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l u li i ii i iii ii i i ii ii ii 17 9 4 0 31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 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址 日 期:丝旦生兰 _ 一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 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曼;妻一导师签名:缒日 期:竺! 二丝哆 l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l a 】5 i s t r a c t 2 一引言3 ( 一)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一3 ( - - ) 以往研究状况简说一3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一5 ( 四) 论文的创新之处一6 二以往汉碑史料价值研究的思路和要点7 ( 一) 利用汉碑与史书相互印证7 ( - - ) 通过汉碑研究汉代地理2 2 ( 三) 通过汉碑研究汉代制度2 3 三对汉碑史料价值研究的新开拓2 6 ( 一) 汉碑与汉代经学2 6 ( - - ) 汉碑与汉代文书制度2 7 ( 三) 汉碑与汉代经济3 0 ( 四) 汉碑与汉代文化习俗3 3 ( 五) 汉碑与汉代宗教信仰3 7 四结语3 9 参考文献4 0 致 射4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o n t e n t s c h i n e s ea b s t r a c t 1 e n g l i s ha b s t r a c t 2 p a r to n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3 c h a p t e ro n e r e s e a r c hp u r p o s ea n d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3 c h a p t e rt w os t a t u so f p r e v i o u ss t u d y 3 c h a p t e rt h r e er e s e a r c ht h o u g h ta n d m e t h o d 5 c h a p t e rf o u rr e s e a r c hi n n o v a t i o n 6 p a r tt w op r e v i o u ss t u d i e s t h o u g h t sa n dv a l u e so fh a n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 h i s t o r i c a l v a l u e 7 c h a p t e ro n ec o n f i r mt h eh a n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w i t hh i s t o r i c a lm o n u m e n t s 7 c h a p t e rt w os t u d yh a ng e o g r a p h yt h r o u g hh a n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 2 2 c h a p t e rt h r e es t u d yh a ns y s t e mt h r o u g hh a n 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 2 3 p a r tt h r e er e s e a r c ho nn e wp i o n e e r i n go fh a n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 h i s t o r i c a lv a l u e2 6 c h a p t e ro n e h a n 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a n dh a nc l a s s i c s 2 6 c h a p t e rt w oh a n 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a n dh a nd o c u m e n ts y s t e m s 2 7 c h a p t e r t h r e eh a n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a n dh a ne c o n o m y 3 0 c h a p t e rf o u rh a n 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a n dh a nc u l t u r ea n dc u s t o m 3 3 c h a p t e rf i v eh a n 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a n dh a nr e l i g i o u sb e l i e f s 3 7 p a r tf o u rc o n c l u s i o n 3 9 r e f e r e n c e s 4 0 a c k n o w l e d g e m e n t s 4 2 t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从宋代到现代,关于汉碑的研究成果甚为丰富,但这些成果多侧重于文字内 容考释、书法、形制等方面的研究。对汉碑史料价值的研究历来是汉碑研究比较 薄弱的部分,历代汉碑研究专著中,以洪适的隶释对汉碑史料价值研究涉及 较多,其次则是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王昶金石萃编等对 此论题偶有涉猎。基于总结以往汉碑史料价值研究成果的目的,本文主要从上述 金石著作中辑录出涉及汉碑史料价值的成果,按其内容分类整理。同时,结合碑 文、画像内容与传世文献,对汉碑展现的汉代社会文化牛活各方面的风貌进行分 析总结,是为汉碑史料价值研究的新开拓。 本文第一部分为引言,丰要介绍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目的、以往的研究状况、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 本文第二部分为以往汉碑史料价值研究的总结,从利用汉碑与史书相_ 瓦印证、 通过汉碑考察汉代地理、通过汉碑考察汉代制度三个方面,对历代金石著作中辑 录出的汉碑史料价值的成果进行分类整理。 本文第三部分为对汉碑史料价值研究的新开拓,结合碑文、画像与传世文献 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大致归纳总结为经学、文书制度、经济、文化习俗、宗教信 仰等几个方面。 本文第四部分为结语,对论文做整体总结,指出其中不足,以便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汉碑;史料价值;汉代社会;汉代文化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f r o m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t on o w ,t h e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a b o u th a n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 a r ev e r yg r e a t ,b u tm o s to ft h e s er e s u l t sf o c u s e d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s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 , c a l l i g r a p h y , s h a p e ,e t c t h e r ea r ef e wr e s e a r c h e so nh i s t o r i c a lv a l u eo fh a nt a b l e t i n s c r i p t i o n s a tt h o s er e s e a r c hm o n o g r a p h so fh a n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 ,o n l yh o n g k u o sl i s h i ,o u y a n gx i u sj i g u l u , z h a om i n g c h e n g sj i n s h i l ua n dw a n gc h a n g s j i n s h i c u i b i a nh a dr e s e a r c ho nt h eh i s t o r i c a lv a l u eo fh a n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 b a s e do n t h ep u r p o s eo fs u m m a r i z i n gh i s t o r i c a lv a l u er e s e a r c hf o rh a nt a b l e tl n s c r i p t i o n s ,t h e t a x o n o m i cr e v i s i o no fh i s t o r i c a lv a l u er e s e a r c hf o rh a n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h a v eb e e n m a d ef r o mt h ec o l l e c t i o no fb o o k s a tt h es a m et i m e ,b a s e d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r e s e a r c ho nh i s t o r i c a lv a l u eo fh a n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 ,c o m b i n i n gr e s e a r c hw i t ht h e p o r t r a i t so fc o n t e n ta n dg e n e a l o g i c a l ,t h es o c i e t ya n dc u l t u r eo ft h eh a r td y n a s t ya r e s u m m a r i z e d t h ef i r s tp a r ti s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h em a i nc o n t e n t so ft h i sp a r ti n c l u d et 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r e s e a r c h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p u r p o s e ,t h er e s e a r c hs t a t u so f p r e v i o u ss t u d i e s , r e s e a r c ht h i n k i n ga n dm e t h o d ,e r e t h es e c o n dp a r th a ss u m m a r i z e dt h ep r e v i o u ss t u d i e so fh i s t o r i c a lv a l u er e s e a r c h f o rh a r t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 t h et a x o n o m i cr e v i s i o no fh a n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 h i s t o r i c a lv a l u er e s e a r c hh a v eb e e nm a d ef r o mc o n f i n nt h eh a n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w i t h h i s t o r i c a lm o n u m e n t s ,t h r o u g hh a n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s t u d yh a ng e o g r a p h ya n d t h r o u g hh a n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s t u d yh a ns y s t e mt h r e ea s p e c t s t h e 衄i dp a r ti st h en e wp i o n e e r i n go fh a n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 h i s t o r i c a lv a l u e r e s e a r c h c o m b i n i n gt h ei n s c r i p t i o n ,p o r t r a i t sa n dl i t e r a t u r e st om a d ea n a l y s i sa n ds t u d y , t h e ns u m m a r i z et h er e s u l t sa th a n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a n dh a nc l a s s i c s ,h a nt a b l e t i n s c r i p t i o n sa n dh a nd o c u m e n ts y s t e m s ,h a n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a n dh a ne c o n o m y , h a n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a n dh a nc u l t u r ea n dc u s t o m ,h a n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a n dh a n r e l i g i o u sb e l i e f sf i v ea s p e c t s t h ef o u r t hp a r ti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w h i c hs u m m a r i z e st h ew h o l ep a p e ra n dp o i n t s o u tt h ed e f i c i e n c yf o rf u r t h e r s t u d y k e y w o r d s :h a nt a b l e ti n s c r i p t i o n s ;h i s t o r i c a lv a l u e ;s o c i e t yo ft h eh a nd y n a s t y ; c u l t u r eo ft h eh a n d y n a s t y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一)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引言 现存的汉代碑刻为两千年来于各地陆续发现出土的,因其分散性,历代以来 都没有产生对汉碑进行完整且系统研究的专著。尤其近代以来,对汉碑的研究重 点一直在文字书法上,对其史料价值的研究很少,因此作者希望通过本论文的写 作,能对汉碑史料价值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汉代碑刻的史料价值很广,内容 涉及历史、文化、社会牛活、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而前人对汉碑史料的研究主 要侧重于它和正史相瓦印证及对正史的补充等史实考据方面,本文在总结前人考 据成果的同时,力求从汉碑本身出发研究汉代的社会文化生活。汉碑中有很多数 量丰富的原始资料,例如:各种墓碑包含着极为丰富的传记资料,可以与正史记 载相互补正;各类颂德碑、摩崖中可以发现许多正史失载的历史事件,可以补正 史之阙;画像石及石题记、地券这些形式的石刻文献虽然零散,却保存了许多汉 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历史资料。总体来说汉代碑刻不仅具有史学价值,也具有社 会学、宗教学等学科价值,通过汉碑研究汉代历史,总结复现汉代的社会生活状 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二) 以往研究状况简说 汉代碑刻产生以来一直深受历代学者的重视,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我国 历史上一部享誉中外的地理学专著,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记载了多 种汉碑的情况。但毕竟水经注不是研究汉碑的专著,只是在介绍河流位置时 做一种附带的介绍。在宋代以前,对汉碑的著录和研究一直是零零散散的,是我 国研究碑刻文字的滥觞时期,而水经注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真正研究汉碑 的高潮是宋代和清代。 首先对汉代碑刻进行研究的是欧阳修,现存集古录十卷圆,成书于北宋嘉 佑八年。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金石目录著作,收自西周至宋代。今本集古录 郦道元水经注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5 8 以下同 欧阳修集古录【m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以下同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存序跋4 0 0 余篇,都是非常有用的研究成果。北宋赵明诚金石录3 0 卷,成书 于北宋末,全书所收石刻1 9 0 0 多种,题跋5 0 2 篇。宋代洪适著有隶释2 7 卷, 隶续2 l 卷圆。作者在自序中说著书目的是帮助学隶者读碑,所以先用楷书隶定 碑文,然后对立碑时间、人物、形制、史事、所在地及疑难字句进行考释,作者 用力较勤,所以此书比较精审,而且作者多有选录水经注、集古录、金 石录等书中有关汉代石刻的资料和著述,是现存最实用全面的汉碑研究专著。 此外,宋代关于汉代碑刻研究的还有王象之的舆地纪胜、陈思的宝刻丛编、 郑樵的通志金石略、宋末佚名作的宝刻类编、郑肠叔的五路墨宝、 刘泾的成都刻石总目,可惜后两书已亡佚。 清代,出现了两本收录石刻文献的集大成之作,一是王昶的金石萃编 , 一是陆增祥的八琼室金石补正。金石萃编1 6 0 卷,成书于清嘉庆十年, 作者王昶用毕生精力从事石刻的收集编纂工作,书中所收碑刻超过1 5 0 0 种,其中 汉代碑刻8 0 余种,详载每一碑刻的刻石年月、形制、尺寸,并用隶书抄录全文, 附以钱大听、王鸣盛、武德等金石名家的考论文字,最后加上作者自己的按语, 此书是规模空前的石刻资料总集。八琼室金石补正是在金石萃编的基础 之上扩充而成,补充金石萃编未收的碑刻多达2 0 0 0 余, 种,其中汉代碑n t o 余 种。陆氏治学严谨,校碑认真,录文可靠,博采众长,注重辨伪,书后还特意撰 写金石祛伪一文,拓展了碑学研究的领域。清光绪二十七年,我国古代石刻 研究最具学术水准的著作语石初稿完成。作者叶昌炽以广博的见闻和殷实的 汉学功底为石刻研究发凡举例,创立了碑学的基本框架。语石作为一部中国 古代碑刻通论性质的专著,主要阐述了碑刻源流、石刻门类、铭文义例等等问题, 圆满地总结了历代的碑学研究成果。清人的其他金石著作还有顾炎武的金石文 字记、钱大听的潜研堂金石文字跋尾、翁方纲的两汉金石记、阮元的 两浙金石记、毕沅的山左金石志等等。 建国后,有两本专门研究汉碑的专著比较重要,一是高文的汉碑集释, 一是汉碑全集。高文的汉碑集释是一本专门为阅读碑文而作、集前人各 赵明诚金石录【m 】济南:齐鲁书社,2 0 0 9 以v i a l 洪适隶释隶续【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以下同 王昶金石萃编( m 】北京:中国书店,1 9 8 5 以下同 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m 】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8 5 以f 同 4 鲁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家考释之大成的著作。该书辑录了汉代碑文6 0 余篇,每篇碑文后辑录了古今各家 对碑文的文字词语、名物、典章、史实、典故等各方面的考释成果,汇集了各家 碑刻考释的主要成就,并时时参以己意,为正确阅读碑文,更好地利用碑文多方 面的价值提供了可靠的文本资料。汉碑全集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在2 0 0 6 年出版, 基本上囊括了两汉时期存世的石刻拓本,共收录阙铭、墓表、坟坛、祠庙碑、功 德碑、画像石、黄肠石等石刻拓本2 8 5 种、3 6 0 件。其中既有人们熟悉的名碑刻石 拓本,又有人们难以或者从未见过的全国各地馆藏石刻珍品,尤其是收录了近几 十年来新出土的汉代石刻,弥足珍贵。 此外,还有1 9 8 9 年国际汉碑学术讨论会的论文总集汉碑研究,收录 了当年与会的权威专家论文5 7 篇,但此中的论文主要是针对汉碑书法的研究。 建国后,在文物、考古、考古学报等期刊上,零星的有一些研 究汉代碑刻的论文发表,且多是关于新出碑刻的,非常珍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从宋代到现代,关于汉碑的研究成果甚为丰富,但这些成果多侧重于文字内 容考释、书法、形制等方面的研究。对汉碑史料价值的研究历来是汉碑研究比较 薄弱的部分,历代汉碑研究专著中,以洪适的隶释对汉碑史料价值研究涉及 较多,其次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王昶金石萃编等对汉碑 与史这个论题偶有涉猎。本文的丰要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丰要从上述金 石著作中辑录了各家序跋、论述中涉及汉碑史料价值的成果,并按其内容分为利 用汉碑与史书相互印证、通过汉碑考察汉代地理、通过汉碑考察汉代制度三个方 面,是对以往汉碑史料价值研究成果的总结。第二部分主要试图通过汉碑史料价 值研究展现汉代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的风貌。但由于汉碑资料有限并多有残缺, 只能选取经学、文书制度、农业、手工业、畜牧业、饮食业、文化风俗、宗教信 仰等几个方面略作简单分析。本文所称的汉代碑刻不仅包括狭义上的汉碑,还包 括摩崖、画像石及画像石题记等,尤其是本文第二部分,很多的成果都是通过研 究汉画像石内容得出的。 本文第一部分为辑录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要采用的归纳整理的方法。第 二部分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的工作,多采用分析推理的方法。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四) 论文的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其一,本文的角度新,汉碑研究从宋代至今已有 千年的历史,千年中有数不胜数的专家学者从各方面研究汉碑,但史料价值研究 却甚少有专门的研究论述。其二,本文以全新的思路对以往汉碑史料价值研究的 成果进行了分类整理。其三,即本文“汉碑史料价值研究的新开拓”部分,在前 人研究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大胆推理,试图通过对汉碑和传世文献的综合研究, j 挖掘出汉碑中隐含的汉代社会文化生活中多方面的内容,从而向今人展现两千年 前汉代社会文化生活多方面的面貌。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以往汉碑史料价值研究的思路和要点 ( 一) 利用汉碑与史书相互印证 历代汉碑研究专著中,以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洪适隶 释、王昶金石萃编等对汉碑与史这个论题涉猎较多。本文从上述金石著作 中辑录了相关成果,并按其内容分类整理为碑证史之阙失、史补碑之阙失及碑史 相合三个方面。 1 碑证史之阙失 正史虽为史家在当代史料的基础上精心洗练而成,但因其多成书于几十年甚 至百年之后,必有与史实不甚相合或遗漏之处。而汉碑均书刻于当时,即使有后 世记前人之事的也相距不过十数年,顶多数十年,故较史书所载更为可信。且汉 碑分布各地,涉及社会各阶层各方面,内容丰富,可以补充正史记载缺失之处。 ( 1 ) 隶释卷二樊毅修华岳碑中云:“有汉元舅,五侯之胄,谢阳之孙, 日樊府君,讳毅,字仲德。” 碑文后洪适考证e 1 碑云“有汉元舅,五侯之胄,谢阳之孙”。按范书 樊宏封寿张侯,樊丹射阳侯,樊寻玄卿侯,樊忠更父侯,樊茂平望侯,樊氏侯者 凡五国,毅即丹之后也。水经云“比水西南流,谢水注之”、“诗所谓 申伯番番,既入于谢者”、“樊丹封谢阳即其国”。又云“自广陵出白马湖, 迳山阳城西,即射阳县之故城,高祖封项缠为射阳侯,乃其地”。据此则传以丹 为射阳误也。 这段文字洪适利用樊毅修华岳碑中关于樊毅家族史的一段文字,结合水 经注的相关记载,论证了范晔后汉书中记载樊丹封为射阳侯是错误的。 ( 2 ) 隶释卷四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中云:“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就道, 史任云、陈春主。” 碑文后洪适考证日: 范书“光武之纪年二:日建武,日中元”。 祭祀 志云“以建武三十二年为建武中元元年”。宋莒公纪年通谱云“纪、 志俱出范氏而所载不同,必传写脱误,学者失于精审,以意删去。梁武帝大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同大通俱有中字,是亦宪章于此”。司马公作通鉴不取其说。叶梦得少蕴避 暑录云“韩玉汝家有一铜科,其铭云新始建国天凤上戊六年”绍兴中, 郭浩知金州,田夫耕得一钲,其铭云“新始建国地皇上戊二年”。予案王莽始建 国之后改天凤,又改地皇,二器与碑特相类。殆莽汉之际, - j 俗相尚,以即位初元冠 于新历之上,故此碑有“建武中元”之文。汉志亦采取一时所记,失于笔削 尔。东夷传云“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盖与志同。 洪适的这段考证,结合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中“建武中元”的纪年方式 及其他两件宋代出土文物上记载的新莽纪年,推测出“莽汉之际习俗相尚以即位 初元冠于新历之上”的结论,从而对后汉书光武帝纪和祭祀志中关于 光武纪年记载不同提出了合理的新解释。 ( 3 ) 隶释卷四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中云:“高祖受命,兴于汉中。 道由子午,出散入秦。建定帝位,以汉氏焉。后以子午,鎏路盘难。更随围谷, 复通堂光。凡此四道,垓鬲尤艰。至于永平,其有四年,诏书开余,凿通石门。 中遭元二,西夷虐残,桥梁断绝。子午复修,上则县峻,屈曲流颠,下则入冥, 咸写输渊。” 碑文后洪适考证日:子午者,长安正南山名。褒斜者,汉中谷名。高祖开石 门,史策不书,亦见邮阁碑。平帝时,王莽以皇后有子孙,瑞,遂通子午。 永平之诏,史亦阙文。安帝永初元年,先零叛,断陇道,寇三辅,入益州,杀汉 中守,乃“桥梁断绝”时也。自明帝永平四年通石门至永初,几五十年。自永初 褒斜断绝至延光四年,凡十五年。水经云“石门穿山通道六文有余,即秦人 取蜀之石牛道”。杨君因而广之。蜀都赋“蛆以石门”是也。门在汉中之西, 褒中之北,褒水南,历褒口北,出斜谷。邓骘传“元二之灾”注云: “元二 即元元也,古书字当再读者,即于上字之下为小二字,言此字当两度言之,后人 不晓,遂读为元二。或同之阳九,或附之百六,良由不悟,致斯乖舛。岐州石鼓 铭凡重言者,皆为二字,明验也。”赵氏云:“此碑有日中遭元二,西戎虐残, 桥梁断绝,若读为元元,则为不成文理,疑当时自有此语,汉注未必然也。” 予按汉刻如北海相景君及李翊夫人碑之类,凡重文皆以小二字赘其下。 此碑有“熏悉”、“明明”、“荡荡”、 “世世”、 “勤勤”,亦不再出上一字。 然非若“元二”,遂书为大二字也。又孔耽碑云“遭元二耱轲,人民相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若作元元,则下文不应又言人民,汉注之非明矣。王充论衡云“今上嗣位元 二之间,嘉德布流三年,零陵生芝草五本,四年甘露降五县,五年芝复生,六年 黄龙见,大小凡八章”。帝纪所书建初三年以后龙芝甘露之瑞皆同。则论 衡所云“元二”者,盖谓即位之元年二年也。邓君传云“永初元年,夏凉 部畔,羌摇荡西州,诏骘将羽林军五校士击之。冬,征骘班师,迎拜为大将军。 时遭元二之灾,人士荒饥,盗贼群起,四夷侵畔,骘崇节俭,罢力役,进贤士, 故天下复安。四年,以母病求还侍养”。则此传所云“元二”者,亦谓元年二年 也。安帝纪书“两年之间,万民饥流,羌貊叛戾”。又与传同。此碑所云“西 戎虐残,桥梁断绝”,正是邓骘出师时。则史传,碑碣皆与论衡合。建初者, 章帝之始年。永初者,安帝之始年。乃知东汉之文,所谓元二者如此。 这段考证,洪适主要论述了两件史事。一是汉代石门通、断的历史变迁。根 据石门颂开头的一段叙述可知,汉代石门经历了数次开通、断绝、再开通的 变迁,先是汉高祖时体恤“鎏路艰难”而开石门,后不知何故断绝,到汉平帝时, 王莽曾通子午道,后又断绝,到东汉明帝永平四年才又下诏凿通石门,永初元年 又“先零叛,断陇道”,直至延光四年在杨孟文的倡导下重通。而其中汉高祖开 石门,东汉明帝下诏重通石门都是史书上没有记载的。二是根据石门颂中“元 二之灾”的“二”字是大二,与表重读的d , - - 不同,证明了后汉书邓骘传 注中对“元二之灾”之解释的错误。又根据论衡、孔耽碑得出“元二” 指元年二年之义的新解释。这一解释未必就是定论,但可成一家之言。 ( 4 ) 隶释卷五郯令景君阙铭中云:“君存时,恬然无欲,乐道安贫, 信而好古,非法不言,治欧阳尚书,传祖父河南尹、父步兵校尉业,门徒上 录三千余人,明明侧陋,远近照闻。 碑文后洪适语日:景君三世传欧阳尚书,高第编牒至三千人,公乡皆以 为明经举首,亦颛门之耆儒也,碑既不载其名,儒林传唯有广汉景鸾,乃治 齐诗,施氏易者,范氏网罗疏略,盖不止一郯令也,惜哉! ( 5 ) 隶释卷六国三老袁良碑中云:“君讳良,字厚卿,陈国扶乐人也。 三府举君,征拜议郎符节令,时元子光,博平令;中子腾,尚书郎;少子璋,谒 者。诏书壁口口可父事。群司以君父子俱列三台载八十五以病致仕,永建六 年二月戊辰卒。于是厥孙卫尉滂、司徒掾弘口,遁刊石作铭。”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赵明诚金石录曰:按元和姓纂云“袁斡封贵乡侯,始居陈郡,为著 姓,八代孙良生昌、璋,昌生安,璋生滂,为司徒”。唐书宰相世系表云 “袁生玄孙斡封贵乡侯,八世孙良二子昌、璋。昌,成武令,生安。璋生滂”。 以此碑及后汉书考之,姓纂与唐表殊为疏谬。袁安列传云“安 祖父良,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中至成武令”。今据此碑,良以永建 六年卒,相距盖百余年,以此知非一人无疑。又安以永平四年薨,良之卒乃在其 后三十九年,以此知非安之祖亦无疑也。盖安汝南汝阳人,滂乃陈郡扶乐人,其 乡里族系亦自不同,而安与滂相去岁月甚远,不得为从父兄弟明矣。岂二人之祖 其名偶同,遂尔差谬邪。 洪适日:赵氏辨安、滂非同祖,其论详矣。 ( 6 ) 隶释卷六中常侍樊安碑中云:“君讳安,字子仲,南阳湖阳人也。 历中黄门冗从假史,拜小黄门、小黄门右史,迁臧府令、中常侍。” 碑文后洪适考证日:樊君名安,字子仲,历中黄门冗从假史,拜小黄门,小 黄门右史,迁臧府令、中常侍。汉志有中黄门冗从仆射,而无假史,有小黄 门,而无右史,盖阙文也。 ( 7 ) 隶释卷七车骑将军冯绲碑中云:“弱冠诏除郎。还更仕郡,历诸 曹史、督邮、主簿、五官掾、功曹,举孝廉,除右郎中、蜀郡广都长。遭直荒乱, 以德绥抚,政化流行。到官四载,功称显著。郡察廉吏,州举光异。迁楗为武阳 令,诛疾强豪,以公去官。部广汉别驾、治中从事。辟司空府侍御史、御史中丞, 督使徐杨二州,讨贼范客、朱生、徐风、马勉、张婴等。坐迫州郡进兵正法。复 辟司徒府、廷尉左监正、治书侍御史、广汉属国都尉、陇西大守。坐问吏辜旬不 分去官。以羌骇动,为四府所表,复家拜陇西大守,上病,辟同产弟。征议郎, 复治节侍御史、尚书、辽东大守、廷尉、大常、车骑将军,南征五溪蛮夷黄加少、 高相法氏、赵伯潘鸿等,斩首万级,没溺以千数,降者十万人,收逋宾布卅万匹, 不费官财,振旅还师,临当受封。以谣言奏河内大守中常侍左倌弟,坐逊位,拜 将作大匠、河南尹。复拜廷尉,表荆州刺史李隗、南阳大守成晋、太原大守刘璜。 不宜以重论,坐正法,作左校。后诏书特贳,拜屯骑校尉,复廷尉。奏中臣子弟 不宜典牧州郡,获过左右,逊位。永康元年十二月薨,一要金紫、十二银艾、七 墨绶。将军体清守约,既来归葬,遗令坟茔取藏形而己,不造祠堂,可谓履真者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矣。恐后人不能纪知官所更历,故刊石表绩,以毖来世。孝桓皇帝以命将军讨此 疆夷,有桓桓烈口之姿,口谥为桓。” 碑文后洪适考证e l :冯公名绲,巴郡宕渠人。碑云字皇卿,而本传作鸿卿。 传云“举廉七迁,为都尉中丞,持节督讨扬贼,守陇西辽东,为京兆、司隶、廷 尉、太常、车骑,以长沙贼复作策免。起为将作匠、河南尹、廷尉,坐考杀单迁 谪左校,再为屯骑、廷尉,卒官”,其迁绌及物故先后与碑甚矛盾。威宗以命将 武功定谥,绲亦虎臣之一,云“亡适当其时”,故作文者以帝谥书左方。赵氏以 为绲有此谥,而史不载,误也。碑云“一要金紫,十二银艾”,绲终于廷尉,而 以将军题碑者,尊金紫也。 帝纪“杨徐贼范容,周生寇城邑,遣中丞冯赦督 州郡兵讨之”。以绲为赦,纪之误也。 许曼传云“陇西守冯绲始拜,郡开绶 笥有两赤蛇分南北走,曼筮之,日:三岁后为边将,官有东名,当东北行三千 里,后五年为将军南征。延熹元年绲守辽东讨鲜卑,至五年拜车骑击武陵蛮”。 却与碑合。 此处,洪适不仅从碑文本身证明正史所记有缺失,而且用正史中的旁证证明 了碑文比正史可信。 赵明诚金石录日:右汉车骑将军冯绲碑,以范晔后汉书考之, 史云字鸿卿,而碑云皇卿。史云“初举孝廉,七迁至广汉属国都尉,拜御史中丞, 顺帝未持节扬州诸军事,与中郎将滕抚击破群贼”,今据碑,自举孝廉至为广汉 属国都尉,凡十一迁,而为中丞与督使徐、扬二州讨贼皆在为都尉前。碑云讨贼 时坐迫州县正法,而史不载。又云为陇西太守坐问吏辜旬不分,去官,以羌骇动 为四府所表,复家,拜陇西太守。而史但言迁陇西太守尔。史云为辽东太守,征 拜京兆尹,转司隶校尉,迁延尉、太常,拜车骑将军。以碑考之,绲为辽东太守 以前尝复为治书侍御史,迁尚书,遂为廷尉,未尝拜京兆尹及司隶也。史云振旅 还京师,监军使者张敞承宦者诣奏绲,会长沙贼复起,攻桂阳、武陵,绲以军还 盗贼复发策免,而碑云临当受封,以谣言奏河内太守、中常侍左倌弟坐逊位。史 云复拜廷尉,时山阳太守单迁以罪系狱,绲考致其死。迁,故车骑将军超之弟, 中官相党,遂共诽章诬绲,坐输左校。而碑云表荆州刺史李隗、南阳太守成晋、 太原太守刘璜不宜,以重论坐正法,作左校,亦皆不合史。又云为河南尹时上言 旧典中官子弟不得为牧人职,帝不纳,拜屯骑校尉,复为廷尉,卒于官,而碑云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复廷尉,奏中官子弟不宜典牧州郡,获过左右逊位,永康元年薨,亦当以碑为正。 碑又云绲谥日桓,而史亦不载。余尝谓“石刻当时所书,其名字官爵不应差误, 可信无疑。至于善恶大节,则当以史氏为据”,今此传首尾颠倒,错谬如此,然 则史之所载,是非褒贬,失其实者多矣,果可尽信邪? ( 8 ) 隶释卷八淳于长夏承碑后洪适考证日:郭仲奇碑云“有山甫 之纵”,又云“徽纵显”,鲁峻碑云“比纵”,此碑云“绍纵先轨”,皆以 “纵”为“踪”。萧何传“发纵指示兽处”,颜师古注云“书本皆不为踪字”、 “读者乃为踪迹之踪,非也”。据此数碑,则汉人固多借用,颜氏之注殆未然也。 此处考证是用碑刻内容证史注之失,为避免繁复,归为碑证史之阙失一类。 ( 9 ) 隶释卷九繁阳令杨君碑中云:“会叔父大尉公薨,委荣轻举, 投绂如遗,吏民攀辕,老弱轫轮,追慕跋涉,盖二千余人。续留守阙,上书历年, 运谷万斛,助官振贫,以乞还君。自非慈爱,孰能若兹? 碑文后洪适考证日:守令有美政,百姓爱之如父母,攀车截镫不忍其去者, 固有之。杨君之行,老弱跋涉,其众至于二千余人。守阙上书,其久至于历年。 繁阳在河之北,去汉京七百余里,运谷助官乞还令君,其多至于万斛,此事则未 之前闻。史氏网罗脱略,至后世不得其名,惜哉! ( 1 0 ) 隶释卷十一太尉刘宽碑中云:“延熹八年地震,有诏询异。公 以演口沉渐对,当帝心,转拜尚书。齐密机喉,口命惟允,迁东海相。以德兴化, 浑臻民物,复迁南阳太守。遂授太尉,悉谟百揆四门之职,怀夫三事,和昭 鼎实。功成则还,固疾逊位。拜光禄大夫,迁卫尉,复作太尉,每执口桓,成则 三让,以交会口精,引咎折躬,朝克忠谠,思其良,犹即召里巷,拜永乐少府、 光禄勋。先是时也,狂寇张角,口口婊逆。公印观,见像上遏,其源未还,诛讨 乱作不旋,帝乃追宝先谋,锡之土田,封逯乡侯,食邑六百户。年六十有六,中 平二年二月丁卯薨。” 隶释卷十一刘宽后碑中云:“延熹八年,地震为异,圣朝咨问,公 以对口嘉党,克厌帝心,引拜尚书。出口口口口口谧静,虽龙左纳言,山甫喉舌, 无以尚焉。迁东海相、南阳大守。拜大中大夫,劝讲于华光之内。迁侍中、 屯骑校尉、宗正、光禄勋、太尉,股肱元首,宣口口口口口臣工允劫,帝载粤熹, 寝疾逊位。复拜光禄大夫、卫尉、太尉,口口交会,独引其咎。口口口口口拜永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乐少府、光禄勋。先是时,婊民张角造为邪孽,逆节有萌,公口口口口闻罪诛, 未口口口口口用,首谋先睹,封逯乡侯,食邑六百户。春秋六十有六,以中平口 年口月丁卯薨。” 太尉刘宽碑后洪适考证日:所叙历官行事多与本传合。其不同者,碑云 “延熹八年地震,有诏询异,自侍中转拜尚书,迁东海相、南阳太守”。后碑亦 同,传则云“为司徒长史,京师地震,特见询问,再迁出为东海相。延熹八年召 拜尚书令,迁南阳守”。碑以“对地震、拜尚书”在八年,传则以“问地震、相 东海”在前,而八年所拜乃尚书令。按帝纪“延熹八年九月丁未,京师地震”, 传之误也。宽之初罢相,传云“以日食策免”,此云“固疾逊位”,后碑云“寝 疾逊位”,盖东都虽以灾异去三公,亦示体貌,使之称疾也。及再罢相,传云“以 日变免”,两碑至此俱有阙文,此云“引咎折躬”,后碑云“独引其咎”,文婉 而事章,是皆不复饰词以诬天下后世也。 ( 1 1 ) 隶释卷十二太尉杨震碑中云:“长子牧,富波侯相;次让,赵 常山相;次秉,实能缵修,复登上司,陪陵京师;次奉,黄门侍郎。牧子统,金 城大守、沛相:让子著,高阳令。皆以宰府为官,奉遵先训,易世不替。 碑文后洪适考证日:碑载其诸子宫秩,凡四人,而传云震五子,误也。 ( 1 2 ) 隶释卷十九魏受禅表碑中云:“维黄初元年冬十月辛未,皇帝 受禅于汉氏。 碑文后洪适考证日:碑云“黄初元年十月辛未受禅于汉”。汉纪作“乙 卯”。魏志作“十一月庚午”,裴松之注所载甚详,盖是“月十三日乙卯, 汉帝使张倍奉玺绶诏册禅位于魏,魏王辞者三,及汉册四至,乃以二十九日辛未 升坛受命”。碑之所载是也。 2 史补碑之阙失 历代以来,学者均以碑为当时所制,认为其较史书可信。事实上,碑文虽为 信史,但其也不可避免地有失误、不实之处,而正史乃史家集多年心血所成,乃 一代史学之大成,研究时需多加辨别判断。同时,汉碑历经千年的自然腐蚀,多 有脱落斑驳,内容常有缺失,利用史书中相关记载,结合前后文内容,则可补足 碑文脱落不可识读之处。 1 _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隶释卷五酸枣令刘熊碑中云:“君讳熊,字孟口,广陵海西人也。 光武皇帝之玄,广陵王之孙,俞乡侯之季子也。” 碑文后洪适考证日:赵氏云“光武子广陵王荆以遣死”。李利涉编古命氏 云“荆生俞乡侯平,平生彪,袭封”。据此,熊当为彪之弟。然则,于光武乃其 曾孙,而日玄孙,碑之误也。 ( 2 ) 隶释卷七荆州刺史度尚碑中云:“初奉岁计,拜郎中,除上虞长, 玄化潜洞,百姓数县,恩信并宣,令行禁止。以从父忧去官。更举孝廉,为 右校令。是时,南蛮蠢动,擢拜丑,殊俗宾服,远人用绥,封右乡侯,迁辽 东大守。旬月之间,口貉宁辑。会杨贼叛于拜中郎将,料敌制胜,威谋合神。 持重漫于营平,深入则轻冠军,附士渥于李广,御众同滋味,必达井辨幕, 然后饮舍。惠以厚下,说以犯难。是故所征辄克,师徒无顿寇殄殪。干戈载 戢,走马以粪。朝贪厥重,後拜荆州刺史,以故秩居。册书尉荐因赐之,荆 域号慕,虽周人之思召伯,弗此足6 i 也。” 碑文后洪适考证日:度君名尚,山阳湖陆人。汉书本传尚自郎中为上虞 长、文安令。长沙贼起,荆州刺史刘度败走,诏公卿举代者。尚书朱穆举尚自右 校令为荆州刺史。寇定,封右乡侯,迁桂阳太守,明年召还。荆兵复乱,以尚为 中郎将,讨平之,复为荆州刺史。坐诬奏张磐,诣廷尉,对以先有功,得原,后 为辽东太守,年五十,延熹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铲车装费合同范本
- 餐饮 委托加工合同范本
- 加工车间用工合同范本
- 村镇门面出售合同范本
- 匡威加盟合同范本
- 家乡传统美食展-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腊八粥》任务型教学设计
- 合肥新房投资合同范本
- 2025合同范本电子产品购销合同
- 2025合同范本之办公楼租赁合同租户版
- 2025版助学贷款合同示范文本
- 柿树常见病虫害一览表课件
- 拼音bpmfdtnl课件教学课件最新
- 《普通话》教学讲义课件
-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
-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写作指导及范文课件16张
- 无菌技术操作PPT
- DBJT15-82-202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自承重墙体技术规程
- 2022年《跟徐老师学汉语》新HSK六级词汇词
- 妊娠剧吐诊断以及临床处理专家共识
- [PPT]桥梁工程桩基施工超全解析(41页 配图丰富)_ppt
- 叉车定期检验研究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