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课件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课件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课件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课件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绪论目的要求1什么是 中医学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2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3了解 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简史4掌握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5了解病、症、证的概念与区别中医学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是发祥于中国古代,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基础上,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在世界医学史上,中国医药学有着辉煌的历史, 16世纪之前一直遥居世界医学之先,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华佗在东汉末年,约公元 2 3世纪就发明了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并成功进行腹部肿瘤和胃肠吻合术,而西方医学在 19世纪 40年代才使用乙醚全身麻醉,外科手术则更晚,比华佗足足晚了 1600余年。华佗 创制 “五禽戏 ”开创体操健身先河 西晋时葛洪在 肘后方 中,就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 葛洪最早记载用大豆、牛乳、松叶等富含维生素 B1的天然物质治疗脚气病,比欧州人早 1300多年;葛洪最早发现恙虫病,比日本人桥本伯寿 1810年的发现早 1400多年;葛洪最早用疯狗脑髓捣烂外敷防治狂犬病,而法国人巴斯德在 19世纪的 1885年才制成狂犬疫苗,比之晚了 1500余年;葛洪的炼丹术,也是世界制药化学的先声。中医学不仅在过去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年代,是我国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而且在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发挥了西医无法替代的作用,其重要原因就是东方文化的魅力,中医学蕴藏着许多西方医学无法破解的科学内涵,如经络现象便是其中之一,可以说其中包含了许多 “超前科学 ” 的 内容。 著名演员斯琴高娃患了 “股骨头坏死 ”,当时她在法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就诊,那边西医就建议说这个骨头已经不行了,应该换一个人工的髋关节。那时候,斯琴高娃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已经不能行走但考虑到西医治疗的创伤很大,为了能够继续从事演艺工作,斯琴高娃找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教授黄枢。黄教授运用中医手法为斯琴高娃实施治疗,再经过一些中药的调理和手法配合,斯琴高娃很快就能活动了,治好后又拍了 大宅门 等影响很大的影视剧。2002年 5月,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在英国采访时因火车出轨而严重受伤,送进英国皇家自由医院的第一天,医院便发出病危通知,并诊断刘海若“脑死亡 ”。随后,刘海若的家人将其转往北京宣武医院治疗。住院以后的两周,出现了败血症,高烧不退。因为她服用了大量的西药抗生素已经产生耐药性,只能停用抗生素而选用中药。中医给她用了醒神开窍、活血化瘀的中药, 3天后高烧就退下来了;随后,由昏迷转向苏醒、会说话、吞咽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刘海若感慨地说: “对于中医这次我感受很深,我觉得中医真的是博大精深,我要好好看中医方面的书,多了解中医。 ”我国当代的科学泰斗钱学森先生, 20多年之前曾说过:中医的合理内核一旦被揭破,整个现代科学都要改写。虽然改写的时代远未到来,可是,从中却透出了一线亮光。 近代科学产生之后,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科学成就都被淘汰殆尽,成了明日黄花,唯一没有被淘汰、完整保留至今、仍然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的,只有中医学。中医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自然科学仅存的熊猫,活的化石,它具有古代自然科学的全部本质特征,它完全未受近、现代历史进程的影响,完全不依赖现代科学成就和手段,独立于现代医学之外,仅凭自身在两千年以前创造的理论体系和两千年来不间断地积淀下来的经验,即能把握生命的规律,有效地治疗疾病。 一一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一)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二)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三)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四)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性(2)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双重性(3)东方传统文化的综合性(4)科学、仁术和技艺的融合性 二、二、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1)古代解剖及生理现象的观察(2)长期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3)古代社会和自然科学的渗透(4)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战国,秦汉时期(形成时期)战国,秦汉时期(形成时期)1. 黄帝内经 - 灵枢 素问 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2.扁鹊 难经 3.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 (外感病) 金匮要略 (内伤病)创立了辨证论治的诊治理论4. 神农本草经 -为中药理论体系奠定基础1.魏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魏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晋 王叔和 脉经 -第一部脉学专著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 -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 - 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2.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宋 .陈无择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三因学说 ”刘完素(河间) 寒凉派李 杲 (东垣) 补土派张从正 (子河) 攻邪派朱震亨 ( 丹溪 ) 养阴派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二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姓名 派 别 学 术观 点 代表著作刘完素 寒凉派火 热论 、倡 “六气皆从火化 ” “五志 过 极皆能生火 ” 素 问 玄机原病式 张 从正 攻下派 祛邪 论 “邪去 则正安 ” 儒 门 事 亲 李杲 补 土派 “内 伤 脾胃,百病由生 ” 脾胃 论 朱震亨 滋阴派 相火 论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 格致余 论 3、明清时期(综合汇通,深化发展时期)、明清时期(综合汇通,深化发展时期)明 . 王肯堂 证治准绳 ; 清 .吴谦 医宗金鉴 、陈梦雷 古今图书集成 医部全录 张景岳 : “阳非有余 ”, “真阴不足 ”; 赵献可: 重视 “命门之火 ”&.温病理论的创立明 吴又可 温疫论 - “戾气说 ”清 叶天士 温热论 “ 卫气营血辨证 ” 吴鞠通 温病条辨 “ 三焦辨证 ” 薛生白 湿热条辨 &.清 王清任 医林改错 , 改正解剖错误、发展瘀血理论4、近代和现代、近代和现代 三、三、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一 )整体观念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1.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对生理、病理、疾病防治的影响 2.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整体 生理、病理、诊治方面。 以五脏为中心,以气血津液精为物质基础,以经络为联系通道,以心神来统驭。 体系内 /体系间、形神一体观。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对生理、病理、疾病防治的影响道家的宇宙观 如同老子所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 ”,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这都是在说构成世界的原初物质 形而上者的 “道 ”。古人将这种原初物质称之为 “气 ”。 黄帝内经 的元气说 黄帝内经 受这些学说的影响,也认为 “气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在天地未形成之先便有了气,充满太虚而运行不止,然后才生成宇宙万物。如 天元纪大论 : “臣積(稽)考 太始天元册 文曰: “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珝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这其实是揭示天体演化及生物发生等自然法则。在宇宙形成之先,就是太虚。太虚之中充满着本元之气,这些气便是天地万物化生的开始。由于气的运动,从此便有了星河、七曜,有了阴阳寒暑,有了万物。阴阳五行的运动,总统着大地的运动变化和万物的发生与发展。黄帝内经的人与自然观 黄帝内经 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是相参相应的。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体发生影响。 素问 宝命全形论 说: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这是说人和宇宙万物一样,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按照四时的法则而生长的,所以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说: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 黄帝内经的人与自然观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也说: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人生天地之间,人必须要依赖天地阴阳二气的运动和滋养才能生存,正如 素问 六节藏象论 所说: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脏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 黄帝内经的人与自然观 人的脉象表现为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同样是由于人体气血对春夏秋冬不同气候变化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以此达到与外环境的协调统一。如果人们违背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之道,就有可能产生病变。如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说: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就是一日之内、日夜之间,人体也会随天阳之气的盛衰而相应变化。如果违反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