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海宁城市设计20070306_第1页
08海宁城市设计20070306_第2页
08海宁城市设计20070306_第3页
08海宁城市设计20070306_第4页
08海宁城市设计2007030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宁市东南组团规划设计 URBAN PLANNING OF SOUTHEAST CLUATER,HAINING 中心区城市设计 海宁市东南组团中心区城市设计 说明书 第一章 城市设计整体架构 1.1 指导思想 以海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为依据,适应海宁的经济发展战略,完善与强 化海宁市东南组团中心区(以下简称新区)的功能与布局。促进海宁在其经济辐射圈内 地位提升,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继承和发扬海宁的山水景观城市的自然优势,面向新世纪,高标准、高起点,运用城 市设计手段,发掘、利用与有机组织自然、人工与人文要素,塑造一个绿色生态、环境 优美、功能完善、设施先进、营运高效,且具有海宁城市特色的城市新区。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创造现代化的山水生态城市为目标,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布 局与环境,促进生态、文化与效益的统一。 注重长效性与超前性,兼顾开发与建设实际,宏观控制与微观引导结合,力求兼具弹 性和可操作性。 1.2 设计理念 生态型山水城市环境的塑造 自然赋予人类生存的资源与灵性,人、城市、自然相互亲融。对城市生态的注重就 是对人类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的尊重。回归水乡,海宁的山与水将赋予新区以个性与亲 切感。 现代城市空间的营造与历史文化的延续 现代经济与科技进步提升海宁土地价值,营造 21 世纪海宁新区的新城市形象的辉 煌。 城市经济与城市形态、景观环境的协调进步。城市设计决不仅仅是城市形态的设计, 经济力量决定着城市的功能布局从而决定着城市的形态与景观环境。 新区的多重复合 多重复合不仅仅反映在功能齐备,更反映出物质环境的集约化,功能活动的多元化 和整体的高效化。 城市空间形态的意向强化 空间形态意向特征的强化,不只是一种个性和魅力的展现,更体现在一定条件下的 历史性与世界性。 1.3 设计目标 绿色包围的森林城市 通过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地块容积率,营造大面积的公园绿地结合天然水体,相连 形成网状绿地系统,实现绿色包围建筑的森林城市景观。 高品质的城市环境 以人为本,以营造高品质的环境为目标,精心塑造生动和谐的城市建筑群体与开放 空间,构筑优美、舒适的绿化和滨水环境,安排亲切宜人的市民驻留活动场所,配置完 善的服务设施,强化新区的自然生态景观氛围,以满足二十一世纪的城市物质与精神文 明的高需求。 多元的功能复合 新区在包含办公、文化娱乐、金融商贸多种功能的同时,介入居住与旅游休憩,强 化市民公共生活活动功能。促使多元功能之间的互动,增强城市活力,使新区人气旺盛、 商业繁荣、文化气息浓郁。 高效安全的交通系统 建立合理的道路系统与交通组织,保障新区的交通便捷与安全,特别是步行系统、 公共交通的组织和静态交通的安排。 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根据海宁市和新区地形环境特征,结合海宁的历史文化传统,汲取国内外城市新区 的建设的优秀经验,塑造一个既有时代特征又具地方特色的新区形象。 2 1.4 功能定位 海宁市东南组团是面向未来的城市新区,功能定位为以办公、文化娱乐、金融商贸及 生活居住四大功能为主导,其他相关功能配套的多功能、复合型的新区。 新区建筑为多层与低层结合,周围绿树环绕。其绿色生态景观的主题,突出了高档 次高品味的特点,明显区别于旧城中心高层林立的局面。 1.5 规划结构 海宁市东南组团的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环二轴五点五片” ,其中五点五片环绕 一环二轴布局,构成清晰、有机的整体。 1.5.1 一环 指以环状水系为主体的滨水景观绿环,沿河经过文化、办公、居住各个建筑景观风 貌区,与步行系统、水上游览线紧密结合,构筑起水乡特有的城市风光特色。 1.5.2 二轴 即相交于商业中心之东西与西北-东南两条轴线。 东西向城市功能建筑景观轴:沿海洲东路集中布置新区主导功能的建筑群与系列开放 空间,成为城市街道建筑景观轴线。 西北-东南生态绿化景观轴:以商业广场为中心,东南向连接滨水开放公园,西北连 接滨水游船码头,遥指东山。以绿化开放空间为主的城市生态绿化景观轴。 1.5.3 五点 商业中心位于生态绿化景观轴中部,布置大型商业和中央步行广场。 滨水游船码头位于生态绿化景观轴西北端,与临近的文化馆配合。 滨水生态休闲区位于生态绿化景观轴东北侧,与临近的宾馆及娱乐设施配合,以大片 绿地、水面、广场及高雅的休闲娱乐设施构成高品位的开放型城市绿化休闲区。 滨水观演码头位于海洲东路中段西南侧。 滨水开放公园位于海洲东路中段东南侧。 1.5.4 五片 新区划分为商业中心区、休闲娱乐区、高尚联排住宅区、商务办公区、科研办公区, 五个功能互补、设施完善的片区, 使新区更集聚人气,充满生机与活力。 1.6 城市设计框架 东南组团的整体城市设计框架以规划结构为基础,以人、自然与城市建筑、空间有 机融合为主旨进行建构,通过地标、节点、轴线、区域等城市意向要素的精心组织,塑 造丰富生动,特色鲜明的城市整体空间景观序列。 1.6.1 商业中心广场是海宁新区的最重要的城市节点,由广场及周边商业建筑形成的城 市空间环境,将成为海宁市新区最有标志性并体现海宁新区形象特征的核心。 1.6.2 商业中心的四座地标建筑以其重要的位置及独特的标志性形态控制着新区的建筑 群整体形态,是商业广场的视觉焦点和新区步行系统的重要景观。 1.6.3 海洲东路作为林荫景观大道以其“一”字形平面线型东西横贯新区,通过办公、 文化娱乐、商业三个建筑景观风貌区,与步行系统、滨水观演码头相联系。 1.6.4 从东南到西北向纵贯新区的生态绿化轴是另一条城市意向轴,它连接滨水开放公 园和游船码头,指向西北向的东山。穿越行政办公、文化、居住三个建筑景观风貌区, 以其优美、闲静的绿色空间景观意向与东西轴形成对比。 1.6.5 滨水景观绿环的构思是基于对海宁市新区突出水乡风貌,建设海宁山水生态城市 的考虑。以环状水系为主体的滨水景观绿环,犹如绿色项链镶嵌在新区中心。滨水绿环 串联滨水观演码头、滨水开放公园、滨水生态休闲区、游船码头等节点,沿河经过文化、 办公、居住、会展各个建筑景观风貌区,与步行系统、水上游览线紧密结合,构筑起水 乡特有的城市风光特色。 第二章 土地使用与系统设计 2.1 土地使用 2.1.1 土地使用原则 符合新区规划结构与城市设计框架的要求 土地的主导功能分区与复合使用的结合 海宁市东南组团规划设计 URBAN PLANNING OF SOUTHEAST CLUATER,HAINING 中心区城市设计 3 非营利性公共设施用地、广场、绿地的计划控制 充分考虑用地现状与开发的可操作性 2.1.2 用地主导功能分区 新区中部海洲东路北侧为商业中心区 商业中心区外围环状区域为休闲娱乐区 新区西部海洲东路两侧为商务办公区 新区东部海洲东路两侧为科研办公区 环形水带外围地段结合水面布置高尚联排住宅区 2.1.3 土地使用应考虑街坊开发的整体性 2.1.4 规划容量 规划范围用地共 159.87 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 132.97 公顷,水域 26.9 公顷。 规划总建筑面积 85.98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 36.09 万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 49.92 万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 5000 人,规划毛容积率 0.72。 2.1.5 规划用地构成表 东南组团中心区规划用地构成表 序号 用地性质 用地代号 用地面积 (Ha) 用地比例 (%) 1 一类居住用地 R1 36.70 27.60 公共设施用地 C 43.93 33.04 行政办公用地 C1 10.32 7.76 商业金融用地 C2 5.05 3.80 文化娱乐用地 C3 16.11 12.12 2 其 中 科研办公用地 C6 12.45 9.36 道路广场用地 S 20.12 15.13 道路用地 S1 19.03 14.31 3 其 中 广场用地 S2 1.09 0.82 绿化用地 G 32.22 24.23 公共绿地 G1 30.96 23.28 4 其 中 防护绿地 G2 1.26 0.95 合计 城市建设用地 - 132.97 100.00 2.2 道路交通系统 2.2.1 设计原则 满足新区功能活动需求与方便区内外交通联系。 路网结构、道路线型与断面设计考虑城市设计要求,有利于塑造优美有特色的城市景 观。 组织步行交通系统,并与绿地、水系结合联系主要的公共活动场所。 合理安排静态交通、设置足够的停车场地与车库。 2.2.2 道路交通系统 路网结构 新区路网结构:碧云南路、海洲东路为新区主干道;环城东路和为新区外围过境道 路,解决外围过境交通,使新区不受外部交通穿越干扰。 道路分级 新区主干道:红线宽 40-55 米 新区次干道:红线宽 18-30 米 支路:红线宽 12 米 道路线型 新区道路走向与线型除符合交通要求之外,主要考虑现有道路基础,与河道的合理 关系,以及城市景观的要求。 道路断面 海洲东路:6 车道,四块板断面 海一路:4 车道,三块板断面 其他次干道及支路均为一块板断面 路网密度与道路面积率 道路网密度为 5.76 公里/平方公里 道路面积率 14.31% 2.2.3 交通组织 加强人车交通分离 4 强化步行系统设计,形成与水体结合,联系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优美舒适、安全 的步行网络。 放宽人行道并完善人行道地面铺装及各种设施,进行盲道及无障碍设计。 主要干道交叉口及人流密集过街处,安装步行交通信号灯。 商业中心区设计成步行广场,布置二层步行系统。停车布置在半地下层,地面仅允 许工程、消防、救护、清洁车辆进入,货运车辆可在夜间从地面进入步行广场及商业中 心进货。 减少货运交通干扰 新区客运交通密集,区内干道应尽可能避免过境交通的货运车辆穿越。 鼓励公共交通,设置公交车港湾式停靠站和出租车扬招站。 妥善安排静态交通 区内公共建筑及居住区建设按规定要求建设各自的停车泊位外,新区共安排户外公 共机动车停车场 17 处,地下车库 5 处,计划可泊车位 6696 个。 在主要街道人行道断面设计中安排自行车停车场地。 2.3 绿地、水系与步行系统 2.3.1 设计原则 尽可能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水资源,塑造生态型绿色水乡城市风貌; 建立多层次的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 绿地与步行系统、水系紧密结合,创造宜人的步行休憩环境和步移景异的滨水绿地景 观; 绿化建设与周边建筑空间协调,与提高周边地段开发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结合。 主要的步行系统便捷联系新区各公共活动空间,并提供高品质的步行环境与设施。 2.3.2 系统布局 绿地系统 以城市设计整体框架为依据,重点加强商业中心、生态景观轴与滨水绿环的环境设 计,形成以公园、街道广场绿化、滨水绿化以及居住区绿化与其它专用绿地结合的绿地 网络系统。 (图 1-5) 河道系统 在尽可能利用现有河道的基础上,梳理水系,调整河道局部线形,沟通和拓宽河道 水面宽度,形成新区环状河网系统和有特征的水面形态。 建设连续的沿河绿带,至少在河的一边建设多功能路径。通过修建观景平台和公园 增加水面的可达性;保护沿河景观和自然生态,尤其是对鱼类资源的保护;注重发展沿 水面的娱乐休闲功能,以吸引更多游客,使新城成为生活、工作和旅游的好去处。临近 河的用地被划分为三个区域:河岸区,位于水体边缘和河岸顶部之间;城市绿带区,介 于河岸顶部和后退红线之间;开发区域,后退红线后的区域。 步行系统 步行系统布局的基础是城市新区的两条轴线,即海洲东路林荫道和生态绿化景观轴, 以及区内环状河道系统。步行系统与每个公共活动中心、广场紧密联系,形成有机的步 行网络。 以体现城市设计的精神和目标,在商业中心区域开辟步行街区,满足购物、休闲和 观光的舒适与安全。 2.3.3 设计引导 提高全区与地块的绿地率; 绿地强调功能、生态与景观的结合,注重街道、广场的遮荫; 绿化植物配置要为鸟类、鱼类和其他动物提供栖息地,不规则的树木和绿化形式多用 在自然特点突出的河道和河岸。 滨水绿化根据建筑功能布局分段进行不同的设计;在河岸上生长的植物会由于水面的 变化而遭水淹和浸泡,应适宜在这种条件下生长的耐水性品种。不适应种植的植物品种 包括:外来“入侵”的品种,与本地植物不共生的,维护造价高的和季节性不明显的植 物。 步行系统考虑行走、休憩、健身、骑车、轮椅、游览、观景、交往等各种要求,重视 遮荫、避雨、电话联络、饮水、自行车停放等设施的布置。步行系统通过网络状人行步 道、面状步行街区以及各个游览休息节点的有机组织,力求通过安全、宜人的步行环境 吸引人,留住人,从而打造一个可持续、和谐且富有活力的城市中心区。 海宁市东南组团规划设计 URBAN PLANNING OF SOUTHEAST CLUATER,HAINING 中心区城市设计 5 水上休闲设施 沿河水上休闲设施包括游艇码头、手划船(独木舟、划艇、帆船)的下水平台,钓 鱼平台和水上戏台(观演平台) 。下水平台包括从河岸顶端到水面的坡道,浮动甲板以 及船艇停放处,下水平台的辅助设施还包括照明、栏杆、座椅、自行车停放处、公厕、 垃圾箱、公共电话等。停车场的位置要与其保持一定距离。 2.4 开放空间系统 2.4.1 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最为丰富、充满活力的公共生活场所。城市设计关注的开放 空间,包括一系列广场、街道、绿地、河流和步行道组成的人活动可以涉及的场所。通 过各种点、线、面结合形成有机的开放系统,它能表现新区特有的城市空间品质和个性, 为市民提供最丰富多样的公共活动场所。 2.4.2 开放空间系统包括商业中心广场、水广场以及街头绿化广场。它们以各自不同的 尺度、形态、铺地、绿化、建筑界面和活动功能串联在街道、河流和绿地上,成为市民 游览、观光、休憩、健身、交往、自娱的最佳场所。 2.4.3 街道开放空间的重点是海洲东路林荫大道。街道的宽度、线形、断面、绿化、铺 地和两旁建筑形态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街景体现城市的形象特色,是市民交通购物、 观光使用的最频繁的空间。 2.4.4 绿化及河道开放空间,除了景观绿环外,包括滨水开放公园和滨水观演区。 2.4.5 城市开放空间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利用基础上, 通过景观环境的塑造和当 地历史文化元素的融入,营造一个充满活力、休闲和谐、可持续的城市中心地区。 2.5 竖向形态组织 为避免新区开发建设中城市天际线单调,第五立面俯瞰面杂乱问题的出现,城市设 计对城市建筑群竖向形态进行有机组织。 2.5.1 将城市竖向形态分作三个不同层面进行组织:以广场、街道、河流、大片绿地作 为第一层面,低层联排住宅作为第二层面;多层建筑作为第三层面。共同构筑起高低错 落、疏密有致的新区城市竖向形态与城市肌理。 (图 1-7,图 1-8) 2.5.2 设计建议对新区建筑的屋顶设计提出控制要求,减少平屋顶,增加屋顶花园和垂 直绿化建设条件。居住分区各自统一坡顶色彩基调,除地标建筑外,作为同一组多层建 筑群的屋顶形式,强调相互协调,不提倡各自标新立异。 2.6 地下空间系统 2.6.1 鉴于新区被河道分割的特点,地下空间的组织要求分成若干独立的子系统进行, 分别以商业中心、商务办公区、科研办公区三片设置。 2.6.2 各片地下空间系统有所不同,商业中心的地下空间主要用于地下商场、停车库、 汽车通道、仓库及设备用房;其他主要用于车库的需求。 2.6.3 地下空间开发与人防设施安排力求综合考虑,平战结合,合理布局。 第三章 局部城市设计概念与开发控制引导 为了适应新区开发管理的迫切需求,本次城市设计对区内重点地段、节点进行深化 的概念设计,并作出开发控制引导的图则。 3.1 商业中心区 3.1.1 功能 新区的核心 表现城市广场、建筑群、绿化、水面综合形象最集中最重要的空间节点 市民进行观光、购物、休憩、交往等公共活动最丰富多彩的场所 3.1.2 组成 中央圆形商业广场 围绕商业广场四面的商业建筑群 商业中心区各个开放空间及其组成要素 扩展的商业中心区还包括外围的相关设施 3.1.3 设计概念与意向 商业中心建筑要求兼顾生态景观轴的视线走廊和步行联系,使滨水开放公园与游船码 6 头形成有机联系。 商业建筑要求采用多层次的立体空间组织、中庭系统及室内外空间交融的手法进行设 计,外型新颖,具有现代感。 入口广场及建筑布局兼顾作为商业中心入口形象,南面敞向海洲东路大道,具有标示 和导向作用。 商业中心广场布局应与新区景观轴线及周围建筑群、道路布置协调,做到亲切宜人。 综合考虑中心广场使用功能与观赏的要求,提供观光、购物、休憩等各种活动的需要。 组织广场立体开发,设置下沉广场与地下商场、停车库;建立二层步行环状廊道,形成 立体的繁华购物空间,广场布置露天休憩、售货、电话亭、花坛等各种场地及设施小品。 商业中心广场及建筑要求按无障碍设计。 商业中心广场白天禁止一般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及车库安排在地下层。夜里允许运 货车辆进入地面步行区,为商店供货。 3.1.4 营造目标 通过建筑与空间的交融,景观与设施的协调,创造具有特色风貌的商业中心,成为 东南组团乃至海宁的一个购物休闲中心。 3.1.5 开发控制引导 有关城市设计开发控制引导要求见图则 2-1,2-2。 3.2 娱乐休闲区 3.2.1 功能 展现水乡风貌特色与现代文化娱乐休闲建筑景观最重要的节点 吸引大量人流进行购物、餐饮、观光、游憩及科教活动的场所 3.2.2 组成 滨临环形水体的文化娱乐休闲建筑群 与环形水道相结合的绿化休闲带及重要景观节点 扩展的娱乐休闲区还包括环形水道以及水上相关设施 3.2.3 设计概念与意向 滨水建筑要轻巧通透,具有江南水乡建筑特征,要反映海宁历史文化内涵。 科技中心、剧院、文化馆、宾馆、娱乐中心是环形水体周边最重要的景观界面,设计 应邀请高资质设计人员通过招标或竞赛设计结合城市设计意向择优选用,要求各建筑之 间造型不同而又能总体协调。 建筑应向滨水空间跌落,开放,并安排户外饮食与休憩空间。 滨水绿化空间是一个景观极有个性特色的空间。可容纳市民进行室内文艺表演、健身 与观光集散活动,结合滨水步道安排露天茶座、工艺品、书店。 滨水生态公园强调开放型,由广场、草坪、规则的水面,自然的植物群落组合配置。 塑造开放、简洁、生动、有特点的现代生态滨水绿地。 3.2.4 营造目标 通过建筑、绿化、水与人的和谐统一,创造具有水乡风貌和富含历史文化内涵的文 化娱乐休闲中心。 3.2.5 开发控制引导 有关城市设计开发控制引导要求见图则 2-3 3.3 东部科研办公区 3.3.1 功能 新区东部入口 海洲东路东部展现滨水绿化空间景观及科研办公区建筑群风采的空间 3.3.2 组成 环城东路入口及滨水绿地 沿海洲东路科研办公区建筑群 海洲东路林荫道东段 3.3.3 设计概念及意向 环城东路入口是新区的东门户,周边建筑均应后退,留出大片绿地广场,并作为新区 门户标志建筑进行设计。 沿海洲东路科研办公区建筑群应保持界面的连续性,建筑形态力求协调。 科研办公区建筑作为周围片区的背景,造型要求简洁。 海宁市东南组团规划设计 URBAN PLANNING OF SOUTHEAST CLUATER,HAINING 中心区城市设计 7 科研办公区要求滨水部分结合步道安排露天茶座。 3.3.4 营造目标 通过办公建筑的精心设计,办公环境的整体规划,为科研人员塑造环境宜人、亲切 舒适的城市办公环境。 3.3.5 开发引导控制 有关城市设计的开发控制引导要求见图则 2-4 3.4 西部商务办公区 3.4.1 功能 新区西部人口 海洲东路西部展现滨水绿化空间景观及商务建筑群风采的空间 3.4.2 组成 碧云南路入口及滨水绿地 沿海洲东路商务办公建筑群 海洲东路林荫道西段 3.4.3 设计概念及意向 碧云南路入口是新区的西门户,周边建筑均应后退,留出大片绿地广场,并作为新区 门户标志建筑进行设计。 沿海洲东路商办建筑群应保持界面的连续性,建筑形态力求协调。 商务办公区建筑作为周围片区的背景,造型要求简洁。 商务办公区要求滨水部分结合步道安排露天茶座。 3.4.4 营造目标 通过绿地开敞广场和海洲路林荫步行道的塑造,办公建筑群的整体设计,打造高品 质的城市商务办公区。 3.4.5 开发引导控制 有关城市设计的开发控制引导要求见图则 2-5 3.5 高尚联排住宅区 3.5.1 功能 展现水乡风貌特色与现代高档次生活居住的场所 3.5.2 组成 高尚联排住宅建筑 联排住宅区绿地及滨水绿地水广场 环状水系延伸段水体 3.5.3 设计概念及意向 在联排住宅区的滨水区,布置水埠、步行石拱桥及桥头小广场,大榕树,设置石凳、 石桌,重建水乡民居的公共活动氛围。 联排住宅建筑要具有江南水乡建筑特征,既形态活泼有现代感又和谐统一。 3.5.4 营造目标 各个住宅组团通过合理的规划,充分体现蓝天、碧水和绿地的良好景观,创造具有 水乡特色的宜居环境。 3.5.5 开发引导控制 有关城市设计的开发控制引导要求见图则 2-6。 3.6 海洲东路 海洲东路是新区东西的景观主轴。其道路部分的城市设计重点放在对中央绿带及人 行道的设计概念构思与准则的制定上。 3.6.1 道路中央绿化带及机非隔离带 海洲东路道路红线宽 55 米,其中中央绿化带宽 8 米,除了分隔双向车行交通外,也 是美化街道景观,塑造城市形象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布置宜于远观的现代抽象雕 塑。此外,绿化带上还可以布置成组花钵,但不宜设计吸引人近观的艺术品和种植单棵 观赏花卉、花木。 中央绿化带设计追求整体的节奏、韵律效果,适宜于汽车交通速度或行人视距 15 米 以上的视觉印象。 8 绿化带以草坪、图案式花境,修剪低绿篱和灌木及少量景观乔木配置,不遮挡行车视 线和影响沿街建筑景观。 车行道机非隔离带种植行道树或分段种植高度不超过一米的低绿篱。 3.6.2 人行道 海洲东路人行道每侧宽 4.5 米,它是行人步行、观赏街景、购物与作短暂逗留的重要 场所;它需要布置适于各种步行、休憩活动的空间,提供优美、舒适的地面铺装、绿化 和各种设施。 人行道地面铺装图案应注意与邻接的建筑入口、门廊、柱网相互作良好的配合协调。 人行道的地面铺装材料、图案、色彩、标高要保持同一路段的统一和红线内、外的良 好衔接。 人行道设计要按无障碍设计要求,并布置盲道。 海洲东路人行道按其所在路段的建筑群性质及空间形态意象要求,进行不同的设计, 全路分成 A、B、C 三段。 A 段(海洲东路东段、西段,临科研办公区、商务办公区,图则 3-1) 人行道应符合现代城市商务办公服务功能,体现高效、简洁的城市形象。 人行道断面由绿化及设施带、步行通行带、休息带组成。 步行通行带宽 3 米,保证行人顺畅行走。 绿化设施带宽 6.5 米,布置行道树、自行车停车场地、消防栓、路灯、邮箱 等设施。 休息带宽 26m,安排行人漫步及休闲逗留场地,适当布置水景、环境艺术品、 种植观赏植物,注意办公空间的私密。 B 段(海洲东路中段,临娱乐休闲区,图则 3-2) 人行道应符合现代城市娱乐休闲服务功能,展现繁华的都市形象。 人行道断面由绿化及设施带、步行通行带、休息带组成。 步行通行带宽 3 米,保证行人顺畅行走。 绿化设施带宽 6.5 米,布置行道树、自行车停车场地、消防栓、路灯、邮箱 等设施。 休息带宽 16 米,地面铺装、休闲设施、绿化要与娱乐建筑相协调,满足较 大人流的需要,注意娱乐休闲公共性。 C 段(海洲东路中段临商业中心区,图则 33) 人行道应与商业区入口广场及商业建筑功能协调,体现繁华、宜人的商业中 心形象。 人行道的绿化、地面铺装图案应与广场的绿化、地面统一协调,并良好衔接 成为整体。 人行道断面不做划分,宽 25 米,以硬地为主,规则种植树形优美树冠较小的 景观性树木,避免过多的乔木林带使建筑和广场视线受到遮挡。 3.6.3 公交站点 沿街公共交通站点作港湾式布置(图则 3-4) 。 公交候车廊及站牌应统一设计。 3.6.4 照明(图则 3-7) 海洲东路车行道照明灯造型要求简洁、新颖,灯高 89 米,灯杆上不允许设置广告, 但要注意节日安装彩旗的要求。 人行道使用简洁有装饰性强的灯具、灯柱,灯高 22.5 米。 沿街建筑照明要求整体和谐和连续,突出商业中心广场入口、休闲娱乐区沿街面、滨 水观演剧场三个泛光照明重点地段。泛光照明装置应隐蔽,单幢建筑泛光照明色彩不得 超过三种。 3.6.5 行道树与隔离带绿化 行道树布置在人行道及车行道机、非隔离带上,树距 6-8 米。 选用树干高大、树荫浓密、叶色丰富、抗风力强之常绿、落叶乔木(如香樟、悬铃木) 间植。 车行道机非隔离带也可以分段只种植高度不超过一米的低绿篱。 3.6.6 广告、标识(图则 3-11) 要求建筑设计同时考虑标识及广告的合适位置,避免标识、广告破坏建筑立面造型。 严格按广告、标识设计准则管理沿街标识广告,使之不损害街景的完整。 海宁市东南组团规划设计 URBAN PLANNING OF SOUTHEAST CLUATER,HAINING 中心区城市设计 9 3.7 滨水环境 回归水乡,营造城市滨水空间形象,构筑海宁市新区绿色生态环境景观特色是本次 城市设计研究的重点内容。 3.7.1 设计目标 整治河道水质,恢复水清、树绿、鱼跃的生态水体。 调整局部河网,形成合理的环状水系网络。 控制最适合水体和陆域利用的景观水位。 再现并提升水乡滨水空间环境质量与景观特色,形成水、绿结合,水、街交融的充满 活力与生机的环境与景观。 3.7.2 设计概念 根据滨水地段的功能环境特征,将重点滨水地段分为六区,分别确定不同的设计控制 目标与类型,提出滨水建筑界面、环境绿化、设施、岸线的设计意向与控制引导要求 (图则 42,43,44,45,46,47,48) 。 滨水绿带基本断面组织分成: 滨水休闲、漫步带包括漫步道、亲水平台、休闲场地、埠头等,要求有良好的 绿化和座椅、垃圾箱等设施,滨水不设或只设简洁通透的低栏杆。 景观绿化带布置草坪、花坛、树丛植物配置要求采用自然式,不宜过于图案化。 设施带布置为休憩、漫步游人服务的公用电话亭、自行车停车带照明灯、垃圾 箱、自动售货机等设施。 自行车道供自行车慢速骑行,路面铺装要有减速措施,人流密集地段,要迫使 骑行者下车推行。 休闲绿化带由草坪、游戏、健身、休憩场地,绿化树丛等组成,设有售货亭、 座椅、公厕等设施,要求有良好的遮荫。 滨水要求砌筑石质驳岸,滨水休憩的标高控制在不低于三年期洪水位,高出河道常年 水位 50cm 以内为佳。 滨水绿化配置以自然式草坪,林植、群植为主。每个滨水地段应有 23 种主导景观 树。可选用叶色、花色或树形优美的乔、灌木,如枫香、乌桕、无患子、水杉、垂柳、 红叶李等。成片、成带、成林种植。 建议进行滨水环境的专项照明设计,对重点地段的滨水节日照明进行研究,提出方案。 第四章 城市设计准则 4.1 目标与内容 4.1.1 目标 城市设计致力于保持与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优良的城市环境品质,形成充满吸 引力和活力的,有历史感和现代感,特征鲜明的新区形象。 城市设计准则在整体架构的基础上,建立构成城市空间环境主导要素的建设指导原则, 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以及其它城市建设领域的设计者、建设者和管理者之间架起沟通 的桥梁,以协调有序的视觉环境建设。 4.1.2 内容 城市设计准则是指导新区城市空间环境建设的通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建筑设计准则。从建筑的尺度、形式、材料、色彩、交通等设计要素着手,规定共同 遵守的准则,以保证建筑的彼此协调,强化地区总体意象特征。 街道景观设计准则。通过规定街道断面、地面铺设,沿街建筑、交叉口等街道空间构 成要素诸方面设计准则,创造舒适宜人,特色鲜明的高品质街道景观。 步行系统设计准则。规定区内步行系统各组成部分及设施的相关设计准则。 室外广告标识设计准则。对各种室外广告物、标识的布局和设计规定相应的准则。确 定道路、人行道、广场、公园、建筑等不同对象的照明设计准则,以形成有特色的夜间 城市形象。 街道设施与家俱设计准则。为创造有秩序的街道环境,对各类街道设施。家俱的位置、 色彩、形式等提出设计准则。 10 4.2 建筑设计准则 4.2.1 建筑尺度、体量 建筑物的整体尺度应依照城市设计有关控制要求执行,以保证正常的土地开发秩序, 形成协调的建筑物群体空间形态。 建筑设计应注重把握建筑物近人尺度部分的设计,通过景观要素、饰面材料及质地、 建筑的纹理和韵律表现、建筑细部等处理手段。保证步行层面具有亲切的空间感受。 沿街多层建筑临街面宽不得小于 50 米。 4.2.2 建筑形式 在鼓励建筑形式的个性化同时,强调建筑之间形式的协调与对话,重点关注建筑的主 体与屋顶两部分。 利用有特色、易识别的形态,增强城市肌理和地面空间利用。为保证建筑之间彼此的 连续性和协调性,建筑主体的立面处理,必须考虑相邻建筑的协调关系。 建筑柱顶壁缘的凹凸线脚、装饰、材料、质地与色彩上的相似有助于建筑形式的统一。 标志性建筑的建筑形式应突出强化其个性特征,一般建筑在相邻地块之间应具有相似 性。 新区整体建筑风格应与海宁山水城市,南方水乡的具体条件相吻合, 不允许建筑随意退让,重要地段商业建筑有贴线要求,以保障街道空间界面的完整与 连续。 4.2.3 外墙材料 建筑外墙材料原则上不作限制。 除标志性建筑外,一般建筑主体外墙装修材料应与毗邻建筑相协调。 公共建筑建议采用具现代感的的铝板和透明或浅色的玻璃。 建筑全体不宜大面积使用镜面玻璃幕墙,以减少光污染,如使用须经规划部门审查核 定。 鼓励使用新技术与新材料,如运用装饰性金属材料以强调装饰效果。 4.2.4 建筑色彩 新区建筑总体基调以淡雅的色调为主,五个片区可以各自选定一、二种不同的主导色 调。 不要大面积使用明亮耀眼或沉闷的颜色。玻璃和金属的颜色,宜选用柔和中性的色调, 如透明的窗、古铜色、灰色、绿色和蓝色的材料,突出建筑的门窗、入口、节点,可用 一定程度的对比色。 4.2.5 屋顶 除地标建筑外,建筑的屋顶形式应考虑协调、呼应,反对各自标新立异。 联排住宅区鼓励建设坡顶联排住宅。 提倡设计屋顶花园。 4.2.6 对特殊建筑的考虑 对商业中心、科技馆、剧院、文化馆、娱乐中心、宾馆、影城等新区内标志性建筑, 应邀请高资质设计单位、人员通过招标、竞赛,选用符合城市设计要求的优秀方案,并 建立建筑专项审批制度,经专家组审定通过后,方可建设。 4.3 街道景观设计准则 4.3.1 主干路 海洲东路 海洲路为城市主要景观道路。道路断面为三块板型。海洲东路中部商业中心段,道路 规划红线宽 55 米,断面形式为四块板型,机动车道双向各三车道。中央为 8 米宽绿化 带,布置草坪与花境,点缀城市雕塑与小品,局部整齐划一的乔木林植。机非车辆分隔 带之间为灌、草绿篱带。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栽植行道树,人行道断面设置绿化休 息带,布置休息座椅与设施。 人行道路面铺设必须进行专门设计,简洁的图案、淡雅的色彩和方便的拼装。行道树 植树穴用黑色空花铸铁盖覆盖,非机动车道和车行道选用深色材料。 沿街建筑界面应高低错落,注重街道转折处建筑的对景处理,除东、西两段外,不强 调建筑界面的连续。建筑应有较多的退界,建筑与人行道之间鼓励以绿化作过渡。 碧云南路 车行道、人行道间种植行道树,植树穴用镂空预制砼盖板覆盖。 海宁市东南组团规划设计 URBAN PLANNING OF SOUTHEAST CLUATER,HAINING 中心区城市设计 11 4.3.2 次干路 新区次干路道路规划,新区外界环路红线宽度为 30 米,中央南北大道红线宽度为 24 米, 商业中心外围环路红线宽度为 18 米。车行道、人行道间种植行道树,植树穴用镂空预 制砼盖板覆盖。 人行道铺设采用简单的图案,淡雅的色彩和方便拼装,同一路段必须统一人行道色 彩、图案力求与沿线建设相协调。 沿街强调绿化的种植,形成快速运动景观的感受。建筑界面应具有节奏感,并注重建 筑山墙面的立面处理。 4.3.3 支路 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 12 米,断面形式为一块板,车行道、人行道间种植行道树,植 树穴用镂空预制砼盖板覆盖。 统一进行人行道路面铺设设计,车道可用沥青铺筑。 沿街建筑应有适当退界,尤其道路交叉口应增加退界,以形成良好的行车视距。 4.3.4 过境道路 新区外围过境道路,环城东路 55 米宽。为三块板断面,沿路建筑均后退红线 30 米以 上,建议采用适合快速运动景观的带状图案化绿化。 建议人行道为彩色道板铺装。 4.3.5 道路交叉口 交叉口设计应保证行车安全视距,不得有树木或其它设施遮挡交通视线。 为保证安全,人行横道线和停车线宜明显区别于其它铺砌图案。 交叉口的绿化布置要强化方向感,设计成简单的几何形状。 用来引导组织交通的地面线或图案必须根据交通组织要求设计,绿化和照明必须符合 交通安全的需要。 支路交叉口的设计应力求简洁,但为保持全区交叉口的一致,也宜选用特别的铺装材 料和图案,并能反映“亲人”尺度。 交叉口中心绿岛及交通导流岛设计,应以草坪、低绿篱为主,不得布置吸引人近前观 赏的花坛、雕塑、水池等。 4.4 步行系统设计准则 “以人为本”强调步行的舒适可达。新区步行系统由:人行道、步行商业广场、滨 水绿带及开放空间等组成。 4.4.1 人行道 街道人行道是最主要的步行系统组成部分。人行道与车行道应有高差或绿化明确分隔。 道路交叉口应设明确的人行横道线和交通信号灯。 沿街建筑除某些特殊类型如高级宾馆及某些市政设施外,车辆出口尽量避免与人行 道相交。 4.4.2 步行商业广场 步行商业广场是新区城市空间的活跃因素,是集购物、娱乐、观光、休闲与散步多功 能于一体的人行活动空间。 步行商业广场作为特殊项目,做专项设计。 步行商业广场在营业时间内除消防、救护工程车辆外禁止其他机动车辆进出。 步行商业广场内以有彩地面铺装、绿化与环境艺术小品等主要设施组成。 步行商业广场要求建筑室外地面与室内外的地坪以缓坡相接,如设踏步,应同时设坡 道。 步行商业广场的街灯及绿化可以成组布置,形成丰富的空间景观。 4.4.3 步行设施 廊道 连接相邻建筑的拱廊除了提供一个有盖的步行环境, 还要求廊两侧尽量布置面向 公众商业设施,如商店、茶馆、书报亭等。 建筑内部步行商廊鼓励采用透明采光大棚的形式,以形成明确空间导向。 上述步行设施须以特征鲜明的地面铺设,以及路灯、休息座椅、自动饮水机等人 行道设施,强调空间的方向感。 步行平台 建设步行平台,应注意对城市街道空间景观的影响。 12 步行平台应有绿化和照明,并设供行人们休息、观赏的设施,如椅凳、雕塑等。 步行系统的连接 上述不同标高的步行系统,应通过台阶、楼梯、电梯、自动扶梯连成可方便上下的 整体,并应做无障碍设计。 步行道的附属设施,如绿化照明、街道家俱等均应以人的尺度进行设计,同时其形式 应与整体环境相协调。 4.5 室外广告、标识设计准则 4.5.1 一般原则 五花八门、杂乱无章的广告、标识,给城市街道、广场、公园的环境形象带来严重损 害,使城市设计师与建筑师的精心创作变得毫无意义。制订广告、标识设计准则并严格 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求建筑设计考虑标识与广告的恰当位置。 广告、标识不应损害建筑与环境特征,其形状、尺度及形式应与建筑、环境协调。 4.5.2 广告、标识位置 下列场所、禁止设置室外广告: 科技馆、剧院等大型文化建筑; 滨水开放公园、滨水生态公园,海洲东路中央绿带及道路分隔带; 下列物体禁止设置室外广告: 行道树; 桥梁、道路隔离栅; 邮政信箱、电话亭; 路灯、交通指示牌。 广告、标识可分别设在屋顶、墙面、开放空间; 新区建筑景观、绿化景观两轴影响范围内不宜设置屋顶广告、标识; 屋顶广告、标识不得损害主体建筑屋顶造型与建筑群天际线形象; 外挑沿街墙面、雨棚的广告、标识离地面不得低于 3 米,且相邻建筑标识高度应统一; 广告、标识平行墙面外挑得不大于 0.5 米,垂直墙面外挑不大于 1.5 米。 开放空间独立设置的广告、标识位置不应妨碍交通,影响景观及其它公共活动; 禁止在交通信号周围 30 米范围内设置广告灯箱。 4.5.3 广告、标识的尺度 在同一建筑设置若干广告、标识,尺度要求一致。 建筑底层外墙面的标识、广告面积不得超过 1 平方米。 人行道、小型绿地和广场设置的广告、标识,一般不得超过 0.8 平方米,特殊案例须 经规划部门专门审定。 设置在同一路段的灯箱广告,尺度形式要求统一。 霓虹灯宜设在建筑临街面或塔楼顶部。 外挑街面的广告、标识不得高出多、低层建筑的顶层窗台。 4.5.4 广告、标识的形式、色彩 妥善处理广告、标识要标新立异、吸引注意力的要求与城市景观整体协调的矛盾,面 积在 2 平方米以上的广告、标识禁止使用色彩强烈,形式怪异的设计。 不同路段的小型广告、标识形式、色彩应不同;同一路段的小型广告标识尽可能形式 统一。 街道霓虹灯广告、标识设置尺度、位置、形式应由规划部门组织专门小组审定,使整 条街道有整体性。 4.6 照明设计准则 照明系统的设计,包括道路照明、广场照明、绿化照明与建筑照明。 4.6.1 道路照明 道路照明应根据道路性质和宽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亮度标准和灯杆高度。 街道灯光应选用自然的颜色。如金属卤盐灯。 街道照明的亮度标准视道路重要性至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