、景区游览步道230公里、停车场50000平方米、游客接待中心20000平方米、管理用房10000平方米、观景亭20个、给排水设施15套、污水处理系统15套、景观改造800公顷、营造风景林2.4万亩、修建公园大门10座、新建环保厕所300个蹲位、建设供电线路200公里。(六)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规划项目有林木种质资源库、林木良种基地,基层林业站、林业技术推广站、国有林场非经营性基础设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基础设施、林业重点火险区、森林消防专业队等项目建设。(七)林产工业项目1、黔东林浆纸一体化工程项目项目规模:年自制漂白硫酸盐针叶木浆34万吨、漂白阔叶木化机浆16.7万吨,最终产品:年产30万吨漂白硫酸盐针叶木商品浆和30万吨高档涂布白卡纸。2、黔北15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工程项目;配套建设35万亩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3、黔东20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20万立方米刨花板、20万立方米细木工板、胶合板生产线原料基地建设项目;配套建设150万亩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4、黔西南20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建设项目;配套建设45万亩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八)农村能源发展项目以沼气和薪炭林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省柴节煤灶,适当发展生物质气化、小水电、太阳能等其他农村再生能源,多渠道缓解生态保护与农村能源需求矛盾。改灶节柴项目主要布局在黔东南、黔南、遵义、铜仁等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煤炭资源缺乏地区;薪炭林项目主要布局在自然条件较好、燃料相对短缺地区;沼气池建设主要布局在贵州中西部喀斯特较为发育、人口较多、植被较少地区。规划“十一五”期间,新建全省户用沼气池100万口,薪炭林100万亩,重点布局在重点旅游区、无煤区、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和退耕还林工程区,新建一批生物质气化灶,主要布局在缺煤地区的农村居民集中聚居地等。继续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新增小水电代燃料装机5.83万千瓦,农村电气化县新装机57.7万千瓦。(九)新农村林业建设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紧密围绕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林业建设。一是结合速生丰产林、经济林、竹藤花卉、野生动植物养殖、生态旅游、森林食品、农村中小型林产品加工业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紧密结合我省“百村试点”工作,以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和庭院绿化为重点,抓好农村集镇、村庄绿化,营造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网络体系,促进家居环境、村庄环境、自然环境的和谐优美;三是结合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业站、种苗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乡村林业发展要统筹规划,纳入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分布实施。力争到2010年,使全省60以上村寨达到户均12亩经果林基地。(十)林业扶贫开发项目贵州九万大山地区是国家林业扶贫的定点地区,该区域宜林条件优越,现有森林植被覆盖率高,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良好。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贫困人口发生率高,不同县之间喀斯特地貌出露比例石漠化程度有所差异,为充分结合各县自然资源优势,本规划将11个县(区)划分为两个小区,突出各自发展重点,具体规划是九万大山低山丘短周期速生丰产用材林特色经济林区,该小区含黎平、从江、榕江、台江、三都、荔波6个县;九万大山低山丘特色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区,该小区包括剑河、丹寨、雷山、黄平、独山5个县。“十一五”期间,在九万大山地区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和珠江防护林工程的同时,加快以桉树、竹子、马尾松、湿地松、油茶、脐橙、茶叶等速生丰产后备林资源基地和特色林产品基地建设,同时鼓励该区加快木竹加工业发展,扶持该区发展生态旅游,加快该区脱贫步伐。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依据1、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林木种苗、自然保护区、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等林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林业重点工程投入补助政策、国家林业局经济林发展规划;2、贵州省建筑工程98定额,相关林产工业项目单位生产能力现行投资单价;3、主要林产品市场价。(二)投资估算贵州省“十一五”生态建设及林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估算投资总额为194.54亿元,主要包括八大类。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投资43.6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22.4%。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投资21.18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11%。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投资0.8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0.4%。生态旅游(森林公园)建设投资3.32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1.7%。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78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4.5%。林产工业项目投资88.9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45.7%。农村能源建设投资22.6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11.6%。林业扶贫开发建设投资5.31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2.7%。在投资总额194.54亿元中中央投资73.82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37.9%;地方配套15.97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8.2%;贷款及项目法人自筹104.7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53.9%。七、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目标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强化各级政府领导的生态建设与林业发展的任务目标责任制,签订任期目标责任状,认真检查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建立健全对重大毁林案件、违规使用工程资金和工程质量事故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认真执行部门分工负责制,林业、交通、水利、环保、城建等相关部门要切实搞好责任范围内的生态建设及造林绿化工作,不断开创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新局面。要加强各级林业行政机构建设、强化林业行政管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二)深化认识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规划贯彻实施当前,我省正处在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时期和实施西部大开发十年重点突破的关键时期。要尽快解决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林业改革三大任务,就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坚持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认真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按西治、中保、东用格局突出建设重点,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处理好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推动生态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三)着力推进科技进步 促进林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全力推进林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把林业科技进步作为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的中心环节。在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基地建设中,要把依靠科技进步作为提高造林成效和增加特色林产品产量,增强林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根本手段。加强与林业科研、林业科技推广及林业院校的技术合作攻关,重点抓好乡土优良品种选育,选择适合我省自然条件的速生丰产树(竹)种、特色经济林树种引种、选育、驯化及其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同时,要大力培养不同学科的带头人,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四)深化林业改革 创新林业发展模式一是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权益保障严格,流转程序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新型林业产权管理制度。二是建立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将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系统脆弱地段区划界定为重点公益林区,分别建立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为确保全省生态安全提供重要支撑,相应建立与国家支持力度和地方财力承受能力相适应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在公益林建设和管理上,尽量做到生态优先,生态与经济兼容,杜绝僵化、片面的管理模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三是深化国有林场、苗圃和森工企业改革。对国有场圃,要加快改革步伐。要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按市场机制运作,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推行劳动生产合同制和管理岗位聘用制;采取招商引资承包经营,在内部实行股份制经营、联合体的股份经营等。利用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开展绿化苗、花卉生产、旅游等多种经营,增加收入。对国有森工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以改革产权制度为核心,通过转换机制,实现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的根本转变,争取到“十一五”期末全面完成森工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从整体上提高国有资本运营质量。四是调减林业费金负担,落实多予、少取的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取消除原木和竹材以外的一切林产品育林基金;将木材、竹材的育林基金逐年返还给林业生产经营者。(五)加快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提高森林资源保护和应急事件处置能力严格遵循“政策制定职能与行政处罚职能相对分开,行政处罚职能与监督检查职能相对分开”、“权责一致”、“精简、统一、效能”等基本原则,并坚持大胆探索,积极实践,综合执法,讲求实效,依法行政,加强法治,加快林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精简执法人员,优化执法队伍,提高执法效率;建立执法监督体系,提高森林资源保护和处置突发事件、群体事件能力。(六)建立新型的林业投融资体制 加快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