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荀子“礼”背后的合理性原则及其局限 摘要在荀子看来, “道”是人发动 行为时应依据的准则。但为何要依“道” 来行动,而不应依“ 非道”来行动,其背 后必有一根据,即有一原则,这一原则 也就是决定道之所以为道的原则。由于 “礼义”是作为“权”、 “衡” 之“道”的实质, 这一原则也即是“ 礼” 之所以为道的原则。 这一原则在荀子那里只能是“合理性原 则”。但荀子对 “礼”的合理性进行的正 面阐发只是其效用性,这就带来了两个 理论上的问题:一是某些基于人类整体 的、长远的利益这一视角而来的具体的 “礼”,必然会在某些情况下与个人当下 的乃至长远的利益相冲突,导致其从效 用性而言的礼的合理性原则无法落实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个人“心应可道(礼) ”的决定原则;二 是只从效用性上言“ 礼” 的合理性,使得 “礼”的道德涵义处于悬空状态,在某种 程度上模糊了“ 礼” 与“法”的界限。 中国论文网 /4/view-12748207.htm 关键词 荀子 礼 合理性原则 效 用性 中图分类号B82-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4)02- 0090-06 在荀子那里, “道” 是人在行动时 所依据的标准,行为是否合“道” ,也是 评价一个人行为正当性的标准, “道” 具 有“权”、 “衡”的作用。而“道” 的核心就是 “礼义之统”,进一步落实的话,也就是 “礼义”。所以,荀子强调, “心不可以不 知道”(荀子 解蔽 ) 。因为唯有先 知道,而后才能可道,可道也就是心依 照道这一准则去发动行为;心若不知道, 心就会可非道,从而依照非道的准则去 发动行为。依照道这一准则去行动,就 是有正价值的行动,依照非道的准则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行动,就是具有负价值的行动。这就意 味着,在发动行为时,心可依据的准则 有两种:一是以道为准则;二是以非道 为准则。然而,心在选择是以道为准则 去行动还是以非道为准则去行动时,必 要有所依据,也就是说,必要依据另一 在其上的准则。为了区别起见,可将这 决定是选择以道为准则去行动还是以非 道为准则去行动的另一准则称之为原则。 荀子的“ 道” 相对于 “非道”已经是 有肯定性价值意味的概念,所以,这一 原则也就是决定“ 道” 之所以为道的原则。 进而,也就是决定“ 礼” 之所以为道的原 则,也就是决定礼为什么应被遵守,是 人们应依之而行动的原则。由着这个问 题意识,可以引导我们去追问这个原则 在荀子那里到底是什么。在荀子那里, 礼虽然是圣人所制作,然人们之所以要 以礼作为行动的准则,并不是因为圣人 有某种权威,故荀子言“ 心可道 ”的同时, 亦言“心之所可中理 ”( 荀子正名 ) ,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这表明,作为道之核心的礼,决定其价 值的实际上是合理性原则。 说合理性原则仍显得笼统,合理 性原则就其最显而易见的指涉来说有三 种。如就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而言,依 照某一方式行动能更好地达到目的,那 么这一行为方式或这一规则就具有合理 性,这种合理性可称为工具合理性;如 就行动者自身的利益而言,或者更广泛 点,就整个社会整体的最大利益而言, 遵守某一规则去行动能使这种利益最大 化,能得到最好的效果,那么这种规则 就具有合理性,这种合理性可称为效果 合理性。事实上,若从宽泛的意义上来 讲,工具合理性也可以归结为效用合理 性,即对达致某一目的而言具有效用性。 此外,说依照某一规则去行动具有合理 性,可不就其所要达到的目的而言,也 可不就其所能取得的最大成效而言,而 仅仅是因为此一规则是一种道德要求。 这时,这一规则的合理性依存于道德要 求的合理性(道德要求的合理性原则本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身又有不同的内容,不过这是另一层面 的问题,此处不论) 。那么,荀子对礼 的合理性的论证又属于哪一种呢?他在 理论上所确定的“ 礼” 的合理性原则真的 可以作为“心可道(礼) ”以发动行为的 决定原则吗?他的“ 礼” 的合理性原则会 有什么缺陷吗?下面我们先从荀子论礼 的相关言论中探求第一个问题即 “礼”背后的合理性原则到底是什么。 一、 “礼 ”背后的合理性原则 荀子对礼的正面论述基本都集中 在荀子礼论篇中,从这篇的整个 内容来看,依现在的标准,不免使人感 觉“似是凑集而成 ”,然礼作为儒家学说 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对其进行全面的 理论阐述,荀子的这篇专论无疑是首发。 正如李涤生所云, “孔子重仁,而礼以成 之。然孔子言礼,皆提举要凡,未加阐 发;孟子亦然。迨荀子著论,广衍其义, 礼之基本理论,至是而后备”。因此, 本文对礼的合理性原则的探讨就围绕 荀子礼论的相关论述来展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在荀子礼论篇中,荀子首 先探讨了礼的起源问题: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 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 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 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 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 不必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 起也。 就首句“ 礼起于何也 ”而言,可有 两种理解:一种是理解为追问礼是如何 源起的,即追问礼起源的真实过程;另 一种是理解为追问礼因何而起,也就是 追问“起礼”背后的原因和理由。从这段 话的表面观之,荀子描述了起礼义的过 程。通过这段文字的论述,我们似乎可 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在一片原始的大 地上,生活着一群原始人,既没有国家, 也没有任何律法,同样也没有任何需要 遵守的道德法则。他们所有的行动只以 本能的欲望为驱动,但由于生活空间或 自然本身的局限,就会产生欲多物寡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矛盾。于是,人们的欲望就会出现彼此 冲突的情形,因为没有任何外在规范的 限制与分配机制,每个人为了满足自己 的欲望,就势必会与他人争斗,这样造 成的结果就是混乱,结果每个人的欲求 都不能得到很好地满足,甚至会导致整 个群体在相互争斗中毁灭。这时,人群 中憎恶这种混乱状态而又聪明者(先王 或圣人)站了出来,制定了各种规则。 依照这些规则人们各自的欲望得到某种 满足,同时依照这些规则人们的欲望和 物能得到相应的平衡,使欲不穷于物, 物不竭于欲。这些规则就是礼义的原初 形态。上面这幅画面完全可以看做礼的 起源过程。但若断定这就是礼的真实起 源过程,恐怕人不能信,实际上,也不 一定符合历史事实。荀子这里所展示的 礼的起源过程,只能说是为了理论的需 要而建构的真实,就像西方的霍布斯等 为了解释契约的产生而需要构想一种自 然状态一样。因此,荀子这段话的意义 重点并不在于他对礼的实际起源给出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一种说明,而在于对为何要有礼给出了 一种理由。这一理由的提出,是基于苟 子对人自身和自然世界的某些基本认识 之上的。首先,他认为,在没有任何外 在规范的情况下,人只能按照本能的自 然欲望而行动。并且人的本能欲求应该 得到满足。其次,他认为,自然世界给 人类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最后,正是 基于对人自身和自然界的这种基本认识, 荀子认为,礼就是在这个资源有限、人 人只按照自己的本能欲望而行动的世界 满足人们欲求的一种必要手段。 如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段话所提供的关 于为何要有礼的理由(也可以说是为什 么要按照礼去行动的理由) ,即礼之所 以必要,是因为没有礼人们就不能满足 自己的欲求,有了礼,人们按照礼去行 动,每个人的欲求都能得到满足。礼有 养的效用,故荀子言“ 礼者,养也 ”,并 在接下来的文字里,详明礼养口、养鼻、 养目、养耳、养体的功用。此外,荀子 还讲到“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别” ,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 称者也”( 荀子礼论 ) ,然礼的别 异定分,其最终仍是为了消除人们彼此 间欲望的冲突,达到养人之欲,给人之 求的目的。从这种理由中荀子所展现出 的是礼所具有的效用合理性,即礼能养 欲给求。在荀子礼论随后的章节 中,荀子解释了某些具体的礼何以必如 此,而不如彼。然荀子基本上同样都是 解说礼所具有的效用。且录与此问题相 关的几段文字进行分析。 (1)礼者,断长续短,损有馀, 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 者也。 (2)故说豫娩泽,忧戚萃恶, 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颜色者也。歌谣 笑,哭泣谛号,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声 音者也。刍豢、稻粱、酒醴、衙鬻,鱼 肉、菽藿、酒浆,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 食饮者也。两情者,人生固有端焉。 若夫断之继之,博之浅之,益之损之, 类之尽之,盛之美之,使本末终始莫不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顺比,足以为万世则,则是本乙也。 (3)凡礼,事生,饰欢也;送 死,饰哀也;祭祀,饰敬也;师旅,饰 威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一也, 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大象其生以 送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 是礼义之法式也。 (荀子礼论 ) 上所引之第一段文字,是承接原 文中讲丧礼而来,今径引李涤生之释义, 其意即“丧礼是截长补短,减损贤者哀 情之过甚,增益不肖者衷情之不足的。 贤者依礼可表达爱敬之情,而不至影响 健康;不肖者依礼可助成行义之美,而 不至沦于禽兽” 。如此,礼的作用就是 以一种固定的标准礼节,使人们在面对 丧事时,哀情得到适中的表达。否则, 发自内心哀痛的人就可能毫无节制地悲 哀下去,结果造成身体的损害,而那些 内心毫无哀痛之感或哀痛感淡薄之人则 可能表现得极其冷酷淡漠,行为与禽兽 无异。无疑,苟荀此处是以丧礼所具有 的作用来说明丧礼之所以要“变而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动而远,久而平” (荀子 礼论 )的。 第二段引文,乍看起来,颇有“礼仪三 百,威仪三千,莫非性情中出州”的意 味,然此处实不可与孟子的“仁义礼智 根于心”( 孟子尽心上 )相类比。 因为,荀子此处所说的两情指的是面对 吉事时的欢愉之情和面对凶事时的忧戚 之情,荀子言“ 两情者,人生(依久保 爱,生读为性)固有端焉”,即此两情 在人性中有其端绪,可是依荀子对性的 看法,这两情只能是感性的情感。荀子 此处想说的是,人的这两种感性的情感, 在人性中本有其端绪,但其发也,要么 就像耳目之欲一样,顺其自然,会泛滥 无节,要么就会不及。唯有通过礼来 “断之继之,博之浅之,益之损之,类 之尽之,盛之美之” ,才能使吉凶忧愉 之情发之于颜色、声音、饮食、衣服居 处者恰到好处。可见,同上段文字一样, 荀子此处所强调的仍是礼的作用,即调 节人的情感,使其发之于外的时候恰到 好处,无过无不及。第三段文字也是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明礼的作用,强调的是礼表达情意之用。 像生礼,是用来表达欢愉之情;送死之 礼,是用来表达哀痛之情;等等。此外, 相关的文字还有“ 祭者,志意思慕之情 也”(荀子 礼论 ) ,这是说,祭祀 之礼是用来表达志意思慕这种情感的。 “三年之丧,何也?日:称情而立文, 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贱之节而不可益 损也。 ”(荀子 礼论 )此是说,三 年之丧礼是称人情之轻重,用来表明亲 疏关系的,它可以分别亲疏贵贱。 总之,在荀子那里,对于人们为 什么要有礼,他的理据是礼所具备的功 效作用体现出来的合理性。通过上文的 论述,可以将礼的效用总结为以下两个 方面。在整个社会群体方面,礼能够别 异定分,使上下有等、长幼有序,通过 度量分界使每个人的欲求都得到合理的 满足,使人的欲求与自然资源之间达到 合理的平衡。礼的这一功能是保证人类 作为一个类群体能够有秩序地存在,在 荀子看来,这是最大的价值所在,也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最基本的价值所在。在个体方面,礼首 先具有养的效用,礼可以养口、养目、 养耳、养鼻、养身;其次,礼具有调节 人的各种行为的作用,使人的行为无过 无不及,以免害生,或有损人之为人的 尊严;最后,礼在个人层面还有一个极 其重要的作用,就是礼能够表达人的各 种内在情感,如忧愉爱敬之情等。以上 所列举的这些功用是荀子正面阐发者, 若衡诸荀子的全部言论,礼的功用实贯 穿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 济、学术、文化乃至自然物理等领域。 凡礼,始乎税,成乎文,终乎悦 校。故至备,情文俱尽;其次,情文代 胜;其下,复情以归大一也。天地以合, 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 以流,万物以昌,好恶以节,喜怒以当, 以为下则顺,以为上则明,万物变而不 乱,贰之则丧也。礼岂不至矣哉! (荀子礼论 ) 这已经将礼的功用上升到自然世 界之中了,天地、日月、四时、星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江河乃至万物无不依赖礼之贯穿运用而 得其条理。在荀子看来,礼的作用至大 至广,故荀子大略篇云:“人无 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 ” 因此,我们可以说,荀子对礼的合理性 的说明,完全是站在效用的立场上的。 二、先秦儒家论证“礼” 之合理性 问题的必要性及孟子的解决方式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礼” 的合理性 问题,我们有必要回过头来看看解决这 一问题在先秦时期的必要性,以及荀子 之前的儒家是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 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继承其精 神的孔子以及孟子都言礼。在孔子那里, 礼教和仁教实际上处于并列的地位,成 为其思想的两个主干,但孔子似乎并没 有将礼的合理性上升为必须要专门处理 的问题。至于孔子当时为什么没有专门 探讨礼的理据问题,有各种历史的理由 可说,像梁家荣在其著作仁礼之辨 中谈及相关问题时就认为这不足为奇, “因为,在孔子之时,传统周礼虽然已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越来越多社会上 有权威的人,包括各国的诸侯和卿大夫, 都明目张胆地违反礼制而行事;但是, 他们都只是在行为上违反礼制,却似乎 还未有人从理论上质疑传统周制的合理 性”。这种缺乏论敌刺激的状态,造成 了孔子在这方面没有理论的回应。但是, 到孟子、荀子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当时社会各个阶层对礼的僭越越来越普 遍。随着社会现象而来的各种学说开始 从理论上对礼之价值表现出怀疑和否定 的倾向。老子云:“ 大道废,有仁义 ” (老子十八章 ) ;“ 绝圣弃智,民 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 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为文不足” (老子十九章 ) ;“ 夫礼者,忠信 之薄,而乱之首也” (老子 三十八 章 ) 。在老子看来,儒家所认为的具有 规范价值的事物,都是对人本性的破坏, 都会造成社会混乱。其后继者庄子对仁 义礼智的否定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 谓“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形;悬跛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 始y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 此亦圣人之过也” (庄子 马蹄 )以 及“绝圣弃知,大盗乃止;玉毁珠, 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 折衡,而民不争” (庄子 且去箧 ) 等,皆是反对礼义。凡此等言,翻开 庄子一书,处处可见。不独道家, 先秦时期另一个较大的学术流派墨 家,也同样反对礼乐等的价值,不过墨 家批判礼乐时所处的立场与道家不同, 墨家是完全站在功利主义的立场上来发 言的。在墨子节用和墨子节 葬篇中,墨子认为,在舟车、饮食、 衣服等方面,足用则止,像俯仰周旋之 礼这些加费而不加利于民者,圣王弗为。 对儒家所肯定的厚葬久丧的礼节亦加以 反对,他质疑道:“ 后世之君子,或以 厚葬久丧以为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 或以厚葬久丧以为非仁义、非孝子之事 也。意若使法其言,用其谋,厚葬 久丧实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乎?”(墨子 节葬下 )若真这样做, 不仅会损害人的健康,使人疾病而死, 同时在久丧期间,人事皆废,生产劳作 亦停止,使人们的衣食财物必不足,最 终导致的后果便是:“ 为人弟者求其兄 而不得,不弟弟必将怨其兄矣。为人子 者求其亲而不得,不孝子必是怨其亲矣。 为人臣者求之君而不得,不忠臣必且乱 其上矣。是以僻淫邪行之民,出则无衣 也,入则无食也,内续奚吾,并为淫暴, 而不可胜禁也。 ”(墨子 节葬下 ) 先秦时期,孟子曾有言:“杨朱、墨翟 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 墨。 ”(孟子 滕文公下 )杨朱一派 的思想,已不可全见,而墨子这一大派 以及道家皆有专论反对儒家岌岌坚守的 礼制,且都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面对 这种局面,孔子那里所展现的关于礼的 既有理论资源显然已不足以应对。在社 会现实与“敌对 ”思想的双重逼迫下,作 为孔子之教的信奉者与护持者,孟子与 荀子对礼的价值进行理论上的肯定与辩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护似是不可回避的任务。孟子,就其所 关心的问题来看,他孜孜以求的是唤醒 人们尤其是在位者固有的良知良能,以 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从而使天下 还归太平,对礼似乎没有多大的兴趣, 亦少言及。此一看法诚然不误,然兴趣 不在言礼或少言礼,并不意味着他对礼 的问题无所用心;相反,在理论上对礼 进行肯定这一问题上,孟子做出了巨大 的贡献。这一贡献就是说出了“辞让 (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指出了礼 的终极根据,指出了礼在人性内的根源, 所谓“摄礼归心 ”是也。 “仁义之心必然而 定然,则礼义法度必然而定然”,这是 对礼存在的正当性、必然性做了根本性 的奠基,也是对礼的存在持怀疑和否定 态度者的一个根本性回击。若将孟子对 礼的合理性说明进行归类,则可以说这 种合理性属于道德合理性。礼之所以合 理,是因为礼是人的仁义之心发用于日 常生活时在行为上所必有的形态。用宋 代理学家陈淳的话说,就是“心中有个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9 敬,油然自生便是礼,见于应接便自然 有个节文”。礼既是人的道德之心所必 然表现于外者,则礼的合理性寄属于道 德自身的合理性。至于孟子之后的荀子, 言“隆礼义,杀诗书 ”,极重视礼义,相 较孟子而言已更能自觉而系统地阐发礼 的合理性问题,唯其论证礼之合理性时 出发的角度与孟子大不相同,如本文第 一节所揭示的,荀子是从礼的效用角度 上来论说礼的合理性的。 三、荀子的“ 礼” 之合理性原则的 局限性 上文已经揭示了荀子对礼的合理 性论证是建立在礼所具有的效用上,并 且进一步考察了先秦时期儒家解决此一 问题的必要性,以及孟子对礼的合理性 问题的解决方式,得出的结论是在孟子 那里,礼的合理性是建立在道德合理性 上的。下面所要阐明的问题就是: (1)由于有孟子作为对照,我们看到 了对礼的合理性问题的解决可有两种不 同的进路,随之而来的就是礼的合理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0 可以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且不谈 孟子,对于荀子我们可问,若孟子对礼 寻求的合理性基础不可否定,那么,荀 子把礼的合理性只建立在礼所具有的效 用上,这样做是否会有所得失,其得失 又是如何?(2)由于儒家从孔子始就 被称为是成德之教,礼在儒家自始就具 有道德的意义,荀子自封为孔子的继承 者,那么,人们根据直觉就会产生的质 疑是,荀子是否真的如我在前文所说的 那样只是以效用性来看待礼,且在荀 子一书中,某些言论似乎也不容我们 说苟子仅仅因礼具有效用而让人们遵守 礼。那么,应如何解释这种现象?下面 先从第一个问题谈起。 荀子以礼所具有的效用说明礼的 合理性所产生的第一个麻烦,可以从 “心可道”这一问题作为切入口。在文章 的开头我已经指出过, “心应可道(礼) ” 并不是因为制礼的圣人具有某种权威, 人不得不依礼作为行动时应遵循的准则, 而是因为礼本身所蕴含的合理性。现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1 我们知道,这种合理性的实质是礼所具 有的效用性。问题正是出现在这里,因 为荀子论证的礼所具有的效用虽也强调 它在个人层面的效用,但明显可以看出 他是站在人这一群类之全体的、长久的 利益上来讲礼的效用的。以这种效用来 讲的礼,人们在行动时就会出现依照礼 来行动很多时候不对个人有当下效用的 情况,甚至也不会对个人有整体的或长 远的效用,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出现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的负效用。这种情况 的出现一点都不难想象。这一无法跨越 的鸿沟,使得荀子以这种效用来说礼的 合理性,落实在个人上,并不能作为 “心应可礼”的决定原则。说到这里,人 或可以提出异议说,荀子所谓的“心可 道(礼) ”,以及从效用说礼的合理性, 可以有另一种理解方式。这另一种理解 方式就是:礼所具有的效用论证的仅仅 是整套礼所具有的合理性,决定“心应 可道(礼) ”的原则并不是礼的效用性。 事实上,我更愿意相信,对荀子而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2 这种理解更加贴切。虽然,问题却依然 存在,因为,我们仍然会追问“心应可 道(礼) ”的决定原则到底是什么呢?说 心应可道(礼) ,既不是依据礼的效用 合理性,也不是因为有某种外在权威, 那么,这道(礼)就必定要有其他的合 理性,不然于理难通。这个问题,若以 我这里的措辞方式去问孟子的话,他当 会回答,心应可礼,乃是因为此礼符合 仁义之心发用于外时所必有的形态。因 此,此礼应该遵守,乃是因它所具备的 道德合理性。荀子既然不能(事实上, 我认为他也不愿意)把效用合理性作为 “心应可道(礼) ”的决定原则,那么, 他是否心中也认为“ 心应可道(礼) ”的 决定原则是礼所具备的道德合理性?也 许荀子心中就是这么认为的。但在他那 里,礼的道德性来自何处,殊未见有所 交代。他处处言礼的效用性,却又不曾 表现出以效用性来规定行为道德性的倾 向,研读荀子者,也从来无人这么认为 过。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在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3 子那里,礼的道德涵义在理论上处于一 种悬空状态。 此外,从礼的效用性来论证礼的 合理性,最易诱发的想法就是,从效用 的角度看,用礼作为治国平天下之具, 反不如用法来得简易直接。梁启超在评 论荀子思想时就认为,荀子之言“礼岂 不至矣哉。立隆以为极,而天下莫之能 损益也。故绳墨诚陈矣,则不可欺 以曲直;衡诚悬矣,则不可欺以轻重; 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君子审 于礼,则不可欺以诈伪。故绳者,直之 至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礼论 ) ,实与法家之言“ 有权衡者不可 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 法度者不可巧以诈伪” ( 慎子逸文 ) 若合符节,不过其功用一归诸礼,一归 诸法而已。且云:“ 究竟两说谁是耶? 吾宁取法家。何也?如荀子说,纯以计 较效率为出发点。既计效率,则用礼之 效率不如用法,吾敢昌言也。法度严明, 诈伪不售,吾能信之,谓审礼则不可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4 以诈,则礼之名义为人所盗用,饰貌而 无实者吾侪可以触目而举证矣。 ”从礼的 效用上论证礼的合理性,出现这种看法 是极顺适而自然的事情。 如此 来看,牟宗三所言荀子“ 落于自然主义, 其归必至泯价值而驯至亦无礼义可言” 是可以理解的。 犹有必要指出的是,上文说在荀 子那里礼的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占地补偿协议书性质
- 在家合伙创业协议书
- 宣传活动承包协议书
- 就业协议书几页组成
- 农民培训安全协议书
- 家里卖房协议书范本
- 章法普法赔偿协议书
- 离婚财产协议书草稿
- 楼宇对讲维修协议书
- 用电协议书范本模板
- 机电安装工程危险源识别评价清单1-发网上
- 肿瘤疗效评估新标准-mRECIST标准
-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考试手册
- 260吨汽车吊地基承载力验算
- 群文阅读指导课-二年级《一个一个连下去》课件
- 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免疫学检验课件)
- 2023年考研考博-考博英语-河北工业大学考试历年高频考点真题荟萃带答案
- 西南18J202 坡屋面标准图集
- 农业合作社全套报表(已设公式)-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成员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
- 中国船舶工业供应商
-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拟写颁奖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