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冰毯)新ppt课件_第1页
亚低温治疗(冰毯)新ppt课件_第2页
亚低温治疗(冰毯)新ppt课件_第3页
亚低温治疗(冰毯)新ppt课件_第4页
亚低温治疗(冰毯)新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亚低温治疗(冰毯) 新进展问 题1.亚低温治疗的定义?2.亚低温治疗的并发症?3.冰毯体温与水温的调节范围?4.冰毯后箱内酒精与纯化水的比例?目录1 冰毯机简介2 亚低温治疗3 护理新进展冰毯的使用 医用冰毯全身降温仪 (简称冰毯机 )降温法是利用半导体制冷原理,将水箱内蒸馏水冷却。然后通过主机工作与冰毯内的水进行循环交换,促使毯面接触皮肤进行散热,达到降温目的。适应症:主要用于全身降温,广泛应用于颅脑疾病术前、术后的亚低温及各种类型的顽固性高热不退的病人。冰毯机全身降温法分单纯降温法及亚低温治疗法两种。单纯降温法适用于高热及其他降温效果不佳的患者;亚低温治疗适用于重型颅脑损伤。 使用前准备: 1. 加水:检查水位计水位 从机器后箱内的上水管处加水,水: 95%酒精 =1: 9,共 5000mL(建议使用纯化水) 2.机器的安放 将机器安放在床边或其他方便的地方,四个侧面应与墙壁或其他物体至少保持 10cm以上,保证通风良好。 3.电源的连接 机器的电源线应插在有保护接地的三孔插座中,接地线不可接到自来水、电话等的地线否则有触电的危险。 4.放置毯面; 将毯面平铺于患者身下 (肩部到臀部 ) ,用连接管将主机管接头与毯面相应部位连接好。 5.置传感器将温度传感器插头端插入主机侧板的传感器 插口,并将传感器的另一端置于患者腋下。 6.校对 打开主机待循环稳定后,将体温计测得的体温与传感器测得的体温通过体温微调按校对。 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前检查水箱是否漏水,水箱内水量适宜,水箱内水应现用现加,检查冰毯是否漏水。正确连接电源、导水管及传感器,导水管外用不导电的塑胶管包裹,以保护安全。 使用时冰毯铺于患者肩部到臀部,不要触及颈部,以免因副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心跳过缓。毯上不铺任何隔热用物,以免影响效果,可用单层吸水性强的床单,及时吸除因温差存在产生的水分,床单一旦浸湿,要及时更换,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及时擦干冰毯周围凝聚的水珠,以免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防止漏电发生。 同时使用冰帽时,双耳及后颈部应垫上干毛巾或棉布,以免发生冻伤。清醒患者足部置热水袋,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增加舒适感。使用冰毯降温时应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变化,每半小时测量一次。定时翻身擦背,以每小时翻身 1次为宜,避免低温下皮肤受压,血流循环速度减慢,局部循环不良,产生压疮。 冰毯机操作流程调体温 调水温 开体温设置 “ON” 开水温设置 “ON” 关水温设置 “OFF” 关体温设置 “OFF” 拆机 (先拆机,后去药 )冰毯温度设置体温 水温33 -34 4 -1034 -35 10 -1535 -36 15 -2036 -37 35 -40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发生寒战、面色苍白和呼吸脉搏血压变化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如皮肤青紫等,表示静脉血淤积,血运不良,应停止使用。病人出现寒战时可加用冬眠药物,防止肌肉收缩影响降温效果,清醒病人不宜将温度调的过低。使用后要及时放出水箱内的水,以免形成水垢或变质,影响机器性能。 冰毯机维护保养(1)在对患者冰毯机治疗前 ,需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检查包括 :毯面、连接管、温度传感器、接地线等。 (2)使用中及时观察水位计的水位指示,应不低于绿线。注意,补充水时一定要在停机的情况下进行,注水应达到红线处。 (3)运行过程中,毯面应平整铺放,避免折叠或皱褶,不得硬拉,以免损坏。 (4)主机的背板与两侧板设有通风孔 ,机器运行过程中,此处应与墙壁或其他物体保持 10 cm以上距离。 (5)开始降温后,毯面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可出现结露,注意保持干燥。 (6)传感器温度的稳定,需较长时间,在肛门内一般需 15 min左右,在腋下时间更长,需保证传感器与体表紧贴。 冰毯机常见影响因素及措施 冰毯内水流被阻断。措施 :使用前检查连接管接口是否完全插入 主机接口;检查管路是否扭曲,毯子是否折叠。 接解报警。措施:使用中 4小时检查 1次探头是否与患者接触良好,肛温传感器是否插入患者肛门。 蒸馏水太少。措施 :使用中检查水位线 。 通风口填塞。措施 :检查进出口处的格筛是否清洁干净 进出管接错 。措施 :使用前检查进出管是否接错 。 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是应用冬眠药物和物理降温方法,使患者体温处于一 种可控制的低温状态以达到治疗的目的。降温的方法主要包括全身降温和局部降温。头部局部降温通常难以使脑温降至亚低温水平,而全身降温方法比较可靠。患者躺在降温毯上,通过体表散热,使中心体温降至所需温度通常为 32 35 。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的适应证 重型 (GCS 6 8分 )和特重型颅脑损伤(GCS 3 5分 ),广泛脑挫裂伤脑水肿导致的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 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损伤 。 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常规无效的中枢性高热。 具体而言包括:适用于脑挫伤而循环功能代偿良好者,躁动不安、高热、丘脑下部或脑干损伤者,以及有严重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居高不降者;还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和重症化脓性脑炎高热、重度中暑和重型脑出血及结合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亚低温治疗的方法 用氯丙嗪 100mg、异丙嗪 50mg加生理盐水稀释到 50mL,用微量注射泵先以5mL/h的速度从静脉泵入,待患者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明显减弱,瞳孔缩小,光反射迟钝,呼吸平稳,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用降温毯对患者进行物理温,把患者的肛温控制在 34 35 ,同时冬眠合剂的泵入速度改为 0.5 2mL/h持续静脉维持,达到治疗目的。因亚低温对抗体免疫有抑制作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者,其可损害呼吸系统自然防御功能,冬眠及肌松药物抑制患者的吞咽功能和咳嗽反射,易发生并发症如 静脉炎、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冻伤、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压疮、腹胀 等,因此护理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护 理1 体温监测和护理 体温监测是亚低温治疗 中的一个重点项 目。亚低温治疗是否有 效 ,有 无并发症的发生 ,在一定程度上与体温的控制情况密切相 关。一般情况下,应保持患者的肛温在 3435 。若患者的体温超过 36,表明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较差,予降低毯面温度,同时调整冬眠 合剂泵人的速度;若低于 33 ,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异常,应适当 减少冬眠合剂的剂量 ,必要时停止降温毯的使用并对患者采取加盖被 子的保暖措施。以每小时下降 0.1 为宜。在降温毯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体温传感器是否正确测温,有无滑出或脱落。体温传感器一般置于患者肛门内 610cm处, 用胶布固定于会阴部及大腿内侧。冰毯与病人之间用 34 层被单相隔。疑有测得温度有偏差时 (仪器测温 35 ),可用体温表测温与仪器测温相对比,根据结果可调整体温传感器位置;仪器测温接近室温则可能是传感器脱落,需重新放置并妥善固定,否则会影响降温毯工作。 在复温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平均4小时升高 1 的速度复温,整个过程持续 12小时。采用自然复温法,先撤除物理降温,使体温逐渐恢复,同时减少冬眠合剂用量,最后停用冬眠合剂。并注意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变化。避免复温过快引起反跳性高热、致颅内压升高和高血钾。2 呼吸监测和护理 在使用降温毯的过程中要配合心电监护仪对患者进行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检测,定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亚低温治疗的患者 由于冬眠合剂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呼吸频率相对较慢,但节律整齐。若患者呼吸频率太慢或快慢不等,且胸廓呼吸动度明显变小,出现点头样呼吸,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过度,因此应立即停用冬眠合剂 ,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剂静脉滴人或行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应定时及时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湿化气道。吸痰时,手法要轻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少于 15秒 ,吸痰前后应提高吸氧浓度。同时予以氨溴索 60mg, 24次 d雾化吸入, 翻身拍背每 2d,时1次,以达到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目的。在持续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及时倾倒储水器内冷凝水,防止液体反流;在临床上对于严重颅脑损伤并发高热患者,需迅速降低体温时或 每 48h更换呼吸机螺纹管,进行消毒,避免肺部感染。 3 神经系统观察 亚低温对脑组织无损害,但低温可能掩 盖颅内血肿的症状,复温 过快、发生肌颤易引起颅内压增高。因此,应注意颅内压的监测,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必要时给予脱水和激素治疗。 4 皮肤护理 使用降温毯时,降温毯应置于患者躯干部,因背部和臀部皮肤温度较低,血循环减慢,容易发生褥疮,应每 12h翻身叩背一次,翻身动作要轻,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同时对受压皮肤进行局部按摩。密切观察肢体温度、颜色变化,以了解末梢循环情况。降温毯温度最低可调至 4 ,容易形成冷凝水时可致床单潮湿;有时操作不当,误将注射针头、别针等锐器扎破冰毯均也可使床单潮湿。故要加强巡视, 及时处理,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无碎屑,避免褥疮和冻伤的发生。 5 保持病室的安静整洁与舒适 亚低温治疗的患者最好置于一个安静、空气流通的单间里,室温应控制在2025 ,以免因为室温过高而影响患者体温的下降和稳定。同时应定时使用空气净化器进行持续空气消毒,净化室内空气,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6 心理护理和宣教 家属普遍的认为有效的退热方法莫过于焐。然而我们反其道而行,让患者躺在降温毯上,他们会觉得难以接受。因此,在运用降温毯前要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讲明治疗的目的与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得到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使治疗顺利进行。 7 基础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皮肤、泌尿道呼吸道等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此类患者每日口腔护理应 34 次,根据口腔 PH值选用漱口液,气管插管者每日更换牙垫 12 次。在治疗过程中不能让病人坐起、激烈翻动或搬动,以免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