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线索,详细描述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习俗,如腊月初旬的准备、腊八的熬粥、腊月二十三的过小年、除夕的热闹、正月初一的拜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等,让学生感受到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热闹氛围。
《腊八粥》主要写了主人公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的过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腊八粥的美味以及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体现了浓郁的亲情。
《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传统节日。《寒食》描绘了寒食节时长安城的特殊景象,体现了古代寒食节的习俗;《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的传说抒发了人间的相思之情;《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月夜庭院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
《藏戏》一文介绍了藏戏的形成过程和艺术特色,如独特的面具、唱腔、动作等,展示了藏戏这一古老剧种的魅力,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少数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
二、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3.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4.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资料,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5.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如按一定顺序写、详略得当等,并能进行小练笔。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体会作者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2.教学难点体会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等。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迁移运用,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的重点字词、句子含义、文章结构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课文中的问题、主题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情感和意境。
五、教学安排本单元共安排1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北京的春节》3课时《腊八粥》2课时《古诗三首》3课时《藏戏》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语文园地1课时
六、分课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1.教学目标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认"蒜、醋"等11个字,能正确读写"饺子、万象更新"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氛围。2.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难点:感受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春节热闹的视频,提问学生:这是什么节日?你是怎么过春节的?引出课题《北京的春节》,介绍作者老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北京春节的?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时间顺序:腊月初旬→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学习"腊月初旬"部分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腊月初旬人们都做了哪些准备?交流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句,如"大扫除""采购年货"等,体会人们迎接春节的忙碌与喜悦。指导朗读,读出忙碌而欢快的语气。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春节前人们的准备工作。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4.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时间顺序:腊月初旬→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腊月初旬:大扫除、采购年货
第二课时1.教学目标继续学习课文,了解腊八、腊月二十三等节日的习俗,感受春节的热闹。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2.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腊八、腊月二十三等节日的习俗,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难点: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3.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检查生字词的背诵情况。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腊月初旬的内容。学习"腊八"部分自由朗读,思考:腊八这一天人们要做什么?重点写了什么?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腊八粥"的描写,如"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体会作者细腻的描写。指导朗读,读出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学习"腊月二十三"部分默读,说说这一天的习俗。引导学生比较这部分内容与"腊八"部分的详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总结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回顾"腊八""腊月二十三"部分的内容,总结详略安排。讨论:为什么作者对"腊八"和"腊月二十三"的描写有详有略?教师总结:与春节的重点习俗相关的内容详写,其他略写,这样能突出重点,使文章更有条理。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布置作业:仿照课文的详略安排,写一写自己熟悉的节日。4.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腊八:腊八粥(详)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略)详略得当:突出重点,条理清晰
第三课时1.教学目标学习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等部分的内容,感受春节的高潮和结束。总结全文,体会作者对北京春节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赞美之情。拓展延伸,了解其他地方春节的习俗。2.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春节的高潮和结束,体会作者的情感。难点:理解春节习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3.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腊八、腊月二十三的习俗及详略安排。提问:作者还写了春节的哪些日子?学习"除夕"部分自由朗读,思考:除夕这一天有什么特点?人们都做些什么?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体现除夕热闹的词句,如"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指导朗读,读出热闹、喜庆的气氛。学习"正月初一"部分默读,说说正月初一的习俗。引导学生比较除夕和正月初一的不同,体会春节期间人们不同的活动和心情。学习"正月十五"部分朗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元宵节有哪些习俗?重点写了什么?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灯"的描写,如"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体会元宵节的热闹。指导朗读,读出欢快的氛围。总结全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北京春节的习俗和特点。提问: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北京春节的喜爱之情的?教师总结:作者通过对春节习俗的细致描写,如腊八粥、除夕守岁、放鞭炮、逛庙会等,表达了对北京春节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赞美。拓展延伸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其他地方春节的习俗。推荐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四世同堂》等。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热爱。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春节习俗的短文,表达自己对春节的感受。4.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除夕:热闹团圆(详)正月初一:拜年、逛庙会(略)正月十五:观灯(详)喜爱传统文化
《腊八粥》第一课时1.教学目标会写"腊、粥"等15个字,会认"腊、粥"等7个字,能正确读写"腊八粥、感觉"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难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腊八粥的图片,提问学生:这是什么?你们吃过腊八粥吗?引出课题《腊八粥》,介绍作者沈从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两件事?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等粥:盼粥、猜粥、看粥喝粥:吃粥学习"等粥"部分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八儿是怎样盼粥的?交流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八儿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如"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八儿要哭的样子"等,体会八儿盼粥时急切的心情。指导朗读,读出八儿盼粥的急切。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八儿盼粥的心情。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4.板书设计腊八粥等粥:盼粥、猜粥、看粥喝粥:吃粥
第二课时1.教学目标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八儿猜粥、看粥的情景,感受腊八粥的美味。体会作者细腻的描写方法,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手法。2.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八儿猜粥、看粥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难点:学习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手法。3.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检查生字词的背诵情况。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八儿盼粥的内容。学习"猜粥"部分自由朗读,思考:八儿是怎样猜粥的?他为什么这样猜?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八儿的语言和想象,如"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体会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对腊八粥的期待。指导朗读,读出八儿的天真语气。学习"看粥"部分默读,说说八儿看粥时的表现。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腊八粥样子的句子,如"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体会腊八粥的诱人。指导朗读,读出对腊八粥的期待。体会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回顾"等粥"部分八儿的表现,总结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个片段。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作者的描写方法和写作手法。布置作业:完成小练笔,继续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4.板书设计腊八粥猜粥:天真可爱、期待看粥:诱人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心理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寒食》)1.教学目标会写"侯、章"等4个字,会认"熏、侯"等3个字,能正确读写"寒食、春城"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意境。2.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意思。难点:体会诗歌意境,感受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介绍寒食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出课题《寒食》,介绍作者韩翃。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思考: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怎样的景象?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理解诗句意思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讲解"寒食""御柳""传蜡烛""五侯"等词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意境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长安城的繁华与寒食节的特殊氛围。提问:从"无处不""传蜡烛"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教师总结:体会到当时社会的等级森严和贵族的特权,感受到诗人对这种现象的不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售电梯塔吊合同范本
- 奶茶店商铺合同范本
- 病句主客颠倒22题及答案
- 2025版标准工程合同管理协议模板
- 2025合同履行的全面履行原则
- 2025年个体商户门面租赁合同范本
- 2025 北京市房屋买卖合同 北京房产交易平台
- 2025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样本
- 2025光伏发电承包协议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呼和浩特租房合同范本
-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 2025年光大银行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带答案)
- 消防更换设备方案范本
- 2024年环境影响评估试题及答案
- 【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nbt10096-2018)
- 全过程工程咨询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湖南省2025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新版
- 2025年营销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家具全屋定制的成本核算示例-成本实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