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1页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2页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3页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4页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任务,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行动纲领。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反映出了诸多问题。由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为了更好地推进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工作,对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突出的现实意义。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意义(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要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来说,生产发展是指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指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是指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这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途径。村容整洁是指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这是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的要求。管理民主是指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这是实现乡村管理的关键。(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二、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的发展现状是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成就与问题并存。(一)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农村建设和推进社会进步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近年来,中央以及省市区各级政府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如免除农业税、不断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进行各种农业补贴(对农民种粮进行的直接补贴;对农民购买粮种进行补贴;对农民购买农机具进行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表现在一是粮食的总产量由建国时的 1260 亿斤多一点,到 2009 年达到10616 亿斤,增长的幅度非常大,从根本上保障了全国人民的温饱,实现了从温饱不足跨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转变。二是农民的人均收入 60 年来也有非常明显的增长。从建国初期大概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年 60 元左右,到 2009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安突破了 5000 元,达到 5153 元, ,比上年增加了 392 元,增长速度非常明显。黄陂区同样取得了明显效果,区委、区政府把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首要和核心任务,在切实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坚持以基地、企业、项目为依托,按照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抓好农业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推行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坚持抓好“特色、品牌、规模、效益”四个环节,培育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加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业生产融资环境,推进农产品保险试点,支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项目带动原则,安排家园建设专项资金重点建设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能带动农民增收的产品项目,扶持建设一批农业服务体系项目,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打好基础、增添后劲。特别是在发展之初就注重功能化分区、区域化布局的作法,村有主产、乡有重点,使全区已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农业产业新格局,为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形成了芦笋种植、茶叶种植、小龙虾养殖、乡村休闲等各种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009 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 亿斤,农业产业增加值达到 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元。2、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国家一系列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地农村都组织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林业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改造、县乡道路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小康住宅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使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发展有了后劲,可持续发展有了保证。这主要表现在农村的道路、电网、饮水设施,以及农民使用沼气等方面都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从道路建设来看,我们现在能做到全国 87%的行政村通达客运班车,这和以前相比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从电网的建设来看,在大电网覆盖区域之内,除了西藏地区,其他地区都已经在电网覆盖范围内,大电网的电可以直接进村入户,这使电在传输过程中损耗大大降低。农村电网的改造后农村的电价基本上做到同网同价。饮水上起先是水源不够,政府通过多年努力,在世纪之交的时候本上保证农村各地水源的供应。进入新时期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到 2008 年年底已经解决了 1.6 亿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12 年基本能够解决。燃气上大力推行沼气能源的使用,到 2009年年底,全国已经有 3000 多万农户使用上了沼气。黄陂区在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的建设上也是不遗余力,本着“尊重民意、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村制宜、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普惠农户”的原则,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围绕“五化” (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 ,着力在“建、治、管”上下功夫,不断把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一是抓建设,市、区两级 5 年来在 507 个村共投入资金 6 亿元,平均每村 120 万元,有计划地实施了“四通四改一化一建”( 道 路 、 水 利 、 电 网 、 电 视 、信 息 网 , 建 设 村 多 用 途 活 动 场 、 活 动 室 ) 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在全省率先实现水泥路和有线电视“村村通”的同时,目前正向“湾湾通”推进。与凯迪集团合作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到 2009 年底已让 50 万农民喝上安全的自来水。加强农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 “三下乡”进村庄、城市管理进乡村等工作都体现了城乡统筹建设与发展。部分村建立了卫生室、便民超市、体育设施、图书室,农村又呈现出一派生机与活力。还采取迁村腾地、增减挂钩、政策激励和市场化运作模式,实行产业集聚、人口集中、湾村集并,有效推进了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抓综合整治。狠抓清垃圾、清污水、清废旧建筑“三清”整治活动,逐步实行生活区与畜牧养殖区、工业小区“三区分离” ,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治理。今年开展“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清运收集处理试点在天河街已初见成效。三是抓管理。全区制定了长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从 2008 年开始,区财政每年为每村单列 1 万元长效管理经费, 建立和落实了激励机制。目前探索出了各具地特色的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办法。通过抓建设、整治和管理,507 个创建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村庄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特别是中心湾基本实现了“水电道路通达、村庄庭院绿化、饮水卫生安全、信息传递快捷、厕圈规范清洁、垃圾堆放无害、基础设施配套、生产生活便利、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村,2005 年以来共有 70 个村被评为市级示范村,其中刘家山、高车、油岗、官田、珍珠、红湖6 个村被评为省级示范村。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已切身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自发自觉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也空前高涨。3、文化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也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电化教育设施投入成为各地农村投资的重点。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教授农民各种实用技术和知识,培养致富带头能人。如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制度。至 2006年开始,就在农村实行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交学杂费制度,同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教科书全部由政府免费提供,这使得农村失学儿童的比例显著下降,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和自身素质。文化上致力于农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目前,黄陂区所有自然村已经通了有线电视和党员电教室,还有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立了新农村地区每个月免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